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磁卫星地震应用进展及未来发展思考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学民 钱家栋 +5 位作者 申旭辉 刘静 王亚璐 黄建平 赵庶凡 欧阳新艳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37,共20页
法国DEMETER(Dete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Emissions Transmitted from Earthquake Regions)卫星是世界上第一颗专门针对地震电离层扰动监测的电磁卫星,于2004年发射,2010年底结束运行,共在轨飞行6.5年,获得3万多条整轨数据,为地震... 法国DEMETER(Dete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Emissions Transmitted from Earthquake Regions)卫星是世界上第一颗专门针对地震电离层扰动监测的电磁卫星,于2004年发射,2010年底结束运行,共在轨飞行6.5年,获得3万多条整轨数据,为地震监测及电离层物理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全球科学家利用这颗卫星的数据开展了大量的地震应用研究,发表文章上百篇,将电磁卫星的地震应用研究推向了新的阶段。中国第一颗电磁监测试验卫星CSES(China Seismo-Electromagnetic Satellite)于2018年2月2日成功发射,目前已完成在轨测试并交付使用,科学数据也已正式对外发布。如何充分发挥CSES卫星的应用效能,将空间电磁监测向业务化运行转化,总结和思考DEMETER卫星的技术进步、研究成果及曾经出现过的问题,十分重要。因此,本文着重介绍DEMETER卫星在地震监测应用领域的代表性研究进展,并结合CSES卫星的设计和运转实践,对未来空间地震电磁探测及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一些初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ETER卫星 CSES卫星 地震电磁扰动 卫星数据分析
下载PDF
铁调素过表达对雌性去势小鼠铁代谢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张辉 王爱飞 +5 位作者 吴加东 杨帆 张晓 王亮 张鹏 徐又佳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75-379,共5页
目的探讨铁调素基因过表达对去势小鼠铁代谢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假手术组(sham组)和双侧卵巢切除组(OVX组)均为8周C57/BL6雌性野生型小鼠,实验组(hamp组)为铁调素基因条件性过表达小鼠,每组8只。OVX组和hamp组切除双侧卵巢,sham组... 目的探讨铁调素基因过表达对去势小鼠铁代谢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假手术组(sham组)和双侧卵巢切除组(OVX组)均为8周C57/BL6雌性野生型小鼠,实验组(hamp组)为铁调素基因条件性过表达小鼠,每组8只。OVX组和hamp组切除双侧卵巢,sham组仅切除卵巢旁等量脂肪组织。三组小鼠均他莫昔芬诱导铁调素过表达。8周后检测小鼠血清铁调素、血清铁蛋白、骨形成指标血清骨钙素、骨吸收指标1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arboxy terminal telopeptide of collagen type1,CTX)和骨组织相关基因表达。结果血清铁调素:sham组(629.30±109.43)pg/m L,OVX组(669.12±121.48)pg/m L,hamp组(1 094.34±156.43)pg/m L,hamp组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铁蛋白:sham组(411.09±67.74)ng/m L,OVX组(385.39±54.57)ng/m L,hamp组(242.43±39.73)ng/m L,hamp组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骨钙素:sham组(83.42±21.66)ng/m L,OVX组(124.01±28.81)ng/m L,hamp组(113.84±30.29)ng/m L,hamp组与OVX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TX:sham组(62.45±12.92)ng/m L,OVX组(109.38±18.90)ng/m L,hamp组(75.13±13.32)ng/m L,hamp组较OVX组显著降低(P<0.05)。骨组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OVX组比较,hamp组Run X2基因表达无明显变化,TRAP基因表达显著下降;骨密度:sham组(0.126±0.016)mg/mm3,OVX组(0.052±0.012)mg/mm3,hamp组(0.073±0.012)mg/mm3,hamp组高于OV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铁调素基因过表达后可降低去势小鼠血清铁蛋白,抑制破骨指标,对成骨指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调素 基因条件性过表达 去卵巢 骨质疏松症
下载PDF
Interleukin-37 promotes colitis-associated carcinogenesis via SIGIRR-mediated cytotoxic T cells dysfunction 被引量:5
3
作者 Zhen Wang fan-lian Zeng +30 位作者 Ya-wen Hu Xiao-yan Wang Fu-lei Zhao Pei Zhou Jing Hu Yuan-yuan Xiao Zhong-lan Hu Ming-feng Guo Xiao-qiong Wei Xiao Liu Nong-yu Huang Jun Zhang Shu-wen Chen Juan Cheng Hua-ping Zheng Hong Zhou Qi-xiang Zhao Chen Zhang Yan Hao Song Zou Yi-yue Gui jia-dong Yu Lin-na Gu Cheng-cheng Yue Hao-zhou Zhang Wen-ling Wu Yi-fan Zhou Xi-kun Zhou Guo-bo Shen Xiu Teng Jiong Li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SCIE CSCD 2022年第2期502-518,共17页
Interleukin-37b(hereafter called IL-37)was identified as fundamental inhibitor of natural and acquired immunity.The molecular mechanism and function of IL-37 in colorectal cancer(CRC)has been elusive.Here,we found tha... Interleukin-37b(hereafter called IL-37)was identified as fundamental inhibitor of natural and acquired immunity.The molecular mechanism and function of IL-37 in colorectal cancer(CRC)has been elusive.Here,we found that IL-37 transgenic(IL-37tg)mice were highly susceptible to colitis-associated colorectal cancer(CAC)and suffered from dramatically increased tumor burdens in colon.Nevertheless,IL-37 is dispensable for intestinal mutagenesis,and CRC cell proliferation,apoptosis,and migration.Notably,IL-37 dampened protective cytotoxic T cell-mediated immunity in CAC and B16-OVA models.CD8^(+)T cell dysfunction is defined by reduced retention and activation as well as failure to proliferate and produce cytotoxic cytokines in IL-37tg mice,enabling tumor evasion of immune surveillance.The dysfunction led by IL-37 antagonizes IL-18–induced proliferation and effector function of CD8+T cells,which was dependent on SIGIRR(single immunoglobulin interleukin-1 receptor-related protein).Finally,we observed that IL-37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CRC patients,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erum CRC biomarker CEA levels,but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D8+T cell infiltration in CRC patients.Our findings highlight the role of IL-37 in harnessing antitumor immunity by inactivation of cytotoxic T cells and establish a new defined inhibitory factor IL-37/SIGIRR in cancerimmunity cycle as therapeutic targets in CR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MUNITY CYTOTOXIC INTERLEUKIN
原文传递
First commissioning results of the coherent scattering and imaging endstation at the Shanghai soft X-ray free-electron laser facility 被引量:4
4
作者 jia-dong fan Ya-Jun Tong +17 位作者 Yong-Gan Nie Zi-Chen Gao Bo He Hui Luan dong-Hao Lu jian-Hua Zhang Di-Fei Zhang Xin-Ye Yuan jia-Hua Chen Zhi Guo Tao Liu Meng Zhang Chao Feng Hai-Xiao Deng Bo Liu Zhen-Tang Zhao Zhi Liu Huai-dong jiang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9期48-58,共11页
The Shanghai soft X-ray free-electron laser(SXFEL)user facility project started in 2016 and is expected to be open to users by 2022.It aims to deliver ultra-intense coherent femtosecond X-ray pulses to five endstation... The Shanghai soft X-ray free-electron laser(SXFEL)user facility project started in 2016 and is expected to be open to users by 2022.It aims to deliver ultra-intense coherent femtosecond X-ray pulses to five endstations covering a range of 100–620 eV for ultrafast X-ray science.Two undulator lines are designed and constructed,based on different lasing modes:self-amplified spontaneous emission and echo-enabled harmonic generation.The coherent scattering and imaging(CSI)endstation is the first of five endstations to be commissioned online.It focuses on high-resolution single-shot imaging and the study of ultrafast dynamic processes using coherent forward scattering techniques.Both the single-shot holograms and coherent diffraction patterns were recorded and reconstructed for nanoscale imaging,indicating the excellent coherence and high peak power of the SXFEL and the possibility of‘‘diffraction before destruction’’experiments at the CSI endstation.In this study,we report the first commissioning results of the CSI ends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ray free electron laser Coherent diffraction imaging Fourier transform holography Single-shot imaging Phase retrieval
下载PDF
高压输电系统引起的空间电磁扰动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学民 钱家栋 +2 位作者 吴迎燕 赵庶凡 娄文宇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0-100,共11页
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大力推进,高压输电系统逐渐成为电磁环境监测的主要人为干扰源之一。本文总结了以法国DEMETER卫星电磁场数据为主开展的高压电力线辐射研究的最新成果,对电力线产生的各类空间电磁扰动现象及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 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大力推进,高压输电系统逐渐成为电磁环境监测的主要人为干扰源之一。本文总结了以法国DEMETER卫星电磁场数据为主开展的高压电力线辐射研究的最新成果,对电力线产生的各类空间电磁扰动现象及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归纳分析,其中包括电力线谐振辐射(PLHR)、磁层线辐射(MLR)、ELF/VLF辐射、高能粒子沉降等,并对与其耦合机制相关的电磁波传播及波粒相互作用模型进行了总结讨论,旨在对中国电磁监测试验卫星(CSES-1)数据处理方法、干扰识别和地震弱信号提取分析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线谐波辐射 磁层线辐射 DEMETER 波粒相互作用
下载PDF
Pd-Cu催化剂上吸附O强化甲烷活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佳栋 牛俊天 +2 位作者 刘海玉 樊保国 金燕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87-995,共9页
甲烷催化燃烧相比较传统燃烧有燃烧温度低,清洁以及高效的优点,在天然气汽车、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等多个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为了揭示甲烷在不同掺杂比的Pd-Cu团簇上的脱氢机理,本研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CH_(4)^(*)在不同团... 甲烷催化燃烧相比较传统燃烧有燃烧温度低,清洁以及高效的优点,在天然气汽车、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等多个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为了揭示甲烷在不同掺杂比的Pd-Cu团簇上的脱氢机理,本研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CH_(4)^(*)在不同团簇上的直接脱氢和O辅助脱氢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Pd原子的掺杂提高了Cu(111)表面的吸附能力,在直接脱氢过程中,Pd的掺杂不仅使能垒由2.56 eV降低到2.43 eV,而且使速率控制步骤由CH^(*)+^(*)→C*+H^(*)变为CH_(4)^(*)+^(*)→CH_(3)^(*)+H^(*)。预吸附O能够显著降低甲烷脱氢的能垒,速率控制步骤均为CH_(4)^(*)+O^(*)→CH_(3)^(*)+OH^(*),甲烷在团簇上O辅助脱氢的最高能垒的大小为Cu(111)(1.56 eV)>Pd6Cu(111)(1.44 eV)>Pd_(2)Cu(111)(1.38 eV),Pd的添加对于直接脱氢和O辅助脱氢的性能都有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_(4)活化 Pd-Cu催化剂 直接脱氢 O辅助脱氢
下载PDF
某型齿轮箱试验台多路润滑系统流量仿真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嘉东 冯金 +1 位作者 刘晓凡 覃琨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20年第3期7-9,共3页
按照齿轮传动涡扇发动机中风扇驱动齿轮箱润滑系统对于滑油喷嘴的精确供油要求,在液压加载功率封闭齿轮试验台上设计有多路变压力分油装置。分油装置内腔包含多条油路支路,支路中设计有节流元件,利用对节流元件内孔长度与直径的调节可... 按照齿轮传动涡扇发动机中风扇驱动齿轮箱润滑系统对于滑油喷嘴的精确供油要求,在液压加载功率封闭齿轮试验台上设计有多路变压力分油装置。分油装置内腔包含多条油路支路,支路中设计有节流元件,利用对节流元件内孔长度与直径的调节可以控制节流元件的压降,进而向各滑油喷嘴提供不同压力的滑油,以达到精准供油的目的。使用Flowmaster软件对齿轮箱试验台油路进行热交换稳态流动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节流孔径对节流元件压降的影响远大于节流孔长对节流元件压降的影响,且节流孔径在Φ1 mm~Φ3 mm范围内时节流效果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扇驱动齿轮箱 润滑系统 Flowmaster 仿真
下载PDF
跨国并购战略逻辑可行性检验研究
8
作者 丰佳栋 武启帆 +1 位作者 张慧 孟如意 《财经理论研究》 2020年第3期83-93,共11页
面对贸易全球化的商业环境,跨国并购战略往往能帮助跨国企业有效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但在现实的跨国并购过程中,往往存在并购双方企业相关业务难以融合,形成的新企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因此,跨国并购战略的可行性研究受到国内外战略管理... 面对贸易全球化的商业环境,跨国并购战略往往能帮助跨国企业有效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但在现实的跨国并购过程中,往往存在并购双方企业相关业务难以融合,形成的新企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因此,跨国并购战略的可行性研究受到国内外战略管理学者的高度关注。而已有并购战略可行性研究中缺乏用逻辑检验方法的研究。本文运用因果映射分析法,将并购双方的隐形战略逻辑以形象的战略因果映射图进行表示,特色化的运用跨国并购战略逻辑检验方法检验跨国并购战略的因果逻辑性,判断并购战略的可行性,进而通过案例分析得出检验并购可行性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并购 因果映射法 战略逻辑
下载PDF
复合材料延性雷电防护金属网仿真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周家东 熊秀 +1 位作者 谢健 范晓宇 《飞机设计》 2017年第3期68-74,共7页
延性雷电防护金属网是防护飞机复合材料雷电直接效应的重要方法,本文采用了数值仿真方法对雷电防护金属铝网和金属铜网在雷电流作用下的损伤进行了分析。并在实验室用模拟的联动的雷电流分量A、B、C*对金属铝网和金属铜网进行雷电损伤... 延性雷电防护金属网是防护飞机复合材料雷电直接效应的重要方法,本文采用了数值仿真方法对雷电防护金属铝网和金属铜网在雷电流作用下的损伤进行了分析。并在实验室用模拟的联动的雷电流分量A、B、C*对金属铝网和金属铜网进行雷电损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数值仿真与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95 gm2的金属铝网和200 gm2金属铜网能对复合材料提供很好的防护。同时,本文通过对雷电损伤机理分析,总结金属网试验损伤比仿真分析偏大的主要原因是雷电流分量B、C*除了电阻热效应外,还有等离子体热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雷电效应 延性金属网 数值仿真 雷电试验
原文传递
基于单天线多载波的轻量化感知技术研究
10
作者 姜禹 王佳东 +1 位作者 胡爱群 丁璠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409-3423,共15页
现有的WiFi感知方法对数据的采集量及接收器的硬件资源需求较高,同时海量的数据处理也会消耗大量软硬件资源.基于模型的WiFi感知方法通过建立动作模式与信号变化之间的数学模型,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数据量的依赖,但是主流方案仍然需要多... 现有的WiFi感知方法对数据的采集量及接收器的硬件资源需求较高,同时海量的数据处理也会消耗大量软硬件资源.基于模型的WiFi感知方法通过建立动作模式与信号变化之间的数学模型,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数据量的依赖,但是主流方案仍然需要多个接收天线或者天线阵列.本文提出一种使用单天线接收器的感知方案,利用不同子载波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比值消除硬件及噪声干扰,并提出基于方差和极差的子载波组合选择算法,筛选出优质的子载波组合得到动作特征.进一步提出基于菲涅尔区理论的高可用特征生成算法,巧妙地结合反射路径变化与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动态相位旋转之间的关系,通过在复平面上的数据拟合与相位对齐获得高可用特征.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单天线方案完全符合菲涅尔区理论,同时,可以有效提升不同动作在不同场景下的识别效果.对于七种不同的动作,本文方案的总体识别准确率保持在95%左右,CSI选择和特征强化获得了约2%的准确率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道状态信息 非接触感知 CSI比率 子载波选择 特征提取
下载PDF
综放工作面覆岩破坏特征及裂隙演化相似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贾栋 姜德义 +2 位作者 陈结 范金洋 任奕玮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9-25,共7页
针对煤层开采后常出现矿压显现剧烈、煤岩透气性增大和地表下沉等问题,利用二维相似模拟试验研究综放工作面覆岩破坏特征并通过分形理论表征裂隙演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煤层基本顶初次来压步距为78 m,周期来压步距为24 m;煤层采动裂隙... 针对煤层开采后常出现矿压显现剧烈、煤岩透气性增大和地表下沉等问题,利用二维相似模拟试验研究综放工作面覆岩破坏特征并通过分形理论表征裂隙演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煤层基本顶初次来压步距为78 m,周期来压步距为24 m;煤层采动裂隙发育,距煤层顶板超过35 m;煤层开采后形成的覆岩裂隙具有分形特征,其分形维数随工作面的推进总体趋势增大;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开采位置与覆岩应力测点的水平距离小于40 m时,最初的原岩应力转变为应力集中,当工作面推过应力测点15~20 m后,应力卸压后会出现最小值,随后趋于稳定值;上覆岩层由下而上的垮落表现为非线性,其下沉形态为非对称性,总体垮落趋势近似呈“凹”型。研究结果进一步解释了采动过程中覆岩破坏及裂隙演化规律,可为煤炭开采顶板管理和煤层气抽采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似模拟 上覆岩层 围岩应力 采动裂隙 分形维数
下载PDF
基于GTN模型的2195铝锂合金板材反复弯曲成形特性及变形损伤
12
作者 贾向东 赵鑫 +3 位作者 镐昆明 范振宇 罗展 匡靖胤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4,共14页
以商用2195-T6铝锂合金板材为研究对象,借助单向拉伸试验,获得了其真应力-真应变曲线;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能够表征2195铝锂合金变形损伤的GTN模型和反复弯曲成形的数值仿真模型,对反复弯曲成形过程中弯曲次数和压下量对板材的回弹和损伤... 以商用2195-T6铝锂合金板材为研究对象,借助单向拉伸试验,获得了其真应力-真应变曲线;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能够表征2195铝锂合金变形损伤的GTN模型和反复弯曲成形的数值仿真模型,对反复弯曲成形过程中弯曲次数和压下量对板材的回弹和损伤特征的影响进行分析,并通过试验验证了反复弯曲对回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次弯曲变形中,随着弯曲压下量的增加,塑性弯曲变形区逐渐增大;当压下量大于临界值时,随着压下量的增加,回弹量逐渐减小。在相同的压下量条件下,随着弯曲次数增加,板材的塑性变形区逐渐增加,回弹量逐渐减小;但是随着弯曲次数的增加,板材的损伤逐渐增大,因此,通过反复弯曲成形抑制弯曲回弹需要将板材的内部损伤控制在许可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TN模型 铝锂合金 成形性能 弯曲成形 塑性损伤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非刚性书斜式断层模型的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军 贾东 +3 位作者 尹宏伟 沈礼 范小根 杨双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780-1792,共13页
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导致青藏高原垂向上整体快速隆升的同时,也导致东缘被断裂分割的块体沿着大规模走滑断裂的横向滑移,这也是青藏高原演化变形的两种端元模型:大陆逃逸模式和地壳增厚模式。本文设计了三种非刚性书斜式断层模型,运... 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导致青藏高原垂向上整体快速隆升的同时,也导致东缘被断裂分割的块体沿着大规模走滑断裂的横向滑移,这也是青藏高原演化变形的两种端元模型:大陆逃逸模式和地壳增厚模式。本文设计了三种非刚性书斜式断层模型,运用粒子速度场成像技术(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监测模型表面变形。实验结果表明,非刚性块体边界受力前后,位移场、速度、剪应变和面应变会有明显的不同。根据实验结果主要得出两点结论:①青藏高原东缘的变形是连续的,块体内部发育了冲断带、裂谷系统和右行走滑断裂系统;②自中新世以来,青藏高原东缘主要经历了两阶段的演化,早中新世-晚中新世(22~8Ma),既有左行走滑活动,也有块体的顺时针旋转,形成了近东西向的祁连山-南山冲断带、积石山冲断带、祁漫塔格冲断带、渭河地堑以及近南北向的右行走滑断裂;晚中新世(8Ma)以来,块体旋转量极少,主要以左行走滑断裂为主,发育了近南北向的冲断带和裂谷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变形 青藏高原东缘 非刚性书斜式断层模型 物理模拟 分布式变形
下载PDF
龙门山断裂带与龙日坝断裂带相互关系的物理模拟实验 被引量:1
14
作者 葛家成 贾东 +6 位作者 尹宏伟 闫兵 陈竹新 范小根 杨双 崔键 钟城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17-629,共13页
在青藏高原东缘北东向龙门山断裂带西北约150 km的松潘—甘孜块体东部,存在一条北东向,具有右旋逆冲活动特征的龙日坝断裂带,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目前已引起广泛关注。为了研究这两条性质相似断层带间的相互关系,文章根据该区域实际... 在青藏高原东缘北东向龙门山断裂带西北约150 km的松潘—甘孜块体东部,存在一条北东向,具有右旋逆冲活动特征的龙日坝断裂带,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目前已引起广泛关注。为了研究这两条性质相似断层带间的相互关系,文章根据该区域实际地质情况和相似性原理设计三组物理模拟实验,重点考虑碧口块体和底部滑脱层的影响,并运用粒子速度场成像技术监测表面变形。实验模型显示,在东西向挤压应力下发育了北东走向以逆冲为主兼右行走滑分量的龙门山断裂带和龙日坝断裂带以及南北走向的岷山隆起带。根据实验结果得出认识:只有在碧口块体的作用下,才会沿滑脱层边界发育断层,而不是在滑脱层内部形成弧形断层;龙门山断裂带与龙日坝断裂带在深部滑脱层相连,可能是一组同期发育的倾向相反的断层。该研究结果显示,在碧口块体影响下断裂带的发育过程,为理解龙门山断裂带和龙日坝断裂带相互关系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构造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缘 物理模拟 龙日坝断裂带 龙门山断裂带 碧口块体
下载PDF
基于NOMA的全双工多层异构网下行链路覆盖分析
15
作者 杨小蓉 贾向东 +1 位作者 范巧玲 陈玉宛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69-1176,共8页
针对异构网(Heterogeneous Network,HetNet)无线回程,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提升网络吞吐量,而对回程覆盖性能研究较少.由此,本文构造了一种在小小区基站(Small cell Base Station,SBS)上结合全双工(Full-Duplex,FD)和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 针对异构网(Heterogeneous Network,HetNet)无线回程,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提升网络吞吐量,而对回程覆盖性能研究较少.由此,本文构造了一种在小小区基站(Small cell Base Station,SBS)上结合全双工(Full-Duplex,FD)和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技术的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辅助多层HetNet模型.利用信干比(Signal-to-Interference Ratio,SIR)来模拟有源SBS的分布,得出不同类型接收端的干扰;然后推导了移动用户(Mobile User,MU)下行链路覆盖概率闭合表达式.仿真和数值结果表明,SBS下行链路覆盖概率会随着小小区下行链路功率共享系数的增加而减小;此外,通过对比NOMA和正交多址接入(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OMA)以及FD和半双工(Half-Duplex,HD)对下行链路覆盖性能的影响,本文提出的方案能显著提升网络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构网 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 非正交多址接入 全双工 功率共享
下载PDF
棉花-花生轮作下的根系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功能分析
16
作者 崔福洋 侯献飞 +14 位作者 苗昊翠 贾东海 顾元国 陈晓露 李强 施俊杰 汪天玲 高君 胡凤仪 宋贤明 张云 罗玉涛 黄奕 尚随腾 张帆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5-634,共10页
为了提升棉花和花生产量,开展棉花-花生轮作模式研究,分析轮作模式下土壤根系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与功能。以棉花连作、花生连作、棉花花生轮作、花生棉花轮作和休耕为研究对象,探明轮作后作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利用16S rRNA基... 为了提升棉花和花生产量,开展棉花-花生轮作模式研究,分析轮作模式下土壤根系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与功能。以棉花连作、花生连作、棉花花生轮作、花生棉花轮作和休耕为研究对象,探明轮作后作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利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根系细菌群落结构与功能。结果发现:轮作提高了根系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土壤样本中共获得5009952个有效序列,休耕模式下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含量最多。在轮作种植模式中变形菌门、酸杆菌门和放线菌门为优势菌门;其次轮作模式增加了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芽单胞菌门的丰富度。根据功能不同,将菌群共划分为8类,轮作出现较多微生物基因遗传相关的功能类群,整体以代谢相关的类群居多,与人类和植物病原菌的功能蛋白组富集明显。由此得出,棉花,花生轮作能够提高微生物丰富度,增加多样性,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促进作物根系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提高作物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花生 轮作 细菌群落 PICRUSt功能预测
下载PDF
表面粗糙度对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信号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凭 王希林 +6 位作者 洪骁 王晗 赵晨龙 贾志东 邹林 李彦民 范建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29-1934,共6页
硅橡胶复合绝缘子是高压输电线路的关键设备,长期在复杂外界环境条件下带电运行后会发生表面老化,表现为粉化、褪色、粗糙度和硬度上升等现象。粗糙度作为复合绝缘子的老化特征量之一,其测量是复合绝缘子在线带电检测的难题。激光诱导... 硅橡胶复合绝缘子是高压输电线路的关键设备,长期在复杂外界环境条件下带电运行后会发生表面老化,表现为粉化、褪色、粗糙度和硬度上升等现象。粗糙度作为复合绝缘子的老化特征量之一,其测量是复合绝缘子在线带电检测的难题。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LIBS)适用于开展输电线路复合材料的远程在线检测,但粗糙度对LIBS信号的影响还没有得到系统的研究,利用这种基体效应进行绝缘子表面粗糙度的测量尚无报道。制备了不同粗糙度的硅橡胶新样品,与500 kV线路退运的复合绝缘子样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了硅橡胶材料的粗糙度对LIBS信号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新制备硅橡胶材料随着粗糙度的增加,各主体元素特征谱线强度会随之增强,不同主体元素之间的原子谱线强度比(Si 288.2 nm/C 247.9 nm和Al 394.4 nm/Si 288.2 nm)随之下降,说明样品粗糙度对LIBS测量结果影响显著。但特征谱线强度及不同主体元素原子谱线强度比与粗糙度之间的函数关系不明显,难以用于粗糙度测量。硅橡胶的主体元素为Si,Al,C和O等,考虑元素含量及特征谱线的选取方便选择Si为主要分析元素。对于Si原子谱线强度比,选取了两条上能级相近(E ki=40 991.88,39 955.05 cm^-1)的原子谱线(SiⅠ288.2 nm,SiⅠ250.7 nm)作为分析线,在满足局部热力学平衡与光学薄的条件下两条谱线的强度比应为定值,但样品粗糙度的改变会影响脉冲激光烧蚀材料表面的过程,从而改变等离子体的状态,使得谱线强度比值也随之变化。上述两条硅原子谱线强度比和粗糙度建立的定标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88。对于500 kV输电线路退运的老化硅橡胶材料,其表面由于老化有部分氢氧化铝填料析出,使得基体成分不均匀性更为显著,其表面也变得更为粗糙,这导致一对谱线强度比值作为定标函数,实用性降低。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硅橡胶 粗糙度
下载PDF
基于SPH的超音速火焰喷涂WC-12Co粒子速度对其沉积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曹晓恬 查柏林 +3 位作者 周伟 王金金 贾旭东 范珂华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07-415,共9页
目的以超音速火焰喷涂过程为基础,探究粒子撞击速度对粒子在基体上沉积行为的影响。方法应用SPH方法,模拟分析WC-12Co粒子速度在400~800 m/s内,单个粒子在相同基体上的沉积行为。结果粒子撞击速度与粒子扁平率、粒子基体结合面积、结合... 目的以超音速火焰喷涂过程为基础,探究粒子撞击速度对粒子在基体上沉积行为的影响。方法应用SPH方法,模拟分析WC-12Co粒子速度在400~800 m/s内,单个粒子在相同基体上的沉积行为。结果粒子撞击速度与粒子扁平率、粒子基体结合面积、结合方式等有密切关系。随着粒子撞击速度的增加,基坑深度持续增大至最小深度的4.6倍,金属射流对提高粒子扁平化程度及粒子与基体的有效结合面积起到促进作用,总接触面积最大可达到原有效接触面积的2.7倍。撞击速度的提升使得有效塑性应变及应变区域增加,形变区域增大。同时,结合面温升总体增加,增强了粒子与基体的结合条件。沉积过程存在能量耗散,初始能量的提高有利于粒子与基体总能量的增加,强化了压实效应,进一步促进粒子与基体的结合。结论在数值模拟选取的范围内,超音速火焰喷涂WC-12Co粒子的撞击速度越高,粒子与基体的结合状态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VOF SPH方法 结合界面 撞击速度 粒子扁平率 温变
下载PDF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与乙型肝炎e抗原定量对核苷类似物治疗慢性乙肝效果的预测 被引量:4
19
作者 梁家隐 董慧敏 +1 位作者 黄凡华 席云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1454-1456,共3页
目的监测慢性乙肝(CHB)患者治疗前及治疗中血清HBsAg与HBeAg的浓度变化,评价其与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分析采用核苷类似物治疗48周的CHB患者HBs Ag、HBeAg基线及用药后24周HBsAg、HBeAg水平变化。结果 HBeAg阴性的CHB患者HBsAg基线中位... 目的监测慢性乙肝(CHB)患者治疗前及治疗中血清HBsAg与HBeAg的浓度变化,评价其与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分析采用核苷类似物治疗48周的CHB患者HBs Ag、HBeAg基线及用药后24周HBsAg、HBeAg水平变化。结果 HBeAg阴性的CHB患者HBsAg基线中位数为13 228.86 COI,HBeAg阳性CHB患者用药后24周HBeAg水平中位数为237.82 COI,反弹组和持续应答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eAg阴性的CHB患者的HBsAg基线及HBeAg阳性CHB患者治疗24周的HBeAg水平,对CHB核苷类似物的治疗效果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定量 乙型肝炎e抗原定量 核苷类似物
原文传递
针式组合式器械在新式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田明国 贾东 +3 位作者 杨海涛 刘明奇 杨勇 范雄伟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5期310-312,共3页
目的总结针式组合式器械在新式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新式单孔LC治疗的24例患者资料。术中将显露器针杆从右肋缘下锁骨中线穿刺进入腹腔,在腹腔内与操作头连接后向上... 目的总结针式组合式器械在新式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新式单孔LC治疗的24例患者资料。术中将显露器针杆从右肋缘下锁骨中线穿刺进入腹腔,在腹腔内与操作头连接后向上牵引胆囊底浆膜层进行显露。将电钩针杆经剑突下穿刺进入腹腔,在腹腔内与操作头连接后进行胆囊三角分离及剥离胆囊。结果开展24例新式单孔LC,其中需要增为2孔者3例,增孔率12. 5%;无中转开腹。顺利完成21例(87. 5%)新式单孔LC,手术时间(55. 2±21. 5) min,术中出血量(6. 4±12. 3) ml,无胆漏、出血、胆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针式组合式显露器和针式组合式电钩结合使用可顺利完成新式单孔L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式组合式器械 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