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螟赤眼蜂对二化螟和台湾稻螟的控制潜能评价 被引量:44
1
作者 陈洪 黄寿山 +2 位作者 张玉烛 曾翔 黄泽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43-748,共6页
为了明确稻螟赤眼蜂种群增长力与水稻螟虫种群增长力之间的关系和评价稻螟赤眼蜂的控害能力,通过生命表方法,组建了二化螟和台湾稻螟在水稻上的实验种群生命表,以及稻螟赤眼蜂在二化螟卵和台湾稻螟卵上的生殖力表,测定了稻螟赤眼蜂对两... 为了明确稻螟赤眼蜂种群增长力与水稻螟虫种群增长力之间的关系和评价稻螟赤眼蜂的控害能力,通过生命表方法,组建了二化螟和台湾稻螟在水稻上的实验种群生命表,以及稻螟赤眼蜂在二化螟卵和台湾稻螟卵上的生殖力表,测定了稻螟赤眼蜂对两种螟虫卵的寄生能力.结果表明:二化螟和台湾稻螟的世代历期(T)分别为56.40d和47.80d,内禀增长率(rm)分别为0.0489和0.072.稻螟赤眼蜂在二化螟卵和台湾稻螟卵上的平均T分别为9.75d和9.78d,rm分别为0.3161和0.3154.通过比较分析稻螟赤眼蜂与两种螟虫的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可知稻螟赤眼蜂能够有效控制两种水稻螟虫,赤眼蜂种群增长力相对于螟虫种群是超前而不是跟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台湾稻螟 稻螟赤眼蜂 生命表 应用潜能
原文传递
应用捕食螨防治蓟马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2
作者 黄建华 陈洪 +2 位作者 王丽思 柳岸峰 沈华喜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9-124,共6页
捕食螨是控制害虫(螨)的重要因子之一,主要用于防治叶螨、蓟马、粉虱等有害生物。应用捕食螨防治蓟马已有30多年的历史,20世纪主要应用于欧洲国家,目前已在世界范围应用。得益于捕食螨的产业化发展,捕食螨的应用成本大大降低,捕食螨的... 捕食螨是控制害虫(螨)的重要因子之一,主要用于防治叶螨、蓟马、粉虱等有害生物。应用捕食螨防治蓟马已有30多年的历史,20世纪主要应用于欧洲国家,目前已在世界范围应用。得益于捕食螨的产业化发展,捕食螨的应用成本大大降低,捕食螨的应用减轻了化学农药带来的弊端。迄今为止,用于防治蓟马的捕食螨研究较深入的主要是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Hughes)和黄瓜新小绥螨Neoseiulus cucumeris(Oudemans)等能够规模化饲养的种类。捕食螨防治蓟马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于防治烟蓟马Thrips tabaci Lindeman,近几年,研究热点为应用斯氏钝绥螨Amblyseius swirskii(Athias-Henriot)防治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我国已引进该品种。捕食螨防治蓟马技术主要应用于温室蔬菜及观赏植物,应用时需要一定的释放方法及其他配套害虫治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螨 蓟马 发育 繁殖 应用
下载PDF
菊花病虫害防治化学农药减施替代技术综述 被引量:15
3
作者 陈洪 黄蓉 +1 位作者 胡建坤 黄瑞荣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4期6-11,共6页
菊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菊花病虫害严重制约着菊花的产量和质量,传统化学防控手段存在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等弊端,化学农药防治减量替代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已成为发展可持续农业的必然趋势,对菊花高产、优质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 菊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菊花病虫害严重制约着菊花的产量和质量,传统化学防控手段存在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等弊端,化学农药防治减量替代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已成为发展可持续农业的必然趋势,对菊花高产、优质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介绍菊花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基础上,从农业防控技术、物理防控技术和生物防控技术3个方面对近年来我国菊花病虫害化学农药防治减量替代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菊花的安全生产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病虫害 化学农药 减施替代技术
下载PDF
抗二化螟的水稻品种筛选 被引量:10
4
作者 秦文婧 黄水金 +3 位作者 黄建华 陈洪 陈琼 秦厚国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21-727,共7页
【目的】筛选抗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水稻品种资源,明确其抗虫机理,是农业防治的基础。【方法】采用室内人工接虫为害和大田自然受害相结合的方法,鉴定了不同的水稻品种抗性;同时通过目测不同水稻植株外部形态特征、在网罩内供试品... 【目的】筛选抗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水稻品种资源,明确其抗虫机理,是农业防治的基础。【方法】采用室内人工接虫为害和大田自然受害相结合的方法,鉴定了不同的水稻品种抗性;同时通过目测不同水稻植株外部形态特征、在网罩内供试品种上接入成虫后2 d的产卵量、幼虫孵化后2 d观察稻株内二化螟的存活率,探讨抗虫品种的抗虫机理。【结果】从344个水稻品种资源和当家品种中筛选出"碑田倒"和"银间杂糯"2个抗虫品种,以及"农飞"和"三香糯"等65个中抗品种,进一步对鉴定出的2个抗虫品种和65个中抗品种进行大田验证,发现符合率达88.06%;其中,抗虫品种"碑田倒"和"银间杂糯"稻株叶舌、叶耳紧贴,叶鞘紧包,脉间距较窄,其植株上的产卵量和幼虫存活率显著少于感虫品种"香稻"、"赣南早"、"三粒寸"、"赣优晚"及中抗品种"赛湖早"、"TKM6"。【结论】在籼稻、粳稻和糯稻中均可筛选出抗虫和中抗品种。其中,糯稻中的抗虫品种和中抗品种较多,占糯稻品种的33.3%;粳稻品种次之,中抗品种占20%,籼稻品种较少,为18.83%。其抗虫机理主要是稻株外部形态特征不利于二化螟蚁螟侵入、成虫产卵量少和幼虫生长发育不良、存活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品种 二化螟 抗性鉴定
原文传递
江西省小菜蛾田间种群的抗药性监测 被引量:8
5
作者 陈琼 陈洁琼 +5 位作者 江瑛 邱高辉 秦文婧 陈洪 黄水金 秦厚国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3-116,共4页
2012—2013年采用浸叶法测定江西省南昌县、武宁县和信丰县3个蔬菜产区的小菜蛾田间种群对9种药剂敏感性的年度变化。结果表明,3个地区小菜蛾种群对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95.03~564.87倍和60.52~209.42倍,均已产生... 2012—2013年采用浸叶法测定江西省南昌县、武宁县和信丰县3个蔬菜产区的小菜蛾田间种群对9种药剂敏感性的年度变化。结果表明,3个地区小菜蛾种群对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95.03~564.87倍和60.52~209.42倍,均已产生高水平至极高水平抗性;对多杀菌素抗性倍数为8.27~35.12倍,产生中低水平抗性;对苏云金杆菌、溴虫腈、氟啶脲、丁醚脲、茚虫威和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仍比较敏感。因此,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均不适宜于江西地区防治小菜蛾,推荐使用苏云金杆菌、溴虫腈、氟啶脲、丁醚脲、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注意交替、轮换使用,以便延缓抗药性的产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抗药性 监测 阿维菌素 高效氯氰菊酯 苏云金杆菌
下载PDF
6种杀菌剂对芦笋茎枯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8
6
作者 杨迎青 兰波 +4 位作者 孙强 陈洪 陈建 余建 李湘民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17-220,共4页
芦笋茎枯病是芦笋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近年来其发生程度有加重的趋势。为有效地防治该病,对6种杀菌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乳油的防效最好,对芦笋茎枯病防效为64.30%~74.85%;30%苯醚甲环唑乳油和20%嘧菌酯水分散... 芦笋茎枯病是芦笋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近年来其发生程度有加重的趋势。为有效地防治该病,对6种杀菌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乳油的防效最好,对芦笋茎枯病防效为64.30%~74.85%;30%苯醚甲环唑乳油和2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次之,其防效分别为61.90%~72.66%和61.12~71.25%;30%醚菌酯悬浮剂的防治效果相对较好,防效为57.07%~67.37%。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防效较差,其防效分别为24.48%~34.99%和22.37%~29.85%。25%吡唑醚菌酯乳油的增产率最高,有效成分用量300、400、500g/hm2的增产率分别为19.84%、22.08%、23.66%。30%苯醚甲环唑乳油次之,有效成分用量300、400、500g/hm2的增产率分别为19.32%、20.77%、22.14%。2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和30%醚菌酯悬浮剂的增产率相对较高,为15%~20%。对照药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增产率均在1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茎枯病 杀菌剂 病情指数 田间防效 增产率
下载PDF
小菜蛾对唑虫酰胺的抗性现实遗传力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6
7
作者 陈琼 陈洁琼 +3 位作者 黄水金 陈洪 秦文婧 秦厚国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67-271,共5页
为了明确小菜蛾对唑虫酰胺的抗性风险,为唑虫酰胺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在室内用唑虫酰胺对小菜蛾进行抗性选育,并应用域性状分析法,研究了小菜蛾对唑虫酰胺的抗性现实遗传力(h2)和抗性发展速率。结果表明,连续筛选前13代(F0~F13... 为了明确小菜蛾对唑虫酰胺的抗性风险,为唑虫酰胺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在室内用唑虫酰胺对小菜蛾进行抗性选育,并应用域性状分析法,研究了小菜蛾对唑虫酰胺的抗性现实遗传力(h2)和抗性发展速率。结果表明,连续筛选前13代(F0~F13),小菜蛾对唑虫酰胺的抗性现实遗传力为0.124 9;停止筛选2代后,再连续筛选11代(F16~F26),抗性现实遗传力为0.183 4;整个26代筛选期间,现实遗传力为0.167 2。当h2=0.167 2时,在致死率为50%~90%的选择压力下,预计小菜蛾对唑虫酰胺的抗性增长10倍需要15.0~6.8代,表明小菜蛾对唑虫酰胺产生抗性的风险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唑虫酰胺 抗性现实遗传力 抗性风险
下载PDF
江西水稻主栽品种的稻瘟病抗性基因分子标记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兰波 杨迎青 +2 位作者 陈建 陈洪 李湘民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559-2567,共9页
已克隆的稻瘟病抗性基因Pi-b、Pi-1、Pi-9、Pi-z、Pi-ta、Pi-d3对中国各主要稻区稻瘟病病菌具有较好的抗性,越来越多的被育种专家应用到水稻抗病育种。为了明确上述抗性基因在江西稻区早稻杂交稻组合中的分布,本研究利用以上6个抗病基... 已克隆的稻瘟病抗性基因Pi-b、Pi-1、Pi-9、Pi-z、Pi-ta、Pi-d3对中国各主要稻区稻瘟病病菌具有较好的抗性,越来越多的被育种专家应用到水稻抗病育种。为了明确上述抗性基因在江西稻区早稻杂交稻组合中的分布,本研究利用以上6个抗病基因的特异性功能标记,对44个江西早稻主要栽培杂交稻组合进行了抗瘟基因型分子检测。结果显示抗性基因Pi-z和Pi-d3分布频率最高,在供试品种中出现频率分别为100%与97.73%;其次是Pi-ta、Pi-1、Pi-9、Pi-b,分别为65.91%、61.36%、59.09%、54.55%。在单个杂交稻组合中,检出的抗瘟基因数量最多是6个,最少的是含2个抗瘟基因。含2个抗瘟基因的占供试品种的4.55%;含3个抗瘟基因的占20.45%;含4个抗瘟基因的占27.27%;含5个抗瘟基因的占36.36%;含所有6个抗瘟基因的占11.36%。本研究为江西抗稻瘟病品种的合理布局与新型抗瘟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主栽品种 抗稻瘟病基因 分子检测
原文传递
赤眼蜂发育速率对梯度恒温的响应 被引量:5
9
作者 陈洪 岑冠军 黄寿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6669-6673,共5页
赤眼蜂发育速率对梯度恒温的响应关系到生物防治效果问题,以稻螟赤眼蜂与玉米螟赤眼蜂为例,研究了两种赤眼蜂分别在10、15、20、25、30、35、37℃梯度恒温下的相应世代发育历期,并运用直线回归模型与王-兰-丁模型两种拟合法,对温度与发... 赤眼蜂发育速率对梯度恒温的响应关系到生物防治效果问题,以稻螟赤眼蜂与玉米螟赤眼蜂为例,研究了两种赤眼蜂分别在10、15、20、25、30、35、37℃梯度恒温下的相应世代发育历期,并运用直线回归模型与王-兰-丁模型两种拟合法,对温度与发育速率的关系进行了拟合。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两种赤眼蜂的世代发育历期有明显的影响,在试验梯度温度10-37℃范围内,两种赤眼蜂的世代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逐渐缩短。在10℃至30℃范围内,两种赤眼蜂的发育历期迅速缩短。在30℃到37℃范围内,两种赤眼蜂的发育历期变化进入一个相对平稳时期。在试验温度为30、35、37℃,稻螟赤眼蜂与玉米螟赤眼蜂的发育历期分别为7.75、7.45、7.95d和8.05、7.50、7.90d,差异不显著。通过直线回归法,可得稻螟赤眼蜂与玉米螟赤眼蜂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5.23℃和5.24℃,有效积温分别为212.77d·℃和217.39d·℃;利用王氏模型法,得到两种赤眼蜂的发育最低温、发育最适温和发育最高温分别为7.96、18.91、38.99℃和6.97、18.87、38.99℃。稻螟赤眼蜂与玉米螟赤眼蜂在10-37℃的试验温度范围内,发育速率随温度升高而相应增大。在10-30℃范围内,两种赤眼蜂的发育速率迅速增长;在30-35℃范围内,两种赤眼蜂的发育速率进入一个相对平稳时期,超过临界高温TH后,随温度升高发育速率最终降为0。讨论了赤眼蜂发育速率对梯度恒温响应研究中应注意的梯度恒温设计和数学模型选择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眼蜂 温度 发育速率
下载PDF
芝麻茎点枯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10
作者 肖鸿勇 王丽红 +4 位作者 阴长发 黄建华 陈洪 兰波 杨迎青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8期119-125,共7页
介绍了芝麻茎点枯病的病原菌和发病症状;从发生条件、传播途径及流行时间和气候条件与发病的关系等方面阐述了芝麻茎点枯病的流行规律;从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和合理轮作等方面介绍了芝麻茎点枯病的农业防治措施;从种子处理、土... 介绍了芝麻茎点枯病的病原菌和发病症状;从发生条件、传播途径及流行时间和气候条件与发病的关系等方面阐述了芝麻茎点枯病的流行规律;从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和合理轮作等方面介绍了芝麻茎点枯病的农业防治措施;从种子处理、土壤消毒、杀菌剂对病菌抑制作用测定和农药防治等方面介绍了主要药剂防治措施。认为对芝麻茎点枯病的防治,应在以选用抗病品种、科学管理、合理轮作等农业防治措施的基础上,适时采取土壤消毒、种子处理、农药喷施等药剂防治措施的综合防控模式,既能较好地控制病害的发展,又能满足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茎点枯病 菜豆壳球孢 发病症状 流行规律 综合防控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桑椹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11
作者 兰波 肖苏军 +6 位作者 胡铭 况虹敏 张露 肖鸿勇 陈洪 杨迎青 阴长发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9期133-141,共9页
文章介绍了桑椹菌核病的病原菌和发病症状,从发生条件、侵染过程及流行规律等方面阐述了桑椹菌核病的发生规律,从品种抗病性、菌源积累、气候条件和栽培管理等方面分析了桑椹菌核病的发生原因,从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和清除菌源... 文章介绍了桑椹菌核病的病原菌和发病症状,从发生条件、侵染过程及流行规律等方面阐述了桑椹菌核病的发生规律,从品种抗病性、菌源积累、气候条件和栽培管理等方面分析了桑椹菌核病的发生原因,从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和清除菌源等方面介绍了桑椹菌核病的农业防治措施,从生防菌筛选和绿色防控药剂的筛选等方面介绍了主要生物防治技术,介绍了不同化学农药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农药残留情况。笔者认为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治,应在选用抗病品种、科学栽培、及时清除菌源等农业防治措施的基础上,采取生物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模式,既能较好地控制病害的发展,又能满足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椹菌核病 发病症状 流行规律 综合防治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棉叶蝉种群动态及影响因素研究
12
作者 黄蓉 陈洪 +5 位作者 胡建坤 聂樟清 倪永辉 江武 华宇 黄瑞荣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9-294,共6页
为了探寻棉叶蝉种群数量田间动态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为科学制定防治策略提供决策依据,于不同年份调查了不用药棉田的棉叶蝉数量及其消长规律,对比了常规用药棉田与不用药棉田的棉叶蝉种群动态差异,初步探索了抗虫棉和邻作作物对棉叶蝉... 为了探寻棉叶蝉种群数量田间动态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为科学制定防治策略提供决策依据,于不同年份调查了不用药棉田的棉叶蝉数量及其消长规律,对比了常规用药棉田与不用药棉田的棉叶蝉种群动态差异,初步探索了抗虫棉和邻作作物对棉叶蝉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南昌和九江地区12月仍观测到棉株上有棉叶蝉的活动;2022年棉叶蝉虫口峰值明显高于2021年和2020年,且高峰期时间跨度较大,可能与当年7月-10月的旱情相关;不用药棉田年度间棉叶蝉种群变化趋势并无明显区别;常规用药棉田较不用药棉田棉叶蝉高峰期的时间推迟,但种群数量峰值无明显差异;抗虫棉与非抗虫棉上棉叶蝉个体数量变化动态基本一致,但抗虫棉上棉叶蝉的虫口峰值明显大于非抗虫棉;与玉米邻种的棉田棉叶蝉虫口峰值与对照处理无明显差异,但其峰值出现时间较其他栽培模式推迟;与玲珑菊和贡菊邻种的棉田棉叶蝉虫口峰值数量明显大于其他处理;与甜瓜和番茄邻种的棉田棉叶蝉虫口峰值明显低于其他处理。综上所述,棉叶蝉在赣北有越冬的可能;棉叶蝉的大发生可能与旱情相关;棉田用药可能仅推迟高峰期;抗虫棉有加重棉叶蝉发生的趋势;玲珑菊和贡菊与棉花邻作会加大棉叶蝉对棉田的为害;甜瓜和番茄与棉花邻作可能具有生态控虫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叶蝉 种群动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花生根腐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13
作者 肖鸿勇 王丽红 +4 位作者 兰波 阴长发 陈洪 李湘民 杨迎青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6期20-23,42,共5页
花生根腐病是危害花生的真菌性土传病害,是一种世界性病害。我国各地均有发生,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了我国花生产业的发展。介绍了花生根腐病菌的分类地位及其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的培养性状,归纳了病原菌2种类型分生孢... 花生根腐病是危害花生的真菌性土传病害,是一种世界性病害。我国各地均有发生,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了我国花生产业的发展。介绍了花生根腐病菌的分类地位及其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的培养性状,归纳了病原菌2种类型分生孢子的形态特征,详细介绍了花生根腐病的田间识别症状及其发病规律。从种子筛选、合理轮作和田间栽培管理等方面简述了有效防控花生根腐病的农业防治措施,从种子包衣、土壤处理和喷施杀菌剂等方面归纳了目前应用于花生根腐病的主要化学防治措施。认为对花生根腐病的防治,应在以减少菌源、切断传播途径等为目的的农业防治措施基础上,进行种子包衣、适时喷施杀菌剂等措施的化学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根腐病 发病症状 发生规律 综合防控
下载PDF
甘薯地上害虫和天敌的发生动态及时空生态位
14
作者 黄建华 杨迎青 +3 位作者 陈洪 肖满秋 兰孟焦 吴问胜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59,共4页
为掌握温室条件下甘薯害虫及其天敌发生情况,对甘薯地上害虫及天敌类群的种群数量、发生动态及时空生态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害虫以烟粉虱(39.8%)、菊方翅网蝽(25.8%)及扶桑绵粉蚧(21.9%)的发生量较大,天敌以蜘蛛占优势地位,占比达77.3... 为掌握温室条件下甘薯害虫及其天敌发生情况,对甘薯地上害虫及天敌类群的种群数量、发生动态及时空生态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害虫以烟粉虱(39.8%)、菊方翅网蝽(25.8%)及扶桑绵粉蚧(21.9%)的发生量较大,天敌以蜘蛛占优势地位,占比达77.3%。扶桑绵粉蚧主增长期为7—9月,菊方翅网蝽主增长期为6—7月,烟粉虱主增长期为6—7月和10—12月。时间生态位宽度较大的害虫为烟粉虱及甘薯台龟甲(0.5188、0.4655),空间生态位宽度最大为烟粉虱(0.4500)。蜘蛛、瓢虫与蝗虫的时间生态位重叠较大(1.3529、2.3000);蜘蛛与菊方翅网蝽的空间生态重叠(1.3913)较大,瓢虫与扶桑绵粉蚧的空间生态位重叠(1.4526)较大。研究结果将为温室甘薯害虫的防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害虫 时间生态位 空间生态位
原文传递
水稻立枯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15
作者 康美花 王希 +6 位作者 肖苏军 况虹敏 王丽红 阴长发 陈洪 杨迎青 兰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1期1-4,10,共5页
水稻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随着水稻旱育技术的推广,秧苗立枯病的发生十分严重,立枯病已经成为水稻秧田高发的毁灭性病害,大大阻碍了我国水稻产业的发展,进而对我国的粮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明确其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对有效控制... 水稻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随着水稻旱育技术的推广,秧苗立枯病的发生十分严重,立枯病已经成为水稻秧田高发的毁灭性病害,大大阻碍了我国水稻产业的发展,进而对我国的粮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明确其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对有效控制水稻立枯病的发生进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水稻立枯病的主要致病菌、发病症状和发生规律,从病原菌的积累、低温条件、土壤水分状况和空气相对湿度、秧苗质量及苗床管理等方面阐述了水稻立枯病的发生因素,从控制播种密度、培育壮苗、加强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水稻立枯病的农业防治措施,从种子处理、苗床消毒、化学防治等方面介绍了主要药剂防治措施。认为对水稻立枯病的防治,应在以合理选用品种、控制育秧、科学管理等农业防治措施的基础上,适时采取种子处理、苗床消毒、农药喷施等药剂防治措施的综合防治模式,有效控制病害的发展,保障我国水稻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立枯病 发病症状 流行规律 防治技术
下载PDF
赣南脐橙粉虱类害虫种类及种群动态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丽思 陈洪 +3 位作者 黄建华 刘卫东 谢秀挺 库尔班江.阿布来提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10-214,共5页
通过在赣州开展为期2年的系统调查,明确了为害赣南脐橙的粉虱种类和发生动态。经鉴定,为害赣南脐橙的粉虱为柑橘粉虱Dialeurodes citri Ashmead和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Quaintance。2013年柑橘粉虱,黑刺粉虱卵、若虫、伪蛹... 通过在赣州开展为期2年的系统调查,明确了为害赣南脐橙的粉虱种类和发生动态。经鉴定,为害赣南脐橙的粉虱为柑橘粉虱Dialeurodes citri Ashmead和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Quaintance。2013年柑橘粉虱,黑刺粉虱卵、若虫、伪蛹、成虫数量平均密度分别为(7.61,6.67,5.45,47.43)头/叶(板),(3.84,2.84,1.82,31.80)头/叶(板);2014年柑橘粉虱,黑刺粉虱分别为(8.29,6.92,5.18,27.16)头/叶(板),(7.89,6.18,4.35,24.06)头/叶(板)。2013-2014年,两种粉虱发生数量较大,全年有多个发生高峰。柑橘粉虱和黑刺粉虱是赣南脐橙上的重要害虫,需加强防治工作,控制为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粉虱 黑刺粉虱 种群动态
下载PDF
亚致死浓度氰氟虫腙对小菜蛾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洪 陈琼 黄水金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4年第8期46-48,52,共4页
室内实验结果表明:氰氟虫腙对南昌和九江地区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田间种群3龄幼虫的LC50分别为21.95和17.03 mg/L;用亚致死剂量(LC50)的氰氟虫腙处理小菜蛾种群后,处理代种群表现为化蛹率、蛹重、羽化率和繁殖力显著降低,蛹期... 室内实验结果表明:氰氟虫腙对南昌和九江地区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田间种群3龄幼虫的LC50分别为21.95和17.03 mg/L;用亚致死剂量(LC50)的氰氟虫腙处理小菜蛾种群后,处理代种群表现为化蛹率、蛹重、羽化率和繁殖力显著降低,蛹期明显延长,成虫寿命显著缩短,子代种群表现为卵孵化率和平均单雌产卵量显著下降,幼虫和蛹的历期显著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氰氟虫腙 亚致死效应 生长发育 繁殖
下载PDF
芦笋茎枯病菌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强 赵凤 +6 位作者 兰波 杜宜新 石妞妞 肖鸿勇 李湘民 陈洪 杨迎青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3期6-10,共5页
芦笋茎枯病是一种区域性分布的毁灭性病害,俗称“芦笋癌症”,茎枯病的普遍发生已严重影响了芦笋的产量和质量。从芦笋茎枯病的发病规律、病原菌侵染过程及其致病因子细胞壁降解酶3个方面简述了芦笋茎枯病菌致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 芦笋茎枯病是一种区域性分布的毁灭性病害,俗称“芦笋癌症”,茎枯病的普遍发生已严重影响了芦笋的产量和质量。从芦笋茎枯病的发病规律、病原菌侵染过程及其致病因子细胞壁降解酶3个方面简述了芦笋茎枯病菌致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芦笋茎枯病致病机制领域的深入研究和有效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茎枯病 发病规律 侵染过程 致病机制
下载PDF
芝麻枯萎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洪 孙强 +5 位作者 赵凤 阴长发 陈建 李湘民 兰波 杨迎青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21期1-3,6,共4页
芝麻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迄今在我国已有2 200多年的栽培历史。种子含油率高达55%,并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和脂肪酸,在我国黄淮流域和长江流域一带广泛种植。然而,芝麻枯萎病的普遍发生和严重发生给我国芝麻产业造成冲击。明确其综... 芝麻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迄今在我国已有2 200多年的栽培历史。种子含油率高达55%,并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和脂肪酸,在我国黄淮流域和长江流域一带广泛种植。然而,芝麻枯萎病的普遍发生和严重发生给我国芝麻产业造成冲击。明确其综合防控技术对于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治策略和有效做好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从芝麻枯萎病的致病菌和发病症状、发生规律、防治技术等方面综述了芝麻枯萎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控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芝麻枯萎病的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枯萎病 尖孢镰刀菌芝麻专化型 发病症状 发生规律 综合防控
下载PDF
芦笋枯萎病菌的鉴定及rDNA ITS序列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迎青 兰波 +4 位作者 孙强 陈洪 余建 张顺梁 李湘民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27,共6页
为准确鉴定芦笋枯萎病致病菌并确定其分类地位,通过形态学观察和核糖体DNA内转录间区(rDNA ITS)序列比对方法,对该病菌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比较其与近缘真菌rDNA ITS序列的差异,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鉴定结果表明,芦笋枯萎病的... 为准确鉴定芦笋枯萎病致病菌并确定其分类地位,通过形态学观察和核糖体DNA内转录间区(rDNA ITS)序列比对方法,对该病菌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比较其与近缘真菌rDNA ITS序列的差异,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鉴定结果表明,芦笋枯萎病的致病菌为尖孢镰刀菌天门冬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asparagi。芦笋枯萎病菌F.oxysporumf.sp.asparagi及其同属近缘种木贼镰刀菌F.equiseti和变红镰刀菌F.incarnatum的rDNA ITS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其序列在76~80、104~115、129~138、151~158、175~178、382~402、438~445和473~479bp等rDNA ITS区段上存在差异性碱基。芦笋枯萎病菌及其近缘真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6属真菌大致聚为2个组群2个亚群,芦笋枯萎病菌F.oxysporum f.sp.asparagi与木贼镰刀菌F.equiseti和变红镰刀菌F.incarnatum亲缘关系最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枯萎病菌 RDNA ITS 序列比对 系统发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