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开放复位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2、C3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C2、C3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20例,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62例采用开放内固定治疗,58例采用闭合复位外固...[目的]比较开放复位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2、C3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C2、C3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20例,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62例采用开放内固定治疗,58例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内固定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多于外固定组,而内固定组的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外固定组(P<0.05)。所有患者随访12~29个月,平均(14.52±3.41)个月。内固定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少于外固定组[(26.89±4.97)周vs(38.54±5.37)周,P<0.05]。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评分和Gartland-Werley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而两组腕背伸-掌屈和尺偏-桡偏活动度均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内固定组的上述指标均优于外固定组(P<0.05)。影像方面,末次随访时,内固定组掌倾角[(11.13±2.82)°vs (7.53±2.78)°,P<0.05]、尺偏角[(23.47±2.63)°vs (16.45±2.84)°,P<0.05]及桡骨高度[(13.73±1.86) mm vs (10.76±1.85) mm,P<0.05]均显著优于外固定组。术后影像显示,内固定组关节面复位质量显著优于外固定组(P<0.05)。内固定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早于外固定组(P<0.05)。[结论]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2、C3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闭合复位外固定。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血浆配对盒蛋白5(paired box protein 5,PAX5)与环指蛋白180(ring finger protein 180,RNF180)基因甲基化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110例胃癌患者为胃癌组,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甲基化...目的观察胃癌患者血浆配对盒蛋白5(paired box protein 5,PAX5)与环指蛋白180(ring finger protein 180,RNF180)基因甲基化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110例胃癌患者为胃癌组,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血浆PAX5与RNF180基因甲基化状态,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随访3年,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PAX5、RNF180甲基化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患者血浆PAX5、RNF180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发生率(70.00%、62.73%)高于对照组(32.00%、30.00%)(P<0.05),胃癌组TNM分期Ⅰ~Ⅱ期患者血浆PAX5、RNF180基因甲基化发生率(65.17%、57.30%)低于TNM分期Ⅲ~Ⅳ期患者(90.48%、85.71%)(P<0.05),胃癌组男性与女性、年龄<55岁与≥55岁、肿瘤直径<2.5 cm与≥2.5 cm、细胞低-中分化与高分化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浆PAX5、RNF180基因甲基化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PAX5基因甲基化的胃癌患者3年生存率(68.83%)低于未发生甲基化患者(84.85%)(P<0.05),发生RNF180基因甲基化的胃癌患者3年总体生存率(73.91%)与未发生甲基化胃癌患者(73.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浆PAX5与RNF180基因甲基化发生率增高,与肿瘤TNM分期有关,发生PAX5基因甲基化的患者3年总生存率低。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比较开放复位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2、C3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C2、C3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20例,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62例采用开放内固定治疗,58例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内固定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多于外固定组,而内固定组的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外固定组(P<0.05)。所有患者随访12~29个月,平均(14.52±3.41)个月。内固定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少于外固定组[(26.89±4.97)周vs(38.54±5.37)周,P<0.05]。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评分和Gartland-Werley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而两组腕背伸-掌屈和尺偏-桡偏活动度均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内固定组的上述指标均优于外固定组(P<0.05)。影像方面,末次随访时,内固定组掌倾角[(11.13±2.82)°vs (7.53±2.78)°,P<0.05]、尺偏角[(23.47±2.63)°vs (16.45±2.84)°,P<0.05]及桡骨高度[(13.73±1.86) mm vs (10.76±1.85) mm,P<0.05]均显著优于外固定组。术后影像显示,内固定组关节面复位质量显著优于外固定组(P<0.05)。内固定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早于外固定组(P<0.05)。[结论]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2、C3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闭合复位外固定。
文摘目的观察胃癌患者血浆配对盒蛋白5(paired box protein 5,PAX5)与环指蛋白180(ring finger protein 180,RNF180)基因甲基化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110例胃癌患者为胃癌组,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血浆PAX5与RNF180基因甲基化状态,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随访3年,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PAX5、RNF180甲基化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患者血浆PAX5、RNF180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发生率(70.00%、62.73%)高于对照组(32.00%、30.00%)(P<0.05),胃癌组TNM分期Ⅰ~Ⅱ期患者血浆PAX5、RNF180基因甲基化发生率(65.17%、57.30%)低于TNM分期Ⅲ~Ⅳ期患者(90.48%、85.71%)(P<0.05),胃癌组男性与女性、年龄<55岁与≥55岁、肿瘤直径<2.5 cm与≥2.5 cm、细胞低-中分化与高分化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浆PAX5、RNF180基因甲基化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PAX5基因甲基化的胃癌患者3年生存率(68.83%)低于未发生甲基化患者(84.85%)(P<0.05),发生RNF180基因甲基化的胃癌患者3年总体生存率(73.91%)与未发生甲基化胃癌患者(73.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浆PAX5与RNF180基因甲基化发生率增高,与肿瘤TNM分期有关,发生PAX5基因甲基化的患者3年总生存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