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州湾鱼类生态类群的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薛莹 +2 位作者 任一平 邹易阳 于磊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59-71,共13页
根据2011年3、5、7、9和12月在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5个航次渔业资源底拖网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海州湾鱼类的种类组成和生态类群结构及其季节变化。本次调查共采集96种鱼类,隶属于2纲13目44科71属,选取其中的58种鱼类(其生物量之和占... 根据2011年3、5、7、9和12月在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5个航次渔业资源底拖网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海州湾鱼类的种类组成和生态类群结构及其季节变化。本次调查共采集96种鱼类,隶属于2纲13目44科71属,选取其中的58种鱼类(其生物量之和占所有鱼类总生物量的95%以上),依据适温类型、产卵类型、摄食类型和洄游类型四个方面,对生态类群进行划分和研究。研究表明,从适温类型来看,海州湾各季节暖温性鱼类的生物量和种类数均超过总数的40%,占首位,其次是暖水性鱼类和冷温性鱼类。从产卵类型来看,海州湾鱼类以浮性卵鱼类和黏着沉性卵鱼类为主,分别占总生物量的48.17%和31.19%。从摄食类型来看,海州湾各季节均以底栖生物食性鱼类为主,其种类数和生物量所占比例分别为55.17%和65.42%。从洄游类型来看,海州湾洄游鱼类(包括长距离洄游和短距离洄游)的种类数和生物量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67.25%和57.11%。研究结果表明:海州湾鱼类生态类群存在极显著的季节差异(P<0.01);优势种的季节变化也十分明显,其变化规律与生态类群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州湾 鱼类群落 生态类群 优势种 种类组成
下载PDF
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研究胶州湾普氏栉虾虎鱼的摄食习性 被引量:8
2
作者 韩东燕 +3 位作者 薛莹 麻秋云 徐宾铎 任一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789-3796,共8页
普氏栉虾虎鱼属于小型暖温性底层鱼类,是胶州湾鱼类群落中的优势种之一,在胶州湾食物网和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基于胶州湾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采集的样品,对普氏栉虾虎鱼的摄食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 普氏栉虾虎鱼属于小型暖温性底层鱼类,是胶州湾鱼类群落中的优势种之一,在胶州湾食物网和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基于胶州湾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采集的样品,对普氏栉虾虎鱼的摄食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胶州湾普氏栉虾虎鱼的δ15N值范围为11.24‰~13.99‰,平均值为(12.70±0.70)‰,δ^(13_C值范围为-20.67‰^-18.46‰,平均值为(-19.08±0.36)‰;各体长组的营养级范围为3.49~3.76,平均营养级为(3.62±0.21),其δ^(15)N值和营养级与体长呈显著负相关,δ13C值与体长无显著相关性.普氏栉虾虎鱼摄食的主要饵料生物类群为多毛类、虾类和软体动物,浮游动物和颗粒有机物(POM)的饵料贡献率较小.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普氏栉虾虎鱼各体长组食物组成的相似性均在92%以上,相似性较高,说明其摄食习性随体长变化无明显差异.普氏栉虾虎鱼在胶州湾生态系统中属于中级消费者,其摄食各饵料生物类群比例的变化可能是其营养级与体长呈负相关关系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胶州湾 普氏栉虾虎鱼 营养级 摄食习性
原文传递
基于胃含物和稳定同位素研究海州湾长蛇鲻的摄食习性 被引量:7
3
作者 高元新 +4 位作者 任晓明 徐宾铎 张崇良 任一平 薛莹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277-4283,共7页
长蛇鲻(Saurida elongate)为温水性近海底栖鱼类,是目前海州湾的优势鱼种之一,在海州湾食物网中占据重要地位。本研究基于海州湾底拖网调查采集的样品,结合胃含物分析和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长蛇鲻的摄食习性。结果表明:海州湾... 长蛇鲻(Saurida elongate)为温水性近海底栖鱼类,是目前海州湾的优势鱼种之一,在海州湾食物网中占据重要地位。本研究基于海州湾底拖网调查采集的样品,结合胃含物分析和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长蛇鲻的摄食习性。结果表明:海州湾长蛇鲻摄食的主要饵料生物为戴氏赤虾、枪乌贼、长丝虾虎鱼、鳀、六丝钝尾虾虎鱼、细条天竺鲷、尖海龙和绯鱼衔。其δ13C值范围在-19.39‰^-16.23‰之间,平均值为(-18.01±0.85)‰,与体长无显著相关性;δ15N值范围在9.56‰~13.36‰之间,平均值为(11.77±0.86)‰,与体长呈显著正相关。长蛇鲻不同体长组的饵料生物贡献度差异较大,随着体长增加,其捕食能力增强、摄食器官逐渐完善、摄食饵料生物的比例发生变化,可能是导致其摄食习性随体长变化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海州湾长蛇鲻的摄食生态,为海州湾食物网营养动力学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蛇鲻 胃含物分析 稳定同位素 营养级 摄食习性 海州湾
原文传递
广东沿海海草床的现状、面临的威胁与保护建议 被引量:1
4
作者 钟超 廖亚琴 +2 位作者 刘伟杰 陈清华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131,共18页
海草床是地球上最具价值的生态系统之一,为人类提供广泛的生态系统服务。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海草床面临着人类活动威胁,且呈退化趋势。广东海草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涌现的一些研究成果将广东海草分布特征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并发现海... 海草床是地球上最具价值的生态系统之一,为人类提供广泛的生态系统服务。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海草床面临着人类活动威胁,且呈退化趋势。广东海草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涌现的一些研究成果将广东海草分布特征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并发现海草床受到的威胁来源多样,但缺乏系统的总结。基于广东滨海地区未来一段时间将持续面临高强度人类活动压力的背景下,为有效保护海草床及其生物多样性,亟需进一步深入了解广东海草床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针对性的保护建议。本文通过回顾21世纪以来广东海草床研究成果,汇总了广东海草分布信息,并结合现场调研和国内外海草床的研究报道,梳理了广东海草床面临的威胁。结果表明广东沿岸海草分布广泛,现有海草床面积约1,540ha。海草种类共5种,以卵叶喜盐草(Halophilaovalis)和贝克喜盐草(H.beccarii)为主,日本鳗草(Zosterajaponica)、单脉二药草(Haloduleuninervis)和短柄川蔓草(Ruppia brevipedunculata)分布较少。本文阐明了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如何影响海草的生长和分布,并指出了广东海草床主要面临着海水养殖、渔业捕捞、陆源污染、海洋工程等人类活动的威胁。此外,物种入侵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针对上述威胁,在现有的保护基础之上,建议加强海草床生态系统研究、提升海草调查监测能力、建立健全海草保护监管体系、管控污染物排放、强化海草床生态修复并开展海草科普宣传等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海草床 人类活动威胁 保护现状 保护建议
原文传递
珠江口海域游泳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
5
作者 裴精花 陈清华 +3 位作者 范金金 刘伟杰 郭照良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727-3738,共12页
【目的】明确珠江口海域游泳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掌握物种组成、优势种、资源量及时空分布等生态现状,为珠江口海域游泳动物资源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1年9月(秋季)和2022年4月(春季)对珠江口海域16个站... 【目的】明确珠江口海域游泳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掌握物种组成、优势种、资源量及时空分布等生态现状,为珠江口海域游泳动物资源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1年9月(秋季)和2022年4月(春季)对珠江口海域16个站位进行底拖网调查,计算相对重要性指数(IRI)、Margalef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等生物多样性指标,并结合尾数生物量比较(ABC)曲线、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尺度(NMDS)分析等方法分析游泳动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差异性。【结果】共调查捕获游泳动物215种,隶属18目77科48属,其中鱼类120种、甲壳类91种、头足类4种;全年优势种7种,优势种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51.81%,秋季、春季各9种,分别占总生物量的70.63%和63.26%;其中秋季优势种为近亲蟳(Charybdis affinis)、近缘新对虾(Metapenaeus affinis)、亨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ungerfordi)、长叉三宅虾蛄(Miyakea nepa)、皮氏叫姑鱼(Johnius belangerii)、短吻鲾(Leiognathus brevirostris)、凤鲚(Coilia mystus)、颈斑鲾(Nuchequula nuchalis)、线纹鳗鲶(Plotosus lineatus);春季优势种为近亲蟳、近缘新对虾、变态蟳(C.variegata)、亨氏仿对虾、长叉三宅虾蛄、皮氏叫姑鱼、须赤虾(Metapenaeopsis barbata)、周氏新对虾(M.joyneri)、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全年丰富度指数D平均值为7.65,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2.56,均匀度指数J′平均值为0.66。秋季和春季生物量平均值分别为1510和4626 g/h;根据ABC曲线计算的秋季、春季W分别为-0.062和-0.049,表明珠江口海域游泳动物群落受中度干扰。聚类分析和NMDS分析结果显示,珠江口海域游泳动物群落分为河口群组和近岸群组,组间群落结构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珠江口海域鱼类种群虽然已获得一定程度的恢复,生物多样性水平较高,但传统优势经济鱼类逐渐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泳动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特征 ABC曲线 非度量多维尺度(NMDS) 珠江口海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