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9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匹多莫德联合粉尘螨滴剂对变应性鼻炎伴哮喘患儿免疫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罗劲松 杨小平 +3 位作者 马春花 张小玲 马俐雅 姚金梅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335-337,341,共4页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联合粉尘螨滴剂对变应性鼻炎伴哮喘患儿免疫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变异性鼻炎合并哮喘患儿1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71例。对照组接受粉尘螨滴剂治疗,研究组患儿接受匹多莫德联合粉尘螨滴...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联合粉尘螨滴剂对变应性鼻炎伴哮喘患儿免疫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变异性鼻炎合并哮喘患儿1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71例。对照组接受粉尘螨滴剂治疗,研究组患儿接受匹多莫德联合粉尘螨滴剂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1月后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及炎症因子含量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中免疫球蛋白、Th1/Th2细胞因子、Th17/Treg细胞因子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月后,血清中sIgE的含量低于对照组,sIgG4的含量高于对照组;血清中Th1细胞因子IFN-γ、IL-2的含量高于对照组,Th2细胞因子IL-4、IL-5的含量低于对照组;血清中Th17细胞因子IL-17的含量低于对照组,Treg细胞因子IL-10的含量高于对照组。结论:变应性鼻炎伴哮喘患儿接受匹多莫德联合粉尘螨滴剂治疗,可有效优化患儿的免疫功能并抑制全身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哮喘 匹多莫德 粉尘螨滴剂 免疫反应 炎症反应
下载PDF
北京市西城区婴幼儿条栅视力和屈光度发育水平纵向监测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崔金玉 徐韬 +3 位作者 武一萍 刘小舟 张晓玲 谷建平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19年第3期36-39,共4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西城区6~24月龄婴幼儿条栅视力及屈光度随月龄增长的动态发育状况。方法选取在北京市西城区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常规体检的164名婴儿为研究对象,使用选择性注视检测卡(TACⅡ)和Suresight自动验光仪,在其6、9、12、18、24... 目的了解北京市西城区6~24月龄婴幼儿条栅视力及屈光度随月龄增长的动态发育状况。方法选取在北京市西城区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常规体检的164名婴儿为研究对象,使用选择性注视检测卡(TACⅡ)和Suresight自动验光仪,在其6、9、12、18、24月龄进行条栅视力评估和屈光度测查。结果①6、9、12、18及24月龄婴幼儿双眼条栅视力均值及标准差分别为(2.57±0.68)、(3.22±0.89)、(4.50±1.40)、(9.37±3.86)、(15.81±5.8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12个月视力增长平稳,12个月后视力增长加速;②6、9、12、18及24月龄婴幼儿屈光异常发生率分别为46.8%、20.0%、18.3%、8.6%、6.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8月龄后屈光异常率明显降低。结论婴幼儿视力随年龄增长逐步提高,12月龄后视力发育显著加速,18月龄后屈光发育趋于稳定;2岁以前是发现弱视的最佳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条栅视力 屈光度
下载PDF
肠道菌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小鼠运动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官俏兵 张晓玲 +1 位作者 阮水良 韩晨阳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5-121,共7页
目的探讨肠道菌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小鼠运动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20只野生型(WT)C57BL/6J小鼠(WT组)和20只SOD1-G93A转基因ALS小鼠(ALS组)为实验对象。(1)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别取WT组和ALS组小鼠各10只,其中每组取5只饲养于SP... 目的探讨肠道菌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小鼠运动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20只野生型(WT)C57BL/6J小鼠(WT组)和20只SOD1-G93A转基因ALS小鼠(ALS组)为实验对象。(1)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别取WT组和ALS组小鼠各10只,其中每组取5只饲养于SPF环境下,剩余5只饲养于无菌环境下,分别定义为WT+SPF组、WT+无菌组及ALS+SPF组、ALS+无菌组。(2)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别取WT组和ALS组小鼠各10只,饲养于无菌环境下,其中每组取5只进行ALS小鼠粪菌移植,剩余5只不予干预,分别定义为WT+移植组、WT+未移植组及ALS+移植组、ALS+未移植组。采用握力计量器检测小鼠的握力,采用滚筒跑步机、转棒实验检测小鼠的运动协调能力,采用Nissl染色检测小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量,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小鼠脊髓组织中小胶质细胞激活标志物离子钙接头蛋白(IBA-1)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脊髓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的蛋白表达,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小鼠脊髓组织中β-甲氨基-L-丙氨酸(BMAA)的表达。结果(1)ALS+无菌组小鼠的握力、掉落潜伏期、掉落时间均明显高于ALS+SPF组小鼠,Nissl染色阳性细胞数量明显高于ALS+SPF组小鼠,IBA-1阳性细胞数量明显低于ALS+SPF组小鼠,TNF-α、IL-6蛋白表达水平及BMAA浓度均明显低于ALS+SPF组小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ALS+移植组小鼠的握力、掉落潜伏期、掉落时间均明显低于ALS+未移植组小鼠,Nissl染色阳性细胞数量明显低于ALS+未移植组小鼠,IBA-1阳性细胞数量明显高于ALS+未移植组小鼠,TNF-α、IL-6蛋白表达水平及BMAA浓度均明显高于ALS+未移植组小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道菌稳态失调可以促进ALS小鼠的运动能力降低,其机制与小胶质细胞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肠道菌 运动能力 运动神经元 小胶质细胞
原文传递
技术风险的成因机制研究——基于技术使用不确定性的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缪成长 萧玲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7-41,共5页
技术使用不确定性与技术风险之间主要是因果关系,前者是因,后者是果。技术使用不确定性主要通过四种机制形成技术风险。技术成因机制是制约技术功能;制度成因机制是干扰技术决策;心理成因机制是滋生侥幸心理;文化成因机制是淡化风险责... 技术使用不确定性与技术风险之间主要是因果关系,前者是因,后者是果。技术使用不确定性主要通过四种机制形成技术风险。技术成因机制是制约技术功能;制度成因机制是干扰技术决策;心理成因机制是滋生侥幸心理;文化成因机制是淡化风险责任。探究技术风险的成因机制是规避技术风险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风险 技术使用不确定性 成因机制
原文传递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改革逻辑及其规划响应路径 被引量:111
5
作者 张晓玲 吕晓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61-1272,共12页
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观背景下,系统梳理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起源、实施特点、成效与不足,重点解析土地用途管制向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转型的改革逻辑及其对国土空间规划的具体要求,为完善国土空间... 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观背景下,系统梳理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起源、实施特点、成效与不足,重点解析土地用途管制向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转型的改革逻辑及其对国土空间规划的具体要求,为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提供借鉴。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突出强调对耕地的保护,以新增建设用地为主要管控对象,建立了土地用途分类—规划—计划—审批—监管的完整管控链条,在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倒逼节约集约用地和提高依法依规用地意识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仍存在覆盖范围不全、管制刚性过强、生态用地管制乏力等不足。(2)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以生态文明建设为逻辑起点,通过单一地类保护向空间统筹转型、地类管制向空间管控转型、指标传导为主向指标与分区相结合转型、底线约束向约束与引导并重转型,构建面向全过程、多样化的管制规则体系,完善空间传导机制,进而实现所有国土空间全要素统一管制。(3)面对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时代需求,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应在系统性、整体性的规划管控指标体系、覆盖全域、上下衔接的规划分区体系、底线约束与激励引导相结合的规划实施弹性机制以及"全链条"管理机制等方面做出积极响应,进而实现不同层级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的统筹协调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用途管制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改革逻辑 国土空间规划 转型
原文传递
京津冀地区冬半年空气污染天气分型研究 被引量:65
6
作者 杨旭 张小玲 +4 位作者 康延臻 张莹 王式功 李梓铭 李昊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201-3209,共9页
利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采用PCT方法,对2013~2015年冬半年京津冀地区海平面气压场进行了客观分型;利用同期空气污染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天气类型下京津冀地区空气污染和气象要素特征,并选取典型重污染月份,分析了京... 利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采用PCT方法,对2013~2015年冬半年京津冀地区海平面气压场进行了客观分型;利用同期空气污染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天气类型下京津冀地区空气污染和气象要素特征,并选取典型重污染月份,分析了京津冀地区重污染天气过程特征及形成原因.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天气形势可分为9种类型,包括高压前部和高压南部等不易污染天气类型,以及高压场、高压后部、鞍型场和冷锋前部等污染天气类型;污染天气类型多表现为高湿小风,稳定能量大,最大混合层厚度低,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各城市AQI均值多在150以上;2014年2月两次重污染过程均发生在连续多日维持高压场等污染天气型的情况下;污染过程期间高压系统演变引起北部偏北风增大,抑制了北部城市空气污染持续加重的趋势,而偏南风输送使得北部城市污染物浓度迅速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分型 空气污染 京津冀
下载PDF
成都市及周边地区严重臭氧污染过程成因分析 被引量:43
7
作者 杨显玉 易家俊 +6 位作者 吕雅琼 刘志红 王式功 吕世华 张小玲 吴锴 王浩霖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000-2009,共10页
结合天气形势,地面观测资料和WRF-CMAQ模式,分析了2017年7月8~15日成都市一次罕见持续O3污染过程的特征及成因,量化了各个物理化学过程对此次污染过程的相对贡献,并通过敏感性实验分析了四川盆地内O3及其前体物的区域传输和本地光化学... 结合天气形势,地面观测资料和WRF-CMAQ模式,分析了2017年7月8~15日成都市一次罕见持续O3污染过程的特征及成因,量化了各个物理化学过程对此次污染过程的相对贡献,并通过敏感性实验分析了四川盆地内O3及其前体物的区域传输和本地光化学反应对此次污染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此次O3持续污染过程主要是因为四川盆地内盛行偏东风,导致盆地东部城市群的O3及其前体物经区域输送到成都及周边地区,加之成都市出现小风、气温升高等气象条件进而形成,属于典型的传输性爆发污染.持续污染形成的主要物理化学机制体现为日间气相化学过程贡献为稳定的正值,加之输送过程贡献出现爆发式升高,进而导致近地面O3小时净增量迅速上升且高达50μg/(m^3·h),随之O3浓度迅速响应,产生爆发式增长.此外,敏感性实验结果显示此次成都市O3持续污染的形成受区域输送影响较受本地光化学反应影响更为明显.O3污染爆发前上游地区高浓度O3及其前体物沿流场输送并在成都及周边地区不断积累,导致日间O3浓度不断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CMAQ 持续污染 过程分析
下载PDF
2016~2018年中国城市臭氧浓度时空聚集变化规律 被引量:43
8
作者 周明卫 康平 +2 位作者 汪可可 张小玲 胡成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963-1974,共12页
为揭示中国O3浓度的时空格局及聚集变化规律,通过对2016~2018年全国338个城市1144个监测站点的O3浓度观测数据,使用空间插值及空间自相关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6~2018年全国O3浓度(第90百分位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由2016年的1... 为揭示中国O3浓度的时空格局及聚集变化规律,通过对2016~2018年全国338个城市1144个监测站点的O3浓度观测数据,使用空间插值及空间自相关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6~2018年全国O3浓度(第90百分位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由2016年的141.54μg/m^3上升到2018年的153.21μg/m^3),污染态势逐年加重,且华北及长江中下游等人口稠密地区O3浓度最高,O3浓度的空间分布呈现显著的聚集性和相似性规律,且聚集性逐年增强,O3浓度的年聚集区主要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异,高高值聚集区主要集中在北方(城市占比22.19%~29.59%),低低值聚集区则主要集中在南方(城市占比15.98%~22.19%),此外,O3浓度高高值聚集区与低低值聚集区空间分布的季节变化规律以顺时针周期性变化为主:3a来,春季集聚区分布与年集聚情况相同,夏季高高值,低低值聚集区逐渐向西扩大聚集范围,秋季则顺时针转变为东高西低的分异情况,随后高高值(低低值)聚集区沿顺时针方向南(北)移动,到冬季则转变为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异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空间自相关 聚集变化 时空特征
下载PDF
川南自贡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传输路径与潜在源分析 被引量:39
9
作者 雷雨 张小玲 +5 位作者 康平 王浩霖 青泉 欧奕含 卢宁生 邓中慈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021-3030,共10页
川南自贡市大气颗粒物污染比较严重, 2015~2018年PM10和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95.42±9.53)μg·m-3和(65.95±6.98)μg·m-3,并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冬季PM10和PM2.5浓度远高于其它季节, 1月平均浓度最高,分别为(138.08... 川南自贡市大气颗粒物污染比较严重, 2015~2018年PM10和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95.42±9.53)μg·m-3和(65.95±6.98)μg·m-3,并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冬季PM10和PM2.5浓度远高于其它季节, 1月平均浓度最高,分别为(138.08±52.29)μg·m-3和(108.50±18.05)μg·m-3,夏季平均浓度最低.PM2.5与PM10的平均比值为69.12%,冬季比值约为夏季的1.17倍,空气污染以PM2.5为主.采用拉格朗日混合单粒子轨迹模型(HYSPLIT)和全球资料同化系统的GDAS气象数据,对自贡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和逐日72 h后向轨迹进行计算和聚类研究,利用潜在源贡献分析法(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WT),探讨不同季节影响自贡市PM2.5浓度的潜在源区以及不同源区的污染贡献.结果表明,自贡市近地面四季多受东南风、偏西风和西北风控制,高浓度PM2.5多出现在0~2 m·s-1的低风速区;不同季节、不同输送路径对自贡PM2.5污染影响的差异显著,春季主要受到来自偏西和偏北方向短距离输送气流的影响,夏季污染轨迹主要来自短距离输送的东南气流,秋季主要受来自资阳,经遂宁、重庆和内江的短距离输送气流的影响,冬季除受到资阳、遂宁和内江等周边城市的影响外,还受到来自西藏中部的远距离输送气流影响;除夏季外,自贡市潜在源区主要位于重庆西部与川南交界区域,冬季的主要贡献区范围最广、贡献程度最大,夏季潜在源区范围最小且贡献程度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后向轨迹聚类分析 潜在源贡献(PSCF) 浓度权重轨迹(CWT) 自贡市
原文传递
COOK宫颈双球囊足月妊娠引产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4
10
作者 胡玉新 张小玲 +1 位作者 刘晓瑛 姜艳华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9年第3期82-84,87,共4页
目的分析COOK宫颈双球囊在足月妊娠引产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罗湖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孕足月使用COOK宫颈扩张球囊引产的337例孕产妇资料,根据引产成功或失败分为研究组(引产成功)和对照组(... 目的分析COOK宫颈双球囊在足月妊娠引产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罗湖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孕足月使用COOK宫颈扩张球囊引产的337例孕产妇资料,根据引产成功或失败分为研究组(引产成功)和对照组(引产失败),记录两组的病历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337例产妇中,引产成功293例(87.0%)。与引产失败组(44例)比较,引产成功组的宫颈Bishop评分较高,经产妇比例较高,引产指征为延期妊娠的比例较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比例较低,球囊放置时间延长比例较高,孕周较大(P<0.05)。结论 COOK双球囊可有效促进足月妊娠孕妇的宫颈成熟;宫颈成熟度、产次、引产指征、孕周、球囊放置时间是影响引产效果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月妊娠 COOK双球囊 引产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北京与成都大气污染特征及空气质量改善效果评估 被引量:27
11
作者 党莹 张小玲 +5 位作者 饶晓琴 康平 何建军 卢宁生 华明 向卫国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622-3632,共11页
近年来我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大气颗粒物浓度明显降低.为探究气象条件和减排措施对细颗粒物(PM_(2.5))浓度的相对贡献,选取两个典型代表城市——北京和成都,对比分析两城市所处的地理环境条件、污染排放以及气象扩散条件.结果表明,北京... 近年来我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大气颗粒物浓度明显降低.为探究气象条件和减排措施对细颗粒物(PM_(2.5))浓度的相对贡献,选取两个典型代表城市——北京和成都,对比分析两城市所处的地理环境条件、污染排放以及气象扩散条件.结果表明,北京与成都2013~2018年重污染天数及污染过程显著减少,SO_(2)和PM_(2.5)浓度降幅明显,与2013年相比,两城市2018年SO_(2)浓度的降幅分别为77.8%和70.9%,PM_(2.5)浓度分别降低了42.7%和48.5%.冬季PM_(2.5)浓度下降速率最大,每年分别以13.5μg·m^(-3)和14.1μg·m^(-3)的速率降低.2013~2018年成都较北京风速偏小,温度偏高约3℃,静小风日数偏多,冬季静小风频率高,混合层高度、大气容量指数以及通风系数明显偏小,大气扩散条件较差.综合静稳天气指数(SWI)和环境气象指数(EMI)结果表明北京大气扩散条件优于成都,但近几年的变化程度有所不同.2014~2018年两城市的EMI呈减小趋势,2018年成都地区EMI降幅最显著,气象条件明显好转.与2014年相比,2018年北京与成都全年大气污染减排对PM_(2.5)浓度的贡献分别为33.5%和24.0%,气象条件的贡献分别为7.2%和11.1%;冬季减排贡献分别为31.7%和32.5%,气象条件的贡献比全年的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特征 变化趋势 减排贡献 静稳天气指数(SWI) 环境气象指数(EMI) 北京 成都
原文传递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证候分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2
作者 王秋燚 张小玲 +2 位作者 宁乔怡 姚血明 马武开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967-2969,共3页
类风湿关节炎(RA)属于中医"痹症"范畴,证候研究是中医理论中的精华部分。本文探讨了RA传统辨证分型、分期辨证、地域差异及客观化研究,提示RA证型可能与实验室检查、X线表现、免疫学指标以及超声检查等存在某些关联性,弥补了... 类风湿关节炎(RA)属于中医"痹症"范畴,证候研究是中医理论中的精华部分。本文探讨了RA传统辨证分型、分期辨证、地域差异及客观化研究,提示RA证型可能与实验室检查、X线表现、免疫学指标以及超声检查等存在某些关联性,弥补了中医客观辨证的不足,为RA中医辨证的客观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建立统一规范的RA中医辨证分型标准,有助于中医证候学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相互为用,利于从宏观与微观角度把握证候的本质,进一步指导临床的辨证施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中医 证候分型 综述
原文传递
基于环境承载力的京津冀雾霾治理政策效果评估 被引量:26
13
作者 石敏俊 李元杰 +1 位作者 张晓玲 相楠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6-75,共10页
雾霾污染治理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2013年9月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国十条)"明确提出了京津冀地区雾霾治理目标,各地区也制定了雾霾污染治理的政策措施。本文旨在环境承载力分析的基础上评估雾霾... 雾霾污染治理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2013年9月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国十条)"明确提出了京津冀地区雾霾治理目标,各地区也制定了雾霾污染治理的政策措施。本文旨在环境承载力分析的基础上评估雾霾治理的政策效果。首先,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大气环境污染特征,并结合相关文献确定京津冀地区雾霾治理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污染物排放、风力以及相邻地区的传输效应等;其次,将影响PM_(2.5)浓度主要因素进行统计建模,并采用分位数回归模型进行矫正,大大提高模型的拟合精度;再次,基于大气国十条规定的京津冀各地区的PM_(2.5)年均浓度目标计算各地区的大气环境承载力;最后,在假定风力等气象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根据大气国十条规定的京津冀地区的污染物排放量利用统计模型模拟2017年的雾霾污染水平,模拟除张家口、承德和秦皇岛以外其余10个地区年均浓度60μg/m^3和70μg/m^3目标下PM_(2.5)日均浓度发生频率的变化情况,评估和讨论大气国十条提出的京津冀雾霾治理目标。结果表明:按照大气国十条减排计划的京津冀地区污染物排放量普遍高于其PM_(2.5)浓度目标下的大气环境容量(邯郸市除外),即大气国十条所规定的减排措施难以实现既定的PM_(2.5)浓度目标;PM_(2.5)年均浓度目标从60μg/m^3上升到70μg/m^3,重污染天气发生频率上升有限,大气污染物的减排量却显著下降。因此,要实现既定的雾霾浓度控制目标,天津和河北需要进一步加大污染物减排力度;雾霾治理应注重减少重污染天气的发生频率,治理重点应转向重度雾霾发生频率较高的冬季污染物排放控制;在科学确定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确定切实可行的PM_(2.5)浓度控制目标,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污染物减排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承载力 京津冀 雾霾污染 分位数回归 PM2.5浓度目标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4
作者 姚晓玲 宁乔怡 +3 位作者 王秋燚 姚血明 张小玲 马武开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8年第5期68-72,共5页
通过对古代医家及近年来关于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病机相关文献进行总结,从情志、五脏、营卫、六淫4个方面探讨其病因病机,从而指导临床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辨证论治。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痹证 病因病机 综述
下载PDF
成都地区黑碳气溶胶变化特征及其来源解析 被引量:22
15
作者 王璐 袁亮 +1 位作者 张小玲 贾月涛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61-1572,共12页
利用7波段黑碳仪(AE-33)于2017年12月1日至2018年11月30日在成都测量黑碳(BC)质量浓度,获得了成都地区BC浓度变化特征,并基于黑碳仪模型和后向轨迹模型对BC排放来源和潜在源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成都地区BC浓度冬季最大(8.18μg·... 利用7波段黑碳仪(AE-33)于2017年12月1日至2018年11月30日在成都测量黑碳(BC)质量浓度,获得了成都地区BC浓度变化特征,并基于黑碳仪模型和后向轨迹模型对BC排放来源和潜在源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成都地区BC浓度冬季最大(8.18μg·m^-3),其次为春季(5.11μg·m^-3)和秋季(3.91μg·m^-3),夏季最小(3.28μg·m^-3),年平均浓度(标准差)为5.26(4.67)μg·m^-3.各季节BC浓度日变化受边界层和交通排放高峰的影响呈现出早晚双峰结构.黑碳来源解析结果表明,液体燃料(如交通排放)对BC质量浓度的贡献在各季节均占主要地位,其中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受交通早晚高峰的影响,液体燃料对BC的贡献在各季节均呈现早晚峰值,夜间固体燃料排放贡献有所增加.潜在源贡献分析(PSCF)和浓度轨迹权重分析(CWT)的结果表明,成都各季节BC的潜在源区受到气团来源的影响稍有差异,但主要以成都周边及以东至重庆局地区域(川渝城市群)的影响为主,该区域对成都BC的贡献值也较高,且主要为液体燃料燃烧贡献.此外陕西南部和甘肃南部也存在BC的潜在源区,夏季在广西和贵州等地也存在源区分布,但贡献值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碳(BC) 变化特征 来源解析 后向轨迹 成都
原文传递
生物质炭对黄瓜连作土壤理化性状、酶活性及土壤质量的持续效应 被引量:21
16
作者 韩召强 陈效民 +4 位作者 曲成闯 张晓玲 张俊 黄春燕 刘云梅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27-1236,共10页
【目的】探讨不同生物质炭施用量对连作黄瓜根区土壤环境的作用效果,为用生物质炭修复黄瓜连作土壤以及在农业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如皋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大棚示范区为试验基地,一次性向设施农田土壤中添加0 (CK)、5 (C1... 【目的】探讨不同生物质炭施用量对连作黄瓜根区土壤环境的作用效果,为用生物质炭修复黄瓜连作土壤以及在农业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如皋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大棚示范区为试验基地,一次性向设施农田土壤中添加0 (CK)、5 (C1)、10 (C2)、20 (C3)、30 (C4)、40 (C5) t/hm^2的生物质炭,通过连续两年温室定位试验,测定生物质炭施用后黄瓜连作根区土壤的物理性状、养分含量及酶活性的变化状况,采用土壤质量指数(SQI)评价不同生物质炭施用量对黄瓜连作两季后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随着生物质炭施用量的增加,第一季与第二季黄瓜根区土壤的理化性状变化趋势一致,具体表现为容重不断降低,土壤孔隙度、饱和含水量、田间持水量、饱和导水率、有效磷及有机质含量不断升高,且当生物质炭施用量为30 t/hm^2(C4处理)时,土壤中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最高。与CK相比,生物质炭的施用可以减少黄瓜根区土壤<0.25 mm粒径的微团聚体含量,而增加> 0.25 mm粒径的大团聚体含量,土壤中0.25~0.5 mm和0.5~1 mm粒径的团聚体含量都在高施用量(40 t/hm^2)处理中达到最大值。生物质炭施用后的连续两季,黄瓜根区土壤中脲酶与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随生物质炭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活性分别在生物质炭施用量为30 t/hm^2和20t/hm^2时最大。当生物质炭施用量为30 t/hm^2时,两季黄瓜产量都达到最高,分别为3.24×10~4 kg/hm^2和6.18×10~4 kg/hm^2。通过土壤质量指数(SQI)对生物质炭施用后两季黄瓜土壤质量进行评价可知,不同生物质炭施用水平下土壤质量指数依次为C4> C5> C3> C2> C1> CK,相应的土壤质量指数分别为0.774、0.740、0.728、0.650、0.635、0.583。【结论】施用生物质炭对黄瓜连作田土壤的理化性状和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高施用量(40 t/hm^2)条件下对土壤物理性状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土壤理化性状 脲酶 过氧化氢酶 土壤质量指数
下载PDF
上海地区2011—2014年手足口病的病原谱变化及流行规律分析 被引量:21
17
作者 张晓玲 俞慧菊 +1 位作者 宋志刚 王蔚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18年第5期380-385,共6页
【目的】了解2011—2014年间上海地区手足口病病原谱的构成变化,掌握手足口病主要致病原的流行规律,为做好上海地区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两家哨点医院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患儿的咽拭子、... 【目的】了解2011—2014年间上海地区手足口病病原谱的构成变化,掌握手足口病主要致病原的流行规律,为做好上海地区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两家哨点医院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患儿的咽拭子、粪便、疱疹液和脑脊液,进行肠道病毒通用和分型PCR检测。绘制上海地区2011至2014年的手足口病病原谱,分析手足口病主要致病原阳性检出的分布规律。【结果】共采集上海地区2 764例手足口病患儿的4 088份标本。肠道病毒通用检测阳性率为76.88%,主要致病原为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柯萨奇病毒A组6型(CA6)和柯萨奇病毒A组10型(CA10),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5.78%,16.53%,17.55%和2.28%。2011年上海地区手足口病主要以EV71和CA16流行为主;2012年EV71的构成比下降,CA6的构成比上升;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期间CA6出现高位流行,2013和2014年主要以EV71和CA6流行为主。2014—2015年上海地区流行的CA6属于D7亚型。【结论】上海地区手足口病病原谱的构成逐年发生变化,不同型别的肠道病毒呈现交替流行,其中CA6的构成比增加较快,已成为上海地区手足口病的主要致病原。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进行持续分型监测,对上海地区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型 柯萨奇病毒A组6型
原文传递
北京城区PM_(2.5)不同时间尺度周期性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李梓铭 孙兆彬 +4 位作者 邵勰 廖晓农 张小玲 熊亚军 马小会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07-415,共9页
为研究北京城区PM_(2.5)浓度不同时间尺度的周期及其演变特征,利用2010~2015年PM_(2.5)浓度和常规气象资料,对其进行Morlet小波和交叉小波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城区PM_(2.5)浓度存在显著的周期性变化,主要周期包括24h左右,8d左右和14d左右... 为研究北京城区PM_(2.5)浓度不同时间尺度的周期及其演变特征,利用2010~2015年PM_(2.5)浓度和常规气象资料,对其进行Morlet小波和交叉小波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城区PM_(2.5)浓度存在显著的周期性变化,主要周期包括24h左右,8d左右和14d左右.14d左右的周期主要受大气准双周振荡的影响,8d左右周期不仅与天气尺度系统周期有关,此外可能还与人类活动引起"星期效应"有关,其中天气尺度系统的影响可能居于主要地位.通过交叉小波分析,PM_(2.5)与平均风速在8d和14d左右存在显著的共振现象,并且二者表征为负位相关系.气象要素日变化、城市居民行为习惯导致的污染物排放差异可能是造成24h左右振荡周期的重要因素.北京城区PM_(2.5)浓度的各周期在秋冬季较为显著,与北京地区秋冬季低层大气更多受强天气系统的影响有关;春夏季PM_(2.5)浓度较低和影响因素较多以及局地中尺度热力环流对于低层大气的影响更为显著是该时期周期性较弱的主要原因;季节内振荡(40~60d)在2014年后减弱可能与北京市开展的减排措施有关.尽管本研究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得到一些关于北京城区PM_(2.5)浓度振荡周期及其演变特征的有效信息,但所用资料时长较短且站点相对单一,所得结论还需要大量的实测数据或其他分析方法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PM2.5 准双周振荡 季节内振荡 人类活动
下载PDF
四川盆地臭氧浓度空间分异及驱动因子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汪可可 康平 +3 位作者 周明卫 张小玲 陈军辉 向卫国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361-2370,共10页
为揭示四川盆地臭氧(O3)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驱动因子,通过对2015~2017年四川盆地18城市82个国控环境监测站的O3浓度观测数据,使用空间自相关,空间热点探测及地理探测器等地统计方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5~2017年四川盆地O3浓度总体呈... 为揭示四川盆地臭氧(O3)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驱动因子,通过对2015~2017年四川盆地18城市82个国控环境监测站的O3浓度观测数据,使用空间自相关,空间热点探测及地理探测器等地统计方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5~2017年四川盆地O3浓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由2015年的(79.95±18.82)μg/m3上升到2017年的(88.64±11.67)μg/m3),污染态势逐年加重.盆地中西部成都,资阳,雅安等城市O3浓度最高,且高值区范围逐年扩大.O3浓度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显著的聚集性规律(空间正相关,Moran’sI指数大于0),且年聚集区(H-H聚集区或L-L聚集区)主要呈现为H-H聚集区分布在盆地中西部,L-L聚集区分布在盆地东南部.此外,年聚集区的年际变化与浓度变化态势基本一致,即O3浓度上升(降低)的区域转变为H-H聚集区(L-L聚集区).基于地理探测器定量分析了二十个社会经济及自然驱动因子对O3浓度空间分异的影响,结果显示社会经济因子占主导作用,其中城建用地占区面积比重(驱动值,q=0.5734),人口密度(q=0.5479)的驱动作用最为突出,自然因子中年降水量(q=0.4592)具有最显著的驱动作用;地理探测器双因子交互对O3浓度空间分异的影响有明显的交互增强作用(每个单因子q值平均增大了1.5~2.1倍),且交互均值(即各因子交互q值的均值)与最大交互值逐年增大.在使得交互值达到最大驱动值的双因子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人口密度(7次)和工业烟粉尘排放量(7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四川盆地 空间自相关 空间热点探测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云南省高海拔低温干旱山区藜麦种植技术探讨 被引量:18
20
作者 张晓玲 袁加红 +2 位作者 何丽 吴慧琳 林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30期45-46,50,共3页
藜麦因其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耐盐碱等特性,适宜生长在高海拔低温干旱山区种植。从生长环境、种植、流程、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等方面对藜麦种植要点进行了总结,以期为云南省高海拔山区广大藜麦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藜麦 高海拔 低温干旱山区 种植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