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人骨导耳声发射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吴昇键 王小亚 +1 位作者 王杰 桑晋秋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4-864,共11页
基于双声抑制原理,使用四间隔范式测量刺激频率耳声发射信号以研究真人骨导的耳声发射,分析真人骨导中耳声发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10名正常听力的受试者的刺激频率耳声发射信号的测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刺激强度下测量的刺激频率... 基于双声抑制原理,使用四间隔范式测量刺激频率耳声发射信号以研究真人骨导的耳声发射,分析真人骨导中耳声发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10名正常听力的受试者的刺激频率耳声发射信号的测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刺激强度下测量的刺激频率耳声发射信号频谱幅值不同,其在实验强度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长而提高;不同持续时间的探测声测量所得的刺激频率耳声发射信号趋势相似;乳突和髁突两个不同刺激位置下的刺激频率耳声发射信号相似,太阳穴处的刺激频率耳声发射信号与其他两个位置有差异。该文在1000∼4000 Hz频率范围内对刺激频率耳声发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分析,可为骨导的生理特性、经颅衰减、串声消除、响应补偿等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人骨传导 刺激频率耳声发射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连续性高容量血液净化对重症肺炎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阙敢波 郭璐 +8 位作者 邓兴 吴生坚 胡金金 卢志萍 陈开迪 刘宝英 谢海燕 卢素芬 刘桂英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4期61-63,共3页
目的:探究与分析连续性高容量血液净化(high volume-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HV-CBP)对重症肺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患者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 目的:探究与分析连续性高容量血液净化(high volume-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HV-CBP)对重症肺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患者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连续性高容量血液净化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36 h比较,治疗组IL-6较低,CD4^(+)较高,CD8^(+)较低,CD4^(+)/CD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HV-CBP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改善免疫功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高容量血液净化 重症肺炎 免疫功能
下载PDF
连续高容量血液净化对重症肺炎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郭璐 阙敢波 +5 位作者 邓兴 胡金金 吴生坚 卢志萍 陈开迪 刘桂英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2期16-18,33,共4页
目的研究重症肺炎患者采用连续高容量血液净化后患者的免疫功能变化。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科室收治的30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15)和试验组(n=15),对照组... 目的研究重症肺炎患者采用连续高容量血液净化后患者的免疫功能变化。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科室收治的30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15)和试验组(n=15),对照组行基础治疗,试验组行连续高容量血液净化,对比两组的炎症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试验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辅助T淋巴细胞(CD3^(+))、诱导T淋巴细胞(CD4^(+))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免疫损害的大小(CD4^(+)/CD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肺炎患者应用连续高容量血液净化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清除免疫抑制因子、炎症介质等,使促炎、抗炎细胞因子比例达到一种新平衡,还可明确HVHF改善重症肺炎患者体内的免疫抑制状态、重建机体免疫内稳状态情况,改善重症肺炎患者的免疫功能,促进重症肺炎患者的早期恢复,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高容量血液净化 重症肺炎 免疫功能 CD3^(+) CD4^(+) CD8^(+)
下载PDF
肩袖损伤关节镜修复术后慢性疼痛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
4
作者 谢羽婕 季玉秀 +4 位作者 吴胜健 王双 义雪莲 蒋佩伶 张驰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517-523,共7页
目的探究肩袖损伤关节镜修复术(arthroscopic rotator cuff repair,ARCR)后慢性疼痛(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CPSP)的危险因素,以期为ARCR术后疼痛管理提供新的临床依据。方法根据纳排标准,对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与关节外科、康... 目的探究肩袖损伤关节镜修复术(arthroscopic rotator cuff repair,ARCR)后慢性疼痛(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CPSP)的危险因素,以期为ARCR术后疼痛管理提供新的临床依据。方法根据纳排标准,对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与关节外科、康复医学科于2021年01月01日至2022年09月30日行ARCR的患者进行初步筛选。术后3个月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随访,根据术后3个月患侧肩膀是否存在疼痛将纳入病例分为疼痛组和无痛组。收集纳入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围手术期临床资料、术后临床资料。纳入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初步筛选CPSP的影响因素;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危险因素。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病例共153例,7例脱落,最终纳入146例,其中疼痛组83例,无痛组63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女性、绝经、全层撕裂、肩袖撕裂手术方式、术后疼痛程度、焦虑、睡眠障碍是CPSP的影响因素(P<0.05)。女性(OR=2.75,95%CI 1.35,5.59)、全层撕裂(OR=2.37,95%CI 1.09,5.14)、睡眠障碍(OR=2.84,95%CI 1.22,6.60)、肩袖撕裂手术方式(单排固定缝合OR=3.30,95%CI 1.29,8.44;双排固定缝合OR=3.02,95%CI 1.339,6.82)、肩袖小撕裂(OR=3.48,95%CI 0.14,10.68)是ARCR术后CPS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女性、全层撕裂、肩袖撕裂手术方式、睡眠障碍、肩袖小撕裂可能会导致ARCR术后CPSP的发生,应重视此类患者术后疼痛的管理,开展个性化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肩袖修复术 危险因素 慢性术后疼痛
下载PDF
发散与聚焦式冲击波对大鼠经皮透药的效果比较
5
作者 季玉秀 谢羽婕 +5 位作者 梁斌 汪丽 罗希 周晓竹 吴胜健 张驰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147-151,共5页
目的比较发散与聚集式冲击波经皮透药的效果,为临床给药途经提供新的最佳生物学依据。方法将9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①对照组;②发散式冲击波(radial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RESW)组(能流:0.35 mJ/mm^(2),频率:2 Hz,频次:400次)... 目的比较发散与聚集式冲击波经皮透药的效果,为临床给药途经提供新的最佳生物学依据。方法将9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①对照组;②发散式冲击波(radial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RESW)组(能流:0.35 mJ/mm^(2),频率:2 Hz,频次:400次);③聚焦式冲击波(focus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FESW)组(能流:0.16 mJ/mm^(2),频率:2 Hz,频次:400次)。使用微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MPET/CT)观察[18]F-NaF的分布。此外,将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①对照组;②FESW组1(0.03 mJ/mm^(2),2 Hz,400次);③FESW组2(0.16 mJ/mm^(2),2 Hz,400次);④FESW组3(0.35 mJ/mm^(2),2 Hz,400次)。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聚焦式冲击波处理后双氯芬酸钠和葡萄糖的透药效率。通过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观察统计学意义。结果通过MPET/CT观察到FESW能将[18]F-NaF穿透皮肤,而RESW不能。第二阶段研究发现在一定的能量范围内FESW的能量越高,其渗透力越强。5 h后分别测量与对照组相比,不同能量下双氯芬酸钠组(对照组160.947±14.973;FESW 1组189.833±19.202;FESW组298.464±61.304;FESW组267.088±32.783)、葡萄糖组的药物浓度(对照组17.790±2.944;FESW 1组58.959±17.409;FESW组54.279±7.76;FESW组56.417±3.397)。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受试者内效应(双氯芬酸钠,F=4.77,P=0.03),(葡萄糖,F=8.95,P=0.006),对照组、FESW组1和FESW组2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FESW较RESW具有更好的药物渗透作用,可以将[18]F-NaF、葡萄糖和双氯芬酸钠透入大鼠体内。本研究结果为临床给药途径提供了新的生物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波 经皮透药 发散式冲击波 聚集式冲击波 微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干式化学滤料吸附硫化氢气体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建兵 吴升坚 +1 位作者 袁仲杨 范淑珍 《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2022年第4期43-47,共5页
以氧化镁和氢氧化钾作为吸附剂,研究固定式化学滤料吸附装置对硫化氢(H_(2)S)的动态吸附性能。分析了滤料粒径、温湿度和停留时间对吸附剂吸附H_(2)S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吸附条件,并对滤料的吸附容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减小滤料的... 以氧化镁和氢氧化钾作为吸附剂,研究固定式化学滤料吸附装置对硫化氢(H_(2)S)的动态吸附性能。分析了滤料粒径、温湿度和停留时间对吸附剂吸附H_(2)S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吸附条件,并对滤料的吸附容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减小滤料的粒径和延长停留时间都能提高滤料对H_(2)S的去除率,相对湿度为20%~90%时,化学滤料对H_(2)S的去除率达到最佳状态,滤料对H_(2)S的吸附容量达4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式化学滤料 化学吸附 硫化氢 去除率
下载PDF
感染性休克患者联合应用乌司他丁、血必净的效果 被引量:1
7
作者 吴生坚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第33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究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联合应用乌司他丁、血必净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1年6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2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参考组(61例)和研究组(59例),其中参考组在常规基础上采用血必... 目的:探究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联合应用乌司他丁、血必净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1年6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2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参考组(61例)和研究组(59例),其中参考组在常规基础上采用血必净治疗,研究组在参考组的基础上采用乌司他丁治疗。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体循环阻力(SVR)、心排血指数(CI)、心输出量(CO)]、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B型尿钠肽(BNP)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CO、CI水平均低于参考组,且SVR水平高于参考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IL-6、IL-8、TNF-α水平均低于参考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BNP水平均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联合应用血必净、乌司他丁治疗,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值趋向正常范围,减轻炎症反应,降低BNP水平,促进机体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血必净 感染性休克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 炎症因子
下载PDF
辣椒素抑制体外培养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林苗苗 王文波 +4 位作者 康文 高振 武晓莉 唐胜建 刘伟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7年第1期5-8,12,共5页
目的探讨辣椒素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胶原表达及迁移能力的影响,为辣椒素治疗瘢痕疙瘩提供依据。方法取人瘢痕疙瘩9例,胶原酶消化获取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用含有0.5μg/L和5μg/L辣椒素的DMEM培养液培养细胞,常规DMEM培养液... 目的探讨辣椒素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胶原表达及迁移能力的影响,为辣椒素治疗瘢痕疙瘩提供依据。方法取人瘢痕疙瘩9例,胶原酶消化获取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用含有0.5μg/L和5μg/L辣椒素的DMEM培养液培养细胞,常规DMEM培养液培养作为对照。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周期变化,QPCR检测胶原和炎症因子等的表达水平,并以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辣椒素能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增殖,阻滞细胞于G0/G1期,并抑制Ⅰ、Ⅲ型胶原和纤连蛋白的表达。此外,辣椒素还能降低瘢痕疙瘩细胞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但是,辣椒素对细胞的迁移能力没有影响。结论辣椒素能抑制体外培养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能力,并抑制其胶原和炎性因子等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成纤维细胞 辣椒素 增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