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西北高寒地区6个燕麦品种生长特性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74
1
作者 彭先琴 周青平 +4 位作者 刘文辉 魏小星 田莉华 陈有军 王沛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8年第5期1208-1217,共10页
为筛选适宜在川西北地区种植的优良燕麦(Avena sativa)品种,对国内外6个燕麦品种(青海444、青引1号、林纳、定燕2号、讴歌、莫妮卡)的生育期、株高、茎粗、产草量、鲜干比、茎叶穗构成及营养成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酸性洗涤纤维... 为筛选适宜在川西北地区种植的优良燕麦(Avena sativa)品种,对国内外6个燕麦品种(青海444、青引1号、林纳、定燕2号、讴歌、莫妮卡)的生育期、株高、茎粗、产草量、鲜干比、茎叶穗构成及营养成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除定燕2号外,其余5个燕麦品种均能完成生育期,其中青海444和青引1号生育期最短,分别为130和133d。供试燕麦的株高在81.53~90.54cm,品种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莫妮卡的茎粗最大,为4.35mm;青引1号最小,为3.32mm。林纳干草产量最高,达到10 448.52kg·hm-2;而青引1号最低,仅8 554.81kg·hm-2。青海444和青引1号鲜干比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林纳的叶和穗重量占总干物质量的比例最高。林纳粗蛋白含量最高,为7.82%;定燕2号最低,为5.83%。青引1号粗脂肪含量最高,为2.93%;讴歌最低,为2.48%。粗灰分、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高的品种是青海444,分别为4.60%、35.57%和63.27%;含量最低的定燕2号则分别为3.76%、32.00%和54.47%。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品种林纳和莫妮卡最适宜在该区域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期 株高 茎粗 产草量 鲜干比 茎叶穗构成 营养成分
下载PDF
呼伦贝尔地区10个引进燕麦品种生产性能及饲草品质比较 被引量:32
2
作者 张伟 周青平 +4 位作者 陈有军 潘静 金晓明 孙万斌 贾志锋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9-142,共14页
为筛选出适宜在呼伦贝尔地区种植的优质燕麦品种,测定10个引进燕麦品种(青燕1号、青海444、加燕2号、青引1号、林纳、青海甜燕麦、青引2号、莫妮卡、青莜3号、骏马)的田间农艺性状、饲草产量、营养成分及籽粒产量,使用相对饲喂价值(RFV... 为筛选出适宜在呼伦贝尔地区种植的优质燕麦品种,测定10个引进燕麦品种(青燕1号、青海444、加燕2号、青引1号、林纳、青海甜燕麦、青引2号、莫妮卡、青莜3号、骏马)的田间农艺性状、饲草产量、营养成分及籽粒产量,使用相对饲喂价值(RFV)和粗饲料分级指数(GI)对饲草品质进行评价,使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综合评价各品种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供试燕麦品种在呼伦贝尔地区早熟,生育周期73~88 d。青海444株高最高,达到113.22 cm(P<0.05);且其开花期的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均最高,分别为36623.3和9990.5 kg·hm^(-2)(P<0.05)。各品种燕麦的鲜、干草产量与生育周期、株高、旗叶长、旗叶宽、茎粗、穗长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叶茎比和干鲜比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籽粒产量最高的是青引1号,达到5348.85 kg·hm^(-2),与加燕2号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籽粒产量与生育周期、株高、茎粗、穗长、轮层数和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小穗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粗脂肪含量最高的是乳熟期青燕1号(P<0.05),粗蛋白含量最高的是抽穗期青引1号(P<0.05),粗灰分含量最高的是抽穗期青燕1号(P<0.05),干物质最高的是抽穗期青引2号(P<0.05)。GI与RFV饲草等级划分总体趋势相同。综合分析得出,青引1号、加燕2号和青海444的生产性能、营养品质及饲喂价值表现较好,综合排名靠前,具有作为优质燕麦品种在呼伦贝尔地区推广种植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贝尔地区 燕麦 生产性能 营养品质 灰色关联度分析
下载PDF
外源GABA对盐胁迫下金花菜种子萌发及幼苗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8
3
作者 赵嫚 陈仕勇 +3 位作者 李亚萍 周青平 陈有军 常馨丹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10-316,共7页
以楚雄金花菜种子为研究材料,通过测定种子萌发特性、胚芽鲜质量、胚芽干质量、胚根鲜质量、胚根干质量、胚根长、超氧阴离子(O2·-)含量、过氧化氢(H2O2)含量、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研究外源GABA(γ-氨基丁酸)对盐胁... 以楚雄金花菜种子为研究材料,通过测定种子萌发特性、胚芽鲜质量、胚芽干质量、胚根鲜质量、胚根干质量、胚根长、超氧阴离子(O2·-)含量、过氧化氢(H2O2)含量、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研究外源GABA(γ-氨基丁酸)对盐胁迫下金花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0.5~2.0μmol/L GABA预处理提高了盐胁迫下金花菜种子的发芽势、活力指数,并显著缩短了平均萌发时间。100 mmol/L盐胁迫对幼苗胚芽鲜质量无影响,但显著降低了胚芽干质量、胚根干质量、胚根鲜质量及胚根长,而0.5~2.0μmol/L GABA预处理诱导了胚芽和胚根鲜质量、干质量及胚根长的增加。GABA预处理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盐胁迫下金花菜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降低了O2·-、H2O2以及MDA含量。GABA能够激活抗氧化酶活性,降低盐胁迫诱导的氧化伤害和膜损伤,改善了金花菜在种子萌发阶段的抗盐性,且在0.5~2.0μmol/L浓度范围内均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菜 盐胁迫 种子萌发 GABA 抗氧化保护
下载PDF
若尔盖高原典型草地灌丛化对植被特征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刘小龙 胡健 +4 位作者 周青平 曹全恒 孙梅玲 陈雪玲 杨丽雪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01-908,共8页
本文以若尔盖高原高山绣线菊(Spiraea alpina)、管花忍冬(Lonicera tubuliflora)、高山柳(Salix cupularis)三类典型灌丛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林下灌丛斑块与邻近草地斑块植被特征和土壤养分差异。结果显示:相较于各自草地斑块,高山柳灌丛... 本文以若尔盖高原高山绣线菊(Spiraea alpina)、管花忍冬(Lonicera tubuliflora)、高山柳(Salix cupularis)三类典型灌丛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林下灌丛斑块与邻近草地斑块植被特征和土壤养分差异。结果显示:相较于各自草地斑块,高山柳灌丛斑块内植被总盖度、生物量、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显著下降(P<0.05),土壤全量养分与速效养分含量上升;高山绣线菊灌丛斑块除丰富度指数外各项指数均上升,其中总盖度显著上升(P<0.05),土壤全量养分与速效钾含量均上升,而有效磷含量显著下降(P<0.05);管花忍冬灌丛斑块除丰富度指数外,其余植被特征指标均上升,且土壤全钾、全磷、碱解氮、有效磷、有机质含量同样上升,而土壤全氮与速效钾含量下降。本研究可为不同优势灌木的高寒草地灌丛化控制与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灌木入侵 植物群落 土壤养分
下载PDF
15份垂穗披碱草种质资源苗期抗旱性比较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静 王沛 +2 位作者 王平 周青平 孙万斌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0年第2期1-8,共8页
为了筛选出适宜川西北高寒牧区干旱环境下生长的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种质资源,采用室内盆栽法,对15份21 d龄的种质资源进行8 d的自然干旱处理,测定胁迫后各种质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色素积累及相对电导率的干旱胁迫指数(DRI),... 为了筛选出适宜川西北高寒牧区干旱环境下生长的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种质资源,采用室内盆栽法,对15份21 d龄的种质资源进行8 d的自然干旱处理,测定胁迫后各种质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色素积累及相对电导率的干旱胁迫指数(DRI),并采用隶属函数法比较了15份不同垂穗披碱草种质资源抗旱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后,15份种质资源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潜在光化学效率(Fv/F0)、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P)、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及类胡萝卜素(Car)的含量均下降;而相对电导率(REC)与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则有不同程度升高。15份垂穗披碱草种质资源苗期的抗旱性强弱依次为:E15>E10>E5>E14>E1>E2>E13>E9>E8>E11>E4>E7>E6>E3>E12。筛选出的抗旱性突出的材料为康北垂穗披碱草、I-1-1-14、11-22,其中康北垂穗披碱草作为国审品种,表现出的很强的优势,适合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普及推广,I-1-1-14、11-22可作为抗旱牧草新品种选育的备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穗披碱草 抗旱性 叶绿素荧光 光合色素 相对电导率
下载PDF
高寒燕麦苗期抗旱性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罗兴雨 李亚萍 +4 位作者 陈仕勇 周青平 陈有军 田莉华 陈振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811-1816,共6页
【目的】本文确定了干旱胁迫对燕麦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本试验采用高寒燕麦品种青燕1号,通过石英砂水培试验,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测定了在不同PEG浓度(0%、5%、10%、15%、20%、25%)和不同时间(0、7、14 d)... 【目的】本文确定了干旱胁迫对燕麦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本试验采用高寒燕麦品种青燕1号,通过石英砂水培试验,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测定了在不同PEG浓度(0%、5%、10%、15%、20%、25%)和不同时间(0、7、14 d)处理下燕麦幼苗叶绿素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和生长状况的变化。【结果】燕麦幼苗叶绿素含量和相对含水量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和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在干旱胁迫7 d时,5%PEG浓度使两者含量均已受到显著影响;干旱胁迫14 d时,15%的PEG处理使得其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以及相对含水量分别比对照降低了53. 89%、40. 57%、50. 26%和64. 61%。干旱胁迫诱导电导率逐渐增加,而干旱胁迫7 d时,5%、10%、15%PEG处理下,电导率无显著差异;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显著减少了燕麦幼苗茎叶干鲜重和根鲜重,但是轻度干旱胁迫(5%和10%)诱导根的干重显著增加,而15%PEG处理对根的干重影响不大,20%、25%PEG处理显著降低了根的干重。【结论】不同浓度的PEG胁迫对燕麦幼苗造成一定伤害,但是燕麦对低浓度PEG胁迫有一定的适应性,而高浓度的PEG溶液对燕麦损伤较大,严重影响其生存,因此,15%PEG可作为室内研究燕麦抗旱性的最佳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干旱胁迫 叶绿素 相对含水量 相对电导率
下载PDF
青藏高原牧户经营草地面积与其草畜平衡关系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周岐燃 田莉华 +3 位作者 周青平 王加亭 陈有军 陈仕勇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0-117,共8页
为探究青藏高原地区牧户草地面积与其草畜平衡情况的相关性,依据草地承包面积大小对四川、西藏、和青海3省区7个县的139户牧户进行了分组,并对五组牧户的草地面积与载畜情况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以草地面积小于73.4hm^... 为探究青藏高原地区牧户草地面积与其草畜平衡情况的相关性,依据草地承包面积大小对四川、西藏、和青海3省区7个县的139户牧户进行了分组,并对五组牧户的草地面积与载畜情况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以草地面积小于73.4hm^2的Ⅰ型和介于73.5~144.9hm^2的Ⅱ型的小型牧户为主,分别占总牧户数量的36.7%和41.7%,同时这两类牧户也是超载现象发生的主要群体,Ⅰ型和Ⅱ型超载率分别为67%和65%。回归分析表明,牧户及人均草地面积大小与其超载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当户均草地面积少于218hm^2或人均草地面积少于30hm^2时,户均实际家畜存栏量高于核定载畜量,超载率为正值,并随户均草地面积的增加而降低,该类牧户占总牧户数量的94.9%。户均占有草地面积高于218hm^2或人均占有草地面积高于30hm^2时,不存在超载现象。该类牧户占总牧户数量的5.1%。因此,该地区的超载现象主要发生在数量较大的小规模牧户,禁牧减畜工作的落实应以该类小规模牧户为重点。研究结果为各地区尽快实现预期草畜平衡目标具有重要实践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户规模 超载 草地面积 草畜平衡
下载PDF
高寒草地灌丛化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铁铝氧化物分异的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陈红 马文明 +4 位作者 周青平 杨智 刘超文 刘金秋 杜中曼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3-84,共12页
团聚体对有机碳的物理保护是土壤碳固存的重要机制。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东缘灌丛化草地和未灌丛化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Cambardella与Elliott湿筛法和沉降虹吸法分离和提取团聚体,测定了灌丛化草地和未灌丛化草地中土壤团聚体含量,分析了... 团聚体对有机碳的物理保护是土壤碳固存的重要机制。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东缘灌丛化草地和未灌丛化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Cambardella与Elliott湿筛法和沉降虹吸法分离和提取团聚体,测定了灌丛化草地和未灌丛化草地中土壤团聚体含量,分析了团聚体稳定性、不同形态铁铝氧化物的分异及铁铝氧化物与团聚体稳定性的关系。结果显示:灌丛化显著降低了<0.053 mm微团聚体含量(P<0.05),对团聚体稳定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灌丛化显著增加了>0.25 mm大团聚体内游离态铝的含量(Ald的含量增加了14.09%)(P<0.05)和<0.25 mm微团聚体内游离态铁铝的含量(Fed、Ald的含量分别增加了9.75%和15.31%)(P<0.05),显著降低了<0.25 mm微团聚体内络合态铁铝的含量(Fep、Alp的含量分别降低了31.03%和9.41%)(P<0.05)。通过增强回归树分析,游离态铁铝氧化物对团聚体稳定性的作用最强,络合态铝氧化物对团聚体稳定性作用最弱。表明灌丛化有助于增强团聚体的稳定,促进土壤有机碳的固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寒草地 灌丛化 团聚体稳定性 铁铝氧化物 增强回归树
下载PDF
青藏高原垂穗披碱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彭语洛 周青平 +3 位作者 陈仕勇 陈有军 李亚萍 田莉华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8年第5期1080-1089,共10页
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采自青藏高原的30份野生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筛选出的16对引物共获得了116个等位基因位点,92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位点率(PPB)为79.75%,多态性信息(PIC)含量为0.063~0.3... 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采自青藏高原的30份野生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筛选出的16对引物共获得了116个等位基因位点,92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位点率(PPB)为79.75%,多态性信息(PIC)含量为0.063~0.325,平均值为0.188,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GS)介于0.692~0.976,平均值为0.828。2)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0.804处,30份供试材料可聚为四大类,单独聚为一类的09-214表现出与其他材料较远的亲缘关系,主成分分析结果与UPGMA结果基本一致。群体遗传结构分析显示,大部分材料的遗传背景较为单一,群体划分的结果与聚类分析的结果部分保持一致。研究显示,供试种质材料间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材料表现出相对独立的特性,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可为垂穗披碱草的保护利用、新品种的选育及优良基因的挖掘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穗披碱草 SSR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群体结构 UPGMA
下载PDF
“项目团队融合”双创教育模式构建 被引量:10
10
作者 周清平 曾明星 +2 位作者 黄伟 宁小浩 肖丽艳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8-94,共7页
双创教育是促进高等教育变革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迎合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国家对创新人才的巨大需求。双创项目与学生团队是双创教育的两个重要构成要素,两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双创项目的类型、技术、范围、规模、... 双创教育是促进高等教育变革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迎合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国家对创新人才的巨大需求。双创项目与学生团队是双创教育的两个重要构成要素,两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双创项目的类型、技术、范围、规模、复杂度、创新性等要符合学生团队特征,学生团队在专业知识、技术能力方面的互补性、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的相容性要符合双创项目特征,实现双创项目和学生团队的有机结合与匹配。文章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建立企业"5R"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校企双导师与学生团队融合机制,将企业真实环境引入项目训练过程,将企业技术师资融入团队建设过程,创建双创教育良好生态环境,大力提升学生的双创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 双创教育 双创项目 学生团队 融合
下载PDF
实验增温对陆地生态系统根系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魏春雪 杨璐 +5 位作者 汪金松 杨家明 史嘉炜 田大栓 周青平 牛书丽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03-1212,共10页
根系是植物吸收土壤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器官,驱动着多个生态系统过程,该研究揭示了实验增温对根系生物量的影响及机制,可为气候变暖背景下土壤碳动态和生态系统过程的变化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从已发表的151篇国内外研究论文中收集到611... 根系是植物吸收土壤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器官,驱动着多个生态系统过程,该研究揭示了实验增温对根系生物量的影响及机制,可为气候变暖背景下土壤碳动态和生态系统过程的变化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从已发表的151篇国内外研究论文中收集到611组数据,通过整合分析(meta-analysis)方法研究了实验增温对根系生物量(根系总生物量、粗根生物量、细根生物量、根冠比)的影响,并探讨了增温幅度、增温年限、增温方式的影响,以及根系生物量对增温的响应与本底环境条件(生态系统类型、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干旱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1)模拟增温使细根生物量显著增加8.87%,而对根系总生物量、粗根生物量、根冠比没有显著影响;(2)中等强度增温(1–2℃)使得细根生物量和根冠比分别提高14.57%和23.63%;中短期增温实验(<5年)对细根生物量具有促进影响,而长期增温实验(≥5年)使细根生物量有降低的趋势;开顶箱增温和红外辐射增温分别使细根生物量显著提高了17.50%和12.16%,而电缆加热增温使细根生物量和粗根生物量显著降低了23.44%和43.23%;(3)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对于增温响应不一致,模拟增温使苔原生态系统细根生物量显著提高了21.03%,细根生物量对增温的响应与本底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干旱指数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增温 根系生物量 细根生物量 陆地生态系统 整合分析
原文传递
高寒草地灌丛化对土壤团聚体生态化学计量学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马文明 刘超文 +4 位作者 周青平 邓增卓玛 唐思洪 迪力亚尔·莫合塔尔 侯晨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7-68,共12页
草地灌丛化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库储量的驱动因子之一。本研究以川西高寒灌丛化和未灌丛化草地为对象,分析团聚体内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含量、蔗糖酶、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蛋白酶和β-D葡萄糖苷酶活性及生态化学计量比特征。... 草地灌丛化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库储量的驱动因子之一。本研究以川西高寒灌丛化和未灌丛化草地为对象,分析团聚体内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含量、蔗糖酶、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蛋白酶和β-D葡萄糖苷酶活性及生态化学计量比特征。结果表明:1)有机碳、全氮和全磷主要富集在0.053~0.25 mm团聚体内,灌丛化降低了团聚体内生源物质含量。2)灌丛化后团聚体内C/N、C/P和N/P均呈增加趋势,且C/N最大值出现在>2 mm团聚体中,而C/P和N/P的最大值均出现在0.053~0.25 mm团聚体中,最小值分别出现在<0.002 mm和0.002~0.053 mm团聚体中(P>0.05)。3)灌丛化草地和未灌丛化草地土壤酶活性呈>0.25 mm团聚体内富集,灌丛化后土壤各粒径团聚体中蔗糖酶活性增加、而蛋白酶和磷酸酶活性降低。4)脲酶和β-D葡萄糖苷酶在灌丛化草地和未灌丛化草地中均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与全钾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蛋白酶和磷酸酶与全磷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该区域土壤生源物质主要固存于大团聚体内,而大团聚体易被外界干扰破碎,可见灌丛化现象不利于该研究区有机碳的长期固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灌丛化草地 土壤团聚体 土壤酶活性 土壤生源物质 生态化学计量比
下载PDF
高寒草地灌丛化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分布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马文明 刘军 +2 位作者 周青平 陈红 刘超文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08-1115,共8页
灌丛化是草地生态系统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是影响高寒草地土壤碳库储量的重要因素。采集青藏高原灌丛化和未灌丛化草地土壤样本,用Cambardella和Elliott湿筛法和沉降虹吸法测定土壤团聚体含量及其稳定性、有机碳(SOC)和全氮(TN... 灌丛化是草地生态系统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是影响高寒草地土壤碳库储量的重要因素。采集青藏高原灌丛化和未灌丛化草地土壤样本,用Cambardella和Elliott湿筛法和沉降虹吸法测定土壤团聚体含量及其稳定性、有机碳(SOC)和全氮(TN)含量,分析了草地灌丛化对土壤团聚体数量及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灌丛化和未灌丛化草地土壤团聚体以2~0.25 mm粒径为主,但灌丛化草地土壤微团聚体(≤0.053 mm)含量显著低于未灌丛化草地,表明草地灌丛化主要影响土壤微团聚体而对大团聚体含量影响不显著。灌丛化草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低于未灌丛化草地土壤,表明草地灌丛化后土壤结构稳定性降低。灌丛化草地土壤SOC和TN含量显著低于未灌丛化草地土壤,说明在气候变化影响下高寒草地灌丛化可能会降低土壤碳库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 灌丛化 青藏高原 土壤有机碳 土壤质地
原文传递
氮肥用量对披碱草属牧草种子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彤瑶 周青平 +2 位作者 陈有军 詹圆 汪辉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0-90,共11页
氮素是禾本科植物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但过量施用氮肥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增加生产成本、降低收益。基于青藏高原地区披碱草属牧草种子需求量大、产量较低的现状,本研究以同德短芒披碱草、青牧1号老芒麦2个披碱草属牧草... 氮素是禾本科植物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但过量施用氮肥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增加生产成本、降低收益。基于青藏高原地区披碱草属牧草种子需求量大、产量较低的现状,本研究以同德短芒披碱草、青牧1号老芒麦2个披碱草属牧草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0、45、90、135、180和225 kg N·hm^(-2)等6个氮肥施用水平,研究分析了施氮量对披碱草属牧草种子生产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披碱草属牧草种子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氮可促进披碱草属牧草生长,能够显著提高其株高、分蘖数等牧草营养生产性状,同时可提高种子产量及单位面积生殖枝数、每穗小穗数、每穗种子数和种子千粒重等产量组分;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各生长性能指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或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除青牧1号老芒麦氮肥利用效率先增加后降低外,2个品种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逐渐降低。本研究中,同德短芒披碱草和青牧1号老芒麦的种子产量分别为712~1661 kg·hm^(-2)和701~1626 kg·hm^(-2)。从节约成本角度考虑,在川西北高寒地区开展披碱草属牧草种子生产适宜施氮量为135~180 kg·hm^(-2)。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种子产量组分中,单位面积生殖枝数和每穗种子数对种子产量的直接贡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披碱草属 施氮 产量组分 种子产量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高寒半湿润沙地草本修复期土壤微生物变化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帅林林 周青平 +2 位作者 陈有军 苟小林 周蓉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22,共12页
土壤微生物变化对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养分循环具有重要作用,但高寒半湿润沙地生态修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及养分变化研究较为缺乏。为明确该环境下沙化生态系统的修复过程中土壤环境的变化,选用燕麦、垂穗披碱草、中华羊茅混播修复高寒半... 土壤微生物变化对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养分循环具有重要作用,但高寒半湿润沙地生态修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及养分变化研究较为缺乏。为明确该环境下沙化生态系统的修复过程中土壤环境的变化,选用燕麦、垂穗披碱草、中华羊茅混播修复高寒半湿润沙地,并以未修复沙地为对照,测定0~10 cm和10~20 cm两土层修复4年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分析探讨土壤微生物和养分随植被修复的动态,及微生物与土壤养分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修复年限增加,土壤中主要微生物类群以细菌为主,沙地修复4年后土壤中微生物总量由8.30 nmol·g^-1增加到10.58 nmol·g^-1,但是细菌依然占微生物总量的50%以上,植被恢复并未改变细菌占微生物总量比例。两个土壤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多样性(细菌、真菌、放线菌、G^-菌、G^+菌)、土壤养分(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均呈现先降低后增加趋势,且0~10 cm始终大于10~20 cm土层。草本修复第1年,0~10 cm和10~20 cm土层微生物及养分各组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修复2年后,0~10 cm土层含量开始增加;到修复第3和4年,土壤微生物与土壤养分中各组分含量均恢复到未治理水平,且有机质、微生物量氮(MBN)含量显著高于未治理沙地(P<0.05)。土壤养分中各组分含量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总量和细菌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与G^+、G^-菌、真菌、放线菌均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在沙地进行人工草本种植能够提高土壤养分和微生物含量,对帮助高寒地区生态系统修复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草本 高寒半湿润 沙地恢复 土壤微生物 土壤养分
下载PDF
低氮胁迫下不同皮燕麦品种早期的响应研究及耐低氮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4
16
作者 罗颖 李聪 +4 位作者 王沛 田莉华 汪辉 周青平 雷映霞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4-184,共21页
为探讨在低氮胁迫下皮燕麦早期的形态、生理响应以及筛选出耐低氮皮燕麦品种,本研究以18种不同皮燕麦品种为材料,采用水培法,设置全氮(4 mmol·L^(-1),CK)和1/10 N(0.4 mmol·L^(-1),LN)两个氮浓度水平,在处理21 d后,对低氮胁... 为探讨在低氮胁迫下皮燕麦早期的形态、生理响应以及筛选出耐低氮皮燕麦品种,本研究以18种不同皮燕麦品种为材料,采用水培法,设置全氮(4 mmol·L^(-1),CK)和1/10 N(0.4 mmol·L^(-1),LN)两个氮浓度水平,在处理21 d后,对低氮胁迫下皮燕麦的7项形态指标和14项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降维分析提取影响因子,结合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低氮胁迫下不同皮燕麦品种早期的株高、地上部生物量、硝态氮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谷氨酸脱氢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谷氨酸合成酶活性、丙二醛含量、活性氧含量均呈上升趋势;根长、地下部生物量、根冠比变化趋势不尽相同;2)21项生理指标中有12对指标呈极显著相关性,根冠比(RSR)与地下部干重(RDW)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谷氨酰胺合成酶(GS)与可溶性蛋白(SP)呈极显著负相关;3)低氮胁迫下皮燕麦的生物量、氮代谢因子、光合因子、抗氧化因子、渗透调节因子可作为评价耐低氮性的重要指标;4)18份皮燕麦可划分为3大类,青海甜燕麦和青海444这两份品种耐低氮能力较强,为耐低氮型品种,甜燕2号和青燕2号这两份皮燕麦品种的耐低氮能力较弱,为氮敏感型品种,其余材料耐低氮性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燕麦 耐低氮性 生理响应 综合评价
下载PDF
老芒麦种质资源抗寒性综合评价及冷胁迫下的生理反应 被引量:5
17
作者 柳文蔚 刘鑫 +3 位作者 雷映霞 周青平 刘志峰 王沛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2-163,共12页
为了筛选出抗寒性强的老芒麦种质并深入研究其抗寒机制,本研究采用盆栽法,测定了-4℃冰冻处理下43份老芒麦种质资源的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最大光化学效率,并通过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法从中筛选出一份最抗寒种质(I-1-4-1)和一份低温敏... 为了筛选出抗寒性强的老芒麦种质并深入研究其抗寒机制,本研究采用盆栽法,测定了-4℃冰冻处理下43份老芒麦种质资源的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最大光化学效率,并通过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法从中筛选出一份最抗寒种质(I-1-4-1)和一份低温敏感种质(09-244)。进一步对I-1-4-1与09-244进行4℃冷处理和-4℃冰冻处理,分析了低温胁迫下I-1-4-1与09-244叶片相对含水量、细胞膜透性、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系统、叶绿素荧光特性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4℃胁迫下,I-1-4-1的叶绿素含量、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效率、实际光化学效率、光化学淬灭系数、非光化学淬灭系数均高于09-244,表明I-1-4-1能维持光合作用高效进行;I-1-4-1叶片中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含量均低于09-244,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高于09-244,表明相比于09-244,I-1-4-1具有更强的活性氧清除能力;I-1-4-1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均低于09-244,表明I-1-4-1的细胞膜受损程度较低;此外,I-1-4-1通过积累更多的游离脯氨酸含量以提高渗透调节能力来适应低温胁迫引起的细胞脱水。主成分分析共提取了2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超过85%,其中,第一主成分主要为叶绿素荧光和细胞膜透性变化的相关指标;第二主成分主要为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为老芒麦抗寒性评价及抗寒种质筛选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芒麦 冷害 冻害 叶绿素荧光 活性氧
下载PDF
混播比例及乳酸菌剂对燕麦-饲用豌豆发酵TMR品质及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珈敏 关皓 +9 位作者 李海萍 贾志锋 马祥 刘文辉 陈有军 陈仕勇 蒋永梅 甘丽 周青平 杨丽雪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9-181,共13页
为探究燕麦和饲用豌豆混播比例及乳酸菌剂对发酵全混合日粮(TMR)品质和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筛选出适宜制作发酵TMR的燕麦饲用豌豆混播比例,本试验将青海甜燕麦和青建一号饲用豌豆进行混播种植,混播比例为(燕麦∶饲用豌豆)0∶10,5∶5,6∶... 为探究燕麦和饲用豌豆混播比例及乳酸菌剂对发酵全混合日粮(TMR)品质和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筛选出适宜制作发酵TMR的燕麦饲用豌豆混播比例,本试验将青海甜燕麦和青建一号饲用豌豆进行混播种植,混播比例为(燕麦∶饲用豌豆)0∶10,5∶5,6∶4,7∶3,8∶2,10∶0。在燕麦乳熟期和豌豆结荚期刈割后调制袋装发酵TMR,共设计12个处理,其中6个不接种乳酸菌,按照6个不同混播比例分别为C_(1)、C_(2)、C_(3)、C_(4)、C_(5)、C_(6);另外6个处理在各比例基础上均匀加入混合乳酸菌(植物乳杆菌160∶短乳杆菌248∶戊糖乳杆菌260,比例为1∶1∶1,菌活:10^(6) cfu·mL^(-1)左右),即分别为I_(1)、I_(2)、I_(3)、I_(4)、I_(5)、I_(6)。所有处理按照饲草和农副7∶3的比例加入农副产品(青稞秸秆∶油菜秸秆∶油菜粕=1∶1∶1),实验室温度(20±5)℃下发酵60 d后对其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及瘤胃降解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原料中燕麦比例的增加,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上升趋势,粗蛋白呈下降趋势,产气量呈下降趋势;添加混合乳酸菌显著降低了干物质损失(P<0.05)、pH和NH_(3)-N/TN(P<0.05),其中C_(3)和I3的干物质损失为0.38%和0.15%,显著低于同组其他处理(P<0.05);各混合比例的燕麦-饲用豌豆发酵TMR的粗蛋白降解率和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显著高于单一燕麦发酵TMR和单一豌豆发酵TMR(P<0.05),其中I2的瘤胃降解率最优。C_(3)和I3的瘤胃NH_(3)-N含量为29.65%和31.68%,显著高于同组其他处理(P<0.05)。通过隶属函数法和主成分分析对发酵TMR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得分最高的为I2(0.868),其次是I3(0.610)和C_(3)(0.469)。因此当燕麦和饲用豌豆混播比例为6∶4或5∶5时,可将其作为主要饲草来源生产高品质发酵TMR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饲用豌豆 混播比例 发酵TMR 品质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高寒地区17个燕麦品种营养品质及瘤胃降解特性研究
19
作者 关皓 许多 +8 位作者 李海萍 贾志锋 马祥 刘文辉 陈有军 李欣洋 黄艳玲 周青平 陈仕勇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5-198,共14页
为评价不同饲用燕麦营养品质及瘤胃降解特性,本试验选取了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种植的17个燕麦品种,于乳熟期收获,测定其常规营养成分、体外发酵参数和体外产气量,计算饲草品质评定指数,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对不同品种燕... 为评价不同饲用燕麦营养品质及瘤胃降解特性,本试验选取了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种植的17个燕麦品种,于乳熟期收获,测定其常规营养成分、体外发酵参数和体外产气量,计算饲草品质评定指数,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对不同品种燕麦的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品种燕麦干物质含量为24.44%~32.91%FW,莫妮卡最高;粗脂肪含量为1.60%~4.03%DM,青海444最高;粗蛋白含量为4.35%~6.23%DM,青海444最高;粗灰分含量为4.58%~6.51%DM,青海444最高;可溶性糖含量为3.49%~12.61%DM,青甜2号最高;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分别为45.56%~62.31%DM和23.75%~32.38%DM,均为坝燕6号最高。饲草品质评定指数方面,相对饲喂价值和相对饲草品质分别是95.06~143.74和118.32~213.25,均为甜燕1号最高。饲草分级指数为6.34~11.91 MJ·d^(-1),青海444最高。瘤胃发酵参数方面,pH为6.58~7.07,悍马最高;氨态氮含量为9.65~15.87 mg·dL^(-1),青海444最高;干物质降解率为63.01%~76.47%,牧王最高。体外产气量方面,不同品种燕麦不同时间点的累计产气量存在差异。72 h累计产气量为56.59~105.28 mL,产气最多的为牧王。综合以上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综合评价,17个燕麦品种的综合得分排序如下:青海444>甜燕1号>青甜1号>甜燕3号>青甜2号>甜燕麦>贝勒>莫妮卡>牧王>白燕7号>悍马>优牧1号>梦龙>福瑞至>太阳神>爱沃126>坝燕6号。因此,青海444是适合在高寒地区种植的营养品质及潜在饲用价值最优的燕麦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营养价值 瘤胃降解特性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
下载PDF
混播比例及乳酸菌剂对四川农区燕麦/箭筈豌豆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
20
作者 白瑞 关皓 +8 位作者 胡晓炜 甘丽 李海萍 汪辉 陈仕勇 陈有军 周青平 黄艳玲 梁骥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473-481,共9页
为解析四川农区冬闲田燕麦/箭筈豌豆的最佳混播比例及混播混贮比例,选取“贝勒”燕麦(Avena sativa L.)和“川北”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为原料,设置1∶0(T1)、3∶1(T2)、1∶1(T3)、1∶3(T4)、0∶1(T5)共5个混播比例,在燕麦开花期/... 为解析四川农区冬闲田燕麦/箭筈豌豆的最佳混播比例及混播混贮比例,选取“贝勒”燕麦(Avena sativa L.)和“川北”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为原料,设置1∶0(T1)、3∶1(T2)、1∶1(T3)、1∶3(T4)、0∶1(T5)共5个混播比例,在燕麦开花期/箭筈豌豆结荚前期刈割,青贮时设置不添加乳酸菌剂的对照组(CK)和添加乳酸菌剂组(IN),青贮60 d后分析样品的营养品质、发酵品质并进行微生物计数.研究发现,随着混播中箭筈豌豆占比的增加,混播饲草中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显著上升(P<0.01),青贮后,CK与IN组饲草中的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下降趋势,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呈上升趋势.T5(箭筈豌豆单播)处理下CK组和IN组的pH和乳酸菌数量较其它处理显著升高(P<0.01),T1的pH较各比例显著降低(P<0.01),所有组别均未发现肠杆菌和霉菌存在.相同混播比例下,IN组比CK组有更低的干物质损失、pH、氨态氮和有机酸含量及乳酸菌数量(P<0.01),IN组比CK组有更高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P<0.01).综上,在燕麦和箭筈豌豆混播比例为1∶3时原料营养品质及青贮发酵品质更为优质、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开花期 箭筈豌豆 混播比例 乳酸菌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