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恩替卡韦抗乙型肝炎病毒剂量和疗效的研究 被引量:116
1
作者 姚光弼 张定凤 +3 位作者 王宝恩 徐道振 周霞秋 秉钧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84-487,共4页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抗病毒活性,以找到一个合理的剂量用于今后大样本的临床试验。方法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选择未经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212例,按1:1:1的比例随机分为ETV 0.1 mg组69例,...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抗病毒活性,以找到一个合理的剂量用于今后大样本的临床试验。方法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选择未经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212例,按1:1:1的比例随机分为ETV 0.1 mg组69例,ETV 0.5 mg组72例,安慰剂组71例,治疗28d,并停药观察56 d。检测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肝功能的变化。结果ETV组表现出明显的抗病毒活性,在治疗28 d后,用bDNA法检测HBV DNA水平,ETV 组中达到主要终点疗效(HBV DNA水平下降2个对数级或达测不出水平)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安慰剂组(分别为86%、93%、3%,P<0.01);0.5 mg/d ETV组的HBV DNA下降幅度>0.1 mg/d ETV组(P <0.01)。在56 d的停药观察期间,0.5 mg/d ETV组患者HBV DNA的反弹幅度<0.1 mg/d ETV组(P<0.01)。三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相当(ETV 0.1 mg组45%,ETV 0.5 mg组40%,安慰剂组42%)。无一例发生约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ETV组的抗病毒活性显著优于安慰剂,0.5 mg/d组的ETV的抗病毒活性比0.1 mg/d组更强且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乙型肝炎病毒 病毒剂量 CHB 抗病毒活性
原文传递
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4
2
作者 王宇明 陈耀凯 +4 位作者 张大志 秉钧 陆志檬 尹有宽 俞云松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03-805,共3页
目的研究阿德福韦酯片对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拉米夫定对照的临床试验,选择拉米夫定耐药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9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阿德福韦酯组105例,拉米夫... 目的研究阿德福韦酯片对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拉米夫定对照的临床试验,选择拉米夫定耐药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9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阿德福韦酯组105例,拉米夫定组104例。完成24周和48周治疗时,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及肝功能变化。结果治疗24周时阿德福韦酯组血清HBV DNA水平,平均下降2.40log_(10),病毒应答率为59.0%,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为54.3%,均显著高于拉米夫定组;治疗48周时阿德福韦酯组血清HBV DNA水平,平均下降2.71log_(10),病毒应答率为61.9%,ALT复常率为54.3%,显著优于拉米夫定组;阿德福韦酯组治疗后血清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拉米夫定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发生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德福韦酯片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可在病毒学及生物化学方面取得较好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临床试验 拉米夫定 抗药性 阿德福韦酯
原文传递
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的临床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72
3
作者 王丽春 李大江 +2 位作者 熊中华 吕晓菊 秉钧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485-1488,共4页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提供指导。方法收集确诊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提供指导。方法收集确诊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共7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患者,均存在着严重的基础疾病,82.19%的患者接受过侵入性操作,感染部位以肺部最多见;共分离出7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66株(83.54%)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13株(16.46%);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呈普遍耐药,而MRSA的耐药性明显高于MSSA(P<0.01),未发现对耐万古霉素MRSA菌株。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常发生在有严重基础疾病、接受侵入性操作的患者,肺部感染最常见,MRSA表现为多药高度耐药,但糖肽类药物敏感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医院感染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药性
下载PDF
乙型肝炎和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1896位点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53
4
作者 王小飞 刘华瑞 +2 位作者 王锦蓉 周凤 秉钧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1-14,共4页
为探索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突变是否与肝损程度及肝癌发生有关,对139例HB-sAg、HBVDNA和抗-HBe阳性,HBeAg阴性的慢性HBV感染者和肝癌患者的血清标本,采用3’碱基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3’-B... 为探索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突变是否与肝损程度及肝癌发生有关,对139例HB-sAg、HBVDNA和抗-HBe阳性,HBeAg阴性的慢性HBV感染者和肝癌患者的血清标本,采用3’碱基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3’-BS-PCR)进行了第1896位核苷酸突变的检测分析。结果139例中41例(29.5%)检出了HBV突变株,无症状HBV携带者、慢性迁延性肝炎(慢迁肝)、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和重型肝炎(重肝)组的检出率分别为8.7%、13.1%、19.6%和39.1%。慢活肝和重肝组明显高于携带者(P<0.05),肝癌患者的检出率为77.3%,显著高于其他各组,提示HBV前C区1896位核苷酸突变与严重肝损害和肝癌的发生可能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肿瘤 乙型肝炎病毒 突变
原文传递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6
5
作者 何伶俐 陈竹 +4 位作者 陈杨 徐辉 唐红 秉钧 学忠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探讨治疗时间及药物累积用量与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17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给予PegIFN α-2a联合RBV抗病毒治疗,PegIFN α-2a每周1...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探讨治疗时间及药物累积用量与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17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给予PegIFN α-2a联合RBV抗病毒治疗,PegIFN α-2a每周1次,皮下注射135 μg或180 μg,RBV按体质量每日分次口服800~1200mg,共治疗48周.分别在用药前,用药后4、12、24、36、48周以及停药后24周检测HCV RNA载量,检测部分患者HCV基因型,观察病毒学应答情况并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计数资料的比较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行基因型检测的29例患者中,1b型HCV感染21例,2a型HCV感染7例,1b和2a型混合HCV感染1例.117例患者中,88例获得了快速病毒学应答,96例(82.1%)获得了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年龄≤40岁、体质量<75 kg、感染时间<10年的患者可获得更好的疗效,SVR率明显高于年龄>40岁、体质量≥75 kg、感染时间≥10年者(91.4%比72.9%,x2=6.796,P<0.05;85%比50%,x2=5.433,P<0.05;96.7%比77%,x2=5.852,P<0.05).坚持全疗程的80%以上及PegIFN α-2a或RBV预计累积用量的80%以上可获得更好的疗效(x2值分别为16.971、16.971和43.212,P值均<0.01).即使给予患者足够剂量的PegIFN α-2a(≥推荐剂量的80%),RBV减量(<推荐剂量的80%)亦会使其SVR率下降[75.0%(27/36)比96.8%(60/62),x2=8.762,P<0.01];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的患者SVR率也明显下降[100.0%(51/51)比81.8%(18/22),x 2=6.614,P<0.05].结论 PegIFN α-2a联合RBV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显著,坚持80%PegIFN α-2a推荐剂量,80%以上RBV推荐剂量,以及80%推荐疗程可获得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慢性 干扰素Α-2A 利巴韦林
原文传递
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被引量:28
6
作者 张怡 赵连三 +1 位作者 汪成孝 秉钧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44-346,共3页
目的 探讨影响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 (MEF)分离和培养的一些因素 ,以建立稳定的 MEF培养体系。方法 取 BAL B/ c小鼠胚胎分离成纤维细胞 ,利用体外培养体系 ,对 MEF的生长形态、生长曲线及细胞周期进行观察 ,并对不同胚胎日龄以及不同... 目的 探讨影响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 (MEF)分离和培养的一些因素 ,以建立稳定的 MEF培养体系。方法 取 BAL B/ c小鼠胚胎分离成纤维细胞 ,利用体外培养体系 ,对 MEF的生长形态、生长曲线及细胞周期进行观察 ,并对不同胚胎日龄以及不同胰酶作用时间对 MEF分离及培养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  13.5 d胎龄鼠胚的 MEF分离效果优于 10 .5 d、18.5 d胎龄鼠胚 ;MEF在体外为贴壁生长型细胞 ,第三代细胞增殖旺盛 ;在室温条件下 ,0 .2 5 %胰酶消化 MEF时间以 3~ 5 min为宜。结论  MEF在第 3代增殖旺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 胚胎干细胞 饲养层
下载PDF
国产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周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29
7
作者 茅益民 曾民德 +11 位作者 魏来 谢青 陆志檬 牛俊奇 陈亚岗 秉钧 张鸿飞 杨积明 李军 唐勤 吴国祥 曹爱平 《肝脏》 2007年第5期355-359,共5页
目的评价国产阿德福韦酯(优贺丁)片10mg/d治疗HBeAg阳性的中国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48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研究设计。前12周双盲阶段,240例患者按2:1的比例随机进入优贺丁组(160例)或安... 目的评价国产阿德福韦酯(优贺丁)片10mg/d治疗HBeAg阳性的中国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48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研究设计。前12周双盲阶段,240例患者按2:1的比例随机进入优贺丁组(160例)或安慰剂组(80例);12~36周,所有患者均接受开放的优贺丁治疗;36~48周原双盲阶段中接受优贺丁治疗的患者重新按1:3的比例随机分入安慰剂组(A组,40例)或继续优贺丁治疗组(B组,120例),而第一阶段服用安慰剂的患者(C组,80例)在此阶段将继续接受优贺丁治疗。主要疗效评估指标为血清HBV DNA的变化情况,次要疗效评估指标包括: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复常率、HBeAg阴转率和HBeAg的血清转换率。结果12周时,A、B组HBV DNA中位数水平较基线分别降低2.43和2.54log10拷贝/ml,均显著好于C组(P<0.05);36周时,A、B、C组HBV DNA水平中位数较基线分别降低了3.57、3.24和3.29log10拷贝/ml;48周时,B、C组患者HBVDNA中位数水平分别较基线时下降3.58和3.38log10拷贝/ml,而A组则恢复到7.37log10拷贝/ml。12周时,A、B组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17.50%和25.83%,显著高于C组的1.25%(P分别均<0.01);36周时,A、B、C组HB VDNA转阴率分别为37.50%、26.67%和28.75%,三组间无显著差异(P=0.45);48周时,B、C组HBV DNA转阴率持续升高达到34.17%和31.25%,而A组则降为7.50%。48周时,B、C组ALT复常率持续升高达75.25%和64.06%,A组则由36周时的75.68%降为28.57%;B组HBeAg转阴率和血清转换率分别为6.42%和4.55%。安全性方面,研究期间各治疗组血清肌酐及血磷值平均水平同基线相比无变化。结论优贺丁片10mg/d剂量治疗48周HBeAg阳性的中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效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德福韦酯 慢性乙型肝炎 治疗
下载PDF
HIV/AIDS实验室检测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8
作者 白浪 秉钧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3期206-209,共4页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危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实验室检测是诊断HIV/AIDS的主要依据。HIV实验室检测一般包括病毒抗体和抗原检测、病毒核酸检测、免疫细胞检测及病毒耐药检测。20多年来,HI...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危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实验室检测是诊断HIV/AIDS的主要依据。HIV实验室检测一般包括病毒抗体和抗原检测、病毒核酸检测、免疫细胞检测及病毒耐药检测。20多年来,HIV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取得很大进展,特别是近年来免疫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应用为临床诊治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对HIV的检测,灵敏度及特异度高的分析方法将有助于HIV的早期诊断、避免漏检,也有助于对抗艾滋病药物的疗效评价、预测和监测疾病进程,提高检测的灵敏性,缩短检测的窗口期,是HIV诊断方法和诊断试剂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向。随着对HIV/AIDS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检测HIV的新技术层出不穷,HIV的实验室检测正朝着简便、快速、敏感、准确及自动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实验室检测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和金属β内酰胺酶的检测 被引量:23
9
作者 宗志勇 秉钧 +2 位作者 吕晓菊 高燕渝 俞汝佳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99-1001,共3页
目的了解本院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及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和头孢他啶耐药菌株是否产金属β内酰胺酶。方法对2002年4月—2003年1月本院临床分离的101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NCCLS推荐的琼脂双倍稀释法测定了对15种抗菌药物的最低... 目的了解本院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及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和头孢他啶耐药菌株是否产金属β内酰胺酶。方法对2002年4月—2003年1月本院临床分离的101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NCCLS推荐的琼脂双倍稀释法测定了对15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s),将对亚胺培南耐药或对头孢他啶高度耐药的菌株用金属螯合剂-抗生素稀释法检测是否产金属β内酰胺酶。结果101株鲍曼不动杆菌最常分离自痰,分布于全院16个临床科室,但有1/3以上来自于ICU病房。这101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突出,仅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头孢吡肟保持较高的敏感率,分别为90·1%、88·1%和81·2%;而对包括头孢他啶的其他1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低于50%;而且多重耐药菌株常见。共有19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和(或)对头孢他啶高度耐药。金属螯合剂-抗生素稀释法检测出9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结论本院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高、分布广,对抗菌药物耐药严重;仅碳青霉烯和四代头孢菌素保持较高的敏感性;存在对亚胺培南耐药和(或)对头孢他啶高度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其中部分耐药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动杆菌属 抗药性 多药 Β内酰胺酶类 头孢他啶
原文传递
丹参对内毒素血症早期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粘附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赵燕 尹毅 +4 位作者 吕晓菊 冯萍 刘健 沙建平 秉钧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20-322,346,共4页
目的 研究丹参对内毒素血症早期中性粒细胞 (PMN)与内皮细胞 (EC)粘附作用的影响 ,探讨其抗粘附作用的机制。方法 建立兔内毒素血症模型 ,其中丹参治疗组分别于造模后即刻和 2 4 h后静脉注射丹参注射液 (2 m l/ kg) ,检测造模后即刻、... 目的 研究丹参对内毒素血症早期中性粒细胞 (PMN)与内皮细胞 (EC)粘附作用的影响 ,探讨其抗粘附作用的机制。方法 建立兔内毒素血症模型 ,其中丹参治疗组分别于造模后即刻和 2 4 h后静脉注射丹参注射液 (2 m l/ kg) ,检测造模后即刻、2、4、8、16、2 4、4 8h PMN- EC粘附率、PMN表面粘附分子 CD11a/ CD18及 CD11b/CD18的值 ,并测定各时点血浆 TNF- α水平。结果 造模后即刻内毒素血症组与丹参治疗组粘附分子 CD11a/CD18、CD11b/ CD18及粘附率均升高 ,内毒素血症组于造模后 4 h达高峰 ,丹参治疗组各时点的 CD11a/ CD18、CD11b/ CD18值及 PMN- EC粘附率均低于前者 (P<0 .0 5 )。内毒素血症组于造模后 2 h TNF- α开始升高 ,8h达高峰 ,4 8h仍高于正常 ;丹参治疗组各时点的 TNF- α值均低于前者 (P<0 .0 5 )。结论 丹参能降低内毒素血症早期PMN粘附分子 CD11a/ CD18、CD11b/ CD18的表达及血浆 TNF- α的水平 ,进而抑制 PMN- EC粘附 ,改善微循环及减轻组织病理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内毒素血症 中性粒细胞 内皮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低于2倍正常值的慢性乙肝患者肝组织学的改变 被引量:19
11
作者 陈恩强 何伶俐 +5 位作者 王丽春 秉钧 白浪 刘聪 学忠 唐红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2476-2481,共6页
目的:分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低于2倍正常值上限(upper limits of normal,ULN)的慢性乙肝患者肝组织学改变情况,并探讨影响肝脏组织学改变的因素.方法:根据ALT≤0.5×ULN、0.5×ULN<ALT≤1×ULN和1×ULN<ALT<2&#... 目的:分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低于2倍正常值上限(upper limits of normal,ULN)的慢性乙肝患者肝组织学改变情况,并探讨影响肝脏组织学改变的因素.方法:根据ALT≤0.5×ULN、0.5×ULN<ALT≤1×ULN和1×ULN<ALT<2×ULN将170患者分成Ⅰ(n=39)、Ⅱ(n=87)、Ⅲ组(n=44),对肝组织学改变是否同ALT水平、HBeAg状态、HBV DNA复制水平及年龄存在相关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170例患者,Ⅰ、Ⅱ、Ⅲ组炎症活动度为G2及G2以上者分别为43.6%、56.4%和65.9%;纤维化分期为S2及S2以上者分别为38.4%、48.3%和61.3%,三组中分别有5.1%、8.1%和18.2%的患者组织学表现为肝硬化(S4).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与ALT均有关(F=4.162,3.992,均P<0.05),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与年龄有关(F=32.831,20.084,均P<0.05),纤维化程度与HBeAg阳性率有关(χ2=7.839,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即使ALT<2×ULN,也有55.9%的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在G2或G2以上,因此对于病史较长,特别是年龄在40岁以上的患者建议常规进行肝组织活检,根据肝组织活检病理结果决定是否对其进行抗病毒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组织学 肝活检
下载PDF
输血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秉钧 付希贤 +3 位作者 胡德昌 咸瑞媛 谢冬英 王锦蓉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26-27,共2页
目的了解我国输血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现状以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方法华西、北医、上医、协和及中山等5所大学附属医院采用前瞻性调查。结果输血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可高达16%。加强用血前再筛查的方法,可将感染率降至7%左右。如严... 目的了解我国输血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现状以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方法华西、北医、上医、协和及中山等5所大学附属医院采用前瞻性调查。结果输血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可高达16%。加强用血前再筛查的方法,可将感染率降至7%左右。如严格采用义务献血者作供血员,则可能进一步将丙型肝炎感染率降至1%。结论在尚无丙型肝炎疫苗的情况下,提倡义务献血和加强对血源的筛查,是控制输血后肝炎有效和必要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输血 HCV感染
原文传递
临床分离87株摩根摩根菌的体外抗菌药物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宗志勇 吕晓菊 +3 位作者 过孝静 秉钧 刘自贵 陈知行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237-239,共3页
目的 :探讨摩根摩根菌临床分离株对抗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 ,为临床治疗摩根摩根菌感染和研究细菌耐药性提供参考。方法 :研究我院 1998年 1月— 2 0 0 1年 6月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 87株摩根摩根菌 ,测定其对常用的 1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 目的 :探讨摩根摩根菌临床分离株对抗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 ,为临床治疗摩根摩根菌感染和研究细菌耐药性提供参考。方法 :研究我院 1998年 1月— 2 0 0 1年 6月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 87株摩根摩根菌 ,测定其对常用的 1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分析药敏结果。结果 :从痰、尿、血、创面分泌物、脓液、胆汁、咽拭子、腹腔引流液、粪便、直肠拭子和前列腺液的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出 87株摩根摩根菌。这 87株菌对 1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如下 :阿米卡星 87.4 % ,哌拉西林 三唑巴坦 82 .8% ,头孢吡肟 78.2 % ,妥布霉素 70 .1% ,头孢他啶 70 .1% ,头孢噻肟 6 7.8% ,头孢曲松 6 6 .7% ,亚胺培南 6 5 .5 % ,氨曲南 6 4 .4 % ,头孢西丁 6 4 .4 % ,环丙沙星 5 5 .2 % ,庆大霉素 4 3.7% ,哌拉西林 4 2 .5 % ,复方磺胺甲唑 33.3% ,氨苄西林 舒巴坦 8.1% ,头孢呋辛 1.2 % ,头孢唑林 1.2 %。结论 :对摩根摩根菌所致感染推荐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和头孢吡肟为一线治疗药物。摩根摩根菌具有较高的耐药性 ,且存在多重耐药菌株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敏试验 临床分离 摩根摩根菌 体外抗菌药物 敏感性研究
下载PDF
定量PCR技术研究概述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守春 秉钧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CAS 1998年第5期231-232,共2页
本文就定量PCR检测时的参照物及定量PCR的方法作一慨述。
关键词 PCR检测 参照物 方法 定量PCR 核酸
下载PDF
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产AmpC酶的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丁丁 范昕建 +4 位作者 秉钧 陈文昭 吕晓菊 冯萍 杨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2期1291-1293,共3页
目的 :探讨呼吸道感染标本中 ,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 1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及产AmpC酶的耐药情况。方法 :对临床分离的 12 7株铜绿假单胞菌用MicroscanWalkAway 40系统鉴定到种 ,药敏试验采用Kirby Bauer纸片扩散法按NCCLS标准进行 ,并通过... 目的 :探讨呼吸道感染标本中 ,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 1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及产AmpC酶的耐药情况。方法 :对临床分离的 12 7株铜绿假单胞菌用MicroscanWalkAway 40系统鉴定到种 ,药敏试验采用Kirby Bauer纸片扩散法按NCCLS标准进行 ,并通过酶粗提物头孢西丁三维试验结合PCR法检测AmpC酶。结果 :对引起呼吸道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较高的抗生素为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等 ,耐药性较低的抗生素为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头孢吡肟 ,12 7株铜绿假单胞菌中产AmpC酶菌株共 31株 ,产AmpC酶阳性率占总菌株数 2 4 5 % ,产AmpC酶菌株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比不产AmpC酶增高。结论 :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耐药与产AmpC酶有关 ,治疗宜选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AMPC酶 耐药性 研究
下载PDF
熊胆胶囊对病毒性肝炎患者退黄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秦山 秉钧 +1 位作者 陈亚利 胡菊梅 《四川医学》 CAS 2000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目的 评价熊胆胶囊对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78例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熊胆胶囊口服治疗,并以复方益肝灵治疗23例急、慢性肝炎患者作为对照。4周后对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熊胆胶囊治疗组总胆红素复常率为81%,而复方益肝... 目的 评价熊胆胶囊对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78例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熊胆胶囊口服治疗,并以复方益肝灵治疗23例急、慢性肝炎患者作为对照。4周后对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熊胆胶囊治疗组总胆红素复常率为81%,而复方益肝灵治疗组则为40%;两组的降酶效果均较显著,转氨酶复常率接近80%。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熊胆胶囊对病毒性肝炎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胆胶囊 病毒性肝炎 药物疗法 黄疸
下载PDF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被引量:12
17
作者 秉钧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330-333,共4页
关键词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原发性腹膜炎 腹水感染 继发性腹膜炎 腹腔内病变 医院内感染 内脏穿孔 严重肝病
下载PDF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耐药分析及处理 被引量:9
18
作者 徐辉 陈杨 +2 位作者 何伶俐 秉钧 学忠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27-430,共4页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长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耐药因素及其耐药后处理措施,为合理应用拉米夫定提供依据。方法2001年9月2010年1月应用拉米夫定初治的CHB患者383例,治疗观察满1年。其中发生病毒学突破或反弹患者129例,分为换...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长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耐药因素及其耐药后处理措施,为合理应用拉米夫定提供依据。方法2001年9月2010年1月应用拉米夫定初治的CHB患者383例,治疗观察满1年。其中发生病毒学突破或反弹患者129例,分为换用阿德福韦酯治疗组和加用阿德福韦酯治疗组。疗效评估包括血清HBV病毒学、血清HBV免疫学、血生物化学应答,观察时间至少1年。定性资料采用xz检验,反弹时间分布关系用生存分析曲线描述。结果383例CHB患者3个月、半年、l、2、3年以及3年后HBVDNA阴转率分别为40.7%、55.6%、59.5%、56.7%、55.9%和55.6%。HBeAg血清学转换62例,占22.6%。原发耐药12例,突破反弹129例,累计耐药率为36.8%,累计反弹率为34.8%。基线高病毒载量、基线ALT水平〈2倍正常值上限、治疗24周时的病毒学低应答,与较高的反弹率相关,x。值分别为35.716、8.728和43.534,JD值均〈0.01。病毒学突破反弹发生在1年半内112例(86.8%),2年内123例(95.3%),5年以后未再发现病毒学突破反弹患者。129例病毒学突破反弹的患者予以换用阿德福韦酯或加用阿德福韦酯继续治疗,换药和加药后的再次阴转率分别为22.7%(15/66)和58.7%(37/63),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59.1%(39/66)和87.3%(55/63),X^2值分别为17.364和12.975,JD值均〈0.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拉米夫定初始治疗的CHB患者,耐药反弹主要发生在2年以内,对于拉米夫定耐药的CHB患者,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比单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可取得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治疗 拉米夫定 药物耐受 病毒 阿德福韦酯
原文传递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炫 范昕建 +3 位作者 吕晓菊 秉钧 俞汝佳 高燕渝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 了解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产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 (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TEM及SHV型ESBLs亚型 ,并分析其耐药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分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患者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株的TE... 目的 了解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产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 (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TEM及SHV型ESBLs亚型 ,并分析其耐药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分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患者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株的TEM型及SHV型ESBLs基因并测序 ,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等 8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值。结果 所有产ESBLs株均耐头孢噻肟 ,11株耐氨曲南 ,2株分别耐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 ,对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及头孢西丁耐药的分别为 11株、5株和 3株。 12株ESBLs菌中 10株产SHV 2 ,2株产TEM 19。结论 本研究中的产ESBLs株以耐头孢噻肟和氨曲南为主 ,其中绝大多数为多重耐药株 ,产SHV 2和TEM 19是其对头孢噻肟及氨曲南等氧亚胺基 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酶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 耐药基因 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医院下呼吸道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性 被引量:10
20
作者 陈敏 张再伟 +4 位作者 尹维佳 韩素梅 刘自贵 秉钧 徐世兰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169-170,172,共3页
目的 :探讨医院下呼吸道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和耐药情况。方法 :采用 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同时对分离培养出的不动杆菌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条件Logisitic回归结果显示 :住院天数、糖尿病、使用呼吸机和激素为医院下呼吸道不动... 目的 :探讨医院下呼吸道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和耐药情况。方法 :采用 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同时对分离培养出的不动杆菌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条件Logisitic回归结果显示 :住院天数、糖尿病、使用呼吸机和激素为医院下呼吸道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OR值分别是 1.0 3、2 2 .2 1、14 .12、5 .16,95 %CI均大于 1;耐药性分析示 :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结论 :加强对相关危险因素的控制 ,可以有效地预防医院下呼吸道不动杆菌感染 ;治疗上应选用敏感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下呼吸道感染 不动杆菌 危险因素 耐药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