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悬臂梁Si/Cu界面破坏的弹塑性内聚力模拟 被引量:10
1
作者 赵朋飞 尚福林 +1 位作者 魏孔军 《固体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20,共11页
实验测试表明[Thin Solid Fil ms 516:1925-1930],纳米悬臂梁Si/Cu/Si N/Pt/C在弯曲载荷作用下发生沿Si/Cu界面的分层破坏,其载荷-位移曲线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行为.本文基于连续介质力学模型,对该实验观察到的界面裂纹萌生和沿界面扩展... 实验测试表明[Thin Solid Fil ms 516:1925-1930],纳米悬臂梁Si/Cu/Si N/Pt/C在弯曲载荷作用下发生沿Si/Cu界面的分层破坏,其载荷-位移曲线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行为.本文基于连续介质力学模型,对该实验观察到的界面裂纹萌生和沿界面扩展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与分析.模拟计算中,采用指数型内聚力来表征Si/Cu界面本构关系,对Cu薄层分别按照线弹性和遵守Ramberg-Osgood型弹塑性本构关系来处理.通过与实验结果校准的方法,确定了该纳米悬臂梁中Si/Cu界面的结合强度诸参数.研究发现,内聚强度和内聚能是该内聚力模型的主导性参数;Cu薄膜层遵从线弹性本构关系更为适合于描述Si/Cu界面的分层破坏;与块体材料相比,纳米尺寸的Cu材料表现出很高的屈服应力和硬化指数,因此在整个过程中产生的塑性变形很小,这与前述的实验结果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悬臂梁 Si/Cu界面 界面分层 内聚力模型 弹塑性
原文传递
PZT薄膜界面分层破坏的内聚力模拟 被引量:8
2
作者 尚福林 《中国科学(G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07-1017,共11页
实验测试表明,单晶硅基板上磁控溅射沉积的多层薄膜材料Cr/PZT/PLT/Pt/Ti容易沿着Cr/PZT界面端开裂并发生分层破坏.我们在实验测试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计算与分析研究,确定了该薄膜界面的结合强度参数.模拟计算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的内聚... 实验测试表明,单晶硅基板上磁控溅射沉积的多层薄膜材料Cr/PZT/PLT/Pt/Ti容易沿着Cr/PZT界面端开裂并发生分层破坏.我们在实验测试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计算与分析研究,确定了该薄膜界面的结合强度参数.模拟计算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的内聚力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来分析沿Cr/PZT界面的裂纹萌生和扩展过程.首先,将该界面表征为一个遵从指数或双线性内聚力模型本构关系的薄层.然后,通过与实测的断裂载荷、加载点的载荷-位移曲线校准的办法,确定出界面内聚法则参数.研究发现,内聚强度和内聚能是最为关键的内聚参数;双线性内聚力模型更适合于描述Cr/PZT界面破坏;与毫米量级厚度的薄膜材料相比,该多层薄膜材料中的Cr/PZT界面的内聚能较低,属于弱结合界面,沿着该界面的分层破坏为脆性断裂过程.本研究表明,宏观力学的内聚力模型同样适用于分析微米厚度薄膜的界面破坏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 分层 内聚力模型 薄膜材料
原文传递
综述:微纳米尺度材料与结构的原位疲劳实验及性能研究进展
3
作者 李振凯 轩福贞 《实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14,共20页
随着集成电路芯片、传感器、柔性电路系统、微/纳机电系统等微机械装置向集成化和小型化不断发展,如何预测其内部微纳米尺度结构和材料的机械性能及其可靠性成为了制约上述微机械装置进一步发展和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在这些装置的长期... 随着集成电路芯片、传感器、柔性电路系统、微/纳机电系统等微机械装置向集成化和小型化不断发展,如何预测其内部微纳米尺度结构和材料的机械性能及其可靠性成为了制约上述微机械装置进一步发展和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在这些装置的长期使役过程中,微纳米尺度材料的疲劳性能又成为了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首先,调研了与微纳米尺度材料原位疲劳实验方法和疲劳性能研究有关的文献。然后,总结了微纳米尺度原位疲劳实验方法和疲劳性能的研究现状,包括含有孪晶组织金属、梯度组织或粗细晶金属以及在单轴、多轴应力状态下的金属疲劳性能研究,并归纳了微纳米尺度界面疲劳损伤行为的研究现状。最后,对微纳米尺度材料的疲劳性能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尺度 原位疲劳实验 疲劳性能 展望
原文传递
复合固体推进剂界面多尺度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4
作者 余天昊 王晓媛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4-569,共16页
固体推进剂界面作为固体发动机结构中力学性质相对薄弱的部分之一,明确其物化性质、损伤演化模式以及脱湿对推进剂结构完整性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研究内容。与实验相比,利用数值模拟能够快速、高效地研究各种界面体系下的不同物化性质,... 固体推进剂界面作为固体发动机结构中力学性质相对薄弱的部分之一,明确其物化性质、损伤演化模式以及脱湿对推进剂结构完整性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研究内容。与实验相比,利用数值模拟能够快速、高效地研究各种界面体系下的不同物化性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从微观尺度分子动力学、细观尺度有限元数值仿真与宏观数值模拟角度出发,综述了复合固体推进剂多种界面力学性质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多尺度下复合固体推进剂界面数值模拟对固体推进剂工程设计的推动作用与目前存在的不足,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推进剂 界面 多尺度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MBD的PLC运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
5
作者 白扬 李磊 《自动化与仪表》 2024年第1期148-151,共4页
针对复杂算法在PLC运动控制系统中难以工程实现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MBD(model based design)的系统设计和应用方法。首先,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控制模型并仿真验证,预留变量接口,正确匹配参数定义和数据类型;然后,基于Simulink... 针对复杂算法在PLC运动控制系统中难以工程实现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MBD(model based design)的系统设计和应用方法。首先,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控制模型并仿真验证,预留变量接口,正确匹配参数定义和数据类型;然后,基于Simulink PLC Coder将模型转换为符合IEC 61131-3标准的结构化文本ST(structure text)代码,根据集成开发环境CoDeSys定制文件格式;最后,将生成代码以功能块FB(function block)的形式导入CoDeSys,实现算法与应用程序的集成。某型起重机回转控制系统的应用证明了MBD方法可有效解决复杂算法工程实现难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D PLC 运动控制 代码生成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力学、电学及其应变调控特性的第一原理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晓媛 赵丰鹏 +1 位作者 王杰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359-366,共8页
本文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原理方法研究了典型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5的力学、电学性质及其应变调控特性.通过对MOF-5材料施加不同类型的应变,系统地研究了MOF-5材料的力学特性,获得了MOF-5的弹性常数、杨氏模量等基本力学参数... 本文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原理方法研究了典型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5的力学、电学性质及其应变调控特性.通过对MOF-5材料施加不同类型的应变,系统地研究了MOF-5材料的力学特性,获得了MOF-5的弹性常数、杨氏模量等基本力学参数.另一方面,通过分析能带结构等特征得到了MOF-5的本征电学特性,计算得到的MOF-5的禁带带宽为3.49 eV,属于宽禁带半导体.对MOF-5电学性质的应变调控特性研究发现,外界应变会显著降低MOF-5的禁带带宽,提高其导电性.通过进一步分析其电子态密度、共价键键长等的变化,发现外界应变会引起MOF-5有机配体中共价键强度的降低,继而导致材料禁带带宽的减小.研究从理论上定量揭示了外部应变对MOF-5电学性质的调控行为,为基于MOF-5的气氛传感器优化设计和性能评估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力学性质 电学性质 应变调控
下载PDF
基于模型的工程机械安全控制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白扬 +1 位作者 李磊 张强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23年第6期78-80,共3页
工程机械控制系统复杂,安全性要求高,为避免基于代码开发模式存在的验证风险大和移植性差等现象,提出了基于模型设计(MBD)的开发模式。首先,建立MATLAB+CodeSys工具链,以MATLAB/Simulink为模型载体,CodeSys为集成开发环境;其次,利用可... 工程机械控制系统复杂,安全性要求高,为避免基于代码开发模式存在的验证风险大和移植性差等现象,提出了基于模型设计(MBD)的开发模式。首先,建立MATLAB+CodeSys工具链,以MATLAB/Simulink为模型载体,CodeSys为集成开发环境;其次,利用可视化组件建立硬件无关模型,同步设计测试用例并实施仿真测试;接着,基于Simulink PLC Coder将模型映射为IEC 61131-3结构化文本(Structure Text, ST),完成代码自动分析和模型追溯;最后,集成代码和数据,通过实车测试,验证工程机械控制系统MBD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设计 工程机械 控制系统 MBD 代码开发模式
下载PDF
基于STM32的工程机械移动式压力检测系统设计
8
作者 史卓凡 陈贵松 +1 位作者 邹凯俊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23年第6期159-160,共2页
工程机械作业过程中受负载大小和方向的变化影响,车身重心和支腿受力状态不断改变,现有压力检测产品使作业人员只能在限定位置查看支腿压力状态。为消除监测盲区,设计一种移动式压力检测系统。系统由主控组件、移动终端和压力传感器组... 工程机械作业过程中受负载大小和方向的变化影响,车身重心和支腿受力状态不断改变,现有压力检测产品使作业人员只能在限定位置查看支腿压力状态。为消除监测盲区,设计一种移动式压力检测系统。系统由主控组件、移动终端和压力传感器组成。首先,划分功能模块,基于STM32单片机设计主控组件和移动终端;其次,利用蓝牙技术实现主控组件和移动终端的无线通信;最终,实现压力数据采集、无线传输、实时显示和安全预警等功能。该系统消除了现有压力显示的区域限制,作业人员可在作业区域的任意位置监测压力和获取报警信息,有效保障了工程机械作业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M32 蓝牙 单片机 压力检测 工程机械
下载PDF
一种飞控系统不确定性建模方法及其鲁棒控制 被引量:2
9
作者 曾建平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80-584,共5页
针对大包线飞行控制系统,本文通过摄动参数标称化及多个工作点的数据拟合,并将拟合误差视为范数有界不确定性,给出了一种不确定模型描述方法,以降低系统描述的保守性.基于二次稳定性准则,运用线性矩阵不等式的处理方法,得到了大包线飞... 针对大包线飞行控制系统,本文通过摄动参数标称化及多个工作点的数据拟合,并将拟合误差视为范数有界不确定性,给出了一种不确定模型描述方法,以降低系统描述的保守性.基于二次稳定性准则,运用线性矩阵不等式的处理方法,得到了大包线飞控系统动态输出反馈控制器的存在条件和设计方法.进一步,通过合适的匹配摄动参数和求解凸优化问题,以参数向量2-范数的形式给出了闭环系统保持鲁棒稳定所允许的参数最大摄动范围估计方法,建立了系统摄动参数与二次稳定性之间的联系.最后通过对飞行控制系统的算例仿真,验证了文中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棒控制 不确定性描述 输出反馈 飞行控制系统 线性矩阵不等式
下载PDF
HR2合金微结构演化及塑性变形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尚福林 陈雁 +5 位作者 张永梅 杨增钦 余勇 晏顺平 李侃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2589-2596,共8页
为建立准确可靠的塑性本构关系,研究了HR2抗氢钢在塑性变形过程中微结构演化以及变形机理;采用薄片状微小尺寸试样开展了单向拉伸准静态加载测试,分别将试样拉伸至不同应变量时进行卸载;利用金相分析、XRD和EBSD等微结构分析手段分析不... 为建立准确可靠的塑性本构关系,研究了HR2抗氢钢在塑性变形过程中微结构演化以及变形机理;采用薄片状微小尺寸试样开展了单向拉伸准静态加载测试,分别将试样拉伸至不同应变量时进行卸载;利用金相分析、XRD和EBSD等微结构分析手段分析不同变形量情况下合金的微结构信息。结果表明:随着变形量增大,HR2钢原始的等轴晶被拉长,晶粒被细化;当变形量超过10%时,形变马氏体的含量逐渐增大;合金中位错明显增殖,位错密度增大;孪晶和织构在原始组织和拉伸试样中均少量存在;根据力学测试和微结构分析结果,HR2合金在常温准静态下主要表现为位错滑移变形机制,林位错机制明显;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形变马氏体产生并对塑性变形的影响逐渐增强,而孪晶和织构的影响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R2合金 抗氢钢 微结构演化 塑性变形 变形机制
下载PDF
基于FIB和TEM的纳米材料中界面分层破坏的实验方法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北村隆行 澄川贵志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93-598,共6页
本文针对三维尺寸均处于纳米量级的材料与结构中常见的界面分层破坏问题,利用聚焦离子束技术(FIB)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开发设计了一套研究纳米材料中界面端部裂纹启裂行为的实验方法.采用FIB成功从宏观多层薄膜材料(硅/铜/氮化硅,Si/C... 本文针对三维尺寸均处于纳米量级的材料与结构中常见的界面分层破坏问题,利用聚焦离子束技术(FIB)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开发设计了一套研究纳米材料中界面端部裂纹启裂行为的实验方法.采用FIB成功从宏观多层薄膜材料(硅/铜/氮化硅,Si/Cu/SiN)中切割制备出了由硅基体(Si)和200 nm厚铜薄膜(Cu)及1000 nm厚氮化硅层(SiN)构成的纳米悬臂梁试样.利用高精度微小材料加载装置,在TEM中对该试样进行加载实验,并原位观测了不同试样中Cu/Si界面端部裂纹启裂的行为.通过对启裂瞬时Cu/Si界面上临界应力分布的有限元分析发现,不同尺寸试样中的界面上法向应力与剪切应力均集中在距界面端部100 nm的范围内,且临界法向应力远大于剪切应力.对应力分布的进一步分析则发现,距界面端部5 nm区域内的法向应力场控制着Cu/Si界面的分层破坏过程,可用于表征界面分层破坏的局部控制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尺度 聚焦离子束系统 透射电子显微镜 界面 裂纹启裂 薄膜
原文传递
大包线飞控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分析及鲁棒镇定控制
12
作者 曾建平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84-988,共5页
采用摄动参数多项式加范数有界摄动形式描述大包线飞控系统,既考虑了飞控系统的时变特征,又考虑了拟合误差带来的不确定性.基于二次稳定的概念和方法,研究了大包线飞控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分析和鲁棒控制综合问题.运用线性矩阵不等式(LMI)... 采用摄动参数多项式加范数有界摄动形式描述大包线飞控系统,既考虑了飞控系统的时变特征,又考虑了拟合误差带来的不确定性.基于二次稳定的概念和方法,研究了大包线飞控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分析和鲁棒控制综合问题.运用线性矩阵不等式(LMI)的处理方法,给出了系统二次稳定性判据,以及状态反馈控制律的设计方法.同时,基于凸优化,得到了估计系统保持鲁棒稳定所允许的参数最大摄动范围的方法,建立了系统运行参数与系统性能之间的联系.通过对飞控系统的实例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不确定性 鲁棒镇定 参数摄动界 飞控系统
下载PDF
纳米尺度界面低周疲劳破坏行为
13
作者 王晓媛 万强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01-1206,共6页
为了研究纳米尺度界面的低周疲劳破坏特性,提出了一种利用聚焦离子束(FIB)技术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进行纳米材料中界面疲劳破坏实验的新方法。采用FIB从宏观多层薄膜材料(硅/铜/氮化硅,Si/Cu/SiN)中成功制备出了由硅基体(Si)、200nm... 为了研究纳米尺度界面的低周疲劳破坏特性,提出了一种利用聚焦离子束(FIB)技术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进行纳米材料中界面疲劳破坏实验的新方法。采用FIB从宏观多层薄膜材料(硅/铜/氮化硅,Si/Cu/SiN)中成功制备出了由硅基体(Si)、200nm厚铜薄膜(Cu)及1000nm厚氮化硅层(SiN)构成的纳米悬臂梁试样。利用高精度微小材料加载装置,在TEM下对该试样进行了循环加载实验,并原位观测了不同试样中Cu/Si界面的低周疲劳破坏过程。研究发现,由于铜纳米薄膜的高屈服强度及两侧材料对其的变形约束,Cu/Si界面的疲劳强度在GPa量级。实验获得的应力幅值与界面破坏的载荷循环周数(S-N)曲线表明,在高应力水平区,界面的疲劳寿命显著依赖于施加应力的大小;在低应力水平区则存在疲劳极限。并且,Cu/Si界面的疲劳极限与单调加载实验中界面断裂应力的比值远大于宏观材料,这说明纳米尺度界面的低周疲劳破坏过程是一个脆性断裂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力学 疲劳 界面 分层破坏 纳米尺度 原位实验
下载PDF
纳米铁电材料铁电性及其力电耦合特性的原子尺度模拟研究
14
作者 王晓媛 +1 位作者 嶋田隆広 北村隆行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61-570,共10页
纳米铁电材料的几何构型和特征尺寸严重影响着材料的铁电性,对微电子器件中功能材料的可靠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数值模拟是研究铁电材料物理特性的重要手段,并且当材料的特征尺寸缩小至数个纳米的量级时,由于极小试样精密制备和微小... 纳米铁电材料的几何构型和特征尺寸严重影响着材料的铁电性,对微电子器件中功能材料的可靠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数值模拟是研究铁电材料物理特性的重要手段,并且当材料的特征尺寸缩小至数个纳米的量级时,由于极小试样精密制备和微小物理量准确测量等方面困难的制约,数值模拟可能是唯一有效的办法。本文综述了典型二维、一维及零维纳米铁电材料铁电性的若干数值模拟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纳米铁电材料的极化分布、铁电相变、铁电临界尺寸和力电耦合特性等关键问题的研究成果,展望了纳米铁电材料模拟研究方面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铁电材料 铁电极化 铁电临界尺寸 力电耦合 数值模拟 综述
下载PDF
纳米尺度界面分层破坏行为的实验研究与分析
15
作者 王晓媛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15年第5期821-827,共7页
为系统研究纳米尺度材料中的界面分层破坏行为,基于悬臂梁弯曲法,利用聚焦离子束技术,从宏观多层薄膜材料(硅/铜/氮化硅,Si/Cu/Si N)中制备出了不同类型的(直、扭转)纳米悬臂梁试样,用以开展相应的实验研究。之后,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中分... 为系统研究纳米尺度材料中的界面分层破坏行为,基于悬臂梁弯曲法,利用聚焦离子束技术,从宏观多层薄膜材料(硅/铜/氮化硅,Si/Cu/Si N)中制备出了不同类型的(直、扭转)纳米悬臂梁试样,用以开展相应的实验研究。之后,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中分别对直纳米悬臂梁和扭转纳米悬臂梁试样进行原位加载实验。在直纳米悬臂梁试样中,Cu/Si界面受到由弯矩导致的拉应力而发生分层破坏;在扭转纳米悬臂梁试样中,通过改变加载点的位置调整界面上正应力与剪应力的比值,开展了不同复合型的界面裂纹启裂实验。利用有限元法分析了临界载荷作用下Cu/Si界面上的应力场,发现所有试样的应力集中区域均在距界面端部100 nm的范围内。在直纳米悬臂梁试样中,法向应力控制着Cu/Si界面端部的裂纹启裂行为,为单一型分层破坏;在扭转纳米悬臂梁试样中,界面裂纹启裂时的临界正应力与剪应力之间存在着一个圆形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尺度 悬臂梁弯曲法 界面分层 薄膜材料 原位实验
下载PDF
基于Coffin-Manson和ARMA模型的机器人控制组件寿命评估
16
作者 张苑 高淑敏 《电子制作》 2022年第22期86-89,共4页
寿命评估是机器人可靠性分析与设计的基础。针对机器人控制组件,提出基于Coffin-Manson和ARMA模型的寿命评估。首先,从样品层面研究基于Coffin-Manson模型的加速寿命试验方法,设计加速因子、应力剖面等关键要素;其次,研究并给出ARMA建... 寿命评估是机器人可靠性分析与设计的基础。针对机器人控制组件,提出基于Coffin-Manson和ARMA模型的寿命评估。首先,从样品层面研究基于Coffin-Manson模型的加速寿命试验方法,设计加速因子、应力剖面等关键要素;其次,研究并给出ARMA建模流程,利用AIC准则辨识模型参数并计算样品寿命;然后,基于最大似然估计辨识威布尔分布模型参数,从产品层面建立寿命预测流程并实现寿命定量分析;最后,对某机器人电控组件设计和实施加速寿命试验,评估结果符合经验预期和寿命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ffin-Manson ARMA 寿命评估 威布尔分布 加速寿命试验 机器人
下载PDF
基于微结构演化的V5Cr5Ti合金塑性本构模型
17
作者 陈柏淼 郭惠丽 +6 位作者 尚福林 张永梅 陈雁 田朝阳 余勇 晏顺平 《固体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09-420,共12页
为合理描述V5Cr5Ti合金的塑性变形行为,论文建立了基于微结构演化的塑性本构模型.首先,采用小尺寸试样开展了V5Cr5Ti合金单轴拉伸试验,并对其在不同应变程度下的微结构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影响V5Cr5Ti合金塑性变形行为的主要... 为合理描述V5Cr5Ti合金的塑性变形行为,论文建立了基于微结构演化的塑性本构模型.首先,采用小尺寸试样开展了V5Cr5Ti合金单轴拉伸试验,并对其在不同应变程度下的微结构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影响V5Cr5Ti合金塑性变形行为的主要因素是位错密度演化以及团簇状和弥散析出相.据此建立了位错密度演化方程、组分相含量体积分量演化方程,并考虑团簇状和弥散状第二相对V5Cr5Ti合金流动应力的影响,进一步建立了包括非热应力、热激活应力和弥散相强化应力的流动应力关系式.最后,根据隐式应力更新算法对新模型进行了有限元实现,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新模型的合理性和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5Cr5Ti合金 微结构演化 塑性变形 本构关系
原文传递
钛合金涂层力学性能纳米压痕测试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韦利明 万强 +1 位作者 宋丹路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3期26-30,共5页
通过纳米压痕测试技术对三种采用化学镀方法制备的钛合金抗微动涂层基本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讨论了峰值载荷等试验参数对模量和硬度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纳米颗粒后的耐磨涂层抗变形的能力最好,可作为抗微动涂层使用,峰值载荷... 通过纳米压痕测试技术对三种采用化学镀方法制备的钛合金抗微动涂层基本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讨论了峰值载荷等试验参数对模量和硬度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纳米颗粒后的耐磨涂层抗变形的能力最好,可作为抗微动涂层使用,峰值载荷对试样弹性模量和硬度测试结果影响明显,随峰值载荷增大测试结果逐渐减小,减小趋势呈非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化学镀 涂层 纳米压痕 力学性能
下载PDF
面向工程应用的单片机系统MBD实训教学改革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2 位作者 张强 汪一 李磊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1期42-45,共4页
针对单片机课程工程背景不足、与实际应用缺乏关联等问题,引入基于模型的设计(Model Based Design,英文缩写MBD),建立面向工程应用的单片机系统MBD-MCU实训体系。该体系通过提炼工程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使学生依次从需求分析、系统建模... 针对单片机课程工程背景不足、与实际应用缺乏关联等问题,引入基于模型的设计(Model Based Design,英文缩写MBD),建立面向工程应用的单片机系统MBD-MCU实训体系。该体系通过提炼工程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使学生依次从需求分析、系统建模、代码生成、接口设计和测试等方面开展单片机实训,提升科研素养和工程能力。利用MBD模式可视化设计、可视化仿真和代码自动生成等特点,让学生掌握模型设计,锻炼单片机、控制系统仿真等多课程综合实践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模型的设计 系统建模 系统仿真 代码生成 单片机 实训教学
原文传递
全球燃气轮机燃烧室领域的专利态势分析
20
作者 杨帆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理论版)》 2019年第16期0079-0079,共1页
本文分析了燃气轮机燃烧室在全球专利申请中的发展情况,重点研究全球专利申请趋势、地域排名以及申请人排名, 以期能够为国内燃烧轮机燃烧室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燃气轮机 燃烧室 专利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