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肌力失衡与后柱失稳大鼠颈椎病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宋沛松 孔抗美 +4 位作者 齐伟力 王新家 韩伟 陈泽锋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70-71,77,共3页
目的 :对肌力失衡与后柱失稳大鼠颈椎病模型进行研究。方法 :SD大鼠 (6 0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 (2 0只 )、肌力失衡组 (2 0只 )和后柱失稳组 (2 0只 ) ,每组又分 2个月和 4个月组 ,各组 10只。建立两组不同的颈椎病模型后 ,通过X线影像评... 目的 :对肌力失衡与后柱失稳大鼠颈椎病模型进行研究。方法 :SD大鼠 (6 0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 (2 0只 )、肌力失衡组 (2 0只 )和后柱失稳组 (2 0只 ) ,每组又分 2个月和 4个月组 ,各组 10只。建立两组不同的颈椎病模型后 ,通过X线影像评分和斜板实验评价运动功能情况。结果 :X线影像分析 :对照组生理弯曲存在 ,椎间隙无异常 ,未见骨赘形成 ,肌力失衡组和后柱失稳组有不同程度的生理弯曲消失 ,椎间隙变窄 ,骨赘形成 ,钩椎关节和关节突关节增生硬化。斜板实验运动功能评价 ,肌力失衡组和后柱失稳组的肌力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对照组 2、 4个月间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肌力失衡组和后柱失稳组 2、 4个月间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而肌力失衡组与后柱失稳组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肌力失衡与后柱失稳均可致大鼠颈椎病发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力失衡 后柱失稳 大鼠 颈椎病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动态MRI评估过伸性颈椎损伤发生过程中椎管内容、椎体及椎间盘相关变化的意义 被引量:23
2
作者 宋沛松 韩伟 +6 位作者 崔华中 陈丽卿 欧阳甲 齐伟力 孔抗美 王新家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4年第26期5561-5563,i003,共4页
目的:通过动态MRI测量,观察颈椎病患者的颈椎管内容、椎体及椎间盘的动态变化对过伸颈椎损伤发生中的意义。方法:对31例不同程度颈椎退行性变患者中立位MRI扫描后,再行过屈、过伸位扫描。测量三位置下C各节段脊髓、硬膜囊中矢径、硬膜囊... 目的:通过动态MRI测量,观察颈椎病患者的颈椎管内容、椎体及椎间盘的动态变化对过伸颈椎损伤发生中的意义。方法:对31例不同程度颈椎退行性变患者中立位MRI扫描后,再行过屈、过伸位扫描。测量三位置下C各节段脊髓、硬膜囊中矢径、硬膜囊3~7前间隙及椎管、椎体矢径,进行统计学处理后分析其动态变化。结果:高位颈椎C4以上脊髓、硬膜囊中失径在三位置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C4以下则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椎体水平三位置中测得中矢径数值大小排列为:过伸位>中立位>过屈位;在椎间隙水平,因退行性变、膨出或突出椎间盘及黄韧带的影响则相反为:过屈>中立>过伸,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本组有14例颈椎管狭窄其椎管、椎体比值<0.75,占45.16%(14/31)。结论:过伸位时颈脊髓和硬膜囊直径变粗,加上退行性变膨出或突出椎间盘和后方折叠内陷黄韧带致椎管容积相对狭窄加重,是过伸性颈椎损伤产生的机制所在,且常发生于下颈椎。对发育性颈椎管狭窄者更易患过伸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核磁共振 摄影测量法
下载PDF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组织缺损12例 被引量:16
3
作者 舒申友 +2 位作者 谢扬 韩溟 蔡桂嘉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7-388,共2页
目的 探讨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修复创伤引起的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修复创伤所致同侧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病例12例,足踝部皮肤组织缺损面积3.0cm×8.7cm... 目的 探讨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修复创伤引起的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修复创伤所致同侧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病例12例,足踝部皮肤组织缺损面积3.0cm×8.7cm~6.2cm×18.3 cm,切取皮瓣面积4.0 cm×10.0 cm~7.0 cm×19.0 cm. 结果 术后11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少部分坏死,于换药2周后愈合.术后随访3个月~1年,足跟部修复的皮瓣负重良好、耐磨,踝部、足背部皮瓣色泽与周围健康组织相近、关节活动自如,无局部受压及溃疡发生. 结论 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对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临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损伤控制外科理念在严重多发伤抢救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5
4
作者 蔡伟俊 谢扬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9期1125-1127,共3页
目的研究损伤控制外科(DCS)理念应用于严重多发伤抢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接诊的急诊外科多发伤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 目的研究损伤控制外科(DCS)理念应用于严重多发伤抢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接诊的急诊外科多发伤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式救治,观察组给予DCS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血管内凝血发生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乳酸恢复时间、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液碱剩余(BE)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91.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25%;血管内凝血发生率为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2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92.79±35.46)min,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71.61±35.14)mim,出血量为(1987.35±434.36)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89.54±502.16)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8.91±1.46)h vs(18.87±1.99)h]、乳酸恢复时间[(11.52±6.27)h vs(32.34±8.37)h]、APTT和PT恢复时间[(12.45±5.46)h vs(29.42±16.23)h]、BE恢复时间[(14.31±4.35)h vs(29.39±5.87)h]、ICU停留时间[(7.13±1.54)d vs(11.52±4.12)d]、住院时间[(78.14±25.34)d vs(95.46±30.41)d]比较,观察组明显快于或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外科多发伤救治中应用DCS技术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减少患者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损伤控制外科 急诊 应用效果
下载PDF
颅脑外伤急性期血糖、C反应蛋白的改变与神经系统功能损伤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摇威 陈郁强 +2 位作者 谢扬 韩溟 《现代医院》 2014年第2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急性期血糖、C反应蛋白的改变与神经系统功能损伤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随机对64例颅脑外伤患者伤后24 h内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中血糖、血常规获得指标。结果对比发现颅脑外伤患者急性期血清中血糖、C反应蛋白水...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急性期血糖、C反应蛋白的改变与神经系统功能损伤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随机对64例颅脑外伤患者伤后24 h内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中血糖、血常规获得指标。结果对比发现颅脑外伤患者急性期血清中血糖、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且按格拉斯哥(GCS)评分损伤程度越严重,上述指标升高越明显,并与损伤的预后也有相关性,损伤早期血糖、C反应蛋白升高越明显,预后越差。结论颅脑外伤患者急性期血清血糖、C反应蛋白水平的改变,可以反映病情变化,评估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血糖 C反应蛋白 神经系统功能损伤
下载PDF
苏州1956年以来的降水变化及其空间差异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陈德超 张晓波 +1 位作者 陆建伟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8-72,共5页
本文采用苏州大市自1956年以来的逐月降水观测数据,运用距平百分率(R)分析和GIS技术,对该地区近半个世纪来的降水变化特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进行研究。首先系统分析了1956~2006年苏州降水的年际、年内变化特征,并参照国际标准评价其降... 本文采用苏州大市自1956年以来的逐月降水观测数据,运用距平百分率(R)分析和GIS技术,对该地区近半个世纪来的降水变化特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进行研究。首先系统分析了1956~2006年苏州降水的年际、年内变化特征,并参照国际标准评价其降水正常概率;然后分别从苏州市域和城郊对比的角度,探讨了多年平均降水的区域差异及其与城市化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 降水变化 空间差异 气象统计方法
下载PDF
侧卧位和仰卧位PFNA治疗肥胖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林少胜 谢扬 《创伤外科杂志》 2017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比较侧卧位和仰卧位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手术治疗肥胖患者股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2011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35例肥胖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4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62.54±10.32... 目的比较侧卧位和仰卧位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手术治疗肥胖患者股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2011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35例肥胖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4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62.54±10.32)岁。依据不同的PFNA手术操作体位划分仰卧组(16例)及侧卧组(19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手术操作时间、住院天数、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并发症,并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患髋功能。结果侧卧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手术操作时间均分别少于仰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住院天数、并发症、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和患髋功能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肥胖患者,采用侧卧位PFNA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比采用仰卧位更具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侧卧位 仰卧位 髓内钉 肥胖
下载PDF
271例以腹部外伤为主的多发伤的临床诊疗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邓林军 崔华中 +1 位作者 陈维荣 《现代医院》 2012年第4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以腹部外伤为主的多发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我院2006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以腹部外伤为主的多发伤271例的诊断、治疗做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治疗165例(60.9%),非手术治疗106例(39.1%),治愈241例(88.9%),死亡30例(11.1%)。其... 目的探讨以腹部外伤为主的多发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我院2006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以腹部外伤为主的多发伤271例的诊断、治疗做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治疗165例(60.9%),非手术治疗106例(39.1%),治愈241例(88.9%),死亡30例(11.1%)。其中13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障碍综合症(MODS);9例死于严重失血性休克,3例肠破裂入院2 d后中毒性休克死亡;1例脾破裂合并肺挫伤患者术后死于急性左心功能衰竭;2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合并颅脑外伤者死于脑疝。结论以腹部外伤为主的多发伤的诊断要及时、明确。治疗要首选对生命威胁最大的损伤进行处理,尽早实行确定性手术治疗,积极主动实施创伤控制性手术(DCO)策略,快速有效止血,避免漏诊,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外伤 多发伤 诊断 治疗 手术
下载PDF
荜澄茄挥发油的成分分析及提取过程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程轩轩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优选荜澄茄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并探讨挥发油得率与提取时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分离鉴定荜澄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正交试验法确定荜澄茄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在此基础上,采用适当的动力学模型对提取过程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得... 目的优选荜澄茄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并探讨挥发油得率与提取时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分离鉴定荜澄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正交试验法确定荜澄茄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在此基础上,采用适当的动力学模型对提取过程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出挥发油提取过程的动力学数学模型;并应用GC-MS技术进行挥发油的成分分析。结果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的动力学模型方程为:V=1.96×(1-e-0.00607t)(R2=0.998 9)和ln(Vs-V)=-0.00473t+0.7275(R2=0.998 2)。荜澄茄挥发油经GC-MS分离鉴定出24种化合物。结论所得提取过程的数学模型较好表达了挥发油提取量和提取时间的关系,可用于指导荜澄茄挥发油生产过程的优化控制。从荜澄茄挥发油中鉴定出24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6.70%,绝大部分为萜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荜澄茄 挥发油 GC—MS 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外伤性脾破裂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变化的对比 被引量:9
10
作者 蔡桂嘉 谢扬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4年第7期814-815,共2页
目的对比外伤性脾破裂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脾切除术后血小板计数的变化。方法将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术的25例患者纳入外伤组,随机选取25例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术患者纳入肝硬化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小板计数的变化。结果... 目的对比外伤性脾破裂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脾切除术后血小板计数的变化。方法将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术的25例患者纳入外伤组,随机选取25例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术患者纳入肝硬化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小板计数的变化。结果术前肝硬化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外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起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均有明显上升,术后21 d均有下降,但术后各时间段外伤组血小板计数均显著高于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外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升高至异常时间、达峰时间均明显短于肝硬化组,且异常持续时间长于肝硬化组,峰值高于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外伤性脾破裂和肝炎肝硬化患者因肝功能等不同的差异而导致术后血小板数量的变化有明显的不同,临床上应根据血小板计数情况采取相应抗凝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破裂 外伤性 肝炎后肝硬化 脾切除 血小板
原文传递
汕头市创伤患者院前急救的现状及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韩明对 陈素燕 +2 位作者 陈郁强 谢扬 《现代医院》 2015年第11期141-143,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汕头市院前急救中创伤患者的现状,为优化院前急救资源配置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13年汕头市院前急救的创伤患者资料,进行多方面回顾性分析。结果汕头市全年院前急救共接到了11 796例创伤患者,男女比例为1.84∶1;创伤院... 目的探讨分析汕头市院前急救中创伤患者的现状,为优化院前急救资源配置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13年汕头市院前急救的创伤患者资料,进行多方面回顾性分析。结果汕头市全年院前急救共接到了11 796例创伤患者,男女比例为1.84∶1;创伤院前急救患者及其死亡患者以青壮年为主;患者例数其分布的高峰在每天21:00-21:59;在工作日院前急救创伤患者的例数相对较平缓,在休息日其例数迅速升高,在星期日达到高峰;不同级别医院创伤院前急救的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级医院院前急救创伤患者死亡率明显较低。结论可以根据院前急救流行病学来合理配置院前急救资源,同时加大院前急救方面的投入和争取政策支持,提高院前急救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院前急救抢救效率和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创伤 流行病学 医院级别 汕头市
下载PDF
搭建基于“BIM+物联网”技术的医院后勤安全运维平台的实践与探索
12
作者 任毅 许新蓉 +2 位作者 李磊 李杰华 《现代医院》 2024年第6期933-936,943,共5页
为实现“三位一体”智慧医院的建设目标,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搭建基于“BIM+物联网”技术的医院后勤安全运维平台,集成后勤业务系统,完善后勤标准化服务,提升医院后勤服务的效能,实现后勤能源、环境、设备、安防... 为实现“三位一体”智慧医院的建设目标,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搭建基于“BIM+物联网”技术的医院后勤安全运维平台,集成后勤业务系统,完善后勤标准化服务,提升医院后勤服务的效能,实现后勤能源、环境、设备、安防与物资供应可视化,业务流程标准化,数据精准化,探索一院多区智慧后勤管理创新模式,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物联网 一院多区 智慧后勤 运维管理平台
下载PDF
腹部钝性伤所致胃破裂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韩溟 崔华中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8年第5期805-806,共2页
【目的】探讨腹部钝性伤所致胃破裂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断及救治水平。【方法】对497例腹部钝性伤中6例发生胃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497例腹部钝性伤中,6例发生胃破裂,胃破裂发生率为1.2%。诊断性腹... 【目的】探讨腹部钝性伤所致胃破裂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断及救治水平。【方法】对497例腹部钝性伤中6例发生胃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497例腹部钝性伤中,6例发生胃破裂,胃破裂发生率为1.2%。诊断性腹穿、腹腔灌洗及X线检查术前诊断率达83.3%(5/6),本组手术治疗6例,治愈6例。【结论】早期诊断性腹穿及腹腔灌洗是诊断腹部钝性伤所致胃破裂的重要手段,及早的手术探查是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非贯通性/并发症 腹部损伤/并发症 胃破裂
下载PDF
血清HMGB1、AT和炎性因子在急性创伤患者中表达水平及其与血栓形成的相关性分析
14
作者 杨冬文 辛汉城 +2 位作者 陈岳峰 林少胜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4年第5期904-909,共6页
目的:分析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抗凝血酶(AT)和炎性因子在急性创伤患者中表达水平及其与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将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急性创伤患者纳入观察组,记录其血栓形成率,另将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50... 目的:分析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抗凝血酶(AT)和炎性因子在急性创伤患者中表达水平及其与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将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急性创伤患者纳入观察组,记录其血栓形成率,另将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分别检测观察组、对照组及有无血栓形成患者的血清HMGB1、AT和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β(IL-1β)]水平;采用双变量Spearman相关性法检验血清HMGB1、AT和炎性因子与血栓形成的相关性;建立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急性创伤患者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血清HMGB1、AT和炎性因子在急性创伤患者血栓形成中的预测效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HMGB1、IL-6、IL-10、IL-1β水平较高,血清AT水平较低(P<0.05)。与无血栓组比较,血栓组血清HMGB1、IL-6、IL-10、IL-1β水平较高,血清AT水平较低(P<0.05)。急性创伤患者血栓形成与血清HMGB1、IL-6、IL-10、IL-1β呈正相关性,与血清AT呈负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MGB1、AT、IL-6、IL-10、IL-1β均是导致急性创伤患者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HMGB1、AT、HMGB1+AT+炎性因子对急性创伤患者血栓形成的预测值较高,AUC值分别为0.868、0.857、0.912;血清IL-6、IL-10、IL-1β对急性创伤患者血栓形成的预测值一般,AUC值分别为0.761、0.758、0.784、0.767。结论:血清HMGB1、AT和炎性因子与急性创伤及其血栓形成均存在一定关联,可根据其指标水平变化评估并预测急性创伤患者的损伤情况和血栓形成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创伤 HMGB1 AT 炎性因子 血栓形成 相关性
原文传递
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的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摇威 谢扬 +2 位作者 陈郁强 韩溟 《现代医院》 2014年第3期18-20,共3页
目的旨在分析血清TNF-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肿瘤坏死因子-α)和IL-1β(Interleukin-1β白介素-1β)在颅脑损伤急性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伤后24 h内入院的颅脑损伤患者30例,并选取17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 目的旨在分析血清TNF-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肿瘤坏死因子-α)和IL-1β(Interleukin-1β白介素-1β)在颅脑损伤急性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伤后24 h内入院的颅脑损伤患者30例,并选取17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不同时间点(颅脑损伤后第1、3、7天)血清中TNF-α和IL-1β水平的变化。结果颅脑损伤后各时间点血清TNF-α和IL-1β的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伤后第1、3、7天的IL-1β、TNF-α水平的变化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在各时间点上,重度组IL-1β、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血清TNF-α、IL-1β水平明显升高,且血清TNF-α、IL-1β水平与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在临床上,血清TNF-α、IL-1β水平的监测对于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程度能起到早期评估,并指导临床治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TNF-Α IL-1Β
下载PDF
组织工程化软骨种子细胞的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2
16
作者 齐伟力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72-174,共3页
目的:软骨组织的再生能力有限,组织工程软骨的构建对修复软骨缺损有重大的意义。而软骨种子细胞是研究组织工程软骨最为重要的材料,也是目前软骨组织工程研究的重点及难点,因此,探讨软骨种子细胞的来源及其相关的生长因子对软骨组织工... 目的:软骨组织的再生能力有限,组织工程软骨的构建对修复软骨缺损有重大的意义。而软骨种子细胞是研究组织工程软骨最为重要的材料,也是目前软骨组织工程研究的重点及难点,因此,探讨软骨种子细胞的来源及其相关的生长因子对软骨组织工程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4-01/2004-09相关文章,检索词“tissueengineering,cartilage,seedingchondrocyte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维普医学数据库和http://www.wanfangdata.com.cn2002-01/2004-12相关文章,检索词“组织工程,软骨细胞”,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纳入条件:①随机对照实验研究。②单一样本研究。排除条件:①重复研究。②综述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5篇关于组织工程软骨的种子细胞的相关文献其中10篇因系重复研究而被筛除。选取的25篇分别选自19种不同的杂志。资料综合:将25篇文献资料中软骨种子细胞的来源及其相关的生长因子研究的新进展予以综合。结论:随着胚胎干细胞技术、体外大规模培养技术、生长因子的应用及基因修饰等技术的成熟,组织工程软骨的研究将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软骨细胞 干细胞 受体 生长因子
下载PDF
医学图书馆与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图书馆为例
17
作者 王海芳 +1 位作者 任毅 林世铎 《医院与医学》 2024年第1期31-35,共5页
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提供医学信息服务和传播医学知识的医学图书馆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尤其是许多历史悠久的百年老院,见证着整个医学文明的发展史。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为例,是中国第一家西医医... 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提供医学信息服务和传播医学知识的医学图书馆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尤其是许多历史悠久的百年老院,见证着整个医学文明的发展史。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为例,是中国第一家西医医院,中国西医学和西医教育的发源地,其图书馆珍藏着许多古老的医学文献,这些人类瑰宝培育着一代代的医学大家,悬壶济世,不断攀登医学高峰,只为造福人类。因此,保护好这些医学文化瑰宝,探讨医学图书馆与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管理体系,对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图书馆 医学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 数字记录 个性化服务
下载PDF
颅脑损伤急性期血清中的炎性因子与神经功能损伤及预后关系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郁强 谢扬 +2 位作者 韩溟 张摇威 《创伤外科杂志》 2014年第5期411-414,共4页
目的 探讨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急性期患者血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规律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和预后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TBI患者,... 目的 探讨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急性期患者血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规律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和预后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TBI患者,其中男性47例,女性13例;年龄15 ~ 82岁,平均40.9岁.60名TB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及伤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分别进行分组,17名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测定颅脑损伤患者第1、3、7d的血清TNF-α、IL-β水平及24h内血清中hsCRP含量.结果 颅脑损伤患者在伤后第1、3、7d血清中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型组血清中TNF-α和IL-1β水平在各个时间点均明显高于轻型组(P<0.05);伤后24h内重型组、中型组血清中hsCRP显著高于轻型组;预后不良组第1、3、7d的血清中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1);预后不良组伤后24h内血清中hsCRP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结论 颅脑损伤所致神经系统损伤患者急性期血清中TNF-α、IL-1β及hsCRP均显著升高,且升高的程度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及预后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神经损伤 炎性因子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D-二聚体、hs-CRP含量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晓庆 朱海荣 +2 位作者 林小荣 谢扬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第17期45-46,共2页
目的比较慢性心力衰竭(CHF)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D-二聚体(D-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差异,并分析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与D-D、hs-CR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4例CHF患者作为CHF组,另选取同期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 目的比较慢性心力衰竭(CHF)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D-二聚体(D-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差异,并分析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与D-D、hs-CR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4例CHF患者作为CHF组,另选取同期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D和血清hs-CRP水平,比较两组D-D、hs-CRP水平及CHF组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D-D、hs-CRP水平。结果 CHF组D-D、hs-CRP水平为(1.27±0.75)、(5.05±1.16)mg/L,高于对照组的(0.13±0.03)、(1.12±0.46)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组患者D-D、hs-CRP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显著正相关(r=0.817、0.707,P<0.05)。结论 CHF患者血浆D-D、血清hs-CRP含量明显升高,且与CHF程度呈显著正相关,二者联合检测能为CHF病情严重程度评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D-二聚体 超敏C反应蛋白 相关性
下载PDF
太阳能界面蒸发器热管理及抗盐性能研究进展
20
作者 袁嘉欣 王文豪 +2 位作者 陈晗 尹辉斌 《节能》 2024年第2期118-122,共5页
对近年来太阳能界面蒸发器热管理、抗盐性能的研究进行综述。从热管理方面探究减小蒸发器热辐射、导热和对流热损的思路,分析热管理对蒸发性能的影响;阐述常见的抗盐方法,包括选用离子排斥材料、依赖盐的溶解、盐分定点析出和创建疏水表... 对近年来太阳能界面蒸发器热管理、抗盐性能的研究进行综述。从热管理方面探究减小蒸发器热辐射、导热和对流热损的思路,分析热管理对蒸发性能的影响;阐述常见的抗盐方法,包括选用离子排斥材料、依赖盐的溶解、盐分定点析出和创建疏水表面,分析抗盐特性对蒸发器稳定性的影响;简述太阳能界面蒸发器在水电联产和医用除菌方面的拓展应用,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为太阳能界面蒸发器的设计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淡化 太阳能 界面蒸发 热管理 抗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