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天然云冷杉(Picea jezoensis var.microsperma(Lindl.)W.C.Cheng&L.K.Fu and Abiesnephrolepis(Trautv.)Maxim.)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基于4块1hm^2固定样地林分调查数据和等距离网格布点取样的400个半分解层凋落物样品的养分测...以天然云冷杉(Picea jezoensis var.microsperma(Lindl.)W.C.Cheng&L.K.Fu and Abiesnephrolepis(Trautv.)Maxim.)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基于4块1hm^2固定样地林分调查数据和等距离网格布点取样的400个半分解层凋落物样品的养分测定数据,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凋落物磷浓度、归还量及利用效率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4块样地凋落物磷浓度均值为1.26g/kg,归还量均值为24.57kg/hm^2,利用效率均值为841.74,均表现为中等强度变异,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且同一样地,变异程度呈现出磷归还量>磷利用效率>磷浓度.凋落物磷浓度、归还量(样地Ⅲ和Ⅳ结构比大于75%,其空间异质性主要由随机效应引起,不适合进行空间插值)和利用效率主要受结构性因素影响,具有较高的空间自相关性.同一样地磷利用效率的空间异质性较磷浓度及归还量低,各样地磷浓度、归还量和利用效率空间自相关范围分别为9.9-40.5m、11.9-52.9m和8.1-39.3m.同一样地磷利用效率的分形维数高于磷浓度,空间格局较磷浓度复杂,磷浓度空间依赖性更强,具有更好的结构性.凋落物磷浓度、归还量(除样地Ⅲ和Ⅳ)和利用效率呈现条带状和斑块状梯度性分布,且磷浓度和利用效率的空间分布格局相似.凋落物磷浓度、归还量和利用效率受到郁闭度、物种数和植物多样性等多种因子的影响.展开更多
文摘以天然云冷杉(Picea jezoensis var.microsperma(Lindl.)W.C.Cheng&L.K.Fu and Abiesnephrolepis(Trautv.)Maxim.)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基于4块1hm^2固定样地林分调查数据和等距离网格布点取样的400个半分解层凋落物样品的养分测定数据,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凋落物磷浓度、归还量及利用效率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4块样地凋落物磷浓度均值为1.26g/kg,归还量均值为24.57kg/hm^2,利用效率均值为841.74,均表现为中等强度变异,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且同一样地,变异程度呈现出磷归还量>磷利用效率>磷浓度.凋落物磷浓度、归还量(样地Ⅲ和Ⅳ结构比大于75%,其空间异质性主要由随机效应引起,不适合进行空间插值)和利用效率主要受结构性因素影响,具有较高的空间自相关性.同一样地磷利用效率的空间异质性较磷浓度及归还量低,各样地磷浓度、归还量和利用效率空间自相关范围分别为9.9-40.5m、11.9-52.9m和8.1-39.3m.同一样地磷利用效率的分形维数高于磷浓度,空间格局较磷浓度复杂,磷浓度空间依赖性更强,具有更好的结构性.凋落物磷浓度、归还量(除样地Ⅲ和Ⅳ)和利用效率呈现条带状和斑块状梯度性分布,且磷浓度和利用效率的空间分布格局相似.凋落物磷浓度、归还量和利用效率受到郁闭度、物种数和植物多样性等多种因子的影响.
文摘目的分析我国2008-2022年报告女性HIV/AIDS患者特征,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女性群体艾滋病防控策略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选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008-2022年当年新诊断报告、性别为女性HIV/AIDS患者进行分析。采用Excel2016和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 4.9.0软件,选用对数线性模型进行发现率时间趋势分析,计算年均变化百分比(AAPC)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PC),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2008-2022年我国女性HIV/AIDS患者报告数先上升后下降,占全部报告数的20%以上。发现率从2008年2.7/10万上升至2019年5.0/10万,之后呈现下降趋势,2022年降至3.4/10万;时间趋势分析结果显示,2008-2015年APC=4.5%(3.3%~5.8%),2015-2019年APC=8.2%(4.3%~12.2%),2019-2022年APC=-12.8%(-16.2%~-9.3%);2008-2022年AAPC=1.5%(0.3%~2.8%)。20~29岁女性发现率由2008年6.7/10万下降至2022年1.9/10万,AAPC=-8.8%(-11.1%~-6.5%);50~59岁和60~69岁年龄组呈现先快速上升后稍有下降的趋势,AAPC分别为12.2%(10.7%~13.7%)和13.0%(9.5%~16.6%)。报告女性患者感染途径以异性性传播为主,2022年达96.9%(22624/23357),感染方式以非商业性性伴(66.7%,15087/22624)为主。女性患者主要分布在西南和中南地区,2022年分别为49.5%(11573/23357)和28.6%(6691/23357)。西南地区发现率远超过其他地区,由2008年7.2/10万上升至2019年19.2/10万,APC=10.0%(8.5%~11.5%);之后下降至2022年11.5/10万,APC=-16.1%(-23.3%~-8.3%)。西北地区2008-2018年发现率在4.4/10万~6.1/10万之间,APC=2.1%(-0.2%~4.4%),之后有所下降,2022年发现率降至2.7/10万,APC=-15.9%(-24.2%~-6.8%)。中南地区2008-2022年发现率稳定在3.4/10万~4.3/10万之间,APC=-0.7%(-1.4%~0),P=0.064。结论我国2008-2022年报告≥50岁女性HIV/AIDS患者所占比例及发现率逐年上升,传播途径以异性性传播为主,且主要通过非商业性性伴感染。西南、中南和西北地区报告发现率较高。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