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毒通络方通过TGF-β1/Smad和ROCK通路对大鼠心肌纤维化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8
1
作者 张丹 惠菊 郭家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26-833,共8页
目的:探讨解毒通络方在大鼠心肌纤维化进程中的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30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低剂量解毒通络方组和高剂量解毒通络方组(n=6),以5 mg·kg^(-1)盐酸异丙肾上腺素皮下注... 目的:探讨解毒通络方在大鼠心肌纤维化进程中的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30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低剂量解毒通络方组和高剂量解毒通络方组(n=6),以5 mg·kg^(-1)盐酸异丙肾上腺素皮下注射法复制大鼠心肌纤维化模型,卡托普利组、低剂量解毒通络方组和高剂量解毒通络方组大鼠分别用0.005 g·kg-1·d^(-1)卡托普利和1、5 g·kg^(-1)·d^(-1)解毒通络方灌胃28 d,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给予等体积蒸馏水,苏木素-伊红(HE)和Masson三色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表现并计算胶原纤维面积百分率,碱水解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羟脯氨酸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LIM激酶(LIMK)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Smad2、Smad3和Rho相关蛋白激酶(ROCK)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磷酸化Smad2/3(p-Smad2/3)和ROC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注射异丙肾上腺素28 d后,大鼠心肌组织呈典型纤维化改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胶原纤维面积百分率及羟脯氨酸和AngⅡ水平明显升高(P<0.05),TGF-β1和LIM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Smad2、Smad3和ROCK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Smad2/3和ROC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组、低剂量解毒通络方组和高剂量解毒通络方组大鼠心肌组织中胶原纤维面积百分率及羟脯氨酸和AngⅡ水平明显降低(P<0.05),TGF-β1和LIM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Smad2、Smad3和ROCK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Smad2/3和ROC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卡托普利组比较,不同剂量解毒通络方组大鼠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毒通络方可通过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毒通络 心肌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SMAD2 SMAD3 Rho相关蛋白激酶
下载PDF
解毒通络方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大鼠心肌纤维化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惠菊 徐培斌 +2 位作者 潘阳 郭家娟 李相军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07-1111,共5页
目的基于探讨糜酶/血管紧张素(Ang)Ⅱ途径探讨解毒通络法治疗心肌纤维化的机制。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trl)组、异丙肾上腺素模型(ISO)组、解毒通络方[灌胃解毒通络方50 g/(kg·d),JTF]组和卡托普利治疗[卡托普利0.0... 目的基于探讨糜酶/血管紧张素(Ang)Ⅱ途径探讨解毒通络法治疗心肌纤维化的机制。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trl)组、异丙肾上腺素模型(ISO)组、解毒通络方[灌胃解毒通络方50 g/(kg·d),JTF]组和卡托普利治疗[卡托普利0.005 g/(kg·d),CAP]组,每组10只。各组行HE染色及Masson染色评价心肌纤维化程度;碱水解法测定各组大鼠羟脯氨酸含量;ELISA法测定各组心肌组织AngⅡ含量;Western Blot及相对定量实时PCR分别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糜酶蛋白及mRNA表达量。结果与Ctrl组比较,ISO组大鼠心肌组织胶原纤维面积、羟脯氨酸和AngⅡ含量、糜酶蛋白和mRNA表达增加(P<0.05,P<0.01)。与ISO组比较,JTF及CAP组大鼠心肌组织胶原纤维面积、羟脯氨酸和AngⅡ含量、糜酶蛋白mRNA表达下降(P<0.05,P<0.01),JTF组大鼠心肌组织糜酶蛋白含量下降(P<0.05)。与CAP组比较,JTF组大鼠心肌组织糜酶蛋白mRNA表达降低(P<0.05)。结论解毒通络方能够抑制和延缓大鼠心肌纤维化进程,其机制与抑制糜酶/AngⅡ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纤维化 解毒通络 异丙肾上腺素 糜酶
原文传递
我国精炼葵花籽油产品品质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赵慧敏 翟孟婷 +3 位作者 初柏君 惠菊 王翔宇 李晓龙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6-120,共5页
为了研究我国市售精炼葵花籽油产品品质差异,采集市售9个主流品牌的16种精炼一级葵花籽油,按标准方法分析其理化品质(酸值、过氧化值、色泽)、营养品质(维生素E、植物甾醇、角鲨烯、谷维素、多酚含量)和安全品质(多环芳烃、苯并(a)芘、... 为了研究我国市售精炼葵花籽油产品品质差异,采集市售9个主流品牌的16种精炼一级葵花籽油,按标准方法分析其理化品质(酸值、过氧化值、色泽)、营养品质(维生素E、植物甾醇、角鲨烯、谷维素、多酚含量)和安全品质(多环芳烃、苯并(a)芘、塑化剂、2-氯丙醇酯、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精炼葵花籽油产品的理化指标存在明显差异;精炼葵花籽油的主要营养素为维生素E(以α-维生素E计)和植物甾醇,含量均值分别达到63.81 mg/100 g和3 867.0 mg/kg;精炼葵花籽油中苯并(a)芘和多环芳烃的含量均低于我国标准限量,62.5%的样品中苯并(a)芘的含量低于欧盟限量(2μg/kg),87.5%的样品中多环芳烃的含量低于欧盟限量(10μg/kg);精炼葵花籽油中的塑化剂检出量较低,而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存在一定超标风险。研究结果说明不同精炼葵花籽油产品的精炼程度和品质控制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炼葵花籽油 酸值 过氧化值 维生素E 植物甾醇 苯并(A)芘 3-氯丙醇酯 缩水甘油酯
下载PDF
水酶法制取玉米胚芽油和葵花籽油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6
4
作者 杨潇 初柏君 +1 位作者 惠菊 王翔宇 《粮食与食品工业》 2019年第2期1-5,10,共6页
本文阐述了水酶法提油技术的研究概况,主要包括水酶法工艺过程的关键技术和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重点对水酶法制取玉米胚芽油和葵花籽油的国内外研究进行了关注,并提出了水酶法工业化、产业化的有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对水酶法提油技术... 本文阐述了水酶法提油技术的研究概况,主要包括水酶法工艺过程的关键技术和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重点对水酶法制取玉米胚芽油和葵花籽油的国内外研究进行了关注,并提出了水酶法工业化、产业化的有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对水酶法提油技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酶法 玉米胚芽油 葵花籽油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不同品种菜籽原料与浓香菜籽油风味品质的相关性 被引量:5
5
作者 初柏君 扈柏文 +7 位作者 李晓龙 武州 于淼 赵慧敏 苏晓霞 惠菊 周琦 王翔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272-279,共8页
通过分析不同品种菜籽原料的成分,结合浓香菜籽油22种关键风味化合物和6种风味属性强度差异,建立菜籽原料差异与浓香菜籽油风味品质的相关性。研究发现,菜籽原料中硫代葡萄糖苷的含量与浓香菜籽油中硫代降解产物(主要为3-丁烯基异硫氰... 通过分析不同品种菜籽原料的成分,结合浓香菜籽油22种关键风味化合物和6种风味属性强度差异,建立菜籽原料差异与浓香菜籽油风味品质的相关性。研究发现,菜籽原料中硫代葡萄糖苷的含量与浓香菜籽油中硫代降解产物(主要为3-丁烯基异硫氰酸酯、3-苯基丙腈等)及含硫化合物(主要为二甲基三硫化物等)含量具有一定相关性,对浓香菜籽油“刺激味”、“腌菜味”风味属性有积极贡献。同样,菜籽原料中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影响浓香菜籽油中杂环类化合物(主要为2,5-二甲基吡嗪、2,3,5-三甲基吡嗪、2-乙基-6-甲基吡嗪等)含量,对浓香菜籽油的“烤香味”、“焦糊味”风味属性有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芥酸菜籽 高芥酸菜籽 浓香菜籽油 风味物质 感官风味属性
下载PDF
不同炒籽工艺对低芥酸浓香菜籽油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扈柏文 武州 +6 位作者 于淼 赵慧敏 李晓龙 苏晓霞 惠菊 王翔宇 初柏君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3-37,55,共6页
为了研究不同炒籽工艺对低芥酸浓香菜籽油风味的影响,以低芥酸油菜籽为原料,研究入炒水分、炒籽温度、炒籽时间对低芥酸浓香菜籽油风味物质含量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低芥酸浓香菜籽油中共鉴定出65种挥发性风味物质;随炒籽温度... 为了研究不同炒籽工艺对低芥酸浓香菜籽油风味的影响,以低芥酸油菜籽为原料,研究入炒水分、炒籽温度、炒籽时间对低芥酸浓香菜籽油风味物质含量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低芥酸浓香菜籽油中共鉴定出65种挥发性风味物质;随炒籽温度上升、炒籽时间延长,低芥酸浓香菜籽油中呈现烤香味的杂环类物质总含量逐渐增加;随炒籽温度上升和入炒水分的增加,呈现刺激味的硫苷降解产物(含硫类化合物、腈类化合物)总含量逐渐增加;在感官上,低芥酸浓香菜籽油主要体现为烤香味、焦糊味,还能感知到腌菜味和刺激味;随炒籽温度升高,低芥酸浓香菜籽油中烤香味感官属性得分先上升后降低,150℃时得分最高,而焦糊味、腌菜味等感官属性得分逐渐升高;随炒籽时间延长,烤香味感官属性得分逐渐降低,焦糊味感官属性得分逐渐升高;随入炒水分增加,烤香味、焦糊味感官属性得分在一定范围内稳定波动。炒籽过程中一定的炒籽温度及增加水分能够明显提升消费者喜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芥酸油菜籽 浓香菜籽油 炒籽工艺 风味物质 感官评价
下载PDF
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热重法评估植物油氧化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春华 惠菊 +2 位作者 王翔宇 于雷 王满意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11,共4页
对植物油氧化机理及影响因素做简要概述,综述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法(TG)在评价植物油氧化稳定性中的应用,同时介绍了植物油氧化过程中的物性变化,为植物油的质量控制和货架期评估提供参考。
关键词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热重法(TG) 植物油 氧化稳定性 货架期
下载PDF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对玉米油储藏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武州 赵慧敏 +6 位作者 惠菊 王翔宇 王满意 曹斌辉 刘瑞利 沈益烈 李晓龙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8-111,共4页
采用Rancimat法测定不同抗坏血酸棕榈酸酯(AP)添加量下玉米油的氧化诱导时间,筛选出与添加50 mg/kg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玉米油氧化诱导时间相近的150 mg/kg AP添加量作为玉米油中AP目标添加量,开展6周玉米油储藏加速试验,每7 d取样检... 采用Rancimat法测定不同抗坏血酸棕榈酸酯(AP)添加量下玉米油的氧化诱导时间,筛选出与添加50 mg/kg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玉米油氧化诱导时间相近的150 mg/kg AP添加量作为玉米油中AP目标添加量,开展6周玉米油储藏加速试验,每7 d取样检测酸值、过氧化值、回色(红值)、植物甾醇含量和维生素E含量,同时与TBHQ组(添加量50 mg/kg)、充氮组及空白组样品进行比较,分析AP对玉米油储藏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油储藏过程中,AP组样品与TBHQ组、充氮组样品在酸值、过氧化值、回色(红值)及植物甾醇含量方面无明显差别;但添加AP对玉米油中维生素E的保留作用明显优于添加TBHQ及充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玉米油 抗氧化 稳定性
下载PDF
风味葵花籽油品质和风味喜好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赵慧敏 扈柏文 +6 位作者 初柏君 翟孟婷 武州 惠菊 王翔宇 于淼 李晓龙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83-187,共5页
本实验旨在研究风味葵花籽油的产品品质和消费者风味喜好。通过研究风味葵花籽油营养素含量和危害物水平综合评价风味葵花籽油的品质,分析典型风味葵花籽油的风味属性和喜好度发现风味属性和喜好度的关联。结果表明:风味葵花籽油的主要... 本实验旨在研究风味葵花籽油的产品品质和消费者风味喜好。通过研究风味葵花籽油营养素含量和危害物水平综合评价风味葵花籽油的品质,分析典型风味葵花籽油的风味属性和喜好度发现风味属性和喜好度的关联。结果表明:风味葵花籽油的主要营养素为维生素E和植物甾醇,平均含量分别达到63.90 mg(α-TE)/100 g和4058.52 mg/kg,苯并[a]芘和塑化剂检出量较低。各风味葵花籽油产品的风味属性差异较大,消费者对于葵花籽油的喜好度与“生瓜子味”呈显著负相关,与“甜味”呈显著正相关,与“熟瓜子味”和“焦糊味”正相关,与“油炸方便面味”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葵花籽油 营养素 危害物 风味
下载PDF
以DRIs推荐为依据的营养调和油的研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初柏君 惠菊 +6 位作者 李晓龙 王满意 赵慧敏 孟祥永 周胜利 于雷 王翔宇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9-82,共4页
依据2013年中国营养学会编著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要求,以玉米油、菜籽油、稻米油、花生油和亚麻籽油为原料,以脂肪酸平衡和营养成分含量为评价指标,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建模编程,设计3种调和油配方,并对样品进行18个月... 依据2013年中国营养学会编著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要求,以玉米油、菜籽油、稻米油、花生油和亚麻籽油为原料,以脂肪酸平衡和营养成分含量为评价指标,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建模编程,设计3种调和油配方,并对样品进行18个月货架期跟踪。结果表明:3种调和油中n-3 PUFA、n-6 PUFA均满足脂肪酸摄入推荐范围,但配方三中n-3 PUFA不满足适宜推荐摄入量;3种调和油中均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植物甾醇、角鲨烯和谷维素;18个月后样品营养伴随物含量衰减率均在20%以内。因此,所得结果中2种调和油配方是满足推荐的营养调和油,可以为其他营养调和油的研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IS 脂肪酸 营养伴随物 调和油
下载PDF
基于非靶标代谢组学分析2种花生油中非挥发性成分差异 被引量:1
11
作者 穆蕾 孙东哲 +2 位作者 任丹丹 惠菊 初柏君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39-243,共5页
采用非靶标代谢组学的方法,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开展2种花生油中非挥发性的差异性物质研究,并应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对其进行有效区分。结果表明,2种花生油共有31种非... 采用非靶标代谢组学的方法,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开展2种花生油中非挥发性的差异性物质研究,并应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对其进行有效区分。结果表明,2种花生油共有31种非挥发性差异物质,包括氨基酸类、萜类、维生素类、植物生长相关物质、脂肪酸类、脂肪酸酯类、脂肪酰胺类等成分,并对其中典型物质进行了分析。该方法简单、快速、可靠,可用于花生油中非挥发性成分的差异分析,丰富了花生油的物质信息并为今后食用油的产品分析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 非靶向代谢组学 花生油
原文传递
解毒通络方对心肌成纤维细胞Vimentin和α-SMA表达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惠菊 张艺铭 +2 位作者 潘杨 郭家娟 李相军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19-422,共4页
目的:探讨解毒通络方对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转分化的影响。方法:以MTT法检测各组培养细胞增殖活力,碱裂解法测定各组培养液羟脯氨酸含量;RT-q PCR法检测培养细胞及Ⅰ型胶原(ColⅠ)mRNA表达;Western Blot和RT-qPCR检测Vimentin、α-... 目的:探讨解毒通络方对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转分化的影响。方法:以MTT法检测各组培养细胞增殖活力,碱裂解法测定各组培养液羟脯氨酸含量;RT-q PCR法检测培养细胞及Ⅰ型胶原(ColⅠ)mRNA表达;Western Blot和RT-qPCR检测Vimentin、α-SMA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活力、羟脯氨酸含量及ColⅠ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经解毒通络方及卡托普利处理后则显著降低(P<0.01)。模型组心肌成纤维细胞Vimentin、α-SMA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解毒通络方及卡托普利处理后则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解毒通络方可抑制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活力及胶原等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和分泌,可能与其抑制Vimentin和α-SMA的转录和翻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毒通络 心肌成纤维细胞 VIMENTIN Α-SMA Ⅰ型胶原
原文传递
维生素D_(3)在食用油中的稳定性及应用研究
13
作者 尚嘉毅 孙东哲 +4 位作者 陈中煜 赵文君 惠菊 王翔宇 初柏君 《粮食与食品工业》 2022年第4期1-5,8,共6页
为了探究维生素D_(3)在食用油中的稳定性,为营养强化食用油产品开发提供指导,本研究以添加维生素D_(3)的玉米油为实验对象,通过添加不同种类的抗氧化剂、高温加热实验、烘箱加速实验,考察了不同条件对维生素D_(3)含量的影响,评估维生素D... 为了探究维生素D_(3)在食用油中的稳定性,为营养强化食用油产品开发提供指导,本研究以添加维生素D_(3)的玉米油为实验对象,通过添加不同种类的抗氧化剂、高温加热实验、烘箱加速实验,考察了不同条件对维生素D_(3)含量的影响,评估维生素D_(3)在食用油产品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添加维生素E等抗氧化剂有助于提升维生素D_(3)在食用油中的储藏稳定性;添加维生素D_(3)能够提高食用油的热稳定性,减少高温加热过程中氧化产物的生成,提高营养素的保留率;强化维生素D_(3)的食用油应选择常温避光储存,烹饪过程中应避免长时间高温加热,以降低维生素D_(3)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_(3) 玉米油 稳定性
下载PDF
氢氧化钠与甘油催化棕榈基油脂酯交换反应
14
作者 黄昭先 彭许云 +2 位作者 惠菊 王风艳 王翔宇 《食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7-81,共5页
利用氢氧化钠与甘油催化棕榈液油和棕榈硬脂进行酯交换反应,考察反应温度、氢氧化钠浓度、反应时间、氢氧化钠与甘油比例、搅拌速度对反应产物固体脂肪含量、甘油三酯碳数、酸值、皂化值、熔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110℃、反应时... 利用氢氧化钠与甘油催化棕榈液油和棕榈硬脂进行酯交换反应,考察反应温度、氢氧化钠浓度、反应时间、氢氧化钠与甘油比例、搅拌速度对反应产物固体脂肪含量、甘油三酯碳数、酸值、皂化值、熔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110℃、反应时间30 min,氢氧化钠浓度0.5%、氢氧化钠与甘油的比例1︰1、搅拌速度150 r/min的条件下,氢氧化钠与甘油混合物的催化效果接近于甲醇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钠 甘油 棕榈油 酯交换
原文传递
基于动态反馈的多元参数回归空调负荷预测控制方法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国华 胡剑 《机电工程技术》 2018年第11期64-69,共6页
针对目前常用的空调负荷预测算法中精度与实用性的问题,提出多重负荷预测的方法:负荷的趋势预测模型和精确预测模型。趋势预测模型用于预测24 h内各时刻的负荷,建立基于气象、历史和时间参数长期和短期多元参数回归模型,并引入预测控制... 针对目前常用的空调负荷预测算法中精度与实用性的问题,提出多重负荷预测的方法:负荷的趋势预测模型和精确预测模型。趋势预测模型用于预测24 h内各时刻的负荷,建立基于气象、历史和时间参数长期和短期多元参数回归模型,并引入预测控制方法中反馈校正和滚动优化的方法,并对误差采用一次平滑法。采用遍历搜索法,寻找最优误差,反馈给模型进行修正。每滚动一次,舍去旧值,引入新值,并重新寻优一次误差,直至完成预测。精确预测用于下一个时刻的负荷,利用相似日的历史负荷建立二阶ARX模型,对气象负荷进行第一次修正,再利用前一日的负荷建立一阶ARX模型,对预测负荷进行第二次修正,利用滚动优化进行动态反馈修正。利用某小区的实际数据进行测试,预测结果满足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调负荷预测 预测控制 动态反馈 趋势预测 精确预测
下载PDF
植物油常见风险因子及控制措施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公辉 李秋玫 +3 位作者 孟祥永 陈吉江 初柏君 惠菊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9年第18期6349-6355,共7页
植物油作为日常生活必需品,其食品安全性是老百姓和政府非常关心的问题,植物油的风险因子有很多,本文根据植物油生产中实际面临的问题并结合目前研究热点,选取了7个风险因子进行论述,分别为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多环芳烃、矿物油... 植物油作为日常生活必需品,其食品安全性是老百姓和政府非常关心的问题,植物油的风险因子有很多,本文根据植物油生产中实际面临的问题并结合目前研究热点,选取了7个风险因子进行论述,分别为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多环芳烃、矿物油、塑化剂、3-氯丙醇脂和反式脂肪。针对每个风险因子,从危害分析入手,对国内和国际限量标准进行了对比,并结合国家或机构风险监测结果,阐述了其含量大约范围,最后根据风险因子的来源给出了控制措施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 风险因子 污染 控制措施
下载PDF
分子蒸馏脱除玉米油中3-氯丙醇脂肪酸酯和缩水甘油酯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程倩 王风艳 +7 位作者 苗木 周澍堃 王满意 彭许云 黄昭先 周胜利 于燕 惠菊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7-111,共5页
研究了分子蒸馏法脱除玉米油中3-氯丙醇脂肪酸酯(3-MCPDE)和缩水甘油酯(GE)的效果。结果表明:蒸馏温度和进油速度是影响3-MCPDE脱除效果的显著因素;在进油速度160mL/h、刮膜速率240 r/min的条件下,玉米油中3-MCPDE的含量随着蒸馏温度的... 研究了分子蒸馏法脱除玉米油中3-氯丙醇脂肪酸酯(3-MCPDE)和缩水甘油酯(GE)的效果。结果表明:蒸馏温度和进油速度是影响3-MCPDE脱除效果的显著因素;在进油速度160mL/h、刮膜速率240 r/min的条件下,玉米油中3-MCPDE的含量随着蒸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蒸馏温度达到230℃时,玉米油中3-MCPDE的含量即可从2. 90 mg/kg降低到0. 82 mg/kg,脱除效率达到71. 7%;在蒸馏温度210℃、刮膜速率240 r/min的条件下,玉米油中3-MCPDE的含量随着进油速度的减缓而降低,3-MCPDE的脱除效率在15. 9%~60. 3%之间;在蒸馏温度210℃、进油速度160 mL/h的条件下,刮膜速率的改变对玉米油中3-MCPDE的含量影响不显著。在所有实验中,分子蒸馏可以使玉米油中的GE含量从4. 73 mg/kg均降至0. 5 mg/kg以下,脱除效率均超过91.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油 3-氯丙醇脂肪酸酯 缩水甘油酯 分子蒸馏 脱除
下载PDF
食用植物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白羽 杨丹 惠菊 《粮食与食品工业》 2019年第1期1-4,共4页
本文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20份市售食用植物油样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了3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浓度,并进行危害性评估。结果表明,120份样品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检出率为10.8%,最高检出浓度为33.12%。邻苯二甲酸二... 本文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20份市售食用植物油样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了3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浓度,并进行危害性评估。结果表明,120份样品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检出率为10.8%,最高检出浓度为33.12%。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未检出。对当前市售食用植物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塑化剂的含量进行监测,有助于了解市售食用植物油中塑化剂的污染状况,为食用植物油的安全监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植物油 邻苯二甲酸酯 塑化剂
下载PDF
食用植物油中甾醇总含量测定方法的优化 被引量:4
19
作者 翟孟婷 谢亮 +3 位作者 林泽峰 张江旭 王翔宇 惠菊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56-261,共6页
探究了气相色谱检测植物油中12种甾醇的方法,使用液液萃取法对甾醇国家标准检测方法进行优化。以胆固醇为内标加入2 mol/mL氢氧化钾-乙醇溶液在60℃水浴加热1 h,加入4 mL正己烷提取2次,氮吹至干,衍生化后气相色谱仪上机,使用HP-5色谱柱... 探究了气相色谱检测植物油中12种甾醇的方法,使用液液萃取法对甾醇国家标准检测方法进行优化。以胆固醇为内标加入2 mol/mL氢氧化钾-乙醇溶液在60℃水浴加热1 h,加入4 mL正己烷提取2次,氮吹至干,衍生化后气相色谱仪上机,使用HP-5色谱柱进行分离。该方法对4种甾醇进行添加回收实验,其中菜籽甾醇回收率为85.42%~91.44%,菜油甾醇回收率为87.51%~91.89%,豆甾醇回收率为89.25%~98.10%,β-谷甾醇回收率为85.13%~94.80%,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43%~3.72%,本方法简便高效,适合高通量处理且减少有机试剂使用量,满足油脂工厂快速测定甾醇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甾醇 植物油 气相色谱
下载PDF
GM(1,1)残差修正模型在中国淋病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20
作者 史洁 刘玉青 +3 位作者 惠菊芬 黄元兰 刘丽娟 袁磊 《医学动物防制》 2023年第2期103-105,110,共4页
目的 探讨GM(1,1)残差修正模型在淋病发病率预测中的适用性,并分析我国淋病发病率趋势,提出防控建议。方法 基于2012-2019年国家卫生部门公开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学的方法对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利用Python软件建立我国淋病发病率预测的GM(... 目的 探讨GM(1,1)残差修正模型在淋病发病率预测中的适用性,并分析我国淋病发病率趋势,提出防控建议。方法 基于2012-2019年国家卫生部门公开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学的方法对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利用Python软件建立我国淋病发病率预测的GM(1,1)模型及其残差修正模型。结果 2012-2019年,我国淋病发病率呈倒“v”型波动变化,发病率顺位移至我国传染病的第4顺位;研究直接构建的GM(1,1)模型精度评价为不合格,经4次修正得到模型精度评价为优秀的预测模型,参数C=0.290 3,P=1.000 0,最终模型预测结果显示,2020-2024年我国淋病发病率预测区间分别为(9.199 3/100 000-9.870 5/100 000)、(9.706 3/100 000-10.414 5/100 000)、(10.288 4/100 000-11.039 1/100 000)、(10.950 1/100 000-11.749 1/100 000)和(11.697 2/100 000-12.550 7/100 000)。结论 GM(1,1)残差修正模型能够很好弥补GM(1,1)模型存在的不足,可用于淋病发病率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病 GM(1 1)模型 残差修正 预测 发病率 建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