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气候“湿干转折”的信号和影响探讨 被引量:52
1
作者 姚俊强 毛炜峄 +1 位作者 陈静 迪丽努尔·托列吾别克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7-72,共16页
新疆是对全球变化响应最敏感地区之一,分析全球变暖背景下新疆干湿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对应对和适应未来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气象水文观测资料,对新疆区域干湿气候变化及其影响评估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①20世纪80年代... 新疆是对全球变化响应最敏感地区之一,分析全球变暖背景下新疆干湿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对应对和适应未来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气象水文观测资料,对新疆区域干湿气候变化及其影响评估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①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新疆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加,呈"暖湿化"特征;但1997年之后,干旱变化趋势、干旱频率、干旱发生月份等均有明显增加,导致70%以上的区域变干,新疆气候出现了从"暖湿化"向"暖干化"转折的强烈信号,即发生了"湿干转折";②新疆气候转折对区域生态和水资源造成明显的影响,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经历了先增后减的变化过程,1982—1997年植被趋于"变绿",但1997年之后植被长势迟滞,土壤水分明显下降,生态逆转,生态负效应凸显;③新疆河流径流变化出现明显的区域差异,对干湿气候转折响应复杂,受冰雪融水对径流补给比例的影响,发源于天山的河流径流对区域干湿变化有正响应,但发源于昆仑山的河流径流响应不明显。研究结果表明气候"湿干转折"和极端气候事件加剧背景下新疆干旱化急剧增加,水循环系统和生态系统不稳定性加剧,相关成果可为区域干旱灾害防灾减灾和风险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干转折 水资源 生态逆转 影响评估 新疆
原文传递
不同时间尺度下新疆气候“暖湿化”特征 被引量:38
2
作者 姚俊强 李漠岩 +2 位作者 迪丽努尔·托列吾别克 陈静 毛炜峄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33-346,共14页
21世纪初有研究提出我国西北尤其是新疆气候出现“暖湿化”的论断,但针对不同时间尺度下新疆气候“暖湿化”特征还缺乏明确结论。基于新疆区域观测的气候水文资料,结合近年来发表的新成果,对中国新疆区域历史时期至年代际尺度“暖湿化... 21世纪初有研究提出我国西北尤其是新疆气候出现“暖湿化”的论断,但针对不同时间尺度下新疆气候“暖湿化”特征还缺乏明确结论。基于新疆区域观测的气候水文资料,结合近年来发表的新成果,对中国新疆区域历史时期至年代际尺度“暖湿化”特征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对比分析,综合评估了新疆气候“暖湿化”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过去千年和百年新疆气候主要呈“暖干-冷湿”的水热配置特征,近百年存在显著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其中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历了明显的“暖湿化”过程,但变幅未超出历史各时段的变率范围;(2)1961年以来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气候总体呈“暖湿化”特征,其中新疆及以北西伯利亚地区、欧洲北部等均有明显的“暖湿化”特征,新疆连接着发生“暖湿化”的高纬度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说明气候“暖湿化”并不是新疆所独有的,但新疆气候增湿过程在同中纬度地区具有独特性;(3)1961—2019年新疆气候年际温湿以“暖湿-暖干”配置为主,20世纪90年代之后新疆年及季节多呈暖湿配置;增暖增湿速率在逐气候态时段增强,但在当前时段有减缓趋势,说明增温增湿趋势有阶段性特征,并呈非线性增加态势。虽然近30 a以来新疆气候“暖湿化”趋势明显,变暖程度逐渐增强,蒸发需求旺盛,但降水增加绝对量并不大,当前的增湿特征并不能改变新疆的干旱气候环境。研究成果为不同空间尺度下新疆气候和“暖湿化”评估提供重要的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变化 暖湿化 温湿配置 多时间尺度 新疆
下载PDF
新疆气候水文变化趋势及面临问题思考 被引量:31
3
作者 姚俊强 陈静 +2 位作者 迪丽努尔·托列吾别克 韩雪云 毛炜峄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98-1511,共14页
新疆是亚洲中部干旱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变化响应异常敏感,水资源问题突出,研究变暖背景下新疆的气候水文变化及面临的问题,对应对和适应未来气候变化及水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最新的气候水文观测资料和相关成果,研究了新疆... 新疆是亚洲中部干旱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变化响应异常敏感,水资源问题突出,研究变暖背景下新疆的气候水文变化及面临的问题,对应对和适应未来气候变化及水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最新的气候水文观测资料和相关成果,研究了新疆水文气候要素变化趋势与演变特征,探讨了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结果表明:1961—2018年新疆升温幅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冬季升温贡献最大;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均明显增加,夏季降水增加最显著;21世纪以来气温和降水均在高位波动,但增加幅度减缓,气候有从暖湿化向暖干化转折的迹象,干旱化趋势加剧。21世纪以来,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和高温日数显著增加,高温初日提前,高温终日推迟,极端降水事件、暴雨雪强度和频次明显增加。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塔里木河流域源流区径流量明显增加,干流径流量微弱减少;博斯腾湖水位阶段性变化明显,2013年以来逐渐扩张;艾比湖总体萎缩,而山区湖泊赛里木湖面积稳定扩张。新疆气候水文变化面临主要问题包括:对新疆气候变化趋势和物理过程认识不明、水文气象灾害风险加剧难以把控、气候变化影响不确定性加剧,水安全问题迫在眉睫。建议趋利避害,抓住气候机遇,加快生态环境建设;开展气候水文综合科学考察,加强机理研究,构建综合观测协同网络,提高水文气象灾害风险调控能力;将有效应对、有序适应气候变化提升到战略的高度,为建设美丽新疆和高质量发展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气候变化 径流 湖泊 水资源 对策建议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极端高温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5
4
作者 韩雪云 赵丽 +2 位作者 张倩 姚俊强 杨青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9年第4期17-23,共7页
利用1961—2010年西北干旱区83个气象观测站的日气温资料,通过线性倾向率、百分位法及Mann-Kendall法得出西北干旱区极端高温的具体变化特征。用百分位法对西北干旱区日气温数据进行处理,确定极端高温指标的阈值,得出极端高温强度和极... 利用1961—2010年西北干旱区83个气象观测站的日气温资料,通过线性倾向率、百分位法及Mann-Kendall法得出西北干旱区极端高温的具体变化特征。用百分位法对西北干旱区日气温数据进行处理,确定极端高温指标的阈值,得出极端高温强度和极端高温事件的频率。结论如下:自1989年开始,西北干旱区年极端高温呈显著上升趋势,空间上西部大于东部,局部地区盆地南缘大于北缘;极端高温日数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四季极端高温均有上升趋势,秋季增长率最高、冬季最低,秋季极端高温日数增长速率最大;季极端高温及高温日数高值区分布在西北干旱区西北和东南部的盆地边缘,干旱区沙漠边缘及戈壁区;西北干旱区年、季极端高温日数均与年平均气温相关性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高温 时空变化特征 西北干旱区
下载PDF
近55年来新疆多时间尺度干旱格局演变特征 被引量:16
5
作者 胡文峰 陈玲玲 +2 位作者 姚俊强 何清 王娅 《人民珠江》 2019年第11期1-9,27,共10页
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全球干旱问题日益严峻。采用新疆地区55个气象站观测数据,基于不同时间尺度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结合ArcGIS反距离插值法,分析了1961—2015年新疆地区的干旱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5 a来,新疆地区降水和气温整... 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全球干旱问题日益严峻。采用新疆地区55个气象站观测数据,基于不同时间尺度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结合ArcGIS反距离插值法,分析了1961—2015年新疆地区的干旱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5 a来,新疆地区降水和气温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近15 a气温在高位波动,而降水呈波动下降趋势,引起区域干湿格局变化;新疆地区主要是以轻度和中等干旱事件为主;1961—1996年气候呈变湿趋势,干旱范围减小,强度减弱,且以局域性和区域性干旱为主;1997—2015年呈变干趋势,干旱范围扩大,强度和频次加强,以区域性和全域性干旱为主。研究结论对研究区水资源的管理和灾害防控等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 干旱灾害 新疆地区
下载PDF
1961–2015年新疆区域SPEI干旱指数数据集 被引量:12
6
作者 姚俊强 毛炜峄 +2 位作者 胡文峰 陈静 范煜婷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19年第3期108-117,共10页
新疆地处亚洲中部干旱区,地形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抵御灾害的能力较低,是全球气候变暖的敏感区和强烈影响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新疆的干旱化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基于中国新疆区域55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5年逐日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 新疆地处亚洲中部干旱区,地形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抵御灾害的能力较低,是全球气候变暖的敏感区和强烈影响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新疆的干旱化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基于中国新疆区域55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5年逐日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经过数据质量控制和异常值剔除,计算得到每个站点1961–2015年1、3、6、12、24和48个月时间尺度逐月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时间变化序列,整理出新疆干旱指数数据集。本数据集为分析新疆区域长时间序列不同时间尺度干旱变化趋势及变化特征提供了数据支撑,也可以作为基础数据来探索干旱事件对生态水文环境和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 新疆 干旱变化 气象站点
下载PDF
新疆气候干湿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赵慧 姚俊强 +1 位作者 李新国 陶辉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6-133,共8页
选取1961~2015年新疆55个气象站点的逐月观测气温、降水数据,采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3个月时间尺度可以反映季节的干湿变化状况,因此采用SPEI-3分析得到近55年新疆气候的干湿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从SPEI-3每10年干湿变化速率分... 选取1961~2015年新疆55个气象站点的逐月观测气温、降水数据,采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3个月时间尺度可以反映季节的干湿变化状况,因此采用SPEI-3分析得到近55年新疆气候的干湿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从SPEI-3每10年干湿变化速率分析,新疆气候整体有微弱的变干趋势,变化速率为0.055,表现在不同站点上的干湿变化速率有所不同,最大的变湿速率为0.229,最大的变干速率为0.400。2)在1961~1987年,处于干旱和干旱缓解期的交替期,1987~1996年处于干旱缓解期,其中1997年和2008年,是较严重的干旱年份,干旱站点数比例分别为82%和78%;在阈值R1=-0.20、-0.30、-0.40下,1997年干旱烈度和干旱历时均达到最大值。3)EOF1特征向量值最大为0.150,反映研究区整体干湿变化在减弱,且有变干趋势;EOF2和REOF2是南北疆反向变化,特征向量值最大值分别为0.210和0.250,从线性变化趋势可看出北疆的干旱化加剧,而南疆变干趋势减弱;EOF3和REOF3是东西相反的分布形式,最大特征向量值均为0.320,表现为东天山有变干趋势,而南疆西部有干旱缓解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变化特征 经验正交函数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 干旱历时 新疆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亚干旱区大气水分循环要素时空演变 被引量:8
8
作者 高洁 赵勇 +2 位作者 姚俊强 迪丽努尔·托列吾别克 王梦园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71-1384,共14页
基于再分析资料,系统分析了1979—2018年中亚干旱区大气水汽含量、水汽收支、降水量、实际蒸发量等水分循环要素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中亚水分循环要素空间差异明显,降水量和实际蒸发量在天山和帕米尔等山区及周边绿洲区为高值... 基于再分析资料,系统分析了1979—2018年中亚干旱区大气水汽含量、水汽收支、降水量、实际蒸发量等水分循环要素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中亚水分循环要素空间差异明显,降水量和实际蒸发量在天山和帕米尔等山区及周边绿洲区为高值区,荒漠平原地区为低值区,而大气水汽含量相反。(2)1979—2018年中亚水汽含量呈微弱的减少趋势,变化速率区域差异明显,咸海周边区域明显减少,而新疆大部和天山山区明显增加;中亚地区水汽输送以纬向输送为主,经向输送相对较弱,不同区域水汽收支和变化有较大差异,其中西边界和北边界水汽输送减少,东边界和南边界水汽输送增加;水汽收支在中亚西北部、中亚南部、帕米尔高原和天山山区呈增加趋势,而中亚北部和新疆大部有减少趋势。(3)与水汽输送变化的表现不同,1979—2018年中亚降水量有增加趋势,为4.14 mm·(10a)^(-1),且年际波动较大,显著增加趋势分布在中亚北部、新疆大部和天山山区,而在中亚西北部和南部有明显减少趋势。(4)中亚实际蒸发量有微弱的增加趋势,在中亚北部、天山山区和帕米尔高原有明显增加,而在里咸海、中亚南部和新疆南部干旱地区明显减少。从季节来看,各水分循环要素季节变化与年变化时空分布特征基本一致。研究成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中亚干旱区大气水分循环演变及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干旱区 水分循环 水汽含量 降水量 实际蒸发量 水汽收支
下载PDF
天山地区水汽再循环量化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姚俊强 杨青 +1 位作者 伍立坤 许兴斌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6年第5期37-43,共7页
利用传统气候学的Brubaker二元模型和降水同位素平衡模型定量研究了新疆天山地区水汽再循环特征。结果表明:(1)气候学角度,天山地区水汽再循环率为9.32%。当地蒸发的水汽形成的降水量为41.8 mm,外来水汽输送到山区形成的降水量为407.2 m... 利用传统气候学的Brubaker二元模型和降水同位素平衡模型定量研究了新疆天山地区水汽再循环特征。结果表明:(1)气候学角度,天山地区水汽再循环率为9.32%。当地蒸发的水汽形成的降水量为41.8 mm,外来水汽输送到山区形成的降水量为407.2 mm;(2)同位素水汽氘盈余为精细化的分析水汽再循环提供了新的思路,进一步证实天山地区水汽主要来自于西风带的水汽输送,而乌鲁木齐站平均再循环水汽仅占到8%。随着海拔的增加,水汽再循环率逐渐下降,在海拔2000 m以上的水汽再循环可以忽略不计。在西风带关键水汽输送路径建立降水同位素观测断面,使两种方法相结合,共同研究水汽的来源和路径问题,是下一步需要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汽再循环 降水同位素 水循环 天山
下载PDF
中亚区域干湿及极端降水研究综述 被引量:7
10
作者 姚俊强 曾勇 +1 位作者 李建刚 杨莲梅 《气象科技进展》 2020年第4期7-14,共8页
中亚区域是全球最大的非地带性干旱区,是我国天气上游关键区,对中国西北及东部地区的灾害性天气发生和区域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中亚干湿气候环境表现出明显的“西风模态”特征。在亚轨道时间尺度上,太阳辐射等外部驱动对中亚区域水... 中亚区域是全球最大的非地带性干旱区,是我国天气上游关键区,对中国西北及东部地区的灾害性天气发生和区域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中亚干湿气候环境表现出明显的“西风模态”特征。在亚轨道时间尺度上,太阳辐射等外部驱动对中亚区域水热变化起主导作用,而在百年-年代际尺度上,内部变率对中亚降水变化更为重要。高、中、低纬系统和中亚低值系统的活跃,共同造就了中亚东部(新疆)降水年代际和年际异常增多。西亚西风急流是联系高、中、低纬环流系统相互作用的纽带。中亚区域干湿变化总体不显著,但进入21世纪后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在现有气象业务观测网和移动观测设备的基础上,在伊犁河谷开展了针对中尺度系统和云微物理特征的强化观测试验,建立规范易用的观测数据共享平台,为进一步研究干旱区极端降水的精细化结构和触发机制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 干湿气候 极端降水 暴雨试验
下载PDF
塔什库尔干河流域河谷大气降水同位素特征与水汽输送路径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晗薇 姚俊强 +2 位作者 容韬 张天洋 高雅洁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9-410,共12页
利用塔什库尔干河流域河谷2018年9月—2020年5月的降水事件的大气降水同位素数据,以及流域河谷代表性气象站点温度、降水、相对湿度等气象资料,分析降水中δ^(18)O、δ^(2)H和氘盈余(d-excess)变化特征,探讨影响因素,并基于拉格朗日后... 利用塔什库尔干河流域河谷2018年9月—2020年5月的降水事件的大气降水同位素数据,以及流域河谷代表性气象站点温度、降水、相对湿度等气象资料,分析降水中δ^(18)O、δ^(2)H和氘盈余(d-excess)变化特征,探讨影响因素,并基于拉格朗日后向轨迹模型(HYSPLIT)追踪解析流域河谷大气降水的水汽输送路径。结果表明:(1)降水δ^(2)H、δ^(18)O值总体上呈现夏季富集、冬季贫化的季节变化特征,且具有显著的温度效应(1.33‰·℃^(-1)),但未见显著雨量效应;(2)局地大气降水线方程为δ^(2)H=7.63δ^(18)O-3.55,呈现出显著的干旱气候特征;(3)HYSPLIT模拟结果表明研究流域降水水汽主要受西风环流和局地水汽再循环影响,其中夏半年局地水汽蒸发占比54.09%,冬半年西方路径中较长距离输送占比45.53%。8月源自印度洋的水汽可绕过青藏高原到达研究区域。成果可为塔什库尔干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和气候应对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稳定同位素 大气降水 水汽来源 塔什库尔干河谷
下载PDF
博斯腾湖流域气候水文变化及对湖泊水位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姚俊强 陈静 +1 位作者 迪丽努尔·托列吾别克 胡文峰 《人民珠江》 2021年第4期19-27,共9页
随着气候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加剧,博斯腾湖水位发生了明显改变。基于最近观测的气候水文数据,分析了1961—2019年博斯腾湖流域水文气候要素和湖泊的变化特征,探讨了湖泊水文变化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博斯腾湖水位(面积)发生了... 随着气候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加剧,博斯腾湖水位发生了明显改变。基于最近观测的气候水文数据,分析了1961—2019年博斯腾湖流域水文气候要素和湖泊的变化特征,探讨了湖泊水文变化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博斯腾湖水位(面积)发生了明显的阶段性变化,其中1961—1987年有下降(萎缩)趋势,1988—2002年迅速上升(扩张),在2003—2012年大幅下降(萎缩),但在2013年之后有明显上升(扩张)。这种阶段性变化受区域气候转型和人类干扰共同影响,其中区域气候增暖增湿引起了1987年之后湖泊水位上升;但从2003年开始,农业灌溉用水增加使得博斯腾湖入湖径流有所减少,流域生态输水工程增加了博斯腾湖的出湖水量,而降水减少导致的干旱频率增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使得湖泊水位大幅下降;而2013年以来湖泊水位上升主要与山区降水增加和增温加剧引起的冰雪融水补给增加有关。此外,工农业排放废水导致水质退化,进而改变了博斯腾湖自然水循环系统。因此,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博斯腾湖未来的水安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类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水位 水文 气候 生态输水 博斯腾湖
下载PDF
北疆冬季持续性极端低温事件延伸期的环流异常特征
13
作者 马丽云 陈平 +2 位作者 胡景高 姚俊强 毛炜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5-601,共17页
本文利用1951~2019年国家气象信息中心逐日站点数据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冬季北疆(新疆北部)持续性极端低温事件(PECE)频次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平流层与对流层在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分析表明:年代际尺度上,北疆PECE... 本文利用1951~2019年国家气象信息中心逐日站点数据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冬季北疆(新疆北部)持续性极端低温事件(PECE)频次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平流层与对流层在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分析表明:年代际尺度上,北疆PECE在20世纪60年代发生频次最多,此后逐渐减少,表明北疆区域发生该事件的概率在降低。空间分布上,无论是极端低温频次还是冷空气强度,极值中心皆在额尔齐斯河流域一线。北疆PECE发展过程中,平流层和对流层环流皆发生了阶段性的调整。延伸期阶段,距事件爆发前25日时,平流层I区(30°E~120°E)极涡首先开始了由强到弱的转变(欧亚弱极涡型)。行星波向下游频散,东南支波列携带能量影响北疆。至事件爆发前20日,对流层极涡也表现出强度减弱,冷空气分裂南下。此后进入短期阶段,来自北冰洋的冷空气在乌拉尔山高压脊前堆积,使得高压脊加强维持至事件爆发前3日,西伯利亚高压携带冷空气向东南方向扩展,随后对流层大型横槽斜脊引导冷空气南下,地面西伯利亚高压发展强盛向南爆发,3日后冷空气影响北疆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北部 持续性极端低温事件 关键影响系统 平流层—对流层过程
下载PDF
中国新疆生态变迁——揭示气候变化对植被动态的影响
14
作者 郝海超 姚俊强 +5 位作者 陈亚宁 徐建华 李稚 段伟利 萨达夫-伊斯梅尔 王桂玲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24年第6期1039-1064,共26页
For the past several decades, climate change has been driving vegetation dynamics in arid regions worldwide.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vegetation dynamics and their links to climate from 1990 to 2020 in Xinjiang, China,... For the past several decades, climate change has been driving vegetation dynamics in arid regions worldwide.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vegetation dynamics and their links to climate from 1990 to 2020 in Xinjiang, China, using data from 30-m resolution land use and cover change, remote sensing, and climate reanalysis. Our approach encompasses a range of analytical techniques, including transfer matrix analysis, modeling, correlation, regression,and trend analysis.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there were major vegetation conversions from grassland to forestland in the mountains, and from cropland to grassland in the plains. Climate change emerged as an important trigger of these changes, as evidenced by the increase in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in most vegetation types, except for cropland-grassland and grassland-cropland conversions. Precipitation and soil moisture were the most influential climatic factors, contributing 15.1% and 15.2%, respectively, to natural vegetation changes.The study also found that evapotranspiration serves as a key mechanism for moisture dissipation in the hydrological cycle of vegetation dynamics. The interplay between precipitation,soil moisture, and evapotranspiration is a critical pattern of climatic influence that shapes vegetation dynamics across zones of intersection, increase, decrease, and change. These insights are invaluable for informing vegetation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in Xinjiang and other similar environments facing climate-driven ecological trans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change ecological transitions LUCC NPP efficiency vegetation dynamics XINJIANG
原文传递
锂的淡水水质基准推导与宜春区域流域生态风险评价
15
作者 陈文清 张鹏泽 +2 位作者 叶丽 姚军强 王灶生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51-260,共10页
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满足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战略需求,在新能源市场逐渐占据主体的可充电锂离子电池(LIBs)不断普及,导致我国锂矿资源开发日趋严重,不可避免地致使锂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水生生态系统,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目前缺乏锂相关的水... 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满足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战略需求,在新能源市场逐渐占据主体的可充电锂离子电池(LIBs)不断普及,导致我国锂矿资源开发日趋严重,不可避免地致使锂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水生生态系统,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目前缺乏锂相关的水质标准,尚未建立相关的水质基准和生态风险评估体系.因此,本研究通过收集锂对淡水水生生物的毒性数据,运用物种敏感度分布(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D)法的4种拟合模型分别拟合急、慢性毒性数据,选择最优的拟合结果,推导锂的淡水水质基准.研究得出锂的短期水质基准值(Short-term water quality criteria,SWQC)为0.66 mg·L^(-1),长期水质基准值(Long-term water quality criteria,LWQC)为0.06 mg·L^(-1).同时,根据商值法(Risk quotient,RQ)对江西宜春范围内的两条主要河流(锦江和袁河)中锂浓度进行生态风险评价.RQ评估结果表明,受人为活动影响,宜春大部分河流区域短期评价结果为低风险,长期评价结果为中风险,对此应重视锂的生态环境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敏感度分布(SSD) 水质基准 生态风险 宜春
原文传递
1961—2018年新疆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5
16
作者 胡文峰 姚俊强 张文娜 《武夷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45-51,共7页
利用1961—2018年新疆地区89个气象台站的逐月降水观测数据,采用M-K突变检验、小波分析及EOF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新疆区域降水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61—2018年新疆降水量呈明显的增加趋势,21世纪以来降水量增加趋势放缓;降水量在1... 利用1961—2018年新疆地区89个气象台站的逐月降水观测数据,采用M-K突变检验、小波分析及EOF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新疆区域降水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61—2018年新疆降水量呈明显的增加趋势,21世纪以来降水量增加趋势放缓;降水量在1987年发生突变,但变化特征时间和空间上存在一定的差异;降水量存在着22~30、12~18、6~9和3~4 a时间尺度的变化周期;从时空模态变化来看,新疆降水量在空间上具有全区一致性、东—西部反向变化、西北—东南部反向变化以及天山西部—周边地区反向变化等4个时空变化模态,时空模态在时间变化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研究结果对于对新疆区域应对气候变化和区域水资源管理,以及"一带一路"核心区的战略规划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时空变化 时空模态 新疆
下载PDF
新、旧气候态的差异及其对新疆气候评价业务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婧莉 吴秀兰 +2 位作者 姚俊强 李娜 曹萌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3年第5期134-140,共7页
利用新疆100个国家气象站的月、季、年气温、降水要素1991─2020年和1981─2010年平均值资料,从区域平均和空间分布两方面对2个气候平均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全疆平均气温一致增加,且大部地区增温显著,春季增幅最大,秋季最小,北疆... 利用新疆100个国家气象站的月、季、年气温、降水要素1991─2020年和1981─2010年平均值资料,从区域平均和空间分布两方面对2个气候平均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全疆平均气温一致增加,且大部地区增温显著,春季增幅最大,秋季最小,北疆增幅略大于天山山区和南疆。全疆降水增幅为3.1%~5.0%,冬季增幅最大,秋季最小,天山山区增幅大于北疆和南疆。2、3、4、6月气温升幅较大,5─10月较小,月气温差值空间型分为3种类型:全疆一致增加型、全疆大部增加型和全疆大部减少型。2、8、11月降水增幅较大,月降水差值空间型分为3种类型:全疆大部增加型、全疆大部减少型和北疆大部减少南疆部分增加型。气候平均值更替后,气温距平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偏高的特征将弱化,其等级整体由正距平向负距平方向调整,基于旧气候态的评价结论也需重新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态 气温 降水 气候评价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新疆气温和降水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胡文峰 陈玲玲 +3 位作者 姚俊强 季淑媛 孙宁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3期90-95,共6页
利用新疆102个气象站所监测的气象数据,对区域内1961-2015年的气温和降水的时空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平均增温速率为0.3℃/10 a,平均降水增加率为9 mm/10 a;气温变化趋势北疆和东疆增温要比南疆要明显,吐鲁番盆地是增温最剧烈的地区... 利用新疆102个气象站所监测的气象数据,对区域内1961-2015年的气温和降水的时空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平均增温速率为0.3℃/10 a,平均降水增加率为9 mm/10 a;气温变化趋势北疆和东疆增温要比南疆要明显,吐鲁番盆地是增温最剧烈的地区。当前降水处于微弱减小期,天山山区降水明显增多,准格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降水呈减少趋势。新疆地区降水和气温变化速率在空间存在明显差异,天山和阿尔泰山山区呈暖-湿化趋势,准格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呈暖-干化趋势。整体上新疆当前处于“暖湿”向“暖干”的转型期,有“暖干”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降水 温度 时空变化
下载PDF
新疆天山山区夏季极端降水的日变化特征
19
作者 郭玉琳 赵勇 +2 位作者 张同文 姚俊强 顾张杰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3年第2期44-51,共8页
基于天山山区11个国家气象站2012—2018年夏季(6—8月)逐小时降水资料,使用百分位法计算极端降水阈值,分析极端降水特征量(包括极端降水量、极端降水频次、极端降水强度、极端降水贡献和极端降水量最大值)的日变化特征,揭示极端降水与... 基于天山山区11个国家气象站2012—2018年夏季(6—8月)逐小时降水资料,使用百分位法计算极端降水阈值,分析极端降水特征量(包括极端降水量、极端降水频次、极端降水强度、极端降水贡献和极端降水量最大值)的日变化特征,揭示极端降水与海拔高度的关系。结果表明:87°E以东地区,极端降水量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大致都存在自西向东顺时针变化的特点。极端降水主要以短持续性为主,极端降水贡献和极端降水量最大值的谷值都出现在白天。极端降水与海拔密切相关,总极端降水频次更多发生在高海拔地区,在海拔2 000 m左右存在一个极端降水最大值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量 极端降水频次 极端降水强度 日变化 海拔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北缘一次局地极端暴雪天气异常机制及成因
20
作者 曲良璐 姚俊强 +1 位作者 赵勇 周雪雁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19-729,共11页
2021年4月2日塔里木盆地北缘拜城县出现突破历史同期极值的灾害性暴雪。利用ERA5高分辨率再分析资料、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和FY-2G卫星资料,分析了极端暴雪天气环流异常、多尺度环流特征及物理机制。结果表明:(1)高层伊朗高压及低纬东风... 2021年4月2日塔里木盆地北缘拜城县出现突破历史同期极值的灾害性暴雪。利用ERA5高分辨率再分析资料、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和FY-2G卫星资料,分析了极端暴雪天气环流异常、多尺度环流特征及物理机制。结果表明:(1)高层伊朗高压及低纬东风气流的异常导致中亚低涡与高原低涡异常结合,加强了低层异常东风气流,东风急流引导南海、孟加拉湾暖湿空气沿河西走廊到达塔里木盆地中部,使得水汽辐合及垂直上升运动加强,在地面辐合线触发下,产生极端降雪天气。地面冷高压稳定维持,导致塔里木盆地持续降温,而拜城位于海拔1000 m以上的浅山区,二者共同作用,造成拜城4月降水相态仍然为雪。(2)垂直位温梯度和西风异常导致湿斜压不稳定发展,形成低层锋生和高层及近地面湿位涡异常,而锋生作用和湿位涡异常又通过垂直运动变化影响降雪的发生发展。对于拜城而言,起决定作用的是中层的上升运动及300~500 hPa的垂直风切变。(3)中尺度云团不断发展并向东北移动经过拜城县上空,增加了降雪持续时间和降雪强度,移动方向和传播方向的一致性则决定了中尺度云团生消演变特征。研究结果可加深对塔里木盆地局地极端暴雪成因的认知,为精确预报、精准服务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暴雪 大气环流异常 斜压锋生 中尺度云团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