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定痫丸对难治性癫痫大鼠抗癫痫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5
1
作者 程记伟 陶杰 +5 位作者 张淑芬 李国毅 张晓菁 朱宇丹 白宇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108-115,共8页
目的:探讨定痫丸对难治性癫痫大鼠的抗痫作用及可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将健康雄性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成2组,分为正常组10只,造模组80只,然后将造模成功的64只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定痫丸组、卡马西平组、中西药联用组,每组各16... 目的:探讨定痫丸对难治性癫痫大鼠的抗痫作用及可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将健康雄性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成2组,分为正常组10只,造模组80只,然后将造模成功的64只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定痫丸组、卡马西平组、中西药联用组,每组各16只。定痫丸组灌服定痫丸混悬剂1. 5 g·kg-1·d-1,卡马西平组灌服卡马西平溶液30 mg·kg-1·d-1,中西药联用组同时给予定痫丸混悬剂和卡马西平溶液,正常组及模型组灌服蒸馏水15 m L·kg-1·d-1,连续给药1月。通过行为学及脑电图指标评价定痫丸的抗痫作用,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评价定痫丸对卡马西平脑内药物浓度的影响,通过免疫组化、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方法观察大鼠脑内多药耐药基因1(multidrug resistance gene 1,MDR1)及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及定痫丸对其干预作用。结果:正常组大鼠无癫痫发作,脑内仅有少量MDR1,P-gp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癫痫发作级别升高(P <0. 05),持续时间延长(P <0. 05),脑皮质及海马MDR1,P-gp表达增加(P <0. 05);与模型组比较,各实验组大鼠癫痫发作级别及持续时间降低(P <0. 05),大鼠脑内MDR1,P-gp表达减少(P <0. 05);与定痫丸组比较,中西药联用组大鼠癫痫发作级别更低(P <0. 05),持续时间更短(P <0. 05),MDR1,P-gp表达减少更加明显(P <0. 05);与卡马西平组比较,定痫丸组及中西药联用组大鼠脑内MDR1,P-gp表达减少(P <0. 05),中西药联用组大鼠癫痫发作级别更低(P <0. 05),持续时间更短(P <0. 05),且大鼠脑内卡马西平药物浓度升高(P <0. 05)。结论:定痫丸对难治性癫痫具有一定的抗痫作用,且能逆转卡马西平的耐药,二者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其逆转耐药作用可能与阻断脑内MDR1,P-gp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癫痫 定痫丸 行为学 脑电图 药物浓度 多药耐药基因1 P一糖蛋白
原文传递
后循环缺血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苗玲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07年第3期179-182,共4页
  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是指供应脑部的椎基底动脉缺血引起的病变,是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缺血性卒中的20%.……
原文传递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MMP-8和IL-6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7
3
作者 徐畅 王晓梅 +2 位作者 朱刚 宋倩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5年第28期5459-5461,5471,共4页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MMP-8和IL-6的表达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门诊接受体检的8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MMP-8和IL-6的表达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门诊接受体检的8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MMP-8和IL-6水平。利用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稳定程度与血清MMP-8和IL-6水平的关系。结果:研究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中MMP-8和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中不稳定斑块28例,稳定斑块32例,斑块类型介于中间20例。不稳定斑块患者血清MMP-8和IL-6水平高于中间斑块和稳定斑块患者,中间斑块患者血清MMP-8和IL-6水平高于稳定斑块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稳定程度与血清MMP-8和IL-6水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71,0.66;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MMP-8和IL-6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颈动脉粥样硬化 MMP-8 IL-6
原文传递
儿童癫痫首诊误诊、漏诊率高!千万别大意
4
作者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24年第3期24-25,共2页
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有癫痫患者近900万人,儿童癫痫的年发病率约为151/10万,其中1岁以内起病者占儿童癫痫总数的29%,7岁以内占82.2%。但由于家长的意识没有跟上,没有找到规范的诊疗途径;基层医生经验不足;加之儿童癫痫发作的形式比... 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有癫痫患者近900万人,儿童癫痫的年发病率约为151/10万,其中1岁以内起病者占儿童癫痫总数的29%,7岁以内占82.2%。但由于家长的意识没有跟上,没有找到规范的诊疗途径;基层医生经验不足;加之儿童癫痫发作的形式比较多样,有时候非常不典型,使得儿童癫痫诊断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统计数据显示,儿童癫痫的首诊误诊、漏诊率高达30%。误诊、漏诊后,治疗不及时不恰当,癫痫发作得不到控制,孩子的生长发育很容易受影响。因此,孩子一旦出现惊厥和癫痫发作或有发作性事件(性质不明),家长一定要带其到小儿神经内科和有癫痫专科、癫痫中心的正规医疗机构,进行科学诊断及规范、长程、个体化的治疗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癫痫 基层医生 漏诊率 流行病学调查 癫痫发作 首诊误诊 医疗机构 癫痫诊断
下载PDF
三七三醇皂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微管相关蛋白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利军 白宇 +2 位作者 侯育青 程记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47-748,共2页
目的了解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区周围微管相关蛋白(MPA)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动态变化以及三七三醇皂苷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0.45 h后,不同再灌注时间(1、7、14、21、28 d),大鼠短暂... 目的了解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区周围微管相关蛋白(MPA)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动态变化以及三七三醇皂苷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0.45 h后,不同再灌注时间(1、7、14、21、28 d),大鼠短暂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应用免疫双标法观察再灌注损伤后1、7、14、21、28 d Brdu、Brdu/MPA2、Brdu/GFAP表达及三七三醇皂苷对其影响。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14 d Brdu表达水平达到峰值,至再灌注28 d Brdu表达水平已明显回落,但仍较正常水平高。再灌注7、14、21 d,三七三醇皂苷组Brdu/GFAP阳性细胞比例高于模型组(P<0.05)。三七三醇皂苷组Brdu/MPA2阳性细胞水平于整个实验过程中均较相同时间段对照组增多,但都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干细胞增殖水平增高,而三七三醇皂苷治疗可能加速了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并可能使增殖的神经干细胞更多向胶质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三醇皂苷 脑缺血再灌注 BRDU 微管相关蛋白(MPA)2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
下载PDF
产自东亚钳蝎的钠通道调节剂的抗癫痫/促癫痫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肖倩 张志平 +7 位作者 侯阳波 瞿东晓 汤乐乐 李国毅 吉永华 陶杰 朱宇丹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21-632,共12页
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i Karsch,BmK)是治疗癫痫的经典中药之一,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从BmK毒液中分离纯化的神经毒素被认为是作用于膜离子通道的主要活性成分。电压门控钠通道(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s,VGSCs)在癫痫发生中起着... 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i Karsch,BmK)是治疗癫痫的经典中药之一,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从BmK毒液中分离纯化的神经毒素被认为是作用于膜离子通道的主要活性成分。电压门控钠通道(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s,VGSCs)在癫痫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使其成为重要的癫痫药物靶点。BmK的长链毒素由60~7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能特异性识别VGSCs,其中用于建立癫痫模型的α-样神经毒素与VGSC受体位点3结合,可诱发鼠类癫痫。而β或β-样神经毒素则与VGSC受体位点4结合,对癫痫模型有显著的抗惊厥作用。本综述旨在阐明BmK多肽作用于VGSCs的抗惊厥或惊厥作用,同时也为抗癫痫药物设计提供潜在的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钳蝎 毒素 癫痫 电压门控钠通道 受体位点621
原文传递
颅脑CT血管成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侧支循环及预后评估的价值
7
作者 朱刚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9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颅脑CT血管成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侧支循环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6月于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3例,患者均进行颅脑CT平扫及CT血管成像检查,分析多期CT血管成像评分... 目的:探讨颅脑CT血管成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侧支循环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6月于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3例,患者均进行颅脑CT平扫及CT血管成像检查,分析多期CT血管成像评分和梗死核心容积的关系,比较颅脑CT平扫及CT血管成像检查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准确率、误诊率及漏诊率,根据CT血管成像检查结果进行侧支循环状态与预后相关性评估。结果:随多期CT血管成像评分增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梗死核心容积减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多期CT血管成像评分与梗死核心容积呈负相关(r=-0.37,P=0.03)。颅脑CT血管成像检查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准确率高于颅脑CT平扫,漏诊率和误诊率均低于颅脑CT平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患者CT血管成像检查侧支循环情况优于预后不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T血管成像检查侧支循环情况与预后呈正相关(r=0.34,P<0.05)。结论:颅脑CT血管成像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能够根据侧支循环状态预测临床预后,且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准确率优于颅脑CT平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颅脑CT血管成像 侧支循环 预后
下载PDF
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8
作者 朱刚 《医药前沿》 2023年第20期62-64,共3页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共130例,按照用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单药)65例和试验组(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共130例,按照用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单药)65例和试验组(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65例,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质量、脑血管损伤恢复效果,并检测两组患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2%,高于对照组的83.08%(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ADL及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和m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ADL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NIHSS评分及mR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IL-6、TNF-α及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IL-6、TNF-α及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优于阿司匹林单药治疗,联合用药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其神经功能损伤,降低其过高的炎症反应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阿司匹林 硫酸氢氯吡格雷 生活质量 神经功能 炎性细胞水平
下载PDF
三七三醇皂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GFAP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利军 白宇 +2 位作者 侯郁青 程记伟 《中医药导报》 2014年第6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区周围MPA2、GFAP蛋白和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以及三七三醇皂苷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45 min,不同再灌注时间(1、7、14、21、28 d)大鼠短暂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应用...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区周围MPA2、GFAP蛋白和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以及三七三醇皂苷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45 min,不同再灌注时间(1、7、14、21、28 d)大鼠短暂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应用PCR、Western动态观测微管相关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mRNA和蛋白表达及三七三醇皂苷治疗对其影响。结果:微管相关蛋白mRNA和蛋白表达显示,再灌注1、14、21、28 d时三七三醇皂苷组、N.S组要比正常组、假手术组高,但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胶质纤维酸性蛋白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显示,再灌注后1、7、14、21、28 d三七三醇皂苷组比N.S组、正常组和假手术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周时最明显。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mRNA和蛋白表达增高,三七三醇皂苷治疗可能加速了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并可能使增值的神经干细胞更多向胶质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三醇皂苷 脑缺血再灌注 微管相关蛋白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大鼠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给予中医药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利军 白宇程 +5 位作者 记伟 张晓菁 侯郁青 肖倩 李国毅 《内蒙古中医药》 2020年第11期6-7,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给予中医药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自愿接受治疗的7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发病时间在48 h以内,以随机单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给予中医药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自愿接受治疗的7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发病时间在48 h以内,以随机单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西药联合中医药康复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经临床治疗,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给予中医药康复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早期康复治疗 西医治疗 中医治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国际抗癫联盟(ILAE)治疗指南:抗癫药物作为癫发作或综合征单药起始治疗作用的循证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陆钦池 耿介立 +2 位作者 张玲 赵晔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09年第4期315-341,共27页
目的评定哪类抗癫药物(AEDs)的长期药力或药效对新诊断或未治疗的癫作为单药治疗具有最佳的证据支持。方法由10位来自ILAE治疗策略委员会的专家,他们包括成人神经病学家、小儿神经的学家、临床药理学家、临床试验学家及统计学家组... 目的评定哪类抗癫药物(AEDs)的长期药力或药效对新诊断或未治疗的癫作为单药治疗具有最佳的证据支持。方法由10位来自ILAE治疗策略委员会的专家,他们包括成人神经病学家、小儿神经的学家、临床药理学家、临床试验学家及统计学家组成的专家组,依据从1940年~2005年7月Medline,Current Contents和Cochrane上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循证医学评估。包括有关不同发作类型的癫(由于年龄不同)和两种癫综合征的所有文章被评定为四个不同级别的证据:Ⅰ级证据是指随机双盲对照试验(RCT设计),治疗时间≥48周,没有强制退出的标准,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其中有≥24周癫无发作(药力或药效)保持≥48周,证明优于或者具有80%的效能检出药力/药效,相对于一个适当的比较参数之间的差别<20%,恰当的统计学方法;Ⅱ级证据必须符合Ⅰ级证据的所有条件,除了其实验的时间为24~47周,或者具有能区别比较参数之间的差别在21%~30%效能的非劣效性分析;Ⅲ级证据包括其它一些随机双盲试验和开放性试验;Ⅳ级证据包括一些其它形式的证据(如专家意见,病例报告)。临床试验证据的质量被用于决定它的推荐等级的强度。结果总共有50个RCT和7个荟萃分析数据。仅有4个RCT作为Ⅰ级证据,2个Ⅱ级证据,其余都被作为Ⅲ级证据。作为最初的单药治疗,AEDs的药力/药效对三类癫类型有推荐等级,A级或B级:成人部分性癫(推荐等级A:卡马西平和苯妥英;推荐等级B:丙戊酸);儿童部分性癫(推荐等级A:奥卡西平;推荐等级B:没有);老年人部分性癫(推荐等级A:加巴喷丁和拉莫三嗪;推荐等级B:没有)。一类成人癫发作类型即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GTCs),两类儿童癫发作类型(GTCs和失神发作)和两种癫综合征(具有伴中央-颞部棘波的良性癫和青少年肌阵挛性癫),没有A级或B级证据证明其作为单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马西平 药效 拉莫三嗪 利必通 ILAE 部分性发作 抗癫药物 丙戊酸 抗惊厥药 苯妥英钠 抗心律失常药 托吡酯 妥泰 癫发作 AEDS 起始治疗 抗癫药物 综合征 综合病症 治疗指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