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芽期抗旱性综合评价及鉴定指标鉴选 被引量:9
1
作者 李其勇 朱从桦 +5 位作者 李星月 武丙琳 易军 符慧娟 陈德西 张鸿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32,共15页
以蒸馏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将20份水稻品种种子用浓度为20%PEG-6000(聚乙二醇)的溶液处理,测定整个发芽周期内的发芽势、发芽率、根芽长、干物质变化及相关生理指标,并应用多种统计方法进行抗旱性分析、综合评价,探讨芽期抗旱性鉴定方法... 以蒸馏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将20份水稻品种种子用浓度为20%PEG-6000(聚乙二醇)的溶液处理,测定整个发芽周期内的发芽势、发芽率、根芽长、干物质变化及相关生理指标,并应用多种统计方法进行抗旱性分析、综合评价,探讨芽期抗旱性鉴定方法及指标。结果表明:干旱胁迫降低了绝大部分品种发芽势、发芽率、根芽长、根芽干质量、SOD活性等,对根芽长、物质消耗的抑制作用较萌发相关指标更强;提高了剩余种子干质量、POD、CAT、MDA、β-淀粉酶、可溶性糖、脯氨酸等;除根数和可溶性糖在品种与干旱胁迫互作间、根芽比在干旱胁迫间、脯氨酸在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外,所有指标在干旱胁迫间、品种间及干旱胁迫和品种互作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应用改进的分级法、隶属函数法、主成分法分别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3种综合评价指标间均极显著正相关,其中以分级系数和隶属函数综合值评价结果优于主成分法。聚类分析表明,20个品种芽期干旱胁迫下可分为5个不同抗旱性类群,其中‘冈优99’抗旱性很强,‘德香4923’‘内6优138’‘川香优6号’‘川优6203’抗旱性较强。储藏物质转化率、活力指数、萌发抗旱系数、芽长、芽干质量与各综合指标显著相关性,且与萌发相关单项指标显著相关。综合分析表明,储藏物质转化率可作为水稻芽期抗旱性首选指标,活力指数、萌发抗旱系数、芽长、芽干质量可以作为备选指标,而分级系数、隶属函数综合值可作为抗旱性精确鉴定的综合指标。改进的分级法进行综合评价应用效果较好,可作为综合评价法适用。此外,综合评价法可较好评价参试品种芽期抗旱性强弱,且以分级法、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法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芽期 抗旱性 分级系数 综合评价 指标筛选
下载PDF
蓟马在韭菜上的发生规律和防治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德西 何忠全 +5 位作者 郭云建 黄腾飞 裔雪清 刘欢 卢代娟 刘富平 《中国农学通报》 2018年第15期145-151,共7页
为明确在韭菜上严重发生的蓟马的种类和发生规律,并研究其主要防治方法,本研究鉴定了韭菜上蓟马的种类,研究了蓟马在韭菜田间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方法。结果表明,韭菜上的蓟马形态特征为西花蓟马,ITS分子鉴定结果显示扩增片段5... 为明确在韭菜上严重发生的蓟马的种类和发生规律,并研究其主要防治方法,本研究鉴定了韭菜上蓟马的种类,研究了蓟马在韭菜田间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方法。结果表明,韭菜上的蓟马形态特征为西花蓟马,ITS分子鉴定结果显示扩增片段520 bp,与西花蓟马的碱基序列相似度达99.81%。西花蓟马在韭菜田间离地80 cm高度的空间分布较集中;晴天时,在15:00—17:00时间段上西花蓟马出现频率较高;雨水对西花蓟马的致死作用明显,致死率为29.30%;田间防治试验筛选出20%呋虫胺可溶性粒剂和40%啶虫脒粒剂对田间韭菜西花蓟马的防治效果较好,其中20%呋虫胺可溶性粒剂1500倍液的喷雾防治效果最佳,达92.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韭菜 西花蓟马 生物习性 发生规律 防治方法
下载PDF
防治有机蔬菜上黄曲条跳甲的药剂筛选 被引量:8
3
作者 陈德西 何忠全 +5 位作者 向运佳 郭云建 黄腾飞 刘欢 干雪梅 闾世根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3-65,共3页
黄曲条跳甲是严重为害蔬菜的害虫之一,为筛选防治有机蔬菜上黄曲条跳甲较为安全、高效的药剂,进行了室内和田间防虫试验。调查供试投入品室内杀虫效果发现,质量浓度为125 mg/L的鱼藤酮和20 mg/L的印楝素对黄曲条跳甲的致死率较高,药后第... 黄曲条跳甲是严重为害蔬菜的害虫之一,为筛选防治有机蔬菜上黄曲条跳甲较为安全、高效的药剂,进行了室内和田间防虫试验。调查供试投入品室内杀虫效果发现,质量浓度为125 mg/L的鱼藤酮和20 mg/L的印楝素对黄曲条跳甲的致死率较高,药后第2天致死率分别达100%和86.67%。田间防效的调查结果表明,5%鱼藤酮可溶液剂112.5 g/667m^2对黄曲条跳甲的虫口防效达93.45%,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另一试验中发现,1亿尾/667m^2的昆虫病原线虫海绵制剂对黄曲条跳甲的控制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条跳甲 有机蔬菜 药剂 防效
原文传递
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肾功能不全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陈磊 褚爱群 +3 位作者 顾丽钰 胡小玲 陈德喜 王慧 《上海医药》 CAS 2021年第22期45-49,共5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肾功能不全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来自上海市健康管理系统中的慢性病管理患者2678人,其中男性1217人,女性1461人;小于60岁94人,60~69岁1099人,70~79岁1129人,80岁及以上35人;高血压组... 目的:探讨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肾功能不全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来自上海市健康管理系统中的慢性病管理患者2678人,其中男性1217人,女性1461人;小于60岁94人,60~69岁1099人,70~79岁1129人,80岁及以上35人;高血压组患者的占比为60.98%,糖尿病组患者占比为19.01%,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患者占比为20.01%。比较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3组患者的肾功能不全情况,分析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相关因素。结果:在2678名患者中发现肾功能不全的比例为12.13%。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3组患者在肾小球滤过率分期、体重指数、空腹血糖、肌酐、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水平及收缩压、舒张压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饮酒、血糖及尿酸水平是肾功能不全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中肾功能不全的比例较高,在社区工作中需要加大对社区血糖控制不良、尿酸异常等人群的干预宣教,做到定期体检,早发现、早干预,延缓或阻断社区慢性病人群肾脏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糖尿病 肾功能不全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自噬相关基因Atg7的表达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王阳 车阳 +4 位作者 高玉雪 杨通旺 张玉林 陈德喜 石英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2期4-8,共5页
目的探讨Atg7的表达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细胞中HBV复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市佑安医院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肝组织石蜡切片,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Atg7、LC3和HBs的表达情况;利用Atg7表达质粒和小干扰... 目的探讨Atg7的表达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细胞中HBV复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市佑安医院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肝组织石蜡切片,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Atg7、LC3和HBs的表达情况;利用Atg7表达质粒和小干扰RNA在HepG2.2.15细胞中建立Atg7过表达组及Atg7减少组,给予不同时间段的饥饿处理,利用蛋白质免疫印迹和实时定量PCR观察两组模型中自噬及HBV病毒复制水平的变化。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HBs阳性细胞中,Atg7和LC3的表达量高于HBs阴性细胞;Atg7过表达饥饿处理后,自噬水平、HBc和HBV-DNA表达量高于对照,且自噬和HBV的复制水平在饥饿6 h增加最显著,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Atg7敲减饥饿处理后,细胞自噬水平、HBc和HBV DNA表达量均低于对照,在饥饿6 h减少最为显著,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BV感染引起Atg7的表达增加,自噬增强;在自噬早期干预Atg7的表达会显著影响HBV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相关基因Atg7 乙型肝炎病毒 自噬 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下载PDF
TP53BP2/ASPP2通过p53非依赖性方式激活mTOR通路抑制HepG2人肝癌细胞自噬 被引量:5
6
作者 许萍 时红林 +2 位作者 焦彦 陈德喜 时红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86-991,共6页
目的研究肿瘤蛋白p53结合蛋白2/p53凋亡刺激蛋白2(TP53BP2/ASPP2)对HepG2人肝癌细胞自噬的调节作用和机制。方法通过腺病毒、慢病毒感染HepG2细胞上调或下调细胞中ASPP2的表达,HepG2细胞继续在不含胎牛血清的培养基中培养24 h,通过Weste... 目的研究肿瘤蛋白p53结合蛋白2/p53凋亡刺激蛋白2(TP53BP2/ASPP2)对HepG2人肝癌细胞自噬的调节作用和机制。方法通过腺病毒、慢病毒感染HepG2细胞上调或下调细胞中ASPP2的表达,HepG2细胞继续在不含胎牛血清的培养基中培养24 h,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beclin1、P62、自噬相关基因5(ATG5)、ATG7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相关蛋白mTOR、磷酸化的mTOR(p-mTOR)、真核转录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4EBP1)、磷酸化的4EBP1(p-4EBP1)、核糖体蛋白S6、磷酸化的S6(p-S6)、核糖体S6激酶B1(RPS6KB1/p70S6K)、磷酸化的p70S6K(p-p70S6K)的蛋白表达,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表达的绿色荧光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GFP-LC3)融合蛋白。同时,使用慢病毒感染不表达p53的Hep3B细胞,敲低细胞中的ASPP2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Hep3B细胞ASPP2和mTOR通路相关蛋白mTOR、p-mTOR、4EBP1、p-4EBP1、S6、p-S6、RPS6KB1/p70S6K、p-p70S6K的蛋白表达。结果当ASPP2的表达上调时,mTOR复合物1(mTORC1)通路被激活,并且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和自噬体的数量减少。在下调ASPP2表达后,mTORC1通路受到抑制,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和自噬体的数量增加。在p53表达沉默的Hep3B细胞中,当ASPP2下调后,mTORC1途径仍然受到抑制。结论ASPP2以p53非依赖性方式激活mTOR通路抑制HepG2人肝癌细胞自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肿瘤蛋白p53结合蛋白2/p53凋亡刺激蛋白2(TP53BP2/ASPP2)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 P53
下载PDF
他克莫司联合百令胶囊对肝移植术后患者空腹血糖和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谢放 王璐 +7 位作者 陈德喜 张静 林明华 蔡泽 丁越超 石英 庞丽君 林栋栋 《中国医药》 2019年第7期1032-1035,共4页
目的评估他克莫司联合百令胶囊对肝移植术后患者空腹血糖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进行肝移植的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肝移植术后3个月内均采用激素和他克莫司联合治疗,依据3个月后用... 目的评估他克莫司联合百令胶囊对肝移植术后患者空腹血糖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进行肝移植的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肝移植术后3个月内均采用激素和他克莫司联合治疗,依据3个月后用药的不同分为对照组(13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他克莫司治疗;观察组采用他克莫司和百令胶囊联合治疗。在术后1、2、3年分别对患者的血糖和肝肾功能等指标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2、3年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 <0. 05)。观察组肝移植术后1、2、3年空腹血糖、血尿素氮和血肌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术后3年血尿酸明显高于术后1年[(389±120)μmol/L比(316±118)μmol/L](P <0. 01)。观察组术后2、3年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及男性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术后1年(均P <0. 05)。结论他克莫司联合百令胶囊治疗肝移植术后患者,可显著改善其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进展,但不能显著改善血糖和血尿酸的升高。二者联用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他克莫司 血糖 肾功能
下载PDF
2013-2017年上海市金山区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陈德喜 马碧萍 朱晓云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20年第1期73-74,78,共3页
目的 了解上海市金山区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变化趋势,为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3-2017年上海市金山区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资料,描述死亡率、构成比、死亡顺位、标化率.结果 2013-2017年,上海市金山区居民循环系统疾病平均死亡... 目的 了解上海市金山区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变化趋势,为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3-2017年上海市金山区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资料,描述死亡率、构成比、死亡顺位、标化率.结果 2013-2017年,上海市金山区居民循环系统疾病平均死亡率为260.17/105,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占总死因的构成比呈逐年增高趋势.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中,以脑血管疾病为主,所占比例是54.66%~61.09%.金山区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逐年增高.2017年上海市金山区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高.结论 金山区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逐渐增高,应引起社会重视.随着金山区老龄化加重,老年人循环系统疾病预防和控制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系统疾病 死亡分析 趋势
下载PDF
病原感染在自身免疫性肝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海萍 闫惠平 +1 位作者 陈德喜 马迎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54-758,共5页
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一直是领域内的研究热点。病原体感染可参与诱发机体的自身免疫反应,常常成为免疫性疾病的关键致病因素。本文基于文献数据和作者临床经验,将从分子模拟机制等方面对病原感染在AILD的发生和发... 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一直是领域内的研究热点。病原体感染可参与诱发机体的自身免疫反应,常常成为免疫性疾病的关键致病因素。本文基于文献数据和作者临床经验,将从分子模拟机制等方面对病原感染在AILD的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影响进行简单介绍,以助更深入地了解AILD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 自身免疫性肝病 分子模拟 病理过程
下载PDF
土壤调理剂对生菜生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李其勇 陈德西 +4 位作者 何忠全 卢代娟 刘欢 魏斌 张鸿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1期17-21,共5页
为探究土壤调理剂对生菜生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生菜施加富都一号、土康健1号和土康健2号等4种土壤调理剂,测定其对生菜产量、株高、株幅和叶片数(商品菜)等指标的影响,初步筛选适宜该地区施用的土壤调理剂。结果表明,土康健... 为探究土壤调理剂对生菜生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生菜施加富都一号、土康健1号和土康健2号等4种土壤调理剂,测定其对生菜产量、株高、株幅和叶片数(商品菜)等指标的影响,初步筛选适宜该地区施用的土壤调理剂。结果表明,土康健2号、矿源黄腐酸钾处理的生菜较CK(未施加调理剂)分别增产了2.60%和3.66%;矿源黄腐酸钾处理的株高和株幅较CK分别提高了1.01%和1.04%,4种调理剂均可提高生菜叶片数、叶绿素含量、氮含量和叶面湿度,以富都一号处理的促进作用较强;土康健1号处理的叶片维生素C和蛋白质含量较CK分别提高30.23%、12.26%,矿源黄腐酸钾处理较CK分别提高29.46%、10.38%;矿源黄腐酸钾处理的土壤pH、速效钾和有效磷含量较CK分别提高了2.18%、0.73%和3.77%。综上,矿源黄腐酸钾处理可促进生菜增产,提高生菜叶片维生素C、蛋白质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同时对土壤pH、速效钾和有效磷含量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土壤调理和生菜生产中综合促进效果较好,可在本地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调理剂 生菜 土壤养分 生菜品质
下载PDF
HIV-1中枢特征性突变的中和敏感性和免疫逃逸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欧阳雅博 王琛 +8 位作者 张岱 孙坚萍 侯佳丽 乔录新 杨洋 张玉林 陈德喜 任莉 马丽英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9年第4期272-276,共5页
目的检测HIV-1中枢特征性突变对中和抗体的中和敏感性,探讨其发生免疫逃逸的可能性.方法构建含有S446T、F396N、K429G、K337G、T319A、Q389K和N407T突变的HIV-1包膜假病毒,测定其感染靶细胞能力、对代表性广谱单克隆中和抗体PGT121、PGT... 目的检测HIV-1中枢特征性突变对中和抗体的中和敏感性,探讨其发生免疫逃逸的可能性.方法构建含有S446T、F396N、K429G、K337G、T319A、Q389K和N407T突变的HIV-1包膜假病毒,测定其感染靶细胞能力、对代表性广谱单克隆中和抗体PGT121、PGT135、VRC01、2G12、10E8和12A21的中和敏感性,分子构象模拟突变如何影响中和抗体的中和效果.结果 7种突变假病毒均能被VRC01、2G12和10E8中和,表现为高度敏感,对PGT121和12A21均不敏感;对PGT135,F396N高度敏感,S446T、K429G和T319A为中度敏感,而K337G、Q389K和N407T均不敏感.分子构象模拟Q389突变为K时,Q389 NE2氮原子与T415 O原子形成的氢键消失,氨基酸侧链折叠可导致空间位阻增加,影响389位作为可接触残基与PGT135相互作用.结论基于中枢特征性突变的HIV-1假病毒可发生免疫逃逸,突变病毒对PGT135中和敏感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中枢神经系统 GP120 免疫逃逸 中和
原文传递
过滤对超速离心法提取外泌体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榕 陈静 +5 位作者 李传云 周童 陈欢 陈德喜 乔跃兵 李伟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07-1013,共7页
目的明确过滤对超速离心法提取外泌体数量及纯度的影响,为当前外泌体的提取方法提供一定参考。方法收集健康人血浆和肺癌PC-9/IR细胞培养上清,分为未过滤组(unfiltration group,NC)和过滤组(filtration group,GL),过滤组采用0.22μm过... 目的明确过滤对超速离心法提取外泌体数量及纯度的影响,为当前外泌体的提取方法提供一定参考。方法收集健康人血浆和肺癌PC-9/IR细胞培养上清,分为未过滤组(unfiltration group,NC)和过滤组(filtration group,GL),过滤组采用0.22μm过滤器过滤。超速离心法提取外泌体,纳米颗粒跟踪分析(nanoparticle tracking analysis,NTA)检测过滤前后纳米颗粒(外泌体)数量及粒径大小变化,Aminis成像流式检测过滤前后CD9^(+)外泌体(CD9^(+)exosomes,CD9^(+)Exo)和CD63^(+)外泌体(CD63^(+)exosomes,CD63^(+)Exo)数量及百分比。结果NTA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血浆过滤后外泌体数量下降4.7倍,培养上清过滤后外泌体数量下降2.5倍。Aminis成像流式结果显示,血浆中CD9^(+)Exo和CD63^(+)Exo的数量过滤后分别下降了5倍和2.6倍,培养上清中CD9^(+)Exo和CD63^(+)Exo的数量过滤后分别下降了3倍和2.3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Aminis成像流式结果显示,过滤后颗粒中CD9^(+)Exo和CD63^(+)Exo的百分比没有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过滤降低了超速离心法提取外泌体的数量,并未提高外泌体的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超速离心法 过滤
下载PDF
P53凋亡刺激蛋白2介导酒精性肝病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转录组学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莹 刘超楠 +3 位作者 时红林 刘芳 陈德喜 时红波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5-92,共8页
目的应用转录组学测序探讨P53凋亡刺激蛋白2(apoptosis stimulating protein 2,ASPP2)对酒精性肝病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首先用慢病毒转染人肝细胞HL-7702细胞系,构建7702 Control-shRNA和7702 ASPP2-shRNA细胞模型。然后,两... 目的应用转录组学测序探讨P53凋亡刺激蛋白2(apoptosis stimulating protein 2,ASPP2)对酒精性肝病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首先用慢病毒转染人肝细胞HL-7702细胞系,构建7702 Control-shRNA和7702 ASPP2-shRNA细胞模型。然后,两组细胞均用400 mmol/L乙醇处理24 h,构建7702 Control-shRNA和7702 ASPP2-shRNA酒精肝模型。Illumina测序平台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和互作分析。结果高通量测序以P<0.05且|log 2(foldchange)|>1的筛选标准获得150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上调的差异基因有58个,下调92个。其中,与脂代谢相关的上调差异基因有8个,下调差异基因有7个。GO富集分析发现4个脂代谢相关的细胞组分,包括高密度脂蛋白粒子,血浆脂蛋白粒子,脂蛋白粒子以及蛋白-脂质复合物。结论本研究发现15种脂代谢相关差异基因,这些基因可能参与ASPP2介导的酒精性肝病脂代谢,为进一步研究ASPP2在酒精性肝病脂代谢中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刺激蛋白2 酒精性肝病 脂代谢 转录组学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索拉非尼通过调控Runt相关转录因子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通路抑制肝癌血管生成 被引量:3
14
作者 柴梦音 寇卜心 +4 位作者 伏志 魏飞力 豆双双 陈德喜 刘晓霓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70-776,共7页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抗肝癌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肝癌人源肿瘤异体移植(PDX)模型进行索拉非尼药效筛选和验证;采用小动物B型超声和活体激光共聚焦观察PDX血管生成;采用免疫组化观察PDX组织增殖、血管生成相关蛋白的表达;采用实时定量PCR技...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抗肝癌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肝癌人源肿瘤异体移植(PDX)模型进行索拉非尼药效筛选和验证;采用小动物B型超声和活体激光共聚焦观察PDX血管生成;采用免疫组化观察PDX组织增殖、血管生成相关蛋白的表达;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观察PDX组织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基因表达;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用4例PDX进行索拉非尼药效筛选,PDX1对索拉非尼有明显应答,抑制率为68.07%;与对照组相比,索拉非尼明显抑制PDX1相对肿瘤体积(5.76±2.14比11.71±2.87,P<0.05);细胞分裂指数(39.50±7.72比67.10±9.14,P<0.05)以及Ki67表达明显降低(288.60±43.40比531.70±55.60,P<0.05);小动物超声可以检测到PDX1肿瘤有明显血流信号;活体激光共聚焦结果显示索拉非尼能明显减低PDX1肿瘤的总血管长度(1573.00±236.21比2675.03±162.00,P<0.05)和面积(11145.33±1931.97比20105.37±885.93,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索拉非尼显著下调CD34(27.55±3.76比45.47±5.57,P<0.05)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33±2.86比22.77±3.20,P<0.05)蛋白表达以及减少微血管密度(38.75±6.01比55.50±8.61,P<0.05);Real-time PCR结果显示索拉非尼明显上调RUNX3基因表达(2.14±0.71比1.00±0.36,P<0.05),索拉非尼组RUNX3基因表达量与VEGF阳性细胞比率呈负相关(R^(2)=0.5097)。结论索拉非尼可能通过调控RUNX3-VEGF通路抑制肝癌PDX血管生成进而抑制肝癌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拉非尼 肝癌 血管生成 RUNT相关转录因子3 人源肿瘤异体移植
原文传递
国产HBV DNA定量检测试剂盒(磁珠法)与COBAS AmpliPrep/COBAS TaqMan HBV DNA检测法2.0的性能评价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德喜 黄雁翔 刘丽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A02期104-107,共4页
目的比较国产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 DNA)定量检测试剂盒(磁珠法)(简称对比试剂)与COBAS AmpliPrep/COBAS TaqMan HBV DNA检测法2.0(简称COBAS试剂)在溯源性准确度、精密度和临床应用质量方面的差异。方法用两种定量试剂分别对世界卫生组... 目的比较国产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 DNA)定量检测试剂盒(磁珠法)(简称对比试剂)与COBAS AmpliPrep/COBAS TaqMan HBV DNA检测法2.0(简称COBAS试剂)在溯源性准确度、精密度和临床应用质量方面的差异。方法用两种定量试剂分别对世界卫生组织(WHO)的HBV DNA标准品(稀释至19 975、1 998、200、60 IU/mL)进行溯源性分析,确定定量试剂检测的可靠性。然后,用两种定量试剂平行检测不同病毒载量(<20、20~100、100~200、200~2 000 IU/mL)的HBV DNA阳性临床血浆样本各25份,并评价两种定量试剂的一致性(符合率)和相关性。结果经溯源性分析,COBAS试剂组在上述4个检测节点的实测对数值与理论对数值的绝对偏差在0.001 g^0.05 lg IU/mL,在可接受范围之内(±0.3 lg IU/mL),而对比试剂组在上述4个检测节点的实测对数值与理论对数值的绝对偏差在-0.61^-0.35 lg IU/mL,均超出了可接受范围。两种试剂检测25份HBV DNA阳性血浆样本相关性较差,总符合率仅62.67%。结论COBAS AmpliPrep/COBAS TaqMan HBV DNA检测法2.0在溯源性方面一定程度优于对比HBV DNA定量检测试剂盒(磁珠法),两者在检测临床样本时的检测结果相关性较差,且临床一致性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对比HBV DNA定量检测试剂盒(磁珠法)在60~2 000 IU/mL病毒载量范围内对临床样本的判读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DNA 定量检测试剂 溯源性 稳定型 一致性
下载PDF
高校党建工作方法谈之辩证五原则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德玺 王精明 徐丙祥 《惠州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38-41,共4页
习近平总书记高校思想工作会议讲话和"7.26讲话"对高校党建工作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启示,要求在开展具体工作时各高校应坚持"特殊性"与"一般性"的统一、"重点"突破与"全面"统筹的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高校思想工作会议讲话和"7.26讲话"对高校党建工作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启示,要求在开展具体工作时各高校应坚持"特殊性"与"一般性"的统一、"重点"突破与"全面"统筹的统一、充实"内容"与丰富"形式"的统一、"质量"取胜与保持"数量"的统一、"结果论"与"过程论"的统一,以科学的方法论推动高校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党建 辩证法 认识论 方法论
下载PDF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介导细胞自噬在急性肝衰竭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向颖 魏琳琳 +6 位作者 时红波 郑素军 陈煜 陈德喜 李秀惠 段钟平 任锋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17年第6期361-366,共6页
目的探讨细胞内信号分子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介导细胞自噬在急性肝衰竭(ALF)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氨基酸缺乏的培养基对转染绿色荧光蛋白(GFP)-LC3质粒的C57BL/6小鼠原代肝细胞进行12 h饥饿处理,对照组给予0.2%浓度的二甲... 目的探讨细胞内信号分子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介导细胞自噬在急性肝衰竭(ALF)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氨基酸缺乏的培养基对转染绿色荧光蛋白(GFP)-LC3质粒的C57BL/6小鼠原代肝细胞进行12 h饥饿处理,对照组给予0.2%浓度的二甲基亚砜(DMSO)处理,实验组给予不同浓度的SB216763抑制GSK3β活性后,进行12 h饥饿处理,计数GFP-LC3阳性细胞比例。此外检测在给予10μM的SB216763后不同饥饿处理时间下小鼠肝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Ⅱ、p62、Atg5、Atg7及Beclin-1)的表达水平。采用D-氨基半乳糖(D-Gal N)联合脂多糖(LPS)建立小鼠ALF模型,给予25 mg/kg的SB216763抑制GSK3β活性后检测小鼠肝组织内自噬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DMSO+饥饿组相比,给予SB216763(5μM、10μM)的两个干预组GFP-LC3阳性细胞比例均显著增加[(11.6±2.9)%、(44.0±9.8)%、(59.2±13.7)%,P均<0.05]。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对应不同饥饿处理时间(3 h、6 h、12 h)的DMSO+饥饿组比较,SB216763+饥饿组的肝细胞中LC3Ⅱ、Atg5、Atg7和Becilin-1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而p62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P均<0.05)。D-Gal N/LPS诱导的ALF小鼠模型中,SB216763+D-Gal N/LPS组的肝脏组织中自噬相关基因Atg5[(0.626±0.024)vs.(0.243±0.029)]、Atg7[(1.70±0.10)vs.(0.33±0.08)]和Beclin-1[(1.24±0.16)vs.(0.49±0.04)],相关蛋白LC3Ⅱ[(0.173±0.031)vs.(0.093±0.009)]、Atg5[(1.53±0.11)vs.(0.32±0.05)]、Atg7[(0.92±0.14)vs.(0.58±0.12)]和Becilin-1[(0.263±0.050)vs.(0.130±0.022)]的表达水平均较D-Gal N/LPS组显著增高(P均<0.05)。结论通过抑制GSK3β活性可促进细胞自噬,从而在ALF中发挥保护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自噬 急性肝衰竭
原文传递
慢加急性肝衰竭不同预后患者血浆外泌体差异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焦彦 张莹 +4 位作者 时红林 卢旺 陈德喜 陈煜 时红波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34-840,共7页
目的筛选不同预后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血浆外泌体中的差异蛋白,分析其功能及生物学过程,为患者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7月—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住院确诊的ACLF患者10例,随访90 d,患者死亡或... 目的筛选不同预后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血浆外泌体中的差异蛋白,分析其功能及生物学过程,为患者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7月—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住院确诊的ACLF患者10例,随访90 d,患者死亡或肝移植归入肝移植/死亡组(n=5),患者存活归入生存组(n=5),两组一般资料指标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采用非标记(Label-free)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对血浆外泌体蛋白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筛选差异蛋白并进行功能富集分析,使用R-3.5.1软件对差异蛋白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分析其参与的生物学过程。结果外泌体蛋白质组学分析共鉴定出860种蛋白,以倍数上调>1.2倍或下调>1.2倍且P<0.05的标准筛选出差异表达蛋白116种,与肝移植/死亡组相比,生存组上调蛋白62种、下调蛋白54种。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这些蛋白主要参与了免疫反应、信号转导、囊泡介导的转运、细胞死亡和增殖等生物学过程,并与炎症反应、糖类和氨基酸代谢、肝细胞损伤及再生等信号通路密切相关。结论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出的差异蛋白可能作为ACLF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血清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外泌体 蛋白质组学 计算生物学
下载PDF
Sigma-1受体在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和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沈昀泰 陈德喜 +3 位作者 臧英 关鸽 刘欢 臧运金 《转化医学杂志》 2019年第6期321-325,共5页
目的研究Sigma-1受体在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和作用。方法将2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肝缺血再灌注组,建立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模型。肝缺血再灌注组分别为缺血1 h再灌注6 h、再灌注12 h和再灌注24 h组。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 目的研究Sigma-1受体在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和作用。方法将2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肝缺血再灌注组,建立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模型。肝缺血再灌注组分别为缺血1 h再灌注6 h、再灌注12 h和再灌注24 h组。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实验分别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Sigma-1受体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进一步研究Sigma-1受体在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将2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Sigma-1受体激动剂组、Sigma-1受体激动剂加抑制剂组。建立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模型1 h前,向激动剂组小鼠腹腔注射Sigma-1受体激动剂4-苯基-1-(4-苯丁基)哌啶,激动剂加抑制剂组小鼠腹腔注射激动剂4-苯基-1-(4-苯丁基)哌啶和抑制剂NE-100。再灌注12 h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interleukin,IL)-6和IL-10 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6和IL-10水平,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及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苏木精-尹红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同对照组比较,缺血1 h再灌注12 h组Sigma-1受体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同肝缺血再灌注组比较,Sigma-1受体激动剂组小鼠肝组织TNF-α和IL-6 mRNA表达水平下降,IL-10 mRNA表达水平升高,血清TNF-α、IL-6水平降低,IL-10水平升高,血清ALT、AST水平降低,肝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P<0.05)。Sigma-1受体激动剂加抑制剂组小鼠肝组织TNF-α和IL-6 mRNA表达水平较Sigma-1受体激动剂组升高,IL-10 mRNA表达水平下降。血清TNF-α、IL-6水平升高,IL-10水平降低,血清ALT、AST水平升高,肝组织病理学损伤加重(P<0.05)。结论在小鼠肝缺血再灌注后,Sigma-1受体表达水平升高,促进Sigma-1受体活化可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gma-1受体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炎症 小鼠
下载PDF
局部治疗在中国肝细胞癌肝移植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扬 郭源 +6 位作者 关鸽 王新 孙延东 辛洋 王建红 陈德喜 臧运金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19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移植术前局部治疗在肝癌肝移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肝移植注册中心(China Liver Transplant Registry,CLTR)成立至2016年10月的1739例肝癌肝移植患者的临床及随访数据,分析其术前局部治疗史及患者肿瘤分... 目的探讨移植术前局部治疗在肝癌肝移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肝移植注册中心(China Liver Transplant Registry,CLTR)成立至2016年10月的1739例肝癌肝移植患者的临床及随访数据,分析其术前局部治疗史及患者肿瘤分期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共纳入米兰标准组563例,局部治疗组234例,米兰标准组患者1、3、5年整体生存率分别为88.66%、76.29%和67.02%,局部治疗组患者1、3、5年整体生存率分别为78.33%、40.77%和29.12%。局部治疗组中,术后病理AJCCⅠ-Ⅱ期肿瘤患者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85.14%和60.95%,与符合米兰标准的患者整体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移植术前局部治疗中,肝肿瘤射频消融术及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分别占36.5%和47.0%,混合疗法占15.82%,采用3种治疗方案的患者,术后总体生存时间无显著差异(P=0.352)。结论移植术前局部治疗已广泛应用于肝癌肝移植患者。局部治疗后超米兰标准但小于AJCCⅡ期的患者,仍可作为肝移植的良好受体。肝肿瘤射频消融术、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术以及联合疗法均可作为肝癌移植术前的局部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局部治疗 肝细胞癌 肝移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