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部非胃手术后严重胃瘫的诊断治疗 被引量:30
1
作者 王云检 马清涌 +2 位作者 孟勇 高小鹏 争强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4-255,共2页
目的 探讨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1 6例患者均给予胃肠减压、应用胃动力药及建立肠内营养等基本治疗 ,并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与中西结合治疗组。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恢复时间为 5~ 1 2天 ,平均 (6 .8± 2 ... 目的 探讨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1 6例患者均给予胃肠减压、应用胃动力药及建立肠内营养等基本治疗 ,并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与中西结合治疗组。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恢复时间为 5~ 1 2天 ,平均 (6 .8± 2 .5 )天 ;常规治疗组恢复时间为 7~ 5 0天 ,平均 (1 5 .1± 4 .5 )天 ,两组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胃瘫的治疗应以中西医结合的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及肠内营养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瘫/诊断 中西医结合/治疗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吴新军 争强 +2 位作者 赵伦德 金建云 孙培胜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2年第5期371-374,共4页
目的:评价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7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42例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直肠全系膜切... 目的:评价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7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42例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直肠全系膜切除情况、淋巴结清除数量、保肛率、术后排尿功能等。结果:77例直肠癌根治术均获成功,腹腔镜组无一例中转开腹。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直肠系膜切除质量腹腔镜组显著优于开腹组;手术时间腹腔镜组长于开腹组;保肛率、淋巴结清除数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排尿功能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微创、安全、有效,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住院时间及术中失血量、直肠系膜切除质量均优于开腹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直肠癌根治术 腹腔镜检查 剖腹术 全直肠系膜切除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腺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17
3
作者 吴新军 王雷 +3 位作者 秦玉刚 王煜霞 金建云 争强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3919-3921,共3页
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腺感染相关因素,并探讨防治措施,为临床工作提供帮助。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2年5月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90例,其中合并胰腺感染42例,设为观察组,未合并胰腺感染48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 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腺感染相关因素,并探讨防治措施,为临床工作提供帮助。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2年5月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90例,其中合并胰腺感染42例,设为观察组,未合并胰腺感染48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就诊时间、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血淀粉酶、血钙、糖尿病史、低氧血症、机械通气、胃肠功能障碍及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指标进行单变量分析,进而行logistic多变量回归相关性分析。结果患者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血淀粉酶、血钙、糖尿病史率、低氧血症率、机械通气率及合并MODS种数对照组分别为(8.8±1.5)分、(3.0±0.8)分、(1009.4±223.7)苏氏单位、(1.96±0.44)mmol/L、35.4%、29.2%、45.8%、(1.04±0.29)例;观察组患者分别为(12.4±2.7)分、(5.8±1.3)分、(1137.4±241.7)苏氏单位、(1.83±0.39)mmol/L、11.9%、73.8%、76.2%、(2.85±0.72)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胰腺感染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变量回归分析,APACHEⅡ评分、糖尿病史、低氧血症及合并MODS等均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腺感染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APACHEⅡ评分、糖尿病史、低氧血症及合并MODS等均易诱发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腺感染,临床医师应当警惕入院患者是否有易感因素存在,并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降低继发胰腺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胰腺感染 相关性 预防治疗
原文传递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59例 被引量:17
4
作者 董良鹏 秦双 争强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3年第6期494-495,共2页
回顾性分析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6年1月—2011年1月59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均获成功,患者均体态偏瘦,体质好,胆总管直径〉1.3 cm,结石的直径小、个数少,术中胆道镜探查胆管... 回顾性分析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6年1月—2011年1月59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均获成功,患者均体态偏瘦,体质好,胆总管直径〉1.3 cm,结石的直径小、个数少,术中胆道镜探查胆管无残留结石,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90~210min,平均(140±29)min,术中出血30~50 mL。术后5例出现胆瘘,适当引流后,治愈出院。全组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胰腺炎、胆管炎等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4~7 d,平均(5±1)d。术后随访1~58个月,平均(28±13)个月。无胆总管结石复发,无胆管狭窄发生。对体态偏瘦、体质好、胆总管直径〉1.3cm,结石直径小、个数少,术中胆道镜探查胆管无残留结石的患者,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是一项安全、可行的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总管结石 一期缝合
下载PDF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情况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张德重 王丽丽 +4 位作者 陈炳合 孙培胜 房祥杰 争强 张彬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05-1108,共4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针对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是否吸烟、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是否合并糖尿病、腹部手术史等对2013年6月-2015年5月548例结直肠...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针对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是否吸烟、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是否合并糖尿病、腹部手术史等对2013年6月-2015年5月548例结直肠癌术后感染患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同时根据病原菌检测结果分析病原菌分布。结果 548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93例占16.97%,患者在年龄、BMI、吸烟、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合并糖尿病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示:高龄、吸烟、导尿管留置时间长、住院时间长、合并糖尿病均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检出病原菌243株,以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率较高,其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高龄、吸烟、导尿管留置时间长、住院时间长、合并糖尿病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术后感染 危险因素 病原菌分布
原文传递
腹腔感染与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吴新军 王雷 +3 位作者 秦玉刚 王煜霞 金建云 争强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3418-3420,共3页
目的分析腹腔感染与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的关系,为腹腔感染的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66例腹腔感染患者为观察组,根据感染程度不同分为一般感染组40例,重症感染组26例,另选取32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应用双抗... 目的分析腹腔感染与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的关系,为腹腔感染的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66例腹腔感染患者为观察组,根据感染程度不同分为一般感染组40例,重症感染组26例,另选取32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应用双抗夹心免疫发光法测定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PCT水平。结果重症感染组患者PCT水平为(67.47±12.83)μg/L,一般感染组为(17.19±5.45)μg/L,对照组为(0.33±0.07)μg/L,3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经Newmen-Keuls法检验,重症感染组高于一般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一般感染组高于对照组(P<0.05);APACHE-Ⅱ评分重症感染组为(23.18±5.28)分,一般感染组为(3.23±1.8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程度感染组患者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5);观察组治疗前PCT水平为(40.19±8.78)μg/L、治疗后PCT水平为(6.29±2.10)μg/L,对照组PCT水平为(0.33±0.07)μg/L,3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经Newmen-Keuls法检验,观察组治疗前高于治疗后和对照组(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可反映腹腔感染的严重程度,并对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感染 降钙素原 疗效 预后
原文传递
双通道重建在腹腔镜辅助近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7
7
作者 吴新军 李岩 +4 位作者 薛明辉 陈炳合 魏勇 朱绍辉 争强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1年第7期498-504,共7页
目的:总结双通道重建在腹腔镜辅助近端胃癌根治性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评估其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1月至2019年8月施行的57例腹腔镜辅助近端胃癌根治性切除术,术中保留远端胃,采用双通道消化道重建。观察术后双通道重建的手术结果... 目的:总结双通道重建在腹腔镜辅助近端胃癌根治性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评估其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1月至2019年8月施行的57例腹腔镜辅助近端胃癌根治性切除术,术中保留远端胃,采用双通道消化道重建。观察术后双通道重建的手术结果、术后并发症、胃食管反流改善情况、术后进食情况,并行术后消化道造影,观察胃肠排空途径,术后内镜评估反流性食管炎情况。结果:5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平均(273.7±34.3)min,双通道重建时间平均(81.9±20.4)min,手术失血量(56.1±14.3)mL。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2.3%,其中食管空肠吻合口漏1例,瘘口愈合后出现食管空肠吻合口狭窄。术后患者均无反酸、烧心等反流表现。术后1个月每日餐次5~7次,平均(5.8±0.8)次,此后餐次逐渐减少;术后1年,每日3次正餐外简餐1~2次,正餐餐次进食量估测为患病前的80%~90%。术后1个月行消化道造影,造影剂均经过两条通道,54例以空肠途径为主,3例以残胃十二指肠途径为主。术后1年例行胃镜检查,发现1例反流性食管炎(A级)。结论:双通道重建是较理想、安全、可行的腹腔镜辅助近端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可避免术后胃食管反流,增加进食量,利于维持术后营养状态、减轻术后贫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近端胃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双通道重建
下载PDF
661例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8
作者 李岩 吴新军 +4 位作者 侯栋 孙培胜 郜庆祖 陈炳合 争强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8期1342-1346,共5页
目的探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661例连续胃癌手术病例临床病理资料。统计分析年龄、性别、癌肿部位、pT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脉管癌栓、神经侵犯情况。结果661... 目的探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661例连续胃癌手术病例临床病理资料。统计分析年龄、性别、癌肿部位、pT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脉管癌栓、神经侵犯情况。结果661例胃癌病例中男性499例,女性162例。661例胃癌患者年龄多处于46岁~75岁之间,56岁~70岁为发病高峰,平均年龄为(63.03±9.07)岁,其中男性平均年龄为(63.23±8.95)岁,女性平均年龄为(62.42±9.44)岁。不同性别组年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肿部位以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为主(72.61%),不同性别组胃癌癌肿分布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类型以腺癌为主(98.18%);分化程度以低-中分化胃癌为主(88.65%)。胃癌T分期pT3组和pT4a组分别占39.49%和31.47%,随着pT分期的升高,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脉管癌栓阳性率逐渐增高,其中,pT3组与pT2组相比,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脉管癌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癌肿部位不同,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脉管癌栓阳性率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该院收治的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如下:多见于中老年男性;以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为主;分化程度以低-中分化腺癌为主,且与胃癌的原发部位无关;T分期多为T3和T4a期;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脉管癌栓的发生与T分期呈正相关,但不同部位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和脉管癌栓发生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CT纹理分析对胃癌组织病理特征的术前评估价值
9
作者 刘亚飞 李晓阳 +2 位作者 孙培胜 许春苗 争强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5期146-149,共4页
目的探究CT纹理分析对胃癌组织病理特征的术前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1年3月~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103例胃癌患者资料,患者在手术治疗前均接受CT检查,并采用纹理分析软件获取患者动脉以及静脉期CT纹理参数,并比较不同TNM分期患... 目的探究CT纹理分析对胃癌组织病理特征的术前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1年3月~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103例胃癌患者资料,患者在手术治疗前均接受CT检查,并采用纹理分析软件获取患者动脉以及静脉期CT纹理参数,并比较不同TNM分期患者纹理参数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纹理参数对胃癌分期的诊断效能。结果动脉期以及门脉期T_(1-2)组与T_(3-4)组平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_(3-4)组峰度值、熵值均显著高于T_(1-2)组,偏度值低于T_(1-2)组(P<0.05)。动脉期以及门脉期N0组与N_(1-3)组平均值、偏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N_(1-3)组峰度值、熵值显著高于N0组(P<0.05)。动脉期CT纹理峰度值、偏度值、熵值诊断T分期的AUC为0.755、0.955及0.747(P<0.05),门脉期CT纹理峰度值、偏度值、熵值诊断T分期的AUC为0.959、0.871及0.872(P<0.05)。动脉期CT纹理峰度值、偏度值诊断N分期的AUC为0.899、0.702(P<0.05),门脉期CT纹理峰度值、偏度值诊断N分期的AUC为0.924、0.758(P<0.05)。结论CT纹理分析对胃癌TNM分析诊断评估效果良好,可用于临床指导胃癌患者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病理特征 CT纹理分析 术前评估
下载PDF
UBE2T调控三阴性乳腺癌增殖、迁移和侵袭等生物学行为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新军 陈炳合 +2 位作者 李帅超 薛明辉 争强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70-875,共6页
目的探讨UBE2T对三阴性乳腺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三阴性乳腺癌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中UBE2T mRNA表达水平。采用GEPIA和Kaplan Meier-plotter在线分析乳腺癌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中... 目的探讨UBE2T对三阴性乳腺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三阴性乳腺癌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中UBE2T mRNA表达水平。采用GEPIA和Kaplan Meier-plotter在线分析乳腺癌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中UBE2T表达差异以及UBE2T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采用UBE2T shRNA质粒和PCMV-UBE2T质粒转染MDA-MB-231细胞来下调和上调UBE2T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验证转染效率。采用CCK-8法、流式细胞术和Transwell小室检测不同UBE2T表达对MDA-MB-231细胞增殖、周期变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AKT和ERK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三阴性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组织中UBE2T mRNA表达量分别为6.82±1.77和2.12±1.40(P<0.01)。GEPIA和Kaplan Meier-plotter在线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中UBE2T高表达,且高表达者OS、RFS较低表达者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上调UBE2T表达后细胞增殖率升高,下调UBE2T表达后细胞增殖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PCMV-UBE2T组G1期细胞比率增加,S期细胞比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sh-UBE2T组迁移和侵袭细胞数分别为266±19、227±14,低于对照组的528±38、406±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PCMV-UBE2T组p-AKT和p-ERK1/2表达水平分别为1.69±0.14、2.10±0.15,高于对照组(P<0.05)。sh-UBE2T组p-AKT和p-ERK1/2表达水平分别为0.59±0.07、0.35±0.07,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UBE2T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通过ERK和AKT信号途径影响乳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UBE2T 增殖 周期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经皮球囊导管成形法治疗下腔静脉膜性阻塞症 被引量:4
11
作者 孔凡明 李强 +2 位作者 争强 张逢吉 宋志卫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6期351-353,共3页
对82例下腔静脉膜性阻塞症患者采用Cook球囊管破膜治疗,81例(9878%)成功。术前、术后测压下腔静脉压力平均下降135kPa,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提示球囊导管具有损伤小,方法简便,可重复使用等优点;膜孔状阻塞... 对82例下腔静脉膜性阻塞症患者采用Cook球囊管破膜治疗,81例(9878%)成功。术前、术后测压下腔静脉压力平均下降135kPa,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提示球囊导管具有损伤小,方法简便,可重复使用等优点;膜孔状阻塞破膜治疗较完全性阻塞简便,安全,厚度亦可适当放宽;一次破膜后有再度狭窄的可能,有异常者应行二次扩张,巩固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状阻塞腔静脉 下血管成形术 经腔
下载PDF
生长抑素在结直肠肿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效果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培胜 刘亚飞 +3 位作者 范龙鑫 高正杰 张俏 争强 《临床研究》 2021年第2期92-94,共3页
目的观察采用生长抑素治疗结直肠肿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省卫辉市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结直肠肿瘤手术治疗后发生早期炎性肠梗阻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 目的观察采用生长抑素治疗结直肠肿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省卫辉市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结直肠肿瘤手术治疗后发生早期炎性肠梗阻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行常规治疗,观察组36例,除常规治疗外添加生长抑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胀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胃肠减压引流量也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hs-CRP、TNF-α、LPS等炎性因子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hs-CRP、TNF-α、LPS等炎性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长抑素治疗结直肠肿瘤术后发生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能够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并显著减少其炎性因子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生长抑素
下载PDF
分束脾蒂离断术在巨脾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荆晓岳 张德重 +3 位作者 争强 王建国 秦双 孔凡明 《肝胆外科杂志》 2008年第6期437-439,共3页
目的探讨分束脾蒂离断术在巨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2年1月~2008年4月,将我院85例巨脾病人随机分成传统脾蒂离断组(n=40)和分束脾蒂离断组(n=45),就脾蒂继发出血、胰瘘、脾热、手术时间和出血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分束脾蒂离... 目的探讨分束脾蒂离断术在巨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2年1月~2008年4月,将我院85例巨脾病人随机分成传统脾蒂离断组(n=40)和分束脾蒂离断组(n=45),就脾蒂继发出血、胰瘘、脾热、手术时间和出血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分束脾蒂离断组术后无脾蒂继发出血;胰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脾蒂离断组(P<0.05);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分束脾蒂离断术可减少巨脾切除术后脾蒂继发出血,预防胰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束脾蒂离断术 脾切除术 巨脾 脾蒂出血 胰瘘
下载PDF
艾司洛尔对全麻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妍心 争强 刘俊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9期13-14,共2页
目的研究艾司洛尔预防由气管插管引起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方法80例全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应用艾司洛尔组2.0mg/Kg,B组为对照组。静注咪唑安定、丙泊酚、芬太尼和维库溴铵诱导,气管内插管。监测给药前、插管前及插管后1、3、5及10mi... 目的研究艾司洛尔预防由气管插管引起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方法80例全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应用艾司洛尔组2.0mg/Kg,B组为对照组。静注咪唑安定、丙泊酚、芬太尼和维库溴铵诱导,气管内插管。监测给药前、插管前及插管后1、3、5及10min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结果B组在插管过程中HR明显增快,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A组SP、DP插管过程中有短时间轻度增高,B组增高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艾司洛尔在诱导前应用可有效缓解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内插管术 艾司洛尔 血液动力学
下载PDF
全胃切除术后P形空肠袢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消化道重建的疗效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新军 王雷 +3 位作者 秦玉刚 王煜霞 金建云 争强 《江苏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649-1651,共3页
目的总结全胃切除术后P形空肠袢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重建消化道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比较全胃切除行P形空肠袢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A组,32例)和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B组,29例)重建消化道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 目的总结全胃切除术后P形空肠袢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重建消化道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比较全胃切除行P形空肠袢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A组,32例)和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B组,29例)重建消化道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6个月,无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瘘或死亡病例。A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稍高于B组(P>0.05)。与术前和B组比较,A组术后体重显著增加,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量均显著上升(P<0.05)。A组术后并发症(倾倒综合征和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低于B组(28.1%vs.86.2%)(P<0.05)。结论 P形空肠袢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是胃癌全胃切除术后行消化道重建的一种理想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胃切除 消化道重建 P形空肠袢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
原文传递
腹腔镜荷包钳法胃上中部癌根治术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新军 薛明辉 +4 位作者 陈炳合 李岩 朱绍辉 房祥杰 争强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00-1103,共4页
目的总结腹腔镜荷包钳法胃上中部癌根治手术的应用经验,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接受腹腔镜荷包钳法胃上中部癌根治手术的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总结腹腔镜荷包钳法胃上中部癌根治手术的应用经验,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接受腹腔镜荷包钳法胃上中部癌根治手术的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成胃系膜的切除及淋巴结清扫后,在腹腔镜下采用荷包钳法制作食管荷包,放置抵钉座,以管型吻合器完成食管空肠(食管胃)吻合。观察手术结果,统计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食管切缘距肿瘤上缘距离、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病理结果。结果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荷包钳法胃上中部癌根治术,无中转开腹病例。全胃切除术26例,近端胃切除术9例;腹部切口长度为(4.0±1.1)cm。手术时间(290.0±74.6)min,术中失血量为(111.4±43.2)ml,清扫淋巴结(32.2±10.4)枚,食管切缘距肿物上缘距离为(2.6±0.5)cm。所有病例食管切缘均为阴性。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2.9±0.9)d。全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1%(6/35),其中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5.7%(2/35)。腹部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术后发生肺部感染4例,吻合口漏2例,均经非手术治疗治愈;无吻合口狭窄发生;近端胃切除病例中9例均有反酸表现,2例出现进食后上腹胀、纳差表现,均经药物治疗后缓解。余患者均顺利康复。结论腹腔镜荷包钳法胃上中部癌根治手术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腹腔镜检查 消化道重建 荷包钳
原文传递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20例胆道并发症及对策 被引量:2
17
作者 董良鹏 秦双 争强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1年第7期572-574,共3页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已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首选方法。但据文献报道,LC的并发症仍高于开腹胆囊切除术,且胆道并发症多发生于胆囊切除术,部分胆道并发症处理困难,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1-2]。2004年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已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首选方法。但据文献报道,LC的并发症仍高于开腹胆囊切除术,且胆道并发症多发生于胆囊切除术,部分胆道并发症处理困难,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1-2]。2004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本院或他院施行LC后发生胆道并发症者20例,将诊治经验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 胆囊切除术 胆道并发症
下载PDF
肿瘤浸润性辅助性T细胞9细胞对胃癌患者CD8^(+)T细胞抗肿瘤活性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培胜 高正杰 +4 位作者 范龙鑫 刘亚飞 陈炳合 穆淑真 争强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86-1193,共8页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9(Th9)细胞和白细胞介素9(IL-9)在胃癌患者中的水平,评估Th9/IL-9对胃癌患者抗肿瘤免疫应答的调控作用。方法纳入2018年10月至2019年8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34例,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采...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9(Th9)细胞和白细胞介素9(IL-9)在胃癌患者中的水平,评估Th9/IL-9对胃癌患者抗肿瘤免疫应答的调控作用。方法纳入2018年10月至2019年8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34例,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采集外周血,分离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从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分离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s)和自体胃癌细胞,分选PBMCs和TILs中的CD4^(+)T细胞、CD8^(+)T细胞和CD4^(+)CCR4^(-)CCR6^(-)CXCR3^(-)细胞。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IL-9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s和TILs中CD3^(+)CD4^(+)IL-9^(+)Th9细胞比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IL-9和转录因子富嘌呤核酸结合蛋白1(PU.1)mRNA的相对表达量。以重组人IL-9刺激胃癌患者PBMCs和TILs,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细胞增殖,Western blot法检测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和STAT6磷酸化,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分泌。以重组人IL-9刺激胃癌患者TILs分选的CD8^(+)T细胞,建立CD8^(+)T细胞与自体胃癌细胞的直接接触与间接接触共培养系统,通过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水平计算靶细胞死亡比例,ELISA法检测γ-干扰素(γ-IFN)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CD4^(+)CCR4^(-)CCR6^(-)CXCR3^(-)细胞、CD8^(+)T细胞与自体胃癌细胞共培养,加入抗IL-9中和抗体,检测靶细胞死亡比例。结果对照组PBMCs和胃癌组PBMCs中CD3^(+)CD4^(+)IL-9^(+)Th9细胞比例分别为(1.21±0.25)%和(1.14±0.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0)。胃癌组TILs中CD3^(+)CD4^(+)IL-9^(+)Th9细胞比例为(2.30±0.55)%,高于对照组PBMCs和胃癌组PBMCs(均P<0.001)。对照组和胃癌组血浆IL-9水平分别为(5.04±1.51)ng/ml和(4.93±1.25)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7)。对照组PBMCs和胃癌组PBMCs中IL-9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33±0.39和1.36±0.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1)。胃癌组TILs中IL-9 mRNA相对表达量为2.90±0.75,高于对照组PBMCs(P<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TH9细胞 CD8^(+)T细胞 抗肿瘤
原文传递
胃手术后胃瘫32例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赫鹏 争强 +1 位作者 白立炜 王雷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2期2320-2321,共2页
关键词 胃肌轻瘫/病因学 胃切除术后综合征
下载PDF
间位网膜的认识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新军 吴清武 +5 位作者 李岩 岳军艳 王妍心 刘国泽 段长虹 争强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2年第5期317-320,F0003,共5页
目的对间位网膜进行描述,阐述其临床意义。方法查阅CT资料及临床资料,对肝上间隙增宽的病例,调整CT对比度进一步观察,并查阅其相关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1916例上腹部CT资料中,肝上间隙增宽者共152例,呈脂肪样密度者119例。... 目的对间位网膜进行描述,阐述其临床意义。方法查阅CT资料及临床资料,对肝上间隙增宽的病例,调整CT对比度进一步观察,并查阅其相关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1916例上腹部CT资料中,肝上间隙增宽者共152例,呈脂肪样密度者119例。119例患者中外伤3例,急腹症3例,余无外伤史及急腹症表现。单纯阅读CT片提示膈下游离气体,调整对比度后显示为膈下脂肪样密度。11例行手术治疗,其中1例乙状结肠破裂、4例肝硬化并门脉高压症、3例胃癌、1例急性胆囊炎、1例胆管癌及1例先天性胆总管囊性扩张症,术中均发现大网膜反折覆盖于肝上间隙。余108例未行手术治疗。结论间位网膜是大网膜移位至肝上间隙,覆盖肝膈面的临床现象,临床并非罕见。本组资料统计其发生率为6.21%(119/1916);发病机制可能类似于间位结肠;腹部CT平扫时与膈下积气难以鉴别,调整CT对比后易于区别,避免误认为膈下游离气体行不必要的手术探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上间隙 网膜 气腹 计算机X线体层摄像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