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建发酵工程实验三大平台的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叶斌 陈文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3-135,共3页
发酵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发酵工程实验教学应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根据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的实践教学经验,构建了一个基于三大平台的发酵工程实验教学新体系,即以基础性实验平台、综合性实验平台和设计性实验平台为核心的... 发酵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发酵工程实验教学应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根据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的实践教学经验,构建了一个基于三大平台的发酵工程实验教学新体系,即以基础性实验平台、综合性实验平台和设计性实验平台为核心的实践体系。新实验体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训练了团队协作精神,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工程 实验教学 教学体系
下载PDF
发酵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9
2
作者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31-34,51,共5页
结合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发酵工程课程的教学实际,针对以往教材过深、陈旧,教学内容选取不切合实际等问题,从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新评估体系和考核制度的建立及完善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做法,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和... 结合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发酵工程课程的教学实际,针对以往教材过深、陈旧,教学内容选取不切合实际等问题,从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新评估体系和考核制度的建立及完善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做法,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工程 教学 实践 探索 评估体系
原文传递
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创新建设与实践 被引量:5
3
作者 董妍玲 潘学武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43-847,共5页
对传统生物学实验教学体制进行了改革,建立了校级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提出以增加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比例,强化开放实验室和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着力构建三层次、四模块、开放式的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有效地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促... 对传统生物学实验教学体制进行了改革,建立了校级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提出以增加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比例,强化开放实验室和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着力构建三层次、四模块、开放式的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有效地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学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实验教学体系
原文传递
高职院校发酵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杨登想 杨艳燕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23期370-371,375,共3页
结合高职院校发酵工程课程的教学实际,从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新评估体系和考核制度的建立及完善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做法,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和探索,以期为高职院校发酵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发酵工程课程 高职院校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核磁共振技术在蛋白质领域的应用
5
作者 张玮 周有祥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简要叙述了核磁共振技术(NMR)在蛋白质领域的研究及应用。NMR法通过测定蛋白质在稀溶液状态下反应位点的特定参数来计算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并可深入了解一定时间范围内化学反应和蛋白质构象转变的动力学过程。通过NMR对抗原决定簇和抗体... 简要叙述了核磁共振技术(NMR)在蛋白质领域的研究及应用。NMR法通过测定蛋白质在稀溶液状态下反应位点的特定参数来计算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并可深入了解一定时间范围内化学反应和蛋白质构象转变的动力学过程。通过NMR对抗原决定簇和抗体CDR作图,可以分析其一级结构和三维构象;对抗原抗体动力学的分析,对于设计基因疫苗、检测细胞表面抗原提呈以及分析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构象变化也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抗原 抗体 蛋白质结构 动力学分析
原文传递
3D模式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探索与实践
6
作者 董妍玲 潘学武 《教育教学论坛》 2012年第2期212-213,共2页
实验室对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结合学校生物学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过程中的经验,阐述了由实验教学体系、开放实验室和实习实践基地构建的三维(3D)立体模式示范中心的构成、运行和成效。
关键词 3D 生物学 示范中心 实验教学
下载PDF
青霉P-1产植酸酶发酵条件的研究
7
作者 钟毅 聂启明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5-8,共4页
研究了碳源、氮源等对青霉(Penicillium)P-1液体发酵产植酸酶的影响。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和硝酸铵。最适发酵产酶条件为培养温度30℃,发酵培养基最适pH 5,摇瓶装液量10%,接种量4%,摇床转速120 r/min,培养时间96 h,最高酶... 研究了碳源、氮源等对青霉(Penicillium)P-1液体发酵产植酸酶的影响。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和硝酸铵。最适发酵产酶条件为培养温度30℃,发酵培养基最适pH 5,摇瓶装液量10%,接种量4%,摇床转速120 r/min,培养时间96 h,最高酶活性可达78 U/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Penicillium)P-1 植酸酶 产酶条件 酶活性
原文传递
产植酸酶菌株青霉P11发酵条件的研究
8
作者 钟毅 刘岩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69-1271,1274,共4页
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等对青霉(Penicillium)P11液体发酵产植酸酶的影响。菌株P11发酵产植酸酶的最佳碳源为蔗糖,氮源为蛋白胨和硝酸铵。最适发酵产酶条件为培养温度30℃,发酵培养基最适pH值5,摇瓶装液量10%,接种量4%,摇床转速120r/min... 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等对青霉(Penicillium)P11液体发酵产植酸酶的影响。菌株P11发酵产植酸酶的最佳碳源为蔗糖,氮源为蛋白胨和硝酸铵。最适发酵产酶条件为培养温度30℃,发酵培养基最适pH值5,摇瓶装液量10%,接种量4%,摇床转速120r/min,培养时间96h,最高酶活性可达2.63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P11 植酸酶 产酶条件 酶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