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ndberg 在1972年率先提出了“危急值”管理的概念,并将其表述为“检查结果提示患者存在病理生理紊乱,如不及时进行适当的治疗将会威胁患者生命”[1]。40多年来,危急值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其管理也越来越规范化。2005年,美国...Lundberg 在1972年率先提出了“危急值”管理的概念,并将其表述为“检查结果提示患者存在病理生理紊乱,如不及时进行适当的治疗将会威胁患者生命”[1]。40多年来,危急值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其管理也越来越规范化。2005年,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JCAHO)就将实验室及时报告危急值纳入其对医疗机构的评价体系[2]。ISO 15189体系也把进行危急值报告写入程序文件作为对实验室工作进行评价的指标[3]。中国医师协会在《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中提出建立危急值报告与管理制度后,医疗机构危急值管理工作日趋完善,成为又一保证患者安全的屏障。危急值报告和管理看似简单,实则存在很多挑战,如:医疗机构间规模、学科特点、患者群体差异很大,难以统一危急值项目和界值;管理制度出台时间尚短,管理不够深入,医务人员对危急值的知晓率和认识水平尚待提高[4]等。这些都预示着危急值管理需要各医疗机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制定符合医院特色的管理模式。以下结合我院管理经验,探讨危急值深化、自动化管理方法,供同行借鉴。展开更多
文摘Lundberg 在1972年率先提出了“危急值”管理的概念,并将其表述为“检查结果提示患者存在病理生理紊乱,如不及时进行适当的治疗将会威胁患者生命”[1]。40多年来,危急值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其管理也越来越规范化。2005年,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JCAHO)就将实验室及时报告危急值纳入其对医疗机构的评价体系[2]。ISO 15189体系也把进行危急值报告写入程序文件作为对实验室工作进行评价的指标[3]。中国医师协会在《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中提出建立危急值报告与管理制度后,医疗机构危急值管理工作日趋完善,成为又一保证患者安全的屏障。危急值报告和管理看似简单,实则存在很多挑战,如:医疗机构间规模、学科特点、患者群体差异很大,难以统一危急值项目和界值;管理制度出台时间尚短,管理不够深入,医务人员对危急值的知晓率和认识水平尚待提高[4]等。这些都预示着危急值管理需要各医疗机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制定符合医院特色的管理模式。以下结合我院管理经验,探讨危急值深化、自动化管理方法,供同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