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3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内外科学数据管理与开放共享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49
1
作者 张丽丽 温亮明 +2 位作者 石蕾 郑晓欢 黎建辉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74-782,共9页
作为科研活动的灵魂,科学数据既是激发科研创新的起点,也是科研活动丰富成果不可或缺的部分。国内外科学数据管理与共享从"积极温和的科学数据政策导向"和"全面细致的科学数据管理实践"两方面开展。通过对国内外发... 作为科研活动的灵魂,科学数据既是激发科研创新的起点,也是科研活动丰富成果不可或缺的部分。国内外科学数据管理与共享从"积极温和的科学数据政策导向"和"全面细致的科学数据管理实践"两方面开展。通过对国内外发展现状的比较,笔者认为,国内的科学数据政策宏观体系尚待拓展,政策落实仍需继续积累;仍有很多学科门类需要提高数据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科学研究的整体环境有利于开放科学数据文化的孵化,但仍需多利益相关群体的综合协调。未来,积极温和的共享趋势仍占据主流,科学数据的公、私权力争论愈演愈烈,信息技术变革与科学数据管理边界的再认识将持续推动数据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数据管理 科学数据共享 科学数据政策 开放数据
原文传递
2015-2020年湖北省PM_(2.5)和臭氧复合污染特征演变分析 被引量:32
2
作者 陈楠 陈立 +9 位作者 王莉莉 祝波 操文祥 许可 丁青青 兰博 张周祥 魏莱 施艾琳 王珂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59-672,共14页
为揭示湖北省PM_(2.5)和臭氧(O_(3))复合污染演变特征,基于湖北省17个地市的空气质量国控点和武汉市大气超级站组分监测数据,全面分析湖北省17个地市2015—2020年PM_(2.5)和O_(3)的时空变化特征及相关关系,探讨PM_(2.5)和O_(3)协同效应... 为揭示湖北省PM_(2.5)和臭氧(O_(3))复合污染演变特征,基于湖北省17个地市的空气质量国控点和武汉市大气超级站组分监测数据,全面分析湖北省17个地市2015—2020年PM_(2.5)和O_(3)的时空变化特征及相关关系,探讨PM_(2.5)和O_(3)协同效应的成因机理.结果表明:①2015—2020年,湖北省PM_(2.5)显著改善,平均降幅为4.7μg/(m^(3)·a),但冬季负荷仍较高,主要集中于中部地区;O_(3)污染凸显,平均增幅为3.8μg/(m^(3)·a),污染集中在4—10月的暖季,东部地区最严重,近两年超标天数已与PM_(2.5)相当.②湖北省PM_(2.5)和O_(3)关联日趋密切,协同效应显著,日评价指标显示夏季二者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7),近两年当PM_(2.5)浓度≤50μg/m^(3)时,相关系数高达0.63;冬季PM_(2.5)浓度与Ox(O_(3)+NO_(2))浓度呈正相关,尤其2020年东部城市二者相关性高达0.46,显示大气氧化性对PM_(2.5)二次污染的重要性.③以武汉市为例,归纳PM_(2.5)和O_(3)复合污染的成因,暖季低PM_(2.5)背景下,高温、中等湿度和弱风速的气象条件以及VOCs和NO_(x)等前体物的高浓度排放,使得受VOCs主控的光化学反应加剧,易造成O_(3)污染,从而加强PM_(2.5)二次生成;冬季高的大气氧化性,叠加不利气象条件,促进颗粒物的二次生成,导致重污染时PM_(2.5)组分以硝酸盐等二次无机组分为主.研究显示,湖北省PM_(2.5)和O_(3)协同控制重点为,在保持现有NO_(x)控制力度基础上强化VOCs控制,遏制暖季和东部区域O_(3)浓度上升,加强冬季和中部PM_(2.5)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臭氧(O_(3)) 协同控制 复合污染 湖北省
下载PDF
On the tuning of electrical and thermal transport in thermoelectrics: an integrated theory–experiment perspective 被引量:29
3
作者 Jiong Yang lili Xi +7 位作者 Wujie Qiu Lihua Wu Xun shi Lidong Chen Jihui Yang Wenqing Zhang Ctirad Uher David J Singh 《npj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 EI 2016年第1期216-232,共17页
During the last two decades,we have witnessed great progress in research on thermoelectrics.There are two primary focuses.One is the fundamental understanding of electrical and thermal transport,enabled by the interpl... During the last two decades,we have witnessed great progress in research on thermoelectrics.There are two primary focuses.One is the fundamental understanding of electrical and thermal transport,enabled by the interplay of theory and experiment;the other is the substantial enhancement of the performance of various thermoelectric materials,through synergistic optimisation of those intercorrelated transport parameters.Here we review some of the successful strategies for tuning electrical and thermal transport.For electrical transport,we start from the classical but still very active strategy of tuning band degeneracy(or band convergence),then discuss the engineering of carrier scattering,and finally address the concept of conduction channels and conductive networks that emerge in complex thermoelectric materials.For thermal transport,we summarise the approaches for studying thermal transport based on phonon–phonon interactions valid for conventional solids,as well as some quantitative efforts for nanostructures.We also discuss the thermal transport in complex materials with chemical-bond hierarchy,in which a portion of the atoms(or subunits)are weakly bonded to the rest of the structure,leading to an intrinsic manifestation of part-crystalline part-liquid state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In this review,we provide a summary of achievements made in recent studies of thermoelectric transport properties,and demonstrate how they have led to improvements in thermoelectric performance by the integration of modern theory and experiment,and point out some challenges and possible dire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ICAL THERMAL THEORY
原文传递
从影像触达到文化认同:短视频跨文化传播的情感互动机制——基于互动仪式链的视角 被引量:22
4
作者 李鲤 石琪隆 《传媒观察》 CSSCI 2023年第6期97-103,共7页
情感融入短视频跨文化传播已成常态,但其内在机制一直缺乏探讨。兰德尔·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为这一过程性分析提供了理论视角。本文通过构建以“影像触达-行动触发-文化触动”为核心环节的短视频跨文化传播互动仪式链模型,阐明... 情感融入短视频跨文化传播已成常态,但其内在机制一直缺乏探讨。兰德尔·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为这一过程性分析提供了理论视角。本文通过构建以“影像触达-行动触发-文化触动”为核心环节的短视频跨文化传播互动仪式链模型,阐明跨文化传播语境下短视频的情感互动机制。在此基础上,结合典型短视频案例分析,归结出跨文化传播语境下,以共通、沉浸、交互的情感为核心要素的短视频情感叙事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 跨文化传播 情感叙事 互动仪式链
原文传递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土壤重金属影响因子分析及其污染风险评价 被引量:22
5
作者 周伟 李丽丽 +2 位作者 周旭 石佩琪 黄冬青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3-180,共8页
地理探测器能快速定量化揭示驱动重金属含量影响因素的强度,这对于重金属空间预测模型构建变量的确定和土壤污染修复措施的精准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对5种土壤重金属元素Cu、Zn、Pb、Cr、Ni的空间分布和11种环境因子... 地理探测器能快速定量化揭示驱动重金属含量影响因素的强度,这对于重金属空间预测模型构建变量的确定和土壤污染修复措施的精准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对5种土壤重金属元素Cu、Zn、Pb、Cr、Ni的空间分布和11种环境因子的交互作用进行定量评估,通过单因子指数法进行重庆市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壤Cu、Zn、Cr和Pb的平均含量是重庆市土壤背景值的1.3—1.4倍,Ni含量低于背景值;其中Cu、Pb达到重度污染水平,其余3种重金属为中度或轻度污染水平。5种重金属元素中Cu和Pb为高度变异(变异系数为0.57、0.4),Zn、Cr和Ni为中等变异(变异系数为0.22—0.29),且各重金属元素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性,表明研究区重金属富集受人为干扰影响较大,且污染具有复合性或同源性。地理探测器的因子探测发现高程、坡度和土壤类型对5种土壤重金属含量的解释力最显著,说明地势和土壤类型是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布差异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交互作用探测发现,高程与其他因子交互作用是重金属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也是重要影响因子。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高程、坡度和土壤类型具有较强的解释力,这些因子可作为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预测模型的辅助变量,也可促进重金属污染治理措施的靶向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地理探测器 单因子指数法 生态风险
下载PDF
减量施磷对温室菜地土壤磷素积累、迁移与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2
6
作者 李若楠 武雪萍 +6 位作者 张彦才 王丽英 翟凤芝 陈丽莉 史建硕 徐强胜 黄绍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3944-3952,共9页
【目的】针对过量施磷问题,定位研究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磷肥减施潜力,明确适宜施磷范围。【方法】以北方温室蔬菜主栽种类黄瓜和番茄为研究对象,采用冬春茬黄瓜-秋冬茬番茄种植模式,在基础土壤有效磷(Olsen-P)40.2 mg·kg^(-1)下,设... 【目的】针对过量施磷问题,定位研究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磷肥减施潜力,明确适宜施磷范围。【方法】以北方温室蔬菜主栽种类黄瓜和番茄为研究对象,采用冬春茬黄瓜-秋冬茬番茄种植模式,在基础土壤有效磷(Olsen-P)40.2 mg·kg^(-1)下,设计不施磷肥(P0)、减量施磷(P1)和农民常规施磷量(P2)3个磷肥用量水平。P0、P1、P2处理对应黄瓜单季施磷肥(P_2O_5)0、300、675 kg·hm^(-2),番茄单季施磷肥(P_2O_5)0、225、675 kg·hm^(-2)。3年6季定位研究蔬菜生产磷素盈亏、土壤有效磷供应与迁移,分析产量变化,推荐合理施磷范围。【结果】(1)农民常规施磷量年盈余磷480.0 kg P·hm^(-2)·a^(-1),每盈余磷100 kg P·hm^(-2)主根区0—20 cm土层Olsen-P增加2.7mg·kg^(-1),3年0—20 cm土层Olsen-P平均含量70.2 mg·kg^(-1),2010年番茄季0—20 cm土层磷素饱和度(DPSM3)为80%,磷素土壤深层迁移明显。(2)减量施磷较农民常规磷量下降61.1%,3年磷素盈余量下降71.0%—77.3%,0—20 cm土层Olsen-P含量下降18.6%—43.5%,3年均值为49.3 mg·kg^(-1),接近瓜果类蔬菜Olsen-P农学阈值,关键生育期磷素吸收量无显著变化,产量保持在中高水平不降低;经过3年种植,0—20 cm土层DPSM3下降21个百分点,20—60 cm土层Olsen-P平均含量下降9.3%—30.1%,减施磷肥有效缓解了土壤磷素深层迁移。(3)不施磷肥导致土壤磷素亏缺,蔬菜从土壤中每攫取磷100 kg P·hm^(-2),P0处理0—20 cm土层Olsen-P含量下降3.4 mg·kg^(-1),3年0—20 cm土层Olsen-P平均含量30.5 mg·kg^(-1),虽产量没有显著降低,但是2008年番茄高产下(140 t·hm^(-2))磷素吸收量较P1、P2处理下降19.8%—30.0%,产量呈降低趋势。(4)依据上述推荐:土壤有效磷含量≥40 mg·kg^(-1)的温室,冬春茬黄瓜产量水平170 t·hm^(-2)下施用P_2O_5不宜超过300 kg·hm^(-2),秋冬茬番茄产量水平100 t·hm^(-2)下施用P_2O_5不宜超过225 kg·hm^(-2)。【结论】华北平原温室蔬菜生产减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蔬菜 减量施磷 土壤有效磷 磷素盈亏 产量
下载PDF
我国森林脑炎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被引量:22
7
作者 韩雪玲 李莉莉 +2 位作者 史娟玲 范巧宁 何蓓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148-153,共6页
目的:调查了解我国森林脑炎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现状。方法:借助解放军医学图书馆资源,输入"森林脑炎"、"自然疫源性疾病"、"蜱传疾病"、"鼠源疾病"、"全国各省(市、区)"等关键词进... 目的:调查了解我国森林脑炎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现状。方法:借助解放军医学图书馆资源,输入"森林脑炎"、"自然疫源性疾病"、"蜱传疾病"、"鼠源疾病"、"全国各省(市、区)"等关键词进行检索,将检索到的文献资料按照病原学、流行病学和临床学分类整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森林脑炎是由携带森林脑炎病毒的硬蜱叮咬所致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且近年来该病在我国的分布范围逐渐扩大。结论:做好森林脑炎的防治工作,应加强野外防蜱、灭蜱,以降低蜱暴露概率,并且对森林工作人员定期接种森林脑炎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脑炎 临床流行病学 森林脑炎病毒
下载PDF
中、碱性土壤条件下黄腐酸与磷肥配施对番茄生育和磷素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21
8
作者 张丽丽 史庆华 巩彪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3567-3575,共9页
【目的】碱性土壤降低植物对磷的吸收和利用,黄腐酸能活化土壤中的固定态磷。利用黄腐酸克服碱性土壤对磷的固定效应,提高磷肥利用率,为磷肥减施增效提供新途径。【方法】采用盆栽方式,以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罗拉’为供试品... 【目的】碱性土壤降低植物对磷的吸收和利用,黄腐酸能活化土壤中的固定态磷。利用黄腐酸克服碱性土壤对磷的固定效应,提高磷肥利用率,为磷肥减施增效提供新途径。【方法】采用盆栽方式,以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罗拉’为供试品种,在土壤pH为6.5和8.0两种条件下,设置4个施磷(P2O5)水平(0、0.1325、0.265和0.53 g·kg^-1,分别标记为0%P、25%P、50%P和100%P);在此基础上,设不添加和添加0.08 g·kg^-1黄腐酸两种组合(分别标记为-FA和+FA),共计16个处理。研究黄腐酸与磷肥施用在中、碱性土壤条件下对番茄植株生长、产量、品质和磷素利用的影响。【结果】碱性土壤抑制番茄植株生长,降低产量、各组织磷含量和植株磷吸收量,但对番茄果实品质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磷肥减施造成番茄生长、产量和品质下降,降低植物各组织磷含量、植株磷吸收量和肥料产量贡献率,但对磷肥利用率有一定的提升作用。本研究的任一种土壤条件和磷水平下,施用黄腐酸均可提高番茄对磷的吸收量,增加各组织磷含量,促进植株生长、果实产量和品质提升。在中性土壤条件下,施用黄腐酸与否对磷肥利用率影响不显著,且降低肥料产量贡献率;但在碱性土壤条件下,施用黄腐酸可显著提升磷肥利用率和肥料产量贡献率。此外,施用黄腐酸可使中性土壤减磷处理(50%P)下番茄的生长与产量达到全磷处理(100%P)水平,并提高番茄果实品质;这种现象在碱性土壤栽培条件下更为显著。且100%P处理下添加黄腐酸能显著提高碱性土栽培番茄的生长、产量,使其达到中性土0%P处理水平。【结论】黄腐酸有利于提高番茄的磷素利用率,促进番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形成,达到磷肥减施增效目的;且黄腐酸配合磷肥施用能有效缓解碱性土壤对番茄生长和产量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黄腐酸 生长 产量 品质 磷利用率
下载PDF
重大害虫长林小蠹入侵我国的首次发现与侵染特征 被引量:20
9
作者 任利利 陶静 +6 位作者 武海卫 宗世祥 王传珍 华德 石娟 刘漪舟 骆有庆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0-150,共11页
【目的】明确国际重大林业检疫性害虫长林小蠹在我国的入侵、定殖并严重危害,研究其形态特征、分子鉴定和危害特点,为该虫的监测及防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采自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日本黑松根部的小蠹幼虫、蛹及成虫进行形态学观察... 【目的】明确国际重大林业检疫性害虫长林小蠹在我国的入侵、定殖并严重危害,研究其形态特征、分子鉴定和危害特点,为该虫的监测及防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采自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日本黑松根部的小蠹幼虫、蛹及成虫进行形态学观察、拍照和比对。提取其基因组DNA,利用小蠹亚科通用引物扩增核糖体大亚基(28S)和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OⅠ)序列进行测序,在NCBI数据库中进行序列比对。初步调查长林小蠹的危害特点。【结果】成虫形态特征完全符合长林小蠹的描述;基于28S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ML树)显示,山东烟台小蠹样本与厦门口岸截获来自于澳大利亚进口辐射松原木的样本序列,以及德国样本序列和美国样本序列聚成一支,置信度为100%;样本COⅠ序列单倍型与海关截获的来源于新西兰辐射松上长林小蠹样本单倍型相同,明确外来入侵种长林小蠹已在我国定殖。该虫严重危害寄主树木根部。【结论】首次发现重大入侵害虫长林小蠹在我国的定殖与严重危害,已明确主要形态鉴别特征及初步侵害特性;基因序列分析结果可用于开发快速鉴定技术和溯源分析,同时为虫害检测与监测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林小蠹 形态特征 分子鉴定 危害特性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不同根型苜蓿根系生长及根际土壤细菌的影响 被引量:20
10
作者 汪堃 南丽丽 +1 位作者 师尚礼 郭全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7735-7742,共8页
为明确干旱胁迫对根茎型清水紫花苜蓿、直根型陇东紫花苜蓿、根蘖型公农4号杂花苜蓿根系生长及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运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研究了幼苗期干旱胁迫下各根型苜蓿根系生长及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 为明确干旱胁迫对根茎型清水紫花苜蓿、直根型陇东紫花苜蓿、根蘖型公农4号杂花苜蓿根系生长及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运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研究了幼苗期干旱胁迫下各根型苜蓿根系生长及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各根型苜蓿的Chao1和ACE丰富度指数均在中度胁迫下最大,Simpson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均以变形菌门、绿弯菌门、类杆菌门、放线菌门和厚壁菌门为主,干旱胁迫均显著增加了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了绿弯菌门的相对丰度,但类杆菌门和放线菌门先提高后下降。统计学分析显示,幼苗期干旱胁迫显著影响各根型苜蓿生长发育,随胁迫程度增加,其株高、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根系活力、根体积、根系总长均显著降低,根冠比先增加后下降且在中度胁迫时达到最大值。重度胁迫下,清水苜蓿的株高、根系活力显著大于其他品种,而根冠比、根系干重显著小于其他品种;陇东苜蓿的根长、根尖数均显著大于其他品种;根系平均直径、根系总表面积各根型苜蓿间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为植物的抗干旱胁迫以及提高各根型苜蓿在干旱胁迫下的水分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 苜蓿 干旱胁迫 根际 细菌群落结构
下载PDF
三岁及以下儿童屏幕暴露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11
作者 许琪 王建红 +7 位作者 张丽丽 王晓燕 李娜 金春华 王曦 李晓萌 石鑫淼 王琳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41-846,共6页
目的调查3岁及以下儿童屏幕暴露的时间和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儿童屏幕暴露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保健科门诊正常体检的317名0~36月龄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目的调查3岁及以下儿童屏幕暴露的时间和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儿童屏幕暴露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保健科门诊正常体检的317名0~36月龄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基本信息、家庭养育环境及屏幕暴露相关情况等信息。分别将0~<18月龄儿童使用电子产品、18~36月龄儿童使用电子产品时间>1 h/d定义为屏幕暴露,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比较不同年龄组儿童屏幕暴露时间差异,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屏幕暴露的影响因素。结果317名儿童中男209名、女108名,年龄(28±10)月龄;0~<18月龄117名、18~36月龄200名。0~<18月龄、18~36月龄儿童每日屏幕时间分别为0.3(0,1.0)h、1.2(0.6,2.0)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770,P<0.01);存在屏幕暴露的占比分别为25.6%(30/117)和49.0%(98/200)。0~<18月龄儿童中第二胎及以上(OR=3.81,95%CI:1.13~12.77,P=0.030)、带养人在儿童面前使用电子产品时间≥1 h/d(OR=7.39,95%CI:2.24~24.46,P=0.001)、带养人认为屏幕暴露可促进儿童早期发展(OR=4.14,95%CI:1.26~13.52,P=0.019)为儿童屏幕暴露的危险因素;18~36月龄儿童中带养人在儿童面前使用电子产品时间≥1 h/d(OR=3.29,95%CI:1.78~6.08,P<0.01)为儿童屏幕暴露的危险因素;0~<18月龄、18~36月龄儿童中母亲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OR=0.19,95%CI:0.05~0.66,P=0.009;OR=0.35,95%CI:0.19~0.66,P=0.001)和卧室无电视(OR=0.11,95%CI:0.03~0.42,P=0.001;OR=0.45,95%CI:0.21~0.98,P=0.045)均为儿童屏幕暴露的保护因素。结论3岁及以下儿童屏幕暴露问题普遍,随年龄增大暴露时间增加,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屏幕暴露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云南玉溪柑橘园土壤养分水平和叶片营养状况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8
12
作者 朱攀攀 李有芳 +9 位作者 邱洁雅 王敏 张超博 凌丽俐 施云庭 胡军华 张蓉 李永奇 资丽玲 彭良志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658-1666,共9页
【目的】对云南省玉溪市柑橘土壤养分水平和叶片营养状况及其相关性进行分析,为柑橘的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玉溪市华宁南盘江河谷区、华宁山地区、元江干热河谷区和新平山地区4个生态区101个柑橘园土壤和叶片样品的10种营... 【目的】对云南省玉溪市柑橘土壤养分水平和叶片营养状况及其相关性进行分析,为柑橘的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玉溪市华宁南盘江河谷区、华宁山地区、元江干热河谷区和新平山地区4个生态区101个柑橘园土壤和叶片样品的10种营养元素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南盘江河谷区、华宁山地区、元江干热河谷区和新平山地区4个生态区橘园土壤碱解N含量不足(缺乏和低量)的比例分别为77.08%、63.64%、91.67%、80.00%;华宁山地区土壤速效P不足最为严重,达到100%,其余3个生态区土壤速效P主要在适宜水平;4个生态区土壤速效K适宜水平的比例分别达到93.75%、100%、83.33%、96.67%;土壤交换性钙Ca含量以适宜水平为主,但交换性Mg含量以不足水平为主;各生态区土壤速效Fe、Mn、Cu含量丰富(适宜及以上),土壤速效B不足,而元江干热河谷区和新平山地区速效Zn含量主要不足;土壤速效B主要是不足水平。华宁山地区柑橘叶片N、K不足比例较高,分别达到45.45%和36.36%,其余3个生态区的N、P、K均处于丰富水平;叶片Ca含量丰富;元江干热河谷区叶片Mg不足比例66.67%,其余3个生态区叶片Mg均在丰富水平;各生态区叶片Fe、Mn、B含量均丰富;叶片Zn均在不足水平;新平山地区30.00%橘园叶片Cu含量不足。对4个生态区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南盘江河谷区橘园土壤有效Mn、Zn、Cu、B及新平山地区橘园土壤有效Mg、Mn、Zn与其叶片相应元素含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元江干热河谷区橘园土壤有效Mg与叶片Mg含量极显著相关,华宁山地区土壤全部营养元素有效态含量与叶片对应元素含量未达显著正相关水平;整体相关性分析结果则显示,橘园土壤有效Mn、Cu、B与叶片相应元素含量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结论】玉溪不同柑橘生态区土壤与叶片营养元素含量丰缺并存,生产上需重视补充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玉溪 土壤养分 叶片营养 相关性
下载PDF
Aluminium is essential for roo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ea plants(Camellia sinensis)^∞ 被引量:18
13
作者 lili Sun Mengshi Zhang +4 位作者 Xiaomei Liu Qianzhuo Mao Chen shi Leon VKochian Hong Liao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7期984-997,共14页
On acid soils,the trivalent aluminium ion(Al3+)predominates and is very rhizotoxic to most plant species.For some native plant species adapted to acid soils including tea(Camellia sinensis),Al3+has been regarded as a ... On acid soils,the trivalent aluminium ion(Al3+)predominates and is very rhizotoxic to most plant species.For some native plant species adapted to acid soils including tea(Camellia sinensis),Al3+has been regarded as a beneficial mineral element.In this study,we discovered that Al3+is actually essential for tea roo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n all the tested varieties.Aluminum ion promoted new root growth in five representative tea varieties with dose-dependent responses to Al3+availability.In the absence of Al3+,the tea plants failed to generate new roots,and the root tips were damaged within 1 d of Al deprivation.Struc-tural analysis of root tips demonstrated that Al was required for root meristem development and activity.In situ morin@staining of Al3+in roots revealed that Al mainly localized to nuclei in root meristem cells,but then gradually moved to the cytosol when Al3+was subsequently withdrawn.This movement of Al3+from nuclei to cytosols was accompanied by exacerbated DNA damage,which suggests that the nuclear-targeted Al primarily acts to maintain DNA integrity.Taken together,these results provide novel evidence that Al3+is essential for root growth in tea plants through maintenance of DNA integrity in meristematic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ENSIS ROOTS CAMELLIA
原文传递
基于人格特征的心理护理对行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18
14
作者 李承秋 吴玉兰 +4 位作者 朱丽丽 吕文艺 石玉霞 章翔 刘丽华 《肿瘤药学》 CAS 2018年第5期822-824,828,共4页
目的分析基于人格特征的心理护理对行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7年6月期间诊治的180例行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所有患者随机分... 目的分析基于人格特征的心理护理对行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7年6月期间诊治的180例行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基于人格特征的心理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应对方式的不同。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焦虑抑郁情绪及消极应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积极应对及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人格特征的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行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应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特征 心理护理 子宫内膜癌 焦虑抑郁情绪 应对方式
下载PDF
Eleven COVID-19 Outbreaks with Local Transmissions Caused by the Imported SARS-CoV-2 Delta VOC-China,July-August,2021 被引量:18
15
作者 Lei Zhou Kai Nie +36 位作者 Hongting Zhao Xiang Zhao Bixiong Ye Ji Wang Cao Chen Hong Wang Jiangli Di Jinsong Li Chao Li Zhixiao Chen Ruiqi Ren Peihua Niu Hui Chen Tao Chen Yali Wang lili Li Bingxue Han Ruhan A Si Chen Dan Li Dan Li Chunxia Jin Xin Zhang Jiangmei Liu Chunyu Xu Yecheng Yao Yenan Feng Zhili Li Bike Zhang Yang Song Peter Hao Yanping Zhang Hao Li Qun Li George F.Gao Guoqing shi Wenbo Xu 《China CDC weekly》 2021年第41期863-868,共6页
Starting from December 2019,Wuhan,China,encountered the first outbreak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1-2).The epidemic was successfully suppressed by strict containment so that the number of infected people wa... Starting from December 2019,Wuhan,China,encountered the first outbreak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1-2).The epidemic was successfully suppressed by strict containment so that the number of infected people was reduced to 0 on April 8,2020(3–4).After that,China experienced roughly 3 dozen outbreaks with local transmission caused by imported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RESPIRATORY COV
原文传递
黄腐酸对番茄幼苗适应低磷胁迫的生理调控作用 被引量:17
16
作者 张丽丽 刘德兴 +1 位作者 史庆华 巩彪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547-1555,共9页
【目的】磷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关键元素之一,缺磷会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黄腐酸作为一种天然有机物,在促进植物生长的同时还能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开展黄腐酸对番茄幼苗适应低磷胁迫生理调控作用研究,明确黄腐酸对番茄适应低磷胁... 【目的】磷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关键元素之一,缺磷会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黄腐酸作为一种天然有机物,在促进植物生长的同时还能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开展黄腐酸对番茄幼苗适应低磷胁迫生理调控作用研究,明确黄腐酸对番茄适应低磷胁迫的生理调控机制,对黄腐酸缓解番茄"遗传学缺磷"的概念和机理做出合理解释。【方法】采用Hogland营养液水培方式,以番茄‘金棚1号’为供试品种,待番茄幼苗长到三叶一心时移到水培盆中缓苗7 d,外源添加不同浓度(0、0.04、0.08、0.12、0.16和0.20 g·L^(-1))黄腐酸,研究其对低磷胁迫(10μmol·L^(-1))下番茄幼苗生长、根系发育、光合作用性能、磷素吸收和分配、有机酸积累和分泌等生理过程的影响。【结果】低磷胁迫下,随着黄腐酸施用量的增加,番茄幼苗的各项生理指标基本呈现先增后降趋势。当黄腐酸的施用浓度为0.08 g·L^(-1)时,显著提高根冠比;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叶片光合作用性能;提高番茄不同组织中磷素积累、分配和转运;提高磷转运相关基因(PT1和PHO1)的表达,其中PT1能促进番茄幼苗根系向环境中吸收磷酸盐缓解低磷胁迫;PHO1能促进磷酸盐由根系向茎叶分配从而有效缓解地上部缺磷。黄腐酸能提高根系有机酸(草酸、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和酒石酸)积累,降低根系中无氧呼吸产物乳酸和乙酸含量,促进质子泵基因(HA1)的表达,促进根系泌酸,这种生理代谢变化有利于将环境中难溶性的磷转变为可溶性的磷,并促进植物根系对磷素吸收;增强生长发育相关转录因子(GRAS1)表达,降低叶片花青素积累。【结论】通过低磷胁迫下添加一定浓度的黄腐酸可明显改善番茄幼苗地上部生长及根系发育,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植物的缺磷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黄腐酸 低磷胁迫 生理调控
下载PDF
Effect of electric acupoint stimulation on gastrointestinal hormones and motility among geriatric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tumors 被引量:17
17
作者 Hou lili Xu Lei +1 位作者 shi Yan Gu Fe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4期450-455,共6页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electric acupoint stimulation on gastrointestinal hormones and motility among geriatric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tumors,and to explore an efficient and noninvas...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electric acupoint stimulation on gastrointestinal hormones and motility among geriatric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tumors,and to explore an efficient and noninvasive method for postoperative recovery of bowel functions.METHODS:Forty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nd evenly assigned into a regular nursing care group(RNC) and an acupoint electric stimulation group(AES).Patients in the RNC group received regular nursing care and patients in the AES group received regular nursing care plus electric stimulation of acupoints.The serum levels of gastrin(GAS),motilin(MOT),and cholecystokinin(CCK),and an electrogastrogram(EGG) of all the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on the first,third,and fifth day after surgery.The time to first flatus after surgery and the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side effects such as abdominal pain,abdominal distention,and diarrhea were recorded.RESULTS: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GAS,MOT,EGG,time to first flatus,abdominal pain,abdominal distention,and diarrhea(P < 0.05).CONCLUSION:Electric stimulation on acupoints could increase levels of GAS and MOT,promote the recovery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s,and decrease complications among postoperative senile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tum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ic stimulation therapy Aged Gas 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astrointestinal hor mones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Point ST36(Zusan li) Point ST37(Shangjuxu)
原文传递
尼可地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直接介入术后血流灌注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7
18
作者 胡凌云 田杰 +5 位作者 卢建刚 张黎黎 石娅妮 王卫 欧阳 张树堂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48-1152,共5页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预防性注射尼可地尔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患者直接PCI(PPCI)术后心肌血流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我院行PPCI的老年STEMI患者174例,随机分为尼可地尔组、硝普钠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分别...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预防性注射尼可地尔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患者直接PCI(PPCI)术后心肌血流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我院行PPCI的老年STEMI患者174例,随机分为尼可地尔组、硝普钠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分别于支架置入前冠状动脉内推注尼可地尔4mg、硝普钠200μg、0.9%生理盐水10ml。观察各组主要终点事件[校正TIMI帧数(cTFC),术后慢血流及无复流的发生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结果尼可地尔组、硝普钠组及对照组术后即刻cTFC[(20.4±8.1)帧vs (25.5±7.6)帧vs(28.2±12.0)帧]、术后慢血流或者无复流发生率(6.9%vs 13.8%vs 24.1%)、术后90min心电图ST段回落不良发生率(8.6%vs 20.7%vs 27.6%)、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17.2%vs 31.0%vs 39.7%)、术后TIMI<3级(10.3%vs 20.7%vs 29.3%)及cTnI[(7.5±1.8)μg/L vs(8.5±2.3)μg/L vs(12.1±3.2)μ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多因素logistical分析结果显示,冠状动脉内注射尼可地尔是术后发生慢血流或者无复流的保护因素(95%CI:0.13~1.19,P=0.038),可降低术后cTFC(95%CI:0.14~0.52,P=0.000)。3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预防性注射尼可地尔可改善老年急性STEMI患者PPCI术后心肌血流灌注水平,但不改善短期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可地尔 硝普钠 心肌梗死 心肌再灌注
下载PDF
有机物料还田对土壤导水导气性的综合影响 被引量:17
19
作者 赵丽丽 李陆生 +2 位作者 蔡焕杰 石小虎 薛少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45-1057,共13页
【目的】综合分析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土壤透水通气能力的影响,对改善作物根区土壤水分和空气环境,提高土壤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在陕西关中平原?土上开展了2年(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田间小区定位试验,以单施化肥为对照,... 【目的】综合分析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土壤透水通气能力的影响,对改善作物根区土壤水分和空气环境,提高土壤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在陕西关中平原?土上开展了2年(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田间小区定位试验,以单施化肥为对照,分析不同有机物料(麦秆、麦壳、土粪和生物肥)配施化肥对0—30 cm土层土壤孔隙性、导水性和导气性的影响,并运用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土壤导水导气性。【结果】有机物料还田可改善土壤孔隙性,促进土壤已有孔隙向较大孔隙发育,尤其在0—10 cm和20—30 cm土层,土壤大孔隙较对照显著(P<0.05)增加12.3%—136.4%;而在10—20 cm土层仅增施麦秆2年后土壤大孔隙显著(P<0.05)增加。有机物料还田显著(P<0.05)提高了0—10 cm和10—20 cm土壤导水性,增加土壤初渗率、稳渗率、平均入渗率、90 min累积入渗量和饱和导水率,其中增施麦秆在0—10 cm土层增幅最大,较对照增加5.3—8.8倍,增施生物肥在10—20 cm土层增幅最大,较对照增加2.0—4.5倍;增施生物肥也显著改善了20—30 cm土层土壤导水性。在土壤导气性方面,增施麦秆和麦壳较对照显著(P<0.05)提高0—10 cm土层土壤孔隙连通性进而增加土壤导气率;而增施生物肥较对照显著(P<0.05)提高了10—20 cm和20—30 cm土层的土壤导气率。通过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0—30 cm土层土壤导水导气性,结果表明0—10 cm土层增施麦秆最优;10—20 cm和20—30 cm土层增施生物肥最优。【结论】综合考虑,增施生物肥是关中平原相对较好的有机物料还田方式,对10—30 cm土层导水导气性的综合改善效果最优,可有效缓解?土亚表层紧实化,改善根区土壤的透水通气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料 孔隙性 入渗性能 饱和导水率 导气率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甘肃省霜冻日期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6
20
作者 马尚谦 张勃 +8 位作者 刘莉莉 史晓婷 杨文义 杨梅 焦文慧 魏怀东 崔艳强 黄浩 罗鸿东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97-409,共13页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全面掌握甘肃省霜冻日期的变化规律,有利于提高霜冻灾害的预警能力,保护区域环境,促进气候资源合理开发。使用0 cm地面最低温度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得到霜冻日期的气候倾向率,利用Mann-Kendall法和滑动t检验法探...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全面掌握甘肃省霜冻日期的变化规律,有利于提高霜冻灾害的预警能力,保护区域环境,促进气候资源合理开发。使用0 cm地面最低温度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得到霜冻日期的气候倾向率,利用Mann-Kendall法和滑动t检验法探测霜冻日期的突变时间,构建霜冻站次比表征霜冻的影响范围,利用标准差方法计算霜冻日期的稳定性,采用Hurst指数法预测霜冻日期的未来趋势,结合相关系数法分析霜冻日期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初霜冻日期、终霜冻日期、无霜冻日数发生突变的年份分别为2002,1996和1999年。(2)霜冻日期年际变化幅度为无霜冻日数>初霜冻日期>终霜冻日期;河西变化幅度整体高于河东,对全省霜冻日期变化的贡献较大。(3)全省霜冻日期稳定性顺序为初霜冻日期>终霜冻日期>无霜冻日数,河西霜冻日期稳定性好于河东。(4)初霜冻日期、终霜冻日期、无霜冻日数分别遵循"北早南迟,西早东迟"、"北迟南早,西迟东早"、"北短南长,西短东长"的空间分布规律。(5)在未来,初霜冻日期推迟,终霜冻日期提前,无霜冻日数延长,但变化幅度略有差异,无霜冻日数>终霜冻日期>初霜冻日期;河西终霜冻日期提前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无霜冻日数或超过河东。可知,霜冻日期的迟早、长短、稳定性,是由初、终霜冻日期、海拔以及经、纬度综合作用的结果,主导因素显著性差异较大。无霜冻日数的延长,是由初、终霜冻日期稳定性变差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象学 甘肃省 霜冻日期 时空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