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清末法律变革的意义
1
作者 周有良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8-9,共2页
清末法律变革是近代先进法律文化在中国的孕育和发展 ,是中国现代法律文化的开端和传统法律文化的终结。清末的法律变革是中国近代法制建立的起点和尝试 ,它起到了中国法制发展承前启后的作用。清末法律变革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对西方法律... 清末法律变革是近代先进法律文化在中国的孕育和发展 ,是中国现代法律文化的开端和传统法律文化的终结。清末的法律变革是中国近代法制建立的起点和尝试 ,它起到了中国法制发展承前启后的作用。清末法律变革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对西方法律的吸收和采纳 ,在法制发展上具有首创和启迪意义 ,对当今的法制建设也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法律变革 法治建设
下载PDF
唐律杀人罪研究
2
作者 陈佳佳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0年第11期61-65,共5页
《唐律》中就杀人罪共规定了6种具体罪名,相关规定充分体现了《唐律》在客观方面有以身份定罪处刑、特别的行为方式会构成特别的犯罪两个特点;在主观方面则表现出复杂的主观罪过相互交织、存在大量推定主观罪过的立法例等特点。《唐律... 《唐律》中就杀人罪共规定了6种具体罪名,相关规定充分体现了《唐律》在客观方面有以身份定罪处刑、特别的行为方式会构成特别的犯罪两个特点;在主观方面则表现出复杂的主观罪过相互交织、存在大量推定主观罪过的立法例等特点。《唐律》虽然蕴含着浓厚的封建血缘主义思想,但仍然始终贯彻了罪刑相适应的刑罚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建法律 唐律 杀人罪 罪刑相适应原则
下载PDF
论儒家思想对汉代法律的渗透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春宜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64-67,共4页
汉代在我国法律建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克服了法家立法和执法思想中的一些偏颇,大量地引入儒家思想,将礼的文化传统和法的文化创造相榫接,引礼入法,实现了“礼法并用”。在这一过程中,儒家思想对法律的制定、施行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 汉代在我国法律建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克服了法家立法和执法思想中的一些偏颇,大量地引入儒家思想,将礼的文化传统和法的文化创造相榫接,引礼入法,实现了“礼法并用”。在这一过程中,儒家思想对法律的制定、施行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礼主刑辅”的法律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律 经义决狱 礼法趋一 家庭伦理入法
下载PDF
唐代监察制度及其借鉴意义
4
作者 潘珊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29-30,79,共3页
唐代监察制度为此后中国历代监察制度奠定了基础,唐代监察制度所呈现的一些特征对我国当代监察制度的发展运行具有指引作用,是值得援引和借鉴的。
关键词 唐代法制 监察制度 监察官
下载PDF
试论法家与秦政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马小红 《政法论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36,共13页
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缔造了一个统一的秦帝国,但是这个帝国的寿命不足16年。法家进化的历史观与富国强兵、集中君权、重刑重罚的思想成就了秦国的帝业也造成了秦朝“无限皇权”的暴政。秦政将法家与暴政捆绑在了一起。汉及后世政治... 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缔造了一个统一的秦帝国,但是这个帝国的寿命不足16年。法家进化的历史观与富国强兵、集中君权、重刑重罚的思想成就了秦国的帝业也造成了秦朝“无限皇权”的暴政。秦政将法家与暴政捆绑在了一起。汉及后世政治家、思想家对法家与秦政的反思经过了一个从制度到理论的过程。反思的结果是:使秦创立的皇帝制度从“无限皇权”转变为“有限皇权”,主导思想从法家独霸转变为以儒为主、杂糅各家,古代的中央集权制由此而得以延续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家 秦政 有限皇权 无限皇权
下载PDF
中国古代赎刑与罚金刑之区别 被引量:2
6
作者 陈谭娟 《理论月刊》 2005年第10期118-120,共3页
赎刑和罚金刑的关系是中国刑法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分析两者的渊源和历史发展过程的角度出发,试论证两者在渊源上有相通之处,存在呈递关系,但在历史发展进程、性质、适用范围、历史地位、适用对象上也有很大差别,究其本质,仍然... 赎刑和罚金刑的关系是中国刑法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分析两者的渊源和历史发展过程的角度出发,试论证两者在渊源上有相通之处,存在呈递关系,但在历史发展进程、性质、适用范围、历史地位、适用对象上也有很大差别,究其本质,仍然是两种不同的刑罚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赎刑 罚金 区别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以内乡县衙为例
7
作者 程贺欣 《海外文摘》 2023年第20期20-22,共3页
政治文化是人们通过政治社会化的方式形成的政治观念、政治心理及政治思想。政治文化的概念由美国政治学家阿尔蒙德首次提出,其和维巴合著的《公民文化》是具有影响力的政治文化研究成果[1]。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政治文化进行研究... 政治文化是人们通过政治社会化的方式形成的政治观念、政治心理及政治思想。政治文化的概念由美国政治学家阿尔蒙德首次提出,其和维巴合著的《公民文化》是具有影响力的政治文化研究成果[1]。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政治文化进行研究,王惠岩对政治文化的定义在学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深入推进党的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廉政建设。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持续发力、纵深推进反腐败斗争作出重要部署,对持之以恒净化政治生态、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提出明确要求,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注入强大思想和行动力量[2]。 展开更多
下载PDF
从魏晋间关于肉刑争议看酷吏性质之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严耀中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4-78,共5页
肉刑在魏晋间经过激烈争辩而没有被恢复是有背景的,这意味着中国刑法史上更深层的一种转折,即酷刑从主要是威慑罪犯移向逼取口供。由此,汉代酷吏行刑之酷,主要是出于政治目的;唐代酷吏行刑之酷,则主要是作为达到政治目的之手段。
关键词 肉刑 酷刑 酷吏 口供
原文传递
试论汉代纲常与法律的互动
9
作者 王健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6-29,共4页
汉朝运用法律手段推行伦理精神,将宗法纲常伦理直接转换为刑律条文,亦即今人所说的"道德立法",它是中古伦理政治下法律实践的突出特点。法律的伦理化,则使得亲情伦理的温情渗入法律的严峻之中。同时,朝廷运用法律的力量,将君... 汉朝运用法律手段推行伦理精神,将宗法纲常伦理直接转换为刑律条文,亦即今人所说的"道德立法",它是中古伦理政治下法律实践的突出特点。法律的伦理化,则使得亲情伦理的温情渗入法律的严峻之中。同时,朝廷运用法律的力量,将君主权威和臣道伦理原则渗透到行政管理之中。这便是行政伦理的法律化。上述纲常与法律的互动现象,是汉代伦理政治的重要体现,封建政权通过调整法律关系和纲常关系,实现对官吏集团乃至整个社会的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伦理制度化 道德法律化 社会控制
下载PDF
中世纪英国司法权运行诸特征分析
10
作者 孙建伟 孙洪坤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0年第3期123-127,共5页
中世纪英国司法权的运行呈现出以下诸特征:知识型、理性化、技术性以及职业化。其运行逻辑的背后给我们的启示是:司法权赢得神圣不是国家权力分配的必然结果,而是其在运行过程中其本身所体现的渊博的知识、深邃的理性、娴熟的技术以及... 中世纪英国司法权的运行呈现出以下诸特征:知识型、理性化、技术性以及职业化。其运行逻辑的背后给我们的启示是:司法权赢得神圣不是国家权力分配的必然结果,而是其在运行过程中其本身所体现的渊博的知识、深邃的理性、娴熟的技术以及在此过程中所形成的富有专业性和职业性的司法实践所由产生。这些具体的司法实践,运用专业性的法律知识和智慧,不仅普及了法律和正义,而且拓展了国家权力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权 英国司法制度 司法职业化
下载PDF
孔子法律思想探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田照军 《兰州学刊》 CSSCI 2008年第3期97-98,59,共3页
文章初略探讨了孔子法律思想的逻辑起点和内容。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法律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中所含有的许多合理的、有价值的精神,对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孔子 儒家 法律思想
下载PDF
论中庸之道对传统皇帝制度的影响
12
作者 陈翠玉 《兰州学刊》 CSSCI 2008年第3期99-101,共3页
目前学界对中庸之道的理解,多认为其思维进路主要在于"行",倡导中庸主要是引导人们行事不可偏颇。但这些观点实有局限,实际上中庸思想的精义远不止于此。在我国封建社会,从整个皇帝制度政治框架的构建到具体的制度设计和具体... 目前学界对中庸之道的理解,多认为其思维进路主要在于"行",倡导中庸主要是引导人们行事不可偏颇。但这些观点实有局限,实际上中庸思想的精义远不止于此。在我国封建社会,从整个皇帝制度政治框架的构建到具体的制度设计和具体的政事处理中,中庸之道也被作为总指导思想,得到了充分的运用。文章主要从皇帝与天,皇帝与臣子、皇帝与百姓关系等角度分析了中庸之道对传统皇帝制度构建与运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 皇帝 官吏
下载PDF
清代寡妇立嗣及其权利保障问题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吕宽庆 《兰州学刊》 CSSCI 2008年第3期105-108,共4页
在清代,寡妇守志的情况下,可以成为立嗣权利的主体,立嗣方式有应继和爱继,也有异姓继承情况的发生。文章通过研究发现,在清代,守志寡妇的立嗣权利是不可剥夺的,国家法律不仅规定了寡妇在立嗣时的主体性地位,还规定了寡妇的权利救济方式... 在清代,寡妇守志的情况下,可以成为立嗣权利的主体,立嗣方式有应继和爱继,也有异姓继承情况的发生。文章通过研究发现,在清代,守志寡妇的立嗣权利是不可剥夺的,国家法律不仅规定了寡妇在立嗣时的主体性地位,还规定了寡妇的权利救济方式。而且清代寡妇已能积极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权利,而地方官在审理此类案件时倾向于支持寡妇的主张,为保护弱势者的权益,地方官在实际司法过程中,充分运用自由裁量权,以实现公平和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寡妇 立嗣 权利保障
下载PDF
传统司法中的人情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德嘉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385-391,共7页
中国传统司法中的人情内涵丰富,包涵了案件中的情感、事实与人性三个维度的意义。透过传统司法中人情与国法之间的平衡可以发现,传统司法中的当事人并不是抽象意义上的行为人,而是通过情理展现出的具体情感关系和人伦关系中的个人。从... 中国传统司法中的人情内涵丰富,包涵了案件中的情感、事实与人性三个维度的意义。透过传统司法中人情与国法之间的平衡可以发现,传统司法中的当事人并不是抽象意义上的行为人,而是通过情理展现出的具体情感关系和人伦关系中的个人。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司法注重人情的特点恰可以弥补现代法律以行为为中心所造成的对具体个人的遗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法 人情 人本 情法冲突 司法 法律规制
下载PDF
宋朝民众争讼中自残现象浅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东旭 马永娟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5-7,共3页
宋朝民众争讼中自行伤残是一种常见现象 ,这种现象的起因是多方面的。宋朝统治者针对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动机和危害 ,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和措施。
关键词 宋朝 自残 诉讼
下载PDF
何来刻薄与寡恩?——商鞅重刑思想简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大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40-45,共6页
商鞅因其严刑峻法而被后世儒家士子贬抑排斥。纵观商鞅变法改制时期的客观情况,发现变法已经成为改变弱秦命运的必然,其手段只能是尊君任法。商鞅的苛刑重法在贯彻其"农战"思想的庇荫下具有正当和必要的存在意义,所谓的"... 商鞅因其严刑峻法而被后世儒家士子贬抑排斥。纵观商鞅变法改制时期的客观情况,发现变法已经成为改变弱秦命运的必然,其手段只能是尊君任法。商鞅的苛刑重法在贯彻其"农战"思想的庇荫下具有正当和必要的存在意义,所谓的"苛"、"重"更多的是因为与占据正宗地位的儒家思想相左而被如此定位。这也意味着其赢得"刻薄寡恩",实也无可厚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鞅变法 农战 礼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