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双碳”背景的新能源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唐春 +4 位作者 王平 周莹 王芳 彭巧丽 武元鹏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3期64-67,共4页
随着我国提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培养适应国家“双碳”需求的新能源创新创业人才迫在眉睫。该文分析当前新能源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思路和具体举措。首先,调研“双碳”背景下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重新... 随着我国提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培养适应国家“双碳”需求的新能源创新创业人才迫在眉睫。该文分析当前新能源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思路和具体举措。首先,调研“双碳”背景下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重新设计培养方案,增加“双碳”和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建立产学研用协同机制。其次,构建融合“双碳”理念的课程体系,创建新能源“双碳”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改革考核评价机制。再次,完善资助保障体系,提升教育质量,不仅有助于培养适应国家需求的人才,也可以推动新能源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提升新能源类专业的核心竞争力,使其实现可持续发展。深化新能源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对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新能源 创新创业教育 人才培养 改革举措
下载PDF
温和条件下甲烷提高水合物储氢稳定特性机理
2
作者 王芳 穆金池 +3 位作者 张政 郭利红 周莹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8-196,共9页
CH_(4)作为促进剂可大幅降低水合物储氢苛刻的热力学条件并提高H_(2)水合物的总储能密度,但目前对CH_(4)提升水合物储氢机理的认识较为缺乏。为此,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并建立了CH_(4)/H_(2)双客体分子水合物模型,采用径向分布函数、... CH_(4)作为促进剂可大幅降低水合物储氢苛刻的热力学条件并提高H_(2)水合物的总储能密度,但目前对CH_(4)提升水合物储氢机理的认识较为缺乏。为此,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并建立了CH_(4)/H_(2)双客体分子水合物模型,采用径向分布函数、构象分析和均方位移等方法综合分析了不同温度和压力下水合物结构的稳定性,探究了H_(2)占据孔穴位置、占据比例和水合物热力学稳定性之间的关联,揭示了温和条件下CH_(4)促进水合物储氢的微观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纯H_(2)水合物在严苛条件下笼型结构破损严重,而纯CH_(4)水合物在263~273 K及5~20 MPa温压条件下能稳定存在,说明CH_(4)水合物具备良好的热力学稳定性;(2) 263 K下储氢结构更为稳定,而5^(12)小笼可填充1~2个H_(2)分子,5^(12)6~2大笼中最佳储存3个H_(2)分子,且大笼储氢结构对水合物稳定性影响大,受温度的影响更为敏感。结论认为,CH_(4)/H_(2)水合物储氢体系3L+2S、3L+2L、2S+2S体系在263 K、15~20 MPa温和条件下综合性能较好,其中3L+2S具备最优的热力学稳定性,储氢密度可达0.301%(质量百分比),该研究成果可为水合物储氢技术开发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水合物 甲烷 储氢技术 储氢密度 分子动力学 储氢机理 稳定性
下载PDF
CO_(2)及混合气体提高CH_(4)水合物置换率机理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芳 陈佳豪 +2 位作者 曹玥晗 周莹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4-164,共11页
CO_(2)置换开采天然气水合物法可在开采CH_(4)的同时将CO_(2)以固态水合物形式封存海底,对于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意义重大,但目前该技术尚不成熟,置换率较低。以构建CO_(2)及混合气体置换水合物团簇及晶体超胞结构为基础,通过计算置换能... CO_(2)置换开采天然气水合物法可在开采CH_(4)的同时将CO_(2)以固态水合物形式封存海底,对于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意义重大,但目前该技术尚不成熟,置换率较低。以构建CO_(2)及混合气体置换水合物团簇及晶体超胞结构为基础,通过计算置换能、相互作用能及态密度建立了CO_(2)占据孔穴状态、相互作用能和置换能三者之间的关联,研究了置换反应的可行性和CH_(4)开采率受限的微观机理,同时进一步通过分子动力学预测了晶体结构的稳定性。结果表明,CO_(2)优先置换水合物51262大笼中的CH_(4),相比于CH_(4)与5^(12)6^(2)大笼间的相互作用能,其相互作用能增大2.26 eV,可稳定水合物结构,置换能为2.16 eV。当CO_(2)开始占据5^(12)小笼时,其相互作用能比5^(12)6^(2)大笼小0.17 eV。以n(CO_(2)):n(N_(2))=1:3的混合气体全部置换CH_(4)具有热力学可行性,且晶体结构在3 MPa、263 K下可稳定存在,水分子的均方位移小于CH_(4)水合物,表明混合气体置换CH_(4)后水合物晶体具有动力学稳定性。该结果为CO_(2)及混合气体置换天然气水合物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置换开采 CH_(4)水合物 第一性原理 分子动力学
下载PDF
活性位点电子密度变化对光催化CO_(2)活化和选择转化的影响
4
作者 曹玥晗 郭瑞 +2 位作者 马敏智 周莹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共2页
光催化二氧化碳(CO_(2))还原制液体燃料和高值化学品技术不仅能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太阳光,实现化学储能;更重要的是,此技术以温室气体CO_(2)为原料,因此可以减缓全球温室效应,构造人工碳循环。然而,光催化CO_(2)还原制液体燃料和高值化... 光催化二氧化碳(CO_(2))还原制液体燃料和高值化学品技术不仅能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太阳光,实现化学储能;更重要的是,此技术以温室气体CO_(2)为原料,因此可以减缓全球温室效应,构造人工碳循环。然而,光催化CO_(2)还原制液体燃料和高值化学品反应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1)CO_(2)分子吸附和活化过程困难;(2)(高附加值)碳产物选择性低;(3)产物生成后易发生其他副反应导致催化剂失活或产物选择性下降。受到以上三个挑战的制约,目前的反应效率较低,难以满足工业化应用。由于光催化CO_(2)向高值化学品的转化过程为质子耦合光生电子参与的还原反应,因此活性位点的电子密度会显著影响以上挑战的解决。然而,光催化CO_(2)还原过程涉及众多基元步骤,每个基元步骤对于活性位点的电子密度要求并不清晰,这导致无法有针对性设计高效的催化剂来促进光催化CO_(2)分子的有效活化及高选择性转化。本文综述了近期活性位点的电子密度变化对于CO_(2)分子吸附和活化过程、碳产物选择性调控和产物脱附及过氧化的影响规律,并总结了调控活性位点上电子密度的方法,旨在对未来设计高效光催化剂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 高附加值化学品 电子密度调控 活性位点 产物选择性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二维三阶”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以新能源材料类课程为例
5
作者 张凤英 张骞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11期97-100,共4页
在“双碳”目标及能源转型的背景下,新能源材料类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如何培养新能源材料领域的专业人才是相关课程改革的重点,推动人才培养的创新教学模式迫在眉睫。以新能源材料类课程为例,针对基础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枯燥难懂的特点... 在“双碳”目标及能源转型的背景下,新能源材料类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如何培养新能源材料领域的专业人才是相关课程改革的重点,推动人才培养的创新教学模式迫在眉睫。以新能源材料类课程为例,针对基础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枯燥难懂的特点,提出“二维三阶”混合教学模式,革新“线上+线下”、“课前+课中+课后”教学过程、优化考核机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培养战略性科技人才后备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新能源材料 “二维三阶”教学模式
下载PDF
熔融介质裂解天然气制氢和高值碳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周莹 詹俊杰 +4 位作者 周芸霄 刘梦颖 杨茗凯 张魁魁 《油气与新能源》 2023年第2期80-88,共9页
氢气是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能源载体,目前的制氢方式以天然气水蒸气重整制灰氢为主,难以继续实现大规模推广。天然气裂解制氢将CH4中的碳转化为固体碳材料,结合可再生能源供能,可实现不排放二氧化碳的制氢路线。从天然气制氢中... 氢气是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能源载体,目前的制氢方式以天然气水蒸气重整制灰氢为主,难以继续实现大规模推广。天然气裂解制氢将CH4中的碳转化为固体碳材料,结合可再生能源供能,可实现不排放二氧化碳的制氢路线。从天然气制氢中极具工业化应用前景的熔融介质裂解技术出发,分析了“双碳”背景下该技术相较于传统制氢技术的优势,指出影响熔融介质法裂解天然气制氢的关键因素是碳税和碳产物价格,并进一步综述了催化剂在提高制氢效率、高值碳产物类型和分布方面的进展。熔融法催化剂主要包括单金属、合金、盐及复合催化剂四大类。金属类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效率,但其碳产物中的金属杂质难以回收;而盐类催化剂则相反。因此,开发既具有高催化活性又易于回收的复合催化剂是促进熔融法工业化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天然气 制氢 高值碳 熔融介质裂解
下载PDF
Visible light-enhanced photothermal CO2 hydrogenation over Pt/Al2O3 catalyst 被引量:4
7
作者 Ziyan Zhao Dmitry EDoronkin +3 位作者 Yinghao Ye Jan-Dierk Grunwaldt Zeai Huang Ying Zhou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6-293,共8页
Light illumination has been widely used to promote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 of traditional thermal catalysts. Nevertheless, the role of light irradiation during catalytic reactions is not well understood. In this work... Light illumination has been widely used to promote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 of traditional thermal catalysts. Nevertheless, the role of light irradiation during catalytic reactions is not well understood. In this work, Pt/Al2 O3 prepared by wet impregnation was used for photothermal CO2 hydrogenation, and it showed a photothermal effect. Hence, operando diffuse reflectance infrared Fourier-transform spectroscopy and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s were conducted on Pt/Al2 O3 to gain insights into the reaction mechanism.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O desorption from Pt sites including step sites(Ptstep) or/and terrace site(Ptterrace) is an important step during CO2 hydrogenation to free the active Pt sites. Notably, visible light illumination and temperature affected the CO desorption in different ways. The calculated adsorption energy of CO on Ptstep and Ptterrace sites was-1.24 and-1.43 e V, respectively. Hence, CO is more strongly bound to the Ptstep sites. During heating in the dark, CO preferentially desorbs from the Ptterrace site. However, the additional light irradiation facilitates transfer of CO from the Ptstep to Ptterrace sites and its subsequent desorption from the Ptterrace sites, thus promoting the CO2 hydroge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hydrogenation Photothermal catalysis PT/AL2O3 Operando diffuse reflectance infrared Fourier transform spectroscopy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下载PDF
开放式教学模式下动态考核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芳 周莹 +2 位作者 于姗 张骞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第25期40-43,共4页
针对新能源这一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特色,以“双一流”高校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本科专业专业英语课程为切入点,以OBE教育理念为导向,探索开放式“国际会议”教学模式;开展项目驱动式学习,构建大学生个性化与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针对新能源这一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特色,以“双一流”高校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本科专业专业英语课程为切入点,以OBE教育理念为导向,探索开放式“国际会议”教学模式;开展项目驱动式学习,构建大学生个性化与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小组学习档案”等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体现全过程的动态考核评价效果,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与团队合作能力,扩大大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其研究过程和实践结果可为国内理工科专业英语课程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会议”模式 项目驱动式 小组学习档案 动态评价方法
下载PDF
碳纳米管用于水合物法捕集CO_(2)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陈佳豪 王芳 +2 位作者 曹玥晗 周莹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18,共8页
作为新兴的绿色低碳捕集技术,水合物法捕集CO_(2)是近年来发展的低成本、低能耗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之一。由于CO_(2)水合物的生长速率慢、水合储气量低,因此开发高效促进剂成为此技术迈向工业化的关键。以碳纳米管(CNTs)为... 作为新兴的绿色低碳捕集技术,水合物法捕集CO_(2)是近年来发展的低成本、低能耗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之一。由于CO_(2)水合物的生长速率慢、水合储气量低,因此开发高效促进剂成为此技术迈向工业化的关键。以碳纳米管(CNTs)为代表的多孔纳米材料的导热性良好、比表面积大且有大量活性位点暴露,在气体传质、水合物生长过程传热及水合物晶粒快速生长等方面发挥了动力学促进作用。基于国内外报道的CNTs用于促进CO_(2)水合物生成的实验与理论计算研究,分别从CNTs在气体吸附传质期、水合物诱导成核期和水合物生长期等各阶段中的作用机制,阐述了其多孔结构和表面修饰改性等不同因素对水合物成核和生长速率的影响,并分析了CNTs促进剂用于水合物法捕集CO_(2)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CO_(2)捕集 CO_(2)水合物 动力学促进剂
下载PDF
Nb_(2)O_(5)/BiOClⅡ型异质结的构建及增强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 被引量:6
10
作者 伍书祺 +2 位作者 李晴川 饶志强 周莹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001-6007,共7页
本工作设计制备了Ⅱ型异质结Nb_(2)O_(5)/BiOCl复合材料并用于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首先构建了两种比例异质结构(5%(质量分数,下同)和11%),通过透射电镜(TEM)发现两种材料结合存在界面,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仪对材料的表面元素进行... 本工作设计制备了Ⅱ型异质结Nb_(2)O_(5)/BiOCl复合材料并用于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首先构建了两种比例异质结构(5%(质量分数,下同)和11%),通过透射电镜(TEM)发现两种材料结合存在界面,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仪对材料的表面元素进行分析,随后进行价带位置测定,并根据UV-vis固体漫反射图谱推导材料禁带宽度,进而证实材料间形成了Ⅱ型异质结构。异质结构材料对可见光吸光能力有所增强,荧光光谱(PL)表明异质结构复合材料的光生电子和空穴分离能力得到了提高。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活性测试表明,5%Nb_(2)O_(5)加入能够有效提高材料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的活性,其中还原产物CO、CH_(4)、H_(2)的产率分别为单独BiOCl的1.3倍、2.8倍、1.9倍,分别是单独Nb_(2)O_(5)的2.7倍、2.0倍、1.1倍。最后结合价带位置、禁带宽度,提出了Nb 2O 5/BiOCl在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中的反应可能路径。本研究可为设计高效BiOCl基异质结构材料用于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Cl Nb_(2)O_(5) Ⅱ型异质结 光催化 二氧化碳
下载PDF
甲烷裂解制氢和碳材料工艺研究进展
11
作者 周芸霄 +5 位作者 张魁魁 刘梦颖 杨茗凯 詹俊杰 刘彤 周莹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1,共11页
双碳背景下,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已成为能源结构转型中的重要发展方向。甲烷作为最清洁的化石能源之一,对其进行清洁高效利用被视为能源转型中具备良好发展前景的关键技术之一,受到了广泛关注。甲烷裂解制氢工艺具有在制备高纯度H_(2... 双碳背景下,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已成为能源结构转型中的重要发展方向。甲烷作为最清洁的化石能源之一,对其进行清洁高效利用被视为能源转型中具备良好发展前景的关键技术之一,受到了广泛关注。甲烷裂解制氢工艺具有在制备高纯度H_(2)和碳材料的同时不直接产生CO_(2)的优点。总结了流化床中催化甲烷裂解、等离子体甲烷裂解和熔融介质法甲烷裂解这3类典型的甲烷裂解制氢工艺,并围绕工艺的原理、优缺点以及研究进展等方面展开了介绍。以上3类工艺中,流化床中催化甲烷裂解制氢所需能量最少,但催化剂易积碳导致反应不可持续进行,且碳材料与催化剂的分离难度大,影响下游使用。等离子体甲烷裂解制氢的转化率高,但需要大量的能量输入。熔融介质法甲烷裂解制氢的能耗较低,碳材料漂浮在熔融介质表面,不影响反应的持续进行,且易于分离和收集,但高温熔融介质对反应器材质的要求较高,纯化碳材料的成本也会影响该工艺工业化的经济性。结合可再生能源是未来实现清洁高效的甲烷裂解制氢的发展趋势,通过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来提供裂解过程中所需的能量,可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从目前的研究和发展趋势来看,结合可再生能源的熔融介质法甲烷裂解制氢工艺有望成为甲烷裂解制氢和碳材料的关键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甲烷裂解 制氢 碳材料 反应工艺
下载PDF
天然气藏中酸气H_(2)S与CO_(2)协同转化研究进展
12
作者 于姗 张洪华 +6 位作者 付梦瑶 段元刚 段超 靖元 唐春 周莹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507-6517,共11页
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减少我国对国外油气资源的依存度,必须加大对国内天然气等资源的开发。在天然气的开采净化过程中,往往会产生酸气H_(2)S与CO_(2)等。现有酸气处理技术主要通过克劳斯工艺回收得到H_(2)S中的硫黄,并未对CO_(2)进行处... 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减少我国对国外油气资源的依存度,必须加大对国内天然气等资源的开发。在天然气的开采净化过程中,往往会产生酸气H_(2)S与CO_(2)等。现有酸气处理技术主要通过克劳斯工艺回收得到H_(2)S中的硫黄,并未对CO_(2)进行处理,造成了氢资源的浪费和严重的碳排放。如果能将H_(2)S与CO_(2)协同转化,则有望在减少碳排放的同时得到氢气、合成气和硫黄高值化学品。本文基于国内外30多年相关领域的实验研究和理论模拟,总结阐述了H_(2)S与CO_(2)协同转化的发展历史,并分别从热反应(直接热反应、工艺流程和经济性评估、催化热分解)、光催化、电催化和等离子体催化角度详细综述了H_(2)S与CO_(2)协同转化的研究进展。从催化剂、反应条件和反应产物分布等方面展开了细致的分析,对比了各种技术的优缺点。展望了H_(2)S与CO_(2)协同转化的发展趋势,近期可考虑使用绿电进行电催化技术的小规模应用示范;同时可以考虑通过太阳光储热的方式减小热催化技术的碳排放,或通过太阳能聚光等方式提升光催化技术的催化效率等。此外,在后续研究中,必须结合酸性气藏的特点,考虑不同的H_(2)S/CO_(2)比例或是H_(2)O等杂质分子对反应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 硫化氢 二氧化碳 化学反应 活性
下载PDF
Co/CdS中Co–S键促进载流子分离增强光还原CO2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兰 曹玥晗 +3 位作者 淡猛 邹钞 周莹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22-532,共11页
利用光催化技术将温室气体(CO2)转化为C1化合物资源,是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有力手段.但光催化还原CO2过程中还存在催化效率低、稳定性差等难题,因此探索高效而稳定的催化剂以提高光催化还原CO2性能是目前紧要的任务.本研究采... 利用光催化技术将温室气体(CO2)转化为C1化合物资源,是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有力手段.但光催化还原CO2过程中还存在催化效率低、稳定性差等难题,因此探索高效而稳定的催化剂以提高光催化还原CO2性能是目前紧要的任务.本研究采用化学还原法成功制备了高分散的Co/CdS催化剂,通过X射线能谱(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发现, Co高度分散在CdS表面,并与CdS中S相互作用形成锚定Co2+的Co–S键.进一步通过荧光光谱(PL)、瞬态光电流(I-t)和电化学阻抗(EIS)等分析表明, CdS表面形成的Co–S键可作为电荷传输通道,促进CdS中光生载流子的分离和迁移,有效抑制CdS中光生电子-空穴的复合;通过第一性原理(DFT)计算发现, Co的引入还可提高CdS对CO2、CO的吸附能力,促进产物CH4的生成.在全光谱光照下, Co/CdS中CO、CH4的生成速率分别为3.23和1.86μmol g–1h–1,比CdS分别提升了2.5和7.5倍,经过5个循环测试,催化活性依然稳定.该工作为设计高效稳定的光还原CO2催化剂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CO2还原 高分散Co CDS Co–S键
原文传递
光伏产业发展需求下的新能源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
14
作者 彭巧丽 +4 位作者 武元鹏 王平 李海敏 向东 蒋婷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8-178,共1页
作为新能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光伏产业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光伏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对新能源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然而,当前我国新能源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文从创新创业教育与光伏企业融合的角度入手,分析... 作为新能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光伏产业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光伏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对新能源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然而,当前我国新能源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文从创新创业教育与光伏企业融合的角度入手,分析新能源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阐述光伏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探讨二者融合的路径,旨在为新能源专业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光伏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企业 光伏产业 创新创业教育 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新能源领域 人才保障 产业发展需求 参考和借鉴
下载PDF
跨学科视角下的新能源材料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15
作者 彭巧丽 +4 位作者 武元鹏 王平 李海敏 向东 王耀颐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2-182,共1页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新能源材料作为可持续能源技术的关键,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新能源材料研究领域已成为科研和产业界的焦点,其迅猛发展对教育领域提出了新的挑战,尤其是在培养具备跨学科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经验的人才方面。...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新能源材料作为可持续能源技术的关键,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新能源材料研究领域已成为科研和产业界的焦点,其迅猛发展对教育领域提出了新的挑战,尤其是在培养具备跨学科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经验的人才方面。本研究旨在构建跨学科视角下的新能源材料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整合多学科知识与技能,创新的教学策略和实践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学位研究生 新能源材料 跨学科视角 可持续能源 实践教学方法 持续增长 实践教学体系 教学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