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种质资源大规模多年多点多病害的自然发病抗性鉴定 被引量:43
1
作者 段灿星 董怀玉 +5 位作者 李晓 李红 李春辉 孙素丽 朱振东 王晓鸣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35-1145,共11页
病害是影响玉米生产的重要因素。利用品种的抗性是控制玉米病害的经济、安全和有效措施。2016-2019年间,在黄淮海和东华北地区,首次对2000份来源广泛且遗传背景丰富的玉米种质资源进行了多年多点多病害的田间自然发生条件下抗病性鉴定,... 病害是影响玉米生产的重要因素。利用品种的抗性是控制玉米病害的经济、安全和有效措施。2016-2019年间,在黄淮海和东华北地区,首次对2000份来源广泛且遗传背景丰富的玉米种质资源进行了多年多点多病害的田间自然发生条件下抗病性鉴定,部分材料在西北地区也进行了田间鉴定,重点调查了小斑病、茎腐病、瘤黑粉病、弯孢叶斑病、南方锈病、粗缩病、大斑病、灰斑病和丝黑穗病的抗病性。综合4年共10个不同环境的自然发病下抗性鉴定数据表明,自然发病鉴定的结果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表现为年度间和地域间的差异。在所有鉴定的病害中,小斑病在多个年份和多个鉴定点的发病均比较充分,11份种质对该病害表现出稳定抗性;茎腐病、大斑病和灰斑病,在不同年份的部分鉴定点发病较为充分,对这3种病害表现抗病的种质分别为440、356和423份,综合抗性鉴定结果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弯孢叶斑病、瘤黑粉病和粗缩病仅在1个鉴定点发病较为充分,南方锈病和丝黑穗病在所有鉴定点均发生较轻,鉴定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筛选出一批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多种病害均具有稳定抗性的材料,其中JN15、953、沈977、68122、K21、SC24-1、17MC7211、17MC7223、郑591、161191等种质的综合抗性突出,对种质的利用及后续人工接种精准鉴定的种质选择具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种质 病害 多年多点 自然发病鉴定
下载PDF
中国玉米南方锈病初侵染源的多源性 被引量:20
2
作者 王晓鸣 刘骏 +4 位作者 郭云燕 段灿星 朱振东 孙素丽 杨知还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4,30,共15页
由多堆柄锈菌Puccinia polysora Underw.引致的玉米南方锈病是广泛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重要病害,在温带地区也时常发生。玉米南方锈病在中国20个省份有发生记载,已成为黄淮海夏玉米区突发性、爆发性、生产危害性极大的病害。掌握... 由多堆柄锈菌Puccinia polysora Underw.引致的玉米南方锈病是广泛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重要病害,在温带地区也时常发生。玉米南方锈病在中国20个省份有发生记载,已成为黄淮海夏玉米区突发性、爆发性、生产危害性极大的病害。掌握病害发生规律是病害防控的基础,中国玉米南方锈病初侵染源来源及其传播规律一直未有明确答案。本研究通过对多堆柄锈菌夏孢子生物学特性的研究、11省份病菌不同地理种群遗传相关性解析以及病害突发性与热带气旋活动相关性分析,证明中国各地域发生的玉米南方锈病初侵染源具有不同的来源,来自中国台湾的病菌引起黄淮海夏玉米区、辽宁以及福建、浙江地区的南方锈病,也是广东春季南方锈病的菌源地;来自菲律宾的病菌引起广东、广西及海南的南方锈病;来自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病菌引起云南、贵州的南方锈病。云南、贵州等西南地区的南方锈病初侵染源由西南季风传播,其他地区的初侵染源主要由不定期形成的西太平洋热带气旋所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南方锈病 初侵染源 遗传多样性 热带气旋
原文传递
玉米种质资源对拟轮枝镰孢与禾谷镰孢穗腐病的抗性精准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段灿星 崔丽娜 +7 位作者 夏玉生 董怀玉 杨知还 胡清玉 孙素丽 李晓 朱振东 王晓鸣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155-2167,共13页
穗腐病是我国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利用抗病品种是控制穗腐病的安全有效措施。抗性资源是开展抗病育种的物质基础。本研究优化和完善了玉米种质抗镰孢穗腐病精准鉴定的方法,比较分析了花丝通道注射接种和果... 穗腐病是我国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利用抗病品种是控制穗腐病的安全有效措施。抗性资源是开展抗病育种的物质基础。本研究优化和完善了玉米种质抗镰孢穗腐病精准鉴定的方法,比较分析了花丝通道注射接种和果穗注射(创伤)接种鉴定的穗腐病抗性,发现2种方法鉴定出的抗性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相关系数r≥0.90)。2018—2020年,在北京昌平和四川西昌,利用花丝通道注射接种法,对690份代表性玉米种质进行了抗拟轮枝镰孢穗腐病的精准鉴定与评价,筛选出H446、YCF、辽2309、吉资1055、Y1723、XF8-3、铁97085等35份具有稳定抗性的种质,占比为5.07%。6个环境下玉米对拟轮枝镰孢穗腐病抗性的相关系数为0~0.48,同一年度(2018、2019和2020年)2个鉴定点穗腐病抗性值之间的r值分别为0.03、0.20和0.15,3个年度间穗腐病综合抗性的相关系数为0.20、0.30和0.35,表明在不同环境下玉米对拟轮枝镰孢穗腐病的抗性反应存在较大差异。在辽宁沈阳和四川西昌共6个环境下,对690份种质进行了抗禾谷镰孢穗腐病精准鉴定,6个环境下玉米种质抗性的相关系数为0~0.39,2018、2019和2020年2个鉴定点之间的r值分别为0.05、0.25和0.29,表明环境因素对玉米抗禾谷镰孢穗腐病的表型存在较大影响;3个年度间镰孢穗腐病综合抗性的r值为0.14、0.20和0.13,显示年度间综合抗性差异较大。共鉴定出17份对禾谷镰孢穗腐病具有稳定抗性的种质(H446、MC7528、Y1632、Y1679、吉资1055、铁97085等)。690份种质对上述2种穗腐病抗性的相关系数为0.52,表明其对2种穗腐病的抗性存在中等水平的相关性。H446、吉资1055、铁97085三份种质在所有鉴定环境中均对2种穗腐病表现出稳定抗性,是玉米抗穗腐病育种和品种抗性改良的宝贵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种质 拟轮枝镰孢穗腐病 禾谷镰穗腐病 花丝通道注射接种 果穗注射接种 精准鉴定
下载PDF
河南大豆新品系抗大豆疫霉根腐病基因鉴定 被引量:6
4
作者 张雪翠 孙素丽 +4 位作者 卢为国 李海朝 贾岩岩 段灿星 朱振东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75-284,共10页
大豆疫霉根腐病作为影响大豆生产的毁灭性病害之一,对大豆生产威胁很大。种植抗疫霉根腐病的大豆品种是控制该病害最有效的途径。河南省位于我国黄淮夏大豆产区的腹地,具有大豆疫霉根腐病发生的潜在威胁。本研究的目的是对河南省新育成... 大豆疫霉根腐病作为影响大豆生产的毁灭性病害之一,对大豆生产威胁很大。种植抗疫霉根腐病的大豆品种是控制该病害最有效的途径。河南省位于我国黄淮夏大豆产区的腹地,具有大豆疫霉根腐病发生的潜在威胁。本研究的目的是对河南省新育成的大豆品系进行抗性鉴定和抗病基因分子标记检测,以明确大豆新品系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抗性水平和抗病基因。采用下胚轴创伤接种法对64个河南省培育的大豆新品系进行接种,鉴定其对2个具有不同毒力的大豆疫霉分离物PsJS2和Ps41-1的抗性。结果显示,对分离物Ps41-1和PsJS2抗病的分别有35个和16个品系,对Ps41-1和PsJS2为中间反应型的分别有16个和10个品系,其中对2个分离物均抗病的有16个品系,占鉴定品系的25%。使用抗疫霉病基因RpsZheng共分离标记WZInDel11进行新品系的基因型鉴定发现,对2个大豆疫霉分离物均抗病的16个品系中有13个含有标记WZInDel11,对1个或2个大豆疫霉分离物表现为中间反应型的5个大豆品系,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其为杂合基因型,这些品系中的纯合抗病单株可直接选育成纯合抗病品系用于抗病育种。综合系谱分析结果推测,有2个品系可能含抗疫霉根腐病基因RpsZheng,2个品系可能含RpsYD29,14个品系可能含有RpsZheng或其等位基因。表明河南省培育的大豆新品系中含有优异的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源,该研究结果将为病害防控和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大豆疫霉根腐病 品系 抗病性 分子标记
下载PDF
玉米茎腐病致病菌全基因组分泌蛋白预测与分析
5
作者 曹言勇 张立立 +5 位作者 李慧敏 韩胜博 侯梦薇 段灿星 施艳 张新友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118,共9页
九州镰孢菌(Fusarium kyushuense)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病原菌,可引起玉米茎腐病。为明确九州镰孢菌的分泌蛋白,运用SignalP 6.0、ProtComp 9.0、TMHMM 2.0、big-PI Predictor、TargetP 2.0等软件对九州镰孢菌全基因组12225条蛋白质序列进... 九州镰孢菌(Fusarium kyushuense)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病原菌,可引起玉米茎腐病。为明确九州镰孢菌的分泌蛋白,运用SignalP 6.0、ProtComp 9.0、TMHMM 2.0、big-PI Predictor、TargetP 2.0等软件对九州镰孢菌全基因组12225条蛋白质序列进行分泌蛋白的预测和筛选。结果表明,九州镰孢菌195全基因组蛋白中共有539条序列具有典型的分泌蛋白特征,占总序列数的4.41%。信号肽-3和-1位置的氨基酸相对保守,其切割位点属于A-X-A型。分泌蛋白功能注释分析结果表明,九州镰孢菌的分泌蛋白中共有264个效应蛋白,其功能主要涉及细胞壁组分降解。对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类(CAZymes)进行预测发现,九州镰孢菌分泌蛋白组中共有168个碳水化合物活性酶,为进一步探究其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和筛选新的镰孢菌致病效应蛋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九州镰孢菌 生物信息学 分泌蛋白
原文传递
Evaluation of Rice Germplasm for Resistance to the Small Brown Planthopper (Laodelphax striatellus) and Analysis of Resistance Mechanism 被引量:4
6
作者 duan can-xing ZHANG Shi-xian +4 位作者 LEI Cai-lin CHENG Zhi-jun CHEN Qing ZHAI Hu-qu WAN Jian-min 《Rice science》 SCIE 2008年第1期36-42,共7页
One hundred and thirty-eight rice accessions were screened for resistance to the small brown planthopper (SBPH) (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en) by the modified seedbox screening test. Twenty-five rice accessions w... One hundred and thirty-eight rice accessions were screened for resistance to the small brown planthopper (SBPH) (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en) by the modified seedbox screening test. Twenty-five rice accessions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resistance to SBPH were detected, accounting for 18.1% of the total accessions, which included 2 highly resistant, 9 resistant and 14 moderately resistant varieties. Compared with indica rice, japonica rice was more susceptible to SBPH. Antixenosis test, antibiosis test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were performed to elucidate the resistance mechanism. The resistant check Rathu Heenati (RHT), highly resistant varieties Mudgo and Kasalath, and resistant variety IR36 expressed strong antixenosis and antibiosis against SBPH, indicating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istance level and these two resistance mechanisms in the four rice varieties. Antibiosis was the dominant resistance pattern in the resistant varieties Daorenqiao and Yangmaogu due to their high antibiosis but low antixenosis. Dular, ASD7 and Milyang 23 had relatively strong antixenosis and antibiosis, indicating the two resistance mechanisms were significant in these three varieties. The resistant DV85 expressed relatively high level of antixenosis but low antibiosis, whereas Zhaiyeqing 8 and Guiyigu conferred only moderate antibiosis and antixenosis to SBPH, suggesting tolerance in these three varieties. Antibiosis and antixenosis governed the resistance to SBPH in the moderately resistant accession 9311. Antixenosis was the main resistance type in V20A. Tolerance was considered to be an important resistance mechanism in Minghui 63 and Yangjing 9538 due to their poor antibiosis and antixenosis resistance. The above accessions with strong antibiosis or antixenosis were the ideal materials for the resistance bree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germplasm the small brown planthopper evaluation for resistance resistance mechanism ANTIXENOSIS ANTIBIOSIS
下载PDF
Dispersal routes of Cercospora zeina causing maize gray leaf spot in China 被引量:3
7
作者 duan can-xing ZHAO Li-ping +3 位作者 WANG Jie LIU Qing-kui YANG Zhi-huan WANG Xiao-mi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2943-2956,共14页
The gray leaf spot caused by Cercospora zeina has become a serious disease in maize in China.The isolates of C.zeina from Yunnan,Sichuan,Guizhou,Hubei,Chongqing,Gansu,and Shaanxi were collected.From those,127 samples ... The gray leaf spot caused by Cercospora zeina has become a serious disease in maize in China.The isolates of C.zeina from Yunnan,Sichuan,Guizhou,Hubei,Chongqing,Gansu,and Shaanxi were collected.From those,127 samples were used for genetic diversity analysis based on 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and 108 samples were used for multi-gene sequence analysis based on five gene fragment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opulations of C.zeina were differentiated with a relatively high genetic level and were classified into two major groups and seven subgroups.The intra-population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of C.zeina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population variation in China,and interpopulation genetic similari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olonization time and spread direction.The multi-gene sequence analysis of C.zeina isolates demonstrated that there were nine haplotypes.Genetic diversity and multi-gene sequence revealed that Yunnan population of C.zeina,the earliest colonizing in China,had the highest genetic and haplotype diversity and had experienced an expansion event.With the influence of the southwest monsoon in the Indian Ocean,C.zeina from Yunnan gradually moved to Sichuan,Guizhou,Shaanxi,Gansu,and Chongqing.Meanwhile,C.zeina was transferred directly from the Yunnan into the Hubei Province via seed and then came into Shaanxi,Henan,and Chongqing along with the wind from Hube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IZE gray leaf spot Cercospora zeina POPULATION disperse routes
下载PDF
大豆品种郑97196抗疫霉病基因RpsZheng精细定位 被引量:3
8
作者 张雪翠 钟超 +2 位作者 段灿星 孙素丽 朱振东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97-1005,共9页
大豆疫霉病是由大豆疫霉引起的一种重要大豆病害,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种植含有抗疫霉病基因的大豆品种是控制该病害最有效的途径。前人在大豆品种郑97196的3号染色体上鉴定了一个抗疫霉病基因RpsZheng。本研究的目的是验证并精细定... 大豆疫霉病是由大豆疫霉引起的一种重要大豆病害,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种植含有抗疫霉病基因的大豆品种是控制该病害最有效的途径。前人在大豆品种郑97196的3号染色体上鉴定了一个抗疫霉病基因RpsZheng。本研究的目的是验证并精细定位抗疫霉病基因RpsZheng。以Williams和郑97196杂交衍生的188个F2:3家系为作图群体,用大豆3号染色体上的SSR标记构建RpsZheng遗传连锁图,获得与RpsZheng紧密连锁的侧翼SSR标记SattWM82_39(2.5 cM)和BARCSOYSSR_03_0269(1.0 cM)。基于亲本间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鉴定和开发多态性InDel标记,进一步将RpsZheng候选区域缩小至105.2 kb,通过检测RpsZheng候选区域内的共分离标记特异性,获得了能够有效检测RpsZheng的分子标记WZInDel11。本研究明确了RpsZheng的候选基因组区间,鉴定出了能够有效用于基因功能研究和辅助选择育种的共分离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大豆疫霉病 抗性遗传分析 抗病基因 精细定位
下载PDF
大豆GmCYP82C4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银萍 孙素丽 +2 位作者 钟超 段灿星 朱振东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3-390,共8页
细胞色素P450 CYP82家族基因为双子叶植物特有,参与生长代谢和逆境生理调控。为了探究大豆P450 CYP82的基因功能,克隆大豆P450同源基因GmCYP82C4,得到该基因编码区1584bp,它编码527个氨基酸,编码的蛋白质具有保守的血红素结合域。生物... 细胞色素P450 CYP82家族基因为双子叶植物特有,参与生长代谢和逆境生理调控。为了探究大豆P450 CYP82的基因功能,克隆大豆P450同源基因GmCYP82C4,得到该基因编码区1584bp,它编码527个氨基酸,编码的蛋白质具有保守的血红素结合域。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GmCYP82C4蛋白与大豆中GmCYP82A3同源性最高,其次为豌豆的PsCYP82A1。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GmCYP82C4定位于细胞质膜。实时荧光定量结果表明,GmCYP82C4在大豆幼苗根中表达量最高,能够响应低温、伤害和大豆疫霉胁迫,并受到脱落酸、茉莉酸甲酯、乙烯和水杨酸信号调控。由此推测GmCYP82C4可能通过激素信号途径调控大豆对胁迫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细胞色素P450 GmCYP82C4 植物激素 低温 伤害 大豆疫霉胁迫
下载PDF
Testing of Seedborne Fungi in Wheat Germplasm Conserved in the National Crop Genebank of China
10
作者 duan can-xing WANG Xiao-ming ZHU Zhen-dong WU Xiao-fei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7年第6期682-687,共6页
There is a primary understanding of the dominant fungi in wheat seeds conserved in the National Crop Genebank of China (NCGB) and an evaluation of the healthy status of wheat germplasm propagated in different region... There is a primary understanding of the dominant fungi in wheat seeds conserved in the National Crop Genebank of China (NCGB) and an evaluation of the healthy status of wheat germplasm propagated in different regions. A total of 1 465 wheat accessions were detected for seedbone fungi by blotter, agar plate, and wash tests. By blotter test, 17 genera of fungi, including more than 30 species, were detected in 712 wheat accessions from Shaanxi, Hebei, and Qinghai provinces, China. Alternaria was the most frequently detected in wheat seeds from Shaanxi Province, followed by Rhizopus, Penicillium, Aspergillus, Bipolaris, Cladosporium, Gonatobotrys, Chaetomium, and others. Seedborne fungi in wheat seeds from Hebei Province, with relatively high incidence were Alternaria, Rhizopus, Penicillium, Aspergillus, Bipolaris, Cladosporium, and Fusarium. In the seeds from Qinghai Province, Alternaria, Rhizopus, Bipolaris, Cladosporium, and Trichothecium are important seed-borne fungi. The seed germination was reduced substantially when seeds were infected by Fusarium verticillioides (syn. F. moniliforme), Bipolaris nodulosa, and Cladosporium herbarum. Eighteen genera and 25 species of fungi were identified in 353 accessions from Shaanxi Province using the agar plate test. The dominant fungi were Alternaria, Aspergillus, Bipolaris, Gonatobotrys, Penicillium, and Fusarium. The smut fungi, Ustilago tritici, was detected by the wash test in 400 accessions, but it was low in incidence in 300 seed samples from Shaanxi Province (1.3%), and in 100 samples from Hebei Province (2.0%). Totally 19 genera of fungi were detected in wheat seed samples, and some seedborne fungi were saprophytic and others were biotrophic which could cause seedborne diseases in the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eat gerrnplasm seedborne fungi seed health detection
下载PDF
玉米茎腐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11
作者 郭成 王宝宝 +4 位作者 杨洋 王春明 周天旺 李敏权 段灿星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18-1128,共11页
茎腐病是国内外玉米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随着机械收获和籽粒直收,茎腐病已成为玉米生产中最具威胁性的病害,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玉米茎腐病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因此,本文从茎腐病的发生与为害、病原菌种类、抗茎腐病种质资... 茎腐病是国内外玉米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随着机械收获和籽粒直收,茎腐病已成为玉米生产中最具威胁性的病害,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玉米茎腐病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因此,本文从茎腐病的发生与为害、病原菌种类、抗茎腐病种质资源筛选、抗性遗传和抗病基因发掘与定位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国内外玉米茎腐病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该病害的综合治理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茎腐病 抗性遗传 抗性机制 抗病基因
下载PDF
玉米抗南方锈病种质资源初步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3
12
作者 陈文娟 李万昌 +4 位作者 杨知还 孙素丽 王晓鸣 朱振东 段灿星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5-231,242,共8页
南方锈病是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2013-2015年在广西南宁和北京昌平对903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了抗南方锈病的初步鉴定与评价,并利用SSR标记对筛选出的部分抗性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903份种质中,8份自交系在广西南宁和... 南方锈病是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2013-2015年在广西南宁和北京昌平对903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了抗南方锈病的初步鉴定与评价,并利用SSR标记对筛选出的部分抗性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903份种质中,8份自交系在广西南宁和北京昌平均对南方锈病表现高抗(HR),占总鉴定种质的0.9%;29份材料表现为抗病(R),占比3.2%,包括27份自交系和2份农家种;中抗种质(MR)100份,占比11.1%;感病(S)和高感(HS)种质分别为181和585份,占鉴定材料的20.0%和64.8%。由此可见,玉米资源中高抗南方锈病的种质较为匮乏,在不同地点均表现高抗的材料是难得的抗源。不同地理来源的玉米种质对南方锈病的抗性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抗性资源较为丰富的是源自内蒙古和山西的种质。42对多态性SSR引物在50份抗锈病材料中,共扩增出141个条带,多态性条带139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98.58%。平均等位基因数(Na)1.98,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1.59,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H)0.34,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0.78,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I)0.51;通过UPGMA聚类分析,50份抗病材料被划分为2个类群,其中,第Ⅰ类群又可划分为5个亚类,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为抗病育种中抗源的选择和利用提供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南方锈病 抗性鉴定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玉米种质资源抗腐霉茎腐病鉴定 被引量:18
13
作者 杨洋 陈国康 +5 位作者 郭成 张炜 孙素丽 王晓鸣 朱振东 段灿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56-1260,共5页
腐霉茎腐病(Pythium stalk rot)是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2013—2016年,对1213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了抗肿囊腐霉(Pythium inflatum)茎腐病的鉴定与评价。在1213份玉米种质中,鉴定出高抗肿囊腐霉茎腐病的材料207份,占鉴定总数的17.1%,主... 腐霉茎腐病(Pythium stalk rot)是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2013—2016年,对1213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了抗肿囊腐霉(Pythium inflatum)茎腐病的鉴定与评价。在1213份玉米种质中,鉴定出高抗肿囊腐霉茎腐病的材料207份,占鉴定总数的17.1%,主要来自中国的内蒙古、河北、山西及美国等地。抗性材料159份,占鉴定材料数的13.1%,主要由源自中国的内蒙古、云南、山西和美国等地的种质构成。由此可见,玉米种质中存在较为丰富的抗腐霉茎腐病资源,且抗性水平与地理来源有关。自交系和农家种中对肿囊腐霉茎腐病表现高抗的种质分别占鉴定种质总数的18.7%和10.6%,表明自交系中高抗肿囊腐霉茎腐病资源较农家种更为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肿囊腐霉 茎腐病 抗性鉴定
下载PDF
玉米种质对丝黑穗病的抗性分析及发病条件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郭成 赵瑞丽 +4 位作者 王春明 张有富 周天旺 郭满库 段灿星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98-1207,共10页
为明确不同玉米种质资源对丝黑穗病的抗性差异,本研究于2012—2015年间采用人工接种法对1 164份玉米种质进行了田间抗性鉴定,结果表明,38份材料03GEM00041、07GEM02289、07GEM02902等表现高抗,占比3.26%;61份材料W6、478、4619、A580等... 为明确不同玉米种质资源对丝黑穗病的抗性差异,本研究于2012—2015年间采用人工接种法对1 164份玉米种质进行了田间抗性鉴定,结果表明,38份材料03GEM00041、07GEM02289、07GEM02902等表现高抗,占比3.26%;61份材料W6、478、4619、A580等表现抗病,占鉴定种质的5.24%;W22、W216、W286等140份表现中抗,占比12.03%;其余566份和359份分别表现感病和高感,分别占总鉴定材料的48.63%和30.84%。经过对比发现,不同地区玉米种质抗性强弱以及抗性多样性存在较大的差异,来自云南和广东的种质其抗性水平明显低于内蒙古和黑龙江。通过聚类分析发现,41份材料可划分为5类。在系谱图上,抗病性相同的品种大致划分在同一个类中,但也存在一定的偏差。研究结果同时表明0~10cm的土壤温度在15.8~17.9℃,病株率在85%以上,为适宜发病温度,其中15.8℃为最佳发病温度;接菌量为0.3%时的病株率明显高于接菌量为0.1%和0.2%的病株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质资源 丝黑穗病 抗性 发病条件
下载PDF
黑龙江省玉米穗腐病致病镰孢菌分离鉴定及产毒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王宝宝 毕四刚 +6 位作者 肖明纲 张冬英 闫强 张彦彦 杨树龙 朱振东 段灿星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3-174,共12页
为全面阐明黑龙江省玉米穗腐病的主要致病镰孢菌种类及其分布特征,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以控制真菌毒素对玉米籽粒的危害。2018年在黑龙江省21个玉米主产区县采集玉米穗腐病病样143份,采用种子健康检测法进行镰孢菌分离,根据形态学... 为全面阐明黑龙江省玉米穗腐病的主要致病镰孢菌种类及其分布特征,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以控制真菌毒素对玉米籽粒的危害。2018年在黑龙江省21个玉米主产区县采集玉米穗腐病病样143份,采用种子健康检测法进行镰孢菌分离,根据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进行鉴定,并对分离的镰孢菌进行产毒基因型检测。结果表明,共分离到200株镰孢菌分离物,鉴定出12种镰孢种,其中禾谷镰孢和拟轮枝镰孢的分离频率分别为30.00%和16.00%;亚粘团镰孢和层出镰孢的分离频率均为13.00%;布氏镰孢分离占比12.50%;温带镰孢分离占比7.50%;新知镰孢分离占比2.50%;变红镰孢分离占比2.00%;拟枝孢镰孢、梨孢镰孢和居群镰孢分离频率均为1.00%;亚洲镰孢占比0.50%。产毒素类型分析发现,亚洲镰孢菌为雪腐镰刀菌烯醇(NIV)产毒类型,禾谷镰孢与布氏镰孢含3种产毒类型,其中15-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5-AcDON)产毒类型最多,3-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AcDON)稍次之,NIV型最少;拟轮枝镰孢、层出镰孢、亚粘团镰孢、新知镰孢、变红镰孢、拟枝孢镰孢和梨孢镰孢均含有产伏马毒素的关键基因fum1,具备产伏马毒素能力,温带镰孢和居群镰孢不含有fum1基因。黑龙江玉米穗腐病致病镰孢种类较多,其中禾谷镰孢和拟轮枝镰孢为优势致病镰孢,亚粘团镰孢、层出镰孢和布氏镰孢亦分布较广,温带镰孢和新知镰孢呈现小范围分布,拟枝孢镰孢、变红镰孢、梨孢镰孢以及居群镰孢是首次在黑龙江省玉米穗腐病中分离得到,丰富了黑龙江地区玉米穗腐病致病镰孢菌的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穗腐病 镰孢菌 产毒基因型
下载PDF
玉米抗南方锈病基因的QTL定位 被引量:14
16
作者 陈文娟 路璐 +5 位作者 李万昌 张小杰 孙素丽 朱振东 王晓鸣 段灿星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21-529,共9页
为发掘新的抗南方锈病基因资源,本研究以感病自交系黄早四为母本、抗病自交系W456为父本,构建F2群体并开展抗病基因定位研究。采用人工接种鉴定的方法对两个亲本、F1、F2群体及对照材料进行表型鉴定和遗传分析。利用均匀覆盖10条染色体... 为发掘新的抗南方锈病基因资源,本研究以感病自交系黄早四为母本、抗病自交系W456为父本,构建F2群体并开展抗病基因定位研究。采用人工接种鉴定的方法对两个亲本、F1、F2群体及对照材料进行表型鉴定和遗传分析。利用均匀覆盖10条染色体的200个SSR标记,分析240个F2单株的基因型并构建含有200个SSR位点的遗传连锁图,连锁图总长度3331 cM,标记间平均距离16.6 cM。使用QTL IciMapping V4.1软件中的完备区间作图法对抗病QTL进行分析,共检测到6个控制南方锈病的QTL:qSCR3、qSCR7、qSCR8-1、qSCR8-2、qSCR9和qSCR10,邻近标记分别为umc2105和umc1729、umc1066和bnlg2271、umc1904和umc1984、umc1984和bnlg1651、umc1957和bnlg1401、umc2034和umc1291,分别位于3、7、8、9和10号染色体上,其中8号染色体上有两个位点,标记区间长度在5~19 cM之间。单个QTL的表型贡献率在2.61%~24.19%之间,可以解释表型总变异的62.3%,其中3个QTL贡献率大于10%,位于10号染色体上的qSCR10贡献率最大,可解释表型变异的24.19%。通过对目标区间标记加密,将该位点的定位区间进一步缩小到2.51 cM内,与两侧标记的距离分别是2.15 cM和0.36 cM。初步定位得到10号染色体上存在抗南方锈病的主效QTL,可为抗病品种的培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南方锈病 抗性 SSR标记 QTL定位
下载PDF
629份国内外玉米种质及杂交种对丝黑穗病的抗性评价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春明 郭成 +1 位作者 周天旺 段灿星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75-1082,共8页
为明确629份国内外玉米(Zea mays)种质及杂交种抗丝黑穗病差异,本研究于2016-2018年间采用人工接种法对其进行了田间抗性鉴定,研究结果表明:L311,18236(2),黄糯包谷(221103)等共25份材料表现高抗,占总鉴定材料的3.97%;HVN-1,B07060-1,YJ... 为明确629份国内外玉米(Zea mays)种质及杂交种抗丝黑穗病差异,本研究于2016-2018年间采用人工接种法对其进行了田间抗性鉴定,研究结果表明:L311,18236(2),黄糯包谷(221103)等共25份材料表现高抗,占总鉴定材料的3.97%;HVN-1,B07060-1,YJ001496等34份抗病材料表现抗,占总鉴定材料的5.41%;C7172,zce-4,CI103等55份材料表现中抗,分别占总鉴定材料的8.74%;其余322份和193份表现感和高感,分别占总鉴定材料的51.20%和30.68%。分析发现,在266份自交系中,表现中抗及以上自交系共32份,占供试自交系的12.03%;在142份杂交种中,表现中抗及以上杂交种有23份,占供试杂交种的16.20%;在216份农家种中,表现中抗及以上农家种有59份,占供试农家种的27.31%。进一步分析发现,来自于中国贵州的种质,其整体抗丝黑穗病的水平明显高于中国云南、内蒙古和四川,也高于俄罗斯和墨西哥种质。同时比较142份国外杂交种的抗性情况,发现来自乌拉圭的杂交种抗丝黑穗病的比例高于巴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质资源 杂交种 丝黑穗病 抗性评价
下载PDF
玉米抗腐霉茎腐病种质标记基因型鉴定与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洋 郭成 +4 位作者 孙素丽 陈国康 朱振东 王晓鸣 段灿星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18-1427,共10页
腐霉茎腐病(Pythium stalk rot)是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本研究利用14个与8个抗玉米茎腐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对196份抗腐霉茎腐病玉米种质进行抗病标记基因型鉴定,并采用42对多态性SSR标记对54份抗病自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期阐... 腐霉茎腐病(Pythium stalk rot)是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本研究利用14个与8个抗玉米茎腐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对196份抗腐霉茎腐病玉米种质进行抗病标记基因型鉴定,并采用42对多态性SSR标记对54份抗病自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期阐明玉米抗腐霉茎腐病种质的标记基因型和遗传背景,并为资源的有效利用、新基因的挖掘和杂种优势模式确定提供参考信息。14个与抗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将196份抗性种质鉴定为128种标记基因型,表明存在多样的抗性基因组合方式。191份种质获得与齐319、X178或1145中一个或多个的相同的扩增,表明97.45%种质可能含有与3个抗玉米茎腐病材料相同的抗病基因;粤61、郑653、赤L136、白53和18--14共5份种质均未扩增出与齐319、X178和1145相同的标记基因型,可能携带其他抗茎腐病基因;遗传背景相近的抗性种质分属不同的标记基因型,表明抗病种质携带的抗病基因可能在育种选择中发生了分离。42对多态性SSR引物在54份抗病材料中共检测出119个等位基因(Na),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99.17%,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7070,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H)为0.3999,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5844,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527,变幅为0.2061~0.7844;通过UPGMA聚类分析,54份抗病材料被划分为2个类群,共6个亚群中,分别是旅大红骨亚群、BSSS亚群、塘四平头亚群、PA亚群、PB亚群、Lan亚群,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我国6个杂种优势群中均含有较为丰富的抗腐霉茎腐病种质资源,其中PA亚群包含的抗病种质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腐霉茎腐病 分子标记 抗病标记基因型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玉米种质抗拟轮枝镰孢与禾谷镰孢穗腐病鉴定及抗性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夏玉生 郭成 +3 位作者 温胜慧 孙素丽 朱振东 段灿星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1-71,共11页
穗腐病是玉米生产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其产量和品质,威胁人畜健康。选育和利用优良的抗穗腐病品种,是防治玉米穗腐病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利用花丝通道注射法,在北京昌平和海南三亚2个试验点,对346份玉米自交系进行了抗拟轮枝... 穗腐病是玉米生产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其产量和品质,威胁人畜健康。选育和利用优良的抗穗腐病品种,是防治玉米穗腐病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利用花丝通道注射法,在北京昌平和海南三亚2个试验点,对346份玉米自交系进行了抗拟轮枝镰孢与禾谷镰孢穗腐病的鉴定与评价。综合分析2个试验点的抗性鉴定数据表明,对拟轮枝镰孢穗腐病表现高抗、抗病、中抗、感病和高感的材料分别为1、43、106、147和49份,占总鉴定材料的0.3%、12.4%、30.6%、42.5%和14.2%;对禾谷镰孢穗腐病表现高抗、抗病、中抗、感病和高感的材料分别为10、32、55、79和170份,占比分别为2.9%、9.3%、15.9%、22.8%和49.1%。对2种镰孢穗腐病同时表现中抗以上水平的种质共45份,其中1份(15-TL-1224)高抗2种穗腐病、2份(PT351-1、18-QTL-25)对禾谷镰孢和拟轮枝镰孢穗腐病表现高抗和抗病,18-QTL-04、18-YJY-18、18-YJY-02、18-HDY-14种质同时表现抗病,是难得的抗穗腐病资源。对上述45份抗病种质和144份感病材料进行的2种穗腐病抗性相关性分析表明,45份抗病种质对2种穗腐病的抗性相关系数为0.24,144份感病材料对2种穗腐病抗性的相关性系数为-0.16。40对多态性SSR引物对其中41份抗性材料中扩增出183个等位基因,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100.00%,平均等位基因数和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3.7556、7.6923,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Shannon′s信息指数分别为0.6596、1.445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326,变幅为0.0513~1.0000。通过UPGMA聚类分析,41份抗病材料被划分为7个类群,分别是美国现代杂交种中B群种质(PB)、兰卡斯特(Lan)、未知类群、美国现代杂交种中A群种质(PA)、旅大红骨(LRC)、衣阿华坚秆综合种(BSSS)和塘四平头(TSPT),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其中PA类群和PB类群包含的抗病种质最多。研究结果将为玉米穗腐病抗病育种中抗源的选择和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种质 拟轮枝镰孢穗腐病 禾谷镰孢穗腐病 抗性鉴定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