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7
1
作者 黄宝荣 陈伟亮 许尊创 《海南医学》 CAS 2021年第12期1537-1540,共4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5月汕头市潮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n=45)和单一组(n=44)。联合组患者接受依...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5月汕头市潮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n=45)和单一组(n=44)。联合组患者接受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单一组患者仅接受依达拉奉治疗,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改善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以及治疗后的优良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为(4.96±0.55)d,明显短于单一组的(6.35±1.45)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5.56±2.26)分,明显低于单一组的(7.39±3.01)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68.39±4.62)分,明显高于单一组的(62.01±5.33)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血清hs-CRP、内皮素-1水平分别为(2.99±0.57)mg/L、(55.47±9.38)ng/L,明显低于单一组的(5.01±0.69)mg/L和(76.33±9.96)ng/L,VEGF水平为(819.36±155.38)ng/L,明显高于单一组的(712.05±150.39)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5.56%,明显高于单一组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显著改善及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各项血清指标,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依达拉奉 丁苯酞 神经功能缺损 疗效
下载PDF
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生长衰退的生态生理机制 被引量:29
2
作者 韦景树 李宗善 +5 位作者 冯晓玙 张园 陈维梁 伍星 焦磊 王晓春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433-2444,共12页
刺槐是黄土高原广泛栽植的水土保持树种,然而人工刺槐林的树木个体生长衰退已经成为该区域开展植被恢复建设、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所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目前人工刺槐林生长衰退的定义、界定标准、量化指标尚未形成统一标准.探... 刺槐是黄土高原广泛栽植的水土保持树种,然而人工刺槐林的树木个体生长衰退已经成为该区域开展植被恢复建设、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所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目前人工刺槐林生长衰退的定义、界定标准、量化指标尚未形成统一标准.探讨刺槐生长衰退的机理不仅是植被恢复的理论基础,也是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持续开展的直接需求,具有实际价值和研究意义.通过汇集相关研究文献,综合国际和黄土高原关于森林生长衰退、死亡率增加的研究,从生态学(气候变化、土壤干化、群落结构失调、森林经营管理不当)和树木生理学(水力学故障、碳饥饿、遗传及分子调节)两个角度概述了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生长衰退的机制以及取得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生长衰退研究的不足,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刺槐林 生长衰退 气候变化 土壤干化 水力学故障 碳饥饿
原文传递
温郁金内生拮抗细菌B-11的分离及其抑菌活性 被引量:18
3
作者 曾欣 张亚惠 +3 位作者 迟惠荣 孙钟毓 陈卫良 毛碧增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18-1029,共12页
【背景】植物内生菌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具有巨大的潜在开发与应用价值。【目的】对温郁金内生细菌进行分离鉴定,并从中筛选出具有生防潜能的菌株。【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温郁金根茎内生细菌进行分离并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背景】植物内生菌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具有巨大的潜在开发与应用价值。【目的】对温郁金内生细菌进行分离鉴定,并从中筛选出具有生防潜能的菌株。【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温郁金根茎内生细菌进行分离并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初步鉴定;采用平板对峙法以铁皮石斛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为供试菌株对温郁金内生细菌进行拮抗菌的筛选;通过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鉴定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拮抗菌株B-11的分类地位;以6个不同属的植物病原真菌为供试菌株对拮抗菌株B-11的抑菌谱进行测定,并研究其对病原菌菌丝的影响;利用特异性平板和MALDI-TOF-MS检测技术对拮抗菌株B-11产生的抑菌物质进行检测;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研究拮抗菌株B-11对铁皮石斛炭疽病菌的防治效果。【结果】从温郁金根茎中分离得到25株内生细菌菌株,这些细菌菌株分属于12个属,其中芽孢杆菌属为优势菌属,占分离菌株的28%;通过初筛获得8株对C.gloeosporioides有抑菌活性的菌株,其中菌株B-11的抑菌活性最强,经鉴定该菌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lliusvelezensis);抑菌谱测定发现菌株B-11能够对供试的属于不同属的6种植物病原真菌的菌丝生长具有抑制作用,显微观察发现经对峙培养6 d后这6种病原菌的菌丝体出现畸形膨大、分枝增多等现象;特异性平板检测结果表明拮抗菌株B-11能够产生蛋白酶、β-葡聚糖酶和嗜铁素,但不产生几丁质酶;MALDI-TOF-MS检测结果表明拮抗菌株B-11能够产生伊枯草素、丰源素和表面活性素3种脂肽类抗生素,其中伊枯草素的产量最高;离体叶片接种实验表明,拮抗菌B-11的离心去菌发酵液对铁皮石斛炭疽病的防治效率可达64%。【结论】温郁金根茎含有丰富的内生细菌资源,其内生细菌菌株B-11有潜力作为开发抗真菌代谢物和新药物的重要微生物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郁金 内生细菌 分离鉴定 抑菌活性 贝莱斯芽孢杆菌
原文传递
阿托伐他汀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MBI、CSS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卓健伟 杨理坤 +2 位作者 朱洁 陈卫良 王玉海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18期3582-3586,共5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患术后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接诊的126例CSDH术后患者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两组...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患术后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接诊的126例CSDH术后患者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钻孔引流术,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联合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均持续用药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人S100B蛋白(S-100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MBI、CSS评分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NSE、S-100B、CRP、TNF-α、IL-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MBI评分高于对照组,C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降低CSDH患者患术后炎症反应,提高MBI、CSS评分,降低复发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阿托伐他汀 炎症 改良BARTHEL指数 中国卒中量表
原文传递
颏下岛状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专家共识 被引量:5
5
作者 陈传俊 陈伟良 +20 位作者 孙长伏 何悦 蒋灿华 彭歆 尚政军 韩正学 李劲松 侯劲松 林李嵩 韩新光 魏建华 王志勇 吴煜农 郑家伟 李龙江 王慧明 李祖兵 郭传瑸 杨驰 石冰 张志愿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385-391,共7页
颏下岛状瓣(submental island flap,SMIF)是面动脉分支颏下动脉恒定供血的轴型皮瓣,与口腔颌面部缺损区相邻,其质地、色泽与头面部相似,血运充分。该组织瓣制备较简单,且成活率高,适用于修复口腔颌面部中型缺损。然而,国内外对于SMIF的... 颏下岛状瓣(submental island flap,SMIF)是面动脉分支颏下动脉恒定供血的轴型皮瓣,与口腔颌面部缺损区相邻,其质地、色泽与头面部相似,血运充分。该组织瓣制备较简单,且成活率高,适用于修复口腔颌面部中型缺损。然而,国内外对于SMIF的应用仍然存在争议,主要集中在颈淋巴转移患者使用该皮瓣的肿瘤安全性、皮瓣的制备方法等方面。为统一和规范SMIF在口腔颌面-头颈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本文集中国内多家医学院校口腔颌面外科专家的智慧,达成专家共识,供同道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颏下岛状瓣 缺损 口腔颌面部 修复重建 专家共识
下载PDF
头颈肿瘤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1
6
作者 任振虎 陈铭韬 +21 位作者 吴汉江 张胜 方坤 谢尚 刘宇 胡传宇 刘冰 李春洁 朱桂全 王成 高洋 张晓晨 石剑波 张永红 崔明哲 季彤 任国欣 王延安 陈伟良 张陈平 何悦 张志愿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是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和医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恶性肿瘤患者的第二大死亡原因。晚期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通常需要接受大范围的肿瘤根治手术和同期修复重建手术,又由于高龄兼...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是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和医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恶性肿瘤患者的第二大死亡原因。晚期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通常需要接受大范围的肿瘤根治手术和同期修复重建手术,又由于高龄兼长时间手术、术后长时间卧床以及肿瘤和化疗药物导致的血液高凝状态等多种危险因素,提示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应是VTE的极高危群体,但相关文献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VTE发生情况却很少关注,有关VTE在头颈肿瘤术后发生率的数据也有限。迄今为止,国内对于头颈肿瘤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缺乏相关治疗共识或指南,不同单位对于头颈肿瘤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与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科学的诊疗标准及客观的预防与管理评价体系。为统一和规范头颈肿瘤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治,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提高治疗效果,国内该研究领域的专家经反复讨论,汇集全国14家著名医学院校及附属医院专家的诊治意见,同时借鉴和参考国内外近年来对头颈肿瘤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研究成果与诊治经验,制订本专家共识,供相关临床医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症 肺栓塞 头颈肿瘤 专家共识
下载PDF
响应曲面法优化软锰矿还原浸出的工艺 被引量:6
7
作者 李照刚 陈为亮 +1 位作者 张建军 李兴彬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2-78,共7页
使用亚硫酸钠作为还原剂,在酸性条件下还原浸出软锰矿。通过基于中心组合设计的响应曲面法对酸矿比、温度和亚硫酸钠用量的工艺参数进行研究与优化,获得了二阶多项式模型。研究表明:在酸矿比0.36 m L/g、温度62℃、亚硫酸钠用量为理论量... 使用亚硫酸钠作为还原剂,在酸性条件下还原浸出软锰矿。通过基于中心组合设计的响应曲面法对酸矿比、温度和亚硫酸钠用量的工艺参数进行研究与优化,获得了二阶多项式模型。研究表明:在酸矿比0.36 m L/g、温度62℃、亚硫酸钠用量为理论量的1.24倍的最佳优化条件下,锰、铁浸出率模型预测值分别为96.34%和1.26%,锰和铁的实验平均浸出率为96.61%和1.37%,两者偏差较小,优化方案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锰矿 响应曲面 还原浸出 亚硫酸钠
下载PDF
面-颏下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年轻与老年舌癌患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5
8
作者 陈永菊 陈伟良 +3 位作者 周斌 钟江龙 汪延 陈睿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17-121,共5页
目的:评估面-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facial-submental artery island flap,FSAIF)修复年轻与老年舌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7年6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舌鳞状细胞癌(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T... 目的:评估面-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facial-submental artery island flap,FSAIF)修复年轻与老年舌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7年6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舌鳞状细胞癌(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TSCC)患者9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FSAIF进行肿瘤切除后半舌缺损的同期整复;按年龄分为<60岁(62例)及≥60岁(34例)2组;皮瓣大小分别为3 cm×6 cm^5 cm×12 cm(<60岁)和3 cm×9 cm^5 cm×15 cm(≥60岁)。所有患者均未行术后放疗,术后对每例患者随访并观察吞咽、言语功能及美观效果。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例患者皮瓣失败,皮瓣存活率为96.9%(93/96),2组皮瓣存活率无显著差异;2组患者吞咽、言语、美学及后期生存状态无显著差异。结论:FSAIF适用于修复肿瘤切除后的半舌缺损,无论年轻还是年老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鳞状细胞癌 面-颏下动脉 岛状皮瓣 半舌缺损
下载PDF
经腋前线进路的延长节段性胸大肌肌皮瓣与常规方法修复口腔口咽癌缺损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9
作者 周斌 庄秀妹 +3 位作者 陈伟良 张大明 王勋明 周家敏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416-419,共4页
目的:比较经腋前线进路的延长节段性胸大肌肌皮瓣和常规方法制备胸大肌肌皮瓣在修复口腔口咽癌术区缺损的效果。方法:纳入口腔、口咽癌患者91例,所有患者均实施肿瘤根治手术,并采用经腋前线进路的延长节段性胸大肌肌皮瓣(51例)或常规方... 目的:比较经腋前线进路的延长节段性胸大肌肌皮瓣和常规方法制备胸大肌肌皮瓣在修复口腔口咽癌术区缺损的效果。方法:纳入口腔、口咽癌患者91例,所有患者均实施肿瘤根治手术,并采用经腋前线进路的延长节段性胸大肌肌皮瓣(51例)或常规方法制备胸大肌肌皮瓣(40例)转移修复术区缺损组织。结果:经腋前线进路的延长节段性胸大肌肌皮瓣和常规方法制备胸大肌肌皮瓣的血管蒂长度分别为22~28 cm和18~22 cm,皮岛大小分别为5 cm×8cm^7 cm×14 cm和6 cm×7 cm^8 cm×17 cm。术后随访6~36个月,经腋前线进路的延长节段性胸大肌肌皮瓣组患者的肩部活动度明显优于常规组,并且供区的美观性更佳。结论:与常规方法相比,延长节段性胸大肌肌皮瓣的蒂部更长,术后患者的肩部活动度与供区更美观,在口腔口咽癌术区组织缺损修复中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大肌皮瓣 口腔癌 口咽癌 肩部畸形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脑梗死的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探讨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宝荣 陈伟亮 许尊创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25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脑梗死的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89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45例)和单一组(44例)。单一组患者接受依达拉奉进行治疗,联合组患者接受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脑梗死的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89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45例)和单一组(44例)。单一组患者接受依达拉奉进行治疗,联合组患者接受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症状改善时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及内皮素-1水平。结果联合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5.56±2.26)分低于单一组的(7.39±3.01)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68.39±4.62)分高于单一组的(62.01±5.33)分,症状改善时间(4.96±0.55)d短于单一组的(6.35±1.4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内皮素-1水平均低于单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优良率95.56%明显高于单一组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采取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能显著改善及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各项血清指标,促进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丁苯酞 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头颈部血管瘤及脉管畸形手术治疗专家共识
11
作者 王延安 秦中平 +18 位作者 郑家伟 李春洁 刘少华 杨耀武 陈刚 陈伟良 刘学键 杜仲 张雷 王业飞 王德明 苏立新 谢峰 董长宪 郭磊 李凯 顾松 何悦 张志愿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05-117,共13页
血管瘤及脉管畸形是头颈部常见的良性脉管源性疾病,随着对非手术治疗方案的深入研究与广泛应用,大量患者在微创或无创情况下得以改善或治愈疾病,但在特定情况下,手术依然是血管瘤及脉管畸形综合序列治疗中不可替代的治疗手段。然而,针... 血管瘤及脉管畸形是头颈部常见的良性脉管源性疾病,随着对非手术治疗方案的深入研究与广泛应用,大量患者在微创或无创情况下得以改善或治愈疾病,但在特定情况下,手术依然是血管瘤及脉管畸形综合序列治疗中不可替代的治疗手段。然而,针对头颈部血管瘤及脉管畸形,如何选择和应用手术诊疗技术,学术界尚未形成规范和共识。为进一步提高国内同行对头颈部血管瘤及脉管畸形的治疗水平,规范和统一手术治疗策略,本文汇集全国多所医学院校及附属医院相关专家的讨论意见,借鉴和参考国内外相关最新成果与诊治经验,从头颈部血管瘤及脉管畸形的临床诊断及术前准备、手术适应证及策略、术后护理及观察、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处理、随访及社会心理支持等方面,制定此专家共识,以帮助和指导相关专业的医师开展规范化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 血管瘤 脉管畸形 手术治疗 专家共识
下载PDF
清脑片对沙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血浆ET和CGRP含量及脑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高延玲 郝少君 +4 位作者 谢国旗 王红宇 陈维亮 孔学军 张正臣 《实用医药杂志》 2018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观察清脑片对沙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血浆ET和CGRP含量及脑组织病理变化的实验研究。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10 min再灌注60 min,建立沙鼠脑缺血模型,观察清脑片对沙鼠血浆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及脑组织海马区... 目的观察清脑片对沙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血浆ET和CGRP含量及脑组织病理变化的实验研究。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10 min再灌注60 min,建立沙鼠脑缺血模型,观察清脑片对沙鼠血浆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及脑组织海马区和皮质区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沙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复制成功。高、中剂量清脑片组可显著降低血浆中ET含量(P<0.01);可显著升高血浆中CGRP含量(P<0.01);可显著改善沙鼠脑组织海马区皮质区病理损伤(P<0.01)。结论清脑片通过降低脑缺血沙鼠血浆ET含量,升高血浆CGRP的含量,调节脑血管舒缩程度,改善微循环,这也可能是清脑片在临床上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脑片 沙鼠 再灌注模型 脑组织病理变化 脑络通胶囊
下载PDF
纳米复合陶瓷髓超嵌体修复牙齿形态和结构异常的应用效果分析
13
作者 陈唯亮 曹雪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24年第5期334-336,341,共4页
86例牙齿形态和结构异常患者进行缺损修复治疗,其中研究组(n=43)行新型纳米复合陶瓷Vita Ultimate髓超嵌体修复牙体,对照组(n=43)行长石质瓷Vita TriLuxe髓超嵌体。经过治疗1年后,研究组患者对颌牙磨耗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 86例牙齿形态和结构异常患者进行缺损修复治疗,其中研究组(n=43)行新型纳米复合陶瓷Vita Ultimate髓超嵌体修复牙体,对照组(n=43)行长石质瓷Vita TriLuxe髓超嵌体。经过治疗1年后,研究组患者对颌牙磨耗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SBI和GI评分低于对照组;咀嚼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牙龈肿痛、出血、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在修复体完整性以及继发龋等方面,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齿形态和结构异常 髓超嵌体 缺损修复 应用效果
下载PDF
4种带蒂皮瓣修复35例累及口角的颊部洞穿性缺损效果比较 被引量:3
14
作者 洪磊 陈伟良 +2 位作者 袁开放 周斌 陈睿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16-120,共5页
目的:比较4种带蒂皮瓣修复累及口角的颊部洞穿性缺损的效果。方法 :35例累及口角的颊部鳞状细胞癌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后,采用4种带蒂皮瓣进行修复重建,4种皮瓣分别为交叉唇瓣(A-EF)、折叠延长锁骨上岛状皮瓣(SFIF)、折叠胸大肌肌皮瓣(PM... 目的:比较4种带蒂皮瓣修复累及口角的颊部洞穿性缺损的效果。方法 :35例累及口角的颊部鳞状细胞癌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后,采用4种带蒂皮瓣进行修复重建,4种皮瓣分别为交叉唇瓣(A-EF)、折叠延长锁骨上岛状皮瓣(SFIF)、折叠胸大肌肌皮瓣(PMMF)和折叠延长下斜方肌岛状皮瓣(TIMF)。比较4组患者修复重建后的效果,结果采用SPSS 2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从美学角度,口轮匝肌功能以及发音功能比较,A-EF组显著优于其他3组(P<0.05)。在最后的随访中,A-EF组4例患者(80.0%)、SFIF组7例患者(87.5%)、PMMF组5例患者(55.6%)、TIMF组5例患者(38.4%)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并存活;A-EF组1例患者(20.0%)、SFIF组1例患者(12.5%)、PMMF组2例患者(22.2%)、TIMF组4例患者(30.8%)带瘤生存;PMMF组2例患者(22.2%)和TIMF组4例患者(30.8%)于术后9~38个月分别死于原发灶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A-EF更适于临床Ⅱ期肿瘤术后缺损的修复重建;SFIF更适于临床Ⅱ期或Ⅲ期肿瘤患者;PMMF更适于临床Ⅲ期或Ⅳ期肿瘤患者;TIMF更适于临床Ⅲ期或Ⅳ期肿瘤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颊部 鳞状细胞癌 颊部缺损 带蒂皮瓣 交叉唇瓣 延长锁骨上皮瓣 胸大肌肌皮瓣 下斜方肌肌皮瓣
下载PDF
基于级联网络和残差特征的人脸特征点定位 被引量:3
15
作者 许爱东 黄文琦 +3 位作者 明哲 陈伟亮 胡浩基 杨航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365-2371,共7页
为进一步提高人脸特征点定位精度,探究当前广泛用于人脸关键点定位的全卷积神经网络(FCN)架构的原理和缺陷,讨论FCN核函数在特征点定位中引入的副作用,即训练和测试时评判准则不一致的问题.理论分析该问题存在的可能性和普遍性,设计实... 为进一步提高人脸特征点定位精度,探究当前广泛用于人脸关键点定位的全卷积神经网络(FCN)架构的原理和缺陷,讨论FCN核函数在特征点定位中引入的副作用,即训练和测试时评判准则不一致的问题.理论分析该问题存在的可能性和普遍性,设计实验验证在实际场景下此问题存在的广泛性.提出结合残差特征的沙漏网络结构并将其应用于人脸特征点检测;提出多级沙漏网络的级联结构,并将其与经典的栈式沙漏网络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二级级联结构获得了与四级栈式结构相当的特征点定位精度,大幅降低了模型参数量和时间复杂度.所提方法在300-W数据库的困难子集上的平均归一化误差为6.84%,优于已有最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特征点检测 全卷积神经网络(FCN) 残差特征 级联结构
下载PDF
2021年浙江省H9亚型禽流感监测状况的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冯肖肖 赵灵燕 +5 位作者 刘霞 黄靖 董建斐 张璐 陈伟良 徐辉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45-1251,1289,共8页
为了解浙江省家禽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HI抗体水平和病毒感染情况,本研究于2021年采集了3 698份禽类血清和16 688份拭子样品,针对前者检测其HI抗体效价,统计分析H9亚型AIV抗体合格率(HI≥24为合格);针对后者经荧光定量RT-PCR检测H9亚型... 为了解浙江省家禽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HI抗体水平和病毒感染情况,本研究于2021年采集了3 698份禽类血清和16 688份拭子样品,针对前者检测其HI抗体效价,统计分析H9亚型AIV抗体合格率(HI≥24为合格);针对后者经荧光定量RT-PCR检测H9亚型AIV,并统计分析AIV的阳性率。AIV抗体合格率统计结果显示:鸡H9亚型AIV抗体总合格率为87.91%(3 251/3 698),场点AIV抗体合格率为86.36%(38/44)。不同地区家禽H9亚型AIV HI抗体水平均较高,依次为浙西(97.82%,224/229)>浙北(97.59%,1 134/1 162)>浙东(89.61%,716/799)>浙中(79.19%,236/298)>浙南(77.77%,941/1 210)。不同场点家禽H9亚型AIV抗体合格率依次为种禽场(95.89%,839/875)>屠宰场(86.87%,1 376/1 584)>规模场(83.21%,1 006/1 209)。AIV阳性率的统计结果显示,H9亚型AIV总阳性率为2.79%(465/16 688),场点阳性率为22.39%(15/67)。不同地区H9亚型AIV阳性率有差异,依次为浙中(5.00%,18/360)>浙南(3.50%,240/6 855)>浙西(2.68%,11/410)>浙北(2.66%,190/7 141)>浙东(0.31%,6/1 922),其中浙中地区AIV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地区(P<0.05)。市场、屠宰场、规模场的禽类和环境样品中H9亚型AIV的阳性率分别为8.03%(118/1 470)、2.90%(334/11 527)和0.70%(13/1 864),种禽场和野鸟栖息地均未检出H9亚型AIV,其中屠宰场H9亚型AIV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来源的样品(P<0.05)。鸡、鸭拭子样品中H9亚型AIV阳性率分别为3.80%(391/10 289)和0.22%(6/2 702),其场点阳性率分别为28.57%(14/49)和15.79%(3/19);而鹅、鸽子和野鸟样品中均未检测到H9亚型AIV。咽拭子和泄殖腔拭子样品H9亚型AIV的阳性率为2.96%(397/13 401),环境拭子样品H9亚型AIV的阳性率为2.34%(68/2 902),采自浙北、浙东两个野鸟栖息地的粪便样品中均未检测到H9亚型AIV。上述结果表明,浙江省家禽H9亚型AI疫苗免疫抗体水平整体较好,但各地区仍存在低水平的H9亚型AIV流行,尤其是市场和屠宰场中H9亚型AIV感染情况严重。本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省 H9亚型禽流感病毒 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 分析
下载PDF
磁共振T2加权像联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早期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17
作者 郭利茹 陈维亮 +1 位作者 马小贝 秦学娟 《黑龙江医学》 2020年第9期1255-1257,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T2加权像(T2WI)联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诊断早期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8月期间陆军第83集团军医院疑似前列腺癌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穿刺活检,并采用T2WI、DWI进行扫描。以穿... 目的探讨磁共振T2加权像(T2WI)联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诊断早期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8月期间陆军第83集团军医院疑似前列腺癌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穿刺活检,并采用T2WI、DWI进行扫描。以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T2WI、DWI及两者联合的诊断效能。结果52例疑似患者中,经穿刺活检病理检查检出42例前列腺癌,前列腺炎2例、前列腺增生8例;T2WI联合DWI诊断灵敏度及准确度均高于T2WI及DWI单一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WI联合DWI可互相弥补单一诊断中的不足处,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为临床早期诊疗提供更加全面、客观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T2WI DWI 诊断效能
下载PDF
共载多柔比星和siRNA的还原敏感性纳米粒的体外靶向性评价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丹丹 刘瑞 +3 位作者 王钰 李芳 陈维良 张学农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104-2112,共9页
本研究构建了一种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修饰的共载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和siRNA的还原敏感性纳米粒(nanoparticles, NPs),并对其体外肺癌靶向性进行评价。经酰胺化反应合成载体材料多聚L-赖氨酸-硫辛酸聚合物(PLA)并进行... 本研究构建了一种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修饰的共载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和siRNA的还原敏感性纳米粒(nanoparticles, NPs),并对其体外肺癌靶向性进行评价。经酰胺化反应合成载体材料多聚L-赖氨酸-硫辛酸聚合物(PLA)并进行核磁表征。通过透析法和静电吸附法制备共载DOX与siRNA的NPs并以HA对其修饰,得到HA-PLA/DOX-siRNA-NPs;以粒径和zeta电位为指标,考察HA-PLA/DOX-siRNANPs的肿瘤微环境响应性;以人源性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为体外模型,通过CLSM考察HA-PLA/DOX-siRNA^(FAM)-NPs的细胞摄取与siRNA的内涵体逃逸。~1H NMR结果显示,载体材料PLA成功合成, LA的接枝率为25.1%;体外表征结果显示,HA-PLA/DOX-NPs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86.93±8.91)%和(4.17±0.68)%,在载体中氮磷比(N/P)为6∶1时能完全吸附siRNA; HA-PLA/DOX-siRNA-NPs的粒径为(167.3±9.9) nm,电荷为(-15.5±1.4) mV;在透明质酸酶(HAase)环境中zeta电位由负转正,而在10 mmol·L^(-1)谷胱甘肽(GSH)环境中粒径分布变乱;体外释放结果表明, HA-PLA/DOX-NPs在pH 7.4下释药缓慢,而在10 mmol·L^(-1) GSH环境中能够快速释药。细胞摄取及分布实验表明,HA的包覆能够增强NPs的细胞亲和性和靶向性,且采用HAase处理后,HA-PLA/DOX-siRNA^(FAM)-NPs组的细胞摄取增强;且摄入后能有效从内涵体逃逸,快速释放药物和siRNA至其各自的靶点。结果提示:HA-PLA/DOX-siRNA^(FAM)-NPs对DOX和siRNA均具有较高的包载效率,能显著提高其肿瘤细胞靶向性,并具有肿瘤微环境响应特征,有作为基因与药物共递送体系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赖氨酸 透明质酸 纳米粒 还原敏感性 肺癌 靶向性
原文传递
用于长城等古建筑探测的NMR探测器的磁体设计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哲 肖立志 +8 位作者 廖广志 张岩 唐炼 相文峰 刘化冰 周华 陈伟梁 王杰 赵昆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72-382,共11页
以万里长城为代表的古建筑是世界瑰宝,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本文提出利用便携式核磁共振(NMR)装置来探测研究这类古建筑的建筑材料,在不对其造成损伤的基础上,发掘其隐含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相关的丰富信息.为此,作为第一步,设计了... 以万里长城为代表的古建筑是世界瑰宝,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本文提出利用便携式核磁共振(NMR)装置来探测研究这类古建筑的建筑材料,在不对其造成损伤的基础上,发掘其隐含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相关的丰富信息.为此,作为第一步,设计了适合于探测这类古建筑的便携式单边NMR探测器组合式磁体.该探测器的磁体结构以semi-Halbach为基础,通过不同磁体模块间的组合得到对应移动探测模式、长距离探测模式和均匀磁场探测模式的磁体结构.随后根据优化结果,设计加工了磁体组件,并采用该磁体进行了流体、长城城砖和现代红砖的NMR实验,实测结果与模拟一致.该组合式磁体的优点在于通过不同磁体模块组合,实现了多种探测方式,适用于探测长城等这类古建筑物需要多种探测模式的科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NMR) 单边 磁体 磁场
下载PDF
药物跨血脑屏障治疗脑胶质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彭雨 陈维良 +2 位作者 张毓雯 胡志豪 温丽娟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350-357,共8页
脑胶质瘤(Glioblastoma, GBM)是存活率最低的肿瘤之一,难治的主要原因是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 BBB)和血液-脑肿瘤屏障(Blood brain tumor barrier, BBTB)严重限制了化疗药物对GBM病灶部位渗透和组织积累。目前用于GBM的治疗策... 脑胶质瘤(Glioblastoma, GBM)是存活率最低的肿瘤之一,难治的主要原因是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 BBB)和血液-脑肿瘤屏障(Blood brain tumor barrier, BBTB)严重限制了化疗药物对GBM病灶部位渗透和组织积累。目前用于GBM的治疗策略成功率低,容易引起全身毒性,药物的脑内有效递送仍面临严峻挑战。本文综述了生理状态下BBB的结构与功能,GBM病理学过程引起BBB功能病理性“破坏”的机制,以及血脑屏障干预的GBM治疗策略。基于BBB和BBTB的病理学特性,设计适宜的脑内药物释放系统,增强药物的脑内递送,为GBM的有效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脑屏障 血液-脑肿瘤屏障 脑胶质瘤 药物释放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