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9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的数字金融发展:现在与未来 被引量:1156
1
作者 《经济学(季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89-1502,共14页
本文总结中国数字金融在过去十几年中的快速发展,并从三个方面对中国数字金融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包括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和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中国数字金融对传统金融市场的影响,以及中国P2P网络借贷市场的特征和风险。最后,本文指... 本文总结中国数字金融在过去十几年中的快速发展,并从三个方面对中国数字金融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包括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和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中国数字金融对传统金融市场的影响,以及中国P2P网络借贷市场的特征和风险。最后,本文指出了若干个中国数字金融发展中有待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互联网金融 金融科技
原文传递
金融科技对传统银行行为的影响--基于互联网理财的视角 被引量:608
2
作者 邱晗 纪洋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7-29,共13页
本文使用2011-2015年263家银行的年报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基于蚂蚁金服用户数据构建的地市级数字金融普惠指数,探究金融科技的发展对银行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科技的发展实质上推动了一种变相的利率市场化,改变了银行的... 本文使用2011-2015年263家银行的年报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基于蚂蚁金服用户数据构建的地市级数字金融普惠指数,探究金融科技的发展对银行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科技的发展实质上推动了一种变相的利率市场化,改变了银行的负债端结构,使得银行负债端越来越依赖于同业拆借等批发性资金。负债端结构的改变导致银行资产端风险承担偏好上升,但是借贷利率和净息差都有所下降。即银行选择了更高风险的资产来弥补负债端成本上升所造成的损失,但并没有将成本向下游企业转移。此外,本文还发现规模越大的银行受到金融科技的冲击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银行负债结构 银行风险承担
原文传递
数字金融对农村金融需求的异质性影响——来自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证据 被引量:594
3
作者 傅秋子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68-84,共17页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采用加入工具变量的面板数据回归,研究了数字金融对不同类别农村正规金融需求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数字金融整体水平的提升一方面减少了农村生产性正规信贷需求概率,其中拥有智...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采用加入工具变量的面板数据回归,研究了数字金融对不同类别农村正规金融需求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数字金融整体水平的提升一方面减少了农村生产性正规信贷需求概率,其中拥有智能手机的群体受影响更明显,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农村消费性正规信贷需求概率,其中教育水平较高、有网购习惯的群体需求被激发较多,反映出数字金融提升效率、促进消费的多维度效应。本文的研究发现,农村金融需求正受到数字金融发展的深刻影响,可为未来农村金融政策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金融 数字普惠金融 异质性影响
原文传递
僵尸企业的投资挤出效应:基于中国工业企业的证据 被引量:277
4
作者 谭语嫣 谭之博 +1 位作者 胡永泰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5-188,共14页
本文采用1998—2013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研究了僵尸企业对非僵尸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一省的僵尸企业比例越高,当地非僵尸企业的投资规模越小,且这一挤出效应对私有企业尤为明显,而对国有企业并不显著。上述结果... 本文采用1998—2013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研究了僵尸企业对非僵尸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一省的僵尸企业比例越高,当地非僵尸企业的投资规模越小,且这一挤出效应对私有企业尤为明显,而对国有企业并不显著。上述结果在不同固定效应设定、不同数据样本以及工具变量回归中均保持稳健。另外,僵尸企业对私有非僵尸企业投资的挤出在国家干预程度更强的地区和外部融资依赖程度更高的行业表现得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显示,僵尸企业可能是造成近年民间投资疲软的重要原因之一,它减弱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因此,一方面,政府应该积极推进国有企业和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改革,消除僵尸企业形成的政策环境。另一方面,也要采取果断的市场化措施处置僵尸企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僵尸企业 私有企业 企业投资
原文传递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政府隐性担保与企业杠杆率分化 被引量:242
5
作者 纪洋 王旭 +1 位作者 谭语嫣 《经济学(季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49-470,共22页
利用Baker et al.(2013)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标(EPU)与上市公司2003—2014年间的季度数据,本文分析近年来国企与非国有企业杠杆率的走势分化。研究发现:第一,EPU指数每增加1个标准差,国有企业的杠杆率增加2.05个百分点,非国企则下降1.3... 利用Baker et al.(2013)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标(EPU)与上市公司2003—2014年间的季度数据,本文分析近年来国企与非国有企业杠杆率的走势分化。研究发现:第一,EPU指数每增加1个标准差,国有企业的杠杆率增加2.05个百分点,非国企则下降1.35个百分点;第二,在金融抑制更强的地区,上述差异更加明显;第三,考虑刺激政策、经济不确定性、规模歧视等因素后,结果依然稳健,且在较长期内依然存在。本文强调"去杠杆"的结构优化,并从政策沟通、金融改革等新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隐性担保 杠杆率
原文传递
融资约束是否抑制了中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被引量:164
6
作者 王碧珺 谭语嫣 +1 位作者 余淼杰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54-78,共25页
本文采用浙江省制造业生产和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层面数据,构造包括内源资金约束、外源资金约束、投资机会等在内的融资约束综合指标,考察了融资约束对中国民营企业海外直接投资决策的影响。基于Heckman两阶段选择模型的研究表明,融资约... 本文采用浙江省制造业生产和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层面数据,构造包括内源资金约束、外源资金约束、投资机会等在内的融资约束综合指标,考察了融资约束对中国民营企业海外直接投资决策的影响。基于Heckman两阶段选择模型的研究表明,融资约束一方面抑制了中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对民营企业海外直接投资规模的扩张也有不利影响。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融资约束对于不同类型的对外直接投资具有差异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营企业 对外直接投资 融资约束
原文传递
中国的数字金融革命:发展、影响与监管启示 被引量:146
7
作者 陶坤玉 《国际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4-35,M0004,共13页
近年来,数字金融(或金融科技)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中国的经济和金融格局。通过对中国数字金融产业的发展、影响和风险进行全面的梳理与分析,本文发现,首先数字金融在中国得到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传统金融服务的供给短缺、金融监管的相对... 近年来,数字金融(或金融科技)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中国的经济和金融格局。通过对中国数字金融产业的发展、影响和风险进行全面的梳理与分析,本文发现,首先数字金融在中国得到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传统金融服务的供给短缺、金融监管的相对包容以及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其次,中国的数字金融在提高金融效率、支持创新以及促进普惠金融,改善社会平等,消除贫困和缩小收入差距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最后,我们建议通过建立数字金融行业的统一的监管规则、统合监管体系、增强监管科技以及引入监管沙箱四方面的改革实现鼓励金融创新、有效防控风险和保护消费者权益三者之间的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普惠金融 监管科技
原文传递
银行信贷配置真的存在所有制歧视吗? 被引量:118
8
作者 苟琴 刘晓光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26,共11页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对中国企业投融资环境的调查数据,考察银行信贷资金配置中的所有制歧视问题及其变化。与以往研究不同,本文同时考察企业是否需要银行贷款和贷款的可得性两方面信息,甄别出受到信贷配给的企业,并根据实施主体的不同,进...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对中国企业投融资环境的调查数据,考察银行信贷资金配置中的所有制歧视问题及其变化。与以往研究不同,本文同时考察企业是否需要银行贷款和贷款的可得性两方面信息,甄别出受到信贷配给的企业,并根据实施主体的不同,进一步甄别出企业自我信贷配给和银行信贷配给。样本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潜在借款者受到了信贷配给,而最主要的形式是自我信贷配给。进一步的回归分析表明,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信贷配给差异,信贷资金配给更多的与企业自身禀赋和宏观金融环境有关。这对银行信贷决策中存在所有制歧视的论断提出了质疑。因而要实现信贷资金的优化配置,不能过度强调所有制平衡观,而应该着重改善企业的自身条件,建立有效的金融市场制度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有制歧视 信贷配给 带删失的Probit模型
原文传递
中国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 被引量:102
9
作者 王勋 华秀萍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6-59,共14页
本文研究了我国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我们分别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和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分析了月度同比和月度环比数据。研究表明,过剩流动性、产出缺口、房价和股价对通胀会产生正向影响。结构脉冲响应分析表明冲击的影... 本文研究了我国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我们分别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和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分析了月度同比和月度环比数据。研究表明,过剩流动性、产出缺口、房价和股价对通胀会产生正向影响。结构脉冲响应分析表明冲击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前5个月,10个月后基本消失。我们发现,过剩流动性和产出缺口是影响通胀的重要因素。考虑到资产价格对通胀的溢出效应,中央银行应密切关注资产价格走势。同时,管理流动性的措施仍然是控制通胀的主要手段,然而进一步推进利率和汇率的自由化进程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货膨胀 过剩流动性 产出缺口 资产价格
原文传递
金融双轨制与利率市场化 被引量:92
10
作者 纪洋 谭语嫣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5-57,共13页
中国经济具有金融双轨制的特点——同时存在正规和非正规两个金融市场,且存在价格和数量管制的双重扭曲。价格管制压低正规利率,使资金供不应求,数量管制应对正规市场的失衡,让部分企业优先融资,将其他企业挤到非正规市场。因此,中国的... 中国经济具有金融双轨制的特点——同时存在正规和非正规两个金融市场,且存在价格和数量管制的双重扭曲。价格管制压低正规利率,使资金供不应求,数量管制应对正规市场的失衡,让部分企业优先融资,将其他企业挤到非正规市场。因此,中国的利率市场化需考虑双轨特点,既要减少价格扭曲,又要改变数量扭曲。本文构建了双轨制下的一般均衡模型并佐以数值模拟,发现利率市场化对不同金融市场具有异质性效果,将提高正规市场的融资成本约3.01—3.69个百分点,降低非正规融资成本约0.85—1.19个百分点。进一步研究发现,单纯的价格改革反而会全面推高利率,只有辅以数量改革,才能降低非正规利率,因此要同步推进数量改革与价格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规金融市场 信贷配给 利率市场化
原文传递
中国的影子银行会成为另一个次债? 被引量:78
11
作者 常健 杨灵修 《国际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2-51,5,共10页
最近几年中国的影子银行或信托融资业务快速发展,反映了利率市场化的实际表现,不过这些业务的潜在风险也引发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硬着陆的担忧。向公众销售理财产品的信托融资和由金融机构作为中介的委托贷款两种融资方式具有较大的潜在风... 最近几年中国的影子银行或信托融资业务快速发展,反映了利率市场化的实际表现,不过这些业务的潜在风险也引发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硬着陆的担忧。向公众销售理财产品的信托融资和由金融机构作为中介的委托贷款两种融资方式具有较大的潜在风险。尽管个别违约可能会引发广泛的赎回,但中国的信托融资尚不致形成"资产价格下跌—不断恶化的资产负债表—被迫抛售资产"之间的恶性循环。中国的影子银行也还不会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但完善影子银行业务的监管已经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增长 影子 银行 行会 融资业务 信托融资 潜在风险 金融机构
原文传递
中国经济外交新战略下的“一带一路” 被引量:71
12
作者 《国际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8-53,共6页
2015年,美国的经济增长在发达国家中将应该最亮丽,中国经济的表现在新兴市场国家中仍将相对稳健。这一经济格局有可能使没有正式框架的中美两国集团(G2)成为客观存在,在未来几十年这也许就是中国经济外交政策所必须面对的现实。过去几年... 2015年,美国的经济增长在发达国家中将应该最亮丽,中国经济的表现在新兴市场国家中仍将相对稳健。这一经济格局有可能使没有正式框架的中美两国集团(G2)成为客观存在,在未来几十年这也许就是中国经济外交政策所必须面对的现实。过去几年,中国积极参与了国际经济治理的改革,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总体看来结果不是十分理想。中国需要通过"一带一路"落实经济外交新战略:新的经济外交战略必须明确"一元多极"的基本原则,在现有的国际经济秩序框架下接受美国领导者的地位,坚持经济全球化的方向,鼓励更多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并推动国际经济体制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G2 国际经济治理 经济外交新战略
原文传递
金融科技媒体情绪的刻画与对网贷市场的影响 被引量:60
13
作者 王靖一 《经济学(季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23-1650,共28页
本文基于逾1700万条新闻文本数据,使用主题模型、词向量模型等方法构建了2013年1月至2017年9月的金融科技情绪指数。指数刻画了媒体对于这一新兴行业的关注度与正负情感值。并利用867家营运中P2P网络借贷平台和706家"问题平台"... 本文基于逾1700万条新闻文本数据,使用主题模型、词向量模型等方法构建了2013年1月至2017年9月的金融科技情绪指数。指数刻画了媒体对于这一新兴行业的关注度与正负情感值。并利用867家营运中P2P网络借贷平台和706家"问题平台"的交易数据,分析了媒体情绪对于市场活动的影响,发现对于正常平台,关注度、净情感的增长与平台成交量增长正相关;对于问题平台,关注度的影响与正常平台类似,但净情感的影响显著增大,同时Shibor、上期贷款余额等变量在正常、问题平台表现有所不同。上述结论在一系列检验中,保持稳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媒体情绪 P2P网络借贷
原文传递
中国短期资本流动管制是否有效 被引量:52
14
作者 苟琴 王戴黎 +1 位作者 鄢萍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44,共19页
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资本管制能否有效控制短期资本流动。我们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开的数据首先建立1999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月度资本管制强度指标,估算了包括虚假贸易在内的短期资本流动规模,然后利用上述量化指标分析中国短期资本流... 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资本管制能否有效控制短期资本流动。我们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开的数据首先建立1999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月度资本管制强度指标,估算了包括虚假贸易在内的短期资本流动规模,然后利用上述量化指标分析中国短期资本流动管制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当前资本账户管制能够有效控制短期资本流动,汇率预期变化对短期资本流动规模的影响要大于利差变动的影响。因此,未来资本账户管制仍然是控制热钱流入的重要手段,而化解人民币升值预期则是平稳推动资本账户自由化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账户管制有效性 短期资本流动 协整模型
原文传递
隐性存保、显性存保与金融危机: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 被引量:41
15
作者 纪洋 边文龙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0-35,共16页
2015年推出的存款保险制度(DIS)是我国提高系统性风险防范能力的重要举措。长期以来,我国实行隐性全额存款担保,由政府为问题银行完全兜底,这与美国、加拿大等早期建立DIS的国家差异较大,难以直接借鉴其经验。因此,本文基于后期推行显性... 2015年推出的存款保险制度(DIS)是我国提高系统性风险防范能力的重要举措。长期以来,我国实行隐性全额存款担保,由政府为问题银行完全兜底,这与美国、加拿大等早期建立DIS的国家差异较大,难以直接借鉴其经验。因此,本文基于后期推行显性DIS的57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考察从隐性DIS转换到显性DIS对金融危机发生概率的影响,发现显性DIS显著增加了银行退出的概率,同时对金融体系其他部分具有"溢出效应",能够显著降低非银行类金融危机的概率。这是由于显性DIS仅提供有限保险,减少了道德风险,有助于问题银行退出市场,同时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降低了系统性金融风险。进一步,本文考虑不同设计要素对银行危机与其他金融危机的不同影响,发现对银行部门最优的DIS制度安排,对整个金融体系并非最优。结合十九大"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要求,本文就我国的《存款保险条例》提出了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存款保险 显性存款保险 金融危机
原文传递
我国信贷配给决定因素分析——来自企业层面的证据 被引量:39
16
作者 苟琴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7,共17页
本文采用世界银行提供的中国企业投融资环境调查数据分析了信贷配给决定因素。我们根据企业的银行贷款需求、申请和实际获得情况甄别出信贷配给,并将其细化为企业自我信贷配给和银行信贷配给两类。针对非随机性信贷配给样本可能导致的... 本文采用世界银行提供的中国企业投融资环境调查数据分析了信贷配给决定因素。我们根据企业的银行贷款需求、申请和实际获得情况甄别出信贷配给,并将其细化为企业自我信贷配给和银行信贷配给两类。针对非随机性信贷配给样本可能导致的样本选择偏误问题,我们采用带删失的Probit模型予以处理。实证结果表明,企业规模、盈利性、是否获得政府贷款帮助以及企业所在省份金融发展和金融市场化程度等都是影响信贷配给的显著因素,但没有发现所有制歧视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贷配给 带删失的Probit模型 所有制歧视
原文传递
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共同支持宏观经济稳定 被引量:36
17
作者 曹裕静 +1 位作者 陶坤玉 余昌华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0-91,共22页
货币政策是维持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政策工具,但2007-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表明,仅仅保持物价水平稳定,忽视金融风险,并不足以维持宏观经济稳定。近年来中国提出双支柱宏观政策框架以支持宏观经济稳定,这一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 货币政策是维持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政策工具,但2007-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表明,仅仅保持物价水平稳定,忽视金融风险,并不足以维持宏观经济稳定。近年来中国提出双支柱宏观政策框架以支持宏观经济稳定,这一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我们首先提出了双支柱宏观调控的框架,强调应该注重两类政策目标的协同与矛盾、政策传导渠道的相互交叉与影响、冲击类型与开放条件的差异等,从而保证双支柱宏观调控对宏观经济的稳定效应。接下来,我们建立了一个DSGE两国模型,作为分析双支柱宏观调控稳定宏观经济的案例研究。研究表明,第一,金融冲击下,货币政策有助于稳定宏观经济,且随着汇率制度从固定转向浮动,货币政策稳定宏观经济的效果会明显加强。第二,在货币政策的基础上,增加以跨境资本流入税为代表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可以有效遏制金融市场的顺周期机制,进一步提高宏观经济的稳定性,从而验证了双支柱宏观调控的有效性。第三,双支柱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与汇率制度有关,当汇率灵活性水平较低时,双支柱宏观调控对宏观经济的稳定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宏观审慎政策 汇率制度
原文传递
对外直接投资的“中国故事” 被引量:28
18
作者 《国际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0-33,4,共14页
2004年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开始迅速增长,成为东道国政府与公众广泛关注的重要经济现象。中国在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的情况下成为对外投资大国,深层次的原因之一是外汇储备快速积累,尤其是外汇储备投资回报低下。中国企业向海外进... 2004年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开始迅速增长,成为东道国政府与公众广泛关注的重要经济现象。中国在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的情况下成为对外投资大国,深层次的原因之一是外汇储备快速积累,尤其是外汇储备投资回报低下。中国企业向海外进行直接投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培育自身的竞争优势。对外直接投资可能存在一个生命周期,即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动机逐步从获取战略资产到提高生产效率再到占领当地市场。文章建议,一是考虑尽快取消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限制;二是支持国有企业走出去宜审慎并有选择性;三是应更多地鼓励能够帮助国内产业升级的对外直接投资;四是政府功能要从管制转向提供服务与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外汇储备 宏观失衡 政府功能
原文传递
数字经济的新规律 被引量:27
19
作者 陈收 蒲石 +11 位作者 方颖 陈国青 丽华 马超群 吕廷杰 李心丹 廖理 吴冲锋 谢康 袁先智 叶强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6-47,共12页
数字化极大影响了社会交互并推进经济转型.数字经济正在成为人类社会经济的重要形态,本文对数字经济对人类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发展态势、面临机遇与挑战进行归纳和研究综述,提出数字经济研究的几个主要方向和典型科学问题,为进一步研... 数字化极大影响了社会交互并推进经济转型.数字经济正在成为人类社会经济的重要形态,本文对数字经济对人类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发展态势、面临机遇与挑战进行归纳和研究综述,提出数字经济研究的几个主要方向和典型科学问题,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互联网 数据治理 数字金融 监管
下载PDF
中国外部失衡的原因与对策:要素市场扭曲的角色 被引量:27
20
作者 陶坤玉 《新金融》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13,共7页
中国的经常账户盈余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本文重点研究中国经常账户出现盈余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与常规解释不同,我们认为不对称的市场化以及相关要素市场的扭曲是中国外部失衡的根本原因。这种成本扭曲人为地压低了中国的生产成... 中国的经常账户盈余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本文重点研究中国经常账户出现盈余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与常规解释不同,我们认为不对称的市场化以及相关要素市场的扭曲是中国外部失衡的根本原因。这种成本扭曲人为地压低了中国的生产成本,提高了利润,增强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这不只是刺激了经济,还带来严重的结构性风险。我们对中国2000年-2009年的要素成本扭曲值进行了估算,发现其与经常账户盈余数量非常吻合。为了实现经济的再平衡,我们建议中国应该采取一揽子改革方案,集中于消除要素市场扭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 外部失衡 要素市场 市场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