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宜州市2006—2015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黄焕辉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7年第8期48-49,52,共3页
目的分析2006—2015年宜州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宜州市2006—2015年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6—2015年宜州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197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0.5... 目的分析2006—2015年宜州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宜州市2006—2015年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6—2015年宜州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197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0.52/10万,发病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季节分布呈双峰特点,庆远镇报告病例数最多,病例集中在0~14岁年龄组,占总病例数的78.39%;男、女性别比为1.64:1,职业以学生、托幼儿童和散居儿童为主,占66.05%。结论宜州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以14岁以下儿童为主;应实施综合性防控措施,尤其要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开展高发人群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常规接种及加强免疫工作,进一步降低其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病学特征 宜州
下载PDF
河池市宜州区45例百白破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病例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2
作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50-0052,共3页
分析2020—2022年河池市宜州区45例百白破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对其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 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这段时间在河池市宜州区接种百白破疫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45例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儿的年龄、性... 分析2020—2022年河池市宜州区45例百白破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对其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 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这段时间在河池市宜州区接种百白破疫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45例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儿的年龄、性别、不良反应的季节、不良反应发生类型,总结出不良反应的原因,并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 男童所占比例55.56%高于女童44.44%,年龄主要以≤1岁居多,占84.44%,发生的季节以夏季居多,占总例数的40%,不良反应以一般反应居多,占95.56%,异常反应占2.22%,偶合症占2.22%,所有患儿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不良反应均消退;结论 接种百白破疫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针对不良反应需要及时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为了预防不良反应还需要实施有效的预防性护理措施,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池市宜州区 百白破疫苗 不良反应 干预效果
下载PDF
2017—2021年河池市宜州区非免疫规划疫苗使用情况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黄焕辉 玲红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2年第10期95-98,共4页
目的:分析河池市宜州区非免疫规划疫苗使用情况,为提高和加强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服务和相关传染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2017—2021年河池市宜州区非免疫规划疫苗使用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7—2021年河池市宜州区共接种非免疫规... 目的:分析河池市宜州区非免疫规划疫苗使用情况,为提高和加强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服务和相关传染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2017—2021年河池市宜州区非免疫规划疫苗使用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7—2021年河池市宜州区共接种非免疫规划疫苗23种,472 379剂次,年接种量从2019年的85 694剂次上升至2021年的96 381剂次;庆远镇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量最高,为200 157剂次,占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总量的42.37%;接种量最高的3种非免疫规划疫苗分别为狂犬病疫苗、乙肝疫苗和流感疫苗,3种疫苗共接种284 759剂次,占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总量的60.28%;肠道病毒71型疫苗、腮腺炎疫苗、水痘减毒活疫苗等7种儿童常用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用量占接种总量的34.61%(163 479/472 379),可替代免疫规划疫苗的非免疫规划疫苗使用总量由14 475剂次降至3 311剂次,总平均替代率为6.81%,替代率逐年下降。结论:2017—2021年河池市宜州区非免疫规划疫苗使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接种对象以儿童为主,免疫规划疫苗替代率逐年下降。应通过健康宣教、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等措施提高非免疫规划疫苗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免疫规划疫苗 预防接种 接种率
下载PDF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输入病例流行病学调查
4
作者 黄焕辉 凌雪 +2 位作者 黄东 覃东云 《基层医学论坛》 2021年第17期2400-2402,共3页
目的对河池市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输入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为COVID-19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方案(试行)》,进行病... 目的对河池市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输入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为COVID-19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方案(试行)》,进行病例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检测;排查追踪密切接触者,并及时落实相关防控措施。结果该病例于2020年1月13—17日到武汉市某医院进行软件开发和维护工作,1月17日返回杭州,1月19日出现咳嗽、头痛等症状;1月21日胸部CT检查显示两肺胸膜增厚,采集咽拭子和血清标本送河池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SARS-COV-2核酸,咽拭子结果为阳性;1月23日经广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核并确认阳性;共追踪并管理密切接触者23人,所有密切接触者居家隔离观察14 d,观察期间无异常情况;1月24日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结论根据病例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为河池市首例新冠肺炎输入病例;疫情未造成密切接触者和医务人员感染;应按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的要求,围绕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的基本思路继续实施常态化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输入病例 流行病学调查 疫情防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