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优势分析法的河北省暴雨对房屋致灾阈值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孙玉龙 王丽荣 +2 位作者 张琪 李婷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89-298,共10页
利用河北省1984~2014年142个国家气象站的降水资料和历史灾情,以房屋为承灾体,基于优势分析法确定致灾因子的影响权重,构建暴雨综合致灾指数模型。以影响环境脆弱性的要素为指标,运用K-mean聚类分析法将河北省分成5个区域,采用指数函数... 利用河北省1984~2014年142个国家气象站的降水资料和历史灾情,以房屋为承灾体,基于优势分析法确定致灾因子的影响权重,构建暴雨综合致灾指数模型。以影响环境脆弱性的要素为指标,运用K-mean聚类分析法将河北省分成5个区域,采用指数函数拟合房屋损失与综合致灾指数的关系,反推出各个类型区不同灾情等级对应的综合致灾指数阈值,并通过2015~2019年的124个灾情案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河北省暴雨造成的房屋灾情事件发生次数总体呈现出北多南少的特征,北部山区普遍在10次以上。致灾因子中过程总雨量的影响权重最大,为68%,最大日降水量、持续日数、过程最大小时雨强所占权重分别为22%、6%和4%。模拟灾情的最佳等级分割点为损坏房屋1180、335、235间,此时模拟灾情等级与实际灾情等级一致的比例最高(67.4%)。阈值检验中,2015~2019年灾情案例的准确率为69.8%,轻度灾情等级的准确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房屋 致灾阈值 优势分析法
下载PDF
基于GIS的石家庄市暴雨内涝数学模型与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2 位作者 陈莎 彭相瑜 赵亮 《干旱气象》 2018年第4期701-708,共8页
利用石家庄市高精度城市地理信息、排水工程设施、河道地形、气象降水等基础数据,基于天津城市内涝模型技术,构建了石家庄市暴雨内涝数学模型。同时在原有工作基础上,对模型网格概化方式和计算模式加以改进,将城市河网、路网、管网和社... 利用石家庄市高精度城市地理信息、排水工程设施、河道地形、气象降水等基础数据,基于天津城市内涝模型技术,构建了石家庄市暴雨内涝数学模型。同时在原有工作基础上,对模型网格概化方式和计算模式加以改进,将城市河网、路网、管网和社区的计算网格分层划分,形成分区、分层和立体多重的内涝计算模式。选取典型暴雨个例对模型的模拟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城区最大积水落区预报成功率达70%以上,模拟的积水深度误差主要分布在0.2 m以内。此外,基于WEBGIS技术开发的石家庄城市内涝监测预警平台,进一步增强了模型的表现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城市内涝 数学模型 石家庄市
下载PDF
河北省苹果大风灾害风险评估 被引量:1
3
作者 孙玉龙 景华 +4 位作者 孙擎 李婷 高珊珊 余焰文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05-316,共12页
基于长时间序列的河北省142个国家级气象台站大风观测数据、历史苹果大风灾情统计资料、苹果生育期等数据,选择最优机器学习模型延长极大风速时间序列,利用对应站点的极大风速和灾情统计数据确定苹果两个主要生育期内不同等级大风灾害... 基于长时间序列的河北省142个国家级气象台站大风观测数据、历史苹果大风灾情统计资料、苹果生育期等数据,选择最优机器学习模型延长极大风速时间序列,利用对应站点的极大风速和灾情统计数据确定苹果两个主要生育期内不同等级大风灾害气象指标阈值,分析了苹果大风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对苹果大风灾害的危险性、脆弱性、暴露度和防灾减灾能力等指标进行综合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随机森林模型模拟精度较高,可以较好地延长极大风速时间序列;苹果花期-幼果期的大风灾害阈值为极大风速≥9.1m·s^(-1),果实膨大-成熟期为极大风速≥7.9m·s^(-1),并进一步划分了不同等级大风灾害等级,验证结果与历史记录有较高的一致性;苹果大风灾害每年发生次数呈先降后升的趋势,河北省西北部和沧州市东部大风灾害发生频次较高;苹果大风灾害较高和高风险区域较为分散,约占全省面积的20%,主要分布在张家口市东部、承德市东南部、衡水市中部和石家庄市东部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大风灾害 机器学习 风险评估
下载PDF
基于GIS技术的沧州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承灾体易损性评估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同同 《干旱气象》 2018年第6期1043-1051,共9页
基于GIS和RS技术,以沧州沿海地区遥感影像,风暴潮灾害灾情特征和社会经济数据为支撑,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土地利用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方面选取指标,建立风暴潮灾害承灾体易损性评估模型。根据风暴潮的成灾特点和研究区的防灾能力,分... 基于GIS和RS技术,以沧州沿海地区遥感影像,风暴潮灾害灾情特征和社会经济数据为支撑,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土地利用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方面选取指标,建立风暴潮灾害承灾体易损性评估模型。根据风暴潮的成灾特点和研究区的防灾能力,分情景评估沧州沿海地区风暴潮承灾体易损性。结果表明:黄骅镇、南大港管理区、国营中捷农场、南排河镇、新村回族乡、苏基镇和辛集镇的承灾体易损度达到较高以上等级,其中南排河镇和新村回族乡靠近海岸线,遭受风暴潮的可能性较高,应予以重点关注。其他地区易损度等级则相对较低,其中香坊乡承灾体暴露度较小,防灾能力较强,易损度风险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潮灾害 承灾体易损性 GIS技术 沧州沿海地区
下载PDF
河北省气象灾害防御决策支撑平台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精品论文》 2022年第3期389-398,共10页
针对河北省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在决策支撑中缺少智能化、可视化的应急联动平台,河北省气象灾害防御和环境气象中心设计研发了河北省气象灾害防御决策支撑平台。平台基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WEBGIS)和... 针对河北省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在决策支撑中缺少智能化、可视化的应急联动平台,河北省气象灾害防御和环境气象中心设计研发了河北省气象灾害防御决策支撑平台。平台基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WEBGIS)和网络通信技术,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ice,B/S)架构实现开放式跨平台部署,由数据支撑子系统、决策研判子系统、协同联动子系统、后台管理系统、底层核心框架、实时数据交换总线六个模块组成。在气象灾害防御大数据库支撑下,可实现气象灾害风险综合监测、风险评估预警、多源数据融合展示、应急决策联动(WEB端与APP端)、应急演练支撑等功能。2017年平台在河北省省市县三级气象部门投入使用,同年在河北省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成员单位推广应用,2019年开展市县级本地化,为河北省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提供了有利的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科学 气象灾害风险 决策支撑平台 WEB与APP端
下载PDF
河北省强降水对道桥影响的致灾阈值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孙玉龙 王丽荣 +2 位作者 张琪 李婷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2年第5期71-77,共7页
强降水诱发的滑坡、泥石流、河水暴涨等会导致道路损坏、桥涵冲垮,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采用河北省1984—2014年142个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和各县(市、区)的历史道桥损失灾情数据,根据最优分割法,将历史灾情案例划分为... 强降水诱发的滑坡、泥石流、河水暴涨等会导致道路损坏、桥涵冲垮,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采用河北省1984—2014年142个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和各县(市、区)的历史道桥损失灾情数据,根据最优分割法,将历史灾情案例划分为轻、中、重、特重四个等级,以5日累积降水量和大雨日数为致灾指标,基于逻辑回归法确定不同灾情等级的降水致灾阈值,并对不同等级案例的准确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当大雨日数为1、2、3、4天时,特重等级的5日累积降水量阈值分别为338.4 mm、300.4 mm、262.5 mm、224.6 mm;重度等级的5日累积降水量阈值分别为190.0 mm、184.0 mm、171.8 mm、160.5 mm。所有案例中,致灾阈值标准对特重和轻度等级灾情的预测准确率较高,分别为69.2%和67.3%;山区案例的预测准确率明显高于平原的准确率,有更好的评估效果;0天和3天及以上的大雨日数的灾情等级预测准确率高,大雨日数为1~2天时准确率偏低,预报难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水 道桥 致灾阈值 逻辑回归
下载PDF
基于GIS的沧州市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彭洁文 +1 位作者 梅凤玉 张倩 《地球科学前沿(汉斯)》 2019年第9期748-756,共9页
基于GIS技术、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层次分析法,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和防灾减灾能力四个方面选取11个评价指标并栅格化,构建雷电灾害风险区划模型,分析沧州市雷电灾害风险特征并进行风险区划。结果表明:沧州市区、南皮、东... 基于GIS技术、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层次分析法,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和防灾减灾能力四个方面选取11个评价指标并栅格化,构建雷电灾害风险区划模型,分析沧州市雷电灾害风险特征并进行风险区划。结果表明:沧州市区、南皮、东光、黄骅、海兴、任丘、泊头等地雷电灾害风险较高,而沧县、吴桥、献县等地雷电灾害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灾害 风险区划 GIS技术
下载PDF
2015年6月鹰潭2次连续强降水过程对比分析
8
作者 刘懿枢 余剑浩 +1 位作者 温新龙 《江西科学》 2016年第6期780-785,共6页
利用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区域站资料和NCEP逐6 h 1°×1°的再分析资料,分别从2次强降水过程的影响系统形成机制上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第1阶段强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有高空槽、中低层切变线和低空急流,属于对流性降水过程... 利用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区域站资料和NCEP逐6 h 1°×1°的再分析资料,分别从2次强降水过程的影响系统形成机制上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第1阶段强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有高空槽、中低层切变线和低空急流,属于对流性降水过程;第2阶段强降水过程主要受高空槽、副高外围和低涡的影响,对流性和稳定性降水并存,同时对比发现水汽通量散度辐合中心能加强强降水的发生,低层正涡度和高层负涡度的上下配置更能造成强降水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潭 强降水 影响系统 动力诊断
下载PDF
1974-2018年河北省夏季高温热浪的时空变化特征
9
作者 胡会芳 景华 +1 位作者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7期123-127,共5页
为河北夏季高温热浪天气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利用1974-2018年河北省142个气象站夏季逐日最高气温资料,采用非参数统计检验法进行高温热浪突变分析,研究河北省高温热浪日数、频次和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河北省高温热浪... 为河北夏季高温热浪天气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利用1974-2018年河北省142个气象站夏季逐日最高气温资料,采用非参数统计检验法进行高温热浪突变分析,研究河北省高温热浪日数、频次和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河北省高温热浪日数、频次和强度的空间分布呈南多北少趋势,邢台中部任县处于极值中心,北部坝上地区未出现高温热浪;高温热浪日数、频次和强度年际变化均呈先减少后增加的波动性变化,整体呈增加趋势,1997年为突变年;高温热浪日数和频次的主周期均为16 a,热浪强度的主周期为4 a和32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 高温热浪 时空分布 河北
下载PDF
明清时期河北省冰雹灾害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10
作者 刘浩 +2 位作者 胡会芳 彭相瑜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89-96,共8页
通过收集整理的河北省冰雹灾害史料,采用雹灾定级、统计分析、EEMD等方法,探讨了明清时期河北省冰雹灾害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周期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冰雹天气的环流背景。结果表明:明清时期河北省共发生冰雹灾害763次,平均0. 7年发生一次... 通过收集整理的河北省冰雹灾害史料,采用雹灾定级、统计分析、EEMD等方法,探讨了明清时期河北省冰雹灾害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周期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冰雹天气的环流背景。结果表明:明清时期河北省共发生冰雹灾害763次,平均0. 7年发生一次,其中轻度雹灾、中度雹灾、重度雹灾分别发生了332、220、211次,总体呈前期少,中后期相对较多的特点;雹灾季节分布明显,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春季和冬季少发;空间分布上,明清时期河北省冰雹灾害发生的频次呈北部多于南部,西部多于东部,山区多于平原趋势分布;冰雹灾害在时间尺度上存在30a、68a和109a的周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冰雹灾害 时空分析 河北省
下载PDF
近50a东北冷涡暴雨水汽源地分布及其水汽贡献率分析 被引量:26
11
作者 缪启龙 +1 位作者 段春锋 刘实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0-65,共6页
用HYSPLIT v4.9轨迹追踪模式,以分辨率为2.5°×2.5°的再分析资料驱动模式,对东北地区308例冷涡暴雨过程中的目标气块,进行后向轨迹追踪模拟。结果显示东北冷涡暴雨主要有4个水汽源地,(Ⅰ)西太平洋及相邻海域(包括鄂霍次... 用HYSPLIT v4.9轨迹追踪模式,以分辨率为2.5°×2.5°的再分析资料驱动模式,对东北地区308例冷涡暴雨过程中的目标气块,进行后向轨迹追踪模拟。结果显示东北冷涡暴雨主要有4个水汽源地,(Ⅰ)西太平洋及相邻海域(包括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渤海和东海)水汽贡献率最大,平均水汽贡献率达39.8%;依次是(Ⅱ)孟加拉湾—南海海域为32.1%;(Ⅲ)欧亚大陆,尤其是贝加尔湖附近为20.9%;(Ⅳ)东北地区的水汽贡献率最小,仅为7.2%。欧亚大陆主要输送700 h Pa高度附近的干冷气团,而各海域则输送800 h Pa高度以下的暖湿气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冷涡 轨迹追踪 水汽源地
下载PDF
中亚地区近130多a温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18
12
作者 沈伟峰 缪启龙 +1 位作者 孔承承 《干旱气象》 2013年第1期32-36,42,共6页
利用戈达德太空研究所(Goddard Institute for Space Studies,GISS/NASA)建立的全球网格点月平均地表温度距平序列,通过一元线性回归、M-K检验对中亚地区1880~2011年地面气温变化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近130 a来,中亚地... 利用戈达德太空研究所(Goddard Institute for Space Studies,GISS/NASA)建立的全球网格点月平均地表温度距平序列,通过一元线性回归、M-K检验对中亚地区1880~2011年地面气温变化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近130 a来,中亚地区温度变化趋势率为0.073℃/10 a,接近于全球,高于我国的近百年温度变化趋势率;中亚地区1、4、10月呈增温趋势,其中1月份温度变化幅度最大,4、10月份增温趋势率较大;而7月份呈微弱降温趋势。中亚地区年平均温度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发生突变,出现较大的增温趋势,尤其是近50 a,增温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 气候变暖 温度变化趋势 气温突变
下载PDF
基于综合强度指数和受灾面积的区域性暴雨过程的客观识别及特征分析
13
作者 赵亮 +1 位作者 王丽荣 张安凝知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0-442,共13页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综合强度指数和受灾面积的区域性暴雨过程客观识别标准确定方法。以河北省为例,利用1971~2020年河北省142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数据,选取最大过程降水量、最大日降水量、影响范围、持续时间、平均强度和平均范围为...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综合强度指数和受灾面积的区域性暴雨过程客观识别标准确定方法。以河北省为例,利用1971~2020年河北省142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数据,选取最大过程降水量、最大日降水量、影响范围、持续时间、平均强度和平均范围为评估指标,构建了6种区域性暴雨过程综合强度指数模型;基于综合强度指数与受灾面积相关性分析,判定最优的综合强度评估方法,进而确定了河北省区域性暴雨过程的最优客观识别标准。利用本标准对河北省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识别,并分析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本方法可有效确定区域性暴雨过程识别标准,识别结果与灾情资料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相关性,适用于区域性暴雨过程客观化识别,易于应用推广。1971~2020年,河北省共发生区域性暴雨过程252次,年均5.0次,发生次数呈下降趋势,综合强度指数呈不明显下降;区域性暴雨过程4~11月均有发生,主要集中在7、8月,出现次数占全年总次数的77%;区域性暴雨过程发生站次分布呈西北少东南多的趋势,主要集中在中部、南部和环渤海地区,西北地区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暴雨过程 客观识别 综合强度指数 受灾面积 特征分析
下载PDF
基于共享社会经济路径的洪水灾害风险评估——以雄安新区上游中小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司丽丽 赵亮 +5 位作者 陈小雷 李璨 陈梓延 姜彤 王艳君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45-756,共12页
以雄安新区上游中小河流域为例,选取年最大连续3 d降水量为洪水致灾因子,采用HBV水文模型和FloodArea水动力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模拟洪水淹没面积和水深变化,通过构建直接经济损失率脆弱性曲线,结合共享社会经济路径雄安新区人口经济预估... 以雄安新区上游中小河流域为例,选取年最大连续3 d降水量为洪水致灾因子,采用HBV水文模型和FloodArea水动力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模拟洪水淹没面积和水深变化,通过构建直接经济损失率脆弱性曲线,结合共享社会经济路径雄安新区人口经济预估情景,评估洪水灾害的经济损失风险。结果表明:雄安新区上游中小河流域1961—2019年最大连续3 d降水量为335 mm,重现期达200年一遇,2021—2050年SSP2-4.5情景下该降水重现期降低为150年一遇,造成雄安新区60%以上区域遭受洪水淹没,平均淹没水深达1.1 m;未来雄安新区受洪水影响的城乡工矿居民用地面积达119 km 2,约有50%以上的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GDP)暴露在洪水影响下,人口和GDP均以新区起步区东南部和雄县大部暴露数量最大,分别达到1万人·km^(-2)和5亿元·km^(-2)以上;未来雄安新区因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364亿元,占GDP总量的8%左右;全区85%的范围属于经济损失低风险区域,经济损失高风险区集中分布在新区起步区东南部、雄县和昝岗镇的城乡居住区,约占全区总面积的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损失风险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 洪水灾害 雄安新区 中小河流
下载PDF
多源强降雨灾情可信度智能判别方法
15
作者 司丽丽 赵亮 +2 位作者 霍治国 李姣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8-237,共10页
真实的灾情信息是有效防范和减轻强降雨灾害损失的重要参考。本研究以过程降雨强度(R)为指标,构建1984-2020年河北省县级多源气象灾情与致灾过程相匹配的强降雨灾害事件库。经过人工质控,获得真实灾情信息2305组,伪灾情信息263组。采用... 真实的灾情信息是有效防范和减轻强降雨灾害损失的重要参考。本研究以过程降雨强度(R)为指标,构建1984-2020年河北省县级多源气象灾情与致灾过程相匹配的强降雨灾害事件库。经过人工质控,获得真实灾情信息2305组,伪灾情信息263组。采用相关分析法确定与灾害发生程度(灾度)显著相关的降雨关键特征因子,基于单类支持向量机和十折交叉检验法,随机抽取10次样本,建立强降雨灾情气象因子致灾判别模型,并进行检验优化,以探索智能化、易用性的多源强降雨灾情可信度智能判别方法。结果表明:(1)与灾度显著相关的降雨关键特征因子共计11个,分别为最大降雨量、最小降雨量、过程平均降雨量、日均降雨量、平均小时雨强、1h最大雨量、3h最大雨量、6h最大雨量、12h最大雨量、24h最大雨量及前10日降雨总量,均通过了0.01水平显著性检验。(2)采用11个因子建立10个致灾判别模型(M1-M10),依据真实灾情判别准确率确定最优模型为M9,其证真率为96.4%,证伪率为67.6%,表明该模型对灾情真伪判定较为片面,应进一步优化。(3)通过自相关检验,以最大降雨量、平均小时雨强、1h最大雨量及前10日降雨总量4个因子作为输入因子,重新构建强降雨灾情气象因子致灾判别模型(M11-M20),最优模型为M20,其证真率和证伪率分别达到96.2%和82.9%。综合分析认为,由4个因子构建的气象因子致灾判别模型评估强降雨灾情可信度比11个因子建立的模型更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雨灾害 支持向量机 相关分析 致灾因子 可信度判别
下载PDF
基于高密度气象站的订正与日极端降水量精细化研究
16
作者 司丽丽 邵琪 +3 位作者 赵亮 侯佳 黄敬峰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5-159,共15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近年来极端降水事件及其引发的洪涝灾害频发,极端降水事件的模拟与精细化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区域气象站网的加密建设,为极端降水事件的精细化研究提供可能。为了将区域站短序列数据应用到日极端降水量的研究中,本...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近年来极端降水事件及其引发的洪涝灾害频发,极端降水事件的模拟与精细化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区域气象站网的加密建设,为极端降水事件的精细化研究提供可能。为了将区域站短序列数据应用到日极端降水量的研究中,本研究首先基于年最大值法(annual maximum,AM)和超阈值峰值法(peak over threshold,POT)抽样方法与44种概率分布模型,选择最优抽样方法与概率分布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于短序列数据计算日极端降水量的订正方案,通过国家站分析论证,优选出最佳订正方案,将该订正方法应用到只有短序列实测数据的区域站中,优选插值参数并比较不同空间插值方法对插值精度的影响,选择最优的插值方法实现日极端降水量的精细化研究。结果表明,POT1抽样方法与广义帕累托模型是最适用于计算河北省日极端降水量的抽样方法与模型;本研究提出的区域站订正与计算日极端降水量方法可行,将区域站考虑进来后与国家站联合插值使得在空间上更加精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极端降水量 概率分布模型 区域站 重现期 订正延长 精细化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