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起始时间应用咖啡因对早产儿安全性及有效性的评估:一项江苏省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杨洋 程锐 +7 位作者 吴琦 乔立兴 杨祖铭 顾红兵 李双双 姜善雨 刘松林 蒋曙红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0-135,共6页
目的评估早产儿(胎龄≤31周)早期和晚期使用咖啡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从江苏省8家医院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回顾性选取640例胎龄≤31周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早期应用咖啡因510例(生后≤72 h开始应用;早期应用组),晚期应用咖啡... 目的评估早产儿(胎龄≤31周)早期和晚期使用咖啡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从江苏省8家医院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回顾性选取640例胎龄≤31周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早期应用咖啡因510例(生后≤72 h开始应用;早期应用组),晚期应用咖啡因130例(生后>72 h开始应用;晚期应用组)。比较两组早产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早期应用组和晚期应用组在出生体重、Apgar评分、性别、胎龄、入院年龄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应用组咖啡因应用起始日龄和撤除日龄小于晚期应用组(P<0.05);早期应用组咖啡因应用时间短于晚期应用组(P<0.05)。两组之间入院时呼吸支持情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应用组呼吸暂停发生率低于晚期应用组(P<0.05);早期应用组用氧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晚期应用组(P<0.05)。早期应用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和家庭氧疗率显著低于晚期应用组(P<0.05)。两组出院时新生儿颅内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生率和纠正胎龄40周时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病死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胎龄≤31周)早期应用咖啡因可显著缩短咖啡因应用时间、用氧时间和住院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因 有效性 安全性 早产儿
下载PDF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膜融合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李睿 乔松林 张改平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8-91,共4页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疫病,对全球尤其是我国养猪业危害巨大。然而,目前对PRRS防控并未取得实质性成效,究其原因是PRRSV具有独特而且复杂的感染机制。作为一种具有囊膜的病毒...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疫病,对全球尤其是我国养猪业危害巨大。然而,目前对PRRS防控并未取得实质性成效,究其原因是PRRSV具有独特而且复杂的感染机制。作为一种具有囊膜的病毒,PRRSV感染宿主细胞必须经病毒囊膜与宿主靶细胞膜的融合(membrane fusion),这是由病毒膜融合蛋白(fusion protein)介导,宿主细胞受体、蛋白酶等诸多因素共同参与的复杂过程。干扰PRRSV膜融合将会有效阻止病毒的感染与传播。论文通过总结PRRSV膜融合机制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防控PRRS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同时为PRRSV新型药物开发、新型疫苗研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感染 膜融合 膜融合蛋白 蛋白酶
下载PDF
基于TaqMan探针的A型塞尼卡病毒荧光定量RT-PCR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郭振华 阮海宇 +2 位作者 乔松林 邓瑞广 张改平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12,共7页
为建立一种快速、特异、灵敏的A型塞尼卡病毒(SVA)检测方法,通过比对我国不同地区SVA流行毒株的VP1基因序列,在其保守区域设计了1组引物和探针,通过条件优化,建立了基于TaqMan探针的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用该方法检测口蹄疫病毒、... 为建立一种快速、特异、灵敏的A型塞尼卡病毒(SVA)检测方法,通过比对我国不同地区SVA流行毒株的VP1基因序列,在其保守区域设计了1组引物和探针,通过条件优化,建立了基于TaqMan探针的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用该方法检测口蹄疫病毒、猪瘟病毒、日本脑炎病毒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等均不发生交叉反应。敏感性分析显示,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量为278拷贝/μL,比常规RT-PCR的灵敏度高100倍。重复性分析显示,所建立方法的批内变异系数为0.3%~1.0%,批间变异系数为0.8%~2.0%,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进一步对16份疑似SVA感染的临床病料检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8份为SVA核酸阳性。提示建立的检测方法可以用于临床SVA感染的鉴别诊断,为我国SVA的诊断和控制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尼卡病毒 荧光定量RT-PCR 猪水泡病 诊断
下载PDF
2017—2018年河南省规模化猪场弓形虫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4
4
作者 解伟涛 乔松林 +5 位作者 梁跃 郝慧芳 邓瑞广 张龙现 李祥瑞 张改平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179-2183,2189,共6页
自2017年1月—2018年10月,在河南省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143个猪场采集4203份血清样品,使用ELISA试剂盒检测弓形虫抗体。结果显示,河南省猪弓形虫抗体阳性率达38.7%。按不同季节汇总分析,冬季阳性率最高(45.7%),其次为秋季和春季,夏季最低... 自2017年1月—2018年10月,在河南省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143个猪场采集4203份血清样品,使用ELISA试剂盒检测弓形虫抗体。结果显示,河南省猪弓形虫抗体阳性率达38.7%。按不同季节汇总分析,冬季阳性率最高(45.7%),其次为秋季和春季,夏季最低(31.9%)(P<0.01)。按不同地区汇总分析,豫中阳性率最高(53.6%),其次为豫西、豫东和豫南,豫北最低(30.4%)(P<0.01)。按猪场不同规模汇总分析,小型规模猪场阳性率最高(46.0%),其次为中型规模猪场,大型规模猪场最低(32.9%)(P<0.01)。按猪群不同年龄汇总分析,母猪群阳性率最高(57.8%),其次为后备母猪和育肥猪,保育猪最低(12.2%)(P<0.01)。按繁殖母猪不同胎次汇总分析,6胎及以上母猪阳性率最高(73.8%),其次为3~5胎母猪和2胎母猪,1胎母猪最低(57.3%)(P>0.05)。同时,本试验也调查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和猪伪狂犬病(PR)对弓形虫抗体阳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PRRS发病场弓形虫抗体阳性率最高(49.4%),其次为PRRS阳性稳定场,最低为PRRS阴性净化场(9.2%),三者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在PR阳性带毒场和PR阴性净化场,弓形虫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在24个PR阳性带毒场内,gE抗体阳性母猪和gE抗体阴性母猪的弓形虫抗体阳性率差异也不显著。结果表明,在河南省猪群中普遍存在弓形虫感染情况。猪场通过完善生物安全体系和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可以减少弓形虫的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血清学调查 河南省
原文传递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NADC30-like毒株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4
5
作者 阮海宇 郭振华 +2 位作者 李翔 乔松林 张改平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6-40,共5页
对河南漯河地区某养殖场检出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阳性病料进行处理,接种到原代猪肺泡巨噬细胞中,经细胞盲传成功分离出1株PRRSV毒株,命名为HeNLH2017株,并测定了该分离株在原代猪肺泡巨噬细胞上的生长曲线。为进一步分析该... 对河南漯河地区某养殖场检出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阳性病料进行处理,接种到原代猪肺泡巨噬细胞中,经细胞盲传成功分离出1株PRRSV毒株,命名为HeNLH2017株,并测定了该分离株在原代猪肺泡巨噬细胞上的生长曲线。为进一步分析该分离株的遗传进化特点,扩增测定了ORF5基因和部分Nsp2基因的核酸序列。核酸同源性分析显示,该分离毒株ORF5基因和Nsp2序列与NADC30毒株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3.4%和93.8%。遗传进化树分析显示,该分离株与我国2013年以来流行的NADC30-like(Lineage1)毒株处于同一进化分支。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显示,ORF5基因和Nsp2序列与NADC30-like毒株具有相似的遗传变异特点,且Nsp2序列存在特征性的131个不连续的氨基酸缺失。成功分离到1株NADC30-like毒株,有助于进一步认识NADC30-like毒株在河南地区的流行情况和临床致病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分离鉴定 遗传进化分析
下载PDF
肝脏免疫的活体显微光学成像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林巧雅 黄松林 +1 位作者 骆清铭 张智红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56-1065,共10页
光学分子成像技术是在活体复杂的组织区域环境内细胞形态、运动与功能研究的最佳手段之一,极大地推进了免疫学的发展.肝脏是机体新陈代谢和解毒的重要器官,也被视为一个免疫器官.解析肝脏免疫基本特性和功能,对防治肝脏疾病以及全身性... 光学分子成像技术是在活体复杂的组织区域环境内细胞形态、运动与功能研究的最佳手段之一,极大地推进了免疫学的发展.肝脏是机体新陈代谢和解毒的重要器官,也被视为一个免疫器官.解析肝脏免疫基本特性和功能,对防治肝脏疾病以及全身性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活体可视化研究肝脏区域生理或者病理状态下免疫应答,提供关键事件的多细胞参与及其彼此交互的时空动态信息,能极大地丰富对肝脏独特免疫反应的认知.本文将重点阐述目前活体肝脏成像的技术与方法以及光学显微成像技术,例如多光子激发显微成像与转盘共聚焦成像在肝脏免疫中的应用,并展望活体肝脏成像今后的发展方向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光子激发显微成像 转盘共聚焦成像 活体腹窗 肿瘤肝转移 急性肝损伤 局灶性肝损伤和炎症
下载PDF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GP5蛋白单抗的制备与鉴定 被引量:3
7
作者 黄晓静 李睿 +3 位作者 乔松林 杨艳艳 邓瑞广 张改平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74-1382,共9页
为制备及鉴定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主要结构糖蛋白GP5单克隆抗体,本研究首先利用切向流系统和琼脂糖凝胶层析对PRRSV高致病性毒株HN07-1进行纯化;将纯化后的病毒作为免疫原免疫小鼠;取免疫后的小鼠脾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 为制备及鉴定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主要结构糖蛋白GP5单克隆抗体,本研究首先利用切向流系统和琼脂糖凝胶层析对PRRSV高致病性毒株HN07-1进行纯化;将纯化后的病毒作为免疫原免疫小鼠;取免疫后的小鼠脾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通过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对杂交瘤细胞株进行检测及筛选;利用重组GP5蛋白对阳性单克隆上清进行免疫印迹分析鉴定;经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和流式细胞术进一步鉴定单抗与病毒的结合特性。本研究共筛选到4株针对GP5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分别被命名为2D1G11、2D1C1、4H9D1和8B9D4;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以上这4株GP5单抗均可以与病毒特异性结合;进一步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这4株GP5单抗与病毒的结合能力超过N单抗。通过亚型鉴定发现,2D1G11、2D1C1属于IgG2亚型,4H9D1、8B9D4为IgG1亚型。PRRSV GP5蛋白特异性单抗的成功制备,为PRRSV快速诊断试剂研制及免疫识别研究提供了分子手段和工具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GP5 单克隆抗体
原文传递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纤突糖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被引量:3
8
作者 温颖 李青梅 +3 位作者 乔松林 王丽 李睿 张改平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20-728,共9页
为制备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纤突糖蛋白(S)单克隆抗体,首先采用切向流超滤系统和凝胶过滤层析相结合的方法纯化PEDV CH/Hubei/2016毒株,免疫6~8周龄BALB/c小鼠,将血清抗体效价较高的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细胞融合,通过免... 为制备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纤突糖蛋白(S)单克隆抗体,首先采用切向流超滤系统和凝胶过滤层析相结合的方法纯化PEDV CH/Hubei/2016毒株,免疫6~8周龄BALB/c小鼠,将血清抗体效价较高的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细胞融合,通过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IPMA)对杂交瘤细胞株进行筛选,对阳性杂交瘤细胞进行亚克隆获得PEDV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利用PEDV S1区域重组蛋白对单克隆抗体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Western-blot鉴定,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术(CLSM)进一步验证单克隆抗体与病毒的反应原性。结果显示,所获得PEDV S1蛋白单克隆抗体共有4株,分别命名为9B9H6、10G11、17H6B10和18E9G6。通过小鼠体内诱生法制备腹水,抗体的IPMA效价在2.56×10^(-4)至1.024×10^(-5)之间。IFA结果表明,4株单克隆抗体均可与PEDV感染的Vero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进一步通过CLSM发现,4株单克隆抗体可以指示PEDV感染Vero细胞过程中病毒新合成的S蛋白在内质网、内质网-高尔基体中间区域、高尔基体的亚细胞定位。PEDV S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成功制备,为PEDV感染机制研究和病原检测方法建立奠定了重要的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纤突糖蛋白 单克隆抗体 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
原文传递
Identification and epitope mapping of anti-p72 single-chain antibody against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based on phage display antibody library 被引量:1
9
作者 song Jin-xing WANG Meng-xiang +8 位作者 ZHANG Yi-xuan WAN Bo DU Yong-kun ZHUANG Guo-qing LI Zi-bin qiao song-lin GENG Rui WU Ya-nan ZHANG Gai-pi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9期2834-2847,共14页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is a lethal pathogen that causes severe threats to the global swine industry and it has already had catastrophic socio-economic effects.To date,no licensed prophylactic vaccine exists.Li...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is a lethal pathogen that causes severe threats to the global swine industry and it has already had catastrophic socio-economic effects.To date,no licensed prophylactic vaccine exists.Limited knowledge exists about the major immunogens of ASFV and the epitope mapping of the key antigens.As such,there is a considerable requirement to understand the functional monoclonal antibodies(mAbs)and the epitope mapping may be of utmost importance in our understanding of immune responses and designing improved vaccines,therapeutics,and diagnostics.In this study,we generated an ASFV antibody phage-display library from ASFV convalescent swine PBMCs,further screened a specific ASFV major capsid protein(p72)single-chain antibody and fused with an IgG Fc fragment(scFv-83-Fc),which is a specific recognition antibody against ASFV Pig/HLJ/2018 strain.Using the scFv-83-Fc mAb,we selected a conserved epitope peptide(221MTGYKH226)of p72 retrieved from a phage-displayed random peptide library.Moreover,flow cytometry and cell uptake experimen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epitope peptide can significantly promote BMDCs maturation in vitro and could be effectively uptaken by DCs,which indicated its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vaccine and diagnostic reagent development.Overall,this study provided a valuable platform for identifying targets for ASFV vaccine development,as well as to facilitate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of subunit vaccine and diagnostic reag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FV phage display antibody library single chain antibody p72 EPITOPE
下载PDF
红汁乳菇多糖的结构特征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馨方 程孟雅 +2 位作者 杨桥 常松林 任佳丽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3-148,共6页
目的:探究红汁乳菇多糖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以红汁乳菇(Lactarius hatsudake)为原料,通过热水提取获得红汁乳菇多糖LHP,进一步纯化得到LHP-1和LHP-2,对其基础结构进行表征,并通过抗生素诱导小鼠模型,研究LHP对小鼠体重和肠道微... 目的:探究红汁乳菇多糖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以红汁乳菇(Lactarius hatsudake)为原料,通过热水提取获得红汁乳菇多糖LHP,进一步纯化得到LHP-1和LHP-2,对其基础结构进行表征,并通过抗生素诱导小鼠模型,研究LHP对小鼠体重和肠道微生物群组成的影响。结果:LHP-1主要由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组成,其摩尔质量比为3.44∶61.10∶1.22;LHP-2主要由甘露糖和葡萄糖组成,其摩尔质量比为3.84∶153.00,具有“神经元”结构和链状结构区域。LHP的干预能通过增加拟杆菌属(Bacteroides)、阿克曼菌属(Akkermansia)等有益菌和减少肠球菌属(Enterococcus)、短杆菌属(Brevundimonas)等有害菌来恢复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多样性,特别是有益菌嗜黏蛋白—阿克曼菌(A.muciniphila)的增加表明了LHP在人体肠道菌群调节中的巨大潜力。结论:红汁乳菇多糖能够作为潜在益生元改善肠道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汁乳菇 多糖 结构 肠道菌群
下载PDF
一株塞内卡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2
11
作者 阮海宇 郭振华 +3 位作者 耿瑞 翁茂洋 乔松林 张改平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35-1141,共7页
2018年11月,河南南阳地区某养殖场发生了猪水疱病,经实验室检测确诊为塞内卡病毒(SVV)感染。选择SVV检测阳性的临床样品,处理后接种PK-15细胞,经多次传代培养,成功分离到1株塞内卡病毒,命名为HeNNY-1/2018株,并在PK-15细胞上对该毒株进... 2018年11月,河南南阳地区某养殖场发生了猪水疱病,经实验室检测确诊为塞内卡病毒(SVV)感染。选择SVV检测阳性的临床样品,处理后接种PK-15细胞,经多次传代培养,成功分离到1株塞内卡病毒,命名为HeNNY-1/2018株,并在PK-15细胞上对该毒株进行了空斑纯化和生长曲线的绘制。为进一步研究其遗传进化特点,采用RT-PCR技术扩增了其全基因组序列,并分别构建了基于VP1基因和全基因组的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分离株HeNNY-1/2018在感染后第24小时病毒效价最高为107.6TCID50/m L。基因组核苷酸同源性分析显示,分离株HeNNY-1/2018与我国广西分离毒株GXHZH-1和美国毒株KS15-01呈现较高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8.0%和98.7%。进一步分子进化树分析显示,该毒株与2018年报道的广西地区的毒株处于较近的进化分支,而与我国早年间分离得到的其他毒株亲缘关系较远。本研究为河南地区塞内卡病毒流行状况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下一步研究该病的诊断和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内卡病毒 病毒分离 生长曲线 遗传进化分析
原文传递
猪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1蛋白的表达纯化与多克隆抗体制备 被引量:2
12
作者 夏爽飞 陈鑫鑫 +4 位作者 乔松林 柴书军 罗雪刚 谢莎 张改平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07-714,共8页
为制备猪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1(SOCS1)的多克隆抗体,采用RT-PCR扩增猪SOCS1基因序列,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8a-pSOCS1,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在不同温度、IPTG浓度、诱导时间等... 为制备猪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1(SOCS1)的多克隆抗体,采用RT-PCR扩增猪SOCS1基因序列,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8a-pSOCS1,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在不同温度、IPTG浓度、诱导时间等条件下进行表达,确定最佳表达条件,并对重组蛋白pSOCS1进行纯化。以表达的重组蛋白pSOCS1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经4次免疫,间接ELISA测得抗体效价达到1∶51 200。Western-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表明,该多克隆抗体可与pSOCS1重组蛋白和经HEK293T细胞过表达的pSOCS1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证明pSOCS1重组蛋白免疫原性良好。本研究为后续制备单克隆抗体、研究猪SOCS1相关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SOCS1 生物信息学分析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原文传递
猪口腔液中伪狂犬病病毒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核酸稳定性研究
13
作者 郭振华 乔松林 +1 位作者 邓瑞广 张改平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17,共6页
猪口腔液作为一种生物检材,在猪群疫病监测和诊断中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尚不清楚病毒核酸在口腔液中的稳定性。利用猪伪狂犬病病毒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评估核酸保护剂和保存温度对病毒核酸在口腔液中... 猪口腔液作为一种生物检材,在猪群疫病监测和诊断中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尚不清楚病毒核酸在口腔液中的稳定性。利用猪伪狂犬病病毒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评估核酸保护剂和保存温度对病毒核酸在口腔液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4℃或室温条件保存1 d后,核酸保护剂组病毒核酸含量比对照组分别高10倍或100倍左右,二者差异显著(P<0.05或P<0.01);当使用核酸保护剂时,在4℃或室温条件保存1 d~3 d,病毒核酸含量依然保持稳定,二者差异不显著;而当不使用核酸保护剂,保存1 d后,4℃条件下病毒核酸含量比室温条件下高10倍左右。使用不同公司的核酸提取产品提取含有核酸保护剂的样品,在核酸提取效率上无显著差异,说明核酸保护剂对后续核酸提取产品具有很好的兼容性。表明核酸保护剂和低温在防止口腔液中病毒核酸降解方面效果显著,研究结果为临床猪口腔液作为生物检材的科学使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口腔液 核酸保护剂 温度 荧光定量PCR 核酸稳定性
下载PDF
深度学习在医学图像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吉 孙仁诚 乔松林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1期69-74,80,共7页
对宫颈的检查图像进行识别可以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生,然而,正确分辨出患癌趋势的图像对人类来说是极难掌握的技术。使用深度学习方法对宫颈检查图像进行识别分类,以辅助人类专家做出诊断;首先对图像进行手动裁剪来增大信噪比,把原始图... 对宫颈的检查图像进行识别可以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生,然而,正确分辨出患癌趋势的图像对人类来说是极难掌握的技术。使用深度学习方法对宫颈检查图像进行识别分类,以辅助人类专家做出诊断;首先对图像进行手动裁剪来增大信噪比,把原始图像进行格式转换来提高数据读取效率,并在图像输入模型之前进行随机变换以增大训练集;然后建立CNN模型,进行训练并调整参数;最后在测试集上分类准确率达到了89.1%,结果表明,使用深度学习辅助专家进行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医学图像 识别
下载PDF
江苏省15家医院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抗生素使用现状调查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娟娟 韩树萍 +22 位作者 余章斌 潘兆军 周勤 姜善雨 万俊 张琳 王淮燕 孟孟 徐艳 陈筱青 薛梅 杨丽 吴明赴 顾瓅 卢红艳 乔瑜 吴新萍 谷传丽 侯玮玮 高艳 仰守红 张纪华 刘松林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88-993,共6页
目的调查并分析江苏省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抗生素使用现状,为促进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抗生素管理质量及改进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江苏省15家医院收治的极低/超低... 目的调查并分析江苏省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抗生素使用现状,为促进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抗生素管理质量及改进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江苏省15家医院收治的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一般情况及抗生素使用情况的相关资料,并设计减少抗生素使用措施的10项调查问卷表,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干预措施的实施情况。结果共纳入1920例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其中1846例(96.15%)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使用率(antibiotic use rate,AUR)中位数为50/100住院日。15家医院AUR为24~100/100住院日。采用Poisson回归,调整胎龄、出生体重、新生儿危重评分混杂因素后,各医院间调整后抗生素使用率(adjusted antibiotic use rate,aAU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调查结果显示,10项减少抗生素使用的措施中,8项措施开展的医院不足一半;干预措施实施项目数与aAUR呈负相关(r_(s)=-0.564,P=0.029)。结论江苏省15家医院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AUR高,且医院之间差异大;实施减少抗生素使用措施少的医院AUR高,促进NICU抗生素使用管理的质量改进,有望减少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AU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多中心研究 极低出生体重儿 超低出生体重儿
下载PDF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主要流行毒株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振华 陈鑫鑫 +1 位作者 郭军庆 乔松林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共6页
旨在建立针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田间主要流行毒株的鉴别诊断方法。通过比对当前田间主要流行毒株的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针对ORF5基因的通用引物和针对Nsp2基因的鉴别引物。RTPCR结果显示,两对引物针对不同的毒株均可以扩增出特异... 旨在建立针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田间主要流行毒株的鉴别诊断方法。通过比对当前田间主要流行毒株的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针对ORF5基因的通用引物和针对Nsp2基因的鉴别引物。RTPCR结果显示,两对引物针对不同的毒株均可以扩增出特异性的目的条带,通用引物可以用来检测田间主要的流行毒株,鉴别引物可以区分当前田间主要流行的不同毒株。所建立的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以方便地应用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监控和快速检测诊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ORF5基因 NSP2基因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中国制造业僵尸企业的劳动力资源错配效应研究 被引量:23
17
作者 乔小乐 宋林 戴小勇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3-128,共16页
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本文在对僵尸企业进行识别的基础上,从企业与行业层面,研究了僵尸企业的劳动力资源错配效应。实证结果发现,僵尸企业的存在导致了严重的劳动力资源错配。在企业层面,僵尸企业挤出了正常企业的劳动力就业,降低了... 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本文在对僵尸企业进行识别的基础上,从企业与行业层面,研究了僵尸企业的劳动力资源错配效应。实证结果发现,僵尸企业的存在导致了严重的劳动力资源错配。在企业层面,僵尸企业挤出了正常企业的劳动力就业,降低了正常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在行业层面,僵尸企业降低了同行业内企业之间的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异质性分析发现,僵尸企业对正常企业中非国有企业、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劳动力资源错配效应更显著。进一步检验结果表明,僵尸企业扭曲了市场退出机制,使高效率企业被迫退出市场,同时阻碍了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影响在位企业间的劳动力资源再配置。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僵尸企业对劳动力资源错配的影响,把握处置僵尸企业带来的预期收益,为中国处置僵尸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僵尸企业 劳动力资源错配 退出效应 在位企业错配
原文传递
成都地铁11号线暗挖隧道瓦斯监测体系设计与管理 被引量:6
18
作者 肖乔 胡杰 +2 位作者 谭雷 宋佶林 蒋昱行 《煤炭技术》 CAS 2020年第7期91-93,共3页
在成都地铁11号线暗挖段高瓦斯隧道建立系统自动监测与人工监测相结合的隧道瓦斯监测体系,根据实测数据对该隧道进行瓦斯防控效果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瓦斯超限处理措施。结果表明,这种"人机结合"的监测体系在该暗挖隧道作用明... 在成都地铁11号线暗挖段高瓦斯隧道建立系统自动监测与人工监测相结合的隧道瓦斯监测体系,根据实测数据对该隧道进行瓦斯防控效果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瓦斯超限处理措施。结果表明,这种"人机结合"的监测体系在该暗挖隧道作用明显,有效保证了隧道的安全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 隧道 监测体系 设计 处理措施
下载PDF
僵尸企业与产能利用率的动态演化——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5
19
作者 乔小乐 宋林 戴小勇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06-224,F0003,共20页
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本文在识别僵尸企业与测算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基础上,从企业和行业两个层面研究了僵尸企业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企业层面的检验结果表明:僵尸企业不仅自身产能利用率低下,还降低了正常企业的产能利用率;相比于国... 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本文在识别僵尸企业与测算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基础上,从企业和行业两个层面研究了僵尸企业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企业层面的检验结果表明:僵尸企业不仅自身产能利用率低下,还降低了正常企业的产能利用率;相比于国有企业,僵尸企业的存在对正常企业中民营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危害更大;相比于技术密集型企业,僵尸企业主要降低了正常企业中劳动密集型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的产能利用率。行业层面的动态分解结果表明:企业平均产能利用率变化对行业加总产能利用率起主导作用,企业退出效应对加总产能利用率的负向影响呈上升趋势;僵尸企业的增加不仅降低了正常企业的平均产能利用率,还破坏了正常企业的退出机制;相比于组内平均产能利用率的变化,僵尸企业与正常企业之间要素配置效率的降低对加总产能利用率的负向影响更大;僵尸企业的退出可以显著提高行业加总产能利用率。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僵尸企业与产能利用率动态演变的内在机理,为僵尸企业处置与过剩产能化解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僵尸企业 产能利用率 动态演化 中国制造业企业
下载PDF
僵尸企业、劳动力资源错配及宏观效率损失——基于企业间劳动力资源流动视角 被引量:7
20
作者 乔小乐 宋林 《产业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1-84,共14页
伴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提升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对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基于企业间劳动力资源流动视角,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检验了僵尸企业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影响效应及其带来的效率损失。实证结果表明:一方面,僵尸企业扭... 伴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提升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对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基于企业间劳动力资源流动视角,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检验了僵尸企业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影响效应及其带来的效率损失。实证结果表明:一方面,僵尸企业扭曲了在位企业间、僵尸企业与正常企业间的劳动力资源配置,从而导致劳动力资源的静态配置扭曲;另一方面,僵尸企业扭曲了企业进入退出机制,从而导致劳动力资源的动态配置扭曲。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僵尸企业对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中西部地区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危害更大。作用机制分析结果显示,僵尸企业通过信贷资源挤出效应降低了正常企业的就业创造,进而扭曲了劳动力资源配置。进一步地,通过构建反事实框架测度了僵尸企业的清理退出所能带来的宏观效率提升。测度结果显示,僵尸企业的清理退出可以有效提升加总劳动生产率,尤其是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中西部地区,以及东北部地区,僵尸企业退出所带来的加总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僵尸企业 劳动力资源错配 企业间流动 宏观效率损失 反事实框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