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药理学在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0
1
作者 赵炳聪 李亚鸿 解红霞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3期133-136,共4页
网络药理学凭借“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网络构建思想与中医理论的“整体观”相符合,能较为准确地对中药复方作用机制进行预测和分析,也能对中药配伍常用的一些观点进行阐述和论证。因此,近年来网络药理学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将... 网络药理学凭借“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网络构建思想与中医理论的“整体观”相符合,能较为准确地对中药复方作用机制进行预测和分析,也能对中药配伍常用的一些观点进行阐述和论证。因此,近年来网络药理学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将近5年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从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网络药理学的研究过程和网络药理学对君臣佐使、药对、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等配伍规律的解释进行论述,以期为网络药理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靶点预测 作用机制 复方配伍 综述
下载PDF
中药治疗乳腺增生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2
作者 周伊宁 解红霞 +1 位作者 赵炳聪 周秀芳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3期141-144,共4页
乳腺增生症是由于雌、孕激素内分泌失调,使乳腺细胞数量及乳腺组织形态异常,导致乳腺组织增殖与复旧不全的良性乳腺疾病。西医通常采用激素调节和手术切除,但患者依从性低且不良反应较多。目前,许多乳腺增生症患者接受中医药治疗,且疗... 乳腺增生症是由于雌、孕激素内分泌失调,使乳腺细胞数量及乳腺组织形态异常,导致乳腺组织增殖与复旧不全的良性乳腺疾病。西医通常采用激素调节和手术切除,但患者依从性低且不良反应较多。目前,许多乳腺增生症患者接受中医药治疗,且疗效显著。查阅近5年相关文献,发现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症机制可能与性激素水平、性激素受体及其表达、免疫功能、血液流变学、抗新生血管生成、细胞凋亡调控和抗氧化能力等有关。本文对上述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科学、合理、安全应用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症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 乳癖 中药 性激素 机制研究 综述
下载PDF
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黄宏班 赵秉聪 《时代汽车》 2024年第3期41-43,共3页
基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为中职院校展开的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新的支持与帮助。中职院校应当关注培养工作的细节,通过创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学生知识、能力、职业精神等方面的发展需求。文章结合教学实践,探... 基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为中职院校展开的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新的支持与帮助。中职院校应当关注培养工作的细节,通过创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学生知识、能力、职业精神等方面的发展需求。文章结合教学实践,探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培养路径。目的在于彰显此人才培养模式的育人优势,培养出可满足行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技能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新能源 汽车维修 人才培养策略
下载PDF
SP600125阻断JNK信号通路下电针对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大鼠HPA轴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李亚欢 梁星辰 +7 位作者 姜会梨 赵冰骢 孙阳 高兴州 李想 冯世醒 李宇飞 图娅 《针灸临床杂志》 2019年第9期62-67,共6页
目的:观察JNK信号通路被特异性阻断剂SP600125阻断后,电针对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UMS)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和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上关键指标的调节作用,探讨电针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空... 目的:观察JNK信号通路被特异性阻断剂SP600125阻断后,电针对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UMS)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和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上关键指标的调节作用,探讨电针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氟西汀组、电针组、溶剂组、阻断剂组、氟西汀+阻断剂组、电针+阻断剂组。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模拟抑郁症模型,持续21天,采用糖水实验评价大鼠抑郁样行为变化,ELISA法检测大鼠垂体ACTH、下丘脑CRH及血清ACTH和CORT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垂体ACTH和血清CORT表达显著增加(均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ACTH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氟西汀组血清ACTH、垂体ACTH显著降低(均P<0.01),电针组血清ACTH显著降低(P<0.05)、垂体ACTH显著降低(P<0.01);与阻断剂组相比,电针+阻断剂组血清ACTH、垂体ACTH显著降低(均P<0.05),氟西汀+阻断剂组有降低趋势,但无显著差异。结论:电针可能是通过调节HPA轴上的关键指标ACTH、CORT和CRH改善大鼠抑郁样行为,且与阻断剂SP600125的协同抗抑郁作用优于氟西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抑郁症 应激 HPA轴 JNK信号通路
下载PDF
火针疗法治疗常见病的效应机制研究进展
5
作者 赵冰骢 刘慧林 +6 位作者 付渊博 刘璐 赵洛鹏 袁芳 吕天丽 徐晓白 李彬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9期1075-1080,共6页
火针疗法适应证广泛,效应机制复杂,其治疗常见病的机制研究主要集中于皮肤疾病、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领域,体现出多层次、多靶点、多途径和多环节的特点,其主要效应机制包括:①抗炎与调节免疫;②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 火针疗法适应证广泛,效应机制复杂,其治疗常见病的机制研究主要集中于皮肤疾病、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领域,体现出多层次、多靶点、多途径和多环节的特点,其主要效应机制包括:①抗炎与调节免疫;②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③调节内分泌;④改善血液循环,修复血管;⑤调节神经递质和神经肽;⑥抑制氧化应激反应;⑦修复皮损;⑧保护神经。今后应在临床机制研究中提高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研发标准化火针针具,制定针对不同疾病的标准治疗方案,重点探索火针疗法的温热性传导机制,并对比火针在不同条件下产生的治疗效应,客观评价火针的安全性,借助多样化的医学成像技术揭示火针疗法的外周和中枢效应机制,并通过系统生物学组学技术整体、动态地阐释火针疗法的综合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针疗法 效应机制 研究现状 文献综述
下载PDF
从针感量表特点探索火针量表的研究思路
6
作者 袁芳 赵冰骢 +4 位作者 王麟鹏 刘璐 郭静 刘桂林 李彬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9-283,共5页
针感是针灸临床治疗以及科学研究的重要信息,但针感量表不是评价疗效的工具,从侧面反映疗效和评价疗效,二者是有区别的,得气并不是产生临床疗效的唯一途径。针感量表是量化得气的工具,而得气是判断正气盛衰和病情轻重变化,以及取效快慢... 针感是针灸临床治疗以及科学研究的重要信息,但针感量表不是评价疗效的工具,从侧面反映疗效和评价疗效,二者是有区别的,得气并不是产生临床疗效的唯一途径。针感量表是量化得气的工具,而得气是判断正气盛衰和病情轻重变化,以及取效快慢的重要依据,使用针感量表目的是将得气的现象定性、定量的展现,使其成为临床研究中清晰、可控的研究条件。火针疗法首载于《黄帝内经》,目前常用针感量表多适用于毫针、电针得气感的评价,在量化火针得气感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文章对现有针感量表进行梳理,提出在火针针感评价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构建火针针感调查问卷进行调研,初步探索构建与火针疗法特点紧密结合的评价工具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针 针感 量表 得气 调查问卷
原文传递
基于临床症状和生物学特征预测电针抗抑郁临床疗效的探索性分析
7
作者 胡凌娟 赵冰骢 +3 位作者 李晶 图娅 杨昕婧 郭卓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共5页
目的探索影响轻中度抑郁症患者对电针、药物和针药联合3种不同干预措施应答的关键因素。方法将61例轻中度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20例,脱落1例)、药物组(20例,脱落4例)和针药联合组(21例,脱落1例)。电针治疗选取主穴百会、印堂并接电... 目的探索影响轻中度抑郁症患者对电针、药物和针药联合3种不同干预措施应答的关键因素。方法将61例轻中度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20例,脱落1例)、药物组(20例,脱落4例)和针药联合组(21例,脱落1例)。电针治疗选取主穴百会、印堂并接电,每次30 min,每周3次;药物治疗口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5~10 mg/d;针药联合组的患者同时接受电针和药物治疗,治疗均持续6周。观察患者抑郁严重程度、生活质量等临床表现,ELISA法检测3组患者血清相关指标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在(24-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24)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3组患者,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hort form 36 health survey,SF-36)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3组患者的HAMD-24应答率、缓解率、SSRS、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临床症状和分子生物学指标模拟的模型较为可靠。结论适合不同干预措施的轻、中度抑郁症患者人群基本特征有所不同。对伴随较严重睡眠障碍的抑郁症患者,选择针药联合治疗更有可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 抑郁症 疗效预测 睡眠障碍
下载PDF
升降出入辨证思维在针灸治疗抑郁症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袁芳 李彬 +3 位作者 王少松 陈鹏 赵冰骢 侯学思 《陕西中医》 CAS 2022年第2期215-218,共4页
升降出入辨证思维认为疾病的发生是由于气机的异常所导致的,通过调理气机并且针对不同的病理产物进行用药能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该理论已应用于多种疾病的诊疗中,并获得临床验证。气是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主导因素,情绪变化与气机密切相... 升降出入辨证思维认为疾病的发生是由于气机的异常所导致的,通过调理气机并且针对不同的病理产物进行用药能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该理论已应用于多种疾病的诊疗中,并获得临床验证。气是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主导因素,情绪变化与气机密切相关。抑郁症是精神运动性迟滞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类心境障碍综合征,其发病具有生物、社会、心理等多方面的因素。本病属于中医“郁证”范畴,其病机关键在于气机失常,多脏腑受累所致,治疗当以调气为先。针灸疗法不仅是抗抑郁治疗的有效手段,还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并且耐受性良好。现以升降出入理论为指导,分析抑郁症发病的病因病机,从病势、病位、思维方式等角度,对针灸治疗的可行性方案加以梳理和探讨,以期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升降出入 病因 病机 气机 针灸
下载PDF
关于帕金森病与“阳气”的几点中医认识
9
作者 陈鹏 程海英 +5 位作者 刘慧林 王少松 姬旭 赵冰骢 夏秋玉 李彬 《中医药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95-97,共3页
传统中医理论一般认为帕金森病(PD)多因肝肾阴虚,致肝风内动,而见肢体震颤。然而临床上常见一些PD患者有明显畏寒肢冷等阳虚表现,且部分医家“从阳论治”本病取得较好的疗效,因此本文试从中医基础理论角度阐释PD与阳气的关系,提出现代... 传统中医理论一般认为帕金森病(PD)多因肝肾阴虚,致肝风内动,而见肢体震颤。然而临床上常见一些PD患者有明显畏寒肢冷等阳虚表现,且部分医家“从阳论治”本病取得较好的疗效,因此本文试从中医基础理论角度阐释PD与阳气的关系,提出现代人因生活环境及习惯变化,相较古人更容易出现“阳常不足”的表现,部分PD患者临床表现确有阳虚之象,针对其行动迟缓、肌强直、静止性震颤等运动主症,提出“阳气本虚且输布不均”的理论,可以较好地阐释部分PD患者的发病病机。本文并非否定PD阴虚风动的主流认识,而是希望引起学界关注本病与阳气的关系,重视部分PD患者“从阳论治”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阳气 阳常不足 从阳论治
下载PDF
电针对慢性束缚应激抑郁模型大鼠不同时段血清ACTH、CORT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梁星辰 孙岚 +9 位作者 王瑜 姜会梨 李晶 杨昕婧 赵冰骢 俞秋云 李想 冯世醒 卢峻 图娅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9期2151-2154,2159,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束缚应激(CRS)抑郁模型大鼠干预期及恢复期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肾上腺皮质酮(CORT)表达的影响,探究电针抗抑郁效应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60只5周龄SD大鼠平均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除对照组外,... 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束缚应激(CRS)抑郁模型大鼠干预期及恢复期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肾上腺皮质酮(CORT)表达的影响,探究电针抗抑郁效应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60只5周龄SD大鼠平均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大鼠均采用慢性束缚应激结合孤养处理;电针组选取"百会""印堂"穴在每日应激之前1h进行电针干预20 min,1次/d,共28 d。在实验day7、day28、day35(末次干预结束后第7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3组大鼠血清ACTH与CORT激素表达水平。结果:ELISA结果显示,实验day7,3组之间血清ACTH和CORT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ACTH及CORT表达在实验day28和day35显著增加(P<0.01;P<0.01;P<0.01;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血清ACTH及CORT表达在实验day28和day35显著降低(P<0.05;P<0.05;P<0.01;P<0.01),电针对慢性束缚应激诱导的大鼠血清ACTH及CORT高表达水平表现出逆转效应。结论:慢性束缚应激诱导的大鼠表现为应激状态下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功能亢进,其血清ACTH和CORT呈高水平表达。电针干预可显著逆转这种效应,说明电针可对亢进的HPA轴进行调控。在停止干预后的第7天,电针组血清ACTH、CORT表达水平仍显著低于模型组,说明电针干预可对亢进的HPA轴进行持续且有效的调控,这可能是电针抗抑郁的长效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电针 慢性束缚应激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肾上腺皮质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