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人类学视角下的工匠口述史研究——以贵州民族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研究为例 被引量:13
1
作者 吴琳 唐孝祥 彭开起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9-85,共7页
基于贵州民族建筑营造技艺研究现状,从建筑营造技艺的工程实践性出发,在历史人类学的视角下以鲜明的贵州少数民族地域文化为背景,提出需在建立历史观的基础上研究民族工匠口述史,并介绍了民族地区工匠口述史的整体性、开放性、系统性特... 基于贵州民族建筑营造技艺研究现状,从建筑营造技艺的工程实践性出发,在历史人类学的视角下以鲜明的贵州少数民族地域文化为背景,提出需在建立历史观的基础上研究民族工匠口述史,并介绍了民族地区工匠口述史的整体性、开放性、系统性特征。最后,根据实际情况探讨了民族地区工匠口述史的一些实践研究思路,总结出适用于贵州地域工匠口述史的作业方法及处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人类学 工匠口述史 整体性 开放性 系统性
原文传递
试论陆元鼎的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观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孟 唐孝祥 《新建筑》 2019年第5期123-127,共5页
陆元鼎教授被誉为“中国民居建筑大师”,在民居学术史上发挥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他构建民系民居理论,阐明传统民居建筑形成规律,总结民居建筑安全观、民居建筑地域观与民居建筑人文观,对民居研究的理论体系与方法体系作出卓越贡献。... 陆元鼎教授被誉为“中国民居建筑大师”,在民居学术史上发挥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他构建民系民居理论,阐明传统民居建筑形成规律,总结民居建筑安全观、民居建筑地域观与民居建筑人文观,对民居研究的理论体系与方法体系作出卓越贡献。解读陆元鼎教授的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观,旨在回应乡村振兴战略,改善人居环境,协调城乡建设,有助于挖掘和展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元鼎 中国传统民居 建筑观 理论创新
下载PDF
侗族鼓楼宝顶蜂窝斗栱“斜栱相犯”关键营造技艺破译 被引量:7
3
作者 吴琳 唐孝祥 赵奇虹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6-111,共6页
针对侗族鼓楼宝顶构造的关键构件蜂窝斗栱,"相邻两朵斗栱斜栱相犯"的技术难题,解析了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并用"相似三角形"方法破译并解决了该难题,最后以实际工程案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适应性。同时深入探讨斜... 针对侗族鼓楼宝顶构造的关键构件蜂窝斗栱,"相邻两朵斗栱斜栱相犯"的技术难题,解析了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并用"相似三角形"方法破译并解决了该难题,最后以实际工程案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适应性。同时深入探讨斜栱演变成蜂窝斗栱的相关机制,进而总结来自民间工匠的自由创造力及其呈现出的深刻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意斗栱 斜栱相犯 相似三角形
原文传递
海棠造景的审美文化探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唐孝祥 傅俊杰 《中国城市林业》 2019年第3期91-95,共5页
海棠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应用历史悠久,是重要的造景植物。文章结合历代诗词、园记、图像等资料,梳理了海棠的造景历史;从建筑、水体、植物以及天时气象等方面分析海棠在传统园林中的造景要素;总结了海棠造景的审美特征为绮丽纤秾、海棠在... 海棠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应用历史悠久,是重要的造景植物。文章结合历代诗词、园记、图像等资料,梳理了海棠的造景历史;从建筑、水体、植物以及天时气象等方面分析海棠在传统园林中的造景要素;总结了海棠造景的审美特征为绮丽纤秾、海棠在林,典雅悠逸、酒满花阴,似隔非隔、虚实相生,以期丰富中国传统园林中植物审美文化研究,为海棠的植物造景应用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美学 海棠 审美文化 景观营造
下载PDF
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及其数字化探索 被引量:2
5
作者 唐孝祥 冯楠 《中国名城》 2024年第3期72-78,共7页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是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搭建的重要基础。作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广州文化地域性格鲜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梳理40年来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历程,广州名城保护工作在保护体系建构、保护要素提...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是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搭建的重要基础。作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广州文化地域性格鲜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梳理40年来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历程,广州名城保护工作在保护体系建构、保护要素提取、保护特色呈现等方面有显著特点,取得了一定成果。近年来更是在名城信息记录数字化、信息监测数字化、信息展示数字化和数字化国际合作等方面作出积极的探索,形成了丰富的广州经验。未来广州可通过创新保护理念、改善保护方法、优化保护机制,焕发老城市新活力,使广州名城保护工作更加出新出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历史文化名城 老城市新活力 层级保护 价值展示 数字化
下载PDF
中国传统城市营建艺术与围棋的审美共通性 被引量:5
6
作者 玉潘亮 唐孝祥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6-139,共4页
秉承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传统城市营建艺术与围棋在价值取向、表达方式上存在诸多相似之处。文章尝试通过对审美共通性的研究,从空间格局、群体形态、虚实关系和布局选址四个方面探析中国传统城市营建艺术与围棋的共通性,以期传承和弘扬... 秉承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传统城市营建艺术与围棋在价值取向、表达方式上存在诸多相似之处。文章尝试通过对审美共通性的研究,从空间格局、群体形态、虚实关系和布局选址四个方面探析中国传统城市营建艺术与围棋的共通性,以期传承和弘扬传统艺术中蕴含的理想人居环境美学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城市营建 围棋 共通性 空间格局 群体形态 虚实关系 布局选址
下载PDF
古代惠州西湖风景教化载体的类型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冯惠城 唐孝祥 苏逸轩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7-105,共9页
古代惠州西湖风景是当地民众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化民众是其基本功能之一。通过综合风景与教化已有研究成果,指出古代风景教化研究中风景园林史与社会史交叉研究的内在理论关联和风景作为教化载体的类型特征是实现风景教化基本的... 古代惠州西湖风景是当地民众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化民众是其基本功能之一。通过综合风景与教化已有研究成果,指出古代风景教化研究中风景园林史与社会史交叉研究的内在理论关联和风景作为教化载体的类型特征是实现风景教化基本的研究问题。借鉴社会史研究的学术视野和理论方法,将惠州西湖风景教化载体划分为“自然开发对象”“社会仪式场所”和“艺术传播媒介”三种基本类型,并以当地民众为主体视角,提炼和阐释西湖风景教化载体生存主导、政教融合以及形式综合的基本特征。有助于揭示古代风景与民众生存生活的关系,理解风景教化功能的基础,为现代风景名胜的文化传播和培育发展提供一定的历史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史 古代风景 惠州西湖 风景教化 日常生活 民众 社会史
下载PDF
《风景园林美学》差异化联动式教学探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唐孝祥 袁月 马嘉雯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0-106,共7页
《风景园林美学》是华南理工大学重点建设的本科生通识课程,也是建筑学院的本科生专业选修课、硕士生和博士生专业选修课。基于二十余年的教学实践,面对专业背景多领域、教育水平多层次、学习目标多需求的学生,提出差异化联动式的教学... 《风景园林美学》是华南理工大学重点建设的本科生通识课程,也是建筑学院的本科生专业选修课、硕士生和博士生专业选修课。基于二十余年的教学实践,面对专业背景多领域、教育水平多层次、学习目标多需求的学生,提出差异化联动式的教学模式具有必要性与必然性。客观上要求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评估等角度全面分析,依据“维度细分”和“贯通融合”相统一的课程教学理念,探索线上线下课程混合的差异化联动式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美学》课程 差异化联动式教学 线上线下混合式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活态遗产视角下南诏洞天福地景观场域建构
9
作者 唐孝祥 徐应锦 +2 位作者 舒畅 白颖 王鑫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5-61,共7页
洞天福地场域的持续建构过程充分展现了活态遗产的时空整体性特征。以南诏洞天福地巍宝山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场域理论的梳理与活态遗产特征的对应整合,构建由场域本体建构、场域系统结构、场域空间呈现三方面组成的景观场域研究框架。结... 洞天福地场域的持续建构过程充分展现了活态遗产的时空整体性特征。以南诏洞天福地巍宝山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场域理论的梳理与活态遗产特征的对应整合,构建由场域本体建构、场域系统结构、场域空间呈现三方面组成的景观场域研究框架。结合历史文献和现状遗存,梳理其作为一个典型少数民族崇拜洞天福地的场域建构。研究表明:源于自然地理的圣显传说被广泛传播,推动了巍宝山宫观建筑群本体场域的建构,维系了信众与宗教信仰关系的活跃;少数民族信仰与道教祭祀活动的互动融合从本体尺度的景观序列、聚落尺度的空间共生、区域尺度的仪式空间拓展了场域系统、结构与标志性;以巍宝山为中心的文本记述从艺术的角度映射了神圣场域的建构规律与秩序,代代相传的建设行为、祭祀活动与文本记忆引导信众维持场域的活态。通过场域线索对巍宝山的物质、非物质及其关系结构开展系统研究,以期多层次阐释洞天福地的活态遗产特征,为全面理解中国洞天福地空间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活态遗产 南诏洞天福地 场域本体 场域结构 场域呈现
下载PDF
“永州八景”及其审美文化特征 被引量:4
10
作者 唐孝祥 邝雅星 《中国名城》 2020年第12期27-33,共7页
“永州八景”是永州城市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湖湘地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运用风景园林史学和风景园林美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分析“永州八景”发展历程、自然环境、人文活动等方面的基础上,从景观要素、人文品... “永州八景”是永州城市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湖湘地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运用风景园林史学和风景园林美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分析“永州八景”发展历程、自然环境、人文活动等方面的基础上,从景观要素、人文品格、审美联想3个方面探讨“永州八景”的审美文化特征,以期进一步挖掘永州的历史文化内涵,为永州城市品牌塑造和城市特色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美学 永州八景 景观要素 人文品格 审美联想
下载PDF
岭南建筑学派的传承、发展与传播——中国建筑学会岭南建筑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岭南建筑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4
11
作者 关杰灵 唐孝祥 冒亚龙 《南方建筑》 2017年第3期126-127,共2页
会议围绕岭南现代建筑创作、岭南建筑文化和岭南建筑教育等与岭南建筑学派相关的重大和核心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试图探索一条在新时期和新常态下能更好地传承、发展与建设岭南建筑学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建筑学会修龙理事长出席成... 会议围绕岭南现代建筑创作、岭南建筑文化和岭南建筑教育等与岭南建筑学派相关的重大和核心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试图探索一条在新时期和新常态下能更好地传承、发展与建设岭南建筑学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建筑学会修龙理事长出席成立大会并致辞祝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建筑学派 现代建筑创作 岭南建筑文化 岭南建筑教育
下载PDF
基于多元价值认知的东莞乡村建筑风貌塑造探讨 被引量:4
12
作者 唐孝祥 白颖 袁月 《小城镇建设》 2022年第8期73-80,100,共9页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正面临城乡全面融合的现实挑战,城乡特色风貌塑造是提高城市影响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广东省东莞市乡村风貌塑造中,充分发挥乡村承载的生态、历史、文化等资源价值,对进一步促进城乡要素合理高效流动...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正面临城乡全面融合的现实挑战,城乡特色风貌塑造是提高城市影响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广东省东莞市乡村风貌塑造中,充分发挥乡村承载的生态、历史、文化等资源价值,对进一步促进城乡要素合理高效流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东莞32个乡镇传统建筑的实地调研及资料梳理,从地域文化、科学技术、审美取向、族群记忆四个方面展开东莞乡村传统建筑价值的认知、挖掘与阐释;以文化地域性格理论为工具建立传统建筑价值与具体要素的逻辑关联,归纳总结乡村风貌类型特点,提出基于多元价值的乡村建筑风貌控制体系,从而对东莞乡村建筑风貌塑造科学指引,以期为城乡融合发展中乡村建筑风貌建设提供理论借鉴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价值 建筑风貌塑造 价值要素 文化地域性格 东莞乡村
下载PDF
广州古代城市中轴线的功能
13
作者 冯楠 唐孝祥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74,154,共9页
广州在2000余年的城市发展中因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商贸背景,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城市的古代城市中轴线。广州古代城市中轴线北端为越秀山镇海楼,向南经广东省财政厅大楼、南越国宫署遗址、拱北楼遗址、北京路,至珠江边的天字码头,串联自然和... 广州在2000余年的城市发展中因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商贸背景,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城市的古代城市中轴线。广州古代城市中轴线北端为越秀山镇海楼,向南经广东省财政厅大楼、南越国宫署遗址、拱北楼遗址、北京路,至珠江边的天字码头,串联自然和人为环境要素,形成独特的城市空间。古代君王利用中轴线营造其天命之子的身份,轴线的重要空间节点是王权象征。中轴线南部不仅是管理海上贸易的市舶使驻地,更为市民提供日常交易的空间。明清时期,轴线附近的书院、牌坊空间承载着尊师重教、忠孝节悌的思想。近代以来,从这里走出众多革命志士,为广州古代城市中轴线增添了除陈革新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 古代城市中轴线 王权象征 商贸交流 文化传承
原文传递
识景、观景与造景:《潇湘八景图》郊野游观空间的构景理法
14
作者 周莲 唐孝祥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8-79,共12页
“潇湘八景”图像在泛东亚地区的国际传播中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产生与摹写彰显了潇湘郊野观景认知的审美传统。王洪《潇湘八景图》是宋代文人诗意栖居观念的物质载体,提供了识别潇湘郊野游观空间的形象写照,以图中人物作为基点... “潇湘八景”图像在泛东亚地区的国际传播中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产生与摹写彰显了潇湘郊野观景认知的审美传统。王洪《潇湘八景图》是宋代文人诗意栖居观念的物质载体,提供了识别潇湘郊野游观空间的形象写照,以图中人物作为基点讨论“游观”活动,通过“人景互动”线索识别画作表现的江亭四望、立桥观景、卧船游观和隔岸眺览四类宋代文人郊野游观空间。总结宋代郊野游观空间的构景理法在于彰显点睛建筑空间的视觉逻辑、投射郊野风景意象的文化联想、建构风景动态演变的时空结构三个方面,体现了多层次郊野景观审美的嵌套关系。探索历史语境下传统郊野游观空间的发展逻辑,推动中国传统城乡风景营造经验的交流互鉴,有助于绘就美丽中国理念下整体景观建设的新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潇湘八景 宋代 郊野 游观空间 构景理法
下载PDF
粤中名山风景区道观园林的景观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鑫 唐孝祥 +1 位作者 徐应锦 白颖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3年第3期127-133,共7页
为保护中国山岳景观的地域性、独特性和多样性。选取粤中地区五处典型名山风景区道观园林为研究对象,依据景观特征的层级结构理论,通过民族志、文化研究和文本分析等方法,总结出粤中名山风景区道观园林通过组合自然景观要素和道文化、... 为保护中国山岳景观的地域性、独特性和多样性。选取粤中地区五处典型名山风景区道观园林为研究对象,依据景观特征的层级结构理论,通过民族志、文化研究和文本分析等方法,总结出粤中名山风景区道观园林通过组合自然景观要素和道文化、广府文化景观要素,构建出“云山仙境”的格局特征、“均衡守序”的序列特征、“自然向道”的意境特征。有利于展现名山风景区道观园林的审美文化特色,推动中国名山风景区的建设发展和文化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美学 粤中名山风景区 道观园林 景观特征层级结构理论
下载PDF
广州传统城市景观营建智慧研究
16
作者 唐孝祥 苏逸轩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0-87,共8页
中国传统城市景观营建智慧是彰显中华文明独特性与文化多样性的审美文化表达。广州特殊的地理位置演变出辐射整个岭南的独特景观营建模式,表现出各朝代景观特色与观景偏好,记载了不同时期自然景致与人文思想的碰撞交融。文章对宋朝至清... 中国传统城市景观营建智慧是彰显中华文明独特性与文化多样性的审美文化表达。广州特殊的地理位置演变出辐射整个岭南的独特景观营建模式,表现出各朝代景观特色与观景偏好,记载了不同时期自然景致与人文思想的碰撞交融。文章对宋朝至清朝时期广州传统城市景观营建变迁展开研究,系统阐释了影响区域城市景观营建的多尺度多维度因素。借鉴审美适应性理论从山水演变、形胜认识、空间布局等方面阐释基于营建主体的广州传统城市景观营建智慧。文章对解读和传承中华城市景观营建传统具有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美学 历史语境 城市景观 营建智慧
下载PDF
历史性城镇景观视角下遗产价值试论——以揭阳城隍庙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白颖 唐孝祥 +1 位作者 徐应锦 王鑫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4-80,共7页
城市遗产具有重要价值,它与城市生活密切关联,构成了极具地域特色的城市文化景观。尝试突破以往对遗产价值认知的传统解读,在城市遗产价值识别中引入历史性城镇景观视角与方法,建构了以层积性与关联性为切入点,由“本体价值”“衍生价... 城市遗产具有重要价值,它与城市生活密切关联,构成了极具地域特色的城市文化景观。尝试突破以往对遗产价值认知的传统解读,在城市遗产价值识别中引入历史性城镇景观视角与方法,建构了以层积性与关联性为切入点,由“本体价值”“衍生价值”“工具价值”3个维度共同构成的价值识别框架;在历史层积演变中考察遗产的真实性,分析其与历史性城镇景观的动态关联,强调城市遗产作为历史性城镇景观要素的整体价值。以揭阳城隍庙为例,通过层积认知和关联分析,阐明了其在城市历史空间存续、地方群体文化认同和城市管理协同三方面的核心价值特征及具体呈现,对揭阳城隍庙承载的多元价值进行全面揭示,以期为遗产价值理论与可持续性保护提供新的理论探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遗产价值 城市遗产 历史性城镇景观 层积性 关联性
下载PDF
风景园林美的生成机制——基于价值论美学的视角
18
作者 唐孝祥 徐应锦 +1 位作者 舒畅 胡雨佳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21,共11页
采用历时梳理与共时比较结合的方法,深入概述国内外风景园林美学研究现状,反思当前风景园林美学理论研究的哲学基础问题。尝试运用价值论美学的哲学观点对风景园林美的生成机制进行分析阐释,从而突破囿于风景园林审美对象及其审美属性... 采用历时梳理与共时比较结合的方法,深入概述国内外风景园林美学研究现状,反思当前风景园林美学理论研究的哲学基础问题。尝试运用价值论美学的哲学观点对风景园林美的生成机制进行分析阐释,从而突破囿于风景园林审美对象及其审美属性的研究现状,梳理风景园林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审美活动的复杂关系。研究认为:风景园林美并非预先存在,而是风景园林客体的审美属性与主体的审美需要在风景园林审美活动中契合而生的一种价值。风景园林美的生成机制包含三个关键因素:风景园林美来源于风景园林的审美属性,取决于主体的审美需要和审美趣味,产生于人对风景园林审美的活动之中。旨在为解决当代风景园林美学中哲学基础、审美对象、生成机制的统一提供一种理论视角,为多元发展的风景园林学科提供一种审美阐释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美学 价值论美学 客体审美属性 主体审美需要 审美活动
下载PDF
广州府东路客家传统村落空间布局的类型变异探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东 唐孝祥 《南方建筑》 2018年第5期56-61,共6页
明末以降,客家民系不断向广府民系聚居区的广州府迁徙,在广州府东路形成了广府民系和客家民系共居的聚居形态。经过长期的交融共生,客家传统村落形态演化为多种类型。通过实地调研,从类型学角度分析了广州府东路客家传统村落杠屋、堂横... 明末以降,客家民系不断向广府民系聚居区的广州府迁徙,在广州府东路形成了广府民系和客家民系共居的聚居形态。经过长期的交融共生,客家传统村落形态演化为多种类型。通过实地调研,从类型学角度分析了广州府东路客家传统村落杠屋、堂横屋、围龙屋、方形围屋式布局的变异形态以及变异原因,总结该区域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类型变异的民系交汇特征,彰显广州府东路客家传统村落空间的地域特色,为该区域正在进行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实践活动提供理论参考,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府东路 客家传统村落 空间布局 类型变异
下载PDF
基于景观相似度的广东省传统村落景观群系划分
20
作者 邹诚 唐孝祥 +2 位作者 胡雨佳 谭芊 冯严琴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0-116,共7页
传统村落是文化遗产的活化石,集中连片整治能实现多元协同发展,利于统筹区域资源合理配置,凸显景观群风貌。为探寻传统村落景观群系划分的有效途径,以广东省传统村落为例,引入景观基因与文化地域性格理论,识别构成要素,构建相似性指标... 传统村落是文化遗产的活化石,集中连片整治能实现多元协同发展,利于统筹区域资源合理配置,凸显景观群风貌。为探寻传统村落景观群系划分的有效途径,以广东省传统村落为例,引入景观基因与文化地域性格理论,识别构成要素,构建相似性指标体系计算景观相似度,同时借助聚类方法划分景观群系,再提取群系基因,发现广东省共存在13个传统村落景观群系,各景观群系基因的意境营造与审美追求体现了风景园林美学中天人合一的审美理想、时空一体的设计思维、情景交融的意境内涵、有无相生的空间处理。在此基础上,结合群系特征、典型文化、流域分布与行政区划将广东省传统村落划分出13个景观区,并构建其图谱,在空间分布、流域分布和分布面积上皆存在2种变化与组合形式。传统村落景观群系划分实现了资源有效整合与联动发展,以期为新时代传统村落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新思路、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美学 景观相似度 传统村落 景观群系 群系划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