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0年广西兴安地区稻纵卷叶螟发生动态及迁飞轨迹分析 被引量:20
1
作者 蒋春先 会会 +3 位作者 孙明阳 武俊杰 张云慧 程登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6495-6504,共10页
稻纵卷叶螟是我国水稻上的重要害虫,近年来给我国水稻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兴安地区位于广西东北部是每年稻纵卷叶螟在我国南北往返的必经之路,分析该地区稻纵卷叶螟的种群动态和迁飞规律,对全国稻纵卷叶螟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意义重... 稻纵卷叶螟是我国水稻上的重要害虫,近年来给我国水稻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兴安地区位于广西东北部是每年稻纵卷叶螟在我国南北往返的必经之路,分析该地区稻纵卷叶螟的种群动态和迁飞规律,对全国稻纵卷叶螟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意义重大。采用灯光诱捕、田间系统调查与雌蛾卵巢解剖的方法研究了2010年广西兴安地区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动态和世代虫源性质,并运用大气质点轨迹分析平台HYSPLIT和气象图形处理软件GrADS对2010年广西兴安地区稻纵卷叶螟迁飞高峰期进行了迁飞轨迹和气象背景分析。结果表明:(1)稻纵卷叶螟种群数量在广西兴安地区随季节变化明显,年发生6代,于4月底迁入,迁飞活动主要集中在5月下旬—8月中旬。在双季早稻田、单季中稻田和双季晚稻田均发生3代,且在不同类型田中重叠发生,其在双季早稻田的发生量明显高于单季中稻田和双季晚稻田。(2)明确了兴安地区稻纵卷叶螟各世代虫源性质。第2、3代主害双季早稻,均为迁入虫源;第4代数量最多,主害双季早稻,属于迁入虫源在本地繁殖世代;7月中下旬连续降雨天气阻碍第四代稻纵卷叶螟从本地迁出,滞留单季中稻为害。第5代主害单季中稻,虫源性质复杂,主要为本地虫源本地繁殖型,既有迁入,又有迁出;第6代前期主害单季中稻,后期主害双季晚稻,第7代为害双季晚稻,虫源性质均为本地虫源大部迁出型。(3)2010年广西兴安5月上旬稻纵卷叶螟迁入虫源地来自广东沿海阳江和湛江稻区,6月中旬大规模迁入虫源地主要来自广东沿海雷州半岛稻区。低空激流为稻纵卷叶螟的迁入提供了运载气流,而当时的降雨是迫使稻纵卷叶螟集中降落的主要原因。10月中旬从本地迁出的稻纵卷叶螟,随东北气流南下可到达广西沿海北海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发生动态 虫源性质 轨迹分析
下载PDF
广西东北部稻区白背飞虱早期迁入虫源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会会 张云慧 +3 位作者 蒋春先 孙明阳 杨秀丽 程登发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3333-3342,共10页
【目的】研究监测广西东北部稻区白背飞虱早期迁入的峰期,分析其虫源,为白背飞虱的早期预警和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07—2010年在广西兴安县设置一盏佳多自动虫情测报灯,分析灯诱数据确定迁入高峰期,并运用Hysplit_4软件对其迁... 【目的】研究监测广西东北部稻区白背飞虱早期迁入的峰期,分析其虫源,为白背飞虱的早期预警和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07—2010年在广西兴安县设置一盏佳多自动虫情测报灯,分析灯诱数据确定迁入高峰期,并运用Hysplit_4软件对其迁入高峰期进行轨迹分析确定虫源地。【结果】广西兴安县白背飞虱一般在5月中旬至6月下旬大量迁入,2007年和2010年白背飞虱早期迁入量远远大于2008和2009年,4年来的最大迁入峰期随着时间推移。轨迹分析显示,虫源地主要位于越南北部、海南、广西南部和广东西南部稻区。【结论】西南低空急流为白背飞虱的大规模北迁提供了运载气流,降雨使得白背飞虱在本地大量降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迁飞 轨迹分析
下载PDF
稻纵卷叶螟种群动态变化的探照灯诱虫器监测 被引量:18
3
作者 蒋春先 会会 +2 位作者 杨秀丽 张云慧 程登发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3-201,共9页
2007—2009年连续3年应用探照灯诱虫器和佳多自动虫情测报灯,并结合雌蛾卵巢解剖对稻纵卷叶螟种群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探照灯诱虫器能有效监测稻纵卷叶螟种群动态,其数量变化规律与佳多测报灯灯下虫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监测峰次多于... 2007—2009年连续3年应用探照灯诱虫器和佳多自动虫情测报灯,并结合雌蛾卵巢解剖对稻纵卷叶螟种群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探照灯诱虫器能有效监测稻纵卷叶螟种群动态,其数量变化规律与佳多测报灯灯下虫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监测峰次多于佳多灯。探照灯诱虫器对稻纵卷叶螟的诱蛾量显著高于佳多灯,且对起飞迁出、过境、迁入降落虫群均具有较强诱捕作用。据此提出了以探照灯诱虫器、佳多测报灯诱虫突增情况和雌蛾卵巢解剖情况为标准的探照灯诱虫器诱蛾虫源性质判断方法,并以此方法,对探照灯诱虫器诱捕迁入、过境和迁出稻纵卷叶螟进行了个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照灯诱虫器 佳多虫情测报灯 稻纵卷叶螟 种群性质
原文传递
褐飞虱2009年秋季回迁的雷达监测及轨迹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会会 张云慧 +2 位作者 程登发 韩二宾 孙京瑞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56-1264,共9页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是水稻生产上重要的迁飞性害虫,研究其迁飞、扩散规律,为早期预警和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2009年4月27日至10月11日,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兴安雷达站内利用毫米波扫描昆虫...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是水稻生产上重要的迁飞性害虫,研究其迁飞、扩散规律,为早期预警和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2009年4月27日至10月11日,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兴安雷达站内利用毫米波扫描昆虫雷达对褐飞虱的迁飞过程进行长期观测,高空探照灯诱虫器及佳多自动虫情测报灯诱虫器分别用来诱捕高空及地面的褐飞虱,对高空探照灯诱到的褐飞虱雌成虫随机挑选30头进行卵巢解剖,并结合大区环流和利用Hysplit_4模型进行轨迹分析,研究了褐飞虱的秋季回迁过程和虫源。结果表明:褐飞虱秋季回迁高峰期出现在9月28日至10月7日,高峰日为10月1日,高峰日内雷达回波主要在600~1100m范围内聚集成层,高空探照灯诱虫器内褐飞虱的数量达到了13620头;卵巢发育级别以1~2级为主。轨迹分析显示:本次回迁的褐飞虱主要来自湖南衡阳和永州等地,随东北气流向广西柳州、南宁和崇左等方向迁飞。轨迹推断与褐飞虱实发虫情基本吻合,通过毫米波扫描昆虫雷达确定了褐飞虱秋季回迁的高度,为毫米波扫描昆虫雷达早期投入到预测预报的实践中奠定了基础,对我国褐飞虱早期预警体系的建立将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毫米波扫描昆虫雷达 迁飞 回迁 轨迹分析
下载PDF
中国华南地区稻纵卷叶螟迁飞的一次雷达观测 被引量:17
5
作者 蒋春先 杨秀丽 +2 位作者 会会 张云慧 程登发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4808-4817,共10页
【目的】研究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在华南地区的迁飞行为参数,为其早期预警及有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毫米波扫描昆虫雷达及相关辅助设备对中国华南地区稻纵卷叶螟的空中飞行参数进行研究,并运用HYS... 【目的】研究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在华南地区的迁飞行为参数,为其早期预警及有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毫米波扫描昆虫雷达及相关辅助设备对中国华南地区稻纵卷叶螟的空中飞行参数进行研究,并运用HYSPLIT平台对监测到的迁出种群进行迁飞轨迹分析。【结果】在中国华南地区,稻纵卷叶螟在日落后起飞,20:00左右达到起飞高峰,起飞可持续1 h左右;稻纵卷叶螟迁飞高度主要在1 000 m以下,具有聚集成层现象,可形成2—3层,100—300、400—500 m成层密度较大。成层现象与局部风速极值有关,与风向关系不大,但最大密度并不总是出现在最大风速处。轨迹分析显示,此次从兴安迁出的稻纵卷叶螟蛾经过3次再迁飞,可到达广西河池地区继续繁殖危害,而到达贵州遵义、黔南地区的虫群由于缺乏食物来源无法生存。【结论】稻纵卷叶螟在华南地区的迁飞行为参数与华东地区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毫米波扫描昆虫雷达 雷达监测 飞行参数 轨迹分析
下载PDF
稻纵卷叶螟在探照灯下的扑灯节律 被引量:17
6
作者 会会 张云慧 +3 位作者 王健 彭赫 张智 程登发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4436-4444,共9页
目的明确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在探照灯下的扑灯节律,指导稻纵卷叶螟的预测预报,明确探照灯在迁飞性害虫监测方面的优势并合理利用,为轨迹分析设定生物学参数提供数据支撑,合理设置亮灯时间,节约诱虫成本。方法 2012年... 目的明确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在探照灯下的扑灯节律,指导稻纵卷叶螟的预测预报,明确探照灯在迁飞性害虫监测方面的优势并合理利用,为轨迹分析设定生物学参数提供数据支撑,合理设置亮灯时间,节约诱虫成本。方法 2012年和2013年在广西兴安县应用时控开关控制的探照灯诱虫器对稻纵卷叶螟进行自动分时段诱集取样,6个灯时的取样时段依次为19:30—21:00、21:00—23:00、23:00—01:00、01:00—03:00、03:00—05:00和05:00—06:00,7个灯时的取样时段依次为19:30—21:00、21:00—22:30、22:30—00:00、00:00—01:30、01:30—03:00、03:00—04:30和04:30—06:00。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是稻纵卷叶螟的主迁入峰期,6月底本地稻纵卷叶螟开始迁出,7月上、中旬大量迁出。在不同的迁飞期分别选择探照灯上出现的突增高峰日作为迁飞高峰期,进行单个晚上扑灯节律分析。划定单个晚上的扑灯高峰时段,把每个时段的诱虫量分别与当晚的时段平均诱虫量进行比较,卡方检验诱虫量显著大于平均诱虫量的时段定为扑灯高峰时段。结果稻纵卷叶螟年度间扑灯量有所不同,但年度间种群动态变化趋势较一致,均以第3代和第4代的诱集量最多。稻纵卷叶螟两年的扑灯节律具有稳定性,不同的迁飞时期扑灯节律有所不同。迁飞个体的降落由于飞行力的差异和气象因素的影响而在迁飞途中陆续不断地发生,稻纵卷叶螟迁入峰期时后半夜扑灯高峰较多,一般一晚上会有两个扑灯高峰,以01:00—03:00和03:00—05:00时段出现扑灯高峰频次较高;迁出期和本地活动期扑灯高峰均主要集中在19:30—21:00和21:00—22:30时段。探照灯因能诱到高空至少500 m以内的昆虫种群,使得稻纵卷叶螟在探照灯下的扑灯节律与在传统诱虫灯下有所差别。稻纵卷叶螟多选择在日落后大规模起飞,23:00—01:00时段降落的种群飞行时间最短,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探照灯诱虫器 扑灯节律 轨迹分析
下载PDF
西南稻区稻飞虱及引起水稻矮缩病病毒的分布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梁燕 吴建祥 +5 位作者 会会 白玉路 许存宾 周雪平 胡培松 彭云良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66-1471,共6页
2010-2012年5-8月在西南稻区的四川、云南、广西、贵州和重庆等地对稻飞虱及其传播病毒病植株进行田间调查和室内鉴定.结果表明,白背飞虱在西南地区分布最广,且在各个调查均有发现;褐飞虱主要分布在西南稻区的东部和南部,四川盆地西部未... 2010-2012年5-8月在西南稻区的四川、云南、广西、贵州和重庆等地对稻飞虱及其传播病毒病植株进行田间调查和室内鉴定.结果表明,白背飞虱在西南地区分布最广,且在各个调查均有发现;褐飞虱主要分布在西南稻区的东部和南部,四川盆地西部未见;而灰飞虱则主要分布在温度较低的滇西高原和四川盆地北部甚至更北的西南稻区,并在飞虱危害较轻的2011年成为田间优势种群;除滇西高原外,西南稻区各地水稻生长季节部分白背飞虱携带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带毒率在2.5%~10.0%之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西南稻区水稻当前最主要病毒病,历年在贵州东南部发生危害,部分田块矮化株带毒率达到100.0%,但在滇西高原和四川盆地未见其危害;在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混合发生地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和水稻锯齿矮缩病毒能复合侵染水稻;而在白背飞虱和灰飞虱混合发生地区的云南保山发现有水稻条纹叶枯病,在四川新都则发现了水稻黑条矮缩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飞虱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条纹叶枯病毒 水稻锯齿矮缩病毒 西南稻区
下载PDF
黑肩绿盲蝽与褐飞虱的伴迁行为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会会 张云慧 +2 位作者 蒋春先 武俊杰 程登发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1-177,共7页
天敌伴迁具有重要的生态学和行为学意义,黑肩绿盲蝽Cyrtorhinus lividipennis(Reuter)捕食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的卵和低龄若虫,因此,明确迁飞习性及其与褐飞虱的伴迁关系,有助于指导褐飞虱的综合治理。2008—2012年在广西兴... 天敌伴迁具有重要的生态学和行为学意义,黑肩绿盲蝽Cyrtorhinus lividipennis(Reuter)捕食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的卵和低龄若虫,因此,明确迁飞习性及其与褐飞虱的伴迁关系,有助于指导褐飞虱的综合治理。2008—2012年在广西兴安县设置探照灯和佳多自动虫情测报灯,监测黑肩绿盲蝽和褐飞虱的季节性消长动态。结果发现,黑肩绿盲蝽在两种灯下的始见期都迟于褐飞虱,相同时间段内两者的诱集量呈显著正相关;7月下旬至8月下旬是黑肩绿盲蝽的发生高峰期;蝽虱比达到或超过1:1.1时对褐飞虱的种群发展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灯诱黑肩绿盲蝽种群中性比一般大于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肩绿盲蝽 褐飞虱 探照灯 佳多自动虫情测报灯 蝽虱比
下载PDF
2011年广西兴安地区白背飞虱种群发生动态及迁飞轨迹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武俊杰 蒋春先 +3 位作者 张云慧 会会 李庆 程登发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1-57,共7页
采用田间系统调查和灯光诱捕的方法研究了2011年广西兴安地区白背飞虱田间种群发生动态,并运用轨迹分析软件HYSPLIT4.8和气象图形处理软件GrADS对2011年广西兴安地区白背飞虱迁飞高峰期进行轨迹分析和气象背景分析。结果表明:(1)2011年... 采用田间系统调查和灯光诱捕的方法研究了2011年广西兴安地区白背飞虱田间种群发生动态,并运用轨迹分析软件HYSPLIT4.8和气象图形处理软件GrADS对2011年广西兴安地区白背飞虱迁飞高峰期进行轨迹分析和气象背景分析。结果表明:(1)2011年,白背飞虱始见期为5月6日,共有8个迁飞高峰,迁入峰为5月7-10日、6月4-18日、6月27日-7月11日、8月9-11日,8月27日-9月7日,迁出峰为7月17-18日,8月3-5日,10月8日。(2)白背飞虱在双季早稻、单季中稻和双季晚稻混合发生,单季中稻的发生量明显高于双季早稻和双季晚稻。(3)2011年5月上旬白背飞虱迁入虫源主要来自广西西南部稻区,6月上旬大规模迁入虫源来自广西西南部和越南北部稻区。西南气流为白背飞虱的迁入提供了运载气流,降水是迫使白背飞虱降落的主要原因。8月初从本地迁出的白背飞虱随西南气流北上到达湖南西部和北部稻区,10月份迁出的白背飞虱随东北气流南下到达广西的柳州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发生动态 迁飞 轨迹分析
下载PDF
桂东北稻区第七代褐飞虱迁飞规律及虫源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会会 张云慧 +4 位作者 蒋春先 武俊杰 孙明阳 杨秀丽 程登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039-2049,共11页
褐飞虱是我国水稻上的一种重要迁飞性害虫,在桂东北稻区不能越冬。近年来,作为次害代的第7代褐飞虱在桂东北稻区频繁暴发,桂东北稻区作为褐飞虱南北往返迁飞的重要通道,研究阐明该稻区第7代褐飞虱的迁飞规律及虫源分布,对第7代褐飞虱的... 褐飞虱是我国水稻上的一种重要迁飞性害虫,在桂东北稻区不能越冬。近年来,作为次害代的第7代褐飞虱在桂东北稻区频繁暴发,桂东北稻区作为褐飞虱南北往返迁飞的重要通道,研究阐明该稻区第7代褐飞虱的迁飞规律及虫源分布,对第7代褐飞虱的早期预警和有效防控意义重大。利用灯光诱捕的方法研究了2007—2010年桂东北稻区褐飞虱的迁飞动态,并运用大气质点轨迹分析平台HYSPLIT(Hybrid Single-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和气象图形处理软件GrADS(Grid Analysis and Display System)对褐飞虱迁入、迁出峰次进行轨迹分析和气象背景分析。结果表明:(1)桂东北稻区第7代褐飞虱每年都会出现2—3次迁飞高峰,虫量高峰期主要集中在9月底至10月上旬。(2)迁入虫源主要来自江西中西部和湖南中东部稻区,从本地起飞的部分褐飞虱飞行24 h或36 h后能到达广西南部沿海、越南北部和海南等越冬区。(3)925 hPa的温度高则褐飞虱虫量高;盛行东北气流较多的年份,褐飞虱发生严重;微弱的下沉气流和无雨天气有利于褐飞虱的迁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迁飞 轨迹分析
下载PDF
广西兴安地区褐飞虱发生动态及迁飞轨迹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蒋春先 武俊杰 +2 位作者 会会 张云慧 程登发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23-530,共8页
为明确广西兴安地区单双季稻混作模式下褐飞虱发生规律,采用灯光诱捕和田间系统调查的方法研究了该地区早、中、晚稻田褐飞虱发生动态,并运用大气质点轨迹分析平台HYSPLIT 4.8对2011年褐飞虱迁飞高峰进行了迁飞轨迹分析。广西兴安地区... 为明确广西兴安地区单双季稻混作模式下褐飞虱发生规律,采用灯光诱捕和田间系统调查的方法研究了该地区早、中、晚稻田褐飞虱发生动态,并运用大气质点轨迹分析平台HYSPLIT 4.8对2011年褐飞虱迁飞高峰进行了迁飞轨迹分析。广西兴安地区褐飞虱种群数量随季节变化明显,年发生6代,迁飞活动主要集中在7月上旬至9月上旬。褐飞虱发生高峰期与单季中稻生长期吻合,在单季中稻田的发生量最大。2011年广西兴安褐飞虱5—6月迁入虫源主要来自海南稻区以及泰国、越南和老挝中部稻区;7—8月迁入虫源来自广西南部、东南部和广东西部稻区;回迁虫源来自湖南西南部和江西西部;10月从本地迁出的虫群主要迁向广西中部和贵州南部。研究表明,偏南方向的低空急流为褐飞虱的大规模迁入提供了运载气流,降雨是迫使稻飞虱降落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发生动态 轨迹分析
原文传递
广西兴安地区稻纵卷叶螟早期迁入虫源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蒋春先 孙健 +2 位作者 会会 张云慧 程登发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0-276,共7页
运用大气质点轨迹分析平台HYSPLIT 4.8对2007—2011年广西兴安地区早期灯下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主要迁入峰进行了轨迹模拟,并运用气象图形处理软件GrADS对迁飞高峰期进行气象背景分析。结果显示,广西兴安地... 运用大气质点轨迹分析平台HYSPLIT 4.8对2007—2011年广西兴安地区早期灯下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主要迁入峰进行了轨迹模拟,并运用气象图形处理软件GrADS对迁飞高峰期进行气象背景分析。结果显示,广西兴安地区稻纵卷叶螟于5月初开始零星迁入,迁入高峰期集中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最大迁入峰集中在6月中下旬。诱虫量及迁入峰次年度间存在差异。广西兴安地区稻纵卷叶螟5月迁入虫源主要来自海南中部、西南部,老挝和泰国北部,广西南部、广东西南部也能提供部分虫源。6月迁入虫源主要集中在广西南部、广东西南部、海南中部、老挝中部稻区,越南中部稻区也能提供部分虫源。稻纵卷叶螟迁入峰期925 hPa等压面上气流方向均为较强的西南或偏南气流。降雨和气流的垂直扰动导致稻纵卷叶螟大规模迁入降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迁飞 轨迹分析 虫源分析
原文传递
稻飞虱及黑肩绿盲蝽在探照灯下的扑灯节律 被引量:5
13
作者 会会 张云慧 +3 位作者 王健 彭赫 张智 程登发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7-284,共8页
为明确稻飞虱及其天敌黑肩绿盲蝽在探照灯下的扑灯节律,2012和2013年在广西兴安县应用探照灯诱虫器对稻飞虱及黑肩绿盲蝽进行了分时段监测。结果表明:稻飞虱和黑肩绿盲蝽年度间扑灯量有所不同,夜晚扑灯类型属于整夜扑灯型,晚上一般有1~... 为明确稻飞虱及其天敌黑肩绿盲蝽在探照灯下的扑灯节律,2012和2013年在广西兴安县应用探照灯诱虫器对稻飞虱及黑肩绿盲蝽进行了分时段监测。结果表明:稻飞虱和黑肩绿盲蝽年度间扑灯量有所不同,夜晚扑灯类型属于整夜扑灯型,晚上一般有1~2个扑灯高峰。2012年稻飞虱和黑肩绿盲蝽、2013年白背飞虱在迁入高峰期扑灯高峰不固定,2013年褐飞虱扑灯高峰主要集中在19:30~21:00时段,黑肩绿盲蝽2013年扑灯高峰主要集中在00:00~01:30和01:30~03:00时段。稻飞虱和黑肩绿盲蝽迁出高峰期及黑肩绿盲蝽本地活动期扑灯高峰主要集中在前半夜,稻飞虱本地活动期扑灯高峰主要集中在前半夜和04:30~06:00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白背飞虱 黑肩绿盲蝽 探照灯诱虫器 扑灯节律
原文传递
壳寡糖在我国农业上的应用研究概况 被引量:4
14
作者 会会 刘逸然 +1 位作者 党蕊娟 祝木金 《农业与技术》 2022年第13期45-49,共5页
壳寡糖通过诱导植物体产生生物酶和糖信号,提高自身对外界的免疫力,抵抗病虫害和逆境胁迫,修复作物生长,从而达到提高作物产量、提升作物品质的效果。本文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概况了壳寡糖在农业不同方向上的田间实际应用效果,总结了壳... 壳寡糖通过诱导植物体产生生物酶和糖信号,提高自身对外界的免疫力,抵抗病虫害和逆境胁迫,修复作物生长,从而达到提高作物产量、提升作物品质的效果。本文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概况了壳寡糖在农业不同方向上的田间实际应用效果,总结了壳寡糖在作物不同应用方向上的使用技术,以期为壳寡糖的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寡糖 免疫 病毒病 调节生长 抗逆
下载PDF
花蕾注射防治香蕉黄胸蓟马的药剂筛选及田间防效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静 会会 +3 位作者 朱恩林 叶火春 闫超 冯岗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38-1143,共6页
香蕉黄胸蓟马是为害香蕉最主要的害虫之一,目前急缺高效的防治方法。近年来应用的花蕾注射法为控制香蕉黄胸蓟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精准施药方式,但适用该方法的药剂筛选鲜有报道。为了获得适用于此方法的高效低毒的杀虫剂,本文采用花蕾... 香蕉黄胸蓟马是为害香蕉最主要的害虫之一,目前急缺高效的防治方法。近年来应用的花蕾注射法为控制香蕉黄胸蓟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精准施药方式,但适用该方法的药剂筛选鲜有报道。为了获得适用于此方法的高效低毒的杀虫剂,本文采用花蕾注射法在田间筛选了22种化学农药对香蕉黄胸蓟马的防效,结果表明,在推荐剂量下,吡虫啉、螺虫乙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溴氰虫酰胺、阿维菌素、虫螨腈等6种杀虫剂对香蕉黄胸蓟马的防治效果最高,处理后28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9.80%、99.67%、99.48%、99.61%、99.33%和98.96%;同时,研究还发现吡虫啉与溴氰虫酰胺具有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当其制剂用量分别在0.5 mL/L+0.5 mL/L和0.5 mL/L+0.25 mL/L时增效作用明显,防治效果分别为98.75%和95.81%,优于单剂的防治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吡虫啉、螺虫乙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溴氰虫酰胺、阿维菌素、虫螨腈用于花蕾注射防治香蕉黄胸蓟马高效、可行,另外,吡虫啉与溴氰虫酰胺复配使用可以更有效地减少蓟马防治中的农药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蕾注射 黄胸蓟马 施药技术 田间防效
下载PDF
广西南宁火龙果园根螨发生为害情况调查及防治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金乔 会会 +1 位作者 方昭 李宝深 《广西植保》 2016年第1期1-3,共3页
广西南宁周边的火龙果基地出现火龙果枝条生长缓慢、根系腐烂等现象。针对此现象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症状是由一种叫根螨的害虫引起的。根螨以植株根系为食,严重影响了火龙果植株的生长发育。种植者可采用土壤改良、药剂防治等方法进... 广西南宁周边的火龙果基地出现火龙果枝条生长缓慢、根系腐烂等现象。针对此现象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症状是由一种叫根螨的害虫引起的。根螨以植株根系为食,严重影响了火龙果植株的生长发育。种植者可采用土壤改良、药剂防治等方法进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根螨 防治
下载PDF
花蕾注射用药防治香蕉花蓟马 被引量:2
17
作者 会会 《科学种养》 2018年第1期36-37,共2页
香蕉花蓟马是香蕉结果期的重要害虫之一,在我国各地蕉园普遍发生,对香蕉品质有重要影响。香蕉花蓟马在花蕾苞片未张开时已侵入花蕾吸食幼果汁液,并在幼果上产卵,由于该虫个体小、隐蔽性好、发育起点温度低、发育历期短、繁殖力强、种群... 香蕉花蓟马是香蕉结果期的重要害虫之一,在我国各地蕉园普遍发生,对香蕉品质有重要影响。香蕉花蓟马在花蕾苞片未张开时已侵入花蕾吸食幼果汁液,并在幼果上产卵,由于该虫个体小、隐蔽性好、发育起点温度低、发育历期短、繁殖力强、种群增长快,可在短时期内暴发为害,使得防治难度大、防治效果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器 香蕉花蓟马 注射用药
下载PDF
浅谈我国香蕉套袋设备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2
18
作者 会会 陈贵兰 刘永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1-163,共3页
概括了我国香蕉当前的套袋方式特点,梳理我国香蕉套袋设备的研究现状。针对我国香蕉的种植模式和劳动力状况,提出了我国香蕉套袋设备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香蕉套袋 扎袋口 套袋设备
下载PDF
毫米波扫描昆虫雷达数据处理分析系统 被引量:2
19
作者 胡晓文 陈林 +2 位作者 张云慧 会会 程登发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4-139,共6页
利用C#和MySQL自行研发了毫米波扫描昆虫雷达数据处理分析系统,设计了较为通用的雷达数据库,实现了雷达数据的统一管理、转换、查询、统计与分析,为昆虫迁飞的总体空间研究提供了平台。使用该系统可计算得到一系列昆虫迁飞参数,如昆虫... 利用C#和MySQL自行研发了毫米波扫描昆虫雷达数据处理分析系统,设计了较为通用的雷达数据库,实现了雷达数据的统一管理、转换、查询、统计与分析,为昆虫迁飞的总体空间研究提供了平台。使用该系统可计算得到一系列昆虫迁飞参数,如昆虫数量、空中密度、飞行速度及定向等,为毫米波昆虫雷达提供了通用的数据分析功能,对提高其数据管理与分析效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为昆虫雷达监测网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将为迁飞性害虫的监测预警与有效治理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昆虫雷达 数据库 数据分析
下载PDF
花蕾注药法防治香蕉花蓟马应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永 会会 张洪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7-70,共4页
使用香蕉花蕾注药装置,比较了不同药剂、不同注药时间和注药剂量对香蕉花蓟马的防治效果及药害情况。结果表明,注药3 s,平均注药剂量为8.7~14.2 mL,除乙基多杀菌素和噻虫嗪外,防治效果均为负值;注射9 s,平均注药剂量为33.5~42.6 mL,... 使用香蕉花蕾注药装置,比较了不同药剂、不同注药时间和注药剂量对香蕉花蓟马的防治效果及药害情况。结果表明,注药3 s,平均注药剂量为8.7~14.2 mL,除乙基多杀菌素和噻虫嗪外,防治效果均为负值;注射9 s,平均注药剂量为33.5~42.6 mL,各药剂对香蕉花蓟马的防效均在80%以上。吡虫啉水分散粒剂较悬浮剂更易出现药害,注射未结果的香蕉花蕾更易产生药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花蓟马 花蕾 注药 应用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