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血压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及脂联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玉英 增雷 王津文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超敏C-反应蛋白、脂联素的相互关系及意义。方法根据双侧颈动脉超声指标,将226例高血压患者,分为无颈动脉斑块组(CA-1组,n=94)及颈动脉斑块形成组(CA-2组,n=132),以36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测...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超敏C-反应蛋白、脂联素的相互关系及意义。方法根据双侧颈动脉超声指标,将226例高血压患者,分为无颈动脉斑块组(CA-1组,n=94)及颈动脉斑块形成组(CA-2组,n=132),以36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测定三组患者血清胰岛素、超敏C-反应蛋白、脂联素及双侧颈动脉超声等指标,半定量估计斑块的范围及严重程度。结果 (1)高血压病2个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胰岛素抵抗指数、超敏C-反应蛋白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脂联素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高血压病2个组间各指标相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2)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胰岛素抵抗指数、超敏C-反应蛋白呈明显正相关(P<0.01),与脂联素呈明显负相关(P<0.01)。结论 C-反应蛋白、脂联素和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C反应蛋白质 脂联素 动脉粥样硬化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N末端B型钠尿肽原检测观察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修卫 增雷 曹庆博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0年第10期858-859,共2页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效果及N末端B型钠尿肽(NT-proBNP)在指导CHF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CHF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20)予以ACEI、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等常规治疗;治疗组(n=40)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效果及N末端B型钠尿肽(NT-proBNP)在指导CHF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CHF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20)予以ACEI、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等常规治疗;治疗组(n=40)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mgtid。均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NT-proBNP、心脏超声指标左室体积指数(LVMI)、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临床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NT-proBNP、LVMI下降及LVEF均改善(P<0.05或P<0.01),但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vs65%,P<0.01);NT-proBNP与LVMI呈正相关(r=0.802,P<0.01),而与LVEF呈负相关(r=-0.762,P<0.01)。结论曲美他嗪治疗CHF效果显著,NT-proBNP可作为指导CHF治疗的量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曲美他嗪 N末端B型钠尿肽原 左室体积指数 左室射血分数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及延迟PCI对左室重构及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修卫 增雷 曹庆博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5期575-578,581,共5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及延迟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左室重构及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住院治疗的首次AMI患者1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急诊PCI治疗组60例...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及延迟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左室重构及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住院治疗的首次AMI患者1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急诊PCI治疗组60例、延迟PCI治疗组50例,单纯药物治疗4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行急诊PCI或延迟PCI治疗。测定治疗后24 h、7 d、4周的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 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心梗标志物等指标;于治疗后1周、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等超声心动图指标;于治疗后2周行24 h动态心动图检查,分析其窦性心率震荡(HRT)参数[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及心率变异(HRV)指标[24 h平均R-R间距的标准差(SDNN)、每5分钟R-R间距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结果 (1)两治疗组PCI治疗后7 d、4周的血清NT-pro BNP、hs-CRP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均<0.01);急诊PCI治疗组血清NT-pro BNP、hs-CRP水平低于延迟PCI治疗组(P均<0.01)。(2)治疗3个月后,两PCI治疗组的LVE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LVEDD均低于对照组,急诊PCI治疗组LVEF高于延迟PCI治疗组、LVEDD低于延迟PCI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两PCI治疗组2周后TS、SDNN、SDANN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O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急诊PCI治疗组TS、SDNN、SDANN均高于延迟PCI治疗组、TO低于延迟PCI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PCI可有效恢复心肌灌注,改善左室功能、左室重构及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有利于防止恶性心律失常和心原性猝死的发生;急诊PCI效果优于延迟PC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性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延迟 心室重构 自主神经功能 心率震荡
原文传递
代谢综合征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C-反应蛋白、瘦素及脂联素关系 被引量:10
4
作者 孙学玉 廉哲勋 增雷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219-221,共3页
目的了解代谢综合征(MS)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C-反应蛋白(CRP)、瘦素(Leptin)、脂联素(APN)及胰岛素抵抗的相互关系及其机制。方法根据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226例MS病人分为无颈动脉斑块组(MS-1组,94例)及颈动脉斑块形... 目的了解代谢综合征(MS)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C-反应蛋白(CRP)、瘦素(Leptin)、脂联素(APN)及胰岛素抵抗的相互关系及其机制。方法根据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226例MS病人分为无颈动脉斑块组(MS-1组,94例)及颈动脉斑块形成组(MS-2组,132例),测定两组病人血清胰岛素、超敏CRP(hs-CRP)、Leptin及APN,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半定量估计斑块的范围及严重程度。以3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 MS-1组及MS-2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s-CRP、Leptin均显著高于对照组(F=54.36~838.53,q=5.94~52.19,P〈0.01),APN则显著低于对照组(F=47.17,q=5.58~13.64,P〈0.01);MS-1组与MS-2组间各指标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q=5.76~61.35,P〈0.01)。IMT与HOMA-IR、hs-CRP、Leptin呈明显正相关(r=0.356~0.768,P〈0.01),与APN呈明显负相关(r=-0.682,P〈0.01)。结论 hs-CRP、Leptin及APN与MS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胰岛素抵抗有关,可能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预测因子,可用于MS病人危险分层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X 颈动脉疾病 C反应蛋白质 瘦素 胰岛素抵抗 脂联素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IMT及斑块总积分与冠脉Gensini积分的关系 被引量:8
5
作者 徐刚 袁涛 增雷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3年第11期1153-1154,共2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总积分(Crouse积分)及斑块检出率和冠脉狭窄程度积分(Gensini积分)的关系,及其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与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9月在心内科行冠脉造影的住院病人208例,152例诊断...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总积分(Crouse积分)及斑块检出率和冠脉狭窄程度积分(Gensini积分)的关系,及其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与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9月在心内科行冠脉造影的住院病人208例,152例诊断为冠心病(冠心病组),56例冠脉造影正常(对照组);应用高频超声测定颈动脉IMT,计算斑块Crouse积分及斑块检出率。根据冠状动脉严重程度分为单支血管病变、双支血管病变和多支血管病变组,比较各组间冠脉Gensini积分、颈动脉IMT、斑块Crouse积分及斑块检出率。结果冠心病组的冠脉Gensini积分、颈动脉IMT、斑块Crouse积分及斑块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冠脉病变组之间,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冠脉Gensini积分、颈动脉IMT、斑块Grouse积分及斑块检出率均升高(P均<0.05);冠心病组的冠脉Gensini积分与颈动脉IMT、斑块Crouse积分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成正比,颈动脉IMT、斑块Crouse积分对冠心病进行早期预测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中膜厚度 颈动脉 粥样硬化 颈动脉 冠心病 超声检测
原文传递
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疗效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孙学玉 丁思华 +1 位作者 增雷 曹庆博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6年第12期1820-1823,共4页
目的评价左西孟旦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并发心力衰竭(HF)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STEMI经直接PCI后出现HF的患者9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左西孟旦组,检测两组治疗前... 目的评价左西孟旦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并发心力衰竭(HF)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STEMI经直接PCI后出现HF的患者9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左西孟旦组,检测两组治疗前以及治疗24h、1周后血清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S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依据症状、体征、LVEF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常规治疗组治疗前NT-proBNP、LVEF、LVSD分别为(5908.1±33.2)ng/L、(36.7±4.3)%、(6.1±0.6)cm,治疗24h后分别为(3478.5±19.3)ng/L,、(45.0±6.3)%、(5.9±0.3)cm,治疗1周后分别为(3375.2±32.1)ng/L、(48.3±5.4)%、(5.8±1.1)cm,治疗24h后较治疗前血清NT—proBNP降低、LVEF升高(t=3.86、4.11,P=0.021、0.015),治疗1周后较治疗前、治疗24h后血清NT—proBNP降低、LVEF升高(较治疗前比较:t=4.13、5.06,P=0.016、0.013;较治疗24h后比较:t=3.96、4.77,P=0.021、0.015),LVS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西孟旦组治疗前NT—proBNP、LVEF、LVSD分别为(6022.6±42.2)ng/L、(33.1±5.1)%、(6.0±0.3)cm,治疗24h后分别为(3340.5±19.2)ng/L、(43.3±3.9)%、(5.3±0.7)cm,治疗1周后分别为(2938.3±12.8)ng/L、(52.7±8.2)%、(4.6±0.2)cm,治疗24h后较治疗前血清NT-proBNP降低、LVEF升高、LVSD降低(t=6.07、6.49、5.73,P=0.010、0.008、0.011),治疗1周后较治疗前、治疗24h后血清NT-proBNP降低、LVEF升高、LVSD降低(与治疗前比较:t=6.55、7.05、5.33,P=0.008、0.007、0.012;与治疗24后比较:t=5.19、6.89、4.97,P=0.015、0.078、0.014)。两组治疗24h后NT—proBNP、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肌梗死 左西孟旦
原文传递
急诊PCI围术期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hs-CRP、sCD40L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曹庆博 王修卫 +2 位作者 增雷 孙学玉 袁涛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1年第8期664-665,668,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CD40L(sCD40L)等指标变化,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的效果及意义。方法将112例行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40例(术前... 目的通过观察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CD40L(sCD40L)等指标变化,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的效果及意义。方法将112例行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40例(术前服阿托伐他汀80mg,术后服阿托伐他汀40mgqd)、治疗2组40例(术前服阿托伐他汀40mg,术后服阿托伐他汀20mgqd)和对照组32例(常规治疗),3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分别测定3组PCI术后血清hs-CRP、sCD40L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1组和治疗2组PCI治疗后12h、24h、7d血清hs-CRP、sCD40L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1),治疗1组和治疗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个治疗组术后12、24h的CK-MB升高>2倍正常值上限的患者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2个治疗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MI患者急诊PCI围术期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可能通过抗炎、抗血小板、稳定冠脉血管内皮及粥样斑块等作用,使患者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围术期 高敏C反应蛋白 可溶性CD40L
原文传递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对可溶性CD105、高敏C反应蛋白及心率震荡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增雷 张玉英 +1 位作者 曹庆博 王津文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1年第7期14-17,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血清可溶性CD105(sCD105)、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心率震荡参数的变化,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效果及意义。方法将106例AC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1组(38例,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 目的通过观察血清可溶性CD105(sCD105)、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心率震荡参数的变化,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效果及意义。方法将106例AC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1组(38例,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2组(38例,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40ms)和对照组(30例,仅给予常规治疗),测定三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心率震荡参数及sCD105、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三组震荡初始(T0)、震荡斜率(IS)、sCD105、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治疗后三组TO、sCD105、hs.CRP均明显下降,偈明显升高(P〈0.05或〈0.01),而治疗2组改变最显著,治疗后治疗2组上述指标与治疗1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O比较:(O.22±0.18)%比(0.66±0.23)%;TS比较:(6.22±0.83)ms/RR间期(RRI)比(3.90±0.73)ms/RRI;sCD105比较:(1.65±0.43)mg/L比(2.92±0.50)mg/L;hs.CRP比较:(1.68±0.55)m以比(2.08±0.61)mg/L](P〈0.01)。相关分析表明,sCD105、hs-CRP水平与TO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偈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ACS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稳定冠状动脉血管内皮及粥样斑块,改善自主神经功能,大剂量应用更能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C反应蛋白质 阿托伐他汀 可溶性CD105 心率震荡
原文传递
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增雷 张玉英 曹庆博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80-382,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替罗非班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12例行急诊 PCI 治疗的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按随机分配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行 PCI 时冠脉内注入... 目的:探讨应用替罗非班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12例行急诊 PCI 治疗的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按随机分配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行 PCI 时冠脉内注入负荷量替罗非班10μg/kg,然后以0.15μg&#183;kg -1&#183;min -1静脉维持泵入24~36 h,对照组不使用替罗非班。观察比较两组术后血流 TIMI 分级,校正的 TIMI 计帧数,血清hs-CRP 和 LVEF 等指标,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出血发生率。结果冠脉介入术后冠脉血流 TIMI 3级比率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93.8%∶79.2%,P <0.01);TIMI 帧数显示冠脉血流试验组明显快于对照组(23.1±5.9)帧∶(32.4±4.8)帧,P <0.01;术后血清 hs-CRP 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7.2±0.8)∶(9.6±1.1),P <0.01;术后1周的 LVEF 值,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68.7%±8.5%)∶(55%±9.2%),P <0.01。术后1个月随访,两组在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在主要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 PCI 治疗使用替罗非班可以明显改善冠脉血流、心肌灌注和心功能,且并未明显增加主要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改善近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心肌梗死 血小板膜糖蛋白类
下载PDF
不同疗程远程缺血后适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后疗效的研究
10
作者 丁思华 刘存勇 +3 位作者 王俢卫 滕亚娟 增雷 曹庆博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3年第6期719-723,共5页
目的探讨远程缺血后适应(RIPostC)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临床疗效,明确其合理的实施方案。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1年9月于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第一诊断为STEMI,并行急诊PCI... 目的探讨远程缺血后适应(RIPostC)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临床疗效,明确其合理的实施方案。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1年9月于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第一诊断为STEMI,并行急诊PCI术的患者341例,随机入对照组(87例)、即刻RIPostC组(90例)、短程RIPostC组(83例)、长程RIPostC组(81例)。观察各组患者术后30 d以及半年心血管死亡率、因心衰再住院率和再次心梗率;检测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TNT)峰值,术后次日、1周、30 d以及半年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组织抑制因子(TIMP)-1水平、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D)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长程RIPostC组术后半年心血管死亡率较对照组、即刻及短程RIPostC组降低(P<0.05);短程、长程RIPostC组术后30 d、半年因心衰再住院率较对照组、即刻RIPostC组降低(P<0.05),长程RIPostC组术后半年因心衰再住院率低于短程RIPostC组(P<0.05);四组患者术后CKMB、TNT峰值以及次日、1周NT-proBNP、LVEDD和LVEF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短程、长程RIPostC组较对照组、即刻RIPostC组在术后30 d、半年NT-proBNP、LVEDD降低,LVEF升高(P<0.05);长程RIPostC组较短程RIPostC组术后半年NT-proBNP、MMP-9、LVEDD降低,TIMP-1、LVEF升高(P<0.05)。结论给予STEMI患者RIPostC至术后30 d可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因心衰再住院率,将疗程延长至半年可抑制心肌重构,降低心血管死亡率,进一步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缺血后适应 心肌梗死 心肌重构
下载PDF
Rho激酶抑制剂治疗冠状动脉向心性狭窄变异性心绞痛的疗效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恩德 王修卫 +1 位作者 丁思华 增雷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1年第4期270-272,共3页
目的观察Rho激酶抑制剂对冠状动脉向心性狭窄的变异性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方法将34例冠状动脉向心性狭窄的变异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7)和对照组(n=17),2组均给予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等药物常规治疗,... 目的观察Rho激酶抑制剂对冠状动脉向心性狭窄的变异性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方法将34例冠状动脉向心性狭窄的变异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7)和对照组(n=17),2组均给予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等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Rho激酶抑制剂(盐酸法舒地尔)治疗(法舒地尔60 mg,静脉滴注,每天2次,14 d为1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hs-CRP和IL-6水平。结果 2组治疗后hs-CRP、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hs-CRP、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总有效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o激酶抑制剂对冠状动脉向心性狭窄的变异性心绞痛有较好疗效。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因子及冠状动脉痉挛,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O激酶抑制剂 法舒地尔 向心性狭窄 冠状动脉 变异性心绞痛
原文传递
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后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鹏飞 曹庆博 +1 位作者 孙学玉 增雷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79-80,F0003,共3页
目的观察在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静脉应用替罗非班的基础上,加用冠脉内注射对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8月急诊确诊为急性STEMI患者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56)和... 目的观察在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静脉应用替罗非班的基础上,加用冠脉内注射对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8月急诊确诊为急性STEMI患者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56)和对照组(n=56),治疗组在急诊给予静脉泵入替罗非班0.15μg/(kg·min)维持24h,PCI时给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5μg/(kg·min),对照组直接行PCI。观察两组患者PCI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分级(TIMI)及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校正的TIMI计帧数(CTFC),PCI后90rainST段回落幅度及临床预后。结果实验组在PCI术后TIMIⅢ级血流及CTFC、TMPGⅢ级、90min ST段回落程度及1个月时LVEF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出血事件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STEMI患者行急诊PCI前静脉使用替罗非班加PCI时冠脉内注射,不仅可以提高TIMI及TMPG的分级,有利于改善缺血心肌再灌注,而且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心肌梗死 急性 急诊PCI
下载PDF
强化他汀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可溶性CD40配体L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修卫 马立学 +2 位作者 增雷 曹庆博 袁涛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47-149,共3页
目的观察强化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将1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1次/d,50例)、治疗2组(瑞舒伐他汀钙片20 mg,1次/d,50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30例),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 目的观察强化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将1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1次/d,50例)、治疗2组(瑞舒伐他汀钙片20 mg,1次/d,50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30例),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4周、8周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CD40配体L(sCD40L)、血脂、肝功能等指标,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以及瑞舒伐他汀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1组和治疗2组治疗后1周、4周、8周血清hs-CRP、sCD40L、LDL-C水平均降低(P<0.05),治疗1组和治疗2组之间治疗后8周hs-CRP、sCD40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强化他汀治疗,可能通过抗炎、改善内皮、稳定斑块等作用而最终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 C反应蛋白质 CD40配体
下载PDF
渐进式缺血后适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增雷 孙学玉 +1 位作者 王修卫 王庆久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2年第6期420-425,共6页
目的观察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采用渐进式缺血后适应术式,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在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并行急诊PCI的STEMI... 目的观察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采用渐进式缺血后适应术式,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在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并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12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常规PCI)和试验组(61例,渐进式缺血后适应治疗);渐进式缺血后适应治疗采用4次循环:球囊阻塞/撤压(60 s/15 s,60 s/30 s,30 s/30 s,15 s/30 s)。比较两组患者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术后交感神经或迷走神经的过度兴奋发生率,心率震荡及心率变异性参数(震荡初始、震荡斜率、平均R-R间期标准差、每5 min平均R-R间期的标准差),术后肌钙蛋白T、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超敏C反应蛋白的峰值水平,超声心动图指标,及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试验组相较于对照组,可减少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42.6%比65.0%,P=0.014),抑制术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16.4%比38.3%,P=0.007)及迷走神经过度兴奋(9.8%比26.7%,P=0.016),降低震荡初始[(0.37±0.43)%比(0.63±0.36)%,P<0.001]及升高震荡斜率[(10.56±3.75)ms/RRI比(7.81±3.03)ms/RRI,P<0.001]、平均R-R间期标准差[(131.2±23.6)ms比(102.6±20.3)ms,P<0.001]、每5 min平均R-R间期的标准差[(102.5±18.3)ms比(86.7±15.9)ms,P<0.001],明显降低术后肌钙蛋白T[(833.46±95.73)pg/ml比(952.57±102.16)pg/ml,P<0.001]、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7.35±1.49)pg/ml比(8.92±1.76)pg/ml,P<0.001]、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913.27±105.41)mg/L比(1062.35±139.87)mg/L,P<0.001]。两组患者术后1周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术后4周对照组与试验组LVEF[(48.08±10.17)%比(52.06±11.76)%,P=0.049]、LVEDd[(50.43±5.22)mm比(48.32±5.50)mm,P=0.03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4周与术后1周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后适应 再灌注心律失常 自主神经系统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下载PDF
优化缺血后适应在STEMI患者PPCI术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增雷 王修卫 +2 位作者 孙学玉 丁思华 曹庆博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2年第4期502-506,共5页
目的观察优化缺血后适应(IPoC)术式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术中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影响及意义,探索最佳缺血后适应术式。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0年3月在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心... 目的观察优化缺血后适应(IPoC)术式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术中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影响及意义,探索最佳缺血后适应术式。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0年3月在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诊断为STEMI并行PPCI术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IPoC组(50例)及优化IPoC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PCI治疗;IPoC组在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后,给予常规缺血后适应处理,再置入支架;优化IPoC组在开通IRA后,给予优化缺血后适应处理,再置入支架。比较三组患者血清CTnT、NT-ProBNP、Hs-CRP水平,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术后24 h心电图ST段回落比例,心脏超声LVEF等指标,及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术后CTnT、NT-ProB⁃NP、Hs-CRP水平,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术后24 h ST段回落比例,心功能恢复等方面,优化IPoC组及IPoC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优化IPoC组优于IPoC组(P<0.05)。结论在STEMI患者PPCI术中,优化缺血后适应术式可以明显减轻再灌注损伤,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心功能及心室重构,起到很好的心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后适应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下载PDF
Effects of bivalirudin 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emergenc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被引量:3
16
作者 SUN Xue-yu ZHANG Yu-ying HAN Zeng-lei 《South China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18年第4期237-243,共7页
Background It.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to implement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which rapidly achieve coronary reperfusion. However,many patients with no-reflow,leading t... Background It.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to implement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which rapidly achieve coronary reperfusion. However,many patients with no-reflow,leading to cardiovascular events,even sudden death. Bivalirudin has been used in anticoagulant therapy in PCI,which was characterized by rapid onset,strong anticoagulant effect and good safety. The HORIZONS-AMI study showed that bivalirudin reduced the risk of bleeding and death after PCI compared with heparin and glycoprotein IIb/IIIa antagonists. However,bivalirudin increased the risk of acute stent rethrombosis compared to unfractionated heparin and glycoprotein Ⅱb/Ⅲa antagonists. Therefore,the use of bivalirudin in emergency PCI was worth exploring. EUROMAX trial prompted that the patients who underwent emergency PCI and received intravenous use of bivalirudin during transit,might reduce the risk of bleeding. But there were few studies about bivalirudin on the effects of coronary reperfusion.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bivalirudin on coronary blood flow in patients with AMI and the safety of the drug. Methods All 120 AMI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n=60)and control group(n=60)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method 1:1. In the treatment group,after coronary angiography and before PCI,the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bivalirudin(0.75mg/kg)was proportional,and then the intravenous maintenance was continued(1.75 mg·kg-1·h-1)for 5 h. In the control group,after coronary angiography and before PCI,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tirofiban(10 μg/kg)and unfractionated heparin(100 U/kg),followed by continuous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tirofiban(0.75 μg·kg-1·min-1)for 24 h. The TIMI blood flow classification,corrected TIMI frame number,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 grade(TMPG),Cardiac ultrasound parameters,serum NT-ProBNP and hs-CRP were recorded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PCI. Major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bleeding event,etc. were recorded. Results The ratio of coronary b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GIOPLASTY NO-REFLOW BIVALIRUDIN
原文传递
强化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sCD105、hs-CRP及心脏自主神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玉英 增雷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34期117-119,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血清可溶性CD105(sCD105)、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心率震荡(HRT)参数等变化,探讨强化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的效果及意义。方法 12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60例。治疗组患者入院即刻给予瑞... 目的通过观察血清可溶性CD105(sCD105)、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心率震荡(HRT)参数等变化,探讨强化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的效果及意义。方法 12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60例。治疗组患者入院即刻给予瑞舒伐他汀40 mg治疗,后继续给予瑞舒伐他汀20 mg/d治疗。对照组入院始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d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sCD105、hs-CRP以及HRT参数[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分析血清sCD105、hs-CRP与TO、TS的相关性,比较两组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TS、sCD105、hs-CRP均低于治疗前, TO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TS、sCD105、hs-CRP低于对照组, TO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CD105、hs-CRP均与TO呈明显正相关(r=0.6223、0.7216, P<0.05),与TS呈明显负相关(r=-0.6138、-0.8022, P<0.05)。治疗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3%,低于对照组的1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低于对照组的1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给予强化他汀治疗,可稳定冠脉血管内皮及粥样斑块,改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使患者明显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强化他汀 可溶性CD105 超敏C反应蛋白 心率震荡
下载PDF
养心氏联合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hs-CRP、sCD40L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玉英 增雷 《中医临床研究》 2019年第20期28-30,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等指标变化及心绞痛发作情况,观察养心氏联合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效果。方法:将11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等指标变化及心绞痛发作情况,观察养心氏联合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效果。方法:将11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瑞舒伐他汀钙片,每次10 mg,每天一次,40例)、治疗2组(养心氏片1.8 g,每天三次,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每天一次,40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30例),测定治疗8周时血清hs-CRP、sCD40L、血脂、肝功能等指标水平,心绞痛发作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两治疗组治疗后血清hs-CRP、sCD40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心绞痛发作均降低(P<0.05),两治疗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养心氏联合瑞舒伐他汀可使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明显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心氏 他汀 不稳定性心绞痛 高敏C反应蛋白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
下载PDF
急性心脑损害型流行性出血热1例
19
作者 张玉英 增雷 《工企医刊》 2002年第3期42-43,共2页
<正> 1 病历摘要李某,女7岁,因发热伴头痛3天于2001年7月11日入院。体检:T39.5℃,P90次/分,R20次/分。发育正常,神志清,精神差,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双肺呼吸音粗,无罗音。心音有力,律整,各瓣膜区无杂音。... <正> 1 病历摘要李某,女7岁,因发热伴头痛3天于2001年7月11日入院。体检:T39.5℃,P90次/分,R20次/分。发育正常,神志清,精神差,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双肺呼吸音粗,无罗音。心音有力,律整,各瓣膜区无杂音。肋下肝脾未及。患儿入院前曾呕吐2次。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14.1×10~9/L,PLT 111×10~9/L,LCR 0.915,SCR0.085,见异型淋巴细胞。血ALT 50.4U/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脑损害型流行性出血热 诊断 治疗 病例报告
下载PDF
辛伐他汀并氯沙坦对高血压左室肥厚及心率震荡影响
20
作者 增雷 蔡尚郎 于树君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07-109,112,共4页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联合氯沙坦治疗高血压左室肥厚的效果及对心率震荡的影响。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病人84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22例,给予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等基础治疗;氯沙坦组30例,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沙...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联合氯沙坦治疗高血压左室肥厚的效果及对心率震荡的影响。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病人84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22例,给予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等基础治疗;氯沙坦组30例,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沙坦(100mg,每日1次);联合组32例,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20~40mg,每日1次)和氯沙坦(100mg,每日1次)。均治疗12个月。观察各组病人治疗前后心脏超声指标(LVMI)、心率震荡参数(TO、TS)、血压及胆固醇等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氯沙坦组及联合组治疗后的TO、LVMI降低,TS升高,差异有显著性(t=6.539~20.395,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493~1.916,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氯沙坦组和联合组TO、LVMI、SBP、DBP均显著降低(F=12.72~32.97,q=4.317~11.212,P<0.01),TS显著升高(F=134.64,q=9.542~22.917,P<0.01)。与氯沙坦组比较,联合组TO、LVMI降低(q=2.922~3.292,P<0.05),TS升高(q=13.740,P<0.01)。心率震荡参数TO、TS与左室心肌质量指数有明显的相关性(r=0.438~0.626,P<0.01)。结论辛伐他汀联合氯沙坦能显著改善高血压左室肥厚及自主神经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震荡 肥大 左心室 高血压 辛伐他汀 氯沙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