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河北省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在决策支撑中缺少智能化、可视化的应急联动平台,河北省气象灾害防御和环境气象中心设计研发了河北省气象灾害防御决策支撑平台。平台基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WEBGIS)和...针对河北省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在决策支撑中缺少智能化、可视化的应急联动平台,河北省气象灾害防御和环境气象中心设计研发了河北省气象灾害防御决策支撑平台。平台基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WEBGIS)和网络通信技术,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ice,B/S)架构实现开放式跨平台部署,由数据支撑子系统、决策研判子系统、协同联动子系统、后台管理系统、底层核心框架、实时数据交换总线六个模块组成。在气象灾害防御大数据库支撑下,可实现气象灾害风险综合监测、风险评估预警、多源数据融合展示、应急决策联动(WEB端与APP端)、应急演练支撑等功能。2017年平台在河北省省市县三级气象部门投入使用,同年在河北省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成员单位推广应用,2019年开展市县级本地化,为河北省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提供了有利的科技支撑。展开更多
利用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区域站资料和NCEP逐6 h 1°×1°的再分析资料,分别从2次强降水过程的影响系统形成机制上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第1阶段强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有高空槽、中低层切变线和低空急流,属于对流性降水过程...利用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区域站资料和NCEP逐6 h 1°×1°的再分析资料,分别从2次强降水过程的影响系统形成机制上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第1阶段强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有高空槽、中低层切变线和低空急流,属于对流性降水过程;第2阶段强降水过程主要受高空槽、副高外围和低涡的影响,对流性和稳定性降水并存,同时对比发现水汽通量散度辐合中心能加强强降水的发生,低层正涡度和高层负涡度的上下配置更能造成强降水的发生。展开更多
用HYSPLIT v4.9轨迹追踪模式,以分辨率为2.5°×2.5°的再分析资料驱动模式,对东北地区308例冷涡暴雨过程中的目标气块,进行后向轨迹追踪模拟。结果显示东北冷涡暴雨主要有4个水汽源地,(Ⅰ)西太平洋及相邻海域(包括鄂霍次...用HYSPLIT v4.9轨迹追踪模式,以分辨率为2.5°×2.5°的再分析资料驱动模式,对东北地区308例冷涡暴雨过程中的目标气块,进行后向轨迹追踪模拟。结果显示东北冷涡暴雨主要有4个水汽源地,(Ⅰ)西太平洋及相邻海域(包括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渤海和东海)水汽贡献率最大,平均水汽贡献率达39.8%;依次是(Ⅱ)孟加拉湾—南海海域为32.1%;(Ⅲ)欧亚大陆,尤其是贝加尔湖附近为20.9%;(Ⅳ)东北地区的水汽贡献率最小,仅为7.2%。欧亚大陆主要输送700 h Pa高度附近的干冷气团,而各海域则输送800 h Pa高度以下的暖湿气团。展开更多
利用戈达德太空研究所(Goddard Institute for Space Studies,GISS/NASA)建立的全球网格点月平均地表温度距平序列,通过一元线性回归、M-K检验对中亚地区1880~2011年地面气温变化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近130 a来,中亚地...利用戈达德太空研究所(Goddard Institute for Space Studies,GISS/NASA)建立的全球网格点月平均地表温度距平序列,通过一元线性回归、M-K检验对中亚地区1880~2011年地面气温变化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近130 a来,中亚地区温度变化趋势率为0.073℃/10 a,接近于全球,高于我国的近百年温度变化趋势率;中亚地区1、4、10月呈增温趋势,其中1月份温度变化幅度最大,4、10月份增温趋势率较大;而7月份呈微弱降温趋势。中亚地区年平均温度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发生突变,出现较大的增温趋势,尤其是近50 a,增温明显。展开更多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近年来极端降水事件及其引发的洪涝灾害频发,极端降水事件的模拟与精细化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区域气象站网的加密建设,为极端降水事件的精细化研究提供可能。为了将区域站短序列数据应用到日极端降水量的研究中,本...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近年来极端降水事件及其引发的洪涝灾害频发,极端降水事件的模拟与精细化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区域气象站网的加密建设,为极端降水事件的精细化研究提供可能。为了将区域站短序列数据应用到日极端降水量的研究中,本研究首先基于年最大值法(annual maximum,AM)和超阈值峰值法(peak over threshold,POT)抽样方法与44种概率分布模型,选择最优抽样方法与概率分布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于短序列数据计算日极端降水量的订正方案,通过国家站分析论证,优选出最佳订正方案,将该订正方法应用到只有短序列实测数据的区域站中,优选插值参数并比较不同空间插值方法对插值精度的影响,选择最优的插值方法实现日极端降水量的精细化研究。结果表明,POT1抽样方法与广义帕累托模型是最适用于计算河北省日极端降水量的抽样方法与模型;本研究提出的区域站订正与计算日极端降水量方法可行,将区域站考虑进来后与国家站联合插值使得在空间上更加精细。展开更多
文摘针对河北省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在决策支撑中缺少智能化、可视化的应急联动平台,河北省气象灾害防御和环境气象中心设计研发了河北省气象灾害防御决策支撑平台。平台基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WEBGIS)和网络通信技术,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ice,B/S)架构实现开放式跨平台部署,由数据支撑子系统、决策研判子系统、协同联动子系统、后台管理系统、底层核心框架、实时数据交换总线六个模块组成。在气象灾害防御大数据库支撑下,可实现气象灾害风险综合监测、风险评估预警、多源数据融合展示、应急决策联动(WEB端与APP端)、应急演练支撑等功能。2017年平台在河北省省市县三级气象部门投入使用,同年在河北省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成员单位推广应用,2019年开展市县级本地化,为河北省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提供了有利的科技支撑。
文摘利用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区域站资料和NCEP逐6 h 1°×1°的再分析资料,分别从2次强降水过程的影响系统形成机制上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第1阶段强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有高空槽、中低层切变线和低空急流,属于对流性降水过程;第2阶段强降水过程主要受高空槽、副高外围和低涡的影响,对流性和稳定性降水并存,同时对比发现水汽通量散度辐合中心能加强强降水的发生,低层正涡度和高层负涡度的上下配置更能造成强降水的发生。
文摘用HYSPLIT v4.9轨迹追踪模式,以分辨率为2.5°×2.5°的再分析资料驱动模式,对东北地区308例冷涡暴雨过程中的目标气块,进行后向轨迹追踪模拟。结果显示东北冷涡暴雨主要有4个水汽源地,(Ⅰ)西太平洋及相邻海域(包括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渤海和东海)水汽贡献率最大,平均水汽贡献率达39.8%;依次是(Ⅱ)孟加拉湾—南海海域为32.1%;(Ⅲ)欧亚大陆,尤其是贝加尔湖附近为20.9%;(Ⅳ)东北地区的水汽贡献率最小,仅为7.2%。欧亚大陆主要输送700 h Pa高度附近的干冷气团,而各海域则输送800 h Pa高度以下的暖湿气团。
文摘利用戈达德太空研究所(Goddard Institute for Space Studies,GISS/NASA)建立的全球网格点月平均地表温度距平序列,通过一元线性回归、M-K检验对中亚地区1880~2011年地面气温变化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近130 a来,中亚地区温度变化趋势率为0.073℃/10 a,接近于全球,高于我国的近百年温度变化趋势率;中亚地区1、4、10月呈增温趋势,其中1月份温度变化幅度最大,4、10月份增温趋势率较大;而7月份呈微弱降温趋势。中亚地区年平均温度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发生突变,出现较大的增温趋势,尤其是近50 a,增温明显。
文摘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近年来极端降水事件及其引发的洪涝灾害频发,极端降水事件的模拟与精细化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区域气象站网的加密建设,为极端降水事件的精细化研究提供可能。为了将区域站短序列数据应用到日极端降水量的研究中,本研究首先基于年最大值法(annual maximum,AM)和超阈值峰值法(peak over threshold,POT)抽样方法与44种概率分布模型,选择最优抽样方法与概率分布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于短序列数据计算日极端降水量的订正方案,通过国家站分析论证,优选出最佳订正方案,将该订正方法应用到只有短序列实测数据的区域站中,优选插值参数并比较不同空间插值方法对插值精度的影响,选择最优的插值方法实现日极端降水量的精细化研究。结果表明,POT1抽样方法与广义帕累托模型是最适用于计算河北省日极端降水量的抽样方法与模型;本研究提出的区域站订正与计算日极端降水量方法可行,将区域站考虑进来后与国家站联合插值使得在空间上更加精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