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南方地区乡土营造仪式中的营造赞咒文研究
1
作者 王之玮 《建筑遗产》 CSSCI 2021年第1期101-112,共12页
赞咒文是乡土营造仪式中常被忽视的内容。文章以中国南方地区乡土营造仪式中的赞咒文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仪式的过程,梳理其基本的结构,同时借鉴民俗学口承传统研究成果与研究方法,对赞咒文进行定义,分析赞咒文的生成与创编方法,指出其... 赞咒文是乡土营造仪式中常被忽视的内容。文章以中国南方地区乡土营造仪式中的赞咒文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仪式的过程,梳理其基本的结构,同时借鉴民俗学口承传统研究成果与研究方法,对赞咒文进行定义,分析赞咒文的生成与创编方法,指出其文本具有"程式-主题-故事"三层结构。最后,指出赞咒文具有的索酬与扬名的社会功能,并进一步揭示赞咒文的社会学意义、传统信仰文化内核及遗产价值,以提升对乡土建筑遗产整体性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造仪式 营造赞咒文 乡土建筑 口承传统
下载PDF
宗族祭祀仪式的分与合——基于云南省大理市周城白族村段氏宗族的人类学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何菊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6-51,共6页
新中国成立后,现代国家政权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云南大理周城白族村段氏宗族祭祀仪式的地点和方式,对祖先崇拜的信仰核心未曾造成彻底影响。段氏宗族在发展过程中面对人口与祭祖场地的矛盾,对自身组织结构进行了适当调整,使分化后的... 新中国成立后,现代国家政权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云南大理周城白族村段氏宗族祭祀仪式的地点和方式,对祖先崇拜的信仰核心未曾造成彻底影响。段氏宗族在发展过程中面对人口与祭祖场地的矛盾,对自身组织结构进行了适当调整,使分化后的祭祀群体能够在指定场地完成祭祖仪式以延续祭祀传统。家庭是段氏宗族祭祀仪式最基本的实践单位,它对仪式产生直接影响,决定着相应仪式的内容和形式。因此,在现代化进程中,段氏宗族的祭祀仪式主要受到国家、宗族组织、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其经历的变迁可概括为:国家强处仪式弱,国家退处仪式盛;宗族经济政治功能弱化时祭祀仪式的文化意义增强;传统家庭结构并未解体使得宗族祭祀仪式的信仰内核恒久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祀 仪式 祖先崇拜 宗族 白族
下载PDF
论知识产权合理使用的范围 被引量:1
3
作者 彭秀坤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20-22,共3页
肇始于英美判例实践的合理使用制度,作为知识产权限制制度的重要内容,为各国立法及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公约所承认和适用,由来已久。但因各国判定合理使用的标准不一,致使合理使用的范围无法确定,各国学说及判例存在诸多争议。时至今日,新... 肇始于英美判例实践的合理使用制度,作为知识产权限制制度的重要内容,为各国立法及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公约所承认和适用,由来已久。但因各国判定合理使用的标准不一,致使合理使用的范围无法确定,各国学说及判例存在诸多争议。时至今日,新技术发展的需要,已迫使世界各国变革其知识产权制度,知识产权合理使用的范围亦出现诸多变化。我国现行知识产权合理使用范围存在疑义,重新界定我国知识产权合理使用的范围实属迫在眉睫之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理使用 法定许可使用 强制许可使用
下载PDF
沟通阴阳与修“阴功”:红瑶架桥仪式及其人观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冯智明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7-103,共7页
作为人类改造和跨越自然障碍的创造物,桥既是材质、造型和工艺各异的具象之物,也是凝聚多重文化意义的象征之桥。红瑶的架桥是一种人生过渡仪式和修功德仪式,具有沟通阴阳和"修阴功"的深层意义,体现了红瑶独特的人观。对架桥... 作为人类改造和跨越自然障碍的创造物,桥既是材质、造型和工艺各异的具象之物,也是凝聚多重文化意义的象征之桥。红瑶的架桥是一种人生过渡仪式和修功德仪式,具有沟通阴阳和"修阴功"的深层意义,体现了红瑶独特的人观。对架桥仪式的研究,不仅是对"过渡礼仪""阈限"等人类学仪式研究经典概念的印证和延伸,也可拓展人类学以标识与符号"物"为研究旨趣的物质文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架桥 仪式 修阴功 人观
下载PDF
渝东南彭水道场仪式音乐形态特征探析
5
作者 刘志燕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65-170,共6页
渝东南彭水道场是在当地农村广泛流行的一种民间丧葬仪式,仪程进行中始终伴随着唱腔及打击乐器的演奏。仪式音乐作为仪式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厘清仪式中音乐的具体面貌及特征对于全面认识仪式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对渝东南彭水梅子垭乡道... 渝东南彭水道场是在当地农村广泛流行的一种民间丧葬仪式,仪程进行中始终伴随着唱腔及打击乐器的演奏。仪式音乐作为仪式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厘清仪式中音乐的具体面貌及特征对于全面认识仪式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对渝东南彭水梅子垭乡道场掌坛师冯秀平、左青松等道师的访谈及实录的七天道场视频资料,整理记录了86首唱腔曲谱,及打击乐的9种主要板式,概括出了仪式用乐的类型化、程式性特征,以及唱腔旋律以重复、变奏为主的发展手法,初步呈现了道场音乐的基本面貌及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渝东南彭水县 道场丧葬仪式音乐 音乐发展手法
下载PDF
运用知识产权制度推动广东国际化战略实施的路径选择
6
作者 吴蓬生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4-48,共5页
TRIPS与GATT、GATS构成了WTO的三大支柱,且为重中之重。恰当把握和运用知识产权制度,是对外高新技术贸易活动中一项紧迫而艰巨工作。本文在对知识产权制度的本质特征和功能比较归纳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广东在新的经济社会环境下,运用知... TRIPS与GATT、GATS构成了WTO的三大支柱,且为重中之重。恰当把握和运用知识产权制度,是对外高新技术贸易活动中一项紧迫而艰巨工作。本文在对知识产权制度的本质特征和功能比较归纳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广东在新的经济社会环境下,运用知识产权制度推动广东国际化战略实施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 广东 国际化战略
下载PDF
"菩萨出殿"——宁波陶公山村落民间信仰仪式空间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孔惟洁 何依 《建筑遗产》 2020年第1期44-55,共12页
在宁波东钱湖陶公山三村的乡土社会中,"菩萨出殿"是地方社神被村民抬行出殿巡游村落、接受宗族奉祀的一项一年一度的传统民间信仰仪式,历来堪称盛事.文章基于田野调查,试图通过对"菩萨出殿"仪式的研究,探究乡土中... 在宁波东钱湖陶公山三村的乡土社会中,"菩萨出殿"是地方社神被村民抬行出殿巡游村落、接受宗族奉祀的一项一年一度的传统民间信仰仪式,历来堪称盛事.文章基于田野调查,试图通过对"菩萨出殿"仪式的研究,探究乡土中国仪式活动如何在传统聚落的空间内外上演,聚落空间又如何固定了仪式活动并使之程式化,从而传承社会记忆.文章将"菩萨出殿"仪式置于血缘和地缘的双重视角中,通过仪式行为的空间定位,梳理出迎神、游神、祀神、娱神等祭祀环节所对应的空间语言,继而分析仪式中人神互动的身体行为细节,考量仪式背后宗族社会的集体无意识,并研究了血缘社会与地缘社会的联系与空间构成,以及人们如何通过身体行为塑造空间语言达到仪式效果;如何建构空间领域表达象征意义等空间人类学问题.同时也立足于当下,对民间信仰活动的当代意义、仪式与空间的关联性保护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空间 传统聚落 浙东 民间信仰
下载PDF
吉林九台满族石姓家族萨满野祭仪式调查 被引量:3
8
作者 于洋 《满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7-74,90,共9页
吉林省九台市满族石姓家族的萨满文化,在国内外萨满研究领域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学者们对该家族萨满文化的关注已有三十多年,相关研究成果颇丰,但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对石姓家族萨满祭祀仪式所做的详细民族志调查报告所见不多。本文以石... 吉林省九台市满族石姓家族的萨满文化,在国内外萨满研究领域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学者们对该家族萨满文化的关注已有三十多年,相关研究成果颇丰,但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对石姓家族萨满祭祀仪式所做的详细民族志调查报告所见不多。本文以石姓家族的野祭仪式为对象,在参与观察和民族志访谈的基础上,对该仪式的过程及其象征意义进行描述和阐释,并指出仪式程式的稳定性和仪式内容的变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姓家族 萨满 野祭仪式
下载PDF
传统“储存器”里的民间叙事——关中祈雨歌解读
9
作者 杨雅丽 《百色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21-25,共5页
仪式是传统的"储存器",储存了民族的历史与历史深处最真实的记忆,无法看见的宗教与神话信仰在仪式歌的"真情诉说"中成为真实的"存在"。由于干旱一直是对关中农业社会危害最大又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所以... 仪式是传统的"储存器",储存了民族的历史与历史深处最真实的记忆,无法看见的宗教与神话信仰在仪式歌的"真情诉说"中成为真实的"存在"。由于干旱一直是对关中农业社会危害最大又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所以为禳除旱灾举行的祈雨祭祀是关中地区重要的仪式风俗,伴随着祈雨仪式流传下来的祈雨歌是农耕民族在与旱灾抗争中谱写的悲壮乐章。祈雨活动在营造宗教氛围之同时,又根据现实生活之需要使仪式成为最具有现实性和实用性的民俗活动,事实上,神话性与宗教性只是祈雨仪式的显性结构标志,其本质是对民生疾苦与现实社会的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 祈雨歌 传统 宗教 现实性
下载PDF
对阿坝羌族祭塔的调查与初探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志霞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22-24,71,共4页
笔者在参与四川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山坡上的小石塔形状比较独特,羌语称"勒色"(或"勒夏"、"勒克西"),以前文献中称其为"纳黑西"、"塔子"或"纳墨... 笔者在参与四川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山坡上的小石塔形状比较独特,羌语称"勒色"(或"勒夏"、"勒克西"),以前文献中称其为"纳黑西"、"塔子"或"纳墨西"等,此次普查统一将其命名为"祭塔"。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对该塔进行专门研究的很少,故笔者将结合调查资料对羌族祭塔进行简述,而后对相关的宗教仪式、起源及意义略作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族 祭塔 茂县 白石神
下载PDF
彝族“天人合一”生命智慧的内涵与时代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蔡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0-65,共6页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中也有着丰富的表达。彝族“天人合一”的生命智慧观,建立在对人与天地万物一体同源的体悟之上,既有宇宙本原论意蕴,又包含着进化论、辩证法的思想,是有彝族文...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中也有着丰富的表达。彝族“天人合一”的生命智慧观,建立在对人与天地万物一体同源的体悟之上,既有宇宙本原论意蕴,又包含着进化论、辩证法的思想,是有彝族文化特色的朴素的唯物主义。通过对彝族“天人合一”生命智慧内涵的深入分析,不仅可以更进一步理解彝族哲学思想的丰富内涵,同时也可为构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重要的参考,有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生命智慧 天人合一 生命共同体 气一元论 唯物主义
原文传递
视听作品的作者及著作权归属研究——以我国《著作权法》第15条的修改为背景 被引量:3
12
作者 曾梦倩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49-54,共6页
从不同角度考察视听作品,将呈现不同的属性。文章从视听作品的属性出发,借鉴西方国家的立法体例,认为导演、编剧、专门为视听作品创作的音乐作品的作者等为视听作品的合作作者,享有视听作品的原始著作权。为促进视听作品创作及其产业发... 从不同角度考察视听作品,将呈现不同的属性。文章从视听作品的属性出发,借鉴西方国家的立法体例,认为导演、编剧、专门为视听作品创作的音乐作品的作者等为视听作品的合作作者,享有视听作品的原始著作权。为促进视听作品创作及其产业发展,在确立著作权归属问题上应当遵循意思自治优先原则;同时,实行"推定转让"制度,将在制片人与作者就视听作品著作权的归属问题没有合同约定或者约定不明时,视听作品的著作权转让给制片人行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听作品 电影作品 作者 著作权归属 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
下载PDF
向边疆布道:中华国内布道会史初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家峰 《晋阳学刊》 CSSCI 2012年第1期86-93,共8页
中华国内布道会源于1918年8月中外基督徒在庐山举行的一次灵修会,七位著名华人信徒提议向云南宣教,先于1919年4月成立"中华国内布道会云南之部",后于1920年7月改称"中华国内布道会"。该会先后在云南、黑龙江、蒙古... 中华国内布道会源于1918年8月中外基督徒在庐山举行的一次灵修会,七位著名华人信徒提议向云南宣教,先于1919年4月成立"中华国内布道会云南之部",后于1920年7月改称"中华国内布道会"。该会先后在云南、黑龙江、蒙古、四川会理开辟教区。该会开启了华人信徒边疆布道的先河,也是当时本色教会运动的一部分,女基督徒在其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国内布道会 边疆布道 本色教会 云南
下载PDF
论高校的知识产权战略重点——以知识产权制度目标为视角 被引量:11
14
作者 马忠法 陆飞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3-109,116,共8页
知识产权制度设立的主要目标在于促进技术转让和传播。我们应以此来引导高校构建其以有助于科研成果流转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战略;该战略重点如下:培养和提高高校知识产权意识,此为制定正确战略并保证其实施的基础;鼓励、支持高校申请有效... 知识产权制度设立的主要目标在于促进技术转让和传播。我们应以此来引导高校构建其以有助于科研成果流转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战略;该战略重点如下:培养和提高高校知识产权意识,此为制定正确战略并保证其实施的基础;鼓励、支持高校申请有效专利或注册有关知识产权,此为实现科研成果转化的前提;建立科学、公正的科研成果评价机制,此为制定知识产权战略的航标;注重知识产权流转,设立知识产权机构或转让中心,此为高校知识产权战略的核心;设立专项转让或转化基金,解决转化费用问题,此为高校知识产权战略实现之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制度设立目标 高校知识产权战略 重点
下载PDF
水陆仪起源的理论思考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翎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8年第1期77-85,共9页
随着图像学研究在历史与艺术史学科的深入,水陆画进入学者研究的领域。由此产生的一个问题是:在中国流行于宋代的水陆仪与保存下来大量明清的水陆画的起源在哪里?针对目前有关水陆仪是源于佛教还是道教的说法,笔者经过考证认为,以祭祖... 随着图像学研究在历史与艺术史学科的深入,水陆画进入学者研究的领域。由此产生的一个问题是:在中国流行于宋代的水陆仪与保存下来大量明清的水陆画的起源在哪里?针对目前有关水陆仪是源于佛教还是道教的说法,笔者经过考证认为,以祭祖度亡为目的水陆仪与水陆画的源头可能是中国传统的道教文化,而不是来自印度的佛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陆仪 水陆画 祭祖 道教 佛教
下载PDF
文明敬香 功德无量
16
作者 吴泗忠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4-37,共4页
新年已至,新年已至,您是否正在琢磨---要不要去寺庙宫观里敬香祈福?
关键词 文明 功德 责任 弟子 宫观 寺庙
原文传递
文化互动与仪式变迁——“武陵民族走廊”跳香仪式的田野调查 被引量:7
17
作者 明跃玲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31,共5页
跳香仪式是"武陵民族走廊"沅水流域瓦乡人的宗教仪式,在多元文化互动、融合与发展的背景下,仪式的集体性、狂欢性消退,出现世俗化、功利化的趋势,其传承的文化空间逐渐扩展,传承方式呈现自在、多样化的状态。尽管在现代社会... 跳香仪式是"武陵民族走廊"沅水流域瓦乡人的宗教仪式,在多元文化互动、融合与发展的背景下,仪式的集体性、狂欢性消退,出现世俗化、功利化的趋势,其传承的文化空间逐渐扩展,传承方式呈现自在、多样化的状态。尽管在现代社会族群认同多元化的背景下,跳香仪式传承区域的族群成员分别归属于汉族、苗族、土家族,但瓦乡人认同这种凝聚内部力量的文化表征,使得跳香仪式得以传承延续,成为表现和强调族群认同的一种叙事,体现了全球化社会中文化的多样性,从而证明族群间的文化互动与文化共享是宗教仪式变迁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香仪式 族群认同变迁 文化多样性 文化互动 瓦乡人 武陵民族走廊
下载PDF
道教斋醮科仪对周礼祭祀体系的接受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邹远志 陈戍国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0-145,共6页
道教斋醮科仪虽起源于下层民间中的巫祝仪式,但在发展中不断地吸收了先秦周礼祭祀礼制的内容。道教斋醮名称源自先秦周礼,道教斋醮祀神对象及祀神方式多以先秦周礼为基础,道教斋醮器物大多承袭先秦礼制器物规制,道教斋醮礼意也多沿袭先... 道教斋醮科仪虽起源于下层民间中的巫祝仪式,但在发展中不断地吸收了先秦周礼祭祀礼制的内容。道教斋醮名称源自先秦周礼,道教斋醮祀神对象及祀神方式多以先秦周礼为基础,道教斋醮器物大多承袭先秦礼制器物规制,道教斋醮礼意也多沿袭先秦周礼。这种长期而广泛的或主动或被动的接受行为,实际上显示出了道教对于世俗规则的屈服。它客观上促进了道教的官方化,并为道教争取到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斋醮科仪 周礼 祭祀
下载PDF
宁化客家妇女“接珠”仪式的人类学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钟晋兰 《嘉应学院学报》 2011年第10期9-14,共6页
宗教仪式一直是人类学田野研究的重要内容。但在以往的研究中,对客家妇女主持或参与的宗教仪式进行观察与分析的成果极少。本文用宗教人类学的方法,参与观察了闽西宁化县的一些宗教仪式,在访谈当地的民间宗教仪式专家与不少念佛客家妇... 宗教仪式一直是人类学田野研究的重要内容。但在以往的研究中,对客家妇女主持或参与的宗教仪式进行观察与分析的成果极少。本文用宗教人类学的方法,参与观察了闽西宁化县的一些宗教仪式,在访谈当地的民间宗教仪式专家与不少念佛客家妇女的基础上,利用第一手资料描述了宁化县"接珠"仪式的全过程,并透过这一仪式分析探讨了当地妇女的地位、妇女的观念与妇女的休闲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化 妇女 接珠
下载PDF
“三坛大戒”制度的仪轨沿革与戒本解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晓玉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76-80,共5页
古心所撰的《经律戒相布萨轨仪》意在强调在末法时期,为使正法久住,当以持戒为第一修持要义的宗旨,对三坛大戒传戒仪轨的发展、完善实有首倡之功,当属三坛大戒的开山之作。法藏所撰之《弘戒法仪》明确提出了"三坛戒法"、"... 古心所撰的《经律戒相布萨轨仪》意在强调在末法时期,为使正法久住,当以持戒为第一修持要义的宗旨,对三坛大戒传戒仪轨的发展、完善实有首倡之功,当属三坛大戒的开山之作。法藏所撰之《弘戒法仪》明确提出了"三坛戒法"、"三坛传戒"之称谓,使得三坛大戒齐受的戒律实践有了可依之文本,为后世三坛传戒法式的成熟完善奠定了理论基础。古心再传弟子见月的《传戒正范》是明清之际中国佛教三坛大戒传戒仪轨的成熟之作,历代诸本传戒仪轨的集大成者,是明末清初以降,佛教丛林最为流行的传戒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坛大戒 仪轨沿革 戒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