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平洋板块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及板块重建 被引量:57
1
作者 李三忠 曹现志 +12 位作者 王光增 刘博 李玺瑶 索艳慧 姜兆霞 郭玲莉 周洁 王鹏程 朱俊江 汪刚 赵淑娟 刘永江 张国伟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9年第5期642-677,共36页
太平洋板块是一个中生代以来形成的地球上最大的大洋板块,但其起源机制、结构构造、构造演化等始终不清楚。太平洋板块内部的复杂性更是未受到重视,其内部的大火成岩省、海山链、微洋块、微陆块及其下部更深层地幔的微幔块都非常发育,... 太平洋板块是一个中生代以来形成的地球上最大的大洋板块,但其起源机制、结构构造、构造演化等始终不清楚。太平洋板块内部的复杂性更是未受到重视,其内部的大火成岩省、海山链、微洋块、微陆块及其下部更深层地幔的微幔块都非常发育,这些复杂板内或板下构造代表的地球动力学含义亟待解决。文章基于最新的板块重建结果,试图分析其运动学过程,揭示太平洋板块形成与演化机制。研究表明,太平洋板块起源于RRR三节点,但不是一个纯粹的完整大洋板块,其增生演化过程经历了非威尔逊旋回模式,其板缘经历了一些外来微陆块或微洋块的并入,其内部也因各种原因出现了一些新生微洋块,总体表现为一个碎片化的镶嵌式板内格局。太平洋板块记录了与邻区板块相互作用的重要构造事件,大约55Ma左右开始俯冲到东亚陆缘,导致东亚陆缘短暂的北西—南东向伸展,随后受印度—欧亚碰撞动力系统和太平洋俯冲动力系统联合控制,总体处于右行右阶的拉分背景,形成了一系列盆地群,俯冲后撤等逐渐形成了双俯冲系统。太平洋板块还记录了深浅部耦合过程,下地幔中的太平洋LLSVP通过遥相关对上部岩石圈微板块、大火成岩省分布具有决定性作用;火山链或热点揭示板块运动同时,也反映深浅部物质交换过程,海山群也揭示太平洋板块之下软流圈并非单一对流胞,其对流格局的多样性尚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板块 地幔柱 微板块 洋陆过渡带 多圈层相互作用 洋底动力学 中-新生代
下载PDF
碳酸盐(岩)的稀土元素特征及其古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量:44
2
作者 赵彦彦 李三忠 +3 位作者 李达 郭玲莉 戴黎明 陶建丽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1-167,共27页
稀土元素主要通过交代碳酸盐矿物的Ca^(2+0进入碳酸盐格架,所以沉积碳酸盐(岩)的稀土元素特征能够很好的指示沉积流体来源和古环境。常用的稀土元素指标包括稀土元素总量(ΣREE)、稀土元素配分型式、以及La、Ce、Eu、Gd和Y等元素的异常... 稀土元素主要通过交代碳酸盐矿物的Ca^(2+0进入碳酸盐格架,所以沉积碳酸盐(岩)的稀土元素特征能够很好的指示沉积流体来源和古环境。常用的稀土元素指标包括稀土元素总量(ΣREE)、稀土元素配分型式、以及La、Ce、Eu、Gd和Y等元素的异常指数。碳酸盐(岩)的稀土元素含量可能受到硅酸盐矿物、Fe-Mn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磷酸盐等非碳酸盐组分以及成岩蚀变作用的影响。因此,在分析过程中,我们只有排除这些影响因素,才能用碳酸盐(岩)的稀土元素指标来探讨流体来源和古环境。这要求我们采集新鲜剖面上的样品,并用适当浓度的弱酸进行分步溶样,提取适当的组分,避免样品中的非碳酸盐组分干扰原始沉积组分的稀土元素特征。不同的沉积水体和沉积相下形成的碳酸盐(岩)具有不同的稀土元素特征:从太古宙到全新世的海相碳酸盐(岩)记录了LREE亏损、La正异常和高Y/Ho值的稀土元素特征;海底孔隙水的稀土元素特征则受氧化-还原条件、离子络合形式、孔隙流体来源的制约;热液流体具有LREE富集、Eu正异常的稀土元素特征;河水和湖泊有相对平坦的稀土元素特征。因此,碳酸盐(岩)的稀土元素特征具有重要的古环境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稀土元素 古环境 元素异常 流体
下载PDF
南海北缘古近纪断裂活动规律及控盆特征:以阳江东凹为例 被引量:15
3
作者 占华旺 蔡国富 +9 位作者 张志伟 王光增 李颖薇 索艳慧 王鹏程 姜素华 刘博 郭玲莉 朱俊江 李三忠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39,共20页
南海北缘发育了一系列新生代陆缘盆地,从西向东可划分为北部湾盆地、琼东南盆地、珠江口盆地及台西南盆地,这些盆地记录了新生代南海北缘构造演化过程。为加深对南海北部陆缘新生代盆地断裂活动及构造演化的认识,本文以珠三坳陷阳江东... 南海北缘发育了一系列新生代陆缘盆地,从西向东可划分为北部湾盆地、琼东南盆地、珠江口盆地及台西南盆地,这些盆地记录了新生代南海北缘构造演化过程。为加深对南海北部陆缘新生代盆地断裂活动及构造演化的认识,本文以珠三坳陷阳江东凹为例,基于覆盖阳江东凹研究区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对该地区的断裂体系进行了系统解剖,阐述了古近纪断裂的展布特征,并对主干断裂的活动速率进行定量计算,探讨了断裂体系演化规律及沉积中心迁移过程,并利用2Dmove软件对典型地震剖面进行了构造演化恢复。结果表明,文昌组沉积期阳江东凹主要以NE-NEE向断裂活动为主,且活动强度大;恩平组沉积期,NWW向断裂大量发育,少数NE-NEE向断裂继续活动。阳江东凹的断裂活动表现出从早到晚,同沉积主干断裂走向由NE-NEE向转变为近E-W向和NWW向,同时沉积中心相应的整体向西、向南迁移。而单一主干断裂在不同位置不同时期,其活动强度也存在差异。基于断裂体系展布特征和平衡剖面分析,本文认为阳江东凹的基底作为中生代华南陆缘的一部分,经历了多次变形作用,形成了NE向和NWW向基底卷入型共轭断裂;早-中始新世, NE向先存断裂在NW-SE向应力作用下优先复活,其断裂活动强度达到最大;进入中-晚始新世, NE向断裂活动继承性发展, NEE向断裂大量发育,在右旋应力作用下,早期NE向断裂呈右行右阶走滑,控制着地层沉积与断裂构造样式;至渐新世,NE向断裂少数继承性活动,近E-W向及NWW向断裂大量发育,以左行走滑方式存在。因此,阳江东凹裂陷期主要经历了文三段沉积期NW-SE向伸展、文二段沉积期NE向右行右阶走滑拉分和文一段-恩平组沉积期NWW向左行左阶走滑拉分的三阶段演化过程。结合前人对南海北部陆缘研究成果可知,南海北缘盆地群宏观格局主要为受NE向断裂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陆缘 阳江东凹 控盆断裂 活动强度 平衡剖面 构造演化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刘军航 郭玲丽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3,共13页
企业可持续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以2018—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影响,并对吸收能力、内部控制质量和公司治理水平的中介机制以及生命周期和风险承担水平的异质性特... 企业可持续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以2018—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影响,并对吸收能力、内部控制质量和公司治理水平的中介机制以及生命周期和风险承担水平的异质性特征进行检验。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提高吸收能力、内部控制质量和公司治理水平,进而促进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在非成长期和高风险承担水平的企业中,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促进效应更加显著。研究结论丰富了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相关研究,也为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可持续发展绩效 公司治理
下载PDF
“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的民主政治根源解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洪树 郭玲丽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1-38,共8页
次贷危机以来,尤其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形成了鲜明对比,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彰显。究其根源,从民主形态的代际差异来看,作为新生社会形态中的人民民主如朝阳初生,朝气蓬勃;而西方民主政... 次贷危机以来,尤其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形成了鲜明对比,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彰显。究其根源,从民主形态的代际差异来看,作为新生社会形态中的人民民主如朝阳初生,朝气蓬勃;而西方民主政治却日益僵化保守,逐渐陷入政治衰退的深渊。从民主本质的差异分析,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正日益广泛多元地有效推进;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却是金钱民主大行其道,四处横行。从民主运行的过程来看,中国人民民主呈现出协商与选举有机配合的过程性运行特点;而西方民主政治则以周期性选举自我标榜,陷入间歇性运行境地。从民主共识的获得来看,中国民主以代表、维护和增益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为目的,为共识政治奠定了广泛的主体的基础和极具包容性的利益基础;而西方狭隘阶级利益对公共利益的排斥导致内部冲突迭发,共识成为政治稀缺品。从政治绩效来看,中国以民主良性运转保障了整个社会的长期和谐稳定和高速发展;而西方政治运作日益表现为否决式政治,运转低效,社会失序。在对比中反思,有利于在中西方战略博弈中提升中国民众的政治认同,坚定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治理 政治反思 民主根源 比较政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石臼坨东428潜山构造成因解析:华北克拉通破坏的深度揭示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宇 徐春强 +10 位作者 郭玲莉 刘永江 王光增 刘博 李三忠 关庆彬 蒋立伟 陈昭旭 李法坤 周琦杰 袁菁莲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9-228,共10页
渤海湾盆地是在中生代华北克拉通破坏基础上,经由新生代深埋形成的叠合盆地,遭受了多期不同性质构造叠加改造。渤海海域油气资源的勘探逐步走向深层,深部潜山油气藏成为重要的勘探目标。本文以石臼坨东428潜山构造(以下简称428构造)为例... 渤海湾盆地是在中生代华北克拉通破坏基础上,经由新生代深埋形成的叠合盆地,遭受了多期不同性质构造叠加改造。渤海海域油气资源的勘探逐步走向深层,深部潜山油气藏成为重要的勘探目标。本文以石臼坨东428潜山构造(以下简称428构造)为例,探索渤海湾盆地潜山的形成和构造演化。基于前人对渤海湾盆地内构造和储层特征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地震剖面的精确解析,结合相干切片和其他地质资料,系统研究428构造各个阶段的变形特征,特别是对428构造的断裂特征进行了平面和剖面上的解析与断裂组合分析。结果发现:428构造东、西侧现今差异主要是由一条斜跨该构造的NEE向断裂导致的,对比邻区野外应变测量分析,识别出五期构造应力场,分别对应于印支期、燕山期和喜山期的各阶段应力场变化,并结合428构造及其周缘残留地层等方面的证据,进而认为428构造经历了中生代印支期-燕山早期逆冲、燕山中-晚期伸展、燕山末期挤压及新生代右行右阶的走滑-拉分构造叠加的多期复合构造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走滑构造 潜山 构造叠加
下载PDF
普芦卡必利治疗慢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7
作者 郭伶俐 李红岩 +3 位作者 卞红磊 张燕 于溯洋 李萌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693-1696,共4页
目的:观察普芦卡必利治疗慢性便秘(C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月于我院肛肠科就诊的CC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5 mg+乳果糖口服溶液10mL,每日3次;观察... 目的:观察普芦卡必利治疗慢性便秘(C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月于我院肛肠科就诊的CC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5 mg+乳果糖口服溶液10mL,每日3次;观察组患者口服琥珀酸普芦卡必利片2 mg,每日1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肠传输时间(全结肠传输时间、左半结肠传输时间、右半结肠传输时间、直肠乙状结肠传输时间),并记录排便障碍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未见治愈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肠传输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IL-6、IFN-γ水平和观察组患者IL-6、TNF-α、IFN-γ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IL-6、TNF-α、IFN-γ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结肠传输时间均显著缩短,且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排便费力、排空不全、梗阻感、肛门坠胀感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便不尽感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莫沙必利联合乳果糖的传统治疗方案比较,普芦卡必利可有效降低CC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缩短结肠传输时间,减少排便费力、排空不全等排便障碍症状的发生,且安全性与之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芦卡必利 莫沙必利 乳果糖 慢性便秘 炎症因子 结肠传输时间 排便障碍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板块驱动力:问题本源与本质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三忠 王光增 +7 位作者 索艳慧 李玺瑶 戴黎明 刘一鸣 周洁 郭玲莉 刘永江 张国伟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05-643,共39页
本文回顾了板块构造理论之前和之后关于地球驱动力问题的发展历程,从近3000年人类由表及里认识地球的历史讨论中,可以发现人们认知这个问题的历史转变和外在干扰,并从唯物论?唯心论和固定论?活动论两条主线,梳理理解板块驱动力的问题本... 本文回顾了板块构造理论之前和之后关于地球驱动力问题的发展历程,从近3000年人类由表及里认识地球的历史讨论中,可以发现人们认知这个问题的历史转变和外在干扰,并从唯物论?唯心论和固定论?活动论两条主线,梳理理解板块驱动力的问题本源和本质。当人们追究板块构造起源到前板块体制下的早期地球时,板块驱动力问题变成了对全时整体地球动力学问题的讨论,实质是对地球上块体变形和变位根本动因的追寻。随着视野逐渐开阔,人们必然回溯到最早期开尔文提出的热驱动,并通过对比太阳系其他行星,试图回答“为什么太阳系中唯独地球具有板块构造”这个根本问题。因此,地球变形和变位的一切根源和本质在于热的时空不均一性和不同阶段地球的热状态和热结构,然而,热驱动是重力作用衍生的次级机制。地球构造圈形变机制实际上在不断演变,重力驱动力的表现型式也在不断演变,具体地区和不同时空尺度又有所不同,因而就区域构造解析而言,驱动力是多起源的。最后,本文将板块驱动力问题拓展到地球系统动力学问题探讨,并就方法论、认知论做了简要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动力 板块 板内 地幔对流 地幔柱 俯冲带 前寒武纪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多期走滑构造与叠合型拉分盆地:以阳江东凹为例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欣颖 吴静 +9 位作者 朱定伟 索艳慧 周洁 王鹏程 王光增 刘泽 刘博 郭玲莉 朱俊江 李三忠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19,共14页
珠江口盆地的成盆机制和构造演化过程探讨是该地区烃源岩研究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大家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以阳江东凹为例,通过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从整体上确定了研究区走滑断裂的发育特征和展布框架,明确了区域构造运... 珠江口盆地的成盆机制和构造演化过程探讨是该地区烃源岩研究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大家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以阳江东凹为例,通过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从整体上确定了研究区走滑断裂的发育特征和展布框架,明确了区域构造运动与走滑断裂的成因联系;并将整体划分成局部,聚焦于阳江东凹古近纪盆地构造演化阶段逐步分解与精细检验,对珠江口盆地的成盆机制、发育过程和演化模式进行分阶段解剖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的构造演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文三段沉积期NW-SE向伸展,文二段沉积期南北向区域拉张作用下NE走向断裂右行右阶走滑拉分和文一段-恩平组沉积期NWW向走滑断裂左行左阶拉分。由于三个阶段受到不同的区域构造运动影响,各阶段盆地的打开方式和断裂的分布特征具有一定差异。同时,不同时期的构造演化过程与同时期区域构造应力场的转变一一对应,控制了沉积-沉降中心的分布,据此本文提出珠江口盆地的裂解模式是多期走滑构造控制的"叠合型"拉分盆地的新认识,研究区整体表现为三期构造叠合型盆地,盆地的构造叠合机制与洼陷的生烃排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阳江东凹 三阶段演化 走滑拉分 叠合盆地
下载PDF
南海珠江口盆地走滑构造与油气成藏机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陆蕾蕾 姜素华 +7 位作者 索艳慧 王鹏程 汪刚 姜衍 刘博 郭玲莉 朱俊江 李三忠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8-122,共15页
受南海海盆演化以及邻区构造事件的联合控制,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内部构造表现出明显的多期走滑特征。走滑拉分作用控制了珠江口盆地现今的构造格局,在区域地质构造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通过重磁资料,在区域内共识别出NW和NE两组走滑断层,... 受南海海盆演化以及邻区构造事件的联合控制,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内部构造表现出明显的多期走滑特征。走滑拉分作用控制了珠江口盆地现今的构造格局,在区域地质构造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通过重磁资料,在区域内共识别出NW和NE两组走滑断层,并根据阳江东凹最新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析,识别出花状构造、雁列式和羽状等多种具显著走滑特征的构造样式,进而研究了各期走滑构造对成盆的控制作用,分析走滑拉分盆地的沉积充填特征及对油气成藏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盆地走滑构造对油气成藏分布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对烃源岩热演化、构造圈闭发育以及油气运移聚集都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进而讨论了珠江口盆地走滑构造对油气的富集规律与分布的影响作用,对该盆地的勘探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走滑断层 沉积充填 油气成藏
下载PDF
岩盐气溶胶对大鼠矽肺预防作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爽 赵晓坤 +6 位作者 朱嘉莉 徐秋敏 李欣颖 张劲松 郝小惠 郭灵丽 刘和亮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7-153,共7页
目的探讨岩盐气溶胶对大鼠矽肺发生发展的预防作用。方法将无特定病原体级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岩盐对照组、矽肺模型组和岩盐干预组,每组18只。矽肺模型组和岩盐干预组大鼠均以动式吸入染尘法予质量浓度为2000.0 mg/m^3... 目的探讨岩盐气溶胶对大鼠矽肺发生发展的预防作用。方法将无特定病原体级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岩盐对照组、矽肺模型组和岩盐干预组,每组18只。矽肺模型组和岩盐干预组大鼠均以动式吸入染尘法予质量浓度为2000.0 mg/m^3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每日染尘3 h;岩盐对照组和岩盐干预组大鼠均予吸入质量浓度为20.0 mg/m^3的岩盐气溶胶,每日30 min。正常对照组大鼠不予染尘和岩盐干预处理。分别于染尘14、28、56 d,每组随机抽取6只大鼠,观察其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检测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总细胞计数,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大鼠BALF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肺组织中表面活性物质D(SP-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变化。结果苏木素-伊红和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岩盐干预组大鼠肺组织炎性改变和肺间质纤维化进展均较矽肺模型组缓慢。在染尘14、28、56 d时间点,与正常对照组和岩盐对照组比较,矽肺模型组和岩盐干预组大鼠BALF中总细胞计数和肺组织中SP-D水平均升高(P<0.05),肺组织中SOD活力均下降(P<0.05),且矽肺模型组大鼠BALF中TGF-β水平均升高(P<0.05);而与矽肺模型组比较,岩盐干预组大鼠BALF中总细胞计数、TGF-β水平和肺组织中SP-D水平均下降(P<0.05),肺组织中SOD活力均升高(P<0.05)。结论岩盐气溶胶干预可能通过改善游离二氧化硅所致大鼠肺部炎症反应,调节氧化应激水平,降低肺间质纤维化程度,进而延缓矽肺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肺 岩盐 气溶胶 预防 炎性反应 纤维化 大鼠
原文传递
修薄背阔肌肌瓣游离移植联合植皮术与传统背部游离皮瓣修复足背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韩愚弟 韩岩 +4 位作者 郭伶俐 陶然 李亮星 牛泽浩 周志强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38-644,共7页
目的对比修薄的背阔肌肌瓣游离移植联合植皮术和传统背部皮瓣游离移植术在修复足背部软组织缺损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19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整形修复科收治的伴有不同程度肌腱和骨质外露的足背软组织缺损患... 目的对比修薄的背阔肌肌瓣游离移植联合植皮术和传统背部皮瓣游离移植术在修复足背部软组织缺损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19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整形修复科收治的伴有不同程度肌腱和骨质外露的足背软组织缺损患者。纳入标准:单侧足背、踝部软组织缺损,伴有肌腱和(或)骨骼外露,无法采用植皮、局部皮瓣等简单方法进行修复,受区有可用于吻合的血管。排除标准:原发性或继发性血管病变,全身情况不耐受长时间手术。根据患者意愿分组,采用背阔肌肌皮瓣或肩胛皮瓣进行修复,即传统皮瓣组;采用背阔肌肌瓣填充、覆盖创面,再用中厚或全厚皮片游离移植封闭肌瓣表面的方法进行修复,即联合移植组。术后主要对足部功能、是否正常穿鞋、皮瓣外形、二次手术等情况进行随访。结果共4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皮瓣均存活,无感染和皮肤坏死。传统皮瓣组23例,男性16例,女性7例,年龄6~52岁,平均年龄27.6岁。缺损面积为5.5 cm×8.0 cm^19.5 cm×23.0 cm,平均10.1 cm×16.2 cm。术后定期随访6~24个月,平均9.7个月。足部行走功能基本恢复,皮瓣质地良好,其中18例患者认为皮瓣外形较为臃肿,其中15例影响穿鞋,14例进行了皮瓣去脂手术,2例瘢痕较明显。联合移植组18例,男性14例,女性4例,年龄19~49岁,平均30.7岁。缺损面积为4.0 cm×6.5 cm^20.5 cm×23.0 cm,平均11.7 cm×17.3 cm。术后随访4~20个月,平均8.3个月。所有患足行走功能基本恢复,足部外形良好,不臃肿,轮廓与足踝部曲线与健侧相近,无皮肤损伤和溃疡发生,全部患者穿鞋满意,无需二次手术,9例瘢痕较明显。结论与传统背部游离皮瓣相比,在恢复足部功能的基础上,游离背阔肌肌瓣联合表面植皮术可有效覆盖较大面积的足背软组织缺损,术后不臃肿,无需二次手术修整皮瓣,外观更为满意,但联合移植组术后瘢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皮瓣 足创伤 显微外科 软组织创伤
原文传递
甘草甜素对小鼠矽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静 郭一铭 +5 位作者 李恩红 赵萌萌 贾佳佳 郝小惠 郭灵丽 刘和亮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1-125,共5页
目的探讨甘草甜素对二氧化硅诱导的小鼠矽肺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将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矽肺模型组及甘草甜素治疗组,每组6只。通过HE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采用肺功能仪测定小鼠肺功能,并使用试剂盒检... 目的探讨甘草甜素对二氧化硅诱导的小鼠矽肺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将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矽肺模型组及甘草甜素治疗组,每组6只。通过HE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采用肺功能仪测定小鼠肺功能,并使用试剂盒检测小鼠肺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纤连蛋白(F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mRNA的表达水平;对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总数进行计数,并采用ELISA法检测BALF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含量。结果HE和天狼星红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矽肺模型组小鼠肺组织中炎症细胞聚集、胶原分布增多,经甘草甜素治疗后,小鼠肺组织中炎症细胞和胶原分布均减少。与对照组相比,矽肺模型组小鼠呼吸暂停(PAU)和气道狭窄指数(Penh)均升高(P<0.05),而经甘草甜素治疗后,小鼠肺功能得到改善。此外,甘草甜素还可以有效降低二氧化硅引起的小鼠肺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的增加,MCP-1、FN和α-SMA mRNA的高表达以及BALF中白细胞总数和TGF-β1含量的增加(P<0.05)。结论甘草甜素可以改善矽肺小鼠的肺功能、缓解其纤维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肺 甘草甜素 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下载PDF
微板块与大板块:基本原理与范式转换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三忠 索艳慧 +41 位作者 周洁 钟世华 孙国正 刘洁 王光增 朱俊江 姜素华 李玺瑶 郭晓玉 刘丽军 刘永江 曹现志 郭玲莉 赵淑娟 王鹏程 关庆彬 陈龙 刘勃然 周建平 姜兆霞 刘琳 曹花花 戴黎明 于胜尧 刘博 王秀娟 王程程 王玺 刘泽 管红香 李晓辉 胡军 段威 于雷 刘晓光 王誉桦 钟源 刘鹏 张文超 李洛阳 赵彦彦 许淑梅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541-3558,共18页
传统板块构造理论50多年来一直是占统治地位的地学理论,是理解固体地球运行的基本范式,但遇到三大难题:板块起源、板内变形和板块驱动力。针对这三大难题,微板块构造理论试图开拓一个全球构造研究的新范式。本文通过与传统板块构造理论... 传统板块构造理论50多年来一直是占统治地位的地学理论,是理解固体地球运行的基本范式,但遇到三大难题:板块起源、板内变形和板块驱动力。针对这三大难题,微板块构造理论试图开拓一个全球构造研究的新范式。本文通过与传统板块构造理论中基本原理的逐条对比,阐明了微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优势及其对传统板块构造理论的拓展。微板块构造范式既不同于传统板块构造范式,又不同于地幔柱范式,是两者的重要补充与拓展。文中着重从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适用范围、理论出发点、理论假设与预测的角度,阐明了大板块与微板块的异同,并探讨了两者的转换关系及其转换机制的多样性,介绍了微板块生长成为大板块的4种途径、大板块破碎为微板块的3种转换模式,探索了前板块构造体制下微地块在非线性地球系统中通过自组织、自生长等方式,进化为板块体制下微板块的自然选择过程。本文还提出陆壳型微地块是密度选择的结果,其密度决定了其保存机制,这是陆壳起源的根本;微地块向微板块的转变是刚性选择的结果,其刚性是初始板块构造体制起始的必要条件;微板块不对称俯冲或对流型式的转变是热选择的结果,其热不对称性是现代板块构造体制起始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板块 大板块 板块构造 前板块构造 造山带 地幔柱 范式
下载PDF
元地球与数字孪生:思想突破、技术变革与范式转换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三忠 索艳慧 +30 位作者 戴黎明 王亮亮 姜兆霞 曹现志 苏国辉 刘丽军 周建平 李玺瑶 刘洁 朱俊江 乔璐璐 王光增 姜素华 王秀娟 刘琳 管红香 李晓辉 胡军 刘鹏 刘泽 董冬冬 郭玲莉 邹志辉 董昊 钟世华 孙国正 刘洋 于胜尧 吴立新 邹卓延 孙毅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63,共18页
数字孪生在航天、工业制造领域已应用了20多年,但引入海洋科学还是首次。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现真实地球与虚拟地球的融合,构建一个真实地球与数字地球的虚实共同体,这里称为“元地球”。本文介绍了元地球与早期提出的数字地球、虚拟地... 数字孪生在航天、工业制造领域已应用了20多年,但引入海洋科学还是首次。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现真实地球与虚拟地球的融合,构建一个真实地球与数字地球的虚实共同体,这里称为“元地球”。本文介绍了元地球与早期提出的数字地球、虚拟地球、玻璃地球、智慧地球的本质区别,进而突出元地球理念或思想上的巨大突破。基于现今元宇宙BIGANT技术体系,构架跨越地球各圈层的实时、全天候、立体观测感知系统,打通地球系统各圈层动力学模拟隔阂,实现超越现今地球,再现深时地球,实现时空穿越,从而集数字地球、虚拟地球、玻璃地球、智慧地球、现今地球、深时地球的特性于一个共同体,这个深时的虚实共同体就是元地球。这一理念必将催生新的技术范式变革,进而超越现实地球、虚拟地球,开启人类认识地球、探测地球、开发地球的全新方式。在实现研究范式转换的同时,推动元地球的多场景应用,这也必将催生未来的万亿新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地球 真实地球 虚拟地球 数字地球 数字孪生 地球系统 范式
下载PDF
海底“三极”与地表“三极”:动力学关联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三忠 索艳慧 +9 位作者 王光增 姜兆霞 赵彦彦 刘一鸣 李玺瑶 郭玲莉 刘博 于胜尧 刘永江 张国伟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2,共22页
地球地表环境3个极端分别为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被誉为地表“三极”。本文提出深地动力系统的“三极”,分别为Tuzo、Jason和东南亚环形俯冲系统,这“三极”主体发育于海底之下的深部地幔,因此称为海底“三极”。地表“三极”和海底“... 地球地表环境3个极端分别为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被誉为地表“三极”。本文提出深地动力系统的“三极”,分别为Tuzo、Jason和东南亚环形俯冲系统,这“三极”主体发育于海底之下的深部地幔,因此称为海底“三极”。地表“三极”和海底“三极”统称地圈“六极”,是全球变化(变暖或变冷)、深时地球、深地动力、地球系统、宜居地球等地球科学前沿研究领域难以回避的研究对象,是地球多圈层相互作用的6个纽带和突破口,也是寻求地球系统动力学机制的关键所在。Tuzo和Jason是现今分别位于大西洋、太平洋之下的大型横波低速异常区(LLSVP),它们控制了大火成岩省、微板块的形成和演化,也控制了集中式火山去气作用,进而引起大气循环变化;它们还不断衍生微板块,并将其向北驱散,这些微板块围绕东亚环形俯冲系统不断聚集,导致大量物质深俯冲,促进深部物质循环,同时,在岛弧地带释放大量温室气体,改变地表系统大气环流;板块聚散伴随海陆格局变迁,同时,也改变着全球海峡通道、高原隆升和垮塌,调节着地表流体系统的运行:包括海洋环流和大气环流。冰盖形成与演化也受其控制。海底“三极”也是地史时期超大陆聚散的根本控制因素,而地表系统的百万年内的多尺度周期性变化主要受公转偏心率、地轴斜率和岁差控制,气候变化受热带驱动和冰盖驱动双重控制。总之,尽管早期地球以后逐渐具有地球宜居性,但地圈-生物圈相互作用极其复杂,地圈“六极”研究可作为宜居地球研究的突破口和生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 LLSVP 地表系统 微板块 全球变化 南极洲 北极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妊娠晚期血浆PDW、D-D及FIB在高危产妇产后出血中的研究
17
作者 李英 郭玲利 钟卿琳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4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索妊娠晚期血浆血小板分布宽度(PDW)、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IB)在高危产妇产后出血中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2月瑞金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68例妊娠晚期高危产妇临床资料,均行PDW、D-D、FIB检测,... 目的:探索妊娠晚期血浆血小板分布宽度(PDW)、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IB)在高危产妇产后出血中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2月瑞金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68例妊娠晚期高危产妇临床资料,均行PDW、D-D、FIB检测,根据观察组产妇产后是否出现产后出血,分为出血组、未出血组。比较两组血清指标,经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DW、D-D、FIB预测效能。结果:共46例患者发生产后出血。出血组PDW(16.89±1.43)%、FIB(2.16±0.25)g/L均低于未出血组,D-D(0.71±0.15)mg/L高于未出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PDW、D-D、FIB分别预测高危产妇产后出血的曲线下面积为0.750、0.917、0.925。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PDW、D-D、FIB是高危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检测妊娠晚期高危产妇PDW、D-D、FIB能够较好预测产后出血情况,可作为临床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血小板分布宽度 高危产妇 产后出血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重要论述研究
18
作者 郭伶俐 贾伟 《济宁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对国家发展、政治稳定和民族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不断强调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安...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对国家发展、政治稳定和民族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不断强调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重要论述,对切实维护我国网络意识形态的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网络 意识形态安全
下载PDF
稳心颗粒对心房颤动患者心脏结构重构及炎症因子影响的Meta分析
19
作者 齐葭 杨志飞 +5 位作者 汪吴娇 薄敏敏 武玉泽 郭伶俐 林谦 万洁 《药物评价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30-2146,共17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稳心颗粒对房颤患者心脏结构重构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稳心颗粒对房颤患者心脏结构重构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生物医学数据库(VIP)中稳心颗粒治疗房颤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使用Excel录入文献基本信息;使用RevMan 5.4进行质量评价、异质性检验及森林图绘制;使用StataMP 17.0进行漏斗图绘制及Egger检验。结果共纳入39项RCTs,包含4211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稳心颗粒可提高房颤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MD=6.01,95%置信区间(CI)[5.03,6.99],P<0.00001),降低房颤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MD=-6.35,95%CI[-7.66,-5.04],P<0.00001)、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MD=-4.35,95%CI[-4.80,-3.90],P<0.00001)、左房内径(LAd,MD=-3.63,95%CI[-5.43,-1.83],P<0.000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MD=-2.28,95%CI[-3.07,-1.48],P<0.00001)、C反应蛋白(CRP,MD=-5.71,95%CI[-6.62,-4.79],P<0.00001)、白细胞介素-6(IL-6,MD=-10.37,95%CI[-17.00,-3.74],P=0.00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D=-23.27,95%CI[-26.42,-20.11],P<0.0000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D=-55.85,95%CI[-90.44,-21.27],P=0.002),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RR=0.74,95%CI[0.59,0.93],P=0.009),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稳心颗粒可改善房颤患者结构重构指标、降低炎症因子,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心颗粒 心房颤动 结构重构 炎症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芪参桃红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
20
作者 齐葭 杨志飞 +4 位作者 郭伶俐 武玉泽 汪吴娇 林谦 万洁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4期2497-2505,共9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芪参桃红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TCMSP筛选芪参桃红颗粒的活性成分和靶点;运用UniProt获取靶点的标准基因名;运用GeneCards和OMIM获取慢性心力衰竭相关靶点;运用Evenn获取药物与疾病共同靶点...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芪参桃红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TCMSP筛选芪参桃红颗粒的活性成分和靶点;运用UniProt获取靶点的标准基因名;运用GeneCards和OMIM获取慢性心力衰竭相关靶点;运用Evenn获取药物与疾病共同靶点;运用STRING绘制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图;运用Metascape进行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运用AutoDock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芪参桃红颗粒作用于慢性心力衰竭主要涉及槲皮素、山柰酚等6个关键成分,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A)、肿瘤坏死因子(TNF)等34个关键靶点,核因子κB(NF-κB)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等20条关键通路。结论:芪参桃红颗粒主要通过PI3K/AKT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通路、NF-κB通路、叉头框蛋白O(FoxO)通路、胰岛素抵抗、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6条通路对慢性心力衰竭发挥调节作用,主要机制包括细胞凋亡、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心肌重构、胰岛素抵抗和脂质代谢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芪参桃红颗粒 作用机制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