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铁接触网腕臂柔性预配生产线实景数字孪生平台设计与开发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海斌 佟尚 +2 位作者 房罡 包剑波 朱兴华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23年第1期41-43,共3页
针对现有的高铁接触网腕臂柔性预配生产线,首次与数字孪生技术融合,设计开发实景数字孪生平台。本文从平台架构和总体方案、模型的文件格式和导入方法、腕臂柔性预配生产线电气控制系统硬件架构、数据的分类和采集、用Unity 3D建立了实... 针对现有的高铁接触网腕臂柔性预配生产线,首次与数字孪生技术融合,设计开发实景数字孪生平台。本文从平台架构和总体方案、模型的文件格式和导入方法、腕臂柔性预配生产线电气控制系统硬件架构、数据的分类和采集、用Unity 3D建立了实景数字孪生平台、并在现场应用的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平台的研发和使用,展现了高铁接触网建造配套智能装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网腕臂 数字孪生 Unity 3D 操作培训
下载PDF
三维C/C复合材料烧/剥蚀行为的机械剥蚀细观模型
2
作者 杨晶 景昭 +5 位作者 葛敬冉 张斌斌 李伟 张启 尚童 梁军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31-146,共16页
热化学烧蚀和机械剥蚀是碳/碳(C/C)复合材料在热防护系统中面临的常见问题.本文建立了一个细观机械剥蚀模型用于分析三维C/C复合材料的烧/剥蚀行为.首先,建立了一个描述C/C复合材料反应和扩散现象的细观热化学烧蚀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 热化学烧蚀和机械剥蚀是碳/碳(C/C)复合材料在热防护系统中面临的常见问题.本文建立了一个细观机械剥蚀模型用于分析三维C/C复合材料的烧/剥蚀行为.首先,建立了一个描述C/C复合材料反应和扩散现象的细观热化学烧蚀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获得了烧蚀的形貌;然后,获得的瞬态烧蚀形貌被作为机械剥蚀分析的几何模型.对于机械剥蚀,采用渐近损伤方法对复合材料在机械剥蚀作用下的损伤和失效行为进行分析;接着,提出了一个策略用于探讨C/C复合材料的烧/剥蚀行为,该策略将机械剥蚀引入到烧蚀的数值计算中.本文通过数值的方法计算了气流剪切力与表面粗糙度之间的关系,该关系可以被当作机械剥蚀判据引入到烧蚀的数值计算中;还探讨了反应/扩散比、组分反应性差异和气流剪切的临界压力对复合材料烧/剥蚀的质量损失率和机械剥蚀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机械剥蚀细观模型能够较好地分析C/C复合材料的机械剥蚀损伤和失效行为及表征其烧/剥蚀性能;本文对热防护系统材料的评价和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细观模型 机械剥蚀 临界压力 热防护系统 失效行为 热化学烧蚀 表面粗糙度
原文传递
基于机器视觉高精密自适应点胶控制系统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朱兴华 王晓峰 +1 位作者 佟尚 李本成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23年第3期126-128,140,共4页
介绍了一种主要用于蜂鸣器点胶设备的智能控制系统,系统点胶路径基于机器视觉数据、工艺数据、对针数据、模式数据等计算而成,具有高精密、自适应等特点。系统分为上位部分和下位部分;上位部分包含人机交互模块、软件处理模块等,下位部... 介绍了一种主要用于蜂鸣器点胶设备的智能控制系统,系统点胶路径基于机器视觉数据、工艺数据、对针数据、模式数据等计算而成,具有高精密、自适应等特点。系统分为上位部分和下位部分;上位部分包含人机交互模块、软件处理模块等,下位部分包含多轴运动控制器和IO端口。系统支持工艺流程可编程、多工位点胶模式可配置、自动对针补偿等功能,适用于不同的加工场景和机械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自动对针 点胶系统
下载PDF
含缺口纳晶铜的失效行为研究
4
作者 佟尚 周剑秋 +1 位作者 张烽 杨宝童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19年第4期14-16,29,共4页
模拟了含有缺口的纳晶铜在拉伸载荷下的变形情况,研究缺口对纳晶铜失效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缺口对纳晶铜失效行为的影响与缺口的尺寸有关。随着缺口尺寸的增大,缺口对纳晶铜的失效影响愈发明显,缺口的临界值尺寸等于纳晶铜晶粒的平均... 模拟了含有缺口的纳晶铜在拉伸载荷下的变形情况,研究缺口对纳晶铜失效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缺口对纳晶铜失效行为的影响与缺口的尺寸有关。随着缺口尺寸的增大,缺口对纳晶铜的失效影响愈发明显,缺口的临界值尺寸等于纳晶铜晶粒的平均尺寸。同时,通过不同模型间的对比发现,纳晶铜对缺口的敏感性与缺口形状和样本尺寸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晶铜 缺口 分子模拟 剪切带 失效行为
下载PDF
含BH_3(CN)BH_2(CN)^-阴离子的离子液体自着火过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翁欣妍 杜宗罡 +5 位作者 于君 童尚庆 李建玲 张庆华 汤成龙 黄佐华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57-564,共8页
采用长焦显微高速摄影技术和滴落法实验装置测试8种新合成的含[BH_3(CN)BH_2(CN)^-]阴离子的离子液体(I.L.1~I.L.8)分别与白烟硝酸和红烟硝酸的反应。结果表明:每次实验均获得稳定的自着火反应,并且观察到两种不同的火焰发展过程。I.L.... 采用长焦显微高速摄影技术和滴落法实验装置测试8种新合成的含[BH_3(CN)BH_2(CN)^-]阴离子的离子液体(I.L.1~I.L.8)分别与白烟硝酸和红烟硝酸的反应。结果表明:每次实验均获得稳定的自着火反应,并且观察到两种不同的火焰发展过程。I.L.8与白烟硝酸接触后发生微爆,短时间内出现自着火;而I.L.8与红烟硝酸接触后发生二次液滴飞溅,由于莱顿弗罗斯特效应的影响,反应后的泡沫状液滴反弹并出现短促燃烧反应,较长时间后发生自着火。对于杂环核心相同的离子液体,侧链上含有烯丙基的离子液体点火延迟时间最短,其次是含有乙基的离子液体,而含有丁基的离子液体与白烟硝酸反应的点火延迟时间最长;对于侧链相同的离子液体,含有吡啶杂环的离子液体点火延迟时间最长,其次是含有咪唑杂环的离子液体,而含有四氢吡咯的离子液体与白烟硝酸反应的点火延迟时间最长。生成焓越高的离子液体,点火延迟时间越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着火 离子液体 点火延迟 白烟硝酸 红烟硝酸
下载PDF
The Scattering of SH Wave in a Nano Hole Embedded the Infinite Inhomogeneous Medium
6
作者 Yongqiang Sun tong shang 《Open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 CAS 2022年第12期2081-2095,共15页
Scattering of the shear waves by a nano-sized cylindrical hole embedded the inhomogeneous is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The Helmholtz equation with a variable coefficient is transformed the standard Helmholtz equatio... Scattering of the shear waves by a nano-sized cylindrical hole embedded the inhomogeneous is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The Helmholtz equation with a variable coefficient is transformed the standard Helmholtz equation by the complex function method and the conformal mapping method. By wave function expanding method, the analytical expressions of the displacement field and stress field in the inhomogeneous medium are obtained. Considering the surface effect and using the generalized Young-Laplace equation, we obtain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at nano arbitrary-shaped hole, then the field equations satisfying boundary conditions are attributed to solving a set of infinite algebraic equations.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radius of the cylindrical cavity shrinks to nanometers, surface energy becomes a dominant factor that affects the dynamic stress concentration factor (DSCF) around the cylindrical cavity. The influence the density variation of the inhomogeneity on the DSCF is discussed at the same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formal Mapping Method Power-Law Variation Inhomogeneous Medium Helmholtz Equation with Variable Coefficient Dynamic Stress Concentration Factor Nano-Sized Cylindrical Cavity
下载PDF
汽油/乙醚喷雾宏观蒸发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詹铖 汤成龙 +2 位作者 童尚庆 刘传胜 黄佐华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084-2088,共5页
本文基于纹影光路在定容燃烧弹中开展了汽油/乙醚混合燃料的宏观喷雾蒸发特性实验研究。通过高速摄像机捕获到亚临界工况(0.5 MPa,349~516 K),超临界工况(3.8 MPa,516 K)的蒸发态喷雾发展过程并提取蒸汽相贯穿距,喷雾锥角以及燃油蒸发... 本文基于纹影光路在定容燃烧弹中开展了汽油/乙醚混合燃料的宏观喷雾蒸发特性实验研究。通过高速摄像机捕获到亚临界工况(0.5 MPa,349~516 K),超临界工况(3.8 MPa,516 K)的蒸发态喷雾发展过程并提取蒸汽相贯穿距,喷雾锥角以及燃油蒸发率等表征参数。亚临界工况下,研究结果显示低环境温度条件下掺混乙醚可以加快燃料的蒸发速率,而高环境温度条件下掺混乙醚对于改善燃料蒸发速率的影响不明显。当燃油喷雾由亚临界工况转入超临界工况时,纯乙醚的蒸汽相燃料生成速率由于燃料蒸发机制发生改变反而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 乙醚 超临界 喷雾 蒸发
原文传递
循环加载条件下纳米晶铜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8
作者 杨宝童 周剑秋 +1 位作者 张峰 佟尚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3-36,共4页
使用分子动力学模拟(MD)来研究晶粒尺寸为5 nm的纳米晶Cu的疲劳行为。疲劳模拟是在±5%的应变幅度下进行5个周期的循环加载,分别模拟三种具有不同尺寸孔洞的样品。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循环加载下的变形行为主要是堆垛层错的部... 使用分子动力学模拟(MD)来研究晶粒尺寸为5 nm的纳米晶Cu的疲劳行为。疲劳模拟是在±5%的应变幅度下进行5个周期的循环加载,分别模拟三种具有不同尺寸孔洞的样品。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循环加载下的变形行为主要是堆垛层错的部分位错滑移。随着孔洞尺寸的增加,材料变形的主要机制从整个模型的剪切变形演变到主要在孔洞边缘引起的局部应力集中。MD模拟结果表明,应力-应变行为的特征是初始软化,其次是硬化,这种现象也与空洞的尺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纳晶铜 孔洞 疲劳
下载PDF
现行烘茧工艺与雄蚕茧丝质量的相关研究
9
作者 章朝凯 姜新来 +3 位作者 童裳峰 方盛平 洪华群 余荣峰 《蚕桑通报》 2016年第3期29-32,共4页
雄蚕茧丝具有缫折低、洁净好、纤度均匀等优点,所缫的高档生丝倍受用户青睐。本研究针对雄蚕茧蛹体小、茧层较厚且纤度相对较细均匀的特点,探讨了雄蚕茧的烘茧工艺。结果表明,烘茧温度、鲜茧堆放时间、铺茧量、半干茧干燥程度等与烘茧... 雄蚕茧丝具有缫折低、洁净好、纤度均匀等优点,所缫的高档生丝倍受用户青睐。本研究针对雄蚕茧蛹体小、茧层较厚且纤度相对较细均匀的特点,探讨了雄蚕茧的烘茧工艺。结果表明,烘茧温度、鲜茧堆放时间、铺茧量、半干茧干燥程度等与烘茧质量有一定影响,并提出了头冲烘茧温度以105℃、鲜茧堆放时间不超过12 h、鲜茧铺茧量以4.5 kg/0.76 m^2、半干成数6.5成为更适当的烘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蚕茧 烘茧工艺 茧丝质量
下载PDF
猪毛蒿枯落物水浸提液对5种草地植物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 被引量:24
10
作者 范丽花 汪鹏斌 +4 位作者 王玉霞 鱼小军 童永尚 李颖 刘耀峰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6-103,共8页
通过研究黄土高原撂荒农田优势植物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枯落物水浸提液对5种草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以期为黄土高原撂荒地人工草地的建植及杂草防治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猪毛蒿枯落物水浸提液浓度的增大,受试草种测... 通过研究黄土高原撂荒农田优势植物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枯落物水浸提液对5种草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以期为黄土高原撂荒地人工草地的建植及杂草防治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猪毛蒿枯落物水浸提液浓度的增大,受试草种测定指标有所差异,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谷子(Setaria italica)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芽长和根长相比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根长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的发芽指数、芽长存在明显的低促高抑趋势。在0.01、0.025、0.05和0.1g/mL浸提液浓度处理下,5种草种芽、根的生长受到的化感作用较大,尤其是紫花苜蓿和多花黑麦草。与对照相比,0.1 g/mL浓度下紫花苜蓿和多花黑麦草的芽长分别降低了35.8%和42.2%;根长分别降低了61.1%和66.8%。采用线性回归方程拟合猪毛蒿枯落物浸提液浓度与化感综合效应指数的关系,得出5种草种对猪毛蒿浸提液浓度变化的敏感度顺序为:多花黑麦草>紫花苜蓿>谷子>多年生黑麦草>红豆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毛蒿 枯落物 化感作用
下载PDF
天祝高寒区播期对7个燕麦品种饲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童永尚 鱼小军 +4 位作者 徐长林 汪鹏斌 宋建超 李珍 李颖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94-1106,共13页
为筛选出适宜天祝高寒地区种植的优良燕麦(Avena sativa)品种及最佳播期,本试验研究了4个播期(2020年5月14日、5月21日、5月28日、6月4日)7个燕麦品种的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和聚类分析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播期和... 为筛选出适宜天祝高寒地区种植的优良燕麦(Avena sativa)品种及最佳播期,本试验研究了4个播期(2020年5月14日、5月21日、5月28日、6月4日)7个燕麦品种的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和聚类分析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播期和品种互作对燕麦的产量和品质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不同播期相比,5月28日种植的‘青海甜燕麦’干草产量最高,为19488 kg·hm^(-2),6月4日种植的‘青海444’粗蛋白含量最高,为8.63%;随着供试播期推迟,燕麦分蘖数和根系生物量逐渐增大。利用干草产量、粗蛋白含量、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可溶性糖含量的相对值进行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得出在天祝高寒地区,5月28日种植的‘莫妮卡’表现最好,其次是5月28日和6月4日种植的‘梦龙’;通过系统聚类将这28个处理分为高产高蛋白类,低产高蛋白类,低产低蛋白类,高产低蛋白类4大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燕麦 生产性能 高寒区 品种筛选
下载PDF
施氮对高寒区垂穗披碱草饲草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5
12
作者 宋建超 鱼小军 +5 位作者 魏孔涛 汪鹏斌 童永尚 李珍 贺有龙 汪海波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55-1564,共10页
为探究高寒区施氮对垂穗披碱草饲草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建植第二年的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施氮处理:即纯氮N0(0 kg·hm^(-2)),N10(100 kg·hm^(-2)),N15(150 kg·hm^(-2)),N20(200 k... 为探究高寒区施氮对垂穗披碱草饲草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建植第二年的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施氮处理:即纯氮N0(0 kg·hm^(-2)),N10(100 kg·hm^(-2)),N15(150 kg·hm^(-2)),N20(200 kg·hm^(-2)),N25(250 kg·hm^(-2)),N30(300 kg·hm^(-2))处理,旨在确定高寒区垂穗披碱草刈割型草地的合理施氮量。结果表明:施氮处理提高了垂穗披碱草的生产性能,显著增加了垂穗披碱草的分蘖数、株高和干草产量,其中干草产量较不施氮处理的平均增幅为48.34%;并且施氮处理能够改善垂穗披碱草的营养品质,显著提高了其粗蛋白(Crude protein,CP)、粗脂肪(Ether extract,EE)、淀粉含量,其中粗蛋白含量较不施氮处理的平均增幅为49.67%。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和粗纤维(Crude fiber,CF)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一定的施氮处理(N10,N15,N20,N25)显著降低杂草的株高和密度,在N25处理下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芸香叶唐松草(Thalictrum rutifolium)和沼生水马齿(Callitriche palustris L.)的密度较不施肥处理分别降低了27.52%,57.69%和35.21%,施氮处理能够有效抑制非播种草种的生长。综合分析得出,在果洛高寒区施氮量为250 kg·hm^(-2)时,垂穗披碱草的产草量和品质最优,且经济效益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区 施氮 垂穗披碱草 生产性能 营养品质
下载PDF
干旱和盐胁迫对紫花苜蓿生理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马亚珺 杨国柱 +4 位作者 童永尚 张振祥 李萍 刘俊凤 李小安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106-109,共4页
试验为明确干旱和盐复合胁迫对紫花苜蓿生理和品质的影响,以青大1号紫花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以不同浓度聚乙二醇(PEG-6000)(0、5%、10%、15%、20%)和NaCl浓度(0、0.5、1.0、1.5、2.0 g/L)为处理,探讨干旱和盐复合胁迫对青大1号紫花苜蓿... 试验为明确干旱和盐复合胁迫对紫花苜蓿生理和品质的影响,以青大1号紫花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以不同浓度聚乙二醇(PEG-6000)(0、5%、10%、15%、20%)和NaCl浓度(0、0.5、1.0、1.5、2.0 g/L)为处理,探讨干旱和盐复合胁迫对青大1号紫花苜蓿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干旱和盐胁迫对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有显著影响(P<0.05),株高、叶面积、鲜重、干重随着胁迫程度加深逐渐减小,干鲜比逐渐增大。当PEG-6000和NaCl浓度为0时,紫花苜蓿幼叶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为0.012μg/L;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PEG-6000和NaCl浓度升高逐渐降低。脯氨酸含量随培养基溶液浓度升高呈逐渐上升趋势,最高为0.022μg/L。当PEG-6000和NaCl浓度分别为5%和0.5 g/L时,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为0.044μg/L。与对照组相比,N、P、K、Ca、Mg元素含量变化显著(P<0.05)。随着干旱和盐浓度的增加,N、P、K、Ca、Mg含量均维持较高水平,以抵御干旱和盐胁迫环境。干旱和盐胁迫对紫花苜蓿粗纤维和粗灰分有显著影响(P<0.05)。研究表明,紫花苜蓿通过生理特性变化以此适应干旱和盐复合胁迫,进而影响紫花苜蓿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盐胁迫 紫花苜蓿 常量元素 生理 品质
下载PDF
近代汉语“吃”字被动式兴衰的原因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统尚 石毓智 Wang Qiao-ming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0-50,104,共12页
“吃”字被动式的兴起和消亡,是近代汉语史上的一件大事。迄今为止,对这一被动式的产生过程已有充分的研究,然而尚不清楚它消亡的原因。文章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一)因为受不同时代语法整体系统的影响,虽然“吃”和“被”的语法化途径相... “吃”字被动式的兴起和消亡,是近代汉语史上的一件大事。迄今为止,对这一被动式的产生过程已有充分的研究,然而尚不清楚它消亡的原因。文章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一)因为受不同时代语法整体系统的影响,虽然“吃”和“被”的语法化途径相似,但是它们一开始就具有不同的语法功能;(二)重构“吃”的语法化过程,确立其语法化程度的形式标准;(三)从汉语语法演化的规律、被动构式的发展趋势、现代方言被动标记的词汇来源等方面,探讨“吃”字被动式消亡的原因。本文的主要观点为,宋元兴起的“吃”字式和此前业已存在的“被”字式有悖于汉语语法演化的大趋势,它们语法化的途径和功能与当时汉语语法的整体系统不相符,所以在清代以后开始走向衰落,在口语中逐渐被新兴的“叫”字和“让”字被动式所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式 处置式 语法化 近代汉语 类推演化
原文传递
青海甘德县高寒区播期对7个燕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童永尚 王彦龙 +4 位作者 汪鹏斌 宋建超 贺有龙 汪海波 鱼小军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1年第5期52-62,共11页
为筛选出适宜甘德高县寒地区种植的优良燕麦(Avena sativa)品种及其最佳播期,研究了7个燕麦品种4个播期(2020年5月23日、5月30日、6月6日、6月13日)的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和聚类分析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5月30日... 为筛选出适宜甘德高县寒地区种植的优良燕麦(Avena sativa)品种及其最佳播期,研究了7个燕麦品种4个播期(2020年5月23日、5月30日、6月6日、6月13日)的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和聚类分析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5月30日播种的梦龙干草产量最高,为20022 kg/hm^(2),莫妮卡次之,为19835 kg/hm^(2),5月30日播种的陇燕3号粗蛋白含量最高,为5.57%。随着播期推迟,7个燕麦品种分蘖数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茎基直径逐渐减小。利用干草产量、粗蛋白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相对值进行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得出,在甘德县高寒地区,5月23日种植的青海444综合表现最优,其次是5月30日种植的青引2号。通过聚类分析将其分为干草产量高、干草产量低、粗蛋白含量高、粗蛋白含量低4大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燕麦 生产性能 高寒地区 品种筛选
下载PDF
环青海湖地区多年生禾草的混播效应 被引量:5
16
作者 童永尚 张春平 +7 位作者 俞旸 曹铨 董全民 杨增增 张雪 张小芳 霍丽安 李彩弟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203-2209,共7页
为明确环青海湖地区多年生禾草的混播效果,本研究在海南州共和县巴卡台农牧场开展了多年生禾草混播试验,以适宜高寒草甸种植生长的5个多年生乡土草种(T,‘同德’短芒披碱草(Elymus sibiricus‘Tongde’)、Z,‘青海’中华羊茅(Festuca si... 为明确环青海湖地区多年生禾草的混播效果,本研究在海南州共和县巴卡台农牧场开展了多年生禾草混播试验,以适宜高寒草甸种植生长的5个多年生乡土草种(T,‘同德’短芒披碱草(Elymus sibiricus‘Tongde’)、Z,‘青海’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Qinghai’)、C,‘青海’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Qinghai’)、L,‘青海’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Qinghai’)、B,‘青海’扁茎早熟禾(Poa pratensis var.anceps‘Qinghai’))为实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方式,设置6个混播组合,对建植后第3年的植被群落结构和土壤理化特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组合混播草地建后第3年,其群落结构和土壤养分差异较大。ZC混播组合盖度和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组合,为96.1%和5.42 t·hm^(-2)(P<0.05);TZCL混播组合物种多样性相对较高;TCL混播处理下土壤全氮、有机质最高,值为3.1和77.9 g·kg^(-1)。TOPSIS综合评价表明,ZC混播处理是环青海湖地区人工草地建植最理想的混播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青海湖 人工草地 混播组合 TOPSIS模型
下载PDF
保护播种对高寒区刈割型混播草地产草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汪鹏斌 宋美娟 +4 位作者 童永尚 王玉霞 徐长林 李珍 鱼小军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818-1827,共10页
为探讨保护播种对高寒区刈割型混播草地[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EN)+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FS)]产草量及品质的影响,以无保护草种播种为对照,研究了4比例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LM)和燕麦(Avena sativa,AS)保护播种对... 为探讨保护播种对高寒区刈割型混播草地[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EN)+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FS)]产草量及品质的影响,以无保护草种播种为对照,研究了4比例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LM)和燕麦(Avena sativa,AS)保护播种对牧草产量和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多花黑麦草单播量的20%,30%,40%和50%处理其2年总干草产量分别为9389 kg·hm^(-2),17284 kg·hm^(-2),12263 kg·hm^(-2)和14292 kg·hm^(-2),比对照分别提高了2%,88%,33%和55%,其中EN+FS+30%LM处理牧草粗蛋白产量比对照提高了75%。燕麦播种比例同多花黑麦草相似,单播量的20%,30%,40%和50%比例下2年总干草产量分别为25975 kg·hm^(-2),25249 kg·hm^(-2),27077 kg·hm^(-2)和27306 kg·hm^(-2),比对照提高了182%,174%,194%和196%;牧草粗蛋白产量比对照分别提高124%,143%,143%和204%。但播种燕麦对多年生牧草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多花黑麦草。综上,EN+FS+30%LM保护播种有效提高高寒区刈割型混播草地牧草产量和营养,是建植人工草地理想的保护播种草种及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播种 保护种比例 高寒区 刈割草地 多年生混播草地
下载PDF
13份多年生禾草在三江源地区的生产性能与繁殖能力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珍 王彦龙 +2 位作者 鱼小军 童永尚 李颖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19,共9页
为筛选适宜在三江源地区补播的多年生优质牧草,在青海省甘德县黑土滩上进行了13份禾本科牧草生产性能与繁殖能力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同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cv.Tongde)干草产量最高,为5030kg/hm^(2);阿坝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 为筛选适宜在三江源地区补播的多年生优质牧草,在青海省甘德县黑土滩上进行了13份禾本科牧草生产性能与繁殖能力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同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cv.Tongde)干草产量最高,为5030kg/hm^(2);阿坝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cv.Aba)种子产量和粗蛋白含量均最高,分别为1091kg/hm^(2)和7.29%;种子产量(万粒/hm^(2))最多的为青海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cv.Qinghai),为259459.94万粒/hm^(2)。利用13份供试材料的干草产量、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的相对值进行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以及聚类分类。饲草生产性能最好的为阿坝垂穗披碱草,其次为垂穗披碱草(新品系)[Elymus nutans(new line)]。其中大粒种子表现最好的为阿坝垂穗披碱草、垂穗披碱草(新品系),小粒种子表现最好的为青海草地早熟禾、溚草(Koeleria cristata),以上材料在饲用和自繁能力方面均表现较好,适宜在三江源黑土滩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滩 灰色关联度 系统聚类 筛选 生产性能
下载PDF
不同形态氮添加对多年生高寒栽培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童永尚 张春平 +7 位作者 董全民 杨增增 张小芳 霍丽安 曹铨 张正社 俞旸 杨晓霞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595-3604,共10页
探究不同氮素形态对多年生高寒栽培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期为制定多年生高寒栽培草地氮添加方案提供科学依据.于2022年6月,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巴卡台农牧场以建植4龄的青海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Qin... 探究不同氮素形态对多年生高寒栽培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期为制定多年生高寒栽培草地氮添加方案提供科学依据.于2022年6月,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巴卡台农牧场以建植4龄的青海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Qinghai)+青海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 Qinghai)混播草地为研究对象,以不施肥为对照(CK),设置3个不同形态氮素处理,分别为U:尿素(酰胺态氮)、A:硫酸铵(铵态氮)和N:硝酸钙(硝态氮),各处理的氮素施用量均为67.5 kg·(hm^(2)·a)^(-1),对不同处理下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外源铵态氮输入显著提高了NH_(4)^(+)-N含量、AP含量和EC,酰胺态氮输入显著提高了SOC含量和TN含量,硝态氮输入显著提高了NO_(3)^(-)-N含量、AN含量和TC含量.外源氮输入改变了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以及优势菌门和属的相对丰度,但对细菌和真菌群落的Alpha多样性没有显著影响.主坐标分析(PCo A)表明,不同形态氮添加对细菌群落的Beta多样性具有显著影响,而对真菌群落影响不显著.冗余分析(RDA)表明,氮添加主要通过土壤铵态氮来改变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综合而言,在青藏高原多年生栽培草地土壤修复过程中,应优先考虑铵态氮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形态 高寒栽培草地 土壤养分 微生物多样性 土壤修复
原文传递
环青海湖地区多年生栽培草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小芳 张春平 +6 位作者 董全民 霍丽安 童永尚 张雪 杨增增 俞旸 曹铨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03-2815,共13页
为探究环青海湖地区多年生栽培草地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以多年生单播和混播栽培草地为对象,采用ITS测序方法对土壤真菌群落特征进行了分析,运用FUNGuild进行真菌的功能预测,并结合土壤理化性质进一步揭示土壤真菌群落的驱... 为探究环青海湖地区多年生栽培草地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以多年生单播和混播栽培草地为对象,采用ITS测序方法对土壤真菌群落特征进行了分析,运用FUNGuild进行真菌的功能预测,并结合土壤理化性质进一步揭示土壤真菌群落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子囊菌门(Ascomycota)是多年生栽培草地的真菌优势菌门。与单播草地相比,混播没有显著改变土壤真菌群落的组成,但显著增加了真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FUNGuild功能预测结果表明多年生栽培草地土壤真菌的潜在功能和营养方式具有多样性,且混播草地真菌的病理-腐生-共生型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单播草地。影响研究区土壤真菌群落的主要因子包括土壤全磷、有机碳、铵态氮、硝态氮、全碳:全磷。相比于单播,混播有助于增加土壤全氮和全碳含量,促进土壤真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更有利于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青海湖地区 多年生单播栽培草地 多年生混播栽培草地 土壤真菌群落结构 功能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