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生素A和维生素D与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王丽 钱丹 +1 位作者 涂丹娜 李恒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10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上呼吸道感染与维生素A和维生素D缺乏的相关性。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和襄阳市中心医院儿科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203例纳入观察组,并选择两院同期常规体检健康儿童100例纳入对照组,收集入组儿童的... 目的探讨儿童上呼吸道感染与维生素A和维生素D缺乏的相关性。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和襄阳市中心医院儿科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203例纳入观察组,并选择两院同期常规体检健康儿童100例纳入对照组,收集入组儿童的一般情况及其维生素A和维生素D水平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明确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维生素A和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25(OH)D]平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血清维生素A、血清25(OH)D不足和缺乏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户外活动、补充维生素、血清维生素A和25(OH)D水平正常均是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儿童上呼吸道感染与患儿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水平、户外活动存在相关性。儿童应在保证户外活动的情况下,增加必要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摄入,避免维生素A或维生素D水平不足造成儿童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上呼吸道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上呼吸道感染 维生素A 维生素D
下载PDF
辽宁省番茄上番茄斑驳花叶病毒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6
2
作者 涂丽琴 吴淑华 +6 位作者 高丹娜 吉颖 程兆榜 周益军 朱月林 刘勇 季英华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26-1132,共7页
为明确2015年在辽宁省调查番茄病毒病时发现的病毒类型,对田间采集的番茄病样进行了分子检测。结果显示,在用烟草花叶病毒属通用检测引物进行RT-PCR扩增时22份样品中有6份扩增到800 bp左右的目的片段,扩增产物测序后BLAST分析结果表明... 为明确2015年在辽宁省调查番茄病毒病时发现的病毒类型,对田间采集的番茄病样进行了分子检测。结果显示,在用烟草花叶病毒属通用检测引物进行RT-PCR扩增时22份样品中有6份扩增到800 bp左右的目的片段,扩增产物测序后BLAST分析结果表明它与已报道的番茄斑驳花叶病毒(Tomato mottle mosaic virus,ToMMV)(KF477193)同源性最高,为99.2%。为进一步确认,针对ToMMV编码的外壳蛋白(CP)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对样品进行RT-PCR检测,结果显示6份阳性样品都能扩增到目的条带,对其克隆测序后发现CP基因序列全长480 bp,编码1个相对分子质量约1.77×104的蛋白质,系统进化树表明该病毒与ToMMV的同源性最高,共同聚类于一个分支。这些结果表明在辽宁省番茄病株上检测到的病毒为ToMMV的1个分离物,这是在辽宁省番茄上发现番茄斑驳花叶病毒的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斑驳花叶病毒 分子鉴定 番茄
下载PDF
沙门菌感染急性腹泻患儿预后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黄方 姜勇超 +2 位作者 王丽 涂丹娜 陈霞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1236-1239,共4页
目的探讨沙门菌感染急性腹泻患儿治疗预后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7月期间于湖北文理学院附属医院儿科与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儿科住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1 216例细菌性感染急性腹泻患儿,采集患儿粪便样本进行细菌分离培... 目的探讨沙门菌感染急性腹泻患儿治疗预后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7月期间于湖北文理学院附属医院儿科与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儿科住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1 216例细菌性感染急性腹泻患儿,采集患儿粪便样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致病菌类型,采用Kirby-Bauer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所有患儿进行对症治疗和抗感染治疗,分析患儿治疗结果以及沙门菌感染和预后危险因素。结果采集患儿粪便1 216份,检出71株(5.84%)沙门菌。患儿年龄越小、家庭经济条件越差、住院时间越长、农村患儿、接受侵入性操作等感染沙门菌的几率越高(P<0.05)。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37%。经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沙门菌对头孢唑林、氨苄西林、哌拉西林耐药率最高,依次为81.69%、60.56%、59.15%;对美罗培南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最低,分别为1.41%和12.68%。城镇、家庭收入水平较高、住院时间短的患儿沙门菌抗感染治疗的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儿家庭条件、经济收入、家长的卫生习惯、住院时间以及侵入性操作等是沙门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患儿家庭状况和住院时间同时也是沙门菌感染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急性腹泻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羚贝止咳糖浆联合红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 被引量:2
4
作者 何茹 涂丹娜 +1 位作者 王丽 姚凤芝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11期1568-1570,共3页
目的探讨羚贝止咳糖浆联合红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0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联合组(n=53)和对照组(n=53)。对照组采用红霉素序贯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 目的探讨羚贝止咳糖浆联合红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0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联合组(n=53)和对照组(n=53)。对照组采用红霉素序贯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羚贝止咳糖浆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记录两组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消退时间、肺罗音消失时间、肺部阴影消失时间。检测两组C反应蛋白、白介素6、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记录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34%vs 81.13%,P<0.05)。联合组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消退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肺部阴影消失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C反应蛋白、白介素6、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显著降低,且联合组以上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羚贝止咳糖浆联合红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确切,并可明显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肺炎 小儿 羚贝止咳糖浆 红霉素 序贯治疗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本氏烟组蛋白H4与番茄斑驳花叶病毒外壳蛋白互作调控病毒侵染
5
作者 刘亚楠 孙枫 +5 位作者 涂丽琴 高丹娜 李硕 吴淑华 季英华 郭青云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4-351,共8页
以番茄斑驳花叶病毒(Tomato mottle mosaic virus,ToMMV)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为研究对象,通过荧光素酶互补技术(Luciferase complementation imaging assay,LCI)研究ToMMV CP与本氏烟组蛋白H4在植物体内的互作情况。亚细胞共定位... 以番茄斑驳花叶病毒(Tomato mottle mosaic virus,ToMMV)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为研究对象,通过荧光素酶互补技术(Luciferase complementation imaging assay,LCI)研究ToMMV CP与本氏烟组蛋白H4在植物体内的互作情况。亚细胞共定位结果显示,ToMMV CP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组蛋白H4定位于细胞核中,两者共定位于细胞核中。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试验结果表明,ToMMV CP与组蛋白H4的互作位置主要在细胞核中。上述2种试验结果证明,烟草花叶病毒CP与本氏烟组蛋白H4在植物体内存在互作。采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技术沉默本氏烟烟草中的H4基因,对沉默H4基因的植株接种ToMMV,接种后第4 d,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检测系统叶的病毒含量,发现病毒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H4基因的沉默会影响ToMMV在植株中的复制,组蛋白H4可能是ToMMV侵染植株的本氏烟感病因子。病毒编码的CP可能与寄主组蛋白H4在细胞核内发挥作用,进而使病毒完成系统侵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斑驳花叶病毒 外壳蛋白 组蛋白 蛋白质互作
下载PDF
High extracellular potassium ion concentration attenuates the blockade action of ketanserin on Kv1.3 channels expressed in xenopus oocytes
6
作者 LIANG Zhen-tao WANG Xian-pei +4 位作者 ZENG Qiu-tang LIAO Yu-hua ZOU An-ruo LI Lu tu dan-na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24期2584-2591,共8页
Background Ketanserin (KT), a selective serotonin (5-HT) 2-receptor antagonist, reduces peripheral blood pressure by blocking the activation of peripheral 5-HT receptors. In this study electrophysiological method ... Background Ketanserin (KT), a selective serotonin (5-HT) 2-receptor antagonist, reduces peripheral blood pressure by blocking the activation of peripheral 5-HT receptors. In this study electrophysiological method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KT and potassium ion on Kv1.3 potassium channels and explore the role of blocker KT in the alteration of channel kinetics contributing to the potassium ion imbalances. Methods Kv1.3 channels were expressed in xenopus oocytes, and currents were measured using the two-microelectrode voltage-clamp technique. Results KCI made a left shift of activation and an inactivation curve of Kv1.3 current and accelerated the activation and inactivation time constant. High extracellular [K^+] attenuated the blockade effect of KT on Kv1.3 channels. In the presence of KT and KCI the activation and inactivation time constants were not influenced significantly no matter what was administered first. KT did not significantly inhibit Kv1.3 current induced by tetraethylammonium (TEA). Conclusions KT is a weak blocker of Kv1.3 channels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extracellular potassium and binds to the intracellular side of the channel pore. The inhibitor KT of ion channels is not fully effective in clinical use because of high [K^+]. and other electrolyte disord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TANSERIN Kv1.3 potassium channel potassium ion IMMUNOMODULATION electrolytes imbalances channel kinetics
原文传递
川崎病流行病学及分子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冯亚伟 干意 涂丹娜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2年第8期1159-1163,共5页
川崎病好发于5岁以下的儿童,主要累及全身中小血管,冠状动脉扩张及冠状动脉瘤是其常见的严重并发症。近年来川崎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已逐渐成为发达国家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迄今为止,川崎病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诊断川崎病... 川崎病好发于5岁以下的儿童,主要累及全身中小血管,冠状动脉扩张及冠状动脉瘤是其常见的严重并发症。近年来川崎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已逐渐成为发达国家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迄今为止,川崎病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诊断川崎病主要依靠临床特点及影像学检查。本文将重点围绕近年来关于川崎病流行病学及分子学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川崎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遗传因素 感染因素 流行病学 免疫机制
原文传递
Th17/Treg细胞免疫平衡的相关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徐炜 舒俊华 +1 位作者 干意 涂丹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48-54,共7页
免疫系统可识别、抵抗病原微生物及清除体内异常分裂的细胞,平衡的免疫系统对维持正常的机体反应活动至关重要。人体内的多种细胞都可参与维持免疫稳态,其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和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发挥着重要作用,失衡的免疫... 免疫系统可识别、抵抗病原微生物及清除体内异常分裂的细胞,平衡的免疫系统对维持正常的机体反应活动至关重要。人体内的多种细胞都可参与维持免疫稳态,其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和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发挥着重要作用,失衡的免疫系统可致多种免疫性疾病的发生。Th17/Treg细胞平衡受细胞因子、代谢、肠道微生态及翻译后修饰等多种机制调控,该文通过总结相关机制为免疫性疾病治疗提供新思路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性T淋巴细胞17 调节性T淋巴细胞 翻译后修饰 肠道微生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