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淋巴瘤亚型分布:国内多中心性病例10002例分析 被引量:246
1
作者 李小秋 李甘地 +2 位作者 周小鸽 朱雄增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2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目的:采用国内多中心性合作,回顾性分析10 002例淋巴瘤病例的临床和病理资料,以探讨我国淋巴瘤流行病学特点。方法:组织全国范围内的合作研究,选择来自24家有代表性的医学机构的10 002例淋巴瘤病例,复习其病理切片和临床资料,并作总结... 目的:采用国内多中心性合作,回顾性分析10 002例淋巴瘤病例的临床和病理资料,以探讨我国淋巴瘤流行病学特点。方法:组织全国范围内的合作研究,选择来自24家有代表性的医学机构的10 002例淋巴瘤病例,复习其病理切片和临床资料,并作总结分析。结果:10 002例淋巴瘤患者中,男性6188例,女性3814例,男女比为1.6∶1;中位年龄54岁;活检标本取自结外部位相较淋巴结活检略为多见,结内与结外病变比例为1∶1.2。我国人群最常见的淋巴瘤类型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非特指性)(占所有淋巴瘤的33.27%),滤泡性淋巴瘤较西方人群相对少见,而T细胞及NK细胞淋巴瘤在我国人群相对多见(占所有淋巴瘤的21.38%),霍奇金淋巴瘤占所有淋巴瘤的构成比为8.54%,且最常见的亚型为混合细胞型和结节硬化型。结论:我国淋巴瘤亚型分布有其独特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流行病学 亚型分布
原文传递
肠道病毒EV71感染重症儿童的病理学特点 被引量:68
2
作者 陆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18-519,共2页
关键词 手足口病/病理学 肠道病毒 EV71
下载PDF
豨莶草活性部位抗风湿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42
3
作者 钱瑞琴 张春英 +2 位作者 付宏征 林文翰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92-195,共4页
目的:阐明豨莶草抗风湿作用机理。方法:建立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大鼠模型。观察豨莶草活性部位对AA大鼠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白细胞介素一1(IL-1)、白细胞介素一2(IL一2)活性的影... 目的:阐明豨莶草抗风湿作用机理。方法:建立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大鼠模型。观察豨莶草活性部位对AA大鼠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白细胞介素一1(IL-1)、白细胞介素一2(IL一2)活性的影响,并同时观察AA大鼠踝关节病理切片,以及豨莶草的镇痛作用。结果:豨莶草可减轻AA大鼠踝关节炎症等病理反应;有较好的镇痛作用,镇痛率为65%。豨莶草可增强AA大鼠T细胞的增殖功能,促进IL-2的活性,抑制IL-1的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 0.01)。结论:豨荃草可通过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改善局部病理反应而达到抗风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iXian草 活性部位 免疫功能 抗风湿 作用机理
下载PDF
NK/T细胞淋巴瘤的病理组织学、免疫表型及基因研究 被引量:38
4
作者 钟博南 张晓华 +5 位作者 李敏 曹海光 李宁 刘春雨 顾依群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505-509,共5页
目的 筛选高效、方便、经济的对NK/T细胞淋巴瘤更进一步分类与诊断的检测方法。方法 收集了诊断为NK/T细胞淋巴瘤的 34例患者石腊包埋标本 ,2 7例发生于结外 ,7例发生在淋巴结。用多种抗体研究其免疫表型。EB病毒EBER探针原位杂交方... 目的 筛选高效、方便、经济的对NK/T细胞淋巴瘤更进一步分类与诊断的检测方法。方法 收集了诊断为NK/T细胞淋巴瘤的 34例患者石腊包埋标本 ,2 7例发生于结外 ,7例发生在淋巴结。用多种抗体研究其免疫表型。EB病毒EBER探针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病毒感染。PCR方法检测T细胞受体β和γ基因的克隆性重排。 结果 在 34例结外淋巴瘤患者中 ,18例CD56阳性 ,16例TIA 1阳性。2例皮肤淋巴瘤患者中所有的瘤细胞Ki 6 7均阳性。在EB病毒RNA检测中 ,12例发生于上呼吸消化道的病例阳性 ,包括鼻部的 9例 ,以及鼻外的 3例。同样在 2例胃肠道淋巴瘤及 1例皮肤淋巴瘤患者中检测到EBER。 2 2例上呼吸消化道淋巴瘤患者中有 2例检测到了TCRβ或γ基因克隆性重排 ,所有胃肠道和皮肤淋巴瘤患者均检测到了TCR基因重排。 2例其他部位结外淋巴瘤及 7例结内淋巴瘤患者中有 5例显示TCR基因的克隆性重排。结论 大多数上呼吸消化道NK/T细胞淋巴瘤起源于NK细胞 ,只有一小部分为T细胞来源。然而 ,在皮肤及胃肠道中 ,NK样T细胞肿瘤更多见。在淋巴结中 ,NK细胞淋巴瘤很少。由于NK及NK样T细胞淋巴瘤的组织学改变相似 ,在进行NK细胞标志物、细胞毒性颗粒蛋白检测的同时必须检测TCR基因重排才会得到准确诊断。TCR的基因重排检测仍是鉴别NK和N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T细胞淋巴瘤 病理组织学 免疫表型 基因研究
原文传递
尖锐湿疣的病理诊断 被引量:40
5
作者 廖松林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51-153,共3页
关键词 尖锐湿疣 病理诊断
原文传递
感染肠道病毒71型婴儿5例尸检组织病理分析 被引量:30
6
作者 陆敏 孟刚 +8 位作者 何耀鑫 郑杰 廖松林 钟延丰 赵希顺 邵宏权 王玉萍 占成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1-85,共5页
目的探讨感染肠道病毒71型(EV71)重症婴幼儿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5例死亡患者尸体系统解剖,获得脑、肠、心、肝、脾、肺、肾、胰腺和淋巴结等脏器,组织常规HE染色,3例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以标记脑和肺组织细胞,光镜下观察... 目的探讨感染肠道病毒71型(EV71)重症婴幼儿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5例死亡患者尸体系统解剖,获得脑、肠、心、肝、脾、肺、肾、胰腺和淋巴结等脏器,组织常规HE染色,3例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以标记脑和肺组织细胞,光镜下观察。结果4例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明显,即以脑干和颈髓上段为主的多部位脑炎和脊髓炎,表现为神经元变性和坏死、噬神经现象、血管套、脑实质内单核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弥漫或结节状增生,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脑水肿伴小脑扁桃体疝形成;有脑膜炎和脊膜炎病变;呼吸系统表现为肺淤血和不同程度的神经源性肺水肿及肺出血;消化系统黏膜上皮未见病变,回肠末端黏膜固有层和黏膜下层内淋巴组织增生显著,淋巴滤泡内细胞凋亡严重。另1例中枢神经系统仅见脑水肿伴轻度脑膜炎;呼吸系统见肺泡间隔增宽伴淋巴、单核细胞浸润,部分肺泡上皮增生,广泛肺透明膜形成;消化系统肠黏膜未见明显病变,肠黏膜固有层内淋巴组织增生。5例淋巴造血系统表现为肺门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其内淋巴滤泡扩大,但生发中心凋亡明显,伴有不同程度的中性粒细胞浸润。脾脏脾小结内各类细胞减少。5例心脏、肝脏和肾脏组织学上均无明显病变。结论感染EV71重症病例的病变主要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为继发性病变,此类患儿主要因脑水肿致脑疝形成或肺水肿致呼吸循环衰竭死亡。个别病例主要表现为呼吸系统病变,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不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感染 尸体解剖 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
原文传递
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内镜下表现 被引量:30
7
作者 顾芳 林三仁 +2 位作者 吕愈敏 吴颖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0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总结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淋巴瘤)的内镜特征。方法对19例胃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胃MALT淋巴瘤的内镜下表现呈多样性改变 ,病变累及胃体最多(78.9 %) ,主要病变形态包括溃疡(63.2 %)、肿块(15.8 %)... 目的总结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淋巴瘤)的内镜特征。方法对19例胃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胃MALT淋巴瘤的内镜下表现呈多样性改变 ,病变累及胃体最多(78.9 %) ,主要病变形态包括溃疡(63.2 %)、肿块(15.8 %)、浸润病变(15.8 %)及糜烂(5.3 %)。大多数患者 (73.7 % )有较典型的恶性征象 ,但少数可无典型恶性征象 ,甚至仅表现为一般的炎症及糜烂。本组病例内镜活检确诊率高达84.2 % ,内镜下多次多点活检 ,深凿活检及粘膜切除法(EMR)活检可提高本病的早期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淋巴瘤 MALT淋巴瘤 内窥镜
原文传递
江西省首例高致病性H_5N_1人禽流感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28
8
作者 张伟 温乐英 +14 位作者 陆敏 熊宇 钱克俭 邓爱花 郭路生 肖祖克 赵新生 段书敏 谢志刚 李敏 邵宏权 王国干 刘大为 占成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00-306,共7页
目的了解高致病性H5N1人禽流感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治疗及其预后。方法对2005年12月在江西省遂川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高致病性H5N1人禽流感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影像学改变、病理变化和治疗等多方面... 目的了解高致病性H5N1人禽流感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治疗及其预后。方法对2005年12月在江西省遂川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高致病性H5N1人禽流感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影像学改变、病理变化和治疗等多方面的资料进行总结。结果患者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PCR)方法和病毒分离确诊为高致病性H5N1人禽流感病例。患者发病前有禽流感环境暴露史,以发热、畏寒起病,伴流感样症状,继之出现咳嗽、咳脓痰和脓血痰,病情进行性加重,出现腹泻和呼吸困难,伴外周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明显降低、大量尿蛋白、肝功能和心肌酶谱明显异常及血清白蛋白明显降低。发病第6天后痰培养多次发现耐苯唑西林肺炎球菌,在病情明显加重后,痰培养出现其他细菌和真菌。发病初期(第5天)胸部影像学可见右肺中下高密度病灶,继之迅速发展至双肺,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样肺部表现。经抗病毒、抗细菌、抗真菌、糖皮质激素和对症治疗未见好转,于发病后第27天死于感染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病理表现为双肺弥漫性肺泡损伤合并感染,继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淋巴组织中淋巴细胞明显减少,组织细胞增生;心肌水肿、空泡变性;肾小管广泛坏死。结论高致病性H5N1人禽流感患者病变进展为ARDS合并多器官功能损害时,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致病性H5N1人禽流感 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 弥漫性肺泡损伤 多器官功能衰竭
原文传递
用荧光原位杂交在石蜡切片上检测t(11;18)和涉及bcl-10基因染色体易位的方法 被引量:27
9
作者 王桂秋 周英琼 +4 位作者 宫丽平 冯震博 董格红 叶洪涛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94-495,共2页
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sation,FISH)是在石蜡包埋组织中检测细胞染色体变化及基因异常的一种敏感性强、特异性高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石蜡包埋组织进行FISH染色所采用的方法有两种,在提取的细胞核上进行和直接... 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sation,FISH)是在石蜡包埋组织中检测细胞染色体变化及基因异常的一种敏感性强、特异性高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石蜡包埋组织进行FISH染色所采用的方法有两种,在提取的细胞核上进行和直接在石蜡包埋组织切片上进行。然而,从石蜡包埋组织中提取细胞核进行FISH的方法复杂、耗时,而且所需组织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 染色体易位 bcl-10基因 石蜡切片 检测 石蜡包埋组织 分子生物学方法 染色体变化
原文传递
乳腺癌c-erbB-2、p21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和激素受体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2
10
作者 田秀娟 +1 位作者 韩志惠 王玉萍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6-57,共2页
关键词 乳腺癌 C-ERBB2 P21蛋白 PCNA 激素受体
原文传递
致死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病理变化及发病机制探讨 被引量:20
11
作者 宫恩聪 +7 位作者 郑杰 张波 钟延丰 邹万忠 方伟岗 刀文彬 顾江 石晓红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90-395,T001,共7页
目的 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的各系统的病理变化 ,探讨SARS发病机制。方法 对北京市 6例SARS死亡病例进行系统尸体解剖 ,并进行肉眼、常规HE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电子显微镜、原位杂交检查。结果 电镜和原位杂交显示SA... 目的 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的各系统的病理变化 ,探讨SARS发病机制。方法 对北京市 6例SARS死亡病例进行系统尸体解剖 ,并进行肉眼、常规HE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电子显微镜、原位杂交检查。结果 电镜和原位杂交显示SARS CoV侵犯多种器官的多种组织 ,SARS CoV样的病毒颗粒可见于包括血管内皮细胞、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肠上皮细胞和远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等。原位杂交显示气管和支气管上皮细胞、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肠上皮细胞、远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等都有SARS CoV的基因存在。致死的SARS对呼吸系统和免疫系统损害最严重。弥漫性肺泡损伤是肺内的主要病变 ,表现为渗出性、增生性和纤维化三种病变的混杂。渗出性病变是早期改变 ,肺泡腔内大量蛋白性液体渗出 ,部分肺泡内多量纤维蛋白渗出 ,并可见多量红细胞 ;肺泡壁蛋白性透明膜形成。增生性病变为中期改变 ,主要表现为脱屑性肺泡炎。纤维化病变为晚期改变 ,在透明膜和纤维蛋白渗出的基础上 ,肌纤维母细胞增生 ,胶原纤维沉积 ,肺泡内逐渐发生纤维化 ;肺间质明显增宽 ,其内纤维组织和毛细血管增生。脾和淋巴结的淋巴组织萎缩 ,T细胞和B细胞大量减少 ,以T细胞减少更明显。淋巴滤泡和生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发病机制 SARS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免疫组织化学 冠状病毒
原文传递
新生儿柯萨奇病毒B_3感染的一次暴发流行 被引量:23
12
作者 鲍慧玲 罗凤珍 +4 位作者 彭大成 宫思聪 萧俊 郭秀芝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3-15,共3页
1992年10月北京某妇产医院发生一次新生儿柯萨奇病毒B_3感染流行。全月发病35例,占同期新生儿的12.2%。10月中旬为流行高峰,传播途径以生后感染可能性大,临床表现以上呼吸道感染、心肌损害为主。死亡2例,尸检证实为急性弥漫性非化脓性... 1992年10月北京某妇产医院发生一次新生儿柯萨奇病毒B_3感染流行。全月发病35例,占同期新生儿的12.2%。10月中旬为流行高峰,传播途径以生后感染可能性大,临床表现以上呼吸道感染、心肌损害为主。死亡2例,尸检证实为急性弥漫性非化脓性心肌炎。部分病例经病毒分离和聚合酶链反应试验确定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B_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柯萨奇病毒 暴发流行
原文传递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综合讨论在临床病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 被引量:23
13
作者 董格红 万鸿飞 +6 位作者 朴颖实 宫丽平 何春燕 金玉兰 田澄 刘红刚 《北京医学》 CAS 2017年第3期323-325,共3页
病理诊断是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准确的病理诊断是制定患者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的重要依据,也是个体化精准诊疗的基本保证。为培养高层次临床病理专业人才,实现研究生学位教育与临床病理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合理对接,首都医科大学自2... 病理诊断是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准确的病理诊断是制定患者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的重要依据,也是个体化精准诊疗的基本保证。为培养高层次临床病理专业人才,实现研究生学位教育与临床病理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合理对接,首都医科大学自2013年起,设置了临床病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学位研究生 临床病理学 研究生培养 诊疗模式 多学科协作 首都医科大学 病理诊断 “金标准”
下载PDF
不断完善北京大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初步创建专科医师培训制度 被引量:20
14
作者 冀涛 赖豫建 +1 位作者 张成兰 《继续医学教育》 2006年第33期3-6,共4页
北京大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进行了20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根本保证,抓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是保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的关键,严格的阶段考核制度是完善培训过程... 北京大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进行了20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根本保证,抓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是保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的关键,严格的阶段考核制度是完善培训过程、检验培训质量的必要环节,与临床专业学位挂钩、与人事聘任制度结合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顺利进行的推动力。新世纪新形势下,北京大学将继续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同时初步创建适合自身特色的专科医师培训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医师 专科医师 培训
下载PDF
IL-6在Castleman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分析 被引量:20
15
作者 赖玉梅 李敏 +6 位作者 刘翠苓 黄欣 于国华 王小燕 孙琳 陈剑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04-408,共5页
目的研究Castleman病(Castleman’s disease,CD)患者IL-6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收集92例CD患者标本,免疫组化法检测其IL-6的表达情况,并以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Lymphnodereactivehyperplasia,LRH)患者标本... 目的研究Castleman病(Castleman’s disease,CD)患者IL-6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收集92例CD患者标本,免疫组化法检测其IL-6的表达情况,并以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Lymphnodereactivehyperplasia,LRH)患者标本作为对照组。结果92例CD患者中男56例,女36例,中位年龄41(4—90)岁。其中多中心型(MCD)42例,单中心型(UCD)50例;浆细胞型(PC—CD)62例,透明血管型(HV—CD)30例。所有患者HIV检测均阴性。92例CD患者中77例(83.7%)IL-6表达阳性,20例LRH患者仅1例(5.0%)表达阳性。各型CD患者中IL-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MCD90.5%,UCD78.0%;PC—CD93.6%,HV—CD63.4%,不同病理分型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C—CD组患者浆细胞高表达IL-6(75.8%),MCD组患者浆细胞IL-6阳性率明显高于UCD组(P=0.003);PC—CD组患者血管内皮细胞IL-6阳性率明显高于HV—CD组(P:0.008);巨噬细胞和生发中心滤泡树突细胞的IL-6阳性率较低,分别为10.9%和3.3%。77例IL-6阳性患者中41例(53.2%)出现系统症状,而15例阴性患者中仅3例(20.0%)出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浆细胞和巨噬细胞表达IL-6阳性者出现系统症状的概率较阴性者显著增高(P值分别为0.007和0.039),浆细胞表达IL-6阳性者出现B症状的概率较阴性者明显增高(P=0.041)。结论IL-6在CD中有很高的表达率,与LRH不同。IL-6的表达与CD分型及系统症状密切相关。IL-6的检测对CD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TLEMAN病 白细胞介素6 病理学 临床
原文传递
p16^(INK4A)、p53、Ki-67及ER在宫颈病变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17
16
作者 顾依群 +5 位作者 汪颖南 卢利娟 孙笑非 王荔 李敏 袁峥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目的探讨p16INK4A、p53、Ki-67及ER在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应用组织芯片技术的可行性。方法将104例患有宫颈鳞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尖锐湿疣以及正常宫颈的组织各集成在3张组织芯片上,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p16INK4A、p53... 目的探讨p16INK4A、p53、Ki-67及ER在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应用组织芯片技术的可行性。方法将104例患有宫颈鳞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尖锐湿疣以及正常宫颈的组织各集成在3张组织芯片上,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p16INK4A、p53、Ki-67及ER蛋白的表达。结果p16INK4A、p53、Ki-67及ER在宫颈鳞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83.33%、83.33%和5.56%,p16INK4A表达以强阳性为主;在CINⅢ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35%、82.35%、100%、41.18%,p16INK4A和Ki-67表达以强阳性为主;在CINⅡ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24%、76.47%、100%和47.06%,p16INK4A表达以强阳性为主;在CINⅠ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60%、100%和80%,p16INK4A表达以弱及中等强度为主,p53、Ki-67及ER表达为弱至中等阳性;在尖锐湿疣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64%、59.09%、18.18%和68.18%,p16INK4A、p53和Ki-67表达均以弱阳性为主,ER表达则增强至中度阳性;正常对照组只有ER表达为100%,其余全部阴性。宫颈鳞癌、CINⅢ、CINⅡ、CINⅠ及尖锐湿疣各组p16INK4A、p53、Ki-67及ER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p16INK4A缺失、p53突变与宫颈浸润性鳞癌、CIN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16INK4A、p53和Ki-67的升高与宫颈病变恶性程度呈正相关,ER的升高与其呈负相关;组织芯片技术完全可以用于子宫颈病变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芯片 鳞状细胞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 P16^INK4A P53 KI-67 ER
下载PDF
74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王晶 克晓燕 +5 位作者 赵灵芝 李敏 景红梅 王继军 赵伟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67-670,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人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一般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以及肿瘤细胞来源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74例 DLBCL 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进行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 Bcl-6、CD10、MUM-1等蛋白表达。临床... 目的探讨中国人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一般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以及肿瘤细胞来源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74例 DLBCL 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进行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 Bcl-6、CD10、MUM-1等蛋白表达。临床跟踪随访,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74例患者中,平均年龄58.5岁,男女比例为1.64:1。23.2%(69例中16例)的患者单纯累及淋巴结,15.9%(69例中11例)的患者单纯累及结外器官。55例可追踪随访的病例中死亡13例,死亡率23.6%;其中12例在诊断后1年内死亡,占92.3%。预后分析显示:患者发病年龄>65岁(P=0.036)及国际预后指数(IPI)(P=0.009)与预后明显相关;不同肿瘤细胞来源(P=0.086)其生存曲线差异明显,但本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β2微球蛋白及 Bcl-6表达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DLBCL 患病人群以中老年男性为主,1年内为死亡高发时间。发病年龄及 IPI 是明显影响预后的因素。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不同的肿瘤细胞来源类型,对预后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细胞 弥漫型 乳酸脱氢酶 国际预后指数( P ) 肿瘤细胞来源 预后
原文传递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被引量:16
18
作者 宫丽平 郑杰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40-243,共4页
关键词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组织结构 生殖道黏膜 上皮内 淋巴细胞 回肠末端 生发中心 细胞构成 组成成分 黏膜下
原文传递
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重症死亡病例的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7
19
作者 何耀鑫 +6 位作者 陆敏 隋官杰 冉光伟 曹彬 王辰 陈洁 赵希顺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7-139,共3页
目的:观察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重症死亡病例各主要脏器的病理改变。方法:按传染病尸体解剖要求对3例死亡病例进行系统解剖,并获得心、肝、脾、肺、脑和肾等全部脏器,组织常规HE染色和革兰氏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3例病例主要... 目的:观察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重症死亡病例各主要脏器的病理改变。方法:按传染病尸体解剖要求对3例死亡病例进行系统解剖,并获得心、肝、脾、肺、脑和肾等全部脏器,组织常规HE染色和革兰氏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3例病例主要致死性病变位于肺,呈现弥漫性肺泡损伤改变(坏死性细支气管炎、肺泡腔内有浆液性和/或纤维素性渗出、肺出血、肺透明膜形成),其中1例病程较长者部分区域伴肺泡上皮增生和肺间质纤维化,且合并细菌感染及肺脓肿,可见血管壁坏死,血管内血栓形成,1例有心肌水肿,1例有脑出血和脑液化性坏死。结论: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后主要累及呼吸系统,患者最终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A型 H1N1亚型 尸体解剖 传染病
下载PDF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的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6
20
作者 陆敏 谢志刚 +6 位作者 占成 王辰 李宁 李敏 邵宏权 王玉萍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5-149,共5页
目的观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后各主要脏器的病理改变。方法按传染病尸体解剖要求对2例死亡病例系统解剖,并获得心、肝、脾、肺和肾等主要脏器,对1例重症患者行肺大泡切除术,组织常规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 目的观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后各主要脏器的病理改变。方法按传染病尸体解剖要求对2例死亡病例系统解剖,并获得心、肝、脾、肺和肾等主要脏器,对1例重症患者行肺大泡切除术,组织常规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2例肺组织主要呈弥漫性肺泡损伤改变。早期呈渗出性改变,肺泡上皮坏死脱落,肺泡腔内见大量均匀粉染渗出液伴广泛透明膜形成。中晚期主要呈增生性和纤维化性改变,肺泡上皮和支气管上皮增生,肺泡腔内渗出物和肺间质纤维化。1例在慢性支气管扩张症基础上伴弥漫性肺泡损伤和肺间质纤维化。免疫器官改变:全身淋巴组织萎缩伴活跃的噬血现象。其他脏器病变:1例心脏有间质性心肌炎;1例肾脏有急性肾小管坏死;1例有脑水肿伴脑实质内神经细胞嗜酸性变,轴突肿胀,粗细不均。脑室旁见灶状坏死。1例孕妇胎盘内多灶状滋养叶细胞坏死伴营养不良性钙化,有急性坏死性蜕膜炎。胚胎肺脏有肺水肿和肺炎改变。结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后首先出现呼吸系统症状,广泛弥漫性肺泡损伤致低氧血症是病理学基础,患者最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致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 传染病 尸体解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