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林龄差异对杉木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彭玉华 谭长强 +4 位作者 申文辉 郑威 何琴飞 何峰 《广西林业科学》 2020年第3期361-367,共7页
为了探讨林龄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杉木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为对象,研究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综合评价不同生长阶段的土壤理化性状。结果表明,林龄对杉木人工... 为了探讨林龄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杉木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为对象,研究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综合评价不同生长阶段的土壤理化性状。结果表明,林龄对杉木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影响显著。随着林龄的增加,土壤容重逐渐降低,土壤持水能力和p H值逐渐增加,土壤孔隙度先下降后增加,土壤有机质、水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均呈增加-减少-增加的趋势,土壤速效磷含量先增加后减少;随着土层加深,土壤容重逐渐增加,土壤持水能力、孔隙度(成熟林的非毛管孔隙度除外)和养分含量逐渐降低。土壤总孔隙度在综合评价中所占的权重最高;成熟林的土壤理化性质综合评价得分最高。林龄的增加改善了杉木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可为杉木人工林的抚育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理化性质 熵权法 林龄 杉木人工林
下载PDF
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细菌群落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2
作者 郑威 彭玉华 +5 位作者 申文辉 谭长强 董利军 雷震 何峰 《生态科学》 CSCD 2023年第3期37-45,共9页
研究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生长过程中土壤养分、土壤细菌群落变化特征,有助于了解杉木经营中地力衰退的成因。采用Illumina PE250平台测定了幼林(3年)、中龄林(8年)、近熟林(12年)、成熟林(21年)的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并研究... 研究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生长过程中土壤养分、土壤细菌群落变化特征,有助于了解杉木经营中地力衰退的成因。采用Illumina PE250平台测定了幼林(3年)、中龄林(8年)、近熟林(12年)、成熟林(21年)的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并研究了其与土壤养分等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随着林龄增长,除有效磷(AP)外,土壤有机碳(SOC)及有效氮(AN)、有效钾(AK)并未出现下降趋势,中龄林的SOC、AN、AP、AK相对最高。(2)细菌群落中酸杆菌门(43.79%—57.66%)、变形菌门(14.21%—31.83%)、绿弯菌门(11.52%—24.23%)的菌群占优势地位。(3)成熟林土壤细菌群落中OTU数量最少,Chao指数也最低。对于细菌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A层土壤(0—20 cm)为幼林最高,成熟林最小,B层土壤(20—40 cm)为中龄林最高,近熟林最低。(4)基于Unweighted Unifrac距离的RDA分析表明,杉木人工林细菌群落组成主要受坡度、海拔、树高、AK的影响,其中坡度、树高、海拔更多解释林龄间的差异,而AK更多解释土壤层次间的差异。研究表明,研究区杉木林土壤养分并未随着林龄增长而下降;林龄间细菌群落组成差异主要受坡度、树高、海拔影响,AK主要引起土壤层次间细菌群落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细菌群落 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不同径级广西红锥人工林生物量及分配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彭玉华 郑威 +5 位作者 申文辉 谭长强 李元强 何峰 蒙芳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3-348,共6页
通过对广西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5~7 a生人工林进行调查,采用生物量模型估算法对广西红锥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及其分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锥人工林林分及各部位器官生物量与测树因子D 2H间存在密切关系,拟合的回归模型预... 通过对广西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5~7 a生人工林进行调查,采用生物量模型估算法对广西红锥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及其分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锥人工林林分及各部位器官生物量与测树因子D 2H间存在密切关系,拟合的回归模型预测精确高,可用于红锥人工林生长分析和预测。不同径阶各部位器官生物量的分配规律存在差异,各径阶生物量均以树干最大(32.37%~42.43%),其次为树枝;红锥5~7 a生人工林林分平均净生产力为8.88 t·hm^-2·a^-1,表现出较高的生产力水平,生产力分配规律为树干(37.39%)>树枝(26.80%)>树叶(14.63%)>根系(14.41%)>根桩(6.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锥 人工林 生物量 生产力 回归模型
下载PDF
广西大新县锰矿区植物群落调查 被引量:1
4
作者 何琴飞 彭玉华 +2 位作者 谭长强 何峰 《广西林业科学》 2018年第4期432-437,共6页
为了解锰矿区的植被情况,为矿区的植物生态修复提供依据,在广西大新县锰矿区选择7个样地的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研究,从乔灌草3个层次分析植物群落的优势种重要值、物种组成、多样性指数和生长特征。结果表明:大新县锰矿区物种组成较为丰富... 为了解锰矿区的植被情况,为矿区的植物生态修复提供依据,在广西大新县锰矿区选择7个样地的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研究,从乔灌草3个层次分析植物群落的优势种重要值、物种组成、多样性指数和生长特征。结果表明:大新县锰矿区物种组成较为丰富,记录有维管束植物131种,隶属于73科103属,以大戟科为优势,从优势种重要值看,群落各物种优势度不突出;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乔木层分别是1.75、0.72、0.79、2.36,灌木层是2.07、0.84、0.91、3.04,草本层是1.55、066、0.54、2.84,可见灌木层的多样性高、物种分布相对较为均匀丰富。生长特征方面,乔木层树木偏矮小,高度多在10 m以下,胸径以小径级为主、大径级缺乏;灌木层以乔木幼苗幼树居多,平均高度1 m以下;草本层平均盖度53.6%、高度不超过1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 生长特征 优势种 锰矿区
下载PDF
广西外来入侵植物豚草的分布调查
5
作者 黄小荣 何峰 +1 位作者 彭玉华 《杂草学报》 2023年第2期29-34,共6页
2019—2022年,对广西111个县(市、区)的豚草分布进行样带调查。结果表明,横州、兴宾、上林、武宣、象州、鹿寨、宾阳、灌阳和隆林9个县(市、区)有豚草发生;除了在兴宾区持续蔓延之外,横州市和上林县成为豚草的新增暴发热点,新热点的传... 2019—2022年,对广西111个县(市、区)的豚草分布进行样带调查。结果表明,横州、兴宾、上林、武宣、象州、鹿寨、宾阳、灌阳和隆林9个县(市、区)有豚草发生;除了在兴宾区持续蔓延之外,横州市和上林县成为豚草的新增暴发热点,新热点的传播风险更大。装卸场是豚草发生率和归化率最高的生境,车辆传播和污染泥土传播是广西豚草扩散的主要渠道。环境的物种丰富度与豚草盖度呈负相关,但与豚草发生率和归化率均无显著关联。桂中平原周边的崇山峻岭对豚草传播起到隔离带作用。南部沿海地区的北海、钦州和防城港均未发现豚草,这种情况可能与冬季气候温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草 外来入侵物种 广西 分布 春化
下载PDF
猫儿山主峰常见植物叶功能性状的变异与关联 被引量:4
6
作者 欧芷阳 庞世龙 +4 位作者 何峰 谭一波 申文辉 郑威 《广西林业科学》 2021年第5期557-562,共6页
以猫儿山主峰6种常见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叶含水率(LWC)、叶体积(LV)、叶组织密度(LTD)、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含量(LDMC)、叶厚度(LT)和比叶重(SLW)7个叶功能性状,阐明各性状的变异及相关关系,揭示物种共存机制。结果表明,7个叶功... 以猫儿山主峰6种常见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叶含水率(LWC)、叶体积(LV)、叶组织密度(LTD)、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含量(LDMC)、叶厚度(LT)和比叶重(SLW)7个叶功能性状,阐明各性状的变异及相关关系,揭示物种共存机制。结果表明,7个叶功能性状种间差异显著,种间变异普遍大于种内变异,种间以LV的变异最大,LWC的变异最小;种内及种间水平上,LWC和LDMC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均为较稳定的性状;不同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SLA与LDMC在种内及种间水平上均没有显著相关性,与LT和SLW均呈极显著负相关。植物通过不同叶功能性状间的权衡和协变来适应特殊微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功能性状 种内变异 种间变异 适应策略
下载PDF
广西猫儿山优势木本植物叶功能性状关联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
7
作者 欧芷阳 郑威 +4 位作者 庞世龙 何峰 申文辉 谭一波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5-101,共7页
为揭示植物对海拔差异导致的环境变化的适应策略,以猫儿山不同海拔梯度上的5个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测定了群落优势树种的叶含水率(LWC)、叶干物质含量(LDMC)、比叶面积(SLA)、叶体积(LV)、叶厚度(LT)、叶组织密度(LTD)以及比叶重(SLW)等... 为揭示植物对海拔差异导致的环境变化的适应策略,以猫儿山不同海拔梯度上的5个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测定了群落优势树种的叶含水率(LWC)、叶干物质含量(LDMC)、比叶面积(SLA)、叶体积(LV)、叶厚度(LT)、叶组织密度(LTD)以及比叶重(SLW)等7个功能性状,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以及标准化主轴法分析了猫儿山植物叶功能性状的海拔分异规律及性状组合关系。结果显示7个叶功能性状变异系数的大小顺序为SLA>LV>SLW>LTD>LT>LDMC>LWC。叶功能性状在海拔梯度上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不同性状随海拔的变化规律不一致,如SLA随海拔升高先升后降、LV则呈下降趋势。性状之间存在较为普遍的组合关系,如SLA与LDMC、LT、LTD及SLW间呈极显著负相关,LDMC与LTD及SLW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多数性状组合间的相关关系只在部分海拔达显著水平。研究结果表明,猫儿山植物叶功能性状对海拔梯度引起的环境差异产生响应,叶功能性状组合的协同变异或权衡在海拔梯度上存在非同步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梯度 适应对策 叶功能性状 猫儿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