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转录因子κB在大骨节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在软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刘继锋 杨晓莉 +5 位作者 熊咏民 毋瑞朋 邹秀珍 郭浩 马敏杰 曹峻岭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1-185,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在大骨节病患者全血和软骨细胞(C28/I2)中的表达,分析NF-κB p65分子在软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阐明NF-κB信号通路在大骨节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从陕西省大骨节... 目的通过观察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在大骨节病患者全血和软骨细胞(C28/I2)中的表达,分析NF-κB p65分子在软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阐明NF-κB信号通路在大骨节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从陕西省大骨节病病区旬邑、永寿、长武、麟游、千阳、陇县选择161例大骨节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性别、年龄相匹配的312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集病例组和对照组人群肘静脉血,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用于NF-κB p65蛋白测定。采用成组设计及细胞培养方法,建立人C28/I2软骨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损伤组(tBHP 300.00 μmol/L)、低硒预保护组[亚硒酸钠(Na2SeO3)0.05 mg/L + tBHP 300.00 μmol/L]、中硒预保护组(Na2SeO3 0.10 mg/L + tBHP 300.00 μmol/L),Hoechst 33342染色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二氯荧光黄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应用Trizol法从全血和软骨细胞中提取蛋白,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全血及软骨细胞中NF-κB p65信号分子的蛋白表达。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在年龄和性别分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0.336,P 〉 0.05;χ2= 0.407,P 〉 0.05)。病例组全血中NF-κB p65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约为对照组的1.835倍(病例组:0.167 ± 0.026,对照组:0.091 ± 0.014;t = 5.147,P 〈 0.01)。荧光显微镜下,tBHP损伤组细胞多呈强蓝色荧光,凋亡细胞数量多;且细胞内ROS含量(1.219 ± 0.104)高于低、中硒预保护组(0.832 ± 0.077、0.635 ± 0.070,P均〈 0.05)。tBHP损伤组NF-κB p65蛋白表达(1.563 ± 0.351)明显高于对照组(0.451 ± 0.069,P 〈 0.05);低、中硒预保护组NF-κB p65蛋白表达有低于tBHP损伤组的趋势。结论大骨节病患者NF-κB信号通路表达上调,NF-κB p65信号分子在氧化损伤所致的软骨细胞凋亡中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节病 软骨细胞 NF-ΚB 氧化损伤 蛋白表达
原文传递
我国大学生中与感染HIV相关的危险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陈琳 马瞧勤 蒋健敏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63-365,共3页
艾滋病(AIDS)在全球及我国仍呈增长趋势,在大学生中亦如此。本文从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性行为发生特征、商业性行为、临时性行为和多性伴、男男性行为、安全套使用情况、性暴力状况、艾滋病病毒(HIV)检测现况和性病艾滋病感染现况... 艾滋病(AIDS)在全球及我国仍呈增长趋势,在大学生中亦如此。本文从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性行为发生特征、商业性行为、临时性行为和多性伴、男男性行为、安全套使用情况、性暴力状况、艾滋病病毒(HIV)检测现况和性病艾滋病感染现况等九个方面开展大学生中与感染HIV/性病相关的危险行为状况的研究进展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大学生 危险行为
原文传递
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在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腺病毒检测中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赵莉 李贵霞 +4 位作者 赵民 王佶 张瑞卿 冯志山 马学军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5期548-552,共5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多重荧光定量PCR(multiplex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RT—PCR)方法在呼吸道病毒中常见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和腺病毒(adenovirus,ADV)感染的诊断价值,为临床...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多重荧光定量PCR(multiplex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RT—PCR)方法在呼吸道病毒中常见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和腺病毒(adenovirus,ADV)感染的诊断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数据库包括PubMed、EMBASE、Cochrane、万方、CNKI等,检索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关于MRT—PCR方法检测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中英文文献,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采用QUADAS-2工具评价纳人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Meta—disc1.4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10篇文献共2528例样本。Meta分析结果显示,MRT—PCR检测RSV的Sen合并=0.87(95%CI:0.83—0.90)、Spe合并=0.98(95%CI:0.97—0.98)、AUC=1.00。MRT—PCR检测ADV的Sen合并=0.64(95%CI:0.56—0.71)、Spe合并=0.99(95%CI:0.98—0.99)、AUC=0.99、Q=0.96。Deeks漏斗图检验结果提示无明显的发表偏倚。结论MRT-PCR方法检测RSV和ADV的灵敏度有待提高,但检测综合能力较好,对临床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荧光定量PCR 呼吸道合胞病毒 腺病毒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肠三叶因子在食管癌术后胃肠道功能衰竭时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马敏杰 徐上清 +1 位作者 陈昶 韩彪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66-369,共4页
目的研究肠三叶因子(trefoilfactor3,TFF3)在食管癌术后胃肠道功能衰竭时的表达,探讨tff3对食管癌术后胃肠道功能衰竭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意义。方法ELISA双夹心抗体法结合酶标仪检测食管癌术后患者不同时期血清中TFF3含量。结... 目的研究肠三叶因子(trefoilfactor3,TFF3)在食管癌术后胃肠道功能衰竭时的表达,探讨tff3对食管癌术后胃肠道功能衰竭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意义。方法ELISA双夹心抗体法结合酶标仪检测食管癌术后患者不同时期血清中TFF3含量。结果食管癌术后胃肠道功能衰竭患者未发生胃肠道功能衰竭前,血清中TFF3表达较阴性对照组及无胃肠道功能衰竭组显著升高(P〈0.01);TFF3在食管癌术后发生胃肠道功能衰竭时的表达与细化的胃肠道功能评分呈负相关(r=-0.712);Cox风险比例模型检验提示,术后发生胃肠道功能紊乱或衰竭时病程时间及预后受各种因素影响。其中发生胃肠道功能衰竭时TFF3浓度(r=1.443),发生胃肠道功能衰竭48h后TFF3浓度(风险因子=1.872,)的高表达可缩短胃肠道功能衰竭时病程时问改善预后。结论TFF3在胃肠道功能衰竭的预测及胃肠道功能衰竭时黏膜保护及修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三叶因子 食管癌 手术 胃肠道功能衰竭 ELISA
原文传递
甲状腺乳头状癌消融治疗后再手术策略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宇 马奔 +2 位作者 嵇庆海 吴毅 李端树 《医学与哲学(B)》 2017年第7期22-23,27,共3页
消融技术已被应用于甲状腺良性结节及不可手术的复发的甲状腺癌,包括韩国(KSThR,KSR)、意大利(SIUMB)的多数专家均反对消融技术用于初治可手术的甲状腺癌。但有一部分医生仍将该技术违规用于初治可手术患者,而且多个甲状腺治疗中心均报... 消融技术已被应用于甲状腺良性结节及不可手术的复发的甲状腺癌,包括韩国(KSThR,KSR)、意大利(SIUMB)的多数专家均反对消融技术用于初治可手术的甲状腺癌。但有一部分医生仍将该技术违规用于初治可手术患者,而且多个甲状腺治疗中心均报道了一批射频消融后残留再次手术的患者。在本文中,笔者对射频消融后的甲状腺癌病例手术策略进行探讨。鉴于射频消融后病灶的改变,建议可在平衡根治与术后生命质量、后期治疗的基础上部分参考局部晚期的甲状腺癌患者诊治策略,对于消融后局部受影响的气管、喉返神经、带状肌、胸锁乳突肌、颈内静脉、颈动脉等分别予以处置。且强调术前需获取肿瘤病理证据及进行详细的影像学评估,手术建议由经验丰富的甲状腺外科或头颈外科医生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射频消融 再次手术
下载PDF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新近纪综合地层、生物群与古地理演化 被引量:4
6
作者 邓涛 方小敏 +10 位作者 李强 王世骐 吴飞翔 侯素宽 马姣 江左其杲 孙丹辉 郑妍 史勤勤 孙博阳 李录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43-1378,共36页
青藏高原在新近纪的显著隆升对东亚乃至全球的气候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建立青藏高原新近纪地层框架对地球科学各领域的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国际新近纪年代地层系统以海相为标准,分为中新统的6个阶和上新统的2个阶.新生代以来,陆... 青藏高原在新近纪的显著隆升对东亚乃至全球的气候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建立青藏高原新近纪地层框架对地球科学各领域的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国际新近纪年代地层系统以海相为标准,分为中新统的6个阶和上新统的2个阶.新生代以来,陆相地层在陆地上所占的比例迅速增加,到新近纪时已远远超过海相地层,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几乎全部为陆相地层.中国的中新统包括5个阶,上新统包括2个阶,除中中新统的通古尔阶以15Ma为底界外,其余各阶都与对应的国际海相阶具有相同的古地磁定义和时限.哺乳动物化石在新生代陆相地层的划分对比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新近系尤其倚重于啮齿类、食肉类、长鼻类、奇蹄类和偶蹄类化石.青藏高原有不少地层出露好且富含哺乳动物化石的盆地,新近系谢家阶和灞河阶的底界层型剖面分别位于西宁盆地和临夏盆地,并有精细的古地磁定年与哺乳动物化石相互配合,其余各阶的底界在青藏高原也可以有效确定.东亚地区许多哺乳动物首现属出现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在东北缘的临夏盆地和西南缘的西瓦立克地区尤为典型,其中,西瓦立克的原恐象Prodeinotherium首现于中新统底界,旧大陆最早的三趾马Hipparion首现于临夏盆地的灞河阶底界.对青藏高原及其周缘地区新生代沉积物及其所含的哺乳动物化石进行的牙釉质和古土壤碳氧同位素分析重建了气候环境背景及植被发育特征,发现其既与全球变化相关,又有地区性的特点.根据碳同位素变化得到的晚中新世C4植物扩张事件证据来自于青藏高原南缘,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多个食草哺乳动物类群和古土壤碳酸盐及有机质的δ13C指示在青藏高原北缘直到新近纪末期仍然缺少明确或显著的C4植物信号.δ^(18)O分析显示在新生代存在几次重大的气候变化事件,尤其是晚中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新近系 陆相地层 哺乳动物化石 古地磁
原文传递
CD25在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且非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7
作者 胡营涛 马杰 +9 位作者 李亚雨 刘晓艳 李宁 孙慧 刘延方 谢新生 万鼎铭 姜中兴 孙玲 李涛 《中国实用医刊》 2018年第19期14-17,共4页
目的 明确CD25抗原分子表达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且非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急性髓细胞白血病(CBF-AM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71例AML(非APL且非CBF-AML... 目的 明确CD25抗原分子表达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且非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急性髓细胞白血病(CBF-AM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71例AML(非APL且非CBF-AML)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并回顾性分析CD25在AML(非APL且非CBF-AML)中的表达情况及患者的一般临床特点.结果 在AML(非APL且非CBF-AML)中,CD25阳性组患者完全缓解比仅为8/18,而CD25阴性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达71.24%(109/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3,P=0.021);复发患者在CD25阳性组占比高达6/8,在CD25阴性组中复发率为31.19%(34/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7,P=0.012).CD25阳性患者较CD25阴性患者有更短的无复发生存期(χ2=13.68,P〈0.001)、更短的总生存期(χ2=12.26,P〈0.001).CD25阳性组预后与高危组预后相当,且与低危组、中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AML(非APL且非CBF-AML)中,CD25阳性表达的患者预后不良,其预后与现有预后分层中的高危组相当,可以作为现有预后分层的有机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5阳性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预后分层
原文传递
阿姆河流域贵霜时期的水稻遗存及喜马拉雅南麓通道的农业交流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冠翰 周新郢 +6 位作者 王建新 马健 Mutalibjon KHASANNOV Nasibillo KHASANOV Robert NSPENGLER Amridin BERDIMURODOV 李小强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35-747,共13页
稻作农业的起源与传播及早期文明交流是当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研究针对中亚阿姆河流域乌兹别克斯坦的卡尔查延(Khalchayan)遗址进行了初步的植物考古学研究,首次在中亚地区发现了水稻遗存,其AMS14C日历校正年代为1714~1756cal a ... 稻作农业的起源与传播及早期文明交流是当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研究针对中亚阿姆河流域乌兹别克斯坦的卡尔查延(Khalchayan)遗址进行了初步的植物考古学研究,首次在中亚地区发现了水稻遗存,其AMS14C日历校正年代为1714~1756cal a BP,属贵霜时期(Kushan).通过将遗址中出土的水稻遗存与中国、印度地区同时期的水稻遗存及南亚地区现代栽培稻的形态进行对比,研究显示卡尔查延遗址的古栽培稻与中国南方和印度西北部地区栽培稻形态上更为接近,为南亚粳稻类型.综合周边地区的植物考古学及年代学研究资料,显示其传播途径是由中国西南经南方通道传播到印度河流域后传入到阿姆河流域.卡尔查延遗址发现的碳化水稻是中亚地区首次发现的水稻遗存,指示了水稻至少在1714~1756cal a BP时就已经出现在了中亚地区,相应的饮食文化的转变也可能在这一时期开始.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稻作农业在全球尤其是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传播提供了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中亚 卡尔查延遗址 农业传播 种子形态 文明交流 一带一路
原文传递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及其阳性免疫细胞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微 袁伟 +2 位作者 魏训东 齐军 马沽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53-658,共6页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G-CSFR)在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CA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阳性表达的免疫细胞亚群。方法联合应用氧化偶氮甲烷(AOM)和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C57BL/6小鼠,建立CAC动物模型,模拟...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G-CSFR)在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CA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阳性表达的免疫细胞亚群。方法联合应用氧化偶氮甲烷(AOM)和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C57BL/6小鼠,建立CAC动物模型,模拟结直肠癌疾病发展中的3个阶段,即炎症恢复期(AD1)、轻度不典型增生期(AD2)和原位癌形成期(AD3)。于AD1、AD2和AD3结束后,分别取结直肠组织制备单细胞悬液,应用流式细胞仪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G-CSFR)的表达,并分析G-CSFR在T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免疫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小鼠结直肠炎-癌转化模型成功建立,可以有效模拟结直肠炎-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AD1组、AD2组和AD3组小鼠结直肠组织中G-CSF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1.2倍、7.3倍和18.0倍,其中AD2组与对照组、AD3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D1组、AD2组和AD3组小鼠结直肠组织中G-CSFR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1.5倍、2.2倍和4.5倍,其中AD3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AD1组、AD2组和AD3组小鼠结直肠组织中CD45+G-CSFR+细胞的比例分别为(21.84±1.77)%、(41.48±4.15)%、(44.84±8.54)%和(57.76±1.95)%,AD2组和AD3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AD1组、AD2组和AD3组小鼠结直肠组织中CD45+G-CSFR+巨噬细胞的比例分别为(21.54±5.88)%、(47.14±5.25)%、(42.49±7.80)%和(29.25±8.24)%;CD45+G-CSFR+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30.04±6.87)%、(29.65±8.08)%、(33.75±7.37)%和(33.32±9.85)%;CD45+G-CSFR+中性粒细胞的比例分别为(2.39±2.10)%、(4.05±1.56)%、(3.62±2.67)%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 巨噬细胞 免疫细胞亚群 炎症性 肠病
原文传递
中全新世中国北方草原的狩猎采集业文化及环境背景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嘉成 周新郢 +5 位作者 杨石霞 饶慧芸 李骄阳 胡松梅 杨益民 李小强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591-1602,共12页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全新世中期中国北方草原地区狩猎采集业人群的了解十分有限.文章报道了内蒙古四子王旗乌拉乌苏西遗址的基本情况、动物骨骼与石器遗存及其环境背景.遗址年代为4.8~4.4cal.ka BP,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综合沉积物浮选...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全新世中期中国北方草原地区狩猎采集业人群的了解十分有限.文章报道了内蒙古四子王旗乌拉乌苏西遗址的基本情况、动物骨骼与石器遗存及其环境背景.遗址年代为4.8~4.4cal.ka BP,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综合沉积物浮选结果、动物考古学、ZooMS分析、石器研究等方面的证据,初步判断相关人群的经济模式为狩猎采集业,使用以石镞为代表的石制工具,狩猎对象主要为黄羊一类的羚羊亚科动物.孢粉学分析结果表明,遗址所处年代相对温暖湿润,为人群的生活提供了有利环境,这可以与4.7ka BP前后的一次暖事件相对应.而4.5~4.0ka BP的冷干事件,以及农、牧业人群的不断扩张,可能导致了遗址最终的衰落.本文为研究中国北方草原上的最后一批狩猎采集业人群提供了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拉乌苏西遗址 中全新世 北方草原 狩猎采集 孢粉学
原文传递
“中国科协联合国咨商专委会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数据与知识信息系统”获2021年联合国世界信息峰会奖(电子科学组冠军奖)
11
作者 马婧 伊赫雅 +1 位作者 王桓 刘闯 《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 CSCD 2021年第3期356-357,495-496,共4页
2021年联合国世界信息峰会奖颁奖大会于5月18日线上举行。“中国科协联合国咨商专委会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数据与知识信息系统”荣获2021年联合国世界信息峰会奖(电子科学组冠军奖)。联合国世界信息峰会(World Summit on the Informa... 2021年联合国世界信息峰会奖颁奖大会于5月18日线上举行。“中国科协联合国咨商专委会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数据与知识信息系统”荣获2021年联合国世界信息峰会奖(电子科学组冠军奖)。联合国世界信息峰会(World Summit o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WSIS)于2003、2005年分别在日内瓦和突尼斯举行。该峰会是由联合国经社事务部、国际电信联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贸发会议等共同组织的全球多利益相关方交流平台,致力于推进全球信息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协 国际电信联盟 病毒肺炎 信息系统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事务部 多利益相关方
原文传递
miR-15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8
12
作者 汪毅 袁伟 +1 位作者 马肖 马洁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63-766,共4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miR-152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202例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miR-152的表达水平,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miR-152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miR-152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202例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miR-152的表达水平,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miR-152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miR-152在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巾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2.109±0.217和15.860±6.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iR-152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2.582±0.344和1.640±0.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iR-152在Ⅰ~Ⅱ期、Ⅲ期和Ⅳ期结直肠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640±0.258、2.187±0.361和4.403±0.8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和miR-152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预后均有关(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分化程度和TNM分期为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01)。miR-152高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P〈0.05)。结论miR-15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低于相应的癌旁组织,miR-152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miR-152有可能作为提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潜在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S 结直肠肿瘤 肿瘤分期 肿瘤转移 预后
原文传递
4种谷田除草剂的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1
13
作者 赵凯 马建萍 +1 位作者 独俊娥 吕建珍 《山西农业科学》 2018年第6期1009-1012,1052,共5页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对不同除草剂不同用量处理下的谷子不同生育期株高、穗质量、穗粒质量及理论产量进行取样调查,为春谷谷田除草剂的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苗前使用38%莠去津1 500~2 250 m L/hm2对植株株高影响较小,用量为2 2...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对不同除草剂不同用量处理下的谷子不同生育期株高、穗质量、穗粒质量及理论产量进行取样调查,为春谷谷田除草剂的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苗前使用38%莠去津1 500~2 250 m L/hm2对植株株高影响较小,用量为2 250 m L/hm2时理论产量最高;谷友安全性较好的使用量为1 500 g/hm2;苗后(3~5叶期)38%莠去津安全使用量为1 500~2 250 m L/hm2;2,4-D丁酯的安全使用量为750 m L/hm2;二甲四氯钠安全使用量为1 500 g/hm2。通过对株高影响及理论产量的试验,建议使用的除草剂为播后苗前38%莠去津2 250 m L/hm2,或播后苗前谷友1 500 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除草剂 安全性
下载PDF
基于Dijkstra算法的矿井最佳避灾路线分类求取 被引量:10
14
作者 童兴 原帅琪 +1 位作者 方伟鹏 马晋钰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4-99,共6页
为使矿井避灾路线有更好的适用性,探讨了矿井面临不同类型灾害危险时最佳避灾路线分类求取方法。根据不同灾变的特点,将矿井灾害分为突水灾害,煤与瓦斯突出、瓦斯或煤尘爆炸、矿井火灾,冒顶事故三大类;绘制三类灾害的可行避灾路线拓扑图... 为使矿井避灾路线有更好的适用性,探讨了矿井面临不同类型灾害危险时最佳避灾路线分类求取方法。根据不同灾变的特点,将矿井灾害分为突水灾害,煤与瓦斯突出、瓦斯或煤尘爆炸、矿井火灾,冒顶事故三大类;绘制三类灾害的可行避灾路线拓扑图,并计算各条巷道的当量长度;将巷道当量长度作为可行路线各边的权值代入拓扑图中,用最短路径算法Dijkstra算法求解各拓扑图对应的最佳避灾路线。分析结果表明,基于Dijkstra算法的矿井最佳避灾路线分类求取方法扩大了避灾路线的选取范围,在避灾人员较多时,可使巷道系统的通行能力得以充分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紧急避险 最佳避灾路线 分类求取 最短路径算法 DIJKSTRA算法
下载PDF
中药熏蒸联合冲击波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效果 被引量:8
15
作者 谈雪梅 何俊 +3 位作者 焦素芹 马静 彭冬祥 吴冲 《精准医学杂志》 2017年第6期692-696,共5页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仪联合冲击波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肩痛病人9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中药熏蒸组、冲击波组以及中药熏蒸与冲击波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病人。3组病人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与常规康复训练...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仪联合冲击波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肩痛病人9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中药熏蒸组、冲击波组以及中药熏蒸与冲击波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病人。3组病人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与常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中药熏蒸组以自拟组方并运用国产智能熏蒸仪进行中药熏蒸治疗,冲击波组运用放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仪治疗,联合治疗组采取中药熏蒸与冲击波联合治疗。3组均以20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估3组病人的疼痛治疗有效率、肩关节活动度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疗程结束时,联合治疗组的肩痛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中药熏蒸组的73.3%与冲击波组的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28、2.967,P<0.05);疗程结束时3组病人的肩关节主动活动度(前屈、后伸、外展、外旋、内旋)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62~3.819,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后肩痛病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采取中药熏蒸与冲击波联合治疗方案能有效减轻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度,提高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疗法 高能量冲击波 卒中 肩痛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左乙拉西坦与醒脑静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癫痫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6
作者 赵红艳 郑文权 马建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5期491-495,共5页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与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癫痫的疗效及对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09—2017-10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癫痫患者114例,以抽签法分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与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癫痫的疗效及对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09—2017-10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癫痫患者114例,以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采取左乙拉西坦与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取左乙拉西坦与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均治疗4周。统计2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比2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的认知功能评分(MoCA)、脑电图情况(尖波时程、尖波数量)以及血清ICAM-1、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MoCA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4周后MoCA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4周后脑电图尖波时程及尖波数量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4周后血清ICAM-1、TNF-α水平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患者给予左乙拉西坦与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效果,改善其脑电图及认知功能状况,降低血清ICAM-1、TNF-α水平,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左乙拉西坦 醒脑静注射液 重复经颅磁刺激 ICAM-1 TNF-α 认知功能评分
下载PDF
低年级医学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婷 蔡敏芳 +2 位作者 马金香 陶涛 黄钧裕 《医学与哲学(A)》 2018年第4期42-44,59,共4页
为了对医学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进行早期干预,以自行设计的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调查问卷对某医学院校低年级研究生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12.2%的低年级研究生有学术不端行为,常见的是不规范引用文献;39.5%的研究生认为其周围工作者有... 为了对医学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进行早期干预,以自行设计的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调查问卷对某医学院校低年级研究生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12.2%的低年级研究生有学术不端行为,常见的是不规范引用文献;39.5%的研究生认为其周围工作者有学术不端行为。学术不端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对学术不端具体行为的判别、周围人群的学术不端行为。与个人对科研的了解程度、兴趣无关。因此,早期需要通过规范的学术行为教育和全面性的学术行为监管对低年级研究生的学术行为进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不端行为 低年级医学研究生 科研伦理
下载PDF
2012—2016年成都市中心城区和远郊献血屋无偿献血者的人口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马婧 王乃红 +2 位作者 于廉 钟涵 张杰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305-310,共6页
目的 分析2012-2016年成都市中心城区和远郊献血屋无偿献血者的人口特征,为优化献血屋宣传,以及无偿献血者招募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2-2016年于成都市16个献血屋参加无偿献血的73 305例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无偿献血者参加... 目的 分析2012-2016年成都市中心城区和远郊献血屋无偿献血者的人口特征,为优化献血屋宣传,以及无偿献血者招募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2-2016年于成都市16个献血屋参加无偿献血的73 305例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无偿献血者参加献血的区域不同,将其分为远郊献血屋组(n=17 028)和中心城区献血屋组(n=56 277).采用成都市血液中心信息管理系统SHINOW9.0收集本研究无偿献血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及职业等人口学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比较2组无偿献血者不同年龄段、文化程度及职业的分布情况.2组无偿献血者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及职业献血者的构成比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①本研究中,2012-2016年成都市远郊献血屋组与中心城区献血屋组不同年龄段的无偿献血者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 204.590,P<0.001).远郊献血屋组无偿献血者年龄主要为25~54岁,该年龄段无偿献血者所占比例为83.0%(14 131/17 028),其中以35~44岁的无偿献血者所占比例最高(35.6%,6 061/17 028).中心城区献血屋组无偿献血者年龄主要为18~44岁,该年龄段无偿献血者所占比例为87.0%(48 949/56 277),其中以18~24岁无偿献血者所占比例最高(32.1%,18 091/56 277).②2012-2016年成都市远郊献血屋组与中心城区献血屋组不同文化程度的无偿献血者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 987.363,P<0.001).远郊献血屋组无偿献血者以初中、高中及专科文化程度为主,所占比例为82.2%(14 005/17 028),其中初中文化程度无偿献血者所占比例最高(34.7%,5 912/17 028).中心城区献血屋组献血者以高中、专科及本科文化程度为主,所占比例为71.9%(40 454/56 277),其中专科文化程度无偿献血者所占比例最高(29.6%,16 669/56 277).③2012-2016年成都市远郊献血屋组与中心城区献血屋组不同职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血者 市区人口 郊区人口 人口群体 人口特征 无偿献血 献血屋 献血 者招募
原文传递
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疾病转归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马洁 吴润晖 +5 位作者 陈振萍 殷芳 郑杰 张利强 苏雁 李刚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721-724,共4页
目的:通过对初次发病的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临床资料收集及疾病转归随访,分析儿童ITP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前瞻性、阶段性收集2005-02-2011-08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住院的初发ITP... 目的:通过对初次发病的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临床资料收集及疾病转归随访,分析儿童ITP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前瞻性、阶段性收集2005-02-2011-08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住院的初发ITP儿童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以门诊及电话的方式进行随访,了解儿童ITP的临床特点及疾病转归情况。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及组间比较,了解可能影响疾病预后的临床指标。结果:共收集到469例初发ITP患儿的临床资料,随访时间截止到2012年4月。442例随访时间超过6个月,6个月内缓解346例,6~12个月内缓解35例,12个月后缓解24例,2年及5年预期缓解率分别为87.90%和94.70%;复发18例,其中13例在缓解后1年内复发,10例在复发1年内再次缓解,2年及5年预期复发率分别为4.20%和6.10%。影响缓解的相关因素为诊断前病程及年龄;影响复发的危险因素为年龄、诊断前病程和前驱感染史。结论:儿童ITP缓解率高,将近75%的患儿6个月内缓解,5年预期缓解率可超过90%,诊断前病程较短及发病年龄小的患儿缓解率高;儿童ITP复发率低,2~5年预期复发率在5%左右,发病年龄大、诊断前病程长及有前驱感染史的患儿复发风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儿童 转归
原文传递
西北地区农村供水管网二次污染气水脉冲处理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纪雪梅 马俊芳 +2 位作者 沈亚茹 李建芸 杨继富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9-114,共6页
针对农村供水管网小管径(DN≤300 mm)、耐压低(以塑料管为主)、供水压力低(低于0.2 MPa)等特点,系统形成了农村供水管网二次污染气水脉冲处理技术,并在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农村供水工程应用。气水脉冲作业管道总长8.1km,PVC管材,管径范围... 针对农村供水管网小管径(DN≤300 mm)、耐压低(以塑料管为主)、供水压力低(低于0.2 MPa)等特点,系统形成了农村供水管网二次污染气水脉冲处理技术,并在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农村供水工程应用。气水脉冲作业管道总长8.1km,PVC管材,管径范围90~180mm,最佳技术组合参数为供水压力0.2 MPa,供气压力0.2~0.3 MPa,脉冲周期4~5s,平均作业效率98.8 min/km。冲洗效果显示:气水脉冲作业管道内生长环基本清除,通水面积平均增加29.3%;出水浊度、铁锰等水质指标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与常规"单向流冲洗法"相比,气水冲洗作业费用和所需水量大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供水管网 二次污染 气水脉冲 技术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