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ALOX-HAIC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及靶向药物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李榕 李文利 +4 位作者 胡晓云 李祺 袁国盛 陈锦章 臧梦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55-560,共6页
目的:探讨雷替曲塞+奥沙利铂方案肝动脉灌注化疗(RALOX-HAIC)联合免疫及靶向药物三联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收治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39例行RALOX-H... 目的:探讨雷替曲塞+奥沙利铂方案肝动脉灌注化疗(RALOX-HAIC)联合免疫及靶向药物三联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收治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39例行RALOX-HAIC联合靶免治疗的中晚期HCC患者,以首次HAIC治疗为起点,以患者疾病进展、死亡、不可耐受不良反应为终点,按照RECIST 1.1标准进行疗效评估,随访时间截至2022年10月。主要研究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次要研究终点为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及安全性。结果:ORR为41.0%,DCR达87.2%,m PFS为7.3个月(95%CI:5.0~9.6),mOS为14.6个月(95%CI:10.8~18.5),其中1例患者成功转化行手术治疗后完全缓解至今。常见的不良反应有HAIC术后发热、腹痛;化疗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肝功能异常、高血压、手足综合征等,无治疗相关死亡事件发生。结论:RALOX-HAIC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及靶向药物治疗中晚期HCC的DCR高,安全性良好,不良反应可耐受,为后续前瞻性临床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灌注化疗 雷替曲塞 奥沙利铂 免疫治疗 靶向治疗
下载PDF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系统治疗对不可切肝细胞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文利 杜阳峰 +9 位作者 袁国盛 臧梦雅 朱培琳 李榕 陈泳如 苏开妍 李祺 胡晓云 庞桦进 陈锦章 《中国肿瘤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1135-1141,共7页
目的:探索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为基础的不同方案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unresectabl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uHC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TACE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 目的:探索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为基础的不同方案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unresectabl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uHC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TACE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的最佳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接受基于TACE治疗的555例uHCC患者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TACE组(n=317)、TACE+TKIs组(n=66)、TACE+ICIs组(n=33)、TACE+TKIs+ICIs组(n=139)。在亚组分析中,根据不同的联合时间将TACE+TKIs+ICIs组分为“TACE前”和“TACE后”组。采用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OS的预后因素。结果:TACE+TKIs+ICIs组获得最长的OS(21.9个月,95%CI:17.2~26.6,P=0.030)和PFS(8.3个月,95%CI:7.3~9.3,P=0.004)。在亚组分析中,“TACE后”组比“TACE前”组获得更长的OS(26.8个月vs.19.2个月,P=0.011)。TACE组、TACE+TKIs组、TACE+ICIs组、TACE+TKIs+ICIs组的ORR分别为32.8%、41.1%、42.4%、52.5%(P=0.001),DCR分别为59.6%、71.2%、69.7%、82.7%(P<0.001)。不良反应事件与既往研究相似。Cox回归分析提示肿瘤数量、肝外转移及治疗方案是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结论:TKIs或ICIs可以提高TACE治疗uHCC患者的OS和PFS,TKIs+ICIs联合TACE生存获益更佳。首次TACE术后3个月内联合“TKIs+ICIs”治疗方案的总生存期获益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经动脉化疗栓塞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总生存期 无进展生存期
下载PDF
Temporal and Spatial Evolution of Lakes in the Bashang Plateau for Nearly Recent 30 Years
3
作者 Xiujuan li Sugai Gao +2 位作者 wenli li Guifu Qiu Zhiyuan Tian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 and Protection》 CAS 2022年第10期698-708,共11页
Lakes are important ecological water sources in the Bashang Plateau. Its expansion or shrinkage directly affects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of the plateau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In this study, Landsat images from 198... Lakes are important ecological water sources in the Bashang Plateau. Its expansion or shrinkage directly affects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of the plateau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In this study, Landsat images from 1984 to 2015 were selected to monitor the area of lakes in the Bashang Plateau and to analyze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and driving forces of lakes in the Bashang Plateau.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47 lakes in the Bashang Plateau in 2015, with a total area of 37.63 km2,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of the region. From 1984 to 2015, the lakes in Bashang Plateau showed a shrinking trend.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obvious stage differences in lake changes. During 1984-1996, the number of lakes increased by 99 and the total area increased by 124.43 km2. From 1996 to 2015, the number of lakes decreased by 142, and the total area decreased by 183.96 km2. Before 1996, climate change was the dominant factor. However, the shrinkage of lakes after 1996 is the result of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Among them, the large-scale planting of water consuming crops such as vegetables is the main human activity mode leading to lake shrinkage. This study will help to understand the expansion and contraction factors of the Bashang Plateau lakes in Hebei province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lak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shang Plateau Lake Area 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s Evolution Driving Force
下载PDF
与上级关系好重要吗?中国情境中上下级关系对员工影响的元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黄勇 李文莉 +1 位作者 李华 曾川 《南大商学评论》 2021年第3期138-167,共30页
大量研究表明上下级关系在中国情境下组织中对员工具有重要影响,而已有研究结论存在不一致。基于2019年的实证研究成果(包含88篇文献,41574个样本),采用元分析方法,对上下级关系与员工工作相关结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数据分析... 大量研究表明上下级关系在中国情境下组织中对员工具有重要影响,而已有研究结论存在不一致。基于2019年的实证研究成果(包含88篇文献,41574个样本),采用元分析方法,对上下级关系与员工工作相关结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上下级关系对员工以任务为基础的态度、以他人为基础的态度和以组织为基础的态度、工作行为(建言行为、负责行为和创新行为)、工作绩效(任务绩效和组织公民行为),以及职业发展(客观职业发展和主观职业发展)均有显著的影响,但上下级关系对员工反生产行为的负向影响不显著;研究中的量表类型、结果变量的评价方式和研究设计不同程度地调节了上下级关系与员工结果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下级关系 工作态度与行为 工作绩效 职业发展 元分析
原文传递
中华传统文化与美育研究论坛综述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文丽 《民艺》 2022年第1期37-39,共3页
2021年10月16日,四川美术学院发起了以"中华传统文化与美育研究"为主题的学术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十余位专家学者共同出席论坛。专家们以各自领域的研究为例,分别从字体设计、民间手工艺、博物馆与美术馆、文化消费、装帧设... 2021年10月16日,四川美术学院发起了以"中华传统文化与美育研究"为主题的学术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十余位专家学者共同出席论坛。专家们以各自领域的研究为例,分别从字体设计、民间手工艺、博物馆与美术馆、文化消费、装帧设计等方向探讨与美育之间的关联,探寻中华传统文化与美育融合的方法与路径,拓展美育研究的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传统文化 美育 博物馆美育 传统手工艺教育
原文传递
PB/ITO-PET柔性电致变色薄膜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朱多银 金志浩 +3 位作者 李文丽 汪前雨 武荣成 崔彦斌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6-185,共10页
柔性电致变色器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可弯曲等优点,在可穿戴设备、曲面显示器、节能及自适应伪装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前景。本工作以铁氰化钾、氯化钾、无水氯化铁为原料,采用电沉积方法在ITO-PET柔性基底上沉积普鲁士蓝(PB)制得PB/ITO... 柔性电致变色器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可弯曲等优点,在可穿戴设备、曲面显示器、节能及自适应伪装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前景。本工作以铁氰化钾、氯化钾、无水氯化铁为原料,采用电沉积方法在ITO-PET柔性基底上沉积普鲁士蓝(PB)制得PB/ITO-PET电致变色薄膜,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光谱仪、电化学工作站对PB/ITO-PET电致变色薄膜微观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电沉积时间为200 s时得到的PB/ITO-PET电致变色薄膜在700 nm波长处光吸收率达到0.755,且PB/ITO-PET电致变色薄膜可在较低电压(0.6 V/-0.3 V)下实现着色和褪色。其光调制范围为68%,着色/褪色响应时间分别为9 s/8 s,着色效率为108 cm^(2)/C。PB/ITO-PET电致变色薄膜经1000次着色-褪色循环后光调制范围为68%,着色效率为100.3 cm^(2)/C。PB/ITO-PET电致变色薄膜500次弯曲,着色效率为105.5 cm^(2)/C,并经1000次着色-褪色循环后着色效率为91cm^(2)/C,光调制范围为65%。利用ITO-PET为离子存储层(对电极)、凝胶电解质和PB/ITO-PET为工作电极组装得到柔性电致变色器件,其光调制范围为53%,着色/褪色响应时间分别为13 s/18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普鲁士蓝 柔性基底 电致变色薄膜 电致变色器件
原文传递
高绩效工作系统对员工的负面影响:理论视角与过程机制
7
作者 黄勇 田刘燕 +1 位作者 李文莉 李华 《南大商学评论》 2020年第3期120-142,共23页
尽管高绩效工作系统对组织与员工绩效的正向影响已得到大量研究的支持,但是高绩效工作系统也可能给员工带来负面影响,而已有文献对高绩效工作系统潜在负面结果的探究不足。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自我决定理论、资源保存理论以及工作... 尽管高绩效工作系统对组织与员工绩效的正向影响已得到大量研究的支持,但是高绩效工作系统也可能给员工带来负面影响,而已有文献对高绩效工作系统潜在负面结果的探究不足。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自我决定理论、资源保存理论以及工作—家庭资源模型,系统回顾并阐述了高绩效工作系统负向影响员工幸福感、健康和工作—家庭冲突的中介机制,以及个体层面与组织层面的重要边界条件,阐明了高绩效工作系统如何以及在何种情况下更可能产生消极影响,构建出高绩效工作系统对员工负面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研究结论深化了对高绩效工作系统潜在负面影响的理论阐释,并为实证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绩效工作系统 负面影响 影响机制 边界条件
原文传递
隐性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的激活及天然产物定向发现 被引量:10
8
作者 侯路宽 李花月 李文利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22-1734,共13页
传统的"活性-化合物"天然药物发现方法导致大量已知化合物被重复分离,大大加剧了新药发现的难度。规模化基因组测序揭示了微生物基因组中存在大量的隐性(cryptic)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如何激活这些隐性基因簇成为当今... 传统的"活性-化合物"天然药物发现方法导致大量已知化合物被重复分离,大大加剧了新药发现的难度。规模化基因组测序揭示了微生物基因组中存在大量的隐性(cryptic)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如何激活这些隐性基因簇成为当今世界天然产物研究领域的难点与热点。本文从途径特异性和多效性两个角度综述了隐性生物合成基因簇激活策略;同时,对基因组信息指导下结构导向(structure-guided)的化合物定向分离技术进行了归纳。隐性基因簇的激活为定向发掘具有优良活性的新型天然产物提供了新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活 隐性生物合成基因簇 天然产物 定向发现
原文传递
玉米秸秆低温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9
9
作者 赵旭 王文丽 李娟 《土壤与作物》 2017年第3期192-198,共7页
利用从渭源县山地采集的30份样品,采用刚果红染色法和液体摇瓶发酵法筛选出了1株能够在15℃条件下降解羧甲基纤维素、玉米秸秆纤维素和高产纤维素酶的真菌菌株D5,同时测定了该菌株纤维素酶活力和对玉米秸秆的降解能力,并通过ITS r DNA... 利用从渭源县山地采集的30份样品,采用刚果红染色法和液体摇瓶发酵法筛选出了1株能够在15℃条件下降解羧甲基纤维素、玉米秸秆纤维素和高产纤维素酶的真菌菌株D5,同时测定了该菌株纤维素酶活力和对玉米秸秆的降解能力,并通过ITS r DNA序列分析对该真菌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菌株D5液体培养7 d的木聚糖酶活为52.7 U·m L^(-1),CMCase酶活为31.5 U·m L^(-1),滤纸酶活为29.6 U·m L^(-1);菌株D5在玉米秸秆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里发酵10 d,玉米秸秆的失重率为29.8%。菌株D5经ITS r 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Penicillium sp.,在玉米秸秆降解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菌 玉米秸秆 筛选 秸秆降解
下载PDF
水性聚丙烯酸酯涂料染色黏合剂的合成及其性能 被引量:6
10
作者 冯艳荣 袁剑民 +1 位作者 王文力 李伟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0-96,共7页
针对目前涂料染色黏合剂存在柔软性差、色牢度低及乳化剂含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等缺陷,采用预乳化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方法,以丙烯酸酯类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为主要原料,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异构醇聚氧乙烯醚(E-1310)为复合乳化剂,合成... 针对目前涂料染色黏合剂存在柔软性差、色牢度低及乳化剂含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等缺陷,采用预乳化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方法,以丙烯酸酯类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为主要原料,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异构醇聚氧乙烯醚(E-1310)为复合乳化剂,合成一种涂料染色聚丙烯酸酯乳液,并对其合成工艺进行优化。通过力学性能、粒径、Zeta电位及乳液稳定性能的检测对正交试验设计制备的乳液进行表征,并且对染色织物的柔软性和色牢度进行评价。通过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仪对优化工艺合成的涂料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硬段质量为8 g,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质量为2 g,丙烯酸羟乙酯质量为2 g,复合乳化剂占4%时,染色织物的柔软性较好,干摩擦牢度达到5级,湿摩擦牢度达到4级,乳液性能稳定,涂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酯乳液 染色黏合剂 涂料染色 摩擦牢度
下载PDF
再生水中的Cd对蔬菜根际土壤酶及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梁伊 施宠 +3 位作者 张文莉 李萍 李阳 王文全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9期16-21,共6页
通过盆栽实验,探讨再生水中的Cd对蔬菜土壤酶和微生物的影响。设置4种灌溉方式:清水、清水+Cd、再生水、再生水+Cd,分析了小白菜根际土壤的磷脂脂肪酸的含量和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小白菜收获期的土壤... 通过盆栽实验,探讨再生水中的Cd对蔬菜土壤酶和微生物的影响。设置4种灌溉方式:清水、清水+Cd、再生水、再生水+Cd,分析了小白菜根际土壤的磷脂脂肪酸的含量和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小白菜收获期的土壤微生物PLFA的含量表现为再生水>再生水+Cd>清水>清水+Cd;2.小白菜生长中期蔗糖酶含量中,再生水灌溉与清水对照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现为再生水灌溉>清水灌溉,且再生水+Cd处理下的蔗糖酶活性显著大于再生水灌溉(P<0.05);3.碱性磷酸酶活性在小白菜生长中期和收获期差异不大,且在4种不同灌溉处理之间差异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CD 小白菜 土壤酶 PLFA
下载PDF
新型热管防烫筷子的快速导热性研究
12
作者 姜文利 李娜 +5 位作者 石千黛 杨晓钒 刘金光 薛技科 高天宇 孙美玲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1期52-55,65,共5页
为了解决高温食物不能立即食用的缺陷,基于热管技术,本文设计并制作了一种能够使高温食物快速冷却的热管防烫筷子,主要由微型热管、防滑螺纹和隔热握柄等组成。以食物冷却速度为指标,测试了使用热管防烫筷子搅拌冷却高温食物(90℃)的降... 为了解决高温食物不能立即食用的缺陷,基于热管技术,本文设计并制作了一种能够使高温食物快速冷却的热管防烫筷子,主要由微型热管、防滑螺纹和隔热握柄等组成。以食物冷却速度为指标,测试了使用热管防烫筷子搅拌冷却高温食物(90℃)的降温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高温食物降低相同的温度,使用热管防烫筷子能够明显缩短冷却时间,相比同材质金属筷,使用热管防烫筷子冷却高温水、油菜、龙须面和方便面的速度分别提高28.8%,29.0%,28.7%和28.5%,相比竹筷,冷却速度分别提高36.7%,37.6%,35.2%和3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烫筷子 热管 导热
下载PDF
磁敏感血管征的血栓负荷评分对急性脑梗死动脉血栓的诊断价值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23
13
作者 黄月 梅文丽 +4 位作者 刘慧勤 李永丽 陈祖芝 李冬冬 张杰文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分析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的磁敏感血管征(SVS)在探测急性大脑中动脉(MCA)血栓形成的价值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的104例患者临床、影像学及实验室... 目的分析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的磁敏感血管征(SVS)在探测急性大脑中动脉(MCA)血栓形成的价值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的104例患者临床、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资料,采用Kappa分析比较MRA与SWI发现血栓的一致性;引用血栓负荷评分(CBS)综合分析血栓的程度和范围,并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CBS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10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平均年龄60岁,女性占32%。SVS阳性患者39例(37.5%),SVS阳性且MRA相应血管闭塞或重度狭窄32例(30.8%),两者在预测急性脑梗死动脉血栓一致性较好(Kappa=0.502,P〈0.001)。SVS阳性MRA无狭窄6例,全部为远端。CBS与预后具有显著相关性(Spearman ρ=-0.472;P〈0.001)。结论SWI发现MCA远端动脉血栓较MRA敏感;高血栓负荷(较低CBS)可作为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较差的重要临床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磁敏感加权成像 磁共振血管造影 磁敏感血管征
原文传递
161例注射用环磷酰胺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宁恺佳 王雯丽 +2 位作者 谢芝丽 李奎 王丽 《中国药业》 CAS 2017年第17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集的161例环磷酰胺注射剂ADR/ADE报告,对国内4个厂家的注射用环磷酰胺药品说明书进行对比分析。结...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集的161例环磷酰胺注射剂ADR/ADE报告,对国内4个厂家的注射用环磷酰胺药品说明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用药患者中以45~64岁中老年女性居多(62.74%);在1 d内发生的不良反应占32.92%%,另有34.15%的ADR发生在用药5 d后;ADR/ADE主要累及胃肠系统(48.55%)和血液系统(27.54%),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等。另有心律失常2例次(0.72%)和疑似横纹肌溶解症12例次(4.35%)。国产企业药品说明书中均无相关风险提示,合资企业药品说明书内容更齐全详细,但也未见提及横纹肌溶解症风险提示。结论临床应加强对环磷酰胺注射剂横纹肌溶解症和心脏毒性的风险监测,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药品生产企业应加强对本企业产品的安全性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对产品的药品说明书进行修订,特别是相关安全性信息;药品监管部门应加强药品说明书的管理,加快规范和完善,以满足临床安全用药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环磷酰胺 药品不良反应 用药安全 药事管理
下载PDF
血清外体RNA及甲胎蛋白对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雅堃 武红利 +3 位作者 康文丽 苏媛媛 李雅钗 李瑞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344-347,共4页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外体RNA(exosomal RNA)及甲胎蛋白(AFP)对诊断胎盘植入的价值。方法: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单胎孕妇76例,根据胎盘是否植入分为植入组(n=32)与非植入组(n=44),另选取既经有剖宫产史,此次妊娠胎盘位置正常且无其他妊娠合并...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外体RNA(exosomal RNA)及甲胎蛋白(AFP)对诊断胎盘植入的价值。方法: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单胎孕妇76例,根据胎盘是否植入分为植入组(n=32)与非植入组(n=44),另选取既经有剖宫产史,此次妊娠胎盘位置正常且无其他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的单胎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3组孕妇年龄、孕次、产次、剖宫产次及孕周等资料,并于入院时抽取孕妇静脉血,测定血清AFP水平;提取血清中的exosomal RNA,测定其浓度。结果:3组孕妇年龄、孕次、产次、剖宫产次及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组孕妇血清exosomal RNA及AFP浓度高于非植入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非植入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前置胎盘的单胎孕妇血清中exosomal RNA及AFP水平有助于产前诊断胎盘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置胎盘 孕妇 外体RNA 甲胎蛋白 产前诊断
下载PDF
单交换法构建鱼腥蓝细菌ftsZ的gfp原位标记菌株 被引量:2
16
作者 牛天彩 胡胜 +1 位作者 陈雯莉 王莉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0-36,共7页
利用单交换法将gfp整合到鱼腥蓝细菌PCC 7120基因组上,构建ftsZ-gfp的翻译融合菌株,并观察了FtsZ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通过同源重组,gfp与基因组中唯一完整的ftsZ融合,既保证了ftsZ基因的正常表达又能准确反映ftsZ蛋白的亚细胞定... 利用单交换法将gfp整合到鱼腥蓝细菌PCC 7120基因组上,构建ftsZ-gfp的翻译融合菌株,并观察了FtsZ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通过同源重组,gfp与基因组中唯一完整的ftsZ融合,既保证了ftsZ基因的正常表达又能准确反映ftsZ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并且实验周期短、操作方便,是研究蛋白质亚细胞定位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蓝细菌PCC 7120 单交换 FTSZ GFP
下载PDF
鱼腥蓝细菌PCC 7120异形胞的分离 被引量:1
17
作者 樊贵安 张巨源 +1 位作者 陈雯莉 王莉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5-29,共5页
鱼腥蓝细菌PCC 7120是一种光合自养型丝状蓝细菌。缺氮条件下,菌丝上5%-10%的营养细胞分化为异形胞,发挥固氮作用。异形胞是研究生物固氮和细胞分化的理想材料。为研究异形胞生理功能及其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变化,需要从菌丝中分离高... 鱼腥蓝细菌PCC 7120是一种光合自养型丝状蓝细菌。缺氮条件下,菌丝上5%-10%的营养细胞分化为异形胞,发挥固氮作用。异形胞是研究生物固氮和细胞分化的理想材料。为研究异形胞生理功能及其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变化,需要从菌丝中分离高质量的异形胞。用2mg/mL溶菌酶与0.1%Triton X-100同时处理菌丝30min,得到了完整性好、纯度高的异形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蓝细菌PCC 7120 异形胞 分离
下载PDF
鱼腥蓝细菌实时观察微型培养系统的建立和应用
18
作者 唐国芳 王婧蓝 +2 位作者 胡胜 陈雯莉 王莉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7-43,共7页
为克服传统方法不能实现对特定菌丝或细胞的连续定点观察的难题,利用低熔点琼脂糖培养基将菌丝包埋在玻底培养皿中,制备了鱼腥蓝细菌PCC 7120菌株实时观察的微型培养体系。结果表明:在该培养体系中,菌丝能进行正常的生长、分裂和分化;... 为克服传统方法不能实现对特定菌丝或细胞的连续定点观察的难题,利用低熔点琼脂糖培养基将菌丝包埋在玻底培养皿中,制备了鱼腥蓝细菌PCC 7120菌株实时观察的微型培养体系。结果表明:在该培养体系中,菌丝能进行正常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利用该系统可以观察细胞分裂蛋白FtsZ和DNA双链损伤修复蛋白RecN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实现对同一菌丝进行长时间的连续定点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蓝细菌PCC 7120 微型培养系统 连续观察
下载PDF
喉鳞癌组织中抑癌基因Maspin和转录因子Ets1的表达及意义
19
作者 安永明 穆文利 +2 位作者 田艳勋 李伟 吴彦桥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在喉鳞癌组织中抑癌基因Maspin和转录因子Ets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 VisionTM)法检测70例手术切除的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及30例癌旁组织中Maspin、Ets1的表达。结果Maspin、Ets1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和癌旁组织... 目的探讨在喉鳞癌组织中抑癌基因Maspin和转录因子Ets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 VisionTM)法检测70例手术切除的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及30例癌旁组织中Maspin、Ets1的表达。结果Maspin、Ets1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spin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及增殖活性Ki-67相关(P<0.05);Ets1的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增殖活性Ki-67相关(P<0.05)。Maspin、Ets1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性(P<0.01)。结论 Maspin、Ets1共同参与了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其表达反映了喉鳞状细胞癌的恶性程度,有利于进一步阐述喉鳞状细胞癌演变的相关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SPIN ETS1 喉鳞状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