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钱柳染色体的制片技术及核型分析
1
作者 黄岩 易炎 +2 位作者 卞国良 胡凤荣 尚旭岚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51,65,共7页
采集母树生长于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的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二倍体和四倍体种子,在室外自然层积至萌发,待根长(L)分别达到0.5 cm<L≤1.0 cm、1.0 cm<L≤2.0 cm、L>2.0 cm时,选取根部嫩白且完整的根尖,按照试... 采集母树生长于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的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二倍体和四倍体种子,在室外自然层积至萌发,待根长(L)分别达到0.5 cm<L≤1.0 cm、1.0 cm<L≤2.0 cm、L>2.0 cm时,选取根部嫩白且完整的根尖,按照试验设定的处理条件进行预处理、固定、解离、染色。取长度达到0.5 cm<L≤1.0 cm的二倍体青钱柳胚根的根尖,采用常规压片法,比较预处理条件、解离方法、染色时间对染色体制片效果的影响,获取优化的二倍体青钱柳根尖染色体制片技术;按照优化后的二倍体青钱柳根尖染色体制片技术,对四倍体青钱柳根尖进行染色体制片。对不同倍性青钱柳各选取30个以上染色体分散良好的细胞分裂相进行染色体数目统计,选取5张染色体分散良好、形态清晰的中期细胞照片,采用测量和分析工具(MATO)软件对染色体的长臂、短臂进行测量,计算相对长度和臂比,再进行染色体类型划分、核型分类、核型不对称系数计算。结果表明:①选取根长为0.5 cm<L≤1.0 cm的根尖,4℃避光条件时,用质量浓度为2 g/L的秋水仙素与浓度为2 mmol/L的8-羟基喹啉等体积比例混合溶液处理1~2 h(或对二氯苯饱和水溶液处理6 h)、常温时浓盐酸和乙醇混合溶液解离10 min、卡宝品红溶液染色30 min,制片效果最佳。②二倍体青钱柳核型公式为2n=2x=32=32m,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7.61%,属于1B型,染色体全由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组成;四倍体青钱柳核型公式为2 n=4x=64=60m+4sm,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8.83%,属于1B型,染色体由中部和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组成。③试验建立了青钱柳染色体制片的适宜方案;核型分析表明,青钱柳二倍体和四倍体在进化中均处于较原始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钱柳 根尖 染色体制片 核型分析
下载PDF
珠兰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 被引量:1
2
作者 陈黎 黄岩 +5 位作者 孙梦雅 赵满 吴永祥 万志兵 苏兴 赵昌恒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2-57,共6页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新鲜珠兰叶中的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抑制酪氨酸酶法、抑菌圈法对挥发油的...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新鲜珠兰叶中的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抑制酪氨酸酶法、抑菌圈法对挥发油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从珠兰叶挥发油中共检测出化合物55个,占挥发油总量的82.60%;其中以烯类化合物相对百分比最高(60.46%),其次是醇类化合物(14.52%),其主要成分为1,5,5-三甲基-6-亚甲基-环己烯(14.58%)、二环大根香叶烯(11.12%)、(4E,6Z)-2,6-二甲基-2,4,6-辛三烯(4.40%)、桉油烯醇(3.81%)、α-异黄樟烯(3.47%)、d-杜松烯(3.20%)等。珠兰叶挥发油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均有显著的抑菌效果,对DPPH、ABTS自由基清除作用的抑制质量浓度(IC _(50))分别为14.112、3.766 g·L^(-1),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的抑制质量浓度(IC _(50))为22.900 g·L^(-1),抗氧化活性及酪氨酸酶抑制作用与珠兰叶挥发油呈浓度效应。珠兰叶挥发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酪氨酸酶抑制作用及抑菌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兰叶 挥发油 化学成分 抗氧化 抑菌活性 酪氨酸酶 抑制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