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尘抑尘剂优化设计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赵振保 阎杰 +2 位作者 谢军 舒新前 郝永江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13-1218,共6页
选用Box-Behnken法以进行抑尘剂配方的优化设计,主要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烷基多糖苷(APG-10)、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聚丙烯酰胺(APAM)作为响应变量,以沉降时间和透过率作为响应值,建立回归模型,得到表面活性剂... 选用Box-Behnken法以进行抑尘剂配方的优化设计,主要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烷基多糖苷(APG-10)、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聚丙烯酰胺(APAM)作为响应变量,以沉降时间和透过率作为响应值,建立回归模型,得到表面活性剂和添加剂的优化配比,配制抑尘剂.结果表明:试剂与沉降时间的回归模型中相关系数R_(2)=0.9082,方程的F值为7.69,概率0.0068<0.01;试剂与透过率的回归模型中相关系数R_(2)=0.9190,方程的F值为8.83,概率0.0045<0.01.为此得出了进行煤尘润湿和团聚效果最优的试剂复配质量浓度为:0.17%APG-10、0.49%SDBS及0.05%APAM,沉降时间预测值为34.90 s,透过率预测值为93.73%,在此情况下,可以达到最佳的润湿和团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尘 表面活性剂 润湿机理 沉降 团聚 优化
下载PDF
煤矸石骨料分形维度与物相组分变化
2
作者 王勋龙 许泽胜 +5 位作者 焦小淼 王旭凡 仝江锦 王世奇 舒新前 李军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162-167,共6页
煤矸石骨料的分形特征是影响其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基于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对不同粒级煤矸石骨料的分形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工业分析和XRD分析研究了煤矸石骨料物相组成的分形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粒级0.30~<0.60、0.60~<1.18... 煤矸石骨料的分形特征是影响其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基于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对不同粒级煤矸石骨料的分形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工业分析和XRD分析研究了煤矸石骨料物相组成的分形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粒级0.30~<0.60、0.60~<1.18、1.18~<2.36、2.36~<4.75、4.75~9.00 mm煤矸石骨料分形维数为1.0854(R^(2)=0.9859)、1.0804(R^(2)=0.9627)、1.0654(R^(2)=0.9673)、1.0234(R^(2)=0.9795)、0.9738(R^(2)=0.9426)。工业分析和XRD检测结果表明:随煤矸石骨料粒径增大,分形维数、高位发热量减小,同时固定碳、高岭石含量逐渐减少,但石英含量逐渐增加。说明煤矸石在破碎过程中石英向粗粒级富集,碳和黏土组分向细粒级富集。高岭石、固定碳含量与煤矸石骨料分形维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7和0.910,均与煤矸石骨料分形维数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基于相关系数法将煤矸石骨料形状分形维数与组分含量建立联系,为煤矸石骨料形状及组分含量联合分析评价煤矸石骨料品质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并为煤矸石资源化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骨料 物相组成 分形理论 相关分析
下载PDF
餐厨垃圾湿热水解及其液相产物反硝化性能研究
3
作者 李懿南 刘莹 +8 位作者 侯锋 庞洪涛 徐恒 江乐勇 周晓 赵鹏宇 陈湘泽 舒新前 王刚 《中国沼气》 CAS 2024年第5期30-38,共9页
为了考察餐厨垃圾湿热水解的液相产物直接用于污水反硝化的可行性,研究了加水率、湿热水解方式(静态和动态)和水解时间(0~60 min)对餐厨垃圾液化效果、液相产物组成的影响,并对比了液相产物与葡萄糖的反硝化性能。结果表明:湿热水解,尤... 为了考察餐厨垃圾湿热水解的液相产物直接用于污水反硝化的可行性,研究了加水率、湿热水解方式(静态和动态)和水解时间(0~60 min)对餐厨垃圾液化效果、液相产物组成的影响,并对比了液相产物与葡萄糖的反硝化性能。结果表明:湿热水解,尤其是动态湿热水解,能促进固相有机质的液化,但提高加水率对提升餐厨垃圾液化效果影响有限。在加水率50%、动态湿热水解20 min的条件下,液相产物主要由碳水化合物和有机酸组成(碳水化合物占比为73.2%,有机酸占比为11.5%),液相产物VS占比为26%,液相产物COD浓度达到113310 mg·L^(-1),1 kg餐厨垃圾制备的液相产物COD总量达到88.0 g,液相产物C/N为66,是厌氧发酵液碳源的2倍左右。液相产物能达到与葡萄糖相近的比反硝化速率和比葡萄糖更高的反硝化潜能,可以替代葡萄糖充当慢速降解反硝化碳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湿热水解 碳源 液相产物 反硝化
下载PDF
华丰煤矿矸石理化特征分析及分级分质利用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新富 秦云虎 +4 位作者 王彦君 何建国 舒新前 吴求刚 周晓芳 《中国煤炭地质》 2023年第1期19-24,31,共7页
为实现煤矸石的高附加值化利用与大宗化利用的统一,通过采集华丰煤矿的不同类别煤矸石,利用XRD、XRF、SEM-EDS及工业分析法进行煤矸石理化特征及资源化利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华丰煤矸石的水分较低,洗矸的挥发分和热值均比其余矸石矸高... 为实现煤矸石的高附加值化利用与大宗化利用的统一,通过采集华丰煤矿的不同类别煤矸石,利用XRD、XRF、SEM-EDS及工业分析法进行煤矸石理化特征及资源化利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华丰煤矸石的水分较低,洗矸的挥发分和热值均比其余矸石矸高,热值达3575 kJ/kg;洗矸、存矸和红矸的矿物组成以石英、黏土矿物为主,大矸的方解石含量占比高,存矸的矿物组成最复杂;洗矸和大矸呈层状和块状结构,存矸和红矸呈土状结构,化学成分主要以SiO_(2)、Al_(2)O_(3)及Fe_(2)O_(3)为主,酸碱比为3.9~6.1,Se和Ga在煤矸石中高度富集;通过三级破碎筛分,粗煤、石和“土”的产率分别为9.65%、65.64%和24.70%,分离出精煤1.75%、机制砂65.64%、高岭土15.59%和尾渣17.02%,实现煤矸石的分级分质全组分资源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理化性质 分级分质 资源化利用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无烟煤煤尘降尘剂配方优化 被引量:4
5
作者 阎杰 刘兴隆 +2 位作者 单豆豆 舒新前 谢军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8-22,27,共6页
为了改善煤尘表面的润湿效果,添加表面活性剂以提高煤尘表面的润湿性,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降尘剂配方进行优化设计。选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APG(A)、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BS(B)和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AM(C)作响应变量,以沉降时间t和透... 为了改善煤尘表面的润湿效果,添加表面活性剂以提高煤尘表面的润湿性,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降尘剂配方进行优化设计。选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APG(A)、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BS(B)和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AM(C)作响应变量,以沉降时间t和透过率作为响应值,按照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理,对无烟煤降尘剂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煤尘润湿性最好时各成分的最佳浓度为:0.15%APG,0.43%SDBS及0.03%CPAM,沉降时间预测值为10.7619 s,透过率预测值为89.8505%,可同时达到润湿和团聚的最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湿机理 煤尘沉降 表面活性剂 响应面 团聚 降尘剂
下载PDF
格金干馏炉与铝甑干馏炉在煤热解焦油产率上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莉 宁树正 +6 位作者 舒新前 张建强 邹卓 舒元峰 黄少青 刘亢 丁恋 《中国煤炭地质》 2021年第10期76-78,共3页
煤低温热解是煤炭清洁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探讨了格金干馏炉与铝甑干馏炉在热解焦油产率上的差异,对比了格金干馏炉与铝甑干馏炉的结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的异同,通过对条件差异的分析,提出了影响焦油产率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热解起... 煤低温热解是煤炭清洁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探讨了格金干馏炉与铝甑干馏炉在热解焦油产率上的差异,对比了格金干馏炉与铝甑干馏炉的结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的异同,通过对条件差异的分析,提出了影响焦油产率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热解起始温度、升温速率、热解终温及热解终温停留时间。另外,煤样放置的方式可能会导致测得焦油产率出现差异。通过热解技术实现煤炭的分质分级利用,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意义重大,因此,仍需在热解条件及热解方式上探索提升焦油产率的实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金干馏炉 铝甑干馏炉 低温热解 焦油产率
下载PDF
掺钾对镁铝复合氧化物四效催化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张君伍 杨丽 +2 位作者 张玉秀 舒新前 邓增社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08-313,共6页
采用共沉淀法和浸渍法合成掺杂钾的镁铝水滑石氧化物(K-MgAlO)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其进行分析表征,并在固定床反应器上通过程序升温试验对模拟柴油车尾气中污染物转化的催化性能进行研... 采用共沉淀法和浸渍法合成掺杂钾的镁铝水滑石氧化物(K-MgAlO)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其进行分析表征,并在固定床反应器上通过程序升温试验对模拟柴油车尾气中污染物转化的催化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K掺杂量为7%时,K以高度分散的颗粒散布于MgAlO表面;在K-MgAlO的作用下NO、CO和C_3H_6的转化率达到80%时其对应的温度分别为343、335和298℃,碳烟的起燃温度从380℃降低到253℃。因此,掺杂钾的MgAlO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优于MgAlO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四效催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效催化剂 柴油车尾气 镁铝水滑石
下载PDF
煤矸石肥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8
作者 任晓玲 周蕙昕 +3 位作者 高明 舒元锋 许泽胜 舒新前 《中国煤炭》 2021年第1期103-109,共7页
煤矸石中含有有机质和无机营养元素,可将其制成肥料,一方面解决煤矸石堆放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另一方面将煤矸石变废为宝。国内外学者对煤矸石制肥料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是选择无机矿物、化肥、微生物、粪肥、秸秆及污泥中的一种或几... 煤矸石中含有有机质和无机营养元素,可将其制成肥料,一方面解决煤矸石堆放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另一方面将煤矸石变废为宝。国内外学者对煤矸石制肥料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是选择无机矿物、化肥、微生物、粪肥、秸秆及污泥中的一种或几种与煤矸石混合制肥,同时还研究了降低或者控制煤矸石中重金属的措施。主要针对煤矸石制肥料的方法及效果进行综述及评价,并且对研制过程和方向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矿物肥料 复合肥料
下载PDF
煤矿粉尘化学抑尘剂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耿卫国 宋丽华 +2 位作者 宋强 门泉福 舒新前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3-38,共6页
喷雾降尘是矿尘治理的手段之一,研究矿尘的润湿性和团聚性,对粉尘污染防治及矿井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煤尘和岩尘为研究对象,利用毛细管上向渗透法、透过率法研究了不同种类、不同浓度表面活性剂、黏结剂以及酸碱试剂的润湿、团聚性... 喷雾降尘是矿尘治理的手段之一,研究矿尘的润湿性和团聚性,对粉尘污染防治及矿井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煤尘和岩尘为研究对象,利用毛细管上向渗透法、透过率法研究了不同种类、不同浓度表面活性剂、黏结剂以及酸碱试剂的润湿、团聚性能;优选了壬基酚聚氧乙烯醚-6(TX-6)、壬基酚聚氧乙烯醚-7(TX-7)、可溶性淀粉、聚丙烯酰胺(PAM)、柠檬酸及氢氧化钠作为抑尘剂的基料和辅料,利用正交实验进行抑尘剂配方研究,得到针对煤尘和岩尘的3种抑尘剂。试验结果表明,喷洒抑尘剂后,炮采工作面的降尘效果显著:使用2#抑尘剂(0.5%TX-6、0.3%TX-7、0.05%可溶性淀粉、0.08%NaOH)后煤尘全尘降尘总效率为93%;使用1#抑尘剂(0.3%TX-6、0.4%TX-7、0.05%PAM、0.05%柠檬酸)后岩尘全尘降尘总效率为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尘 化学抑尘剂 润湿性 团聚性 煤尘污染 正交实验
下载PDF
煤矸石制备机制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辰 梁惠祺 +7 位作者 别泉泉 张硕 高耀 舒元锋 朱开成 王彦君 许泽胜 舒新前 《中国煤炭》 2021年第7期68-76,共9页
目前我国砂石需求量巨大且需求还会持续增加,拓宽机制砂的原料来源、保障产品供应以满足用砂需求,显得越来越迫切。分析了不同原料制备机制砂的力学性能、颗粒级配、表观密度等性质,简述了机制砂典型制砂工艺流程,对比了湿式制砂和干式... 目前我国砂石需求量巨大且需求还会持续增加,拓宽机制砂的原料来源、保障产品供应以满足用砂需求,显得越来越迫切。分析了不同原料制备机制砂的力学性能、颗粒级配、表观密度等性质,简述了机制砂典型制砂工艺流程,对比了湿式制砂和干式制砂这2种工艺的特点,介绍了常用机制砂的生产设备与性能,探讨了我国机制砂行业的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煤矸石制备机制砂的可行性,煤矸石作为我国产生和排放量最大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之一,成分和性质与砂石原料相近,以煤矸石作为机制砂原料,不仅可以扩大机制砂的原料来源、增加机制砂产量,而且可以有效实现煤矸石的资源化利用。以煤矸石制备细集料代替传统机制砂配制的混凝土,具有抗压能力强的特点,可用作建筑材料、路段填充料以及桥路的修葺材料,应用前景广阔。但煤矸石机制砂存在成分相对复杂、碳质和硫分含量较高、多孔易吸水、细度模数不稳定、颗粒级配不合理等问题,有必要实施精准分级分质,减少或脱除碳质和硫分,使煤矸石的组分组成更加适应制砂要求;同时改进制砂工艺、充实制砂标准和规范,使煤矸石机制砂得到更为有效的推广和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机制砂 轻骨料混凝土 固废处理
下载PDF
酸洗脱除矿物对煤化学组成及润湿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薇 宋强 +1 位作者 张帆 舒新前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共9页
为探究酸洗处理对煤尘含氧官能团和矿物质变化及对煤尘结构和润湿性的影响,采用盐酸、磷酸、乙酸和盐酸-氢氟酸对榆林煤(YL)进行处理,并利用FTIR,XRD及XRF分析煤尘化学组成及结构变化,借助毛细管上向渗透法研究煤尘的吸湿量,考察煤的灰... 为探究酸洗处理对煤尘含氧官能团和矿物质变化及对煤尘结构和润湿性的影响,采用盐酸、磷酸、乙酸和盐酸-氢氟酸对榆林煤(YL)进行处理,并利用FTIR,XRD及XRF分析煤尘化学组成及结构变化,借助毛细管上向渗透法研究煤尘的吸湿量,考察煤的灰分、矿物质组成及官能团对润湿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酸处理能够脱除煤中的大部分矿物质,对含Si的矿物质元素脱除效果较差,对Ca和K等碱金属矿物的脱除效果较好,盐酸-氢氟酸脱除率最高,为95.3%,盐酸、磷酸、乙酸的单独脱灰率分别为88.4%,84.0%和79.9%。由XRD谱可以看出,酸处理后灰样谱图上的矿物质杂峰数量明显减少,石英峰在处理后增强。通过对XRD参数拟合,发现酸处理破坏了煤中碳的微晶结构,使煤的结构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解体。FTIR分析表明,酸处理后煤中的羟基官能团含量下降,羧酸和酚羟基C—O的吸收峰占比增加;对灰分含量、矿物质元素组成、官能团变化与润湿性的拟合关系进行分析,发现酸处理降低了灰分含量,降低了煤尘润湿性;无机矿物质元素中Si和Al元素的变化与润湿性的变化规律一致;对比原煤和脱灰煤的润湿性变化与含氧官能团的含量关系,发现在1 050cm-1~1 250cm^(-1)处的酚羟基C—O的峰面积与YL的润湿性变化趋势相反,3 400cm^(-1)~3 450cm^(-1)处羟基的峰面积与YL的润湿性变化趋势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尘 脱灰 矿物质 含氧官能团 润湿性
下载PDF
煤矸石分级分质加工与利用的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许泽胜 陈佳蕊 +4 位作者 王森彪 李晓东 舒元锋 李军 舒新前 《中国煤炭》 2021年第11期61-68,共8页
对煤矸石的分级分质加工利用是解决其大宗利用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前人对煤和矸石选择性破碎研究的基础上,以山西焦煤集团屯兰煤矸石为研究对象,重点对煤矸石分级分质利用进行研究,尤其是对煤矸石破碎后煤与石的分布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研... 对煤矸石的分级分质加工利用是解决其大宗利用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前人对煤和矸石选择性破碎研究的基础上,以山西焦煤集团屯兰煤矸石为研究对象,重点对煤矸石分级分质利用进行研究,尤其是对煤矸石破碎后煤与石的分布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研究发现,煤矸石破碎后煤向细粒级富集,而石向粗粒级富集。屯兰煤矸石经过鄂式和锤式多重破碎和筛分分级后,每次破碎结果均呈现出粒度越小灰分越低发热量越高、粒度越大灰分越高发热量越低的分布规律。煤矸石的选择性破碎优先在煤矸石层理面与节理面发生,屯兰煤矸石通过选择性破碎,一次性破碎分级分质能获得高位热值为7.06~13.22 kJ/g的矸石电厂燃料,而多重破碎具有显著的分级分质效果,能分出高位热值为7.13~7.71 kJ/g的矸石电厂燃料,同时能制备出灰分高达83%以上、产率36%左右、压碎值低于30%的砂石骨料,对于煤矸石建材化的大宗利用和解决屯兰煤矸石的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选择性破碎 分级分质 分布规律
下载PDF
煤矸石动态循环淋溶液的特性 被引量:9
13
作者 赵洪宇 李玉环 +5 位作者 宋强 王子民 张励安 舒元锋 曾鸣 舒新前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71-1177,共7页
为评价煤矸石回填塌陷区后对水体影响,采用自行设计的新型淋溶装置进行连续168 h的淋溶实验。通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和pH测试仪等相关分析仪器研究了煤矸石中重金属在淋溶过程中的溶出规律,并对淋溶液的COD、BOD、TON... 为评价煤矸石回填塌陷区后对水体影响,采用自行设计的新型淋溶装置进行连续168 h的淋溶实验。通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和pH测试仪等相关分析仪器研究了煤矸石中重金属在淋溶过程中的溶出规律,并对淋溶液的COD、BOD、TON、NH3-N和pH值进行测试分析。结果显示,淋溶反应时间1~24 h时,淋溶液的COD和BOD分别从28.001 1和4.400 0 mg·L^(-1)升至36.437 29和6.191 525 mg·L^(-1),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五类标准限值。在24~168 h的淋溶时间内,TON的值先降低至2.983 4 mg·L^(-1)而后升高至8.494 6 mg·L^(-1),而在72~168 h内,淋溶液中TON呈线性趋势大幅度增加。铬元素溶出浓度的峰值主要发生在淋溶初期;铅离子在24~72 h淋溶时间内,析出速度明显加快;锌离子溶解初期为慢速释放,中期为快速释放,末期为慢速释放;铜离子在淋溶反应开始时溶出较少,而随着淋溶反应时间的延长,溶出速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动态淋溶 重金属 PH值 析出浓度差
原文传递
煤矸石土壤改良剂的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辰 梁惠祺 +7 位作者 别泉泉 张硕 高耀 舒元锋 朱开成 王彦君 许泽胜 舒新前 《中国煤炭》 2021年第12期49-56,共8页
鉴于当前土地资源不断削减、土地质量下降、污染日益严重等问题,利用土壤改良剂对土地进行改良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使用的土壤改良剂原料多为天然或人工合成物质,成本较高,煤矸石等无机固废的开发较少,导致大量廉价原材料废置,且极易... 鉴于当前土地资源不断削减、土地质量下降、污染日益严重等问题,利用土壤改良剂对土地进行改良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使用的土壤改良剂原料多为天然或人工合成物质,成本较高,煤矸石等无机固废的开发较少,导致大量廉价原材料废置,且极易对环境造成污染。为充分利用盐碱地、荒漠化土地资源,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提出利用煤矸石作为原材料制备土壤改良剂,以期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加强土壤的保水、保肥性能,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在增加可使用土地资源的同时,实现固体废物的再利用。目前的煤矸石改良剂主要存在含硫量高、养分缺乏、重金属污染等问题,在利用之前首先应明确煤矸石的理化性质,提高煤矸石与修复土壤的适配性,或添加粉煤灰、禽畜粪便等实现养分优势互补,同时防止煤矸石中的有害组分渗入土壤,实现煤矸石的资源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土壤改良 固废资源化利用
下载PDF
城市矿产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7
15
作者 舒元锋 魏上津 +3 位作者 张祎 任大亨 王娣 舒新前 《选煤技术》 CAS 2019年第1期53-57,共5页
城市矿产资源化利用,不但可以实现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而且可以回收和利用宝贵的矿产资源,降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成本,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是资源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介绍了我国城市矿产资源处理利用的现状,分析了城市矿... 城市矿产资源化利用,不但可以实现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而且可以回收和利用宝贵的矿产资源,降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成本,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是资源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介绍了我国城市矿产资源处理利用的现状,分析了城市矿产资源化利用的分选技术和富集技术,提出了构建城市矿产资源化利用循环产业链和综合示范基地是城市矿产资源化利用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矿产 资源化利用 分选技术 富集技术
下载PDF
污泥与生物质共热解制备生物质炭工艺优化及吸附性能 被引量:7
16
作者 朱赫男 王志朴 +1 位作者 邢文龙 舒新前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199-204,共6页
通过污泥与秸秆(玉米秸秆、水稻秸秆、小麦秸秆、芝麻秸秆)慢速共热解的方法,在不同热解温度(300℃、400℃、500℃、600℃)、热解时间(0.5h、1h、1.5h、2h)及配比(污泥与生物质1∶0、1∶0.5、1∶1、1∶2)条件下制备4种生物质炭,即SCBC(... 通过污泥与秸秆(玉米秸秆、水稻秸秆、小麦秸秆、芝麻秸秆)慢速共热解的方法,在不同热解温度(300℃、400℃、500℃、600℃)、热解时间(0.5h、1h、1.5h、2h)及配比(污泥与生物质1∶0、1∶0.5、1∶1、1∶2)条件下制备4种生物质炭,即SCBC(污泥-玉米秸秆生物质炭)、SRBC(污泥-水稻秸秆生物质炭)、SWBC(污泥-小麦生物质炭)、SSBC(污泥-芝麻生物质炭),研究了不同热解条件对生物质炭产率、pH、元素组成、表面特征、吸附性能的影响,并根据吸附性能筛选出各生物质炭的最优制备工艺。结果表明,热解温度为500℃、热解时间为2h、污泥与玉米秸秆、芝麻秸秆配比为1∶1时,污泥与水稻秸秆、小麦秸秆配比为1∶2时,制备的生物质炭吸附性能最优。最优制备工艺条件下,4种生物质炭吸附性能相比:SWBC>SRBC>SCBC>SSB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生物质 生物质炭 工艺优化 吸附性能
下载PDF
生物质柴油对朔州低阶煤的浮选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武乐鹏 宋强 +1 位作者 张少飞 舒新前 《矿产综合利用》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5-90,共6页
为了探索生物质柴油捕收剂对朔州低阶煤的浮选效果,在实验室自制反应装置上进行了响应面浮选实验。借助Zeta电位、润湿热、FTIR和XPS表征分析了生物质柴油对低阶煤浮选前后物理结构及表面官能团的影响。结果表明:精煤可燃体回收率随着... 为了探索生物质柴油捕收剂对朔州低阶煤的浮选效果,在实验室自制反应装置上进行了响应面浮选实验。借助Zeta电位、润湿热、FTIR和XPS表征分析了生物质柴油对低阶煤浮选前后物理结构及表面官能团的影响。结果表明:精煤可燃体回收率随着生物质柴油捕收剂添加量增大而增大,随起泡剂和超声波频率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响应面模型预测的精煤可燃体回收率最大值为64.14%;实验值为64.12%(灰分10.57%);生物质柴油使煤的Zeta电位和润湿热降低,煤的可浮性增大;生物质柴油处理煤样的-C=O和C-O振动强度比原煤样降低,其中C-O、C=O和COO-含量比原煤泥分别降低了11.15%、10.21%和2.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 响应面 生物质柴油
下载PDF
碳纤维对纳米偏高岭土再生混凝土抗折强度及微观结构影响试验研究
18
作者 阎杰 罗岩 +3 位作者 于旭涛 王丽君 谢军 舒新前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65,共6页
为了充分利用再生混凝土资源,采用碳纤维对纳米偏高岭土再生混凝土抗折强度进行改性,以不同碳纤维和纳米偏高岭土掺量作为变量制备再生混凝土,结合压汞法及扫描电镜研究再生混凝土孔隙结构及微观形貌特征,分析碳纤维对纳米偏高岭土再生... 为了充分利用再生混凝土资源,采用碳纤维对纳米偏高岭土再生混凝土抗折强度进行改性,以不同碳纤维和纳米偏高岭土掺量作为变量制备再生混凝土,结合压汞法及扫描电镜研究再生混凝土孔隙结构及微观形貌特征,分析碳纤维对纳米偏高岭土再生混凝土的改性机理。结果表明:碳纤维对再生混凝土抗折强度增强效果显著,在不同纳米偏高岭土掺量下,碳纤维适配掺量有所不同,当纳米偏高岭土掺量为7%、10%、12%时,碳纤维最佳掺量分别为0.1%、0.15%、0.2%,当纳米偏高岭土掺量为10%,碳纤维掺量为0.15%时,抗折强度达到最大值,较普通再生混凝土强度增幅为59.1%;碳纤维的掺入细化了再生混凝土内部的孔隙结构,使有害孔和多害孔的比例降低,少害孔的比例增加;碳纤维在再生混凝土内部起到承载及阻裂作用,纳米偏高岭土的填充效应以及火山灰活性增强了界面过渡区的粘接强度,使碳纤维更能发挥其作用,进而促进再生混凝土强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纳米偏高岭土 再生混凝土 抗折强度 微观结构 复合材料
下载PDF
基于微观形貌及表面自由能的煤尘润湿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宋丽华 宋强 +1 位作者 阎杰 舒新前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18,共7页
为研究煤尘表面微观形貌及表面自由能与润湿性的关系,选取四种典型煤样为研究对象,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接触角测量仪分析煤尘表面粗糙度及接触角(θ),并结合van Oss-Chaudhury-Good理论估算表面自由能.结果表明:煤尘的微观粗糙度与... 为研究煤尘表面微观形貌及表面自由能与润湿性的关系,选取四种典型煤样为研究对象,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接触角测量仪分析煤尘表面粗糙度及接触角(θ),并结合van Oss-Chaudhury-Good理论估算表面自由能.结果表明:煤尘的微观粗糙度与润湿性存在一定关系,粗糙度S_a和S_q与煤尘接触角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2=0.940 5和R^2=0.872 2,即随着煤尘表面粗糙度的增大,接触角增大且煤尘润湿性变差;由自由能计算结果可知,四种样品均为低能非极性表面,煤尘总表面自由能与接触角数据变化规律一致,煤尘的Lewis碱特征越强,润湿性越好;表面粗糙度与自由能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相关系数为R^2=0.842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尘 润湿性 AFM 粗糙度 表面自由能
下载PDF
煤与焦油、秸秆混合压球共热解的动力学 被引量:2
20
作者 阎杰 谢军 +1 位作者 宋丽华 舒新前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052-2060,共9页
针对采用不同方法计算混合物共热解的动力学参数易出现发散、范围较宽等问题。采用热分析(TGA)方法对两种不同性质的煤样(ZC和XL)、秸秆(ST)和煤焦油(T)混合压球进行共热解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采用等转化率方法(Ozawa-Flynn-Wall(OFW)和... 针对采用不同方法计算混合物共热解的动力学参数易出现发散、范围较宽等问题。采用热分析(TGA)方法对两种不同性质的煤样(ZC和XL)、秸秆(ST)和煤焦油(T)混合压球进行共热解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采用等转化率方法(Ozawa-Flynn-Wall(OFW)和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计算单独和混合共热解的动力学参数并进行对比,分析了产生差别的深层原因。实验结果表明:在较高升温速率下,单独组分热解达到所需热解温度的时间缩短,而在低的升温速率下单独组分的加热发生在颗粒内部的热传递更加有效率。单独热解采用KAS和OFW法计算得到反应过程平均活化能平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ZC>XL>T>ST。无论是采用等转化率方法还是采用等温方法对不同性质的物料进行热解反应动力学参数计算受选择计算方法的影响。在热解过程中,随热解温度升高,失重率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变化趋势,E1,E2,E3,E4失重率的实验值和计算值的差值在800℃时达到最大。通过混合压球热解失重的实验值与计算值对比,ZC,XL与ST共热解的协同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煤 褐煤 秸秆 共热解 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