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知识视角下的深度学习:意涵阐释、现实阻隔与进阶之路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洋洋 《中国远程教育》 CSSCI 2022年第11期58-64,共7页
在培育核心素养的时代背景下,深度学习备受教育研究者关注。深度学习的发生离不开作为学习对象的知识,否则深度学习很容易因缺乏可操作性而沦为抽象的口号。从知识视角来看,深度学习的意涵主要包括依次递进的三个层级:一是以知识理解为... 在培育核心素养的时代背景下,深度学习备受教育研究者关注。深度学习的发生离不开作为学习对象的知识,否则深度学习很容易因缺乏可操作性而沦为抽象的口号。从知识视角来看,深度学习的意涵主要包括依次递进的三个层级:一是以知识理解为基点,“学以致知”;二是以知识运用为阶梯,“学以致用”;三是以知识创生为结果,“学以致新”。而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知识视角下的深度学习常常面临着阻隔,主要表现为知识的机器式储存、知识的功利性使用以及知识的绝对性信奉。基于此,现实的教学实践则需践行“知—用—新”的深度学习进阶之路:一是领会知识的建构性,奠深度学习之基;二是明晰知识的价值性,搭深度学习之梯;三是洞察知识的生成性,结深度学习之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 深度学习 核心素养 知识理解 知识运用 知识创生 科学知识 知识图谱
原文传递
学习空间融合视域下协作学习模型构建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洋洋 刘三女牙 +2 位作者 陈增照 方静 何秀玲 《中国远程教育》 CSSCI 2022年第3期42-50,60,共10页
学习空间的融合发展及新兴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协作学习的发展,探究学习空间融合视域下的协作学习模型对深化教学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围绕“融合空间下协作学习活动如何设计与开展”展开论述,在... 学习空间的融合发展及新兴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协作学习的发展,探究学习空间融合视域下的协作学习模型对深化教学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围绕“融合空间下协作学习活动如何设计与开展”展开论述,在剖析协作学习要素和学习空间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协作学习设计的“五个转变”原则,构建了一种面向K-12的学习空间融合视域下的协作学习模型,主要包括协作学习活动系统构造、学习空间融合和学习情境创设三个环节。在模型指导下,在某小学两个学期内开展了32次教学实践,涉及3个学科、6种课型、5个年级和400多名师生,并针对不同学科和课型探索协作学习活动的实施路径,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为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协作学习设计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空间 空间融合 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模型 活动系统 学习情境 情境创设 活动设计
原文传递
混合教学自主学习阶段的认知投入干预策略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方静 刘三女牙 +2 位作者 何秀玲 李洋洋 刘智 《中国远程教育》 CSSCI 2023年第4期59-67,76,共10页
混合教学作为在线学习的常态化路径,在自主学习阶段面临学习者认知投入不足的困扰。概念图能够通过帮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从学习材料中提取新信息并与已有知识建立连接以促进认知投入。因此,围绕概念图工具在混合教学自主学习... 混合教学作为在线学习的常态化路径,在自主学习阶段面临学习者认知投入不足的困扰。概念图能够通过帮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从学习材料中提取新信息并与已有知识建立连接以促进认知投入。因此,围绕概念图工具在混合教学自主学习阶段的应用问题,本研究基于ICAP (Interactive,Constructive, Active, and Passive)学习方式分类学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和活动理论双驱动认知投入干预策略,设计了指向交互建构的学习活动流程和促进有意义交互的学习策略。学习活动流程设计引导学习者在自主学习阶段从参与被动学习活动向参与交互学习活动发展;学习策略设计为学习者参与建构类和交互类学习活动过程提供可操作性的认知策略,确保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意义交互的发生。同时,通过准实验研究验证基于干预策略的混合教学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干预策略的混合教学对于学习者知识水平以及以元认知意识和沟通能力为代表的高阶思维能力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教学 自主学习 认知投入 ICAP 有意义学习 活动理论 概念图 干预策略
原文传递
Cooperative energy acceptor of three Yb^(3+) ions 被引量:2
4
作者 Junjie Guo Weihua Di +3 位作者 Tuerxun Aidilibike yangyang li Xiaohui liu Weiping Qin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5期461-467,共7页
Our previous work first reported the cooperative sensitized luminescence from Cu2+ or Pb2+ by three clustered Yb^3+ ions, in which three NIR photons can be converted into a high energy photon. Could a reverse proce... Our previous work first reported the cooperative sensitized luminescence from Cu2+ or Pb2+ by three clustered Yb^3+ ions, in which three NIR photons can be converted into a high energy photon. Could a reverse process happen that a high energy photon is cut into three NIR photons? This work demonstrated an example of three-photon quantum cutting (QC) phosphor, CaF2:Ce^3+,Yb^3+, in which three clustered Yb^3+ ions (Yb^3+-trimer) cooperatively and indirectly received a 306 nm ultraviolet (UV) photon energy transferred from a Ce^3+ ion in 5d excited state and emitted three 975 nm near-infrared (NIR) photons. The cluster destruction experiments were designed to verify the necessity of the presence of Yb^3+-trimers for QC. The dynamical analysis on luminescence of Ce^3+ ions confirmed the energy transfer from Ce^3+ ions to Yb^3+-trimers. The doping concentration effect on luminescence was investigated. Furthermore, the maximum energy transfer (ET) efficiency and the corresponding QC efficiency were estimated to be 61% and 222%, respectively. Therefore, the reported three-photon QC phosphor has an attractive prospect in efficiently harvesting solar energy for silicon solar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operative acceptor Yb3+-trimer Ce^3+-yb^3+ Quantum cutting Solar cells Rare earths
原文传递
VPA1500基因缺失对副溶血弧菌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洋洋 王权 +6 位作者 郭容 张海洋 刘鹏选 齐瑜 方维焕 孙卫东 蒋蔚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937-3951,共15页
型分泌系统(T6SS)是细菌的一种毒力因子分泌系统,通过分泌蛋白参与调控细菌的环境适应性和毒力。副溶血弧菌具有两个T6SS系统(T6SS1和T6SS2)。【目的】前期通过差异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到副溶血弧菌T6SS1相关的分泌蛋白,本文选择其中的VP... 型分泌系统(T6SS)是细菌的一种毒力因子分泌系统,通过分泌蛋白参与调控细菌的环境适应性和毒力。副溶血弧菌具有两个T6SS系统(T6SS1和T6SS2)。【目的】前期通过差异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到副溶血弧菌T6SS1相关的分泌蛋白,本文选择其中的VPA1500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基因缺失对副溶血弧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的影响。【方法】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缺失株ΔVPA1500和互补株CΔVPA1500;分析各菌株生长特性、在体外的细菌竞争能力、运动性、细菌鞭毛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及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差异,比较各菌株对细胞毒性、小鼠毒力、动物组织载菌量以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影响。【结果】与野生株相比,VPA1500基因缺失后不影响细菌的生长能力、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和群集运动,然而ΔVPA1500的浮泳运动能力显著下降;进一步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和实时定量PCR检测发现,VPA1500缺失影响副溶血弧菌鞭毛的形成;细菌竞争实验显示缺失VPA1500基因降低了副溶血弧菌野生株体外对大肠杆菌的杀伤能力;ΔVPA1500对细胞毒性、小鼠毒力以及在动物组织的定殖能力均显著低于野生株,互补株毒力基本恢复至野生株水平;组织病理学结果进一步表明,缺失VPA1500基因能够降低副溶血弧菌对小鼠组织的损伤。【结论】VPA1500参与副溶血弧菌的体外细菌竞争能力、浮游运动能力和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 VPA1500 运动性 鞭毛 致病性
原文传递
Two-Year Heart Failure Study with Allogeneic Myoblast Transplantation
6
作者 Wenbin li Keqiang Wang +14 位作者 Qizhong Shi Ping Lu B. S. Dawei Chen Baoquan Zhang Hengtian Qi Fei Wang Hongzhe Fan Hao Guo liping Lu Feng Lu Jie liu yangyang li Yingjie Yang Danlin M. Law Peter K. Law 《Open Journal of Regenerative Medicine》 2021年第1期1-18,共18页
<b>Objectives:</b> Allogeneic myoblast transplantation (AMT), cyclosporine immunosuppression and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 were used to treat end-stage heart failure (HF) subjects without hope... <b>Objectives:</b> Allogeneic myoblast transplantation (AMT), cyclosporine immunosuppression and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 were used to treat end-stage heart failure (HF) subjects without hope of obtaining a heart transplant. <b>Background:</b> Sever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nveys serious complications such as ventricular aneurysm, wall thinning and rupture with fatal consequences. <b>Methods: </b>After meeting Inclusion/Exclusion criteria and signing Patient Informed Consents, 10 HF subjects having mean thinnest wall thickness of 2.21 ± 0.55 mm and ventricular aneurysms were admitted under intensive care. Each subject took daily cyclosporine for three weeks. On the third day of cyclosporine administration, approximately 1 billion myoblasts were implanted <span>through 20 injections into the infarcted myocardium following CABG. <b>Results: </b><u>Safety</u> No subject suffered death, viral infection, malignant arrhythmia, reduction in cardiac output, immune rejection, or aneurysm grow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before versus after treatment in the mean levels of blood routine, liver and kidney enzymes, electrolytes and fibrinogen. <u>Efficacy</u>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ECT) and magnetic resonance (MR) demonstrated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viability and perfusion. Mean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 < 0.05) by 20.1% and 19.3% at 6 months and at 2 years postoperatively. 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NYHA) class improved by 2 grades, including 6-minute walk test (6 MWT) distance increase, and reductions in the number of episodes of angina pectoris, chest tightness, shortness of breath after exercise, and nighttime sit-up breathing. <b>Conclusions: </b>For the first time, AMT in adjunct use with CABG and cyclosporine demonstrated that cell survived and engrafted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ardiomyopathy;in this small study the cell transplant was safe. The improvement in heart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could be secondary to combined effect of by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rt Failure Allogeneic Myoblast Transplantation
下载PDF
副溶血弧菌VP2918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功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海洋 王权 +8 位作者 刘爽 戚雪芹 齐瑜 刘鹏选 李洋洋 郭容 方维焕 韩先干 蒋蔚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705-3714,共10页
【目的】以副溶血弧菌VP2918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副溶血弧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的影响。【方法】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了vp2918基因的基因缺失株(Δvp2918)和互补株(CΔvp2918),并对野生株、缺失株和互补株的细菌生长曲线、运动性、... 【目的】以副溶血弧菌VP2918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副溶血弧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的影响。【方法】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了vp2918基因的基因缺失株(Δvp2918)和互补株(CΔvp2918),并对野生株、缺失株和互补株的细菌生长曲线、运动性、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对HeLa细胞的黏附能力、细胞毒性、对小鼠的致死率和组织载菌量进行分析。【结果】缺失vp2918基因不影响副溶血弧菌的生长特性、运动性、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以及对HeLa细胞的黏附能力。但与野生株相比,Δvp2918对HeLa细胞的毒性作用显著降低;感染Δvp2918的小鼠症状明显减轻,存活率更高;Δvp2918在小鼠脾脏和肝脏中的载菌量显著低于野生株,互补株毒力基本恢复至野生株水平。【结论】vp2918不参与副溶血弧菌的运动性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等过程,但与该菌的致病性相关,为潜在的毒力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 vp2918 基因缺失 生物学功能 致病性
原文传递
Wavelength-tunable dissipative soliton from Yb-doped fiber laser with nonlinear amplifying loop mirror
8
作者 李杨阳 江曼 +4 位作者 侯磊 陶家宁 宋鹏枼 陆宝乐 白晋涛 《Chinese Optics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6期74-78,共5页
We report a Yb-doped mode-locked fiber laser based on a nonlinear amplifying loop mirror[NALM],which is all-normaldispersion[ANDi],and allows the output wavelength to be tunable.The laser can generate a stable femtose... We report a Yb-doped mode-locked fiber laser based on a nonlinear amplifying loop mirror[NALM],which is all-normaldispersion[ANDi],and allows the output wavelength to be tunable.The laser can generate a stable femtosecond dissipative soliton with a maximum output power of 196 mW.Its repetition rate is 112.4 MHz,and the final pulse duration is 236 fs.By adjusting the angle of the reflective diffraction grating,the mode-locked fiber laser was realized to tune the output with a tuning range of 54 nm from 1011.8 nm to 1065.6 nm.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this is the widest tuning range of an ANDi Yb-doped mode-locked fiber laser based on NAL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l-normal-dispersion wavelength tuning mode-locked fiber laser
原文传递
严重烧伤早期肠道损伤防治研究进展
9
作者 李洋洋 周彪 +2 位作者 高仪轩 巴特 德奇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23年第5期315-317,共3页
肠道屏障主要由黏液和上皮细胞组成[1],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免疫和微生物屏障[2],是防止肠腔内有害物质进入血液循环,维持机体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及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功能性隔离带[3]。严重烧伤后,由于体液流失和肠道血流量减少... 肠道屏障主要由黏液和上皮细胞组成[1],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免疫和微生物屏障[2],是防止肠腔内有害物质进入血液循环,维持机体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及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功能性隔离带[3]。严重烧伤后,由于体液流失和肠道血流量减少,胃肠道系统缺血缺氧,导致肠道屏障作用减弱、免疫功能低下和肠道微生物紊乱,并且肠道通透性增加导致促炎信号传导,肠道屏障进一步受损。肠道屏障功能损伤后可导致炎症细胞浸润,炎性细胞因子产生,细菌过度生长,肠道上皮细胞屏障的破坏,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全身炎症和器官损伤[4]。严重烧伤中已发生肠道屏障损伤患者的脓毒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风险是未发生肠道屏障损伤患者的数倍[5]。因此,肠道损伤对于严重烧伤引起的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而预防严重烧伤患者的肠道损伤在烧伤救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针对严重烧伤早期肠道损伤的机制及防治进行综述,旨在为严重烧伤后肠道损伤的深入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炎症细胞浸润 烧伤救治 肠道屏障功能 器官损伤 严重烧伤 肠道损伤 血液循环
原文传递
Universal probe with oriented antibody to improve the immunochromatographic assay of lead ions in Procambarus clarkii
10
作者 李杨阳 朱正伟 +7 位作者 曲文莉 杨庆 刘言 王桥 段烁 伍金娥 宫智勇 许琳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SCIE CSCD 2023年第2期309-316,共8页
Objectives: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random inspection of foods by the Chin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in 2022,the contamin-ation levels of lead ions are high in many edible products.Traditional methods of ... Objectives: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random inspection of foods by the Chin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in 2022,the contamin-ation levels of lead ions are high in many edible products.Traditional methods of detecting lead ions can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on-site analysis of food due to the need for large equipment.The immunochromatographic assay(iCA)is an effective,rapid,on-site analytical technique for determining lead ions in foods.However,the performance of ICA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probe(AuNP-mAb)is limited by ignoring the influ-ence of theantibody orientation.Materials and Methods:In this study,we developed an efficient technology for constructing a universal probe(AuNP-PrA-mAb)based on the oriented immobilization of antibody.The performance of ICA was largely improved due to specific binding of the Fc region of the antibody with recombinant protein A(PrA)on the surface of a gold nanoparticle(AuNP).The ICA based on a universal probe was applied for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lead ions in Procambarus clarki within 30 min.Meanwhile,a simple and fast pretreatment method based on dilute acid extraction was developed forpretreating thePclarkii containing leadions.Results:The visual limit of detection and the scanning limit of quantization of the developed iCA strip for lead ions were O.5 ng/mL and 0.28 ng/mL,respectively.The sensitivity of ICA based on universal probe was 10-fold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ICA using traditional probe.Furthermore,the detection results had no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CA and ICP-MS with t-test statistical method.Conclusions:The developed ICA based on a universal probe presented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detecting contaminants in fo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iented antibody universal probe immunochromatographic assay dilute acid extraction lead ions
原文传递
基于SPH方法的湿润性固壁边界条件模拟研究
11
作者 王志超 李大鸣 +1 位作者 李杨杨 牛娇 《固体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9-196,共8页
固体壁面由于表面特殊结构和材料属性,时常表现出对交界面上水体的吸附作用,而这一特征对微小水体作用尤为明显.论文提出了一种湿润性固壁边界条件的计算方法,即假设壁面粒子的亲水性以及毛细吸附作用统一表现为对支持域内流体粒子的吸... 固体壁面由于表面特殊结构和材料属性,时常表现出对交界面上水体的吸附作用,而这一特征对微小水体作用尤为明显.论文提出了一种湿润性固壁边界条件的计算方法,即假设壁面粒子的亲水性以及毛细吸附作用统一表现为对支持域内流体粒子的吸附力.基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方法,模拟了静态液滴在不同湿润性壁面上的变形至稳定过程.模拟了液滴撞击疏水壁面的过程,将液滴的运动过程分为碰撞、铺展、回缩和回弹四个阶段,分析各阶段壁面受力分布情况.研究表明:根据模拟液滴静态接触角的变化特点,论文湿润性固壁边界条件可以较好的反映出壁面湿润性;液滴撞击输水表面的模拟数据与试验结果趋势上吻合良好;壁面压力波伴随着液滴的铺展和回缩传播并衰减;只有在回弹后期液滴即将脱离壁面时壁面拉力起主导作用,其余各时刻壁面均以压力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 固体壁面 边界条件 湿润性 液滴
原文传递
基于BOPPPS的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31
12
作者 孙鑫 张冰冰 +1 位作者 邓洋洋 李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第4期14-16,共3页
"导学互动的加式教育"即BOPPPS有效教学,是以建构主义和交际法为理论依据推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该方法将教学过程划分为导言、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小结这六个部分,师生互动的参与式学习是其精髓所在,该教... "导学互动的加式教育"即BOPPPS有效教学,是以建构主义和交际法为理论依据推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该方法将教学过程划分为导言、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小结这六个部分,师生互动的参与式学习是其精髓所在,该教学模式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强,从而使得课堂教学的安排更加条理化合理化,结合中医基础理论特点适当运用BOPPPS教学模式对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学互动的加式教育 中医基础理论 教学改革
下载PDF
骨科3D打印技术的应用研究与前景展望 被引量:14
13
作者 温阳阳 李文龙 +1 位作者 范亚楠 刘又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6期41-44,共4页
3D打印技术最早应用于工业领域。这些年来,由于3D打印材料体系的逐渐研发升级和操作控制技术的不断完善,临床医师已逐渐将其应用于医学领域。本文对与骨科相关的3D打印技术进行了介绍,3D打印技术在骨科领域中4个方面的应用:3D打印实体... 3D打印技术最早应用于工业领域。这些年来,由于3D打印材料体系的逐渐研发升级和操作控制技术的不断完善,临床医师已逐渐将其应用于医学领域。本文对与骨科相关的3D打印技术进行了介绍,3D打印技术在骨科领域中4个方面的应用:3D打印实体模型为临床医师提供全面精确的术前诊断,并辅助医师进行术前规划与模拟,从而制订更详细准确的手术方案;3D打印手术导航模板能对复杂骨科手术进行术中导航,简化手术操作,降低手术难度;3D打印定制个性化及特殊需求的内置物,使之与个体匹配度更高,从而使患者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3D打印模型应用于临床解剖教学,提高学生临床诊断能力,并为其骨科学习提供广阔的操作空间。最后本文总结了3D打印技术的优势和劣势,并对其发展方向提出了探讨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3D打印 临床应用 医学教学 应用研究
下载PDF
流域空间划分体系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罗小勇 刘扬扬 +1 位作者 李斐 张季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共7页
科学合理划定流域空间是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在分析流域生态环境与流域综合规划特点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流域空间划分的基本原则、分类系统与划分条件、划分方法、空间保护与管控要求。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提出将流域空... 科学合理划定流域空间是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在分析流域生态环境与流域综合规划特点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流域空间划分的基本原则、分类系统与划分条件、划分方法、空间保护与管控要求。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提出将流域空间分为水域空间和陆域空间,水域(陆域)空间又可分为优先保护水域(区域)、重点保护水域(区域)、治理修复水域(区域)和引导发展水域(区域)4类,通过差别化保护有效协调流域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明确了各类型流域空间保护定位与管控要求,最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和应用体系,并应用该研究成果对嘉陵江流域空间进行了划分。划分成果不仅可有效指导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还可为流域生态红线的划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流域空间 分类系统 水域空间 陆域空间
下载PDF
过敏性结膜炎12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周玉梅 王应利 +3 位作者 靳扬扬 李猷娜 刘玉平 王振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7年第7期695-699,共5页
目的探讨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煤炭总医院眼科门诊临床诊断为过敏性结膜炎的128例患者进行临床分型,总结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共收集过敏性结膜炎患者128例,92.9... 目的探讨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煤炭总医院眼科门诊临床诊断为过敏性结膜炎的128例患者进行临床分型,总结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共收集过敏性结膜炎患者128例,92.97%(119/128)为双眼发病。患者年龄为3~71岁,平均(19±16)岁。男性患者69例(53.9%,69/128),女性患者59例(46.1%,59/128),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春季角结膜炎vernal keratoconjunctivitis,VKC)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33,P=0.004)。常年性过敏性结膜炎(perennial allergic conjunctivitis,PAC)患者最多,占58.6%(75/128);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seasonal allergic-conjunctivitis,SAC)次之,占26.6%(34/128);VKC患者9.4%(12/128),巨乳头性结膜炎(giant papillary conjunctivitis,GPC)占4.7%(6/128);特应性角结膜炎(atopie keratoconjunctivitis,AKC)最少,占0.8%(1/128),均为儿童。儿童患者(0—16岁)74例,占57.8%(74/128);成年患者(17—59岁)48例,占37.5%(48/128);老年患者(≥60岁)6N,占4.7%(6/128),儿童组和成人组明显多于老年组(x^2=55.188,P〈0.001)。VKC患者中,儿童组明显多于成年组和老年组患者(x^2=15.235,P〈0.001)。结论过敏性结膜炎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主要见于儿童,这是一类常见的、可影响患者视觉和生活质量的眼部变态反应性疾病,需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注重对其作出临床分型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结膜炎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小麦品种辽春10抗叶锈病基因LrLC10的比较基因组学定位 被引量:4
16
作者 吕欣迪 唐华山 +6 位作者 耿妙苗 米阳阳 李映辉 李峰 刘培园 解超杰 孙其信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9,共9页
为明确小麦品种辽春10对叶锈菌小种PHT抗病的遗传基础,利用感病小麦材料87-1与抗病小麦材料辽春10构建的F_(2:3)群体,对其进行成株期抗病性鉴定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辽春10中含有1个显性抗叶锈病基因,暂命名为LrLC10。利用BSA法和比较... 为明确小麦品种辽春10对叶锈菌小种PHT抗病的遗传基础,利用感病小麦材料87-1与抗病小麦材料辽春10构建的F_(2:3)群体,对其进行成株期抗病性鉴定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辽春10中含有1个显性抗叶锈病基因,暂命名为LrLC10。利用BSA法和比较基因组学策略对该抗病基因进行分子标记分析,将LrLC10定位于小麦2BS染色体上。共构建了含有8个分子标记的LrLC10基因的连锁图,其中:CAUT253位于LrLC10的远着丝粒侧,距离为0.1cM;CAUT163和CAUT131与LrLC10共分离;CAUT239位于LrLC10的近着丝粒侧,遗传距离为0.5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叶锈病 辽春10 SSR EST 比较基因组学
原文传递
不同倾角的楔形掏槽爆破模型试验与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姜锐 蒲传金 +3 位作者 肖定军 冯阳阳 李阳 李健钰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17年第2期45-49,66,共6页
为了研究楔形掏槽不同倾角的掏槽效果以及合理的掏槽布置形式,进行了水泥砂浆模型试验。共设计了4组不同倾角的楔形掏槽爆破试验,并采用Blast-UM型爆破测振仪对楔形掏槽各个方向的爆破振动进行了测试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楔形掏槽倾角为7... 为了研究楔形掏槽不同倾角的掏槽效果以及合理的掏槽布置形式,进行了水泥砂浆模型试验。共设计了4组不同倾角的楔形掏槽爆破试验,并采用Blast-UM型爆破测振仪对楔形掏槽各个方向的爆破振动进行了测试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楔形掏槽倾角为75°时掏槽体积最大,且最大峰值振速最小;楔形掏槽倾角为70°时炮孔利用率最大。楔形掏槽倾斜侧的振动强度普遍小于垂直侧的振动强度。对于浅埋隧道、重叠隧道以及(超)小净距隧道掘进爆破,可以通过改变楔形掏槽炮孔布置方向,控制掏槽孔爆破振动对地表建(构)筑物及既有隧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楔形掏槽 炮孔利用率 模型试验 振动测试
下载PDF
食管鳞癌上皮间质转化与肿瘤侵袭转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韩露 李胜 +3 位作者 沈阳洋 李浩 孔祥冉 崔凯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2017年第4期571-575,共5页
食管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中国主要以鳞癌为主。虽然近年来食管鳞癌的早期诊断、手术治疗以及局部和全身的辅助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显著,但食管鳞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其中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最主... 食管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中国主要以鳞癌为主。虽然近年来食管鳞癌的早期诊断、手术治疗以及局部和全身的辅助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显著,但食管鳞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其中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主要通过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过程来获得。EMT是一个动态、多步骤和高度复杂的过程,其中涉及到肿瘤细胞基因、表观遗传学等的改变,这些改变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食管鳞癌EMT与肿瘤侵袭转移的研究进展,旨在为食管鳞癌的诊断治疗研究积累基础理论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上皮间质转化 侵袭转移 循环肿瘤细胞
原文传递
巨峰葡萄自然发酵不同阶段酵母菌的组成及差异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俊杰 杨旭 +4 位作者 郭晨 步阳阳 李明阳 张文叶 刘崇怀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83-389,共7页
采集巨峰葡萄发酵不同阶段的发酵液,通过酵母菌的分离、纯化、WL培养基的鉴别培养、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以及显微细胞形态观察,对酵母菌进行初步的表型分群,挑选不同表型群的代表菌株进行DNA的提取以及26S rDNA D1/D2基因扩增和测序分析... 采集巨峰葡萄发酵不同阶段的发酵液,通过酵母菌的分离、纯化、WL培养基的鉴别培养、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以及显微细胞形态观察,对酵母菌进行初步的表型分群,挑选不同表型群的代表菌株进行DNA的提取以及26S rDNA D1/D2基因扩增和测序分析。共得到64株酵母菌,经过对获得酵母菌菌株的表型鉴定得到14个表型群,通过26S rDNA基因测序、比对,酵母菌最终鉴定为3个不同的酵母菌种群,分别为假丝酵母、路氏类酵母和酿酒酵母。其中发酵前期包含的酵母菌种群是假丝酵母(64%)和路氏类酵母(36%);发酵中期包含假丝酵母(10%)、路氏类酵母(5%)和酿酒酵母(85%);发酵后期则包含路氏类酵母(43%)和酿酒酵母(57%)。结果表明,发酵不同阶段的优势酵母菌种群是存在差异的,酿酒酵母在发酵的中后期均占优势,假丝酵母仅在发酵的前中期存在且只在前期占优势,路氏类酵母在发酵的各个时期均有发现,但发酵后期占比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峰葡萄 酵母菌 26S RDNA D1/D2 分子鉴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