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整合循证共识研制要点 被引量:11
1
作者 吴皓萌 黄绍刚 +11 位作者 肖英莲 戴宁 刘凤斌 温泽淮 侯晓华 陈胜良 刘劲松 朱立新 孙录 陈婷 陈旻湖 唐旭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6-38,共3页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最常见的功能性肠病,患病率高,治疗后易复发,患者生活质量低。近年来,中医药治疗IBS的独特优势逐渐受到西医同行关注,根据现有证据研制IBS中西医整合循证共识,对形成优势互补并指导中医...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最常见的功能性肠病,患病率高,治疗后易复发,患者生活质量低。近年来,中医药治疗IBS的独特优势逐渐受到西医同行关注,根据现有证据研制IBS中西医整合循证共识,对形成优势互补并指导中医和西医诊治IBS具有重要意义。就《IBS中西医整合循证共识》研制过程中的要点,如中西医思维方式差异是整合的难点、IBS临床问题为向导是整合的关键、优势互补是整合目的、中医术语的准确传递是整合的基本要求以及正确运用技术方法是共识的保障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对指导中西医整合共识研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BS 中西医整合 共识 循证
下载PDF
硫唑嘌呤联合美沙拉嗪治疗炎症性肠病致急性骨髓抑制一例报道并文献回顾 被引量:9
2
作者 杨元明 郑欢 +2 位作者 黄绍刚 张海燕 林晓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2893-2896,共4页
硫唑嘌呤(AZA)是一种通过抑制淋巴细胞增殖产生免疫抑制作用的免疫抑制剂,能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IBD),但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本文对2017-12-12广东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消化内科成功救治的1例口服AZA18个月后联合应用美沙拉嗪2个月... 硫唑嘌呤(AZA)是一种通过抑制淋巴细胞增殖产生免疫抑制作用的免疫抑制剂,能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IBD),但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本文对2017-12-12广东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消化内科成功救治的1例口服AZA18个月后联合应用美沙拉嗪2个月出现急性骨髓抑制的IBD患者的血常规进行分析,并查阅文献发现国内AZA联合美沙拉嗪致骨髓抑制的病例报道较少见,但国外报道较丰富,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指出IBD联合用药存在的问题,以期提高临床对IBD诊疗的认识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肠疾病 硫唑嘌呤 美沙拉嗪 药物疗法 联合 骨髓抑制 病例报告 文献复习
下载PDF
肠易激综合征结肠类器官上皮屏障损伤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3
作者 饶珂寒 徐泳茵 +5 位作者 蓝兆 占凯 郑欢 秦书敏 黄绍刚 吴皓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59-1568,共10页
目的:建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结肠黏膜屏障损伤类器官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评价。方法:取20~22 g雄性C57BL/6小鼠结肠段,分离并提取结肠隐窝,在基质胶中培养,使其增殖和分化成具有结肠上皮样结构的3D空腔球体,... 目的:建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结肠黏膜屏障损伤类器官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评价。方法:取20~22 g雄性C57BL/6小鼠结肠段,分离并提取结肠隐窝,在基质胶中培养,使其增殖和分化成具有结肠上皮样结构的3D空腔球体,进而开展以下实验:(1)进行结肠类器官(colonoids)及小鼠结肠组织免疫荧光检测,鉴定结肠类器官。(2)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 dextran 4,FD4)评估结肠类器官上皮屏障功能。(3)探索不同浓度、不同时点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诱导下结肠类器官上皮屏障的变化,运用FD4和HE染色评价屏障功能,RT-qPCR检测结肠类器官类器官闭合蛋白(occludin)和闭锁小带蛋白1(zonula occludens-1,ZO-1)的mRNA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occludin和ZO-1蛋白的分布与定位。结果:(1)结肠类器官与小鼠结肠组织的5-乙炔基-2'-脱氧尿苷(5-ethynyl-2'-deoxyuridine,EdU)增殖和肠上皮细胞谱系标记表达一致。(2)对照组未见FD4渗透进结肠类器官腔内,而乙二醇双(2-氨基乙基醚)四乙酸[ethylene glycol-bis(β-aminoethyl ether)-N,N,N',N'-tetraacetic acid,EGTA]诱导后FD4明显渗透进结肠类器官腔内(P<0.05)。(3)从18 h起,60、100、200和240 ng/mL的IFN-γ均显著可见FD4渗透进结肠类器官空腔内(P<0.05),HE染色可见结肠类器官屏障损伤。18 h各浓度IFN-γ都可诱导occludin和ZO-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且occludin和ZO-1的荧光显著减弱(P<0.05)。结论:(1)所培养的类器官为结肠类器官,具有完整的上皮屏障。(2)IFN-γ可诱导结肠类器官上皮紧密连接occludin和ZO-1的转录水平降低,相应蛋白的表达减少及定位分布改变,由此增加结肠类器官上皮通透性。该模型与IBS结肠黏膜屏障损伤这一病理生理状态拟合度较高,为开展IBS结肠黏膜屏障损伤方向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类器官 肠易激综合征 上皮屏障损伤 干扰素Γ 紧密连接
下载PDF
基于肠道菌群和胆汁酸代谢探讨清肠消澼饮治疗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的作用机制
4
作者 潘思敏 白晓辉 +7 位作者 陈雪如 黎祖鸣 吴苑 陈剑坤 黄绍刚 卢月 李际强 冯艳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42-1850,共9页
目的研究清肠消澼饮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清肠消澼饮组(14.71 g·kg^(-1)·d^(-1))和美沙拉秦组(1 g·kg^(-1)·d^(... 目的研究清肠消澼饮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清肠消澼饮组(14.71 g·kg^(-1)·d^(-1))和美沙拉秦组(1 g·kg^(-1)·d^(-1))。模型组和给药组自由饮用3%DSS连续7 d,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正常组给予正常饮用水。造模同时各组动物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肠,按照体质量10 mL·kg^(-1)剂量给药,共给药10 d。每天观察记录小鼠一般情况、体质量、DAI评分;采用HE染色法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并进行病理学评分;采用16S rDNA测序技术检测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变化,采用靶向胆汁酸代谢组学检测小鼠粪便中胆汁酸分子含量的变化。结果清肠消澼饮能够缓解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体质量下降(P<0.01),DAI评分升高,脾脏系数降低,胸腺系数上升,缓解结肠长度缩短,结肠病理评分降低(P<0.05,P<0.01)。清肠消澼饮能够增加厚壁菌门相对丰度,降低拟杆菌门、变形菌门等细菌的相对丰度,增加鼠杆菌属、毛螺旋菌属NK4A136、瘤胃球菌属等细菌的相对丰度(P<0.05,P<0.01)。此外,清肠消澼饮能够降低小鼠粪便中β-MCA、胆酸(CA)、鹅去氧胆酸(CDCA)、Tβ-MCA的含量,增加ω-MCA、脱氧胆汁酸(DCA)和TDCA的含量(P<0.05,P<0.01)。最后,对结肠炎、肠道菌群与胆汁酸代谢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鼠杆菌属、毛螺旋菌属NK4A136、瘤胃球菌与次级胆汁酸中DCA和石胆酸(LCA)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清肠消澼饮通过调控肠道菌群结构变化,调节菌群介导的胆汁酸代谢紊乱,降低肠道炎症,从而发挥治疗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肠消澼饮 溃疡性结肠炎 肠道菌群 胆汁酸代谢 葡聚糖硫酸钠 小鼠
原文传递
电针耳迷走神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陈鑫 唐梅丽 +4 位作者 吴皓萌 郑欢 黄绍刚 张岳 刘波 《新中医》 CAS 2022年第8期184-187,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耳迷走神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2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例和对照组10例,其中观察组剔除2例,最终纳入10例。对照组给予肠激灵方治疗,观察组给予电针耳迷走神经治疗,2组均治疗4周。... 目的:观察电针耳迷走神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2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例和对照组10例,其中观察组剔除2例,最终纳入10例。对照组给予肠激灵方治疗,观察组给予电针耳迷走神经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量表(IBS-QOL)、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比较2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IBS-S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境恶劣、行为障碍、健康担忧、社会功能评分及总分,对照组心境恶劣、自体意象、健康担忧、关系拓展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上述IBS-QOL各项细则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电针耳迷走神经治疗IBS-D能有效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电针 耳迷走神经 生活质量 焦虑 抑郁
原文传递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直径1~2 cm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效果
6
作者 黄绍岗 邓东成 罗加亮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5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FURL)治疗直径1~2 cm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9月南海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和广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数法随机分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FURL)治疗直径1~2 cm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9月南海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和广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数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FURL,对照组采用输尿管硬镜钬激光碎石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肾功能指标、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血肌酐、血尿素氮、胱抑素C水平升高,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RP水平升高,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FURL治疗1~2 cm输尿管上段结石效果较好,可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保护肾功能,减轻炎性反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 输尿管硬镜钬激光碎石术 输尿管上段结石
下载PDF
基于现代文献对中医经典祛湿方剂临床应用的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郑欢 秦书敏 +3 位作者 吴皓萌 杨元明 张海燕 黄绍刚 《新中医》 CAS 2021年第21期17-22,共6页
目的:系统梳理中医经典祛湿方剂的临床运用情况,探讨其遣方用药规律。方法:参照《中医方剂学》将中医祛湿法的燥湿和胃、清热祛湿、利水渗湿、温化寒湿及祛风胜湿五类,进行分类,共分成:化湿法、燥湿法、利湿法、胜湿法及渗湿法;其中化... 目的:系统梳理中医经典祛湿方剂的临床运用情况,探讨其遣方用药规律。方法:参照《中医方剂学》将中医祛湿法的燥湿和胃、清热祛湿、利水渗湿、温化寒湿及祛风胜湿五类,进行分类,共分成:化湿法、燥湿法、利湿法、胜湿法及渗湿法;其中化湿法细分为疏表化湿、清热化湿、解毒化湿;燥湿法细分为苦寒燥湿和苦温燥湿;利湿法细分为淡渗利湿、温阳利湿、滋阴利湿、清热利湿及温肾利水;胜湿法细分为祛风胜湿和活血胜湿。以法统方,分别检索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医方剂学》和《中华医典》,检索出祛湿方剂,再以方剂名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三大中文期刊数据库,筛选出运用该类方剂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出71首经典祛湿方剂,来源于38部中医经典,纳入现代文献456篇,共涉及282种疾病,共使用了122味中药,药物总使用频次3783次。结论:梳理经典祛湿方剂,明确其来源出处及证治,了解其现代临床应用,掌握经典祛湿方剂的组方构造,对于明确湿病(证)的病因证治研究,可充分挖掘经典祛湿方剂的现代应用,并将提供指引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挖掘 湿证 方剂 祛湿法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的肠易激综合征体质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殷锦锦 秦书敏 +3 位作者 吴皓萌 郑欢 饶珂寒 黄绍刚 《新中医》 CAS 2022年第11期20-24,共5页
目的:开展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文献研究,探讨IBS患者的体质分布规律和特点。方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VIP)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在线检索IBS相关文献,筛选体质辨识及流行病学研究文献,提取... 目的:开展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文献研究,探讨IBS患者的体质分布规律和特点。方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VIP)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在线检索IBS相关文献,筛选体质辨识及流行病学研究文献,提取体质分布等信息建立数据库,分析IBS及其不同亚型患者体质分布情况,并与中国正常人群体质分布数据进行比较以分析前者的体质分布特点。结果:纳入12篇文献,共2043例病例,其中男性962例,女性1081例。IBS疾病最常见的体质为阳虚质(22.2%)、气郁质(21.5%)、气虚质(13.4%)及湿热质(12.2%),其中IBS-D患者阳虚质占比更为明显,为25.5%,而IBS-C患者气郁质和湿热质占比更多,分别为30.9%和18.1%,且阴虚质(11.4%)占比较IBS-D显著增加。IBS-D女性患者气郁质(21.1%)占比高于男性(16.1%),而男性痰湿质(13.0%)占比高于女性(7.4%)。与正常人群体质相比,IBS患者阳虚质和气郁质占比显著增加,平和质和血瘀质占比明显降低。结论:IBS患者的体质分布与正常人群有一定的差异,阳虚质、气郁质、气虚质和湿热质是其主要的体质类型,不同的亚型和性别对其体质分布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体质 数据挖掘
原文传递
巨噬细胞对小鼠诱导多能干细胞向肝祖细胞分化的影响
9
作者 宫甜甜 黄少刚 +4 位作者 孙瑞珍 申景岭 李秋明 雷蕾 单智焱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52-856,共5页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Mc)对小鼠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向肝祖细胞(HPCs)分化的影响。方法C57BL/6N小鼠24只,采取腹腔冲洗法获得巨噬细胞,收集上清获得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Mc-CDM)。通过激活素A、骨形态发生蛋白4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诱...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Mc)对小鼠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向肝祖细胞(HPCs)分化的影响。方法C57BL/6N小鼠24只,采取腹腔冲洗法获得巨噬细胞,收集上清获得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Mc-CDM)。通过激活素A、骨形态发生蛋白4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诱导小鼠iPSCs向HPCs分化。将HPCs的诱导分为两组,一组使用正常培养基,为对照组(Ctrl组);另一组在诱导D5使用Mc-CDM培养基,为实验组(Mc组)。通过形态学、免疫荧光、Western Blot检测方法,比较正常Ctrl组与Mc组HPCs的形态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差异。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在体外建立了iPSCs来源的HPCs;HPCs具有向肝细胞分化的潜能。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第12天的Ctrl组相比,第12天的Mc组的肝祖细胞特异性蛋白CK19的表达显著增高(0.901±0.072 vs 0.686±0.097,t=-3.093,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第12天Ctrl组相比,第12天Mc组肝祖细胞相关蛋白CK19的表达显著增高(1.922±0.103 vs 1.448±0.012,t=-7.881,P<0.05);同时,第12天Mc组自噬相关蛋白LC3的表达亦显著增高(1.392±0.042 vs 1.101±0.048,t=-5.978,P<0.05)。结论巨噬细胞可促进小鼠iPSCs向HPCs分化,其机制可能与HPCs细胞自噬水平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能干细胞 肝祖细胞 巨噬细胞 细胞分化 小鼠 近交C57BL
下载PDF
基于现代文献的溃疡性结肠炎证候及证素分布特点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秦书敏 张海燕 +5 位作者 吴皓萌 郑欢 占凯 黄马养 杨元明 黄绍刚 《环球中医药》 CAS 2021年第3期389-394,共6页
目的开展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现代文献研究,探讨中医证候及证素的分布规律及特点。方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VIP)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四大数据库在线检索UC相关文献,筛选具有辨证信息的临床研究类文... 目的开展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现代文献研究,探讨中医证候及证素的分布规律及特点。方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VIP)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四大数据库在线检索UC相关文献,筛选具有辨证信息的临床研究类文献,提取证候及证素信息建立数据库,分析UC证候及证素分布特点。结果(1)纳入104篇文献,共12792例患者,来源于26个不同的省或直辖市,男性稍多于女性。(2)UC疾病总体证候分布以大肠湿热证占比最高,为23.32%;病位证素以脾占比最高,为46.08%,其次为大肠20.25%;病性证素以湿占比最高,为26.18%,其次为火(热)(23.13%)、气虚(22.99%)。(3)活动期UC中大肠湿热证的占比优势更为明显,为36.09%;病位证素仍以脾(39.87%)和大肠(36.00%)为主;病性证素则以湿(30.16%)、火(热)(28.20%)和气虚(19.23%)为主要类型。(4)缓解期UC证候分布相对均匀,占比前六的证候频率在10%~15%之间,依次为脾胃虚弱证、脾虚湿热证、脾肾阳虚证、脾虚湿阻证、大肠湿热证和肝郁脾虚证;脾在其病位证素中占据绝对优势,为60.19%;其次为肾(12.23%)和大肠(10.08%);病性证素则以气虚(34.35%)、湿(24.55%)和火(热)(16.35%)为主要类型。结论UC疾病总体呈现虚实夹杂的病理特点,不同疾病分期证候及证素表现具有一定的差异,活动期以实证为主,尤以大肠湿热证最为突出;缓解期以虚证为主;脾虚和湿贯穿在疾病的始终,是UC最主要的病理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证候 证素 湿 脾虚 文献研究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从“湿”论治探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秦书敏 黄马养 +3 位作者 吴皓萌 郑欢 杨元明 黄绍刚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第11期1948-1950,1962,共4页
溃疡性结肠炎(UC)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疑难病,易反复发作且难以治愈,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本文立足实践,结合理论探析,认为“湿”在UC疾病发生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并以湿为病机核心,从湿热、寒湿、脾虚湿恋及湿毒... 溃疡性结肠炎(UC)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疑难病,易反复发作且难以治愈,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本文立足实践,结合理论探析,认为“湿”在UC疾病发生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并以湿为病机核心,从湿热、寒湿、脾虚湿恋及湿毒等不同的病理形态及疾病分期探讨疾病的证治,以期为后续的相关研究和临床诊疗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湿 病机 证治
下载PDF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原因和中医药诊治策略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元明 梁丹红 +4 位作者 梁民联 郑欢 秦书敏 吴皓萌 黄绍刚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171-2174,2179,共5页
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常见病,病理机制复杂,临床症状多样,采用单一治疗方式对部分患者难以奏效,易导致病情迁延而发展成为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目前国内外对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并无确切的定义和诊断标准,也无统一的治疗方案。中医辨证治... 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常见病,病理机制复杂,临床症状多样,采用单一治疗方式对部分患者难以奏效,易导致病情迁延而发展成为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目前国内外对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并无确切的定义和诊断标准,也无统一的治疗方案。中医辨证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精神心理状态,提高生命质量,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难治性 原因 中医药 策略 通降理论 血三脏理论 治酸不制酸
下载PDF
脑-肠-菌轴学说与“血三脏”理论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6
13
作者 苏良伟 吴皓萌 +2 位作者 郑欢 秦书敏 黄绍刚 《中国中医急症》 2021年第3期458-462,共5页
"血三脏"理论是周福生教授"三脏一体"辨证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心肝脾3个脏腑,经过黄绍刚教授团队经过多年的临证探讨,认为该理论与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联系。现代医学认为肠易激综合征的主要发病机... "血三脏"理论是周福生教授"三脏一体"辨证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心肝脾3个脏腑,经过黄绍刚教授团队经过多年的临证探讨,认为该理论与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联系。现代医学认为肠易激综合征的主要发病机制可能涉及脑肠轴和肠道菌群,即新提出的脑-肠-菌轴学说,故本文通过肠易激综合征探讨"血三脏"理论和脑-肠-菌轴学说之间的相关性,从生理病理的角度发现"血三脏"理论心肝脾之间的关联性与脑肠轴和肠道菌群的双向调节关系存在高度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脑-肠-菌轴 血三脏 发病机制
下载PDF
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证候及病理机制研究思路探讨 被引量:4
14
作者 秦书敏 杨元明 +2 位作者 吴皓萌 郑欢 黄绍刚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61-64,共4页
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是肠易激综合征的一种类型,即以前无IBS症状的人群在感染性胃肠炎发作后随即发生的肠易激综合征。肠道免疫活化、持续低度炎症和内脏高敏感是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主要的病理特征;而在肝郁脾虚的基础上存在邪气未尽、... 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是肠易激综合征的一种类型,即以前无IBS症状的人群在感染性胃肠炎发作后随即发生的肠易激综合征。肠道免疫活化、持续低度炎症和内脏高敏感是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主要的病理特征;而在肝郁脾虚的基础上存在邪气未尽、伏藏于内的正邪交争状态是其中医病机特点,其中湿邪是导致其反复发作,难以速去的关键。该文从肠道免疫活化介导内脏高敏感的角度探讨其核心病机肝郁脾虚夹湿证病理机制的研究思路,以期为后续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 内脏高敏感 肠道免疫 肝郁脾虚夹湿证
原文传递
中职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基于四川省C职业中学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思骑 李琳 +1 位作者 曾令玫 黄绍刚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1-65,共5页
构建中职青年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实现教育评价的导向、鉴定、激励、改进和预测功能,为中职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提供方向指引。基于SERVQUAL模型,从有形性、可靠性、响应性、保证性、移情性等五个维度,构建中职青年教师... 构建中职青年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实现教育评价的导向、鉴定、激励、改进和预测功能,为中职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提供方向指引。基于SERVQUAL模型,从有形性、可靠性、响应性、保证性、移情性等五个维度,构建中职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获得各指标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式探究四川省C职业中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现状,结果发现:该校青年教师在有形性、可靠性方做得较好;在移情性方面做得较差,据此提出中职学校需要完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中职青年教师需要加强社会学与心理学等专业知识的学习、青年教师需要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氛围三个方面的建议,以使得学校“有所为”、教师“有所悟”、学生“有所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 模糊综合评价 中职 青年教师 课堂教学质量
下载PDF
不同地域中医名家论治胃食管反流病的学术特点比较 被引量:5
16
作者 徐泳茵 吴皓萌 +3 位作者 秦书敏 郑欢 唐旭东 黄绍刚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5期2117-2120,共4页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引起不适症状和(或)食管黏膜病理改变的疾病。在全球范围内患病率逐年增加,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食管内外均可表现刺激症状,症状隐匿多样,患者常伴有抑郁和(或)焦虑。目前现代医学多用质...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引起不适症状和(或)食管黏膜病理改变的疾病。在全球范围内患病率逐年增加,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食管内外均可表现刺激症状,症状隐匿多样,患者常伴有抑郁和(或)焦虑。目前现代医学多用质子泵抑制剂作为主要治疗药物,无明确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中医流传千年,古籍中已对GERD病名、病因、病机等进行了详尽论述。而因所处年代、地域、环境不同,学术流派之间互相影响,在一代代中医人的思想传承下,现代名中医对GERD的认识、病因病机、治疗用药规律及常用方剂等方面各有见解。现就董建华、徐景藩、李佃贵、劳绍贤、周福生、唐旭东、沈洪等著名医家的经验进行了概述和学术特点比较。以名中医为代表凝练北方、江南、岭南等地医家的学术思想,各位医者学习他们的经验,开阔GERD诊治思路,提高临床水平,在“因人、因时、因地”的思想指导下进行辨证论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名中医 诊疗特点 专家经验 通降论 浊毒学说 伏邪学说 岭南医学
下载PDF
IBS-D大鼠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代谢轴变化特点及丁酸钠干预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占凯 吴皓萌 +3 位作者 郑欢 秦书敏 杨元明 黄绍刚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24,共9页
目的探索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大鼠模型的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代谢轴变化特点,以及探讨丁酸钠对该轴的影响。方法将17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采用4%醋酸灌肠联合束缚应激诱导IBS-... 目的探索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大鼠模型的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代谢轴变化特点,以及探讨丁酸钠对该轴的影响。方法将17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采用4%醋酸灌肠联合束缚应激诱导IBS-D大鼠模型,造模期间予以丁酸钠腹腔注射,采用16S rRNA技术检测大鼠粪便菌群,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大鼠粪便短链脂肪酸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体重下降,腹壁撤退反射(abdominal withdrawal reflex,AWR)评分、粪便含水率明显升高,肠道益生菌相对丰度下降,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相对丰度明显升高,粪便乙酸含量显著增加,丁酸、戊酸含量明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丁酸钠组大鼠体重增加,AWR评分、粪便含水率明显降低,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相对丰度显著下降,而粪便丁酸、戊酸含量显著升高。结论丁酸钠可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代谢轴失调缓解IBS-D大鼠腹泻及结肠内脏高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肠道菌群 短链脂肪酸 丁酸钠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黄绍刚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用药规律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间清 郑欢 +2 位作者 吴皓萌 秦书敏 黄绍刚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0年第12期1501-1504,1508,共5页
目的:系统回顾和总结黄绍刚教授辨治慢性胃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7—2019年黄绍刚教授于门诊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处方,使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的关联规则分析挖掘常用药物组合,运用SPSS Statistics ... 目的:系统回顾和总结黄绍刚教授辨治慢性胃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7—2019年黄绍刚教授于门诊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处方,使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的关联规则分析挖掘常用药物组合,运用SPSS Statistics 22.0软件对频次较高的20类中药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341张中药处方,常用中药为法半夏、紫苏梗、陈皮、白术和木香,常用中药类别为理气药、补虚药和化痰药,最常用的2味中药组合为法半夏-紫苏梗,关联规则中提升度最高的药物组合为柴胡-法半夏→黄芩。对20味高频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得出5组聚类组,分别为黄芩、柴胡、太子参、枳壳、合欢皮、白芍和延胡索(C1组),砂仁、鸡内金、豆蔻、黄芪和乌药(C2组),法半夏、陈皮、紫苏梗、白术、茯苓和党参(C3组),木香(C4组),厚朴(C5组)。结论:黄绍刚教授认为,慢性胃炎的基本病机以脾胃虚弱为本,痰湿内蕴、肝郁气滞为标,临床上应当以健脾化湿、疏肝理气为基本法则,随症加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数据挖掘 黄绍刚 用药规律
下载PDF
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夹湿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构建及评价
19
作者 秦书敏 李玉龙 +4 位作者 杨元明 陈慰欢 吴皓萌 郑欢 黄绍刚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61,共13页
目的建立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I-IBS)肝郁脾虚夹湿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方法将200只Wistar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区组分为正常组、感染组、感染+应激组、感染+应激+外湿组、醋酸+应激组,每组40只,共8周。采用旋毛虫感染、慢... 目的建立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I-IBS)肝郁脾虚夹湿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方法将200只Wistar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区组分为正常组、感染组、感染+应激组、感染+应激+外湿组、醋酸+应激组,每组40只,共8周。采用旋毛虫感染、慢性束缚应激、人工高湿环境及醋酸灌肠分别对各组大鼠进行相应干预。分别于第1、2、4、6、8周,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增长率、24 h进食量与饮水量、粪便含水率,采用旷场实验、糖水消耗实验检测各组大鼠的行为特点,采用腹壁撤退反射(AWR)实验检测各组大鼠的内脏敏感性,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组织的炎症程度,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5-羟色胺(5-HT)及水通道蛋白4(AQP4)含量。结果造模第1~8周,感染+应激+外湿组和醋酸+应激组大鼠体质量增长率均较正常组降低,感染+应激+外湿组和感染+应激组大鼠在造模第2~8周末24 h进食量均低于正常组,造模第2周末感染+应激+外湿组、醋酸+应激组和感染+应激组大鼠24 h饮水量较正常组降低;感染+应激+外湿组大鼠粪便含水率在造模第1、6、8周末均高于正常组(均P<0.05)。造模第4周末感染+应激+外湿组和醋酸+应激组大鼠活动总距离均低于正常组;感染+应激+外湿组大鼠在造模第1、4、8周末糖水偏好率均较正常组下降,且在第4、8周末较醋酸+应激组也降低(均P<0.05)。感染+应激+外湿组大鼠在第1周末60和80 mmHg(1 mmHg≈0.133 kPa)压力下、第4周末40、60、80 mmHg压力下和第6、8周末20、40、80 mmHg压力下AWR评分均高于正常组(均P<0.05)。造模第2、4周末各干预组大鼠结肠黏膜均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炎症程度评分均高于正常组(P<0.05),第6、8周末各干预组肠黏膜组织炎症细胞浸润不明显,结肠黏膜恢复正常。造模的第6、8周末,感染+应激组、感染+应激+外湿组及醋酸+应激组大鼠结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 肝郁脾虚夹湿证 病证结合 模型 大鼠
原文传递
5种主要多重耐药菌监测统计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骆朝京 王柏莲 +1 位作者 韦惠 黄少刚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8期2719-2721,共3页
目的回顾分析5种主要多重耐药菌监测数据,给临床防控多重耐药菌提供参考。方法应用统计学回归模型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该院临床标本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碳... 目的回顾分析5种主要多重耐药菌监测数据,给临床防控多重耐药菌提供参考。方法应用统计学回归模型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该院临床标本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的检出率、院内感染、抗菌药物联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天数和住院天数等指标。排除重复检出菌株、其他类型的多重耐药菌和多重感染的病例,分成耐药组和非耐药组。结果监测时段内,5种多重耐药菌检出率较高的为CRAB(29.77%)、MRSA(21.85%);检出率能正向影响院内感染(影响系数为4.456>0,P<0.05);耐药组抗菌药物联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天数、住院天数均高于非耐药组(P<0.05)。结论 CRAB和MRSA检出率居高,给临床防控工作带来压力;多重耐药菌感染可导致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率增高及住院天数的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 抗菌药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