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0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INHB、IGF-1、VEGF、E2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8
1
作者 沈澍 周晓燕 +1 位作者 胡恒贵 孟靠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81-183,18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抑制素B(INHB)、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雌二醇(E2)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该院接诊的45例PCOS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因男方因素... 目的探讨血清抑制素B(INHB)、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雌二醇(E2)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该院接诊的45例PCOS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因男方因素不孕而进行体检的健康女性45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血清INHB、IGF-1、VEGF、E2在PCOS中的表达意义及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INHB、IGF-1、VEGF、E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NHB、IGF-1、VEGF、E2诊断PCOS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5、0.988、0.992、0.759,诊断PCOS的灵敏度分别为80.93%、81.18%、79.12%、79.07%,特异度分别为73.05%、75.17%、77.49%、78.59%。结论血清INHB、IGF-1、VEGF、E2在PCOS患者中呈高表达,可作为诊断PCOS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血清抑制素B 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雌二醇
下载PDF
计算机三维可视化重建技术在肝泡型包虫病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邱逸闻 杨先伟 +1 位作者 沈舒 王文涛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540-546,共7页
目的评估计算机三维可视化重建系统在肝泡型包虫病切除术中的应用及不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外科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152例肝泡型包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切除范围≥4个肝段患者80例,切... 目的评估计算机三维可视化重建系统在肝泡型包虫病切除术中的应用及不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外科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152例肝泡型包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切除范围≥4个肝段患者80例,切除范围≤3个肝段患者72例,不同肝切除范围患者根据是否进行了三维重建分为三维重建组和未三维重建组,记录并比较三维重建组和未三维重建组患者的影像学数据、术中指标及术后情况。结果共有79例肝泡型包虫病患者进行了三维可视化重建并生成了实时的三维模型,三维可视化重建时间平均19 min,其中有13例患者重建时间超过了30 min,最长者达到了150 min。在根据三维重建结果拟定手术方案的79例患者中,术前模拟手术预计切除肝脏体积为(583.6±374.7)mL,术中实际切除肝脏体积为(573.8±406.3)mL,二者比较一致(P=0.640)。切除范围≥4个肝段和≤3个肝段患者中分别有41例和38例选择进行了三维重建。切除范围≥4个肝段患者中,三维重建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未三维重建组(P=0.021),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少于未三维重建组(P=0.047),2组患者间术中输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6)。切除范围≤3个肝段患者中,三维重建组和未三维重建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输血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切除范围≥4个肝段或是≤3个肝段患者的三维重建组和未三维重建组间术后3 d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术后90 d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算机三维可视化重建系统可以减少≥4个肝段切除术肝泡型包虫病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及缩短手术时间,但其在≤3个肝段切除术肝泡型包虫病患者中则没有明显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泡型包虫病 肝切除 三维重建 术前规划 精准外科
原文传递
细菌感染多重核酸检测试剂参考品的建立 被引量:8
3
作者 刘东来 周海卫 +3 位作者 石大伟 沈舒 田亚宾 张春涛 《传染病信息》 2018年第3期209-214,共6页
目的建立细菌感染多重核酸检测试剂参考品并制定其质量标准,为相关产品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选择34种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血液、呼吸道、肠道以及生殖道感染的致病性细菌或真菌,培养富集后应用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分析系统VIT... 目的建立细菌感染多重核酸检测试剂参考品并制定其质量标准,为相关产品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选择34种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血液、呼吸道、肠道以及生殖道感染的致病性细菌或真菌,培养富集后应用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分析系统VITEK2进行鉴定。鉴定正确的菌株,应用梯度稀释法测定浓度后进行分组混合成高浓度样本。应用全基因组第二代测序技术验证混合样本的组成情况和特异性。选择基于不同原理的多重核酸检测试剂进行协作标定,根据标定结果确定参考品的质量标准,并对参考品的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本参考品由28种细菌和6种真菌混合成7支混合参考品,编号为M1~M7,其中细菌的终浓度约为1×10~8~1×10~9 CFU/ml,真菌的终浓度约为1×10~6~1×10~7 CFU/ml。经全基因组第二代测序技术验证,参考品的组成正确且无交叉污染情况。分别应用基于PCR-熔解曲线、等温扩增以及靶向扩增第二代测序技术的多重核酸检测试剂对参考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本参考品经过适当稀释后能够对试剂的准确性、特异性、重复性以及最低检出限等性能指标进行评价,且参考品各混合菌株间无交叉反应。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反复冻融3次不影响本参考品的稳定性。结论本研究建立了细菌感染多重核酸检测试剂参考品并制定其质量标准,能够应用于相关参考品的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感染 多重核酸检测试剂 参考品
下载PDF
利拉鲁肽通过下调NF-κB及相关炎性因子减轻糖尿病大鼠脑缺血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勿坡巫且 邓才洪 +3 位作者 李伍基 杨林 沈树安 白子格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7期2105-2108,2112,共5页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减轻糖尿病大鼠脑缺血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实验动物为SPF级SD雄性大鼠54只,分为假手术组(S组)、糖尿病合并脑缺血组(Di组)、利拉鲁肽干预糖尿病合并脑缺血组(Li组),每组18只。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各组大鼠的神经...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减轻糖尿病大鼠脑缺血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实验动物为SPF级SD雄性大鼠54只,分为假手术组(S组)、糖尿病合并脑缺血组(Di组)、利拉鲁肽干预糖尿病合并脑缺血组(Li组),每组18只。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估;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面积;采用过氧化氢还原法检测脑组织中的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脑组织中的IL-1β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示:S组、Li组和Di组分别为0、(2.57±0.64)、(3.50±0.55)分,Di组和Li组的评分均高于S组(P<0.05),Li组的评分低于Di组(P<0.05)。TTC染色显示:S组、Li组和Di组的梗死面积百分比分别为0、(29.44±2.52)%、(36.58±4.85)%,Di组和Li组的梗死面积百分比均高于S组(P<0.05),Di组高于Li组(P<0.05);MPO活性的测定:S组、Di组和Li组分别为(0.067±0.003)、(0.973±0.049)、(0.549±0.420)U/mL,Di组和Li组均高于S组(P<0.05),Li组比Di组显著降低(P<0.05)。IL-1β水平的测定:S组、Di组和Li组分别为(35.43±2.35)、(72.42±6.13)、(56.94±2.15)pg/mL,Di组和Li组均高于S组(P<0.05),Li组比Di组显著降低(P<0.05)。NF-κB、TNF-α蛋白表达的相对水平:Di组和Li组均高于S组(P<0.05),Li组比Di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利拉鲁肽具有减轻糖尿病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作用,其机制与降低MPO活性、降低NF-κB及相关炎性因子TNF-α、IL-1β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拉鲁肽 糖尿病 脑缺血 髓过氧化物酶 核转录因子-ΚB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下载PDF
从中国地质学会创立看青年的作为
5
作者 焦奇 沈舒 徐红燕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9-403,共5页
本文简要回顾了中国地质学会成立的过程,分析了学会成立背景中青年的作用,从制度的建立、奖项设置、组织建设、学术活动上等方面梳理了学会百年历程中对青年会员工作的重视,提出传承优良传统,坚定地质文化自信,丰富并开拓新的服务方式,... 本文简要回顾了中国地质学会成立的过程,分析了学会成立背景中青年的作用,从制度的建立、奖项设置、组织建设、学术活动上等方面梳理了学会百年历程中对青年会员工作的重视,提出传承优良传统,坚定地质文化自信,丰富并开拓新的服务方式,凝聚广大地质青年,发挥青年会员在学会服务地质科学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质学会 成立 青年会员 作为
下载PDF
淮河流域民俗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6
作者 沈墅 杨大鹏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4-79,共6页
文章基于民俗体育、民俗文化的视角,以淮河流域民俗体育文化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调研和文献分析的方法,分析阐述了民俗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必要性,梳理了淮河流域民俗体育类型和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淮河流域民俗体育与旅游产业融... 文章基于民俗体育、民俗文化的视角,以淮河流域民俗体育文化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调研和文献分析的方法,分析阐述了民俗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必要性,梳理了淮河流域民俗体育类型和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淮河流域民俗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显示,促进淮河流域民俗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可以推动民俗体育与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民俗体育 旅游 融合发展
下载PDF
三维步态识别研究进展
7
作者 沈澍 张文昊 +4 位作者 丁浩 张浩 沙超 王森 陈书军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21-1933,共13页
步态识别在身份识别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随着技术的发展,步态识别的研究热点正从二维(2D)转向三维(3D)。与图像固有的2D信息相比,用视觉技术还原的3D信息能更有效地预测人员的身份。在2D视觉领域中,由于受到物体遮挡、视角变化等... 步态识别在身份识别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随着技术的发展,步态识别的研究热点正从二维(2D)转向三维(3D)。与图像固有的2D信息相比,用视觉技术还原的3D信息能更有效地预测人员的身份。在2D视觉领域中,由于受到物体遮挡、视角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步态识别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难以取得理想的识别性能。基于人体3D重建和人体3D姿态估计等3D人体技术,近年来的研究在3D步态识别领域取得了一系列进展。本文介绍了3D步态识别方法,探讨了基于3D步态的身份识别领域的研究现状、优势与不足;总结了主要的3D步态数据集;讨论了3D识别方法与2D识别方法的对比;提出了3D身份识别领域未来潜在的研究方向,包括3D数据集的采集和整理、2D和3D数据的多模态融合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 生物特征识别 步态识别 三维人体 身份识别 三维建模
原文传递
肝泡型棘球蚴病的外科治疗策略
8
作者 邱逸闻 庞华胜 +3 位作者 沈舒 王焘 杨屹 王文涛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153-1159,共7页
肝泡型棘球蚴病(hepatic alveolar echinococcosis,HAE,亦称“肝泡型包虫病”)是由多房棘球绦虫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疾病,主要侵犯肝脏。由于疾病的隐匿性,患者往往在晚期才被确诊,给治疗带来极大挑战。笔者回顾了HAE的外科治疗技... 肝泡型棘球蚴病(hepatic alveolar echinococcosis,HAE,亦称“肝泡型包虫病”)是由多房棘球绦虫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疾病,主要侵犯肝脏。由于疾病的隐匿性,患者往往在晚期才被确诊,给治疗带来极大挑战。笔者回顾了HAE的外科治疗技术进展,重点关注了从早期到晚期HAE的手术策略。早期HAE采用消融治疗是有效手段;对于中晚期HAE,在众多研究中通过改进手术技术和引入具有挑战性的方法如腹腔镜手术和肝移植,特别是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为晚期HAE患者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治疗选择,但仍面临许多挑战,比如如何在切除病灶的同时保留足够的剩余肝脏功能等。未来的研究应继续探索和优化现有的外科治疗方法,特别是针对晚期HAE患者的治疗策略,包括改进手术技术通过精确术前评估和分期以及开发新的外科技术,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多中心、前瞻性及长期随访的临床研究将是验证新手术技术和策略有效性的关键。通过这些努力,期望能够显著提高HAE患者的生存率和改善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泡型棘球蚴病 肝泡型包虫病 外科治疗 肝切除 腹腔镜 消融治疗 肝移植
原文传递
人乳头瘤病毒L1基因分型国家参考品的升级换代研制
9
作者 田亚宾 赵娟 +3 位作者 沈舒 刘东来 周海卫 许四宏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7期1386-1389,1394,共5页
目的 对人乳头瘤病毒(HPV)L1基因分型国家参考品升级换代,以提高基于L1检测靶区的HPV核酸(分型)试剂的质量。方法 研制包含了34种不同型别HPV L1的质粒样品。经商业化核酸检测试剂复核验证,分装组成国家参考品。采用荧光PCR法进行量值标... 目的 对人乳头瘤病毒(HPV)L1基因分型国家参考品升级换代,以提高基于L1检测靶区的HPV核酸(分型)试剂的质量。方法 研制包含了34种不同型别HPV L1的质粒样品。经商业化核酸检测试剂复核验证,分装组成国家参考品。采用荧光PCR法进行量值标定,并溯源至WHO第一代HPV16 DNA国际参考品。结合不同实验室的协作标定研究和适用性验证结果,确定参考品的质量标准,并进一步考察参考品的稳定性。结果 国家参考品包括34种不同型别HPV样本和5种HPV阴性病原体,型别上囊括了HPV68a和HPV68b亚型。34种不同型别HPV DNA含量为6.26~7.08 Log10 IU/mL,并要求各试剂准确性应能检出其检测范围内的所有型别且分型正确,其检出限应不高于104 IU/反应。结论 成功建立了新一代HPV L1基因分型国家参考品,用于评价L1检测靶区的HPV核酸检测试剂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核酸检测试剂 L1基因 国家参考品
下载PDF
人脸和步态特征注意力融合的身份识别方法
10
作者 沈澍 张文昊 +2 位作者 王汝传 沙超 丁浩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95-1701,共7页
真实的身份认证场景往往存在面部遮挡和远距离等难点,给人脸识别等传统识别方法带来挑战.步态识别等新型识别方法助力身份认证.步态识别适用于面部遮挡场景,且远距离时优于人脸识别.为了发挥人脸识别和步态识别在远距离遮挡下的互补作用... 真实的身份认证场景往往存在面部遮挡和远距离等难点,给人脸识别等传统识别方法带来挑战.步态识别等新型识别方法助力身份认证.步态识别适用于面部遮挡场景,且远距离时优于人脸识别.为了发挥人脸识别和步态识别在远距离遮挡下的互补作用,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人脸和步态多模态融合的身份识别方法.该方法包括面向低分辨率和有遮挡场景的人脸识别模块、基于轻量化模型GaitLight的多视角步态识别模块、融合人脸和步态特征的注意力融合模块.人脸和步态融合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多模态方法在面部无遮挡和面部遮挡条件下,识别率均高于单模态方法和现有的多模态方法.两种条件下识别率分别达到98.5%和98.4%,高于人脸识别算法1.2%和7.1%.多模态识别方法既能满足日常识别需求,也适用于远距离遮挡下的身份识别,识别性能优于目前应用的人脸识别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识别 步态识别 注意力机制 多模态融合 身份识别 视频视觉转换器
下载PDF
医学研究生小班制问题研究
11
作者 沈舒 李雪寒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3期93-95,共3页
为了提高高等教育水平、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小班制教学自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启动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医学研究生的教育而言,小班制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培养专业型、实用型的精英人才,能够打破原有医学教育滞后的怪圈,将临床... 为了提高高等教育水平、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小班制教学自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启动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医学研究生的教育而言,小班制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培养专业型、实用型的精英人才,能够打破原有医学教育滞后的怪圈,将临床实践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实现研究生学术能力、临床水平双达标。笔者立足于小班制教学模式,在医学研究生教学工作中进行多年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教学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 研究生 小班制
下载PDF
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家校协同机制研究
12
作者 沈墅 陈俊 李鹏程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37-42,67,共7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等方法,以提升青少年参加体育运动行为为逻辑起点,从家庭和学校两方面对青少年运动参与规律进行梳理。研究认为,青少年体质健康不仅仅是学校和个人的问题,家庭和社会也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需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等方法,以提升青少年参加体育运动行为为逻辑起点,从家庭和学校两方面对青少年运动参与规律进行梳理。研究认为,青少年体质健康不仅仅是学校和个人的问题,家庭和社会也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需要建立起一套家校协同机制,发挥各方作用,积极参与到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工作中来,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和培训体系,进一步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体质健康 家校协同机制
下载PDF
面向肢体残疾的辅助智能穿戴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3
13
作者 沈澍 顾康 刘小雨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9年第7期124-129,共6页
设计了一套智能穿戴系统,主要依靠惯性传感单元对人体手臂的姿态进行检测,从而控制机械臂能够同步做出人体手臂的动作,旨在帮助手臂残障的人士能如同正常人一般的生活。整个可穿戴式系统的设计以STMicroelectronics公司的微控制器作为核... 设计了一套智能穿戴系统,主要依靠惯性传感单元对人体手臂的姿态进行检测,从而控制机械臂能够同步做出人体手臂的动作,旨在帮助手臂残障的人士能如同正常人一般的生活。整个可穿戴式系统的设计以STMicroelectronics公司的微控制器作为核心,使用三轴加速度计和三轴陀螺仪对手臂的运动姿态进行检测,通过驱动六路数字舵机来实现机械臂与人体手臂动作的同步。在姿态融合部分,运用了基于TensorFlow的椭球面拟合方法对加速度计进行了校准,并且采用了基于四元数-梯度下降的方法来进行姿态角的融合计算,使系统能稳定地识别出当前手臂的运动姿态。在实验部分,针对系统搭建了相应的实验平台,对姿态融合模块性能和系统整体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对整个系统的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控制器 可穿戴设备 惯性检测单元 姿态融合 机械臂
下载PDF
35岁以下妇女获卵数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晓燕 汤美玲 +2 位作者 沈澍 马娟 王召朋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1期1444-1446,共3页
目的:分析35岁以下妇女获卵数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行IVF-ET治疗的35岁以下女性病人依照获卵数分为3组,A组:获卵数≤10个,B组:获卵数11~20个,C组:获卵数> 20个,分析获卵数对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结... 目的:分析35岁以下妇女获卵数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行IVF-ET治疗的35岁以下女性病人依照获卵数分为3组,A组:获卵数≤10个,B组:获卵数11~20个,C组:获卵数> 20个,分析获卵数对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A组病人促性腺激素(Gn)使用时间及支数明显高于B组和C组(P <0. 01); C组Gn使用时间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Gn使用支数明显低于B组(P <0. 01); C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当日雌二醇水平明显高于B组(P <0. 01),B组明显高于A组(P <0. 01),各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卵巢过度刺激率随着获卵数增加而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临床提高IVF-ET胚胎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需获取足够高质量卵母细胞,且获卵数在11~20个效果最佳,应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获卵数 妊娠结局
下载PDF
Bcl-2基因在晚期妊娠胎盘滋养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5
作者 沈澍 胡恒贵 +2 位作者 宋瑞 吴霞 惠慧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716-3721,共6页
探究Bcl-2基因在不同妊娠时期胎盘滋养细胞中的表达,明确Bcl-2基因与胎盘滋养细胞凋亡的相关性。采集在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早、中、晚期妊娠妇女的胎盘各15例。用TUNEL法检测滋养层细胞的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 探究Bcl-2基因在不同妊娠时期胎盘滋养细胞中的表达,明确Bcl-2基因与胎盘滋养细胞凋亡的相关性。采集在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早、中、晚期妊娠妇女的胎盘各15例。用TUNEL法检测滋养层细胞的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和Bax蛋白在滋养层细胞的表达位置及表达量,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分别检测Bcl-2和Bax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凋亡细胞核主要见于合体滋养细胞中,而细胞滋养细胞中很少检测到凋亡,细胞凋亡发生的频率与胎龄呈负相关。Bcl-2和Bax蛋白在各妊娠期合体滋养细胞中均有表达,但在细胞滋养细胞及其他部位未见表达。Bcl-2和Bax蛋白表达水平与胎龄呈正相关,晚期胎盘中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早期胎盘(p<0.05)和中期胎盘(p<0.05)。Bcl-2 mRNA和Bax mRNA表达水平与胎龄呈正相关,早期、中期、晚期胎龄间的mRNA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Bcl-2和Bax对滋养层细胞,尤其是合体滋养细胞的凋亡可能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其机制可能是在晚期胎盘中发挥抵抗细胞凋亡的作用,以此维持晚期胎盘中滋养层细胞的数量,保证正常的胎盘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L-2 BAX 人胎盘滋养细胞
原文传递
基于OBE的计算机硬件人才递进式培养模式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沈澍 吕彩霞 徐欣迪 《计算机时代》 2019年第10期70-73,共4页
教学改革是促使教学质量不断优化的主要动力。文章主要针对计算机硬件人才的培养进行探究,提出一套基于OBE的计算机硬件人才递进式培养模式。以期改进教学方式,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从而培养出高质量的计算... 教学改革是促使教学质量不断优化的主要动力。文章主要针对计算机硬件人才的培养进行探究,提出一套基于OBE的计算机硬件人才递进式培养模式。以期改进教学方式,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从而培养出高质量的计算机硬件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 计算机硬件 教学改革 递进式培养
下载PDF
泡型肝包虫病手术安全切除距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令鹏 邱逸闻 +2 位作者 杨先伟 沈舒 王文涛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512-516,共5页
目的探究泡状棘球蚴在肝脏中的浸润范围,从而为泡型肝包虫病(hepatic alveolar echinococcosis,HAE)手术安全切除的距离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0例HAE患者的术后组织标本... 目的探究泡状棘球蚴在肝脏中的浸润范围,从而为泡型肝包虫病(hepatic alveolar echinococcosis,HAE)手术安全切除的距离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0例HAE患者的术后组织标本。每例患者收集3块同时含有病灶与病灶旁肝组织的交界标本,分为病灶组、0~0.5 cm肝组织组(含0.5 cm)、0.5~1.0 cm肝组织组(含1.0 cm)、1.0~1.5 cm肝组织组(含1.5 cm)和1.5~2.0 cm肝组织组(含2.0 cm)。比较5组肝组织中的Cox1表达量和肝组织的镜下纤维化面积。结果病灶组Cox1的表达量和纤维化面积均高于病灶旁肝组织组(P<0.0001),而各病灶旁肝组织组之间的Cox1表达量和纤维化面积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的Cox1表达量与镜下纤维化面积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无论是Cox1表达量还是肝组织的纤维化程度,HAE病灶均高于病灶旁2 cm以内的肝组织,而病灶旁2 cm以内的肝组织之间并没有明显差异。基于本研究在病灶旁肝组织中间隔0.5 cm的取材标准,笔者认为HAE手术切除的范围在距离病灶0.5 cm处可能较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型肝包虫病 安全距离 根治性切除
原文传递
Dhori病毒核蛋白基因的重组表达及其抗体制备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振明 沈姝 +6 位作者 阿布力米提·莫明 史深 刘希佳 丁军涛 邓菲 张渝疆 孙素荣 《生物技术》 CAS 2020年第2期140-146,共7页
[目的]表达和纯化Dhori病毒(DHOV)核蛋白(NP),并制备多克隆抗体。[方法]RT-PCR扩增NP基因,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和真核表达载体peDNA3.1中。将重组质粒pET-28a-NP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重组蛋白NP(rNP)的表... [目的]表达和纯化Dhori病毒(DHOV)核蛋白(NP),并制备多克隆抗体。[方法]RT-PCR扩增NP基因,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和真核表达载体peDNA3.1中。将重组质粒pET-28a-NP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重组蛋白NP(rNP)的表达并亲和层析纯化rNP,以抗DHOV阳性羊血清检测其抗原性,免疫新西兰免制备抗血清,以ELISA法检测其效价。将pcDNA3.1-NP转染至Vero细胞,以间接免疫荧光法评估抗体的结合活性,WesternBlotting检测抗体与重组蛋白的特异性反应能力。[结果]pET-28a-NP和peDNA3.1-NP重组质粒构建正确,原核表达的rNP约为55.3kDa,并能被阳性羊血清识别,制备的抗体效价为1:409600,能特异性识别真核及原核表达产物。[结论]成功表达和纯化rNP,并制备了多克隆抗体,可用于深入研究DHOV核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检测试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ori virus 核蛋白 原核表达 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原文传递
蜱源抗凝血因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倪军 沈姝 邓菲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701-1716,共16页
蜱是一种人畜共患体表寄生虫,通过叮咬宿主和吸血,将病原体传播给宿主,引发多种疾病。凝血反应是人和动物的重要生理过程,是生理性止血的重要环节。蜱叮咬和吸食宿主血液周期长,在吸血过程中分泌多种抗凝物质,抑制凝血反应,可帮助蜱长... 蜱是一种人畜共患体表寄生虫,通过叮咬宿主和吸血,将病原体传播给宿主,引发多种疾病。凝血反应是人和动物的重要生理过程,是生理性止血的重要环节。蜱叮咬和吸食宿主血液周期长,在吸血过程中分泌多种抗凝物质,抑制凝血反应,可帮助蜱长时间保持吸血状态。目前,已知的蜱源抗凝物质依据其功能主要包括蛋白酶抑制剂、纤维蛋白(原)溶解剂、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和血管活性蛋白4大类。这些抗凝血物质可分别作用于凝血级联反应中内源性通路、外源性通路、共同通路中的关键步骤,以及促进纤蛋白溶解和抑制血小板激活,从而抑制宿主血管中的凝血反应。蛋白酶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凝血级联反应共同通路中凝血酶和Xa因子活性;纤维蛋白(原)溶解剂引起纤维蛋白原的水解并延迟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血小板聚集抑制剂通过降解血小板聚集激动剂,并结合血栓素A2(thromboxane A2,TXA2)和血小板上的αIIbβ3整合素抑制血小板聚集;血管活性蛋白抑制宿主血管收缩以及伤口愈合和血管生成。此外,还有一些蜱分泌的其他蛋白分子可通过不同的通路来实现抗凝血作用。本文对迄今为止各类蜱中发现的具有抗凝血活性的蛋白和小分子及其抗凝血作用机制进行总结阐述,将促进对蜱抗宿主凝血的作用机制和生理意义的理解,也为研制蜱源新型抗凝血药物、开发新的抗血栓疗法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 凝血酶抑制剂 XA因子抑制剂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下载PDF
病原菌多重核酸检测试剂盒分析性能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东来 周海卫 +1 位作者 沈舒 许四宏 《传染病信息》 2022年第3期214-219,共6页
目的了解我国病原菌多重核酸检测试剂盒分析性能的现状,特别是检出限性能的基本情况,为相关研发企业和医疗机构使用者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体外诊断试剂行业标准《细菌和真菌感染多重核酸检测试剂盒(标准号YY∕T 1725-2020)》,使用“34种... 目的了解我国病原菌多重核酸检测试剂盒分析性能的现状,特别是检出限性能的基本情况,为相关研发企业和医疗机构使用者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体外诊断试剂行业标准《细菌和真菌感染多重核酸检测试剂盒(标准号YY∕T 1725-2020)》,使用“34种细菌和真菌感染多重核酸检测试剂国家参考品(批号370026-201801)”对10种不同检测技术原理的病原菌多重核酸检测试剂盒的分析性能进行评估,包括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重复性及检出限等,并按照国家参考品的质量标准对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款试剂盒中包括4款呼吸道感染试剂盒、3款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试剂盒及3款血流感染试剂盒,检测范围或病原谱覆盖8种革兰阳性细菌、14种革兰阴性细菌及10种真菌和非典型病原体。各试剂盒的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重复性及检出限等分析性能均符合国家参考品的质量标准。呼吸道、中枢神经系统及血流感染试剂盒病原菌谱及检出限性能差异较大,检出限的中位数分别为5×10^(3)CFU/ml、1×10^(3)CFU/ml及1×10^(6)CFU/ml;各试剂盒病原菌谱中分布和出现频率较高的6种病原菌检出限中位值分别为5×10^(2)CFU/ml(肺炎链球菌)、3×10^(3)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的)、1×10^(3)CFU/ml(流感嗜血杆菌)、5×10^(4)CFU/ml(铜绿假单胞菌)、3×10^(6)CFU/ml(鲍曼不动杆菌)及5×10^(4)CFU/ml(大肠埃希菌)。结论我国已经进入体外诊断试剂注册阶段的病原菌多重核酸检测试剂盒均具有较好的准确性、特异性及重复性。同时,研发企业应注意结合临床具体的需求,设计合理的试剂盒病原菌谱,并持续优化检出限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菌 多重核酸检测 参考品 检出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