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合作用合成生物学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策略 被引量:15
1
作者 朱新广 熊燕 +3 位作者 阮梅花 刘晓 徐健 钟超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39-1248,共10页
首先介绍光合作用在国际及国内研究现状,进而简介当前光合作用合成生物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其主要研究范围及进展,提出我国光合作用合成生物学研究目前面临提高其研究系统性、与需求更紧密结合及提高支持力度等需求。鉴于光合作用对未来... 首先介绍光合作用在国际及国内研究现状,进而简介当前光合作用合成生物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其主要研究范围及进展,提出我国光合作用合成生物学研究目前面临提高其研究系统性、与需求更紧密结合及提高支持力度等需求。鉴于光合作用对未来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及可持续性生态环境维持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其未来发展需聚焦于已有光合作用系统优化、光合系统与光合同化产物利用途径协同、跨物种间光合系统重构、全新光合途径构建、光合系统与生物材料耦合等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作用 育种 能源 合成生物学 环境 粮食安全
原文传递
基于Bekker理论改进遗传算法的野外路径优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常宁东 冯春 +2 位作者 程鹏达 朱心广 李玉琼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67-775,共9页
随着装备智能化的发展,复杂野外环境下车辆的路径规划已成为关键技术之一,为军事力量发展、军事装备智能化提供重要保障。野外环境中有多种影响车辆行驶的因素,如障碍物、路面坑洼和泥泞等,传统城市道路的路径优化算法大多针对既有道路... 随着装备智能化的发展,复杂野外环境下车辆的路径规划已成为关键技术之一,为军事力量发展、军事装备智能化提供重要保障。野外环境中有多种影响车辆行驶的因素,如障碍物、路面坑洼和泥泞等,传统城市道路的路径优化算法大多针对既有道路,难以满足在存在多种未知威胁的复杂野外环境下的路径优化要求。同时,目前路径优化算法对于野外复杂的土壤地质条件考虑较少,因此本文基于Bekker地面力学理论,结合改进的遗传算法,提出了一种考虑土壤对车辆行驶影响的改进遗传算法,该方法以路径行驶时间最短为优化目标,建立了适合野外环境的路径优化算法。含障碍物和含多种土壤的野外环境建模和路径优化结果表明:该优化算法建立了地面力学特性与车辆行驶的耦合作用,综合考虑了野外环境下的障碍物、土壤特征和车辆特性等因素,在复杂的野外环境下得到了车辆可以安全、高效和畅通通行的野外路径,为建立地形力学与路径优化算法的联系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外环境 路径优化 Bekker理论 遗传算法
下载PDF
基于YOLOv5m和CBAM-CPN的单分蘖水稻表型参数提取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慧颖 宋青峰 +4 位作者 常天根 郑立华 朱新广 张漫 王敏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7-314,共8页
为快速获取单分蘖水稻植株的形态结构和表型参数,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目标检测和关键点检测模型相结合的骨架提取和表型参数获取方法。该方法基于目标检测模型生成穗、茎秆、叶片的边界框和类别,将所得数据分别输入到关键点检测模型检... 为快速获取单分蘖水稻植株的形态结构和表型参数,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目标检测和关键点检测模型相结合的骨架提取和表型参数获取方法。该方法基于目标检测模型生成穗、茎秆、叶片的边界框和类别,将所得数据分别输入到关键点检测模型检测各部位关键点,按照语义信息依次连接关键点形成植株骨架,依据关键点坐标计算穗长度、茎秆长度、叶片长度、叶片-茎秆夹角4种表型参数。首先,构建单分蘖水稻的关键点检测和目标检测数据集;其次,训练Faster R-CNN、YOLOv3、YOLOv5s、YOLOv5m目标检测模型,经过对比,YOLOv5m的检测效果最好,平均精度均值(mean average precision,mAP)达到91.17%;然后,应用人体姿态估计的级联金字塔网络(cascaded pyramid network,CPN)提取植株骨架,并引入注意力机制CBAM(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进行改进,与沙漏网络(hourglass networks,HN)、堆叠沙漏网络模型(stacked hourglass networks,SHN)和CPN模型相比,CBAM-CPN模型的预测准确率分别提高了9.68、8.83和1.06个百分点,达到94.75%,4种表型参数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06 cm、0.81 cm、1.25 cm和2.94°。最后,结合YOLOv5m和CBAM-CPN进行预测,4种表型参数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48、1.05、1.74cm和2.39°,与SHN模型相比,误差分别减小1.65 cm、3.43 cm、2.65 cm和4.75°,生成的骨架基本能够拟合单分蘖水稻植株的形态结构。所提方法可以提高单分蘖水稻植株的关键点检测准确率,更准确地获取植株骨架和表型参数,有助于加快水稻的育种和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检测 注意力机制 水稻 关键点检测 骨架提取 表型参数 单分蘖植株
下载PDF
“社区小先生制”:系统观视域下的基层治理创新实践探索
4
作者 石磊 朱新光 《城市观察》 2024年第3期122-131,162,163,共12页
由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治理是一项复杂的治理系统工程,解决好基层治理中存在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更离不开在系统观的指导下统筹系统内部各子系统相互协作形成合力。文章基于系统观的理论视角,以上海市B区“社区小先生制”的基层治理实践... 由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治理是一项复杂的治理系统工程,解决好基层治理中存在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更离不开在系统观的指导下统筹系统内部各子系统相互协作形成合力。文章基于系统观的理论视角,以上海市B区“社区小先生制”的基层治理实践为研究案例,审视在现实情境中,如何在系统观指导下以“社区小先生”为枢纽,通过联动家庭、学校和社区三方,从回应治理需求、加强治理主体协作合力、优化治理系统功能以及提升治理应变能力等四个方面构建各组织网络相互嵌入、各治理主体重新联结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以期为创新基层治理方式提供有益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观 社区小先生制 基层治理 社会治理 多元主体
下载PDF
基于连续-非连续元三维煤层气压裂开采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高慧 冯春 +5 位作者 朱心广 张一鸣 王向刚 辛星 申永利 孙子正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9-128,共10页
基于连续-非连续单元方法,同时考虑单元变形、裂缝开展、块体接触等真实过程,引入应力与裂隙渗流耦合相关算法与模型,分析煤层在多种应力条件下,采用水以及超临界二氧化碳(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SC-CO_(2))作为压裂液的不同压... 基于连续-非连续单元方法,同时考虑单元变形、裂缝开展、块体接触等真实过程,引入应力与裂隙渗流耦合相关算法与模型,分析煤层在多种应力条件下,采用水以及超临界二氧化碳(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SC-CO_(2))作为压裂液的不同压裂过程,获得对应的裂缝扩展模式及压裂液使用量,并进一步对裂缝宽度发展与注入流体变化等结果展开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压裂下煤体裂缝发展较完全,裂缝数量多且形态复杂;煤体的破裂度随地应力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本研究结果可辅助设计人员优化压裂设计,节省成本的同时提高压裂效率,为SC-CO_(2)应用于煤层气开采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开采 连续-非连续元方法 水-力耦合 压裂 超临界二氧化碳
原文传递
全过程人民民主视域下的社区微更新机制研究
6
作者 石磊 朱新光 《邓小平研究》 2023年第4期119-128,共10页
我国正处在城市化进程的关键阶段,城市的空间布局和社区形态已经形成,城市建设开始由传统的“大拆大建”转向现在的小微空间的改造更新,由之前的“增量拓展”转向“存量更新”。为了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打通服务群众... 我国正处在城市化进程的关键阶段,城市的空间布局和社区形态已经形成,城市建设开始由传统的“大拆大建”转向现在的小微空间的改造更新,由之前的“增量拓展”转向“存量更新”。为了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社区微更新应运而生,并将成为未来城市更新的主要模式。本文以社区微更新为背景,选取某市加装电梯项目这一社区微更新的典型代表为研究对象,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视角来关照社区微更新的内在结构和运行逻辑,提出新时代社区微更新的实践路径: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机制;构建多元主体间的联动协作机制;构建全链条递进式的制度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基层治理 社区微更新 加装电梯
原文传递
基于ECA-FV-CNN的水稻单籽粒质量分级方法
7
作者 陈孟燕 王敏娟 +3 位作者 宋青峰 朱新广 李民赞 郑立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235-243,共9页
为解决传统水稻质量分级依靠人工分拣,工作量大、错误率高、分级标准不严格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ECA改进的双流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水稻单粒质量分级进行研究。首先,获取每组水稻单籽粒(本文以7颗水稻单籽粒为1组)正视和俯视图像,对于... 为解决传统水稻质量分级依靠人工分拣,工作量大、错误率高、分级标准不严格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ECA改进的双流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水稻单粒质量分级进行研究。首先,获取每组水稻单籽粒(本文以7颗水稻单籽粒为1组)正视和俯视图像,对于5种简单的监督模型(朴素贝叶斯、决策树、随机森林、最邻近结点算法、支持向量机)、基于遗传算法和投票机制优化的模型(GA-SVM)、集成模型(RF+GA-SVM),通过图像预处理轮廓检测分离出单籽粒图像,利用颜色矩、LBP(Local binary pattern)和Canny算子提取籽粒颜色、纹理和边缘特征,并采用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降维后进行训练;而对于单流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双流卷积神经网络模型(FV-CNN)以及本文提出并构建的基于ECA改进的双流卷积神经网络模型(EA-FV-CNN),则使用预处理后的图像进行训练。将上述多种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基于ECA改进的双流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性能最好,其在单粒质量三分级、四分级和五分级准确率分别达94.0%、92.3%和71.0%。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基于ECA改进的双流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能够提高水稻单粒质量的分级精度,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规范籽粒筛选分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质量分级 机器学习 ECA 双流卷积神经网络
下载PDF
数字植物:科学内涵、瓶颈及发展策略 被引量:3
8
作者 朱新广 常天根 +5 位作者 宋青峰 常硕其 王重荣 张国庆 郭亚 周少川 《合成生物学》 2020年第3期285-297,共13页
当前,各类组学技术、基因组编辑技术及超性能计算能力的飞速发展正使得植物科学从描述性、定性研究向精细定量研究乃至理性设计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数字植物的研究应运而生。数字植物通过对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多尺度、多生理生化现象的... 当前,各类组学技术、基因组编辑技术及超性能计算能力的飞速发展正使得植物科学从描述性、定性研究向精细定量研究乃至理性设计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数字植物的研究应运而生。数字植物通过对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多尺度、多生理生化现象的系统定量模拟,以实现植物整个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数字植物将为定量植物科学研究、植物设计及改造提供理论工具。数字植物的发展将支持新代谢通路、基因调控网络的设计,乃至植物理想基因系统的设计,从而为以提升作物产量和优化作物品质为目标的植物合成生物学提供设计工具。本文在分析当前构建数字植物遇到的瓶颈的基础上,提出发展数字植物所需要的关键措施,即:构建植物生长发育基本模型;获得同化物在各器官间分配的代谢数据;创建模块模型耦联方法;建立数字植物研究公共平台;发展表型数据与机理模型相结合的方法;以水稻为模式植物,开展数字植物指导的分子设计育种;建立支持数字植物的人才培养及储备策略。利用数字植物定量模拟和设计植物是未来植物合成生物学发展的趋势,数字植物指导下的作物栽培和育种也是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植物 合成生物学 产量潜力 理想株型 水稻 系统模型
下载PDF
再悬浮底泥中非吸附性污染物释放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9
作者 程鹏达 朱心广 +1 位作者 冯春 王晓亮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89-697,共9页
环境水动力学中,湖库底泥中污染物释放是人们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在水动力学条件作用下,污染底泥再悬浮使大量污染物被重新释放出来,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本文基于水槽实验研究提供的大量实测数据,建立上覆水体-底泥-污染物的耦合力学模... 环境水动力学中,湖库底泥中污染物释放是人们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在水动力学条件作用下,污染底泥再悬浮使大量污染物被重新释放出来,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本文基于水槽实验研究提供的大量实测数据,建立上覆水体-底泥-污染物的耦合力学模型.在上覆水体不同流速条件下,数值模拟底泥起动再悬浮过程以及污染物释放过程.分析流场特性和污染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得到速度、颗粒体积分数、污染物浓度、湍动能以及时间等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研究表明,底泥再悬浮污染物释放过程,是由上覆水体-底泥-污染物构成的耦合过程.迅速进入上覆水体的底泥颗粒,影响了上覆水体流动特性,进而影响到污染物的释放.对于非吸附性污染物,底泥起动后复杂的流场特性是底泥再悬浮污染物释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当流场特性(如雷诺数)改变时,对流和湍流扩散作用在污染物输运过程贡献不同.建立上覆水体-底泥-污染物的耦合模型,研究水动力学条件与底泥污染物释放规律的定量化关系,可为构建湖库区域水污染模型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污染物 再悬浮 湍动能 颗粒体积分数 浓度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玉米三维表型参数提取算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哲 宋青峰 +3 位作者 朱新广 胡勇 巩彩兰 卜弘毅 《上海农业学报》 2022年第6期1-8,共8页
针对目前玉米植株表型参数提取存在精度低、测量时间长和需要人工辅助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机器视觉的三维表型参数提取方法。采用瞬时成像设备,获取玉米植株64个角度无背景的图像;基于机器视觉获取三维点云,采用基于拉普拉斯的骨架提取算... 针对目前玉米植株表型参数提取存在精度低、测量时间长和需要人工辅助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机器视觉的三维表型参数提取方法。采用瞬时成像设备,获取玉米植株64个角度无背景的图像;基于机器视觉获取三维点云,采用基于拉普拉斯的骨架提取算法提取玉米骨架,对叶片骨架和茎秆骨架优化后,提取叶长、叶最大宽度、叶基部高度、叶夹角、株高和植株最小包围盒体积。比较两个玉米自交系参数提取结果,取误差上限,骨架优化前后叶长、叶最大宽度和叶基部高度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下降5.89%、0.04%和0.86%;与人工测量值相比,测得的叶长、叶最大宽度和叶基部高度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为6.66%、6.45%和5.43%。本研究提供了一种高精度、高通量、自动化的玉米生长动态定量化测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玉米植株 多视角图像 表型参数
下载PDF
中亚经济一体化的制度风险评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新光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21年第2期65-72,151,共9页
中亚五国独立以来,为争夺区域经济合作的主导优势,域内外国家通过提出本国方案在搭建中亚经济合作框架问题上展开竞争。文章认为,在中亚地区,"低水平重复"的区域合作机制在数量上已超出需求,致使该地区存在结构性制度过剩,主... 中亚五国独立以来,为争夺区域经济合作的主导优势,域内外国家通过提出本国方案在搭建中亚经济合作框架问题上展开竞争。文章认为,在中亚地区,"低水平重复"的区域合作机制在数量上已超出需求,致使该地区存在结构性制度过剩,主要表现在差异化的引资政策导致投资布局不合理、区域金融合作上短板凸显、尚未形成统一的区域货币体系等方面。其根本原因在于多个国际行为体对区域经济一体化主导权的竞争,由此引发多种机制之间的相互制衡,增加了搭建统一制度框架的成本和难度,迟滞了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渐次展开,中国对中亚的影响力日渐彰显,但由于中亚各国政治上存在不确定风险,中国应以上海合作组织机制为核心,充分发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主导作用,提出促进中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有关倡议,推动中亚经济稳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 经济一体化 制度过剩
下载PDF
国际法视域下中亚水合作机制评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新光 朱雅宾 《国际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6-108,共23页
作为一种区域性水合作制度,中亚水合作机制(URC)在《联合国国际水道公约》等国际水法的指引下,正在日益形成以《阿拉木图协定》主导的单向度水合作、《锡尔河水能协议》主导的互惠式水合作、《楚河和塔拉斯河协定》主导的共治式水合作... 作为一种区域性水合作制度,中亚水合作机制(URC)在《联合国国际水道公约》等国际水法的指引下,正在日益形成以《阿拉木图协定》主导的单向度水合作、《锡尔河水能协议》主导的互惠式水合作、《楚河和塔拉斯河协定》主导的共治式水合作等为主要内容的格局,通过推动该区域从无界限多边合作到有界限多边合作再到有界限双边合作的转变,实现了中亚水合作机制从区域多边主义向双边合作的回归。尽管如此,这一合作机制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区域水配给制有失公允、区域水补偿制形同虚设、跨界流域国水法体系及其实践不一,等等,从而严重影响了该区域水合作的制度整合,造成中亚区域水一体化进程的停滞不前。为此,中亚国家应积极采取措施,增强国家间相互信任,协调好跨界流域国的利益,兼顾本国企业发展和环境保护,通过发挥各国的水资源优势来建立水资源协调和能源补偿机制,借此不断完善中亚水合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 国际水法 水合作机制
原文传递
一维轴对称杆件爆源模型及其在台阶爆破模拟中的应用
13
作者 朱心广 冯春 +2 位作者 王心泉 程鹏达 高圣元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3-153,共11页
为了解决在实体炮孔建模时需要加密网格、计算量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一维轴对称爆源模型:利用一维线状杆件表述炮孔及炸药,实体单元表述周围岩体,通过杆件节点与实体单元的拓扑关系,将杆件节点上的爆生气体压力施加至周围实体单元上,并... 为了解决在实体炮孔建模时需要加密网格、计算量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一维轴对称爆源模型:利用一维线状杆件表述炮孔及炸药,实体单元表述周围岩体,通过杆件节点与实体单元的拓扑关系,将杆件节点上的爆生气体压力施加至周围实体单元上,并根据实体单元的体应变计算出杆件节点处的横截面变化情况,从而实现模拟炸药与周围岩体的相互作用。通过与实体炮孔模型的数值对比分析,发现压力衰减指数为1.25时,一维轴对称爆源模型获得的径向质点峰值振动速度(peak particle velocity,PPV)衰减规律及振动速度时程曲线与实体炮孔模型基本一致,证明了该模型在模拟爆破问题中的精确性。针对混凝土块动态爆破破坏特性的研究,通过与文献对比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为验证该一维轴对称爆源模型在台阶爆破模拟中的应用,以鞍钢露天铁矿台阶爆破开采为研究对象,建立了5排50炮孔三维台阶爆破概化模型,模拟了爆区内露天边坡的损伤破坏状态。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爆区内拉伸破坏为主,并且除了离爆源较近的第一个测点外,其余测点处的振动速度峰值大小及其随距离的变化规律与现场实测数据基本一致,证明了所提爆源模型在三维台阶爆破远场模拟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件爆源模型 台阶爆破 连续-非连续单元法 振动速度峰值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BlockDyna的裂隙岩体压水灌浆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裴晓龙 黄立维 +4 位作者 杨培洲 冯春 朱心广 李丰年 程鹏达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1年第5期87-91,共5页
采用块体动力学分析系统(Block Dyna)中的渗流模块,对裂隙岩体中的压水灌浆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达西渗流模型描述压水过程,采用宾汉渗流模型描述灌浆过程,分别探讨了裂隙数量、裂隙开度对压水吕荣值及灌浆注入量的影响规律。计算... 采用块体动力学分析系统(Block Dyna)中的渗流模块,对裂隙岩体中的压水灌浆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达西渗流模型描述压水过程,采用宾汉渗流模型描述灌浆过程,分别探讨了裂隙数量、裂隙开度对压水吕荣值及灌浆注入量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随着裂隙数量、裂隙开度的增大,吕荣值及浆液注入量均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裂隙开度对压水吕荣值的影响是二次方关系,裂隙条数是一次方关系,裂隙开度对压水吕荣值的改变更为敏感。由于裂隙随机性及浆液进入截止开度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浆液最终注入量会出现局部反常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网络 裂隙开度 裂隙渗流 数值模拟 灌浆
下载PDF
城市公共外交中的文化因素——以上海为例
15
作者 朱新光 朱博轩 《公共外交季刊》 2017年第1期106-112,139,共8页
上海公共文化外交是伴随上海国际化大都市战略展开的,其现实适应性表现为:用上海城市文化的内生性打造海派文化的城市精神,用文化无国界打开上海公共文化外交的想象空间,用可持续的文化沟通保障上海公共文化外交的顺利发展,用多层次文... 上海公共文化外交是伴随上海国际化大都市战略展开的,其现实适应性表现为:用上海城市文化的内生性打造海派文化的城市精神,用文化无国界打开上海公共文化外交的想象空间,用可持续的文化沟通保障上海公共文化外交的顺利发展,用多层次文化交流构建上海公共文化外交的坚实平台,形成具有上海城市特色的公共文化外交格局。有必要从抓好上海公共文化外交的机制建设、充实上海公共文化外交的内容、加强国际多边文化交往和突出重点等方面,构建上海城市公共文化外交发展路径,更好地提升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外交 上海
原文传递
高地应力巷道掏槽爆破的应力演化与损伤破裂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丁晨曦 梁欣桐 +4 位作者 杨仁树 郭啸 杨阳 周俊 朱心广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9-88,共10页
近年来,矿产资源的开采状态由露天转地下,由浅部转深部,在深部岩体的钻爆法施工中,地应力对爆破效果有显著影响。有关掏槽爆破机理和应用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浅部地层中的巷道爆破施工,没有考虑地应力对爆破效果的作用。采用一种考虑爆破... 近年来,矿产资源的开采状态由露天转地下,由浅部转深部,在深部岩体的钻爆法施工中,地应力对爆破效果有显著影响。有关掏槽爆破机理和应用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浅部地层中的巷道爆破施工,没有考虑地应力对爆破效果的作用。采用一种考虑爆破荷载下粉碎区能量耗散的改进型连续-非连续单元法(Continuum-Discontinuum Element Method,CDEM),基于二维平面应变模型,分别研究了普通直眼掏槽爆破和大空孔直眼掏槽爆破在不同地应力条件下的应力演化过程和破裂损伤特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大空孔的存在增强了爆炸应力波的反射拉伸作用,削弱了地应力对爆炸裂纹扩展的抑制作用,促进了爆炸主裂纹的扩展,增加了掏槽爆破的分形损伤和损伤面积,提高了掏槽爆破的岩体破碎程度。双向等压地应力对爆炸裂纹的扩展有抑制作用,对径向爆炸裂纹的扩展尤为显著。较大的地应力削弱了孔间爆炸应力波的相互作用,相邻炮孔对爆炸主裂纹扩展的导向效应减弱。随着地应力的增加,爆炸裂纹的分形维数和分形损伤整体上呈逐渐减小的趋势,但是大空孔直眼掏槽爆破的裂隙区分形损伤和损伤面积均显著大于普通直眼掏槽爆破的裂隙区分形损伤和损伤面积。说明在高地应力环境下,大空孔直眼掏槽爆破依然能够显著增加岩石破碎程度和破碎范围,提高爆破效果和破碎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 掏槽爆破 CDEM 应力演化 损伤破裂
下载PDF
近10年光合作用领域若干重要研究进展
17
作者 杨文强 林荣呈 +8 位作者 端木德强 李磊 卢从明 欧阳敏 王文达 孙韬 田利金 王柏臣 朱新广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1-247,共37页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几乎所有生命的能量和物质基础,其应用与农业、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主要概述了近10年来光合作用研究在光合膜蛋白结构与光反应机理、光合碳代谢、叶绿体生物发生与发育、光合作用蛋白质量控制、光合...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几乎所有生命的能量和物质基础,其应用与农业、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主要概述了近10年来光合作用研究在光合膜蛋白结构与光反应机理、光合碳代谢、叶绿体生物发生与发育、光合作用蛋白质量控制、光合色素合成与叶绿体反向信号、光保护与环境适应、光合作用与农业、光合作用与合成生物学和光合产氢与人工光合作用等方向的前沿进展,探讨了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作用 叶绿体 光保护 蛋白质量控制 碳代谢 光反应 合成生物学
原文传递
面向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植物合成生物学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健钊 朱新广 《合成生物学》 CSCD 2022年第5期847-869,共23页
合成生物学是一门包括生物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工程及信息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前沿学科。历经多年发展,目前在细菌、酵母等微生物和哺乳动物细胞底盘中已初步形成了完备的定量化研究体系,然而植物合成生物学依然处于起步阶段。植物... 合成生物学是一门包括生物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工程及信息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前沿学科。历经多年发展,目前在细菌、酵母等微生物和哺乳动物细胞底盘中已初步形成了完备的定量化研究体系,然而植物合成生物学依然处于起步阶段。植物合成生物学可在挖掘植物次生代谢天然产物、生产分子农业制品、提升光合作用光能利用效率、创制碳汇植物和建立植物工厂系统等方面发挥作用。特别是在当前面向碳达峰与碳中和过程中,植物合成生物学可以参与解决人类活动所面临的粮食短缺、能源危机及环境污染等问题。不同植物底盘中也在逐步建成和完善标准化的元件体系、基因线路设计以及定向进化等合成生物学技术。本文回顾了近年来植物合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进展,详述了植物合成生物学在“双碳”目标中的应用领域,包含植物天然产物合成与次生代谢、分子农业、光合作用、碳汇植物的创制、植物工厂等。提出了植物基因文件标准化、植物基因线路设计、植物基因编辑和定向进化等助力“双碳”目标的植物合成生物学技术,并展望和探讨了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植物合成生物学的重要作用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合成生物学 碳达峰 碳中和 天然产物 光合作用 分子农业 碳汇植物 植物工厂
下载PDF
基于CDEM-MPM耦合的软地面车辆侵入规律研究
19
作者 程鹏达 冯春 +2 位作者 常宁东 周俊 朱心广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07-718,共12页
载荷装备通过软土地面会引起了软土地面的变形,车轮侵入软土的深度是软土地面装备通行性评估的重要参数。本文提出了连续-非连续单元法(Continuum-discontinuum Element Method,CDEM)与物质点法(Material Point Meth⁃od,MPM)耦合的数值... 载荷装备通过软土地面会引起了软土地面的变形,车轮侵入软土的深度是软土地面装备通行性评估的重要参数。本文提出了连续-非连续单元法(Continuum-discontinuum Element Method,CDEM)与物质点法(Material Point Meth⁃od,MPM)耦合的数值计算方法,建立了车轮-软土地面耦合模型,模拟了车轮和软土地面相互作用过程,定量分析车轮载重、软土弹性模量、软土强度参数(黏聚力、摩擦角)与软土表面压应力、侵入深度等参数之间的关系,获得车轮侵入软土深度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软土侵入深度与车轮载重接近线性正相关,相对改变量约为179%;与弹性模量非线性负相关,相对改变量约为23%;与强度参数非线性负相关,相对改变量约为164%。当车轮载重一定时,非线性变化的车轮侵入深度对软土强度参数更敏感。建立强度参数(黏聚力、摩擦角)和侵入深度变化的三维关系,可为软土地面装备通行性评估中现场待测的关键参数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EM-MPM 软土变形 侵入深度 软土强度 通行性
下载PDF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安全合作 被引量:1
20
作者 苏萍 朱新光 《中国-东盟研究》 2020年第2期45-58,共14页
中国与东盟公共卫生安全合作是在全球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频发的情势下,历经二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与东盟通过开展区域性安全合作,逐步构建起中国与东盟“10+1”公共卫生多边协调机制的制度安排,在公共卫生的理... 中国与东盟公共卫生安全合作是在全球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频发的情势下,历经二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与东盟通过开展区域性安全合作,逐步构建起中国与东盟“10+1”公共卫生多边协调机制的制度安排,在公共卫生的理念、规制、执行力和议程设置上取得显著成效。然而,中国与东盟公共卫生安全合作仍然存在着制度安排上欠缺高制度化且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机制、资源利用和管理上缺乏合作诚意、合作对象上过度倚重利益攸关方的偏好、资金和技术上的两极分化等诸多局限,影响双方在区域公共卫生合作上的有效整合。为此,中国与东盟应通过增强相互理解和信任、探索制定适合新冠肺炎疫情实情的公共卫生制度安排、充分发掘各国的公共卫生资源潜力和创新合作路径、以积极姿态保持与国际社会的沟通与交流等措施,确保双方公共卫生安全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中国—东盟 公共卫生合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