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UPLC-QTOF-MS技术分析不同产地丹参药材化学成分的差异 被引量:26
1
作者 屠燕 孙连娜 +4 位作者 董志颖 谈景福 陈为序 黄孟秋 邱实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37-1342,共6页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丹参药材化学成分的差异,探讨不同环境对丹参化学成分合成积累的影响。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测定不同产地丹参样品的质谱数据;原始数据经过MS-DIAL软件处理后,通过SIMCA-P 1...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丹参药材化学成分的差异,探讨不同环境对丹参化学成分合成积累的影响。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测定不同产地丹参样品的质谱数据;原始数据经过MS-DIAL软件处理后,通过SIMCA-P 14.1软件,依次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结合SPSS 22.0软件单向方差分析,筛选并鉴定不同产地丹参差异化学成分,同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不同产地丹参样品的化学组成差异明显;初步筛选出144个离子,共鉴定出22个差异化学成分,含有酚酸类成分12个,丹参酮类成分10个,且22个差异化学成分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结论:该研究为丹参优势资源筛选以及丹参药材品质形成的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不同产地 UPLC-QTOF-MS 化学成分
下载PDF
正交设计优化丹参种苗规范化繁育体系
2
作者 侯梦梦 于大德 +3 位作者 陈家雷 陈为序 刘莉 李西文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744-2748,共5页
目的良种繁育能力的提升可从源头保障中药材质量。揭示影响丹参根段发芽的内在和外在环境因子,并对根段扩繁后种苗发育情况进行评价以确定根段扩繁最优条件。方法采用不同种质(A)(品系1、品系2、品系3)、根段直径(B)(<6mm、6~9mm、&g... 目的良种繁育能力的提升可从源头保障中药材质量。揭示影响丹参根段发芽的内在和外在环境因子,并对根段扩繁后种苗发育情况进行评价以确定根段扩繁最优条件。方法采用不同种质(A)(品系1、品系2、品系3)、根段直径(B)(<6mm、6~9mm、>9mm)、生根粉浓度(C)(0mg/g、10mg/g、20mg/g)、挖-切时间(D)(12月份挖-1月份剪切移栽、1月份挖-1月份剪切移栽、2月份挖-2月份剪切移栽)、种植深度(E)(3cm、6cm、9cm)、基质类型(F)(砂土、新营养土、旧营养土)和催芽场所(G)(泡沫箱、温室大棚、大田)共7个因素进行L18(3^(6)×6^(1))正交试验设计,探究影响丹参根段繁育的主要因素,并以地上茎长、幼芽重、生根数目和长茎数目4个指标评价幼苗的生长势。结果通过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Duncan法),发现丹参根段发芽率与种质类型、根段直径、种植深度、基质类型和催芽场所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与丹参幼苗的地上茎长、幼芽重、生根数目和长茎数目4个评价指标间均呈现显著正相关(P<0.01,R>0)。丹参种质差异和根段直径为影响根段发芽率的主要内部因素,催芽场所和生长环境的稳定性是保障丹参发芽和后续生长最重要的外在要素。为获得根段最高发芽率和最优生长势,除选育优良种质外,生产中可选择根段直径>9 mm、生根粉浓度10 mg/g、12月份采挖-1月份剪切、种植深度9 cm、以营养土为基质的扩繁方案。结论该研究首次开展了丹参扩繁效率及种苗生长的多因素评价,建立的丹参根段繁育优选方案可有效提高丹参根段发芽率并获得优良单株,适用于丹参工厂化和规模化种苗繁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根段繁育 发芽率 正交试验 种苗评价
原文传递
游离氨基酸对牛奶蛋白过敏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罗慧 姚华雨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19期27-28,共2页
目的分析游离氨基酸对牛奶蛋白过敏(CMPA)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4例牛奶蛋白过敏患儿,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22例。参照组采用深度水解蛋白治疗,研究组采用游离氨基酸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IL)-17... 目的分析游离氨基酸对牛奶蛋白过敏(CMPA)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4例牛奶蛋白过敏患儿,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22例。参照组采用深度水解蛋白治疗,研究组采用游离氨基酸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IL)-17、IL-10水平及免疫功能指标(CD4^+、CD3^+、CD8^+)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IL-17、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IL-17水平低于参照组, IL-10水平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D4^+、CD3^+、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D4^+(24.65±4.52)%、CD3^+(42.16±5.38)%高于参照组的(21.05±3.76)%、(37.65±4.15)%, CD8^+(15.31±2.94)%低于参照组的(17.85±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游离氨基酸可有效调节牛奶蛋白过敏患儿的免疫功能,临床效果与深度水解蛋白配方相比更显著,值得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氨基酸 牛奶蛋白过敏 免疫功能
下载PDF
白果饮片质量标准修订研究
4
作者 屠燕 董志颖 +3 位作者 黄孟秋 谈景福 陈为序 孙连娜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270-273,共4页
目的建立并完善白果饮片的质量标准。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第一增补本相关方法对29批白果仁饮片及12批炒白果仁饮片进行性状鉴别,并测定水分含量。结果不同批次的白果仁饮片及炒白果仁饮片性状较一致;白果仁饮片水分含量为8.8... 目的建立并完善白果饮片的质量标准。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第一增补本相关方法对29批白果仁饮片及12批炒白果仁饮片进行性状鉴别,并测定水分含量。结果不同批次的白果仁饮片及炒白果仁饮片性状较一致;白果仁饮片水分含量为8.8%~12.2%,平均为10.5%;炒白果仁饮片水分含量为5.4%~12.3%,平均为8.9%。鉴于白果饮片存储较久,易虫蛀发霉,规定白果饮片水分含量不超过10.0%。结论与《中国药典》(2015年版)第一增补本相比,增加了白果仁及炒白果仁饮片的性状鉴别,完善了白果饮片的质量标准;白果仁及炒白果仁饮片水分含量需严格控制,不超过10.0%,以防止饮片发霉及虫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果 性状 水分 质量标准
下载PDF
近交系侏儒大鼠的培育及其主要生物学特性测定 被引量:2
5
作者 姚菊芳 华征宇 +2 位作者 王斌 孙志锴 戴慧莉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6年第4期295-300,306,共7页
目的 建立侏儒大鼠近交系.方法 选择Wistar大鼠群中出现的疑似侏儒症突变动物,采用“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和维持,测定分析其各年龄段生长发育、繁殖性能、脏器重量、血液生理(12项)生化(12项)等主要指标,作为品系参考值,并与原种Wi... 目的 建立侏儒大鼠近交系.方法 选择Wistar大鼠群中出现的疑似侏儒症突变动物,采用“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和维持,测定分析其各年龄段生长发育、繁殖性能、脏器重量、血液生理(12项)生化(12项)等主要指标,作为品系参考值,并与原种Wistar大鼠进行比较.结果 至2016年2月,侏儒大鼠实现连续近交达22~23代,品系暂时命名为“侏儒大鼠”(SDWR).SDWR幼年、青年及成年体质量分别仅为相应年龄段Wistar的45.7%,37.5%,36.2%(♂)和49.7%,41.7%,40.3%(♀)(P<0.01);SDWR青年期体长、尾长分别仅为Wistar大鼠的77.5%、72.3%(♂)和73.8%、68.9%(♀)(P<0.01),即随年龄增长SDWR与原种Wistar体质量和体尺差异显著增加.SDWR青年及成年期主要脏器(心、肝、脾、肺、肾、睾丸/输卵管)重量显著低于同年龄Wistar大鼠(P<0.01).SDWR主要繁殖性能(产仔数、窝重、离乳率)均显著低于原种Wistar大鼠(P<0.01).血液生理生化主要指标SDWR与Wistar差异不明显.结论 通过长期近交培育成的SDWR在生长发育、体尺、繁殖性能、脏器重量等方面均明显体现侏儒症状,并能稳定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儒症 近交系 侏儒大鼠(SDWR) 体质量 体尺 脏器重 血液生理生化 Spontaneous DWARFISM rat (SDWR)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