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业地位与农业发展 被引量:141
1
作者 王国刚 孙炜琳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26,共7页
理论、国际与历史三个维度的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的充分发展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基础前提,多功能农业为基础的乡村发展成为国际主流。乡村发展需要立足当地要素与外部动力。乡村振兴战略在优先农业农村发展、引入非农产业发展的同时,... 理论、国际与历史三个维度的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的充分发展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基础前提,多功能农业为基础的乡村发展成为国际主流。乡村发展需要立足当地要素与外部动力。乡村振兴战略在优先农业农村发展、引入非农产业发展的同时,尤需处理好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乡村农业与非农产业、传统农业与特色农业三组关系,突出农业的基础地位,补足农业现代化短板,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发展适应城乡居民需求、以农业为基础、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的新产业新业态,支撑实现乡村振兴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业发展 乡村发展 城乡关系 工农关系
原文传递
中国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发展状态与产业兴旺途径 被引量:131
2
作者 刘玉 李裕瑞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32-642,共11页
中国农业竞争力偏弱,农业发展关乎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本文引入"要素-结构-功能"分析框架,探讨了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农业发展与产业兴旺的理论基础,解析了中国农业发展特征、影响因素与兴旺路径。结果表明:(1)农业乡... 中国农业竞争力偏弱,农业发展关乎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本文引入"要素-结构-功能"分析框架,探讨了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农业发展与产业兴旺的理论基础,解析了中国农业发展特征、影响因素与兴旺路径。结果表明:(1)农业乡村已由特别强调农产品生产与社会稳定,转向兼顾产品供应、社会稳定、文化传承、生态涵养等诸多功能。农业的多功能属性,支撑了中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与广阔的发展空间。(2)基于比较优势进行分工、通过产品差异化以提高农业附加值、加强政府支持以化解市场失灵、促进"人""地""业"协调耦合,是推动农业发展的主要理论选项。(3)中国农业发展过程中,间接利益相关者的获得感要强于农民群体,同时还面临农业劳动生产效率偏低等瓶颈问题。(4)考虑农业的多功能属性与现实问题,建议切实推动中国农业发展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增效,促进产镇融合、产村融合,建立农业要素功能显化增殖机制与"进得来、留得住、能受益"的生产要素配置机制,提高农业支持政策的针对性、协同性与联动性,推动中国农业发展与产业兴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功能 农业发展 产业兴旺 乡村振兴
原文传递
长沙市区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特征 被引量:98
3
作者 林目轩 师迎春 +3 位作者 余德清 何琼峰 王良健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65-274,I0002,共11页
以不同时段的遥感影像资料为数据源,借助GIS技术对空间数据的统计及分析功能,提取出6个时期长沙市建成区变化的相关数据信息。在此基础上,利用扩张速度、扩张弹性、分维数、玫瑰图等方法分析长沙市区1986-2004年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 以不同时段的遥感影像资料为数据源,借助GIS技术对空间数据的统计及分析功能,提取出6个时期长沙市建成区变化的相关数据信息。在此基础上,利用扩张速度、扩张弹性、分维数、玫瑰图等方法分析长沙市区1986-2004年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近20年来,长沙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了将近1倍,尤其是2002-2004年,建设用地扩张趋势最为明显。现阶段城市的扩张主要表现为低密度填充式的蔓延,城区扩张方向的主要方位是NW270°~295°和SE165°~180°。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因素除经济发展及人口增长因素之外,政策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尤其是近年来政策因素的作用更为突出。未来长沙城市的空间发展将是多中心组团式的扩张,城市扩张方向日趋合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扩张 时空特征 长沙市区 遥感影像 GIS
下载PDF
中国粮食产量变化的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92
4
作者 李先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1-10,共10页
基于1990-2011年分省面板数据,应用均值、标准差与区位基尼系数揭示了中国粮食产量的阶段特征与主导类型,进而利用空间面板计量经济模型探讨了中国粮食产量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粮食产量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主要年份各粮食主导... 基于1990-2011年分省面板数据,应用均值、标准差与区位基尼系数揭示了中国粮食产量的阶段特征与主导类型,进而利用空间面板计量经济模型探讨了中国粮食产量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粮食产量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主要年份各粮食主导类型包含的省份存在较大差异;土地投入的影响由强转弱,劳动力依次表现为正显著、不显著与负显著,不同类型的资本投入存在迥异的影响效应;粮食产量同时受到农业结构调整、非农产业发展等宏观背景以及空间随机误差溢出效应的影响;不同主导类型的粮食产量变化机制存在差异,体现要素边际报酬递减、规模效应、政府调控等内在规律与外在因素的综合作用。该文揭示了全国及各主导类型的粮食产量波动原因及其作用规律,有助于确定各区域粮食增产的主要制约因素与提升途径,该研究为中央制定差别化的粮食生产支持政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模型 农业 经济 空间面板计量经济模型 产量 影响因素 中国
下载PDF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农产品市场与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74
5
作者 李先德 孙致陆 +3 位作者 贾伟 曹芳芳 袁龙江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11,共8页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加速蔓延,对世界经济、国际农产品市场与贸易产生重大影响,主要表现为世界经济增速大幅下降并陷入衰退;全球农产品供需将从供应相对充足转向供不应求;国际农产品价格将止跌回升,甚至出现大幅上涨;全球农产品贸易将因...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加速蔓延,对世界经济、国际农产品市场与贸易产生重大影响,主要表现为世界经济增速大幅下降并陷入衰退;全球农产品供需将从供应相对充足转向供不应求;国际农产品价格将止跌回升,甚至出现大幅上涨;全球农产品贸易将因限制性措施严重受阻,贸易规模显著下降;中国也因全球疫情蔓延而遭受巨大冲击。因此,本文建议加大国内农业生产支持力度、确保国内主要农产品供应,加快大宗农产品进口步伐,积极应对贸易限制措施,有效开展农业对外援助、深化粮食安全国际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全球农产品市场 国际农产品贸易 粮食安全
原文传递
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探索与思考——乡村地理青年学者笔谈 被引量:74
6
作者 杨忍 文琦 +13 位作者 王成 杜国明 李伯华 曲衍波 李红波 许家伟 贺艳华 马利邦 李智 乔陆印 曹智 戈大专 屠爽爽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90-910,共21页
乡村振兴是新时期国家重大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中国地域广阔,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区域差异显著,乡村振兴路径需要体现乡村发展的综合性、复杂性和区域性。来自乡村地理学领域的16位青年学者,以笔谈方式,对中国乡村振兴的科学路径开展... 乡村振兴是新时期国家重大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中国地域广阔,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区域差异显著,乡村振兴路径需要体现乡村发展的综合性、复杂性和区域性。来自乡村地理学领域的16位青年学者,以笔谈方式,对中国乡村振兴的科学路径开展了深入讨论。核心观点如下:(1)乡村振兴需要遵循时空分异规律,重点关注乡村发展的时空传承与现实需求之间的衔接,建立彰显地域特色和具有可操行性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分类、有序地推进乡村的人居环境、产业体系、生态环境和治理模式等转型。(2)力求城乡融合和联动,构建城乡复合多中心网络体系,创新采用"乡村群"空间组织模式,以乡村内生力、城镇辐射力与规划约束力共同驱动乡村振兴。(3)在中国"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下,农业承载着食品安全、社会稳定和生态产品等多重功能,需要构建农业"全价值链"的发展路径,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助力乡村产业兴旺。(4)在能源富集区,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需求前提下,需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西南地区,依托山区特色生态、人文资源打造山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重塑乡村旅游新品牌、构筑山水田园乡村家园;在东北地区,乡村振兴应与"东北振兴"战略协同推进,有序分类推进;在长三角地区,应在全面认知乡村工业化到乡村城镇化,再到乡村特色化,到乡村的社会、文化和生态建设的阶段演化特征基础上,寻求差异化的乡村振兴路径;在西北地区,应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有效提升乡村"自主脱贫"的能力,实现从"输血"扶贫向"造血"扶贫转变;在京津冀地区,需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推动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在资源型地区,乡村振兴核心将以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高效农业体系替代以资源开采为核心的产业体系;在传统农区,优化耕地利用转型同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 乡村发展 乡村地理学 中国
原文传递
基于生计转型的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适宜区域 被引量:60
7
作者 刘彦随 杨忍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0-427,共8页
理论解析以非农就业程度表征的农户生计转型和以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度量的农村土地利用特征的相互关系,应用GIS技术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中国县域尺度农户生计转型的存在性、拐点值及其主导下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适宜区域,为... 理论解析以非农就业程度表征的农户生计转型和以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度量的农村土地利用特征的相互关系,应用GIS技术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中国县域尺度农户生计转型的存在性、拐点值及其主导下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适宜区域,为规范推进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与重构乡村地域的可持续性提供决策参考。结果表明,农户非农就业程度与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存在倒U型规律;资源禀赋、经济发展阶段、地形等外部因子影响农户生计与农村土地利用的相互关系;控制资源禀赋、地形等外部因子作用的农户非农就业程度拐点为38.36%,结合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可将中国县域划分为适宜程度依次递减的优先整治区、优化调整区、适度挖潜区与限制整治区等4种类型区;最后,提出了切实反映农户生计特征的区域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 农户生计 适宜区域 空间自相关 中国
原文传递
人居环境质量对乡村发展的影响——基于江苏省村庄抽样调查截面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46
8
作者 李裕瑞 张轩畅 +1 位作者 刘彦随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58-167,共10页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内容,探讨人居环境质量对乡村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从理论层面解析了人居环境质量影响乡村发展的机理,并基于江苏省村庄抽样调查截面数据构建了多元回归模型和结构方程模...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内容,探讨人居环境质量对乡村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从理论层面解析了人居环境质量影响乡村发展的机理,并基于江苏省村庄抽样调查截面数据构建了多元回归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就人居环境质量对乡村发展的影响及机理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①回归分析表明,人居环境质量对乡村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②SEM建模分析发现,农村人居硬环境和软环境各构成要素对乡村发展的影响存在差异。硬环境方面,基础设施条件直接促进乡村发展,其路径系数为0.40,环境卫生状况、农户居住情况与基础设施条件之间呈现较强的相互促进作用,其路径系数分别为0.68(环境卫生状况基础设施条件)、0.65(农户居住情况基础设施条件)和0.54(环境卫生状况农户居住情况);软环境方面,乡村文化活动直接促进乡村发展,其路径系数为0.16;硬环境方面的环境卫生状况、基础设施条件与软环境方面的乡村文化活动也具有一定的相互促进作用,其路径系数分别为0.15(环境卫生状况乡村文体活动)和0.31(基础设施条件乡村文体活动)。研究认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助于乡村空间重构、组织重建、产业重塑,有效推动乡村形态、结构和功能转变。为更好地促进乡村发展转型与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应当“软硬兼施”,以完善基础设施和丰富文体活动为重点,并同步推进环境卫生治理和居住条件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质量 乡村发展 结构方程模型 乡村振兴 江苏省
下载PDF
粮食适度经营规模的文献评述与理论思考 被引量:37
9
作者 孙炜琳 薛桂霞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15,共8页
研究目的:探索粮食适度经营规模的确定思路与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重点。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定性分析法,边际分析法。研究结果:(1)粮食单产、农民收入、机会成本以及可流转耕地资源、投资与经营能力等约束条件是确定粮食适度规模最... 研究目的:探索粮食适度经营规模的确定思路与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重点。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定性分析法,边际分析法。研究结果:(1)粮食单产、农民收入、机会成本以及可流转耕地资源、投资与经营能力等约束条件是确定粮食适度规模最为常见的评价标准与测算视角;(2)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是经营主体确定适度经营规模的基本依据,从收入而非单产视角设计适度规模经营的控制标准更具可行性;(3)政府近期可将粮食单产列为适度经营规模的引导标准并据此设置补偿方法,远期来看有助于降低经营主体边际成本的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等领域才是政府适度规模经营工作的重点所在。研究结论:适度规模经营的核心是通过各类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达到最优产出,其中经营主体的最优目标为实现利润最大化,政府出于粮食安全考虑更倾向于产量最大化,两者差异构成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工作的逻辑起点与调控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粮食生产 规模经营 适度规模 文献评述 边际分析
下载PDF
对外开放背景下中国粮食安全形势研判与战略选择 被引量:34
10
作者 王介勇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16-1630,共15页
中美地缘政治竞争加剧,新冠肺炎疫情、极端天气气候等不确定性事件频发,依托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国家粮食安全策略面临新的挑战。结合统计数据与文献观点,分析了新时期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了农业开放保障粮食安全的主要效用... 中美地缘政治竞争加剧,新冠肺炎疫情、极端天气气候等不确定性事件频发,依托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国家粮食安全策略面临新的挑战。结合统计数据与文献观点,分析了新时期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了农业开放保障粮食安全的主要效用,探索了扩大对外开放背景下我国粮食安全的保障思路。结果表明:(1)中国粮食安全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存在粮食供应的经济与资源环境代价巨大、粮食稳定供应与获取的风险加大等问题,需要在开放条件下创新粮食安全实现路径。(2)农业对外开放可影响粮食供应、获取、利用与稳定性,当前对外开放促进了国家粮食供应,但尚未实现稳定的食物安全、有竞争力的食物安全。农业对外开放仍有广泛的互惠共赢基础,同时也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考验我国粮食领域应对全球化"危""机"的治理能力。(3)国家粮食安全治理对于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建议采取凸显产能的粮食自给战略、全产业链的食物安全战略与高水平的农业对外开放战略,确保粮食安全落实落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食物安全 对外开放 农业国际合作 中国
原文传递
我国农业农村投资状况及未来投资重点领域分析 被引量:27
11
作者 毛世平 张琳 +3 位作者 何龙娟 贾伟 吴文斌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7-56,共10页
扩大农业农村投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自2019年以来我国农业农村投资增速明显下滑,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更对农业农村投资产生较大冲击。本文在分析我国农业农村投资现状的基础上,剖析造... 扩大农业农村投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自2019年以来我国农业农村投资增速明显下滑,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更对农业农村投资产生较大冲击。本文在分析我国农业农村投资现状的基础上,剖析造成农业农村投资下滑的主要原因,提出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的政策建议。研究认为,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农村投资重点要聚焦现代农业设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农业农村新型基础设施三大领域,加快推动农业农村投资立法,创新多元主体参与的投融资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健全风险预警与应对机制,建立乡村振兴投入绩效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农村投资 投资下滑 投资重点 乡村振兴
原文传递
典型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建设对我国农业“新基建”的启示 被引量:27
12
作者 钱静斐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174-180,共7页
通过选取农业信息化领先的美国、农业资源禀赋相似的日本,深入探究两国在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发展阶段和模式选择,并对扶持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政策措施进行系统剖析。借鉴美国规模化精准农业发展模式和日本集约化智慧... 通过选取农业信息化领先的美国、农业资源禀赋相似的日本,深入探究两国在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发展阶段和模式选择,并对扶持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政策措施进行系统剖析。借鉴美国规模化精准农业发展模式和日本集约化智慧农业发展模式,从技术集成、发展环境、参与主体、创新能力、人才支撑五个方面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促进农业"新基建"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信息化 新基建 数字农业 农业数字经济 国际经验
下载PDF
中国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变迁及其影响效应 被引量:25
13
作者 王国刚 刘合光 +2 位作者 钱静斐 朱宁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81-1090,共10页
系统回顾了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以来,中国农业生产经营制度及主体变迁的过程。采用工具变量法等定量方法,对农业经营制度变化进行量化,并识别主体变迁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中国农业生产经营制度及主体变迁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农业经... 系统回顾了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以来,中国农业生产经营制度及主体变迁的过程。采用工具变量法等定量方法,对农业经营制度变化进行量化,并识别主体变迁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中国农业生产经营制度及主体变迁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农业经营制度安排对粮食产量、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具有较高的同步性。新时期农业生产经营制度安排,首先要尊重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自愿加入或成立合作组织的意愿,保障主体的生产经营自主性,内化生产监督成本,提高组织化程度;其次要加快配套制度设计与探索,推动适度规模经营;最后应分区施策,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职业农民,提高劳动者生产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经营制度 影响效应 政策
原文传递
新阶段农业产业竞争力提升战略研究——基于产业安全视角 被引量:23
14
作者 吴孔明 毛世平 +6 位作者 谢玲红 张琳 孙炜琳 张俊飚 王国刚 王晓君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3-92,共10页
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当前农业外部风险的加剧和大国小农、资源紧张、农产品供给紧平衡的基本国情、农情对农业产业竞争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因此,重塑农业产业竞争力内涵、谋划提出新阶段农业产... 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当前农业外部风险的加剧和大国小农、资源紧张、农产品供给紧平衡的基本国情、农情对农业产业竞争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因此,重塑农业产业竞争力内涵、谋划提出新阶段农业产业竞争力战略构想,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本文提出了"安全多元、绿色高效、核心掌控、自主竞争"的农业产业竞争力观,基于安全保障力、产业控制力、市场竞争力3个核心要素,构建了新阶段农业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评价,据此剖析了我国农业产业竞争力面临的突出短板。在完成新阶段农业产业竞争力提升路径设计的基础上,提出了保障重要农产品稳定供应、拓展农业产业增值空间、推动经营主体与服务主体现代化、提升国际农业合作话语权、推动农业科技优先发展五大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产业竞争力 安全保障力 产业控制力 市场竞争力 产业安全
下载PDF
大都市乡村发展比较及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启示 被引量:23
15
作者 刘玉 王国刚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03-1411,共9页
乡村振兴与城市发展带动能力密切相关,大都市推进乡村振兴的条件最为成熟。论文选取14个国家中心城市与潜在中心城市,从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3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采取改进熵权法与Pearson相关分析法,比较分析了2000年以来我国大都市... 乡村振兴与城市发展带动能力密切相关,大都市推进乡村振兴的条件最为成熟。论文选取14个国家中心城市与潜在中心城市,从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3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采取改进熵权法与Pearson相关分析法,比较分析了2000年以来我国大都市的乡村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而挖掘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含义。研究表明:南方都市的乡村发展水平普遍高于北方城市,高低不一的乡村发展水平意味着较高的城市发展阶段并不必然实现真正的城乡融合发展。乡村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阶段、地方财政能力、农户生计分化、农业产业结构等因素高度相关,因此,乡村振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推进过程,需要立足自身发展基础制订科学的乡村振兴目标与振兴措施;也需要立足农业、跳出农业,一方面通过转移支付保障粮食主产区、传统农区的发展权益,另一方面'接二连三'拓展乡村产业增值空间;尤需打破城乡治理分割现状,在理念、规划、政策、法规等多个方面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真正落到实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发展 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 影响因素 大都市
原文传递
面向新发展格局的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探讨 被引量:22
16
作者 卢昱嘉 康永兴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1-220,共10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给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立足我国当前发展阶段,结合相关统计数据与文献观点,分析了构建新发展格局与...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给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立足我国当前发展阶段,结合相关统计数据与文献观点,分析了构建新发展格局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在关系,展望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践重点和具体路径。研究表明,新发展格局需要提振农村内需、扩大农村投资、协调工农城乡关系、优化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这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新的视域与可能。面向新发展格局,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以畅通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为重点,切实保障重要农产品稳定供应,优化农业要素利用,提升乡村产业竞争力,增强国际资源市场掌控能力。因此,建议采取内外兼顾的粮食安全战略、三链着力的产业竞争力提升战略、补齐短板的优先发展战略、激发新动能的城乡融合战略,综合施策,在新发展格局框架下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农村现代化 新发展格局 国内大循环 国内国际双循环 发展路径
原文传递
农村土地整治的观点辨析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20
17
作者 刘彦随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3-96,共4页
研究目的:厘清农村土地整治争辩焦点,为农村土地整治提供研究借鉴与政策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和归纳分析法。研究结果: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取得了补充耕地资源、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助推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等普遍的社会... 研究目的:厘清农村土地整治争辩焦点,为农村土地整治提供研究借鉴与政策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和归纳分析法。研究结果: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取得了补充耕地资源、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助推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等普遍的社会经济绩效,个别地区也存在片面追求城镇建设用地指标、违背农民意愿强拆强建、挂钩周转指标使用收益分配不规范等现实问题,尚待规范与引导。研究结论:应正视并着力化解当前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强化理论探索、实践规划与制度创新研究,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农村土地整治 观点辨析 路径选择
下载PDF
“十四五”中国农业对外开放:形势、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20
18
作者 钱静斐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9-56,175,176,共10页
农业对外开放是国家以开放化解挑战、促进中国与全球粮食安全的重大举措。在地缘政治竞争加剧、不确定性事件频发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十四五”全球各国的农业利益分歧仍将延续、发展差距将持续拉大、合作不确定性将显著加强,但依然存... 农业对外开放是国家以开放化解挑战、促进中国与全球粮食安全的重大举措。在地缘政治竞争加剧、不确定性事件频发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十四五”全球各国的农业利益分歧仍将延续、发展差距将持续拉大、合作不确定性将显著加强,但依然存在广阔的合作共赢空间。中国农业对外开放需要瞄准国内国际两个维度以及粮食安全、产业竞争力与国际影响力三个层次目标,通过编制“十四五”农业对外合作规划、分区域分产品制定经贸合作策略、提升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掌控能力、健全农业对外合作支撑与管理平台等手段,着力解决当前农业对外开放存在的渠道掌控力偏弱、风险与成本偏高、政策瓶颈明显、信息不对称突出等主要短板瓶颈,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给不稳定的国际农业合作以更多的确定性,方可实现更高水平的农业对外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对外开放 全球农业治理 农业国际合作 经济全球化
下载PDF
区域全面伙伴关系协定(RCEP)实施对中国农业影响的量化模拟及政策启示 被引量:19
19
作者 钱静斐 孙致陆 +1 位作者 张玉梅 《农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3-45,共13页
本文基于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农产品贸易现状,采用中国一般均衡模型(CGE)量化模拟RCEP协定实施对中国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RCEP协定实施有利于中国以更低的价格保障大宗农产品有效供给和满足国内居民食物消费升级需求,在贸易创造效应... 本文基于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农产品贸易现状,采用中国一般均衡模型(CGE)量化模拟RCEP协定实施对中国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RCEP协定实施有利于中国以更低的价格保障大宗农产品有效供给和满足国内居民食物消费升级需求,在贸易创造效应的作用下,中国从RCEP国家进口的农产品增加;在贸易转移效应的作用下,中国从世界其他国家进口农产品数量将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中国与RCEP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具有弱竞争性,RCEP实施不会冲击中国农产品市场;城镇居民将从农产品关税下降中获益,由于面临产业竞争,农村居民社会福利将略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全面伙伴关系协定 农业 贸易效应 一般均衡模型
原文传递
农户生产决策视角下我国粮食生产格局变化机制 被引量:15
20
作者 王国刚 王丽娟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9-145,共7页
在理论分析农户种粮决策与成本收益关系的基础上,基于2004—2013年分省统计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探讨了我国粮食生产格局变化机制。结果表明:北方、中部地区粮食播种面积相对增加,南方、东西部地区粮食播种面积相对减少,粮食生产存在&q... 在理论分析农户种粮决策与成本收益关系的基础上,基于2004—2013年分省统计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探讨了我国粮食生产格局变化机制。结果表明:北方、中部地区粮食播种面积相对增加,南方、东西部地区粮食播种面积相对减少,粮食生产存在"北进中移"现象。劳动力投入仍是维持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大规模的非农就业已给全国尤其是东中部地区粮食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相比净利润,现金收益更影响农户种粮决策。粮食单产增加并不必然促进粮食种植面积增加,现有种植规模越大、基础设施越为完善,农户种粮积极性越高。受资源禀赋、非农就业、种植结构、基础设施等因素影响,各区域粮食生产格局变化原因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成本收益 影响因素 农户 省域 面板计量经济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