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化脱氢动力学实现超低电池电压和大电流密度下抗坏血酸电氧化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波 石建巧 +7 位作者 姜一民 肖磊 逯宇轩 董帆 陈晨 王特华 王双印 邹雨芹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7期372-380,共9页
当今社会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进一步加速了生物质资源多层次转化利用的发展,现代生物质能源技术已成为研究热点.抗坏血酸是生物质平台分子之一,脱氢抗坏血酸作为抗坏血酸的氧化产物,不仅与抗坏血酸一起组成了生物抗氧化系统,而且还发挥... 当今社会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进一步加速了生物质资源多层次转化利用的发展,现代生物质能源技术已成为研究热点.抗坏血酸是生物质平台分子之一,脱氢抗坏血酸作为抗坏血酸的氧化产物,不仅与抗坏血酸一起组成了生物抗氧化系统,而且还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医学功能,例如人体抗癌、抗病毒和抗衰老等.在众多的脱氢抗坏血酸制备方法中,抗坏血酸的电催化氧化提供了在常温常压条件下使用水作为氧化剂和电能作为能量输入生产脱氢抗坏血酸的机会.另一方面,在水体系内,较低的抗坏血酸理论氧化电位(E理论=0.390 V)使得抗坏血酸氧化反应/氢析出反应(AAOR/HER)电对可以在低电池电压下工作,降低了因高电压带来的能源消耗和设备要求等成本,实现低能耗条件下的化学品转化和制氢.本课题组通过简单的氧气等离子体在碳材料表面引入含氧官能团(OCGs),并揭示了OCGs和抗坏血酸分子脱氢动力学之间的关系,利用提升反应动力学的策略提高AAOR的电催化活性.得益于OCGs对抗坏血酸分子脱氢动力学的调控作用,所设计的氧气等离子体处理碳纸电极(PO-CP)可以在0.65 VRHE下驱动100 mAcm^(–2)的电流密度,明显优于原始碳纸(CP)和其他金属基电催化剂.此外,在PO-CP电极表面抗坏血酸制备脱氢抗坏血酸的法拉第效率超过90%,并且具备较好的稳定性(20 h).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结果表明,随着等离子体处理时间的延长,碳表面的含氧量增加,最终呈现饱和状态.进一步利用氢气退火作为对照组去除表面的OCGs,发现退火过程中所有类型的OCGs含量都明显下降,其中羧基和羰基的含量变化明显,说明退火处理可显著去除碳表面的C=O键,进而影响其AAOR性能.电化学测试表明,OCGs的引入提升了碳材料的AAOR本征活性,氢气退火对照组性能急剧下降,进一步表明了碳表面的含氧官能团对AAOR性能的提升至关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 抗坏血酸电化学氧化 氧等离子体 制氢 无金属电催化剂 脱氢动力学
下载PDF
Co(OH)_(2)/CoN的界面空位协同作用促进碱性水分解
2
作者 罗位 高琴 +6 位作者 马泽沔 马雪莹 蒋益敏 申伟 何荣幸 苏炜 李明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6期2246-2256,共11页
开发高性能、稳定的双功能电催化剂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本工作基于界面工程和空位工程,通过电沉积成功构建了一种富含氧空位的异质结催化剂.所制备的催化剂V_(O)-Co(OH)_(2)/CoN在碱性电解质中具有良好的双功能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在1... 开发高性能、稳定的双功能电催化剂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本工作基于界面工程和空位工程,通过电沉积成功构建了一种富含氧空位的异质结催化剂.所制备的催化剂V_(O)-Co(OH)_(2)/CoN在碱性电解质中具有良好的双功能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在10 mA cm^(-2)条件下,析氢反应的过电位为52 mV,析氧反应的过电位为206 mV,且其全水分解电压仅为1.518 V.更重要的是,实验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都证实了V_(O)-Co(OH)_(2)/CoN优异的双功能活性归因于异质界面和氧空位的协同催化.在异质界面附近,一个Co原子和一个氧空位共同形成一个活性Co空位对,通过改变反应路径协同促进水分解.氧空位不仅作为活性位点直接参与催化过程,还能有效调节电子密度,提高催化剂的导电性.本工作对于指导高性能催化剂的设计和深入了解催化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界面 析氢反应 催化机理 过电位 氧空位 电催化剂 催化过程 协同催化
原文传递
局域静电环境工程用于增强电催化生物质转化过程中羟基活性
3
作者 逯宇轩 杨柳 +3 位作者 姜一民 原甑然 王双印 邹雨芹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153-160,共8页
作为一种可再生碳源,5-羟甲基糠醛(HMF)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质平台分子,已被广泛用于制造医药前体、单体和精细化学品.HMF的电催化氧化反应(HMFOR)是一种在常温常压下实现HMF向2,5-呋喃二甲酸(FDCA)转化的高效绿色过程.但与传统的析氧反应(... 作为一种可再生碳源,5-羟甲基糠醛(HMF)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质平台分子,已被广泛用于制造医药前体、单体和精细化学品.HMF的电催化氧化反应(HMFOR)是一种在常温常压下实现HMF向2,5-呋喃二甲酸(FDCA)转化的高效绿色过程.但与传统的析氧反应(OER)不同,HMFOR相对复杂,需要经过6个电子的转移过程,分别涉及羟基和醛基的氧化.研究发现,NiO对羟基氧化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但HMFOR反应途径受溶液pH值的影响,醛基以二元醇的形式优先在碱性溶液中被吸附和活化,从而导致反应活性较低.本文引入了导电聚合物聚吡咯(PPy),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原位红外光谱(FTIR)、高效液相色谱(HPLC)、密度泛函理论计算(DFT)、原位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等表征技术研究了PPy在引入NiO后对HMFOR的影响和催化性能差异的原因.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PPy引入的聚合过程没有破坏NiO的晶体结构,而FTIR显示出PPy分子中吡咯环的C-H弯曲振动及芳香胺分子中N-H的伸缩振动,说明PPy成功引入NiO表面.高分辨透射电镜结果表明,PPy以5 nm平均厚度薄层覆盖在NiO表面.此外,XPS结果证实了Ni,O,C和N元素的存在,吡咯氮(-NH-)物种在NiO-PPy电催化剂中占主导地位,而Ni 2p_(3/2)和O 1s的XPS谱中NiO和NiO-PPy且有相似的电子结构,说明PPy的引入并没有改变NiO的电子结构.线性扫描伏安曲线和电化学活性面积测试结果表明,PPy的引入显著提高了HMFOR的电流密度和NiO的内在活性.同时,NiO-PPy比NiO具有更低的Tafel斜率,表明PPy会提高HMFOR的反应动力学,加速HMF转化.电解测试中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在前0.5 h内NiO-PPy催化剂上HMF转化率高于NiO催化剂,说明PPy的引入加速了HMF的转化.此外,分析中间产物发现,NiO催化剂上的HMFOR中间体主要为5-羟甲基呋喃-2-羧酸,而NiO-PPy上主要为2,5-二甲酰基呋喃.周期性测试结果表明,NiO-PPy表现出较高的HMF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剂 表面微环境 生物质改性 聚合物改性 电催化氧化
下载PDF
西南大学化学(师范)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与实践
4
作者 申伟 陈静蓉 +6 位作者 任文山 杨骏 杨睿 孔玲 董嘉兴 蒋益敏 柴雅琴 《大学化学》 CAS 2021年第5期49-53,共5页
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创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是大学教育在新时代的必然趋势。本文从西南大学化学(师范)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教育教学实践等方面介绍了一... 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创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是大学教育在新时代的必然趋势。本文从西南大学化学(师范)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教育教学实践等方面介绍了一些一流专业的建设思路,可为相关专业的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师范)专业 一流专业建设 教学能力培养
下载PDF
罩棚与低矮建筑表面风压相互干扰影响规律
5
作者 戴益民 蒋荣正 +3 位作者 高阳 彭望 邹思敏 刘也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1-57,共7页
采用Fluent RNG k-ε模型,以坡角为变量,研究低矮建筑对罩棚结构上下表面局部测点风压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坡角变化对低矮建筑自身屋面风压影响明显,坡角为18.4°时,屋脊区域呈较大负压;当来流垂直于低矮建筑时,坡角变化对罩棚上表... 采用Fluent RNG k-ε模型,以坡角为变量,研究低矮建筑对罩棚结构上下表面局部测点风压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坡角变化对低矮建筑自身屋面风压影响明显,坡角为18.4°时,屋脊区域呈较大负压;当来流垂直于低矮建筑时,坡角变化对罩棚上表面迎风前沿风压影响不明显,但对靠低矮建筑与罩棚结合处影响明显,该区测点平均风压随屋面坡角增大而增大;由于气流受阻,罩棚下表面主要受到正压作用,在靠近低矮建筑和罩棚结合区域正压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罩棚结构 低矮建筑 坡角 风压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考虑地貌影响平屋面低矮建筑屋面局部风压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戴益民 彭望 +2 位作者 蒋荣正 高阳 许灵波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4-142,共9页
基于缩尺比为1∶20的平屋面低矮房屋风洞试验模型,在A、B、C三类不同地貌条件下,以风向角为变量,研究地貌对低矮建筑屋面局部平均、脉动以及极值风压分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屋面局部区域受风向角影响较大并呈现一定规律性。迎风屋面... 基于缩尺比为1∶20的平屋面低矮房屋风洞试验模型,在A、B、C三类不同地貌条件下,以风向角为变量,研究地貌对低矮建筑屋面局部平均、脉动以及极值风压分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屋面局部区域受风向角影响较大并呈现一定规律性。迎风屋面边沿区域以及角部区域受风向影响最为明显且风压大于其他区域;在斜风向45°风向角时,迎风屋面边沿区域角部测点平均、脉动、极值风压系数最大,为该类房屋最不利风向角;不同地貌对低矮房屋屋面平均风压系数影响较小,对脉动、极值风向系数影响较大。在0°、90°风向角时迎风屋面边沿平均风压系数受地貌影响较大,在斜风向下地貌的改变对屋面平均风压系数影响不大;随湍流度的增大屋面平均、脉动、极值风压系数绝对值也相应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矮房屋 风压系数 风洞试验 湍流度 风向角
原文传递
墙体开洞及建筑间距对串列低矮建筑屋面易损区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刘也 戴益民 +1 位作者 雷静敏 蒋荣正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7-64,共8页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研究了以墙体开洞面积和建筑距离为变量对两栋串列双坡低矮建筑屋面风压及屋面易损部位风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施扰建筑屋面内风压受迎背风墙面开洞面积和两栋建筑间距离影响明显,在1...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研究了以墙体开洞面积和建筑距离为变量对两栋串列双坡低矮建筑屋面风压及屋面易损部位风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施扰建筑屋面内风压受迎背风墙面开洞面积和两栋建筑间距离影响明显,在12 m建筑间距迎风墙面洞口面积为背风墙面的两倍时屋面平均内风压系数达1.41;开洞后内外风压共同作用使施扰建筑屋面净风压比封闭建筑外风压明显增大,各区域中背风屋脊区负风压最大,最大风压系数可达-2.34,平均负风压系数约-1.9,比封闭工况时增大了约90%.墙面开洞对受扰建筑屋面风压影响也较为明显.对群体开洞建筑风压的研究有利于了解群体建筑损毁机理,对沿海地区低矮建筑抗风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矮建筑 双坡屋面 墙体开洞 数值模拟 易损区 风压系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