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星夏汤对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模型小鼠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傅萍 邢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813-1816,I0015,共5页
目的:观察复方星夏汤对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模型小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初步探究复方星夏汤治疗痰湿型PCOS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硫酸脱氢表雄酮联合链脲佐菌素及高脂高糖饲料法建立痰湿型P... 目的:观察复方星夏汤对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模型小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初步探究复方星夏汤治疗痰湿型PCOS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硫酸脱氢表雄酮联合链脲佐菌素及高脂高糖饲料法建立痰湿型PCOS小鼠模型。选取23日龄ICR雌性小鼠72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复方星夏汤组、达英-35组,每组18只。比较各组小鼠体质量变化、E2、T、LH、FSH、FPG、FINS、TNF-α、IL-6水平,并计算LH/FSH比值、HOMA-IR指数,对所取卵巢进行病理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复方星夏汤组、达英-35组均可以使痰湿型PCOS小鼠体质量,LH、LH/FSH比值,FPG、FINS、HOMA-IR指数,TNF-α水平下降,保持或恢复卵巢正常组织形态结构;其中在降低IL-6水平、HOMA-IR指数方面显著优于达英-35组(P<0.01)。结论:复方星夏汤可能通过降低血清中TNF-α、IL-6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IR),直接或间接调节内分泌激素及生殖轴,促使卵泡发育成熟及排卵,提高生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星夏汤 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 TNF-α IL-6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傅萍治疗IVF-ET术后先兆流产临床经验 被引量:7
2
作者 傅萍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第4期36-38,共3页
随着不孕不育症发病率的增加,辅助生殖技术(ART)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夫妇选择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WF—ET)受孕。而这类患者本身就存在诸多问题,或卵巢储备功能低下。
关键词 傅萍IVF—ET 先兆流产 名中医经验
下载PDF
疏肝健脾法治疗乳腺癌的机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喜平 贾鹏辉 《医学研究杂志》 2012年第2期177-180,共4页
乳腺癌是全球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已成为城市女性的"第一杀手"[1]。据文献报道,我国乳腺癌的发病问题已日趋严重,近20年中乳腺癌发病率已上升了3倍,
关键词 乳腺癌 疏肝健脾法 临床应用 治疗 癌发病率 恶性肿瘤 女性健康 城市女性
下载PDF
益肾通络方治疗肾虚络阻型少弱精子症不育疗效观察
4
作者 孙自学 +5 位作者 建设 吕水林 李路凯 李鹏超 孙赫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益肾通络方治疗肾虚络阻型少弱精子症不育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于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门诊就诊的108例肾虚络阻型少弱精子症不育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益肾通络方治疗肾虚络阻型少弱精子症不育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于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门诊就诊的108例肾虚络阻型少弱精子症不育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试验组给予益肾通络方,1剂/d,200 mL/次,分早、晚2次饭后1 h温服;对照组给予左卡尼汀口服溶液,10 mL/次,2次/d,餐时口服。两组疗程均为90 d,并于治疗开始前、30、60、90 d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各随访1次。以精子浓度、精子总数、前向运动(progressive motility,PR)精子百分比、前向及非前向运动(progressive and non-progressive motility,PR+NP)(即总活力)精子百分比及配偶受孕率为主要疗效指标,以精液量、中医证候评分为次要疗效指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并观察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组内比较,精子浓度、精子总数、PR精子百分比、PR+NP精子百分比均显著改善(P<0.001);试验组精子浓度、精子总数、PR精子百分比、PR+NP精子百分比提升均优于对照组(P<0.001),而配偶受孕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组内比较,仅试验组精液量提升、中医证候评分总分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精液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3次同时期访视在降低中医证候评分总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尤其在改善腰膝酸软,小腹、腹股沟或会阴部刺痛,头晕,耳鸣,神疲乏力,舌色紫黯,舌有瘀点或瘀斑,脉沉迟或涩等症状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束后,试验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00%(44/50)、66.67%(34/5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研究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益肾通络方治疗肾虚络阻型少弱精子症不育,临床疗效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肾通络方 少弱精子症 肾虚络阻 男性不育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男性不育症的实验研究述评 被引量:4
5
作者 孙自学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8-33,共6页
男性不育症(male infertility,MI)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当今世界第三大疑难疾病。目前,现代医学对男性不育症的治疗手段有限,且疗效不理想,采用体外受精成本高昂,还可能会... 男性不育症(male infertility,MI)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当今世界第三大疑难疾病。目前,现代医学对男性不育症的治疗手段有限,且疗效不理想,采用体外受精成本高昂,还可能会增加出生缺陷和儿童癌症的风险。中医药,对于不育男性来说,可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疗效确切,但其作用机理尚不完全清楚,故建立有效的动物模型,特别是病证结合模型,并利用其进行不育症相关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以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为主的不育症造模方法以及中医药对模型动物或特定细胞干预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述评,以期为中医药治疗男性不育症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并开拓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不育症 中医药疗法 基础实验研究 述评
下载PDF
肾虚络阻型少弱精子症大鼠模型建立的研究
6
作者 孙自学 孙赫宇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3071-3075,共5页
目的 探讨采用雷公藤多苷片(Glucosides of 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 GTW)联合盐酸肾上腺素(Adrenaline hydrochloride, A)注射液与冰水浴的方法构建雄性大鼠肾虚络阻型少弱精子症病证结合模型的实验方法。方法 选取SPF级SD雄... 目的 探讨采用雷公藤多苷片(Glucosides of 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 GTW)联合盐酸肾上腺素(Adrenaline hydrochloride, A)注射液与冰水浴的方法构建雄性大鼠肾虚络阻型少弱精子症病证结合模型的实验方法。方法 选取SPF级SD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C组)、模型对照组(GTW组)与模型组(GTW+A组),每组各8只。模型对照组与模型组在实验第1~4周于每日10时给予GTW悬液[40mg/(kg·d)]灌胃,模型组在实验第4周灌胃GTW后进行皮下注射A注射液[0.3mg/(kg·d)],隔日注射A 2h后再将大鼠置于冰水环境10min。NC组大鼠则于实验的第1~4周于每日10时按照10ml/kg的剂量给予去离子水灌胃,实验第4周灌胃去离子水后每日按照0.3mg/kg的剂量进行皮下注射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 NS)。三组用药均持续28d。最后麻醉取样并处死。观察大鼠一般状态、体重、睾丸与附睾重量及其脏器系数、精子浓度和精子总活力、凝血功能以及睾丸与附睾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 (1)GTW组只表现出肾虚型相关症状,GTW+A组大鼠则表现出肾虚络阻型相关症状。(2)三组大鼠取材前体重与体重增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NC组比较,GTW组、GTW+A组大鼠的睾丸重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TW组大鼠的睾丸系数增加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GTW组、GTW+A组大鼠的附睾重量、附睾系数降低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GTW组、GTW+A组大鼠的精子浓度和精子总活力均显著低于NC组(P<0.001)。(5)与NC组比较,GTW组、GTW+A组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均缩短(P<0.01);而只有GTW+A组大鼠的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 TT)缩短(P<0.05),纤维蛋白原含量(fibrinogen, FIB)显著增加(P<0.001)。(6)病理形态学观察可见,GTW组、GTW+A组大鼠的睾丸、附睾组织的形态与结构均有一定的损伤,而且GTW+A组微血管内发现较多瘀血。结论 采用雷公藤多苷片(GTW)联合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弱精子症 肾虚络阻 大鼠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表观遗传学调控的中医药治疗男性不育症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孙自学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88-1694,共7页
表观遗传学是生命科学领域后基因时代的研究热点,应用表观遗传修饰研究方法是男性不育症发病机制研究的前沿领域,亦是探索中医药治疗男性不育症靶点并阐释其作用机制的新途径。目前,男性不育症的病因病机尚未完全明确,现代医学尚无较好... 表观遗传学是生命科学领域后基因时代的研究热点,应用表观遗传修饰研究方法是男性不育症发病机制研究的前沿领域,亦是探索中医药治疗男性不育症靶点并阐释其作用机制的新途径。目前,男性不育症的病因病机尚未完全明确,现代医学尚无较好疗法,而中医药治疗男性不育症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前景。新近研究发现,中医药能参与调控异常表观遗传修饰而治疗男性不育症。本文主要从男性不育症中医理论的表观遗传学基础以及从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三个方面在男性不育症治疗及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入手,多学科交叉,评述中医药治疗男性不育症的表观遗传作用,以期为中医药治疗该病提供新的科学依据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遗传学 男性不育症 中药 DNA甲基化 组蛋白修饰 非编码RNA
下载PDF
前列栓联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湿热瘀阻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孙自学 李新阳 +3 位作者 建设 张辉 樊立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共5页
目的观察前列栓联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湿热瘀阻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湿热瘀阻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0.2 mg/次,1次/d,治疗组在西药... 目的观察前列栓联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湿热瘀阻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湿热瘀阻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0.2 mg/次,1次/d,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前列栓,1粒/次,每日早、晚各1次,塞肛;对照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野菊花栓,1粒/次,每日早、晚各1次,塞肛,两组均治疗12周。以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生活质量评分(quality of life score,QOL)、最大尿流率(maximum flow rate,Qmax)、膀胱残余尿量(residual urine volume,RUV)、中医证候积分及主要症状改善情况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湿热瘀阻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并观察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组内比较IPSS评分、QOL评分、Qmax、RU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IPSS、QOL、Qmax、RUV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组内比较均降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在改善阴囊潮湿、会阴部疼痛、小腹疼痛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31%(36/39)、83.78%(31/37),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前列栓联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湿热瘀阻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临床疗效确切,症状改善明显,且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栓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湿热瘀阻 盐酸坦索罗辛
下载PDF
蚕丝-胶原支架用于兔前交叉韧带重建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田科 +3 位作者 梁魁 李智富 许建中 毕方刚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691-1694,共4页
目的评估蚕丝-胶原支架用于兔前交叉韧带(ACL)重建后,关节腔内韧带再生和骨隧道内腱-骨愈合。方法Na2CO3脱胶法对生蚕丝进行脱胶处理,乙酸抽提法获取Ⅰ型胶原,然后使用热交联和冷冻干燥法制备蚕丝-胶原材料。20只12周龄新西兰大白兔(由... 目的评估蚕丝-胶原支架用于兔前交叉韧带(ACL)重建后,关节腔内韧带再生和骨隧道内腱-骨愈合。方法Na2CO3脱胶法对生蚕丝进行脱胶处理,乙酸抽提法获取Ⅰ型胶原,然后使用热交联和冷冻干燥法制备蚕丝-胶原材料。20只12周龄新西兰大白兔(由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对左膝关节使用蚕丝-胶原支架重建ACL。术后4、16周两个时间点随机处死实验动物的一半,每组标本中的5个进行组织学检测,包括关节腔内韧带的组织学检测和骨隧道腱-骨愈合的组织学检测;每组中余下5个标本进行Micro-CT和生物力学检测。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术后4周,关节腔内的蚕丝-胶原支架表面可见大量的细胞浸润,细胞排列方向杂乱,细胞周围基质较少,且材料内部细胞浸润较少;骨道内蚕丝-胶原材料内可见细胞浸润,细胞排列较为松散,腱-骨界面可见新生骨组织,骨小梁结构明显;Micro-CT显示骨隧道内新生骨较少,新生骨小梁稀疏,骨体积分数(BV/TV)=(19.36±2.29)%,骨密度(BMD)=(245.04±17.68)mg/cm3。术后16周,关节腔内支架表面和内部均可见大量细胞浸润,细胞呈纤维细胞形态,排列方向较为一致,与支架长轴方向一致,细胞周围基质较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肌腱蛋白-C(Tenascin-C)表达较4周明显增多;骨道内蚕丝-胶原材料内细胞浸润进一步增多,细胞排列较4周时更为有序,腱-骨界面骨组织趋于成熟,骨组织与支架材料结合更加紧密;Micro-CT显示骨隧道内新生骨较4周明显增多,BV/TV=(39.25±1.51)%(t=16.010,P<0.05),BMD=(400.88±58.32)mg/cm3,组间比较差异有计学意义(t=5.718,P<0.05);16周5例标本测得最大拉力[(43.67±6.52)N],刚度[(9.18±0.76)N/mm],较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最大拉力(25.87±4.57)N,t=4.994,P<0.05;刚度(4.85±0.84)N/mm,t=8.556,P<0.05]。结论蚕丝-胶原支架用于兔ACL重建,不仅能获得较好的关节腔内韧带再生,同时能够达到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丝-胶原支架 前交叉韧带 再生 腱-骨愈合
原文传递
代谢组学在男性不育症及其中医药干预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10
作者 孙自学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202-208,共7页
男性不育症病因复杂,通常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导致男性生殖功能障碍。目前由于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故西医的现有治疗手段临床收效欠佳。随着我国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将中医药用于男性不育症的研究越来越多,较之西药,中药具有个体... 男性不育症病因复杂,通常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导致男性生殖功能障碍。目前由于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故西医的现有治疗手段临床收效欠佳。随着我国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将中医药用于男性不育症的研究越来越多,较之西药,中药具有个体化、整体性、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在男性不育症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中医“证”之本质以及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治疗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代谢组学是一门新兴的系统生物学学科,以整体视角对生物体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变化及其代谢网络进行研究,并将差异代谢物与生物学过程相关联,揭示疾病发生的生理病理机制以及药物干预的作用机理。这种高通量、无创及快速的研究技术进入临床应用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近年来,学者们将代谢组学技术运用于男性不育症的研究,通过采集精浆、血清、血浆或组织等样本,运用非靶向或靶向的思路检测其中代谢产物,并将差异代谢物进行生化解释,寻找相关代谢通路,阐释男性不育症发病机制,识别可用于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以及全面了解中医药的证治机制。作者将介绍代谢组学及其技术平台和分析流程,并对男性不育症诊断方面、中医辨证方面以及中药干预机制方面的最新代谢组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男性不育症的深入研究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男性不育症 诊断 中医证型 中药药理机制
下载PDF
傅萍椿皮寿胎汤在晚期先兆流产中的应用经验
11
作者 王月星 傅萍(指导)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3期17-19,共3页
傅萍,女,杭州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师从何氏妇科三代传人何子淮先生,为江南何氏女科外姓传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妇科临床教学科研40余年,擅长滑胎、不孕症等疑难杂症的中医药治疗。
关键词 先兆流产 晚期 椿皮寿胎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