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儒家的“忠恕”与基督教的“宽恕” 被引量:8
1
作者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真正、本源意义的恕是一种创生力量,这一创生力量使被恕者从过与罪的萎颓中毅然决然地抽身而返,返至一种中正、至善、洁静的创化中。无论儒家“恕”,还是基督教的“恕”都具有这一力量。二种文化恕的方式与路经不同,但殊途同归,儒家与... 真正、本源意义的恕是一种创生力量,这一创生力量使被恕者从过与罪的萎颓中毅然决然地抽身而返,返至一种中正、至善、洁静的创化中。无论儒家“恕”,还是基督教的“恕”都具有这一力量。二种文化恕的方式与路经不同,但殊途同归,儒家与基督教的恕皆能使被恕者劈碎自己生命中的嚣浮不实、剔除内心非诚、非仁、非智的虚伪蔽障,从而过一种真切笃实、修德进业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基督教 忠恕 宽恕
原文传递
深圳企业孵化器运作模式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唐晓鸣 《特区经济》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4-27,共4页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孵化器这一推动技术创新并将其有效产业化的经济运作形式,已越来越为市场所重视。 所谓孵化器,可从广义与狭义这二个层次来使用。广义的孵化器主要指有大量高科技企业集聚的科技园区,如深圳的南山高……
关键词 深圳市 企业孵化器 运作模式
下载PDF
生态伦理中的“是”与“应该” 被引量:7
3
作者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7-51,共5页
关键词 生态伦理学 罗尔斯顿 派生意义 道德要求 整体特征 生态系统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儒家哲学的融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被引量:5
4
作者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3-18,共6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根据中国革命斗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结合中国现实,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即从学理的层面、从理论的核心深处促进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根据中国革命斗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结合中国现实,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即从学理的层面、从理论的核心深处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文化的融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主要是指与儒家哲学的融合,两种哲学融合的基础在于两种理论的核心深处存有着人类社会的共同法则,即对人的终极关怀与强烈的实践思想。当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很好地将中国儒家思想包融于自身时,这无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又一次伟大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儒家哲学 终极关怀 实践
下载PDF
“吾日三省吾身”的境域 被引量:2
5
作者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3-120,共8页
“吾日三省吾身”是儒生为学为人的基本功夫,问题是省己身是每一个生命的基本心理机制,什么样的“三省吾身”才是儒生真正的省己身?真正的儒生要在宇宙苍穹中省己身,要在先民创化的历史中省己身。惟若此,儒生的省己身才可融入民族的自... “吾日三省吾身”是儒生为学为人的基本功夫,问题是省己身是每一个生命的基本心理机制,什么样的“三省吾身”才是儒生真正的省己身?真正的儒生要在宇宙苍穹中省己身,要在先民创化的历史中省己身。惟若此,儒生的省己身才可融入民族的自我反省文化生命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生 宇宙 历史 省己身 “吾日三省吾身”
原文传递
论孵化器对国有企业技术升级的重要作用及运作模式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思中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38-40,共3页
企业孵化器对推动新技术产业化的巨大作用已逐渐为市场所共识。在当前国有大中型企业还不能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情况下,国有大中型企业要充分发挥企业孵化器的这一巨大技术推动作用以促进自身的发展。这里探讨了国有大中型企业利用孵化... 企业孵化器对推动新技术产业化的巨大作用已逐渐为市场所共识。在当前国有大中型企业还不能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情况下,国有大中型企业要充分发挥企业孵化器的这一巨大技术推动作用以促进自身的发展。这里探讨了国有大中型企业利用孵化器的两种模式,认为企业孵化器不仅有利于国有大中型企业逐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而且有助于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有助于企业降低投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作模式 技术升级 国有企业 国有大中型企业 企业孵化器 技术创新主体 企业产权制度 技术产业化 推动作用 投资风险 改革
下载PDF
试论个人本位思想与以人为本的关系
7
作者 孙剑坪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83-85,共3页
我国宪法第四次修正案通过后,许多专家学者认为:这次对宪法的修改,标志着以人为本成为国家价值观。然而要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思想,除了从法律的高度明确规定公民的权益外,还要在全社会树立个人本位思想。个人本位思想是整... 我国宪法第四次修正案通过后,许多专家学者认为:这次对宪法的修改,标志着以人为本成为国家价值观。然而要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思想,除了从法律的高度明确规定公民的权益外,还要在全社会树立个人本位思想。个人本位思想是整个社会形成法律规则至高无上这一现代公民意识的基础,规则意识、个人本位思想是实现以人为本的内容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个人本位 法律规则 个人本位思想 以人为本 现代公民意识 法律规则 社会形成 专家学者 现实生活 内容构成 修正案
下载PDF
王夫之的社会思想 被引量:1
8
作者 《船山学刊》 2006年第1期5-7,共3页
王夫之认为:在人们合理的自然欲望得以满足的基础上,导之以道,就可以实现儒家理想的王道社会。在理想的王道社会问题上,王夫之持“君权神圣”的观点,君、臣皆要遵循儒家经典“六经”,而“礼制”是这个王道社会组织秩序的核心。在社会发... 王夫之认为:在人们合理的自然欲望得以满足的基础上,导之以道,就可以实现儒家理想的王道社会。在理想的王道社会问题上,王夫之持“君权神圣”的观点,君、臣皆要遵循儒家经典“六经”,而“礼制”是这个王道社会组织秩序的核心。在社会发展的问题上,王夫之持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进化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思想 王夫之 儒家理想 自然欲望 社会问题 “六经” 儒家经典 社会组织 社会发展 进化学说
下载PDF
儒家“心”的层次
9
作者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88-93,共6页
现象学在精神上与儒家心性之学是有相通之处的,故以现象学的态度分析儒家的心性之学,既是现象学的发展,也是儒家心性之学的发展。"心"的建立与完成,经历了经验之心、先验之心、先天本心、与实践本体这四个阶段。实践本体... 现象学在精神上与儒家心性之学是有相通之处的,故以现象学的态度分析儒家的心性之学,既是现象学的发展,也是儒家心性之学的发展。"心"的建立与完成,经历了经验之心、先验之心、先天本心、与实践本体这四个阶段。实践本体的确立是真正意义上儒学的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经验之心 先验之心 先天本心 实践本体
下载PDF
自由、规范与儒学的发展方向 被引量:2
10
作者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9-23,55,共6页
自由、规范与儒学的发展方向高予远现代社会尽管有种种特征,但有一个特征我认为是根本的,即自由与规范。自由是指精神价值领域的自由。“上帝死了”,旧形而上学理念体系的崩溃,标志着人类社会已进入价值多元乃至无限元的时代。不仅... 自由、规范与儒学的发展方向高予远现代社会尽管有种种特征,但有一个特征我认为是根本的,即自由与规范。自由是指精神价值领域的自由。“上帝死了”,旧形而上学理念体系的崩溃,标志着人类社会已进入价值多元乃至无限元的时代。不仅在国与国之间不存在着处于霸权地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儒家心学 理念体系 形而上学 价值观念 精神价值 存在意义 精神理念 “上帝死了” 胡塞尔
下载PDF
朱子理欲新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36,共8页
人乃千亿年流行大化所化之物,其与万物一样皆受流行大化物性所躯。欲者,流行大化物之动也。吾人为流行大化所化之物,岂能违流行大化物之动!作为有限者,虽圣人不能违此流行大化之物则也。朱子倡"存天理、灭人欲",非是反对吾人... 人乃千亿年流行大化所化之物,其与万物一样皆受流行大化物性所躯。欲者,流行大化物之动也。吾人为流行大化所化之物,岂能违流行大化物之动!作为有限者,虽圣人不能违此流行大化之物则也。朱子倡"存天理、灭人欲",非是反对吾人正常人欲,而是反对没有天理为基础之人欲。"存天理、灭人欲"与其说是一个哲学命题,不如说是儒家生命入精微致广大的存在方式。只有在每日存天理的主敬中、以天理贞定浸洗吾人之欲,吾人才能摆脱动物式的物拘,于天地万象森然的和美大中大正创生中,和顺积中,悲悯仁慈,神圣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理 人欲 万象森然的创生和美
原文传递
四句教的哲学问题 被引量:1
12
作者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81-86,共6页
四句教是阳明晚年对自己思想的全面总结。首句“无善无恶心之体” ,是阳明在儒家思想上对佛家无思想的吸收 ,这无非是如佛家之虚明之无 ,而是无具体善恶之至善。后三句是对儒家下学而上达重工夫思想的一以贯之之继承 ,是儒家实践思想的... 四句教是阳明晚年对自己思想的全面总结。首句“无善无恶心之体” ,是阳明在儒家思想上对佛家无思想的吸收 ,这无非是如佛家之虚明之无 ,而是无具体善恶之至善。后三句是对儒家下学而上达重工夫思想的一以贯之之继承 ,是儒家实践思想的真实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句教 善恶 良知 心体 功夫
下载PDF
儒道的超越问题 被引量:1
13
作者 《东南学术》 CSSCI 1999年第6期37-45,共9页
关键词 内在超越 安身立命 生命意义 形而上学 超越者 理念世界 明证性 人之为人 与道合一 社会规范
下载PDF
王阳明“龙场三卦”臆说 被引量:1
14
作者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3-38,共6页
关键词 《王阳明全集》 龙场 格物致知 五经 圣人 君子
原文传递
对“吾与我”的思考
15
作者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3-70,共8页
关键词 存在状态 人生境界 自由自在 齐物论 庄子 “吾与我”
下载PDF
从传统理解现代 以现代解释传统——景海峰教授访谈
16
作者 景海峰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54-160,共7页
关键词 传统 海峰 哲学系 治学经历 北京大学 老师
原文传递
从本相存在与角色存在看“舜之封象”、“子为父隐”
17
作者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12,共4页
黄裕生先生从“本相存在与角色存在”的方法原则出发,认为“舜之封象”、“子为父隐”是违背公正原则的。其实,即使从这一方法原则出发,也不能得出上述观点。“舜之封象”、“子为父隐”不仅没有违背公正原则,反而正是本相法则在现实生... 黄裕生先生从“本相存在与角色存在”的方法原则出发,认为“舜之封象”、“子为父隐”是违背公正原则的。其实,即使从这一方法原则出发,也不能得出上述观点。“舜之封象”、“子为父隐”不仅没有违背公正原则,反而正是本相法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在运用西方思想分析中国儒学的经典时,一定要注意对经典的理解,否则我们的分析就无法触及中国儒学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相存在 角色存在 普世
下载PDF
阳明学与宋代理学的关系及其定位
18
作者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48-54,共7页
阳明哲学是对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朱子学之反动,但这种反动不是源于宋代理学之外,而是源于宋代理学之内的,甚至可以说是宋代理学自身内在逻辑理路的必然发展。与朱熹理学相对,阳明哲学一直被冠为心学,心学一词虽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阳明... 阳明哲学是对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朱子学之反动,但这种反动不是源于宋代理学之外,而是源于宋代理学之内的,甚至可以说是宋代理学自身内在逻辑理路的必然发展。与朱熹理学相对,阳明哲学一直被冠为心学,心学一词虽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阳明哲学的特点,但也遮蔽了阳明思想的实践内容。阳明哲学中的重要概念皆体现了一种强烈的实践特征,故作者将阳明哲学的性质定位为:实践的良知之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哲学 宋代理学 实践 良知
下载PDF
死亡、孤独与良知的剥离
19
作者 《河南社会科学》 2003年第5期56-59,共4页
人是生而在世界之中的。在世界之中存在,则人之心多为功名利禄嗜欲所牵,人之存在则易陷溺于外在物物缘缘相生的纷乱中。阳明因宦官刘瑾弄权被贬谪至贵州龙场,这种贬谪使阳明从已有世界脱落,被动地摆脱了功名利禄嗜欲。繁华喧嚣的世界远... 人是生而在世界之中的。在世界之中存在,则人之心多为功名利禄嗜欲所牵,人之存在则易陷溺于外在物物缘缘相生的纷乱中。阳明因宦官刘瑾弄权被贬谪至贵州龙场,这种贬谪使阳明从已有世界脱落,被动地摆脱了功名利禄嗜欲。繁华喧嚣的世界远离而去,惟剩下亘古自然、孤独、死亡与其相伴。正是在这种孤独、死亡的交相逼迫中,良知如日月从固有的生命存在中昭昭而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 孤独 良知 中国古代哲学 王阳明 生命存在
下载PDF
法律框架下的集体德治与中国社会法治趋向
20
作者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39-141,共3页
中国社会由于缺乏个人本位思想,规则至上还没有成为全体公民的普遍意识。故高度的法治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目标,但在相当长时间内中国社会的治理模式应是法律框架下的集体德治。法律框架下的集体德治是中国社会向高度法治社会发展的中间... 中国社会由于缺乏个人本位思想,规则至上还没有成为全体公民的普遍意识。故高度的法治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目标,但在相当长时间内中国社会的治理模式应是法律框架下的集体德治。法律框架下的集体德治是中国社会向高度法治社会发展的中间态,这一中间态是当今中国社会的现实选择,其上承中国历史传统,下开高度法治中国之未来。法律框架下的集体德治是中国社会迈向高度法治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本位 规则 集体德治 法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